面試前端工作7年以上的人,總感覺他們水平一般般?
前端菜鳥一枚,運氣好進了家大公司,team裡面暫時只有我一個純前端開發,所以由我暫時由我負責前端面試,然後面試到現在快4個月了,遇到不少工作經驗7年以上的前端工程師,但是每次聊到一些前端知識體系的問題,或者甚至JS執行原理問題時,他們的回答的總是不讓我滿意,因為我覺得7年的工作經驗,知識體系肯定已經搭好了,對前端的理解也在另一個層次了,為什麼感覺和知乎上的大神差那麼多~~~
—————————————————————————————————
雖然每天都有看回答,但是沒想到問題關注的會有這麼多。
可能開始沒有說清楚吧,公司的面試分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我電話面試,如果我面試的還可以的話,就推到我們team 的技術leader那裡,然後由他和我或者和我們的架構師F2F。。後面的就無關技術了,不多說了(會不會被查崗)。
最開始的時候,面過一個70後的大叔,雖然從簡歷上看不出什麼,但是當時驚為天人,怎麼算就當一年會一點東西,這麼多年下來,堆也堆成大神了。電話面試前都網上各種查,第一次面試工作經驗這麼長的人,怎麼問才不會太low, 怎麼問才不會被鄙視(別問我當時問的什麼,真的忘了),我當時面過之後,就推給我們leader了,然後F2F 的時候,team 的大神都去圍觀了,然後就聊了很多其它的東西(因為他的簡歷上,他會其它技術,前端只是部分),聊到最後,leader還在裡面撐場面,我們交流了下,統一的意見是,經驗確實豐富,不過大家的感覺都是他對很多東西的理解吧,還是停留在上層,不願理往深處研究了,然後他就GG了(PS: 這個大叔長的挺年輕的,完全不像70後,面感覺得還挺有技術范的)
後來陸陸續續的面過很多工作經驗3年左後的,4年的,不過都是聊一些基礎的問題,問問api之類的,問問項目中一些常見的問題,手機適配之類的等等。。。只遇到一個可以聊的挺久的兄弟,當時覺得很不錯啊,然後推薦了上去,後來一直很關心他是否進來了,一次和leader 聊天的時候,他說起,那個兄弟提的價格太高了,我很疑問,他的工作經驗,應該可以高點啊,後來才知道,原來多了1W+,無語。。。
中間也面試的有其它工作7年以上的大叔,基本上都過了我的一面,我感覺聊一些基礎的東西,聊不出什麼,因為也知道有些細節上的東西,問他們可能真的問不出什麼,只是到後來把他們推給leader 的時候,都沒有聊的很好,然後至今,這個職位公司仍然尚缺 。
我的問題,算是我這幾個月的感觸吧,
最後打個小廣告(工作不要7年以上,3年以上都可以,只要是大神,小神也可以,覺得自己前端經驗豐富,踩過各種坑,對前端有自己的理解的工程師請私信,世界500強外企)
我說三個層面的意思
一,面試別人,你是尺子,尺子長什麼樣不是你決定的
二,很多能力,你還不知道是能力,不知道不畏懼三,偶然因素,越是驕傲這種因素越大然後接下來三段話,對應這三個觀點
1. 如果你可以進頭條阿里這樣的大廠,你能問到的前端知識,工作7年的人通常不會比你好了。你作為一線大廠的年輕力量,公司找你面試其實一方面是鍛煉你,一方面是希望你看下那個求職者基礎是不是過關的。如果讓你面某些大神,css可能還真會卡住,你掛了他們就行了,因為公司安排你面試他,潛台詞就是希望用你的水平去衡量他。說白了,你就是公司派去的一把尺子,以你衡量人就好。
2.我剛工作的時候,也曾經覺得我的老大隻比我膩害一點點,如果他來面試,自己雖然會過,但也不會評分非常高。直到自己開始學大數據,學人工智慧找他交流就不明覺厲。高手啊!直到他開始讓我帶小團隊,給我講管理的道理,才知道人外有人!牛逼!直到發現某個業務他幾秒鐘想出5個解決方案,才知道自己差距很大。然後那些我心裡覺得我比他知道更多的語法特徵,那些所謂的基礎知識,黯然失色。所以人會局限於自己的眼界掛掉很多優秀的人,這沒有關係,掛掉就好。對於優秀的人,說不定這樣反而能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
3.我覺得基礎是很難衡量的,尤其在面試中,面試官自己會傾向於問自己會的東西。所謂深度,其實就是自己會的某個方面的深度。所以說,尤雨溪被掛都很正常。同樣是大廠,對於相同的面試者,一家評分很低,一家給分很高,太正常了。換一下,讓他來面試你,你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
所謂真本事,是經驗和線索能力,是遇到什麼問題都知道去哪裡就能找到解決方案。
而不是面對那些靠記憶和搜索就能解決的問題時,將答案脫口而出。
你能把初一的數學卷子做一百分,數學系博士也能把這卷子做一百分。
然後你輕蔑一句:博士不過爾爾。
什麼是坐井觀天?這就是。
俱往矣,我也曾對瀏覽器兼容性/真值表/各種動態語言如數家珍,但是要問我具體細節,我只能說很多忘了或者模糊了。
但是如果讓我撿起來,只是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事情。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看中學生的電視知識競賽么?要知道,那會兒我智力優越感爆棚。
元素周期表可以豎著背,但凡課本上的辭賦都能能倒背如流,能夠精準區別各種生物的門綱目科屬種……
但現在呢?
我問你什麼是三磷酸腺苷?什麼是維管束?什麼是楞次定律?什麼是普朗克常量?
如果你回答不上來,是不是一定說明你不如一個普通中學生?
面試者,一定不要拿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作為尺子去度量別人,因為這種所謂的「熟悉」,只是你一時的「熟悉」罷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你手的,只有經驗,以及尋求解決方案的路徑而已。
……
呵呵。
不要用新到手的熱乎知識在我面前裝X。
只要給我半天閑暇,你就是一堆渣渣。
這種事兒得兩說。
1、什麼是經驗
2、什麼是知乎大神級的水平
先說後一個
你以為知乎大神看到個技術問題就叭叭叭的一通寫么,不敢說沒有,起碼認真點的真大神,很少會這樣。絕逼是花了時間研究分析以後給出的前因後果乃至結論,這種時間上的付出可能是以前親歷過,也可能是因為感興趣現查資料現分析的。
回到面試範疇,除非正中候選人知識範疇,或者曾經經歷,否則回答的內容完全不可能跟研究分析了一段時間後才有答案的人比的。
通常面試過程中加以引導,發現有相對爭取的解決方向、思路就達到目的了。起碼說明相關知識點是知道的,平時有涉及的。
再說經驗。
這玩意本身就是親歷過的,多次實踐後得出的一種規律性質的總結性內容,以便用於今後處理類似事物時少走彎路。
這種東西的前提是實踐的客觀對象事物規律相對穩定,廣義上說編碼工作是對相對規律的,客觀穩定的,那麼 xxx 年編碼經驗就值得信任。在客觀相對規律穩定的基礎上,肯定是xx經驗用xx年,畢竟經驗這玩意就是拿來反覆用的,否則還要它幹嘛。總結出來不用的,那是傻。
說了相對穩定,肯定就有相對不穩定(暫時)無規律可循的。比如之前的客觀事物發展了,已有經驗不是需要補充新內容就是要作廢了。這種情況在狹義上比較多見,如技術發展推陳出新,某商業法則不斷被推翻,某政策不斷調整等。這時候就是老經驗刷0。表現就是總結出來的玩意不好使了,還得重新實踐。
所以得看題主說的經驗到底指的是啥。如果如題主所說是工作經驗,這是廣義的泛指的,那麼7年就是7年,與其某技術水準這類狹義經驗無關。
從我這看,題主反而糾結的貌似是某種技術經驗之類的不足。這情況的經驗得看簡歷了或親聊了,跟工作經驗並不一定成正向關係。畢竟工作經驗可能還牽扯到怎麼寫郵件最好、怎麼跟同事溝通、怎麼規避遠期問題、怎麼掙KPI、怎麼跟HR打交道,怎麼拍領導馬屁,怎麼權衡工作與生活時間等諸多事情。
咱們技術口面試吧,由於技術一直是翻翻翻的翻新的,老人兒在某新技術上不如剛入行的很普遍。這玩意得看你面試要的是啥,非要某種技術水準到一定程度的,完全可以篩簡歷關鍵字么。需要知道JS執行原理的篩ES啊規範啊、引擎開發者啊什麼的關鍵詞。篩掉大部分後,面試就沒這類疑慮了。
而且題主也說 「前端菜鳥一枚……blablabla……因為我覺得7年的工作經驗,知識體系肯定已經搭好了,對前端的理解也在另一個層次了」 ,沒準候選人覺得知識體系跟你還不一個檔次呢,人家理解不了你具體想要問啥也是有可能的。
最後說一個我的經驗吧。
去面試時候,面試官開口就什麼什麼技術、框架、思想的,八成是新兵蛋子。開口問項目,問解決方案思路的;或者從某個小問題一直引申到面的,通常都是老油條們。
這二者G點完全不一樣,面試時候記得區別對待,你們都懂的 - -+
最近淘寶終端團隊也在招前端,歡迎私信簡歷!
先說個最近撈簡歷的時候聽來的一個故事:
有個人被內推到某團隊,最開始是由該團隊某P6的工程師去電話面試此人,然後評級為P6。然後次從複試開始一路跟P7、P8的人聊,一直聊到了P11的高管都出來跟他談笑風聲,最後組織上給這個人定級了P9。相信當初的P6小朋友後來一定覺得有眼不識泰山。
懂的人都知道,P6級別的人已經是比較資深的程序員了,為什麼他還看不出來對方水平高低呢?關鍵就在於他並不知道一個前端領域的P9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以及如何去測試這種人水平。
講到這裡我聯想到了另外一個段子:兩老農民YY皇帝生活應該是怎樣的,他們認為皇帝下地都用金鋤頭,頓頓吃的都是白面饃饃。
就像這兩個老農一樣,我們很容易把目光局限於自己所了解的一畝三分地之中,最後變成一個井底之蛙。當自己離泰山很遠的時候,會覺得他並不高,只有走進了才知道他高不可攀。
這位P6的同學,8成只會測試一些基礎知識,比如以下JS的真值表之類的:
我覺得知乎上隨便找一些大牛出來背誦這種真值表,他們都不見得能全背下來。因為這種細節知識就像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不能反映真正的寫作能力一樣。
同時,越是具體的技術,其相關的經驗的適用面就越是狹窄。尤其對於前端這麼一個領域而言,新的東西層出不窮,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面面俱到了解所有的知識。
對於很多解決方案,往往也是要依賴特定的環境和條件的,簡單聊技術,其實也並不能反映人的綜合素質。只有知道決策的背景和過程才知道這樣的技術方案是不是真的牛逼。
——當然P9需要有怎樣的素質,我也是不太清楚的,畢竟我也沒達到那個高度,如果我知道了的話我也就離成為P9不遠了。
雖然並不排除應聘候選人確實存在問題。不過我認為一個7年工作經驗的前端工程師,可能還會在以下一些非技術方面有優秀的能力:
- 很強的學習、解決問題能力,能在未知的領域中摸索出解決路徑
- 能帶團隊,把項目需求分解成具體任務並下發
- 項目管理,能把控項目的風險和進度
- 溝通能力
- 能跟各個業務方談笑風生,了解業務的具體需求
- 能跟上級溝通了解公司的戰略和目標
- 能夠寫出好的PPT,做出好的分享
- 能夠寫出系統性的文章
- 對某些特定領域業務的理解能力,領域問題的專業素質,比如金融知識
- 有人脈,能夠整合多方資源
(以上列表可能並不完全)
要知道現實世界的很多問題,並不是技術的問題。
像著名的阮一峰老師,也許他的基礎知識並不強,但並不妨礙他因為具有一些軟實力使得他成為技術大牛啊。
這就是傳說中的面試要求造火箭,實際工作擰螺絲。
主要還是看公司需要招聘的這個崗位職責是什麼?
如果只是做關於前端業務邏輯的活,就不要去面試關於底層實現的題。
不是有多年經驗的人就會成為架構師,就會知道很多底層實現的知識,你要看他之前是什麼工作經驗,主要乾的是什麼活?
要是他之前工作的都是關於應用層方面的經驗,而你們公司崗位需要的只是寫業務邏輯的人,那這樣的人你招進來能幹活,而且薪水待遇也不會太高,處理一些異常問題也能很快解決,畢竟寫了這麼多年的業務經驗,能遇到的問題肯定都不少。
你要是面試前端架構師崗位的人,你才應該多提底層架構和原理實現方面的問題。
這個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就應該明確了,到底是需要解決底層實現的高級工程師,還是只是需要會寫業務邏輯的人。
為什麼題主總是面到工作時間很長但是覺得水品一般的人?原因可能很多,可能來的真的都是些空有工作時間沒有經驗的水貨,也可能是題主面試態度和技巧有待提高,因為題主描述得不多,也不好下定論。
我想說的是,題主所在的「大公司」,倒是應該為這件事情好好反省一下。
四個月了!面試了四個月了,還是盡招來一些被認為「水平一般般」的人來面試,HR部門和管理者是幹嘛吃的?雖說面試也是工程師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工程師的工作很寶貴,要拿來做對公司有價值的事情。四個月了,反反覆復出現這種問題,是不是該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個環節?要麼對來面試的人進行篩選流程改進,要麼對題主這樣的面試官進行培訓調整,就這麼一直耗下去,算個什麼事?
公司的時間同樣寶貴,既然要招人,那就是有工作需要,四個月找不上人來工作會被耽誤,領導們不想想辦法方法?還是說就讓一個菜鳥繼續頂著就夠?
我經常說的是,大家找工作不要把目光放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要找「專業的公司」,面試官的工作不是證明這人水平是比我高還是低,要看的是這人是不是滿足公司的工作需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題主說的「大公司」,就是這種大而不專業的公司,需要好好改進一下。
一般來說,你找一個工作經驗豐富的,然後相信他可以迅速撿起貴公司硬點的一套類庫,試用期發現連API都背不下來就開除。這一般是大公司面試的時候的想法。理由也很簡單,不管是什麼公司,都不可能一個類庫用到黑,萬一以後改了,要是員工學不會,是不是公司就雞寄了?所以面試的時候考API是無稽之談。
當然了,JS是可以考的,畢竟幹什麼最後都是JS,哪怕是typescript也不可能在不了解JS的奇葩知識的情況下完美使用。
P.S.
知乎大神是不可能7年就練成的,你看我的水平都低於知乎平均程序員水平,也已經寫了16年代碼了(逃。所以提主要找知乎大神,就得有25年工作經驗,大概是1990年就開始乾的。
我有一夥計,對技術有點興趣,但從沒能堅持3天的,也就是會用html搞個靜態網頁的水準。
當時剛畢業,我倆剛好在同一城市工作,就租了套房一起住。忽然有一天,這位就盯上我的一本講網路的書了:「哎呀我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本書借我看看行不?」
「看吧,沒關係。哪看不懂找我,包教不包會,下期掏錢再學。「
於是他就學起來了。
學了三天,看到ISO-OSI七層模型,暈了,於是找我:「我來背七層模型,你看對不對。第一層物理層,第二層……第二層……」
我就告訴他,這玩意兒沒多大用,大致讓你知道網路有哪些內容、功能模塊如何劃分而已。真實系統沒有照這個做的——當時我們搞了個小區域網偶爾打打CS,我就拔掉網線,告訴他這個水晶頭以及裡面的接線關係就屬於「rj45介面規範」,這就是物理層協議的一種;然後再給他科普科普html/http/tcp/ip/Ethernet的作用以及和七層協議的大致對應關係。
他迷惑了:這樣啊……太神奇了。
一個多月後的某一天,這位一回來就憤憤然:「現在的孩子,基礎也太薄弱了。今天面試個人,還是學網路的,我問他艾……艾……ICQ七層模型是哪七層,他都答不上來」。
我眼皮都沒抬:「你也再複習下吧」。
書就在旁邊桌子上,第七頁仍然翻開著,ISO-OSI七層模型那個表格大老遠都能看見,上面薄薄一層灰。
——————————————————
所以你看,問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對方如何回答等細節實在太重要了——萬一您要和我這夥計一樣,就是互聯網之父落到你手裡,面對「ICQ七層模型」這樣的「基礎知識問題」,恐怕也只能落得個凄凄慘慘戚戚的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下場。
然後你還得回來和我吐槽,說你遇到了幾個招搖撞騙的外國死老頭……
你想,要是哪天你和個7年經驗的老司機爭車開,你說人家連交通規則都不懂;問你哪裡看出人家不懂交通規則,你又支支吾吾說不出來——你說我們敢站你那邊嗎?萬一翻車了我們不得一起灰頭土臉頭破血流骨折筋斷死於非命……
判斷性問題得拿出足夠人做出判斷的「料」來,這是最最初級的邏輯常識,也是最最起碼的社交禮儀。
如果你連這都不懂……我們當然只能基於「這人不懂邏輯、並且缺乏與人溝通的常識」這個第一印象,給你下一個結論了。
他們並沒有七年的工作經驗,其實他們只有3個月的經驗,然後重複了七年
知乎大神,一般出去面試都找不到工作…真的,別問我為什麼,我知乎都回答那麼多問題了,為什麼你還要面我?哼!我明明都這麼努力了。你看我有那麼多的星星,那麼多的收藏,結果毛用面試沒有啊。
所以還是別學知乎大神了…
回答一下問題,七年的前端我認識不少,有特別厲害的,也有菜的,有些人不論干幾年,基礎是從第一年就壓根都沒學好,有些人幹了1年可能一直在補基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編程可能是一門吃飯手藝,也可能是一個畢生熱愛,別拿找對象的要求招同事,會很難找到合適的人的。
善待老程序員吧,你也會有變老的一天…不合適就好心安慰一下,戾氣小一點。不排除題主面的人確實不好,但是題主這種心態有一個方法可以治:
當你覺得對方比較有經驗但是面試結果不好的時候,反過來,讓他面你幾個問題,如果你也被他問住了,說明你的評價標準是有偏頗的。
不要覺得我在抖機靈,雖然現實中沒有面試官這麼干,但是以我的了解,真這麼干,面試者和面試官互相面不過的情況,會很多。JS執行原理?
這是要談v8引擎呢?還是webkit呢?還是c++呢?
還是要談設計模型?難道是通用的閉包、原型鏈?
也許不是人家菜,而是人家根本沒有聽懂你說什麼。
你怎麼能拿應聘者和知乎上的大神比呢。知乎上的大神都是啥都不知道現查了以後再答題的,你允許面試者邊Google邊答題試試
經驗不是用來評估技術水平的。
公司招一個工作經驗時間長的人,目的是讓他帶領團隊衝鋒陷陣,從而避免團隊踩更多的坑。
就拿前端來說,可能你的水平很菜,但是你做了7年,7年中你遇見了N個大大小小的問題,你一直從IE6做到了IE10,雖然你不懂js運行原理,但你把IE6到IE10的坑踩了個遍。當有一天你們適配IE8出現兼容問題時,別人需要花十分鐘解決,而你回想一下兩分鐘就解決了,這就是工作經驗帶來的價值。
所以,面試經驗豐富的人,你要問他做過哪些事,如何做的。而不是,你會xxx技術嗎?我之前干後端,看到前兩年前端火了,給工資高了,趕緊找個項目歷練了一下就轉前端了,在我剛入行的時候,沒有招前端工程師的職位(有可能有,我不知道),有美工一說,但是當時的美工主要做切圖工作,JS交互一類的操作還是由後端來做
我目前就是兩年多的前端開發經驗(以前端工程師職位入職算)
但是我做了哪些事情:
1. 移動端界面設計器
2. 大項目核心代碼重構
3. 項目構建工具編寫
4. 前端持續集成平台
5. 一個極簡MV* 框架
6. 前端性能監控平台
以上項目工作內容包括前、後端開發,後端開發有java和nodejs
一個人的技術體系的完全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你想掌握所有的技術細節,也不是一夜之間的事,你問我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可能立馬告訴你,你問我我曾經使用過,但是最近沒使用過的技術細節, 我可能沒辦法立刻告訴你,人的記憶只能保留你最近最常使用的信息(MRU),人們通常記憶的是對一類事情處理的辦法,因為具體的做法當時已經被記錄到筆記當中了。
我還是個前端小學生,和大神沒法比,所以我更喜歡問和被問的是一種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立體的思維方式,當然這個也是學習一個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的一種方式。試想,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去解決和思考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瀏覽器從一個tab打開到七八十來個tab的情況?
最近帝都有沒有什麼好機會?
我想要面前端真的是很難一件事情。
根據樓主說的,我覺得你面七年經驗的人估計只是面js的神馬編譯原理,css的黑魔法等等,還有現在流行的ARV(angular,React、Vue)框架等等,再加上webpack等等的工程化問題。但前端往往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交互。
作為前端,是要和用戶打交道的是要明白用戶的習慣,例如一個下拉框,點擊展開後你是滑鼠移開收起還是點擊其它地方收起?很多交互七年經驗比三年經驗的老道得多。並不是目前css3流行了可以做炫酷的動畫就是大神。
很多時候我覺得前端就是js工程師,但其實不是,我們需要知道交互,需要知道設計,甚至知道大數據埋點。
不然為什麼說要珍惜一個真前端,因為真前端都在創業的路上了……!想開點,生活不止這一件事,或許對於人家來說,這就是個謀生的技能而已,人家沒準還有別的追求,比如老婆孩子熱炕頭啥的。
盡量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價別人。看到有些人的回答啊……我已經工作11年了,現在還是前端工程師,工作就是寫代碼,我可能就是個變老了的菜鳥吧。我吃你們家米飯了?工作了7年和學習了7年完全兩回事。。。
想起來我自己曾經有一年也是墮落了,天天甘心寫專題,技術幾乎毫無成長,一年下來唯一的成長就是自己為了專題套數據方便,就寫了個簡易的模板引擎,然後再搞了個node的excel轉json的腳本。。。
所以只有一個人沒有上進心或者學習慾望,7年沒什麼進步也很常見吧,那麼多人學編程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啊。更何況,大部分實際工作所【必須掌握的技術】,真的沒那麼難。
不過也要保持對前輩的尊重啊,畢竟也是最早用上「頁面自動熱重載」(DW)編輯器的人。
工作崗位要求應聘者達到哪一個層次?不妨借用布盧姆教育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知識劃分方法:
- 事實性知識——通曉一門學科或解決其中的問題所必須知道的基本要素。
- 概念性知識——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較大結構中的基本成分之間的關係。
- 程序性知識——如何做什麼,研究方法和運用技能、演算法、技術和方法的標準。
- 元認知知識——一般認知知識和有關自己的認知的意識和知識。
布盧姆將認知能力層次劃分為:
- 記憶/回憶。指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的知識、查找和呈現材料相吻合的知識。
- 理解。指從口頭、書面和圖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學信息中建構意義。包括:解釋、列舉、分類、總結、推斷、比較、說明。
- 應用。指給定的情景中執行或使用程序,包括執行和實施。
- 分析。指能將整體材料分解成它的組成部分,確定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各部分與總體結構或宗目的之間的關係。包括區別、組織、歸因。
- 評價。基於準則和標準作出判斷。包含檢查和評論。
- 創造。指將要素組成內在一致的整體或功能性整體,將要素重新組織成新的模型或結構。它強調的是創造能力,需要產生新的模式或結構。
現實中,多數人的層次較低,知識水平只達到事實性知識,認知能力只達到記憶/回憶,即使工作年限很長。
這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 主觀原因:不去追求、不知道有什麼可追求的(比如標準專家)、只是為了糊口,等等。
- 客觀原因:公司沒有激勵機制(比如外包公司、內鬥的公司),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等等。
推薦閱讀:
※入門程序員如何選擇方向前端?後端?還是JAVA(安卓)?
※Teambition 與 蘑菇街 這兩家公司對於前端應屆生該如何選擇?
※為什麼國外的網站很多設置不是在新選項卡中打開?
※用"/(.*?)d/"正則表達式匹配"abcd"為什麼得到的是"abcd"而不是"d"?
※怎麼看待2017 年三月 Angular 直接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