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營狗苟這個成語在普通話里的讀音是巧合嗎?


首先,尬膜小鬼請退散。
看到一點要素就高潮真的挺沒意思的,令人厭煩和尷尬。

1.「狗苟」的確在中古漢語和諸家上古漢語擬音中都是同音字。

考慮到二字聲符相同,輔音上又不大有什麼變數,由中古推及上古同音應當是可靠的。在我個人已知的方言里他們也應當是同音的。

2.「蠅營」二字在普通話同音實屬巧合。

「蠅」為以母蒸韻三等開口,屬曾攝;「營」為以母清韻三等合口,屬梗攝。

官話曾梗合流,然後「營」讀開口是北方官話中分重紐的痕迹,故而恰好變得同音了。類似的還有「傾」「役」「疫」,中古都為合口。而北方官話底層在這裡一個分重紐的痕迹是清合口字讀開口ing,庚三讀合口iong&<üeng。「贏」=「營」≠「榮」(rong&

多說一點題外話,在保留重紐對立的方面上,北方官話底層的潛力是驚人的,除了這一點外還有止攝的重紐AB類之間也有一些對立的痕迹留存在唇音字上,體現為A類韻母為i,B類韻母為ei,如A類「彌」≠B類「眉」,A類「避」≠B類「被」。互相接觸較多而(與其他漢語方言相比)顯得趨同化的南北官話之間,其相似度與同源性到底有沒有普遍認為的那麼高,是值得斟酌的。麻煩在於歷史上南系官話曾佔據的官方地位使得北系官話的底層受到了相當程度的衝擊和洗刷,南系官話在北系官話的重紐、入聲歸派、入聲韻復化與否、平翹等問題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跡。

所以:

1.如果想讓「狗苟」不同音,那麼幾乎只能考慮尋找不同的層次,或者是依賴任一字出現特殊白讀。可能在某些吳語或閩語中會有?具體我不是很清楚。
(閩南語白讀「狗」kau,文讀「狗」「苟」koo,感謝 @白珩 提供)

2.如果想讓「蠅營」不同音,那麼很簡單,只需要該方言曾梗三等不合流,或者清韻合口保留合口(比如廣州話那種掉介音的肯定不行)即可。對六南不太熟,以我自己的方言(某種西南官話)為例:
「蠅營」 yin2 yun2 /in21 yin21/
「蠅」開「營」合,這也應當是南系官話的普遍格局。

一些其他材料:

廣西白話:eng wing (感謝 @逝去諾言 提供)

以上。


這個表達至少在初唐就已經有了,所以討論時最好也一併聯繫一下當時的語音。

先說「蠅」與「營」。這個在普通話裡確實是巧合,尤其是「營」這個字發生了不規則音變。在之前更規則的官話讀書音中,「營、瑩、榮」這幾個字的音實際上都是 yóng。(從一些北方老人的口中也可能會聽得到 營養 yóngyǎng 這樣的唸法)

至於兩字在初唐時的音,差得就更遠了。即使考慮當時的方言現象也不太可能同音。

具體來說(以《切韻》系韻書的代表《廣韻》中所記的音為參考):「蠅」是 以母、蒸韻。「營」是 以母、清韻(合口)。擬音暫略。蒸韻和清韻在南北朝到中唐的時間裡一直都非常遠,用最寬的韻也難以通押。(晚唐以來兩者才逐漸靠近並通押的)

再說「狗」和「苟」。這個不僅在普通話中並不是巧合。初唐時這兩字也應該已經是相同的音了,甚至兩漢時也很可能是同音的。至於更古老的時代嘛,這兩字見於周代金文時都已經是形聲字,而且用了相同的聲符,所以即使更早時不同音,也可能不會差太多。(至於兩字有沒有同源的可能,就有待研究了)

在《廣韻》中,兩字的音都是 見母、厚韻(尤韻上聲)。擬音暫略。


大概是韓愈的口語中,梗攝和曾攝合流了。典故本來取自《詩經》「營營青蠅」,縮減為蠅營,而成語後半截據孫玉文先生的說法,為了音節工整就用了狗和苟。當然,也許韓愈口語中沒有合流,只求雙聲,反而狗苟不僅雙聲還同音了。


我的理解比較淺薄,談談它的形成和保留到今天仍然可以廣泛閱讀到並且使用的原因。

有一種可能,是成語的形成過程使然。在方言的諺語里,我們總會發現,它們幾乎沒有不押韻的。難道沒有不押韻的諺語嗎?有,但是因為不上口,不容易記住,所以就慢慢從人們口中消失了。字典詞典有很多字和詞採擇自人民之口,從人民口中消失了,那就決定了幾乎不會再出現在辭書中。

我們現在所用的很多成語,大都是在古書中慢慢形成的約定俗成的用法。當然了,純粹的來自作文者獨創或者由作文者縮減古文所做成的成語,數量也絕不在少數。但這裡面就又有一個類似諺語在方言中流傳下來的,或者流行開來,被許多文士或者極有影響力的大文士所採用的說法,就是,成語的言簡意賅,表達準確性和文采,極其重要。短短四個字的一般成語里,有些甚至還有互文的用法,可見這裡頭也大有學問。所以,不能深入人(作文者)心的,不能令人心服的一些成語,會慢慢從廣大的文學作品中消失(或者說,它就從來沒有流行過),雖然它們也許還在保存下來的古文里,但已經「人跡罕至」了。

蠅營狗苟這個詞,算是成語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了。提問者問題下面評論中,有知友說了,前面兩個字來自詩經。後面兩個字呢?我不知道。但這個成語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像蒼蠅一樣營營叫著亂飛(飛來飛去宰相衙,圖的是名利),像狗一樣苟且(不知廉恥?)。總而言之,是形容小人的。最初這四個字一起用的,是韓愈。結合了古文和獨創,獨創的就是後面兩個字。

這種靈感的乍現,創造出的成語,也很多。而其他文士一經傳閱,大為嘆賞,不僅音色和諧,詞意精準,形容的功夫也是極出色極別緻,所以,首先在文士中廣為流傳,就勢在必然了,隨著時間遷移,就流布人民之口了。其實一個成語,由文士獨創,不僅能在文學作品中頻頻出現,更能在人民口中代代相傳,這才是一個深得人心的成語,這才是一個「成功」的成語。

能想到的就這麼多,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七月二十九日 0615


推薦閱讀:

紙牌屋第二季里中國官員的普通話口音是哪個地區的?
怎樣練好標準一甲普通話?
中文聲母和韻母組成文字的發音,每個發音都可能是若干個字,為什麼「dia」只有一個字?
某些時候一些人把漢語拼音「yuan」(/??n/)的音發為 /?an/ 乃至 /?ɑn/ 是有意的嗎?為什麼?
「質量」與「教室」的正確發音?

TAG:音韻學 | 成語 | 普通話 | 漢字讀音 | 歷史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