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西班牙史做個大概了解?
西班牙地圖上好像有一大堆自治區,查了下繁雜的歐洲史說西班牙的複雜跟宗教民族語言文化有關,有人能對西班牙中世紀到現在的歷史做個簡述嗎?
尤其是西班牙的各個自治區的特點和西班牙宗教史,求大神解答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認真回答起來,核實資料,理順邏輯,至少需要5-6個小時才能完全搞定。我就斗膽來嘗試一下吧,希望不要又是一個填不了的坑。
(我說的卡特隆尼亞就是加泰羅尼亞,翻譯問題)
——————————————————————————————————————————
圖中所有帶顏色區域,代表著在今天的西班牙王國國內有分離主義或者自治主義傾向的地區,也就是和西班牙中央馬德里政府不照應的地區。(圖中的法蘭西和葡萄牙還有北非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也是標有顏色的部分,別搞錯成西班牙王國的土地了;儘管技術上來說,葡萄牙是一個兩度從西班牙的君主控制下脫離和獨立出來的國家)。這幾個地區基本上也是西班牙本地不認可「西班牙人」這個身份的民族主義者存在的地區。詳細的來說,這些地區是:安達盧西亞,巴斯克,卡特隆尼亞,阿拉貢,加利西亞,阿斯圖利亞斯,迦納利群島和瓦倫西亞。而嚴格的來說,巴斯克人等,確實是真正的一個獨立的民族。卡特隆語也是和西班牙語並列存在的完整的語言,儘管他們的起源完全一樣,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這遠非南京話和上海話的區別,而且這兩種語言的區別,是可以奠定一種政治價值的。而同時,西班牙國內又有很多地區主義者,就是認可作為西班牙人的身份,但是希望從西班牙中央政府手裡獲得更多的自由和自治權,並認為這樣可以使自己的本地發展的更好(認可自己是中華民族但是不認可XXX的XXX分子)。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這種西班牙特色的民族和地區分離主義和自治主義(事實上,這種民族的共存,相處和兼并問題在歐洲的任何地區都不罕見),起源於在穆斯林的征服和基督教國家的再征服運動過程中,地區間的對抗和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時間線(有的地區受到穆斯林的控制更久,有的更少;有的地區本來就存在一個獨立的王國,和其他的基督教獨立王國本來政治上就不協同(大家都渴望皆再征服運動來擴張土地,也沒有人認可法理上別人的國王頭銜就是高自己的國王頭銜一等)。但是這種地區的分離可以追溯到中世紀開始之時,日耳曼部落對伊比利亞半島的征服(儘管在蠻族征服的時代,今天的很多現代國家都是被瓜分和分離的)。
並且要開始這個話題有幾個前提,我們是要確定的:
1.西哥特語是一種古日耳曼語,但是今天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當然還有卡特隆語之類的)都是羅曼語,這是因為當西哥特人征服西班牙的時候,他們是作為統治階級存在,而不是作為一個完全入侵和試圖取代的巨大民族。在西哥特王國的時期,西哥特人占整個人口的比例應該不超過10%,並且國家內有三套語言:唯一的官方語言拉丁語,民間人講的通俗拉丁語,和日耳曼部落貴族說的古日耳曼語。(但是,我們很確定415年進入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是已經羅馬化的,所以這裡可能存在爭議,但是據我所知,這個問題好像還沒有被解決,因為官方語言是拉丁語,所以我們看不到西哥特西班牙王國時期用西哥特人自己語言寫的法律和文書;但是同時我們又很確定,日爾曼人在西羅馬的領土上建立的政權裡面,貴族之間確實用日耳曼語對話)。
2.西班牙的一些王國頭銜是自己創造的,從來沒有說,上古文獻上面說,西班牙有一個阿拉貢王國,所以有人就可以說什麼:重建阿拉貢王國,相反,一個人到了阿拉貢這個地方,他建立了一個政權,然後他說,我是阿拉貢國王,這裡是阿拉貢王國,於是阿拉貢王國就誕生了,然後後續的其他國王,如果征服了阿拉貢王國,他們如果廢止阿拉貢王這頭銜,阿拉貢的本地貴族和人民就會不滿,他們只能兼持阿拉貢國王頭銜。導致自己的王國和對方不能完美的行政上統一。
3.法理的價值是至高無上的,無論古代和今天都是這樣。這就相當於,如果你把上海降級成江蘇的一個普通市,或者把佔地面積小的澳門強改成一個小縣,那後果你可以想像。並且,法理的裁定給予了人自我的認可和價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別人會問你,你從哪裡來,你是哪兒人,那麼我們往往用法理上裁定的地區來回答。就算在今天的國際外交局勢中間,我們也非常重視法理這個概念,XXX法理上是我們的土地,這樣哪怕XXX事實上獨立或者受其他國家影響更深遠,國際上必須認可這樣的概念(至少面子上要裝出來)。
「從中世紀開始到現在的西班牙歷史「這跨度真的非常的大,但是要是回答現在的這個問題非常的合適,因為這種地區和民族的獨立和自治的政治鬥爭,確實是從那時候一直到今天都是存在的。
——————————————————————————————————————————
1.0 日耳曼入侵,蘇偉匯人的加利西亞政權,和西哥特人的西班牙政權。
所謂的地區分離主義,民族主義的歷史,關鍵問題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這個地區的人民,那些不懂科學知識,愚昧落後的人民,開始非常的確信自己屬於一個有著「XXX」這名字的地區和身份。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羅馬帝國時期的帝國行省劃分到底對西班牙人身份的認知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因為據我所知,羅馬帝國將西班牙分成了:Lusitania, Baetica 和 Taraconesis。 這裡可能有誤差,但無論如何,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羅馬人確實將西班牙從行政上劃分了開了。(當然,羅馬人把所有的地方都劃開了,這好像是句廢話,但是問題是,其他地區的後續發展歷史和西班牙的後續發展歷史有不同點,所以導致了這裡開始時一樣,但是最後結束時,也就是今天不一樣)。
(第一次更新內容)
409年9月28號或者10月12號,汪達爾人,阿蘭人和蘇偉匯人先於西哥特人進入伊比利亞半島,據記載,這些日爾曼人野蠻地花了整整兩年,攻城掠地,清洗城市,搜刮食物和補給,造成了原本的本地羅馬人口承受了可怕的饑荒,甚至根據一些記載,造成了本地人的人吃人。這個事件,固然殘酷,但象徵著西班牙人對於自己羅馬帝國人意識認可的崩潰(假設在此之前西班牙人確實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人,因為再往之前的歷史我不了解)。因為從一方面來說,本地人口的極速縮減和社會的劇烈動蕩,會清洗人們的固有認識;另一方面,羅馬帝國,後續再也沒有機會再重新光復西班牙,而這些野蠻人將是漫長1600年的後續歷史中,率先開始統治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人的政權。
以上這張圖片,闡明了當西哥特人還未開始崛起成我們所熟知的那樣時,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AD410-420的局勢。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羅馬帝國還未完全失去對伊比利亞半島的控制,而蘇偉匯,汪達爾和阿蘭人成功地瓜分了伊比利亞半島。介紹這三個政權的具體信息在這裡意義並不大,因此我們暫且跳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圖中的紅色區域乃是西哥特人的領地,而西哥特人要到466年約里克上台,才開始雄起,而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是蘇偉匯人開始超越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兩個競爭對手,以加利西亞為出發點開始侵攻賴比瑞亞半島。那麼這裡和我們要說的西班牙分裂有什麼關係呢?這裡,蘇偉匯人的核心地盤,龍興之地,加利西亞就是後來貫徹到現在的加利西亞民族主義的誕生地。也就是說,我認為,加利西亞的獨立意識起源於此。你這樣想像一下。你是一個這個時期在蘇偉匯人統治下的居民。蘇偉匯人的人口不超過10%,再加上我們熟知的中世紀的情況,你是不可能不會被徵召作為士兵的。然後你作為士兵去洗劫和攻打其他的地方。關鍵點是,你再怎麼樣作為一個加利西亞人,過得肯定要比被攻打,被洗劫的地方的人好。你也會開始逐漸捍衛這種將你從整個伊比利亞的認同感中隔離出來的認知,你開始受益於蘇偉匯人的政權,並接受和參與他們的軍事行動。
然而,等到西哥特人開始攻打伊比利亞,一切都會被倒轉過來,加利西亞將會是西哥特人眼中的首要目標,眼中的征服即是打敗蘇偉匯人的標誌(這很顯然)。那麼加利西亞人在接下來的西哥特人的軍事行動中,天然的產生恐懼和抗拒感,並試圖拒絕這種統一的目標。因為這種統一,不是出於統一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出發點,比如秦始皇那樣,還能說自己終結世間的戰亂什麼的。而是純粹的日耳曼政權互相粗魯地不按照法理(這個時候也沒有法理),強盜般地戰爭和狂野擴張。(這個時期很多日爾曼人的政權從地理上來說位置很尷尬,領土天然被地理分裂)
西哥特人是如何征服西班牙的,和西哥特政權自己本身的變化和從阿蘭基督教轉變成查士丁尼基督教之類的還有很多可以說的,但不是本文所要圍繞的重點。在這裡我是想要闡明,西哥特人的政權的建立和強大,並沒有使自己統治下的西班牙人(不管這個時候是什麼民族)達成對一個統一政權的認可,尊重和愛戴。而那些新從其他王國手裡打下的地,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和很多政策上的努力,去撫平戰爭的創傷,去重建一種友好的關係。而且更何況,7世紀的西哥特人的政權確實並不穩定,尤其是因為宗教問題。而巴克利和阿斯圖利亞斯確實也是這個時期西哥特人的重要攻打對象。總而言之,我們現在看到的當代西班牙的那些有民族主義或者地區注意的地區,在這個時代已經可以看到了。這些地區的名字也將亘古不變一千多年。
而當西哥特人真正地一統西班牙,甚至還擁有部分在法國境內的領地時候,他們的運氣也到頭了。歷史的車輪沒有給他們很長時間享受這種榮光,建立起忠誠於自己王國的穩定社會。
如果你有任何細節上的興趣,我都可以補充。我這裡從過程本省上來說,省略了很多東西。因為我希望這樣能夠更緊湊,更加符合主題。
這樣下面我們就可以直接進入穆斯林對西班牙的控制時期。
(第一次更新結束時)
1.1 伍麥葉的到來。阿巴斯毀滅伍麥葉。最後的伍麥葉在西班牙建立安達盧斯。
在今天,「再征服」作為一個貫徹了西班牙歷史幾個世紀的唯一主題,對於很多人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但是這裡我們仍然有發揮空間。
事實上,我們並不知道8世紀早期確切地發生了什麼。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依然為了第一波從直布羅陀登陸的穆斯林軍隊的動機和為什麼西哥特人的軍隊一觸即崩潰,一戰而大勢已去而討論不止,爭論不休。一般來說,有四種關於動機的說法:這隻軍隊只是為了幫助內戰中的西哥特一方以謀求一個非常有利的盟約或者達成一個交易;只是一隻偵查西哥特人軍事實力的小股偵查部隊;確實是穆斯林計劃已久的一次大規模全面進攻的先鋒部隊;只是一隻沒有目標和方向的,意圖洗劫財富和補給的強盜部隊。同時,關於這支部隊有多少人數,也有1700或者12000兩種說法(12000的說法被高度認可)。而對於西哥特人為什麼那麼弱雞,也有幾種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比如說:西哥特人在穆斯林入侵時種族人口只佔整個西班牙的1-2%,導致一戰而西哥特統治者死傷過度慘重;西哥特人的王很無能(關於這位西哥特王,有很多傳奇故事把他黑出了翔,殺兄,強姦犯等等)。無論如何,第二波增援第一波的部隊(這隻部隊有一個更高級的領袖,這裡就是疑點,他為什麼要來增援?而且我們很確定,根據一些記載,第二波的部隊指揮官「驚訝於西哥特人的力量空缺」,那麼很顯然他不是提前知道西哥特人已經不行了,而是來了才發現)很快的跟進,進而征服了整個西班牙,甚至一度攻入阿基坦。
穆斯林對於西班牙的統治情況,一直是一個很有趣,很讓人意外的話題。根據記載,阿巴德·阿爾-阿滋滋·乙班·慕沙在對抗西哥特人時候,和一位西哥特伯爵杜德米爾簽訂了一個協議,杜德米爾承認失敗,但是他的領土成為穆斯林政權的一個自治地區,並且基督教的信仰和民眾需要被尊重。而我們又很確定,這件事情之後肯定還有一系列的西哥特地方貴族也簽訂了類似的協約進行了妥協。說來也是搞笑,因為這樣的情況,甚至我們能看到說法,說一些地區的西班牙人的生活在穆斯林征服後和征服前差不多(我個人高度懷疑)。但是,西班牙的很多重要城市,確實被穆斯林風暴般地進攻並被洗劫了,甚至沒有被給予妥協的機會。關鍵點是,被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人,並不是全部都要被伊斯蘭法律所管束,他們還是被之前西哥特人的法律管束,並且甚至接受穆斯林扶持的西哥特人地方官的管理(開始再征服運動的阿斯圖利亞斯之王佩拉約據說就擔任過這個職位)。甚至是說,在科多瓦,穆斯林和基督教分享教堂使用(我個人高度懷疑)。無論如何,這種情況只持續了40年。因為這種情況,此時的西班牙對於伍麥葉來說根本就不重要,這就是一塊離他們的核心十萬八千里之外隔著海峽的一塊大飛地,720年時,據說伍麥葉甚至考慮過放棄這塊地區。但是風雲即將變換,西班牙將成為伍麥葉的續命之地。
756年,此時伍麥葉王朝已經被推翻,一位伍麥葉王朝的倖存者,最後的伍麥葉,阿巴德 阿爾-拉曼一世奪取了科多瓦河塞維利亞兩座西班牙重鎮,開始了他在西班牙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勢的穆斯林政府之路,至此,一切開始被改變。直至788年,他毀壞了很多早期征服過程中給予西班牙一些地區的特權,儘管他還是支持宗教寬容,但是已沒有原來那麼寬容,他的政策被一直延續了下去,最終導致了指導10世紀的時候,80%的西班牙人口變成了穆斯林(F. Glick Thomas給出的數據,他同時寫到:「穆斯林人口成指數增長。」然而我懷疑他把很多表面上說轉教內心上沒轉的人都算了進來。)到11世紀的時候,阿巴德一世的安達盧斯政權破碎成了無數個泰法王國。而這些王國再也無法抵抗基督徒的反推。
(第二次更新結束)
————————————————————————————————————————
(第三次更新)
(有些事情忘記說明了,安達盧斯就是伊斯蘭西班牙的意思,就和波斯這個詞一樣,可以指代所有時期的伊斯蘭為主體統治下的西班牙,我之所以說「最後的伍麥葉建立安達盧斯」是因為在他之前的西班牙伊斯蘭政權並不以西班牙為核心)
(Jim的答案已經非常好了,他從地緣上說明了很多利害的問題,我覺得他那樣真的足夠了,不過既然任然還有細節可以補充的地方,他也很支持我繼續更新,我覺得我就稍微補充一下吧)
(這一段歷史時期比較混亂,因為有很多角色互相交互,因此我以「國別」的方式來介紹,然後順著時間線走,我覺得這樣比較合理一點)。
附上一張西班牙的地圖,幫助大家理解Jim文中所說的盆地,山區,走廊之類的概念。圖中紅色方塊區域即是坎塔布連山脈。也正好是我想要第一個開始說的阿斯圖利亞斯王國開始的地方。
另外,從這裡開始,我就隱去不說穆斯林的情況了,其實阿斯圖利亞斯718年開始誕生,並不是標誌著西班牙穆斯林的開始衰敗,事實上,西班牙穆斯利的政權最巔峰的時期還要到後面呢。科爾多瓦哈里發國還是來自哈爾多瓦埃米爾國(酋長國)晉陞上去的(有點王國晉陞帝國的味道)。儘管確實非常重要,但是畢竟要圍繞題目的主題,還有很多19-20世紀的事情要交代。所以就這樣吧。
2.1.1 阿斯圖利亞斯王國
阿斯圖利亞斯王國的成立和穩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真的是一個奇蹟。阿斯圖利亞斯的第一位國王,第一位帶領基督徒奮起反抗穆斯林成功的國王,佩拉約,很可能一開始只是一個西哥特小貴族。但是更靠譜的說法是,人家是加利西亞公爵之子,而那位公爵是被一任西哥特王殺死的,並且他本人也被那位王所流放。因此我們一般認為,佩拉約對西哥特王國這個政權,很可能缺乏感情,更可能有憎恨和憤怒。事實上,說來也真的搞笑,不騙你,歷史學家真的不知道佩拉約為什麼要起義。當然這裡有一些很有趣的傳奇故事,我暫且不說。事實上,歷史學界認為在這個時期,地區發生小起義對抗穆斯林統治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佩拉約的起義很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格調也不見得比其他的小起義高。但無論如何,佩拉約佔了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這個時期,穆斯林正在調集大軍對南高盧,也就是阿基坦,加斯科涅等地區發動進攻,因此他們並沒有在一開始十分重視佩拉約的小起義。並且接下來的721年的圖盧茲之戰對穆斯林造成了慘痛的打擊。佩拉約撤退到山區,進行的一場勝利的小反擊戰,根本就沒入但是阿拉伯歷史學家的法眼,人家提都沒提過這件事情。無論如何,當佩拉約贏得了那場小勝利(因為是小規模衝突)之後,他被阿斯圖利亞斯的本地人,依照哥特人的禮儀,被選為了阿斯圖利亞斯的諸侯統治者。其實,阿斯圖利亞斯王國剛建立的時候,真的完全不值得一提,「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游擊隊聚集點」,和日本戰國的小豪族一個水平。阿斯圖利亞斯王國在整整一個十年期之內,都在使用和北方的一些大家族聯姻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實力。佩拉約所建立的西班牙統治家族,或者說王朝,叫做「阿斯圖-里昂王朝」,存活了300年,也是非常不錯了。在佩拉約的繼承者,阿方索一世在位期間,也就是739-757期間(阿方索一世不是佩拉約的兒子,是女婿,但是阿方索一世相當於入贅(此處有爭議),儘管阿方索一世來自的家族那個時候比嬰兒期的阿斯圖利亞斯王國強得多),他成功的收復了西北角的加利西亞,很遺憾,我們很難確定阿方索一世到底使用了怎麼樣的政策來收攏加利西亞的人心,也不知道加利西亞給阿方索一世提供了多少幫助,畢竟歷史資料是不完整的,尤其是記錄老百姓的東西更為少。至少我們知道,阿方索一世在南邊一點建立了一個無人區緩衝帶來保護自己的北方地盤。接下來阿斯圖利亞斯重要的事件,是阿方索二世在位時候,也就是791-842年,他通過外交,成功的讓查理曼大帝和教皇承認了自己王冠的正統性。之後,阿斯圖利亞斯和伊斯蘭政權為了爭奪北方領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拉鋸。直到拉米羅一世上線,阿斯圖利亞斯開始在向南推進的道路上,慢慢的取得了成效,而卡斯蒂利亞王國,里昂王國將從戰火中誕生。
(第三次更新結束)
————————————————————————————————————————
(第四次更新)
2.1.2 拉米羅一世(阿斯圖利亞斯的),阿方索三世(阿斯圖利亞斯的)和加西亞一世(里昂的):從阿斯圖利亞斯走向里昂,然而分裂即將到來
政治鬥爭和內部的不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權可以規避,我們也經常讀到各種歷史資料,講述一隻起義軍或一個戰亂年代的王國,因為內部鬥爭而灰飛煙滅,功虧一簣。當沒有後代的阿方索二世(阿斯圖利亞斯的)突然死去,繼承人問題的陰雲瀰漫在阿斯圖利亞斯王國之上,內波西亞諾,阿方索二世的養子,獲得了阿斯圖利亞斯的貴族的支持,拒絕接受拉米羅的宣稱。而這個時候,拉米羅正在卡斯蒂利亞(這個時候不能說是一個很安全的地帶)出席自己的婚禮儀式(這件事情很有趣,因為我們事實上沒有很多資料告訴我們這個女人是誰,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用政治聯姻等各種比較合理的理由去強制解釋,搞不好,說不定真的是因為愛情),然後他當機立斷前往加利西亞(他老婆有沒有帶上我們也不知道),他成功地召集了加利西亞的部隊的支持(我們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真的不知道),並決定性的擊敗了內波西亞諾。這之後,拉米羅一世的一生是非常動蕩,他不僅要對付維京人的入侵還要對付摩爾人的進攻,在他的後半生,他領內的本地貴族也時有叛亂。但是無論如何他是一個真正的有能力的軍事指揮官。也是他在位的時期開始,西班牙Repoblacion運動開始,即是重新振興杜魯河和坎塔布連山脈之間地區的人口和發展度。在這個時候,里昂地區由於穆斯林的征服和基督教軍隊的洗劫,事實上並不富裕,人口也不多。關鍵點是,西班牙的再征服運動,不是單純的不斷向南進攻,然後向遊戲里那樣,多打下了一塊地就立馬多了人力和稅收,歷史上,西班牙的基督教政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在征服土地的同時,去運營土地。而在他的繼承人的繼承人(拉米羅一世的下一任是奧爾多諾一世,第一位不再需要被選舉而就任的阿斯圖利亞斯國王)阿方索三世(阿斯圖利亞斯的)在位期間內,進一步的完成了對里昂的重建,並將里昂設置為了自己的新首都,並且他命人製造了文書來從法理上宣布阿斯圖利亞斯是西哥特王國的正統繼承人。然而909年,意外爆發了,阿方索三世的三個兒子聯手政變逼宮,強迫其退位,並三人瓜分了阿斯圖利亞斯王國。阿斯圖利亞斯王國被分成了里昂王國,阿斯圖利亞斯王國和加利西亞王國。(其實法理來講,這就是加利西亞王國和里昂王國的由來)。
(第四次更新結束,未完待續)
————————————————————————————————————————
(第五次更新)
2.2.1 三「家」分「阿」
邏輯和事實上來說,里昂王國的誕生是應運於阿方索三世的三個兒子瓜分王國的法理需要,阿方索三世生前從來沒有使用過「里昂王國」和「里昂國王」這樣的法理稱呼,里昂王國也確實是阿方索三世910年死去時誕生的。但是地緣和理解上來說,阿斯圖利亞斯王國的勢力重心裡昂地區轉移是不可避免並且一定會發生的,里昂王國哪怕就算沒有這個歷史事件,也是必然會在之後的一個點誕生。
另外還要交代一件事情,阿方索三世的三個兒子為什麼叛亂也是沒有定論的。沒有任何史料證明他們的動機,我們只能靠猜測。而我在這裡就不做猜測了,還需要寫分析。
阿方索三世的三個兒子,長子加西亞一世(里昂的)繼承了里昂,二子奧多諾二世(里昂的)繼承了加利西亞,而三子菲魯埃拉二世(阿斯圖利亞斯的)繼承了阿斯圖利亞斯。
加西亞一世,是第一位里昂王國國王,但是他的在位時期非常的短,910-914,僅僅只有4年,而他死時只有四十來歲,因此我個人覺得非常的可疑。我們只知道他在位期間內,確實幫助和帶動了振興新領地的行動,但是具體收益有多少,我們已經沒有數字可以確認了。無論如何,當他死的時候,他並沒有留下任何後代。他的兄弟,奧多諾繼承了里昂王國的王位。奧多諾是一位精力旺盛,熱衷於領土擴張的君主。他同時在東南兩個戰線上不斷發動領土擴張戰爭。但是並不能因此而說他很有才幹,只能說並不糟糕。他是最早的開始和卡斯蒂利亞的貴族發生大規模交互的阿斯圖-里昂王朝的成員。他也在924年壯年而死。最終三個王位全歸菲魯埃拉二世。二檔菲魯埃拉二世死之後,阿斯圖利亞斯王國或者說阿斯圖利亞斯國王這個法理稱呼,便再也沒有被使用過,阿斯圖利亞斯正式的被兼并入了更為強大的新的政治核心:里昂王國。
而在此之後,又經歷了一系列變故,最終的結果是里昂王國實力的絕對加強。而加利西亞作為一個反覆被裡昂國王兼并統治的地區,則開始了自己的掙扎和自我尋求之路。而加利西亞地區的歷史,也是輝煌壯闊的,從10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都有很多可以說,完全可以獨寫一個大篇章。在這裡,我們暫且跳過。而接下里,對於近代西班牙或者當代西班牙,最重要最重要的王國或者說地區,即將登上舞台,並稱為西班牙歷史接下來的男主角:卡斯蒂利亞。
(我這裡誇張了一下,其實卡斯蒂利亞還是要比較晚才厲害起來的,或者說我們從來就不應該說卡斯蒂利亞比里昂誰厲害誰厲害這種說法。。。)
(我會叫dependencyXX領,independency/Sovereignty XX國)
(第五次更新結束,未完待續)
——————————————————————————————————————
(第六次更新)
2.2.1 卡斯蒂利亞的前生
Castilie,西班牙語:Castilla,在西班牙國旗上的標誌,是一個紅底上的黃城堡。其實這很形象,因為卡斯蒂利亞這個名字的來源,確確實實和城堡,Castle(西班牙語:castillo)非常的有關係。事實上,卡斯蒂里亞就是「那個有很多城堡的地方」的意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8-9世紀,也就是這個地區的概念也出現在這個時候。
卡斯蒂里亞的王國前身,是卡斯蒂利亞伯爵領,其一開始所指的地方,是里昂王國以東,納瓦拉以西的一塊地方,南邊靠著伊比利亞半島中央山脈最北邊,只在今天西班牙的馬德里行省北邊一點的位置。自九世紀開始,被重點關照和收到政策的幫助。也是屬於那種,經過了基督教君主的用心經營和大量移民的遷入,才發展起來的地方。雖然這塊地方,叫做伯爵領。但是外國的這個封建爵位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卡斯蒂利亞伯爵領一點都不小,比加利西亞王國略小一點(我個人大概估計,可能我眼殘)。這塊地區,由於軍事目的,所以建有很多城堡,要塞和射手塔,也導致了這個地方非常的容易各種小地頭,小豪族(well,中世紀應該叫做地方貴族和地方勢力,這個叫法有點日本戰國)傭兵自重。所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伯爵領內部並不統一(據我所知,分裂成了五個地方)。但是整體名以上還是附屬於里昂王國。(說到底,歐洲中世紀和日本戰國真的有很多事情很像)。931年,費爾南·岡薩雷斯(卡斯蒂利亞的)一統卡斯蒂利亞伯爵領,然後起兵造反(卡斯蒂利亞這地方也不小,軍事傳統又重)。成為了第一位獨立的卡斯蒂利亞伯爵,但是稱王畢竟不容易,所以他也滿足於繼續統治一個獨立的伯爵國的現狀。事實上,卡斯蒂利亞王國和卡斯蒂利亞國王這個法理稱呼,來路還是有點有趣的。
(第六次更新結束,未完待續,我就稍微。。。稍微。。更新一點。。)
(最終來說,歷史是一個多元和複雜的東西,我在這裡的更新我儘可能的做到的是「交代歷史本身」,也就是把歷史的過程和做為人類歷史的故事性給交代出來,深度上和細節上我還是很多很多沒寫,不過我希望我提供的事件線,能幫助人在自己去查找資料上有點頭緒和概念,除此之外,Jim的答案真的很好,可以結合我的敘述理解一下過程。)
————————————————————————————————————————
2.2.2 膽大包天,雄才偉略,自稱「西班牙的皇帝」的男人,費迪南德一世(里昂的),The Great(西班牙語:el Magno)
(嗯, EI Cid應該快到了)
(我還在思考,怎麼簡單的解釋一下,這些王國的變遷和現在西班牙各個自治區的關係和背後的歷史邏輯。不過光是細節介紹一下事件過程就已經花了不少時間了。)
(人類寫的東西,無法規避細節和修辭上的問題,如果你有任何意見都歡迎你指正;另外,有很多歷史概念我是閱讀英語資料來學習和理解的,所以有些概念問題可能會說法很奇怪,海涵)
羅馬帝國覆滅後,進入西班牙的就是攻佔下羅馬的蠻族西哥特人,他們一路遷徙到今比利牛斯山一代,在圖盧茲建立了圖盧茲王國,後來被法蘭克人所滅,因此蠻族遷入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鑒於西哥特人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一直採用的都是放任臣民不管,讓它們仍舊按照羅馬時期的制度與文化繼續生存,而自己放縱享樂,安安穩穩的做自己的貴族。他們也接受了基督教。
在7,8世紀時,西哥特王國越來越衰微,國王昏庸無能。在最後一任國王羅德里克統治時,西哥特貴族意圖篡位,邀請倭瑪亞王朝來幫助自己完成願望。而阿拉伯人直接建立了自己的統治。711年,西班牙被伊斯蘭教將領塔里克·伊本·齊亞德征服,西哥特王國滅亡。如今西班牙國旗整體設計上,並沒有脫離歐洲主流的條狀色塊拼接模式。國旗的上下為兩條紅色窄邊,中間則填充黃色。比較特別之處,是它中間放置了西班牙國徽,而我們所需要的信息,也正是在這個國徽之中。在歐洲中世紀,盾徽是一個家族或者政治體的標誌,就「盾」這一形制來說,也可看出它的軍事采邑制背景。西班牙的國徽,核心也是一面盾徽。不過這面盾徽本身,又是由四面分別代表著四個中世紀古王國的盾徽所組成的。這個古王國分別是:左上角的「卡斯蒂利亞王國」(紅底金城堡);右上角的「萊昂王國」(白底紫獅子); 右下角的「阿拉貢王國」(黃紅豎條紋);右下角的「納瓦拉王國」( 金色鏈網縱橫相交的十字)。需要說明的是,也許是因為國旗的設計太過複雜,西班牙民間在非正式場合使用國旗時,也經常使用去除國徽的版本。
如果再加上沒有被併入西班牙的葡萄牙,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這一千年來的地緣政治史,就是這五個王國的博弈史。不過這五大王國並非是同一時間出現的,「收復失地運動」中也並非只出現過這五個王國。在西哥特王國崩盤之後,伊比利亞半島最先興起的基督教王國,是沒有出現在上述榜單中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在公元8世紀初的阿拉伯征服中,後來被稱為「摩爾人」的穆斯林並沒有能夠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半島西北邊緣的坎塔布連山脈,成為了西哥特人最後的保護者。依託這條山脈西哥特人抵禦住了摩爾人的進攻,並重新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受這段光榮歷史的影響,坎塔布連山脈之北至海岸線的這條狹長地帶,也有機會以「阿斯圖裡亞自治區」之名,躋身於西班牙十七個自治區之列。建立阿斯圖裡亞王國的西哥特人,並不認為這是他們事業的終點,在隨後的數百年間,他們和半島北部隨後興起的其它基督教國家一起,開始了漫長的收復失地運動。基於位置關係,阿斯圖裡亞王國南下之路並不平坦。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是一個以山地高原為主,四周環繞沿海低地的地形。整個中心高地,被稱之為「梅塞塔高原」。在阿斯圖裡亞地區之南,就是高原上最大的一個地理單元——舊卡斯蒂利亞盆地。北部的坎塔布連山脈以及半島中部的「中央山脈」,是這個形狀近乎完美的鍋狀盆地的南北邊界。橫穿整個盆地,西向從葡萄牙北部城市波爾圖入海的「杜羅河」則是盆地的中軸線。
圖片來源百度在舊卡斯蒂利亞盆地中,阿斯圖里亞斯人在十世紀時趕走了阿拉伯人,在盆地中建立了萊昂王國。
在萊昂王國崛起的同時,納瓦拉王國也同時開始變得強盛
建立納瓦拉王國的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歐洲民族:巴斯克人。王國正式立國的時間是在公元9世紀初,比阿斯圖裡亞王國晚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然而巴斯克人作為基督教世界的一員,抵禦摩爾人入侵的歷史,卻並不比西哥特人晚多少。事實上,阿斯圖裡亞王國能夠在最後時刻抵禦住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正是因為得到了巴斯克人的支援。 納瓦拉王國在埃布羅河谷的競爭對手,並不僅僅是北上的穆斯林,還有南下的法蘭克人。公元8世紀中(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趨於強大的法蘭克王國開始對外強力擴張,並用了半個世紀時間建立了 「查理曼帝國」。在這個過程中,近在咫尺的伊比利亞半島,也成為了法蘭克擴張的方向(一如當年與迦太基相爭的羅馬)。高舉著聖戰旗幟,很多法蘭克貴族希望能夠在比利牛斯山脈之南有所建樹。這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兩個邊疆區(伯國):一個是比牛斯山脈西南麓的「阿拉貢」;一個是山脈東南麓的「巴塞羅納」。 相比阿拉貢地區,法蘭克人在比利牛斯山脈東南端的滲透要有力的多。一方面,比利牛斯山脈與海洋之間天然形成有沿海通道;另一方面法蘭克人還可以通過海路施加影響力。不過對於法國人來說,地理上的自然分割依然是一個大問題,在加泰羅尼亞擴張的巴塞羅那,最終還是在11世紀初脫離了當時的西法蘭克王國控制,以獨立政治體的姿態參與到伊比利亞的權力之爭中。不過在中世紀之後,法國人對於加泰羅尼亞人還是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加泰羅尼亞在三十年戰爭末期中同葡萄牙人一同叛亂,很大程度上就源於法國人的支持。在被西班牙軍隊鎮壓後,加泰羅尼亞也喪失了當時作為共主聯邦的一部分加入王國時的自主權。 最終,納瓦拉王國強勢合併阿拉貢之後,納瓦拉王國又迫使萊昂王國與之進入了「共主」模式(公元1029年),第一次統一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基督教地區。完成這一歷史性突破的納瓦拉君主,也成為了西班牙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大帝」(桑喬大帝)。不過在歐洲,這種所謂的「帝國」,往往會因為繼承一世而終。因為大帝們在死後,總是會遵循傳統把國土公平的分給幾個兒子。西班牙的情況也是如此,在短暫的統一之後,還遠未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的西班牙,再次陷入了分裂(公元 1035年)。在桑喬大帝死後,除了原有的納瓦拉王國以外,得到阿拉貢地區的繼承人將之升級為了「萊昂王國」,體量過大的萊昂王國則被分為了二塊,東部成為 了「卡斯蒂利亞王國」(公元1035年)。今天舊卡斯蒂利亞盆地,行政上被稱之為「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正是源自於這一背景。以納瓦拉王國居於其中的位置來說,如果實力足夠強大的話,理論上可以同時向兩邊發力完成西班牙的統一。最初這個巴斯克人為主體的王國,憑藉自己的軍事素質也的確做到了,然而孤立民族的短板畢竟是現實存在的。當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自成體系,一個在高原、一個在沿海向南擴張時,納瓦拉王國的上升空間就被封死了。12世紀初,南擴無力的納瓦拉人開始在政治上傾向於法國。建立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就是納瓦拉國王,代表著新教徒的利益,但是他也為了更好地統治法國,改信了天主教。不過他也沒能獲得所有臣民的中心,在巴黎的一個鐵匠鋪被極短天主教徒刺殺。納瓦拉因此成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西班牙人顯然不允許法國在比利牛斯山脈南部有一塊突出部。在17世紀,二國達成妥協,上納瓦拉歸於西班牙,下納瓦拉歸於法國,形成了如今的邊界。
阿拉貢與巴塞羅那的合併(公元1137年),基於加泰羅尼亞在經濟上的沿海優勢,這個聯合政治體的控制權落在了巴塞羅那手中的(史稱「巴塞羅那王朝」時期)。不過由於阿拉貢在政治上擁有「王國」的身份,「阿拉貢王國」遂成為了這個聯合政治體的政治標籤。就像在「海峽帝國」時期,獲得英格蘭王位的「法國人」更願意突出自己這層身份,而不是那些置於法蘭西王權之下的法國爵位一樣。
比阿拉貢-加泰羅尼亞的整合,原本同根生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之間的整合要更早。自卡斯蒂利亞崛起之後,這個新生王國就掌控了二者整合的主導權。11世紀末,卡斯蒂利亞王國越過中央山脈,向梅塞塔高原南部擴張,並最終在13世紀控制了包括特茹河、瓜迪亞納河上游在內的高地區。這一被稱之為「新卡斯蒂利亞」的區域,行政上包括現在的馬德里、卡斯蒂利亞-拉曼兩個自治區。從領土面積上來看,卡斯蒂利亞所取得的成就無疑是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個高地國家要想成為伊比利亞的主宰者,還需要收穫一塊農業、商業潛力巨大的沿海低地。最終安達魯西亞的瓜達爾基維爾河谷成為他們的目標。在阿拉貢-加泰羅尼亞整合東部邊緣,穆斯林還控制有半島南部邊緣低地時,西部的大西洋岸線應該是卡斯蒂利亞的自然輻射區。從新、舊卡斯蒂利亞西流而出的三條大河:杜羅河、特茹河(塔霍河)、瓜迪亞納河,將幫助卡斯蒂利亞王國完成這一整合工作。11世紀末,在卡斯蒂利亞王朝開始越過中央山脈,開拓「新卡斯蒂利亞」時,它們在杜羅河下游也就是葡萄牙北部的擴張也獲得了成功。依照封建傳統,當時的卡斯利亞君主在這個方向分封了一個伯國,並希望這個新生的「葡萄牙伯國」能夠沿海岸線而下,幫助王國進一步向南壓縮摩爾人的生存空間。 然而讓卡斯蒂利亞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新生的政權卻很快決定擺脫卡斯蒂利亞,將自己升級為獨立的「葡萄牙王國」。基於這個新生政權能夠在大西洋沿岸給穆斯林政權造成持續壓力,卡斯蒂利亞人也和他們做出了妥協,間接承認了它們的存在。這個新生政權一路向南擴張,西至羅卡角,東與卡斯蒂利亞以瓜納迪亞河為界,形成了如今的葡萄牙。
這個新生政權深知,自己在邊境上無險可守,自己也沒有機會進入地中海的博弈,便主動與英國人結盟,對東部政權構成壓力。此時的英國人正是那個海峽帝國,控制者法國南部的領地,是一個很好的結盟對象。但是在英國人敗退會不列顛後,這種同盟關係也一直沒有被打破。在以後的拿破崙戰爭時,葡萄牙人拒絕進入拿破崙的封鎖大陸體系,並接受英國人的遠征軍。在英國人的幫助下伊比利亞半島最終推翻了波拿巴家族的統治。同時葡萄牙人也趁卡斯蒂利亞人陷入與阿拉伯人戰爭的同時,也開始了積極的海外擴張。他們打通了沿非洲南下,一路到印度的航線,並控制了盛產黃金的西部非洲,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國力漸盛的他們又與教廷達成協議(教廷貪圖什一稅,每有一塊新的基督教領地就有新的收入),使整合後的西班牙人急於需要教廷幫助而下不去口。但是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也趁葡萄牙王室絕嗣而即位為國王,這是後話。
在基督教王國崛起的同時,半島南部的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卻開始分裂。導致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東地中海的阿拉伯人與西北非土著的柏柏爾人之間的矛盾。基於地理位置的關係,進入伊比利亞的所謂穆斯林「摩爾人」,大部分都是歸依了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掌控政教大權的阿拉伯人則為少數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結構性矛盾必將會引發政權的分裂乃至顛覆。只不過在宗教識別高於一切的中世紀,民族或者部族矛盾往往是以教派矛盾體現出來的(事實上,現在依然有這種情況)。比如激進的柏爾爾人認為,「哈里發」一職並不能被固定在哈希姆家族或者阿拉伯人之中,任何穆斯林都有機會成為政教領袖。需要注意的是,陣營並非是以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為標準劃分的。每一個政治體,代表的只是自己部族的利益。 由於對教義的解讀不同成為了識別敵我的主要標準,從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分裂而出的,阿拉伯人或者柏柏爾人統治的穆斯林小國,被統稱之為「泰法」諸國(泰法為「教派」的意思)。進入「泰法」時代對於伊比利亞的穆斯林來說並非好事,為了自身的利益,民族、宗教問題糾纏在一起的泰法諸國,與北方基督教國家結盟攻伐敵對的鄰居成為了常態。相比之下,有教廷居中調解的北部天主教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就較少了(葡萄牙與卡斯蒂利亞的和解就是典型案例),彼此之間地緣政治關係更多由政治聯姻而推進。
伊比利亞的穆斯林政權,也並非沒有再重新整合在一起,只是統一的力量並非來自內部,而是對岸的非洲。11世紀末及12世紀中,與伊比利亞半島隔直布羅陀海峽相對的摩洛哥地區,相繼出現了兩個強大的柏柏爾人王朝:阿爾穆拉比特王朝(阿爾摩拉維德)以及阿爾摩哈德王朝(穆瓦希德),它們都先後向伊比利亞進行過滲透。更為成功的後者不僅吞併了整個西班牙的泰法地區,還在非洲統一了整馬格里布地區。這個空前絕後的成就,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後倭馬亞王朝。為了更好的利用「聖戰」牌來領導西地中海的穆斯林,穆瓦希德王朝將統治中心移往安達盧西亞(以塞維利亞為都)。 然而問題在於,統治一個橫跨海峽的帝國是非常困難的。從技術角度看,這需要強大海軍的支援;另一個問題在於伊比利亞穆斯林的想法,如果來自馬格里布的柏柏爾人是去幫泰法諸國進行聖戰,那麼他們將會很受這些國家歡迎(包括認其為宗主)。而一旦開始試圖以集權之力,對直布羅陀海峽兩岸進行整合時,那些伊比利亞穆斯林國家,就更願意和幫助他們維持獨立的勢力(哪怕是基督教國家)站在一起了。 13世紀初,卡斯蒂利亞聯合其它基督教王國,在安達盧西亞擊敗了穆瓦希德王朝。後者在敗退回非洲後不久,便被其它穆斯林王朝所顛覆。儘管有部分泰法小國乘亂立國,但這種各自為戰的局面,註定沒有辦法阻止基督教徒們的南下。在這個世紀中,葡萄牙、卡斯蒂利亞、阿拉貢三個前線王國,都獲取了與其原生位置相對應的進展。葡萄牙得以向南擴張到瓜迪亞納河下游,並奠定了今天葡萄牙的版圖;巴塞羅那領導的阿拉貢王國,在東線獲取了巴倫西亞;位於其中的卡斯蒂利亞,則是這場聖戰中收穫最大的。特茹河、瓜迪亞納河中游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安達盧西亞的瓜達爾基維河河谷,都成為了卡斯蒂利亞的領地。最終,半島在中世紀後期形成了四個政權的統治。北部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南部為依靠貝蒂科斯山脈苟延殘喘的伊斯蘭格蘭納達王國。
在1479年,阿拉貢的菲利普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聯姻,形成了共主聯邦形式,並最終在1492年完成收復格蘭納達的壯舉。這奠定了如今西班牙王國的基礎。
推薦玩一玩帝國時代二的戰役,有兩個(熙德,塔里克·伊本·齊亞德)戰役就是和中世紀西班牙有關的。一個是收復失地,一個是柏柏爾人征服
以上是對西班牙中世紀歷史的梳理(部分轉自地緣看世界公眾號,太多了自己有的部分懶得寫),再談一談西班牙的文化風貌。
西班牙是個不斷融合的國家。在羅馬帝國時期,就融合了希臘人,羅馬人,迦太基人,古伊比利亞人,後來又融合了阿拉伯人,柏柏爾人,猶太人。在阿拉伯後倭瑪亞王朝統治時,阿拉伯人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積極開展科學文化研究,使得半島南部成為中世紀歐洲最繁榮的地方。在雙王統一半島後,雖然和伊斯蘭教徒達成協議,維護他們的權利,但不久後他們就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將不肯改宗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驅逐出境,自己崇尚便於控制國家的天主教。這種驅逐雖然保證了政權的高度統一性和排他性,但是西班牙損失了大量人才,確實可惜。 如今的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吸納了很多的阿拉伯文化,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古老的清真寺,就是當時阿拉伯人修建的。所以如今安達魯西亞地區有一種特殊的文化風貌。 而在北部的巴斯克地區,生存著獨一無二的巴斯克人。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來源,他們也一直在尋求獨立。佛朗哥時期的埃塔恐怖組織就是巴斯克人建立的,他們反抗佛朗哥不尊重文化自由,一味崇尚西班牙文化而大搞恐怖襲擊。 西北部的加利西亞,說著和葡萄牙語相近的語言,也有分離傾向。真是奇怪,第一次的回答明明放圖了林達的《西班牙旅行筆記》可以看看可初步了解附有圖片和作者自己的感悟
其他答主的回答,配合史圖館的視頻一起食用,風味更佳
【史圖館】收復失地運動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強烈推薦李元馥的漫畫《漫畫西班牙》
推薦閱讀:
※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界是如何形成的?
※伊麗莎白二世以及英國王室小王子應該姓什麼?
※中國古近代史和歐洲歷史上餓死大量人口的饑荒年代多嗎?古代的平民階級吃的怎樣?
※羅馬帝國為什麼分裂成東西兩個羅馬 最後是被誰徹底消滅的?
※中世紀歐洲有人提出過類似推恩令的政策來加強中央集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