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守沖繩硫磺島的日軍士兵,和守上甘嶺的志願軍,從技術角度講,誰厲害?


上甘嶺是有轉折意味的,是我軍在三板斧被美軍吃透,運動戰階段結束後第一次徹底阻止美軍達到其企圖。在上甘嶺之前,如傷心嶺、喋血嶺,美軍雖然每次都付出巨大代價,總體而言還是在不停的取得勝利的。而上甘嶺之後戰線再次陷入僵局,反倒是我軍對進攻更積極。很顯然,能達到這個效果,光憑拚命顯然是不行的。

戰術上,我軍在上甘嶺從未陷入過絕境,最後絕望的反而是美軍。

上甘嶺戰役中,初期晝夜拉鋸階段是消耗戰,我軍雖然下風,美軍除了能看到點勝利的希望外,也未見的覺得佔了多大便宜。

到了中期,美軍對我軍以反斜面坑道為支撐,炮擊結束後快速搶佔稜線引導炮兵打攔截線,若美軍奪取表面陣地,則縮進坑道後炮擊表面陣地的戰術始終束手無策。美軍在我軍夜間反撲下在陣地上站不住腳,噴火兵和工兵又被我軍冷槍冷炮瞄著打,想奪第二道正斜面又被我軍坑道火力倒打,試圖封鎖坑道補給又封不住。飛機被我軍高炮逼得無法進入俯衝航線,用炸彈炸坑道炸不準。最後在喀秋莎調來之後,美軍徹底絕望放棄進攻,因為繼續進攻已經是毫無意義的送死了。

這是意志的勝利嗎?當然是,我軍一直被喀秋莎覆蓋級別的炮火伺候著還在堅持。反觀美軍,被伺候了幾次就放棄了。

但這更是戰術的勝利。不像不可複製的鐵原,上甘嶺戰術具有高度可複製性,是反斜面防禦的集大成之戰。類似戰術在兩山輪戰中給我軍也造成了巨大損失。而美軍呢?之後幾十年一直在迴避山地作戰。。。。。。。

最後,不要忘了,這也是技術的勝利。如果沒有重炮,沒有高炮,沒有喀秋莎。那麼再頑強的意志,再精妙的戰術也都將被歷史遺忘。因為,歷史不會記住失敗者。

我們評價一支軍隊時要意識到,戰爭遠比想像的複雜、殘酷。一點短板導致的後果跟巨大的短板在結果上沒有區別,以至於在人們眼裡都是弱雞。

記住,一支真正強大軍隊,必須在意志,智慧和技術上同樣強大。而上甘嶺,正是對我軍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的最好證明。


這道題,如果僅僅簡單的從情懷角度來回答的話,那麼真的意義就不大了。

從戰術角度回答,上甘嶺和沖繩硫磺島戰役本身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硬要比較,上甘嶺戰役差不多相當於硫磺島戰役里的折缽山戰鬥——從地形上看兩座山都較為險峻,折缽山前沿覆蓋了厚厚的火山灰,不利於步兵衝鋒,美軍甚至無法安放炮架,上甘嶺的險峻程度猶勝,秦基偉將軍多年以後重返上甘嶺下山只能坐著土飛機往下出溜。因為地形的限制,所以這兩場戰鬥的表面陣地作戰保持營團級規模,雙方前沿指揮都是師級,但是後援火力都是軍級甚至軍級以上。

硫磺島折缽山的日軍面對的美軍火力要比志願軍第一天面對的火力強很多。

美軍在進攻硫磺島之前,就對硫磺島進行了長達1個月的各種火力準備,在D-DAY(登陸日)之前,更是由強大的第5艦隊火力支援艦隊(6艘戰列艦12艘各型航母5艘巡洋艦400多架飛機)進行了充分的火力準備,火力支援艦隊的6艘戰列艦甚至抵進到3000米範圍內直瞄射擊。足足圍著硫磺島轟了三天。兩相對比上甘嶺美軍的火力準備是一小時之內16個營級火炮單位,300餘門火炮,50多架飛機,每秒落彈6發,雖然也很恐怖,但是陸軍155和戰列艦406口徑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東西,二戰中有記載的戰列艦對地射擊,主炮有效命中一發可以帶走一個營。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日軍面臨的火力要遠比志願軍強烈,不過同樣的,日軍和志願軍都利用了坑道工事抵消了敵人炮火的威力。

從戰局進展角度來講,美軍2月16號開始火力準備,2月19號早8點實施登陸,2月22日在折缽山頂插旗,2月24日基本肅清折缽山日軍三個師並列向硫磺島內陸推進。

在上甘嶺,美軍10月14日火力準備,同日向五聖山方向全面進攻(大部分為佯攻)10月15日15軍軍部和45師判明敵主攻方向,當天上甘嶺表面陣地丟失大半,19日上甘嶺守軍在有效反擊後為避免敵人火力殺傷主動放棄表面陣地,全部轉入坑道作戰。

這裡又要指出日軍和志願軍作戰目的和決心不同,美軍對於硫磺島作戰,主要目標是島上的機場,日軍也很清楚這一點,折缽山雖有形勝,但是只是守御的一道屏障,失守後未組織過多反擊,而是利用坑道把兵力撤回。而上甘嶺之戰,志願軍是抱著誰要是丟一寸土地是要為歷史負責任的心思,寸土必爭,因此,上甘嶺作戰志願軍的戰術決心很強,明知反擊後立刻會遭到敵人優勢火力殺傷,依然堅持不懈的每天增援反擊,到最後已經變成15軍45師指揮12軍的新生力量最終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在這樣殘酷的戰鬥中,最值得比較的就是攻守雙方的戰鬥意志,美軍進攻硫磺島,是為了獲得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機場,從美國建國以來就繼承了光榮意志的海軍陸戰隊上下用命,最終折缽山插旗的那一幕被譽為陸戰隊以後500年的榮耀,日本守軍以粟林忠道為首已很清楚的知道硫磺島為死地,只是追求給予美軍更多殺傷,拖延日本本土陷落的時間而已。

上甘嶺作戰,開始由美軍主攻,是為了在停戰協定中謀求更優勢的談判地位,傷亡過大後,由韓軍接替進攻,這時的韓軍與1950年初日偽殘餘有了很大區別,他們也是為了保家衛國上戰場,在接受了美式裝備和美式訓練後,戰鬥力有很大提升,同時東方民族所具備的智慧讓他們給志願軍造成了更大的麻煩,也正是韓軍通過偵查發現了志願軍用坑道藏兵和用坑道反擊的手法,從而把上甘嶺戰役拖向了更為殘酷的階段。

在志願軍一方,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如黃繼光烈士這樣向死而生,堵搶眼,拉響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用胸膛堵住爆破筒的烈士,有據可查(根據軍史嚴格標準,要求至少有三人以上目擊)就有38位之多,他們為什麼放棄自己年輕的生命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或許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我的祖國》。這是真正意義上民族國家的建立,這是真正意義上中華民族的崛起之戰,每個志願軍戰士都被灌輸了一個最樸素的理念:那就是以戰止戰,域外揚威,自1840年以來堅決不再允許任何蠻夷敵寇窺伺我神州大地。

相比之下日軍雖然多次組織萬歲衝鋒,但底層士兵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只是盲從於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以至於在戰事最吃緊的時候,不思慮如何死地求生,而是無意義的自殺報國,或者在主官自殺後失去戰鬥意志。志願軍戰士則是多次被壓迫在坑道中,在與後方失去聯繫,指戰員多數傷亡的情況下依然思慮如何進行夜戰反擊,戰鬥意志高下立判。知其不可而為之,而不是事到臨頭切腹了事,這也是武士道精神與士的精神最根本的區別。

硫磺島折缽山一戰打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500年的威名和榮耀。

無數美國人被硫磺島插旗的一幕鼓舞著,自豪著,自信自己是世界第一,因為這是他們父輩的旗幟。

而朝鮮戰爭,一戰打出了70年的和平,一戰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從此不可輕侮,今天,我們看著當年插上上甘嶺主峰的戰旗,細數上面的300多個彈洞,很容易就明白為什麼戰旗美如畫,因為我們父輩先烈的鮮血染紅了它。

我們的勇士當然比鬼子厲害,因為我們不僅勝了,而且我們很清楚自己為何而戰,為一個不再被欺負的新中國而戰。


直接上結論,硫磺島日軍和上甘嶺的志願軍不能比較戰鬥力,戰鬥力不是可以直接比較的,想比較除了拉出來打一次,沒有其他辦法。

有的回答拋開背景直接比較都是耍流氓,有人說日本人被打敗了,志願軍勝了所以志願軍厲害,這種比較法跟關公戰秦瓊有什麼區別?那時候日本人還吊打中國軍隊呢,這又要怎麼比?

一支部隊的戰鬥力,基礎的因素包括裝備水平,訓練水平,組織能力,後勤保障能力。往細了說還包括這支部隊訓練出來是為了幹嘛的,你把山地部隊拉到海島上,戰鬥力肯定大打折扣。

除了基礎因素,還要看當時狀況,客觀的包括天氣,地形,當時的整個戰爭形勢,主觀的包括作戰目的,預計損失,當時的指揮官,這三點直接影響作戰方式和戰鬥意志。

除此之外,炮火支援,飛機支援,國際壓力,有沒有停戰談判,有沒有其他底牌壓桌子,也都是影響戰鬥力的。

硫磺島和上甘嶺,具體來看差異非常大,挑幾點比較重要的說一說。

首先看守島的日本人,他們就沒準備活,就想著多拉幾個墊背的,後勤補給打到後期是基本沒有的,而志願軍當時收編的大量美式裝備和日軍遺留裝備還在,所以雙方裝備水平,後勤能力這些客觀條件是差不多的。但是志願軍在上甘嶺作戰的背景是為了談判優勢,政治目的非常強,但是這種情況下志願軍依然能爆發出極其頑強的戰鬥意志,部分陣地打到只剩幾個人還沒丟,才是解放軍最寶貴也是最核心的戰鬥力。上甘嶺的志願軍比守島日軍多了個優勢,就是後勤保障雖然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好歹還有那麼一點,雖然經常斷水斷糧,但是不至於絕望,不需要在餓死前去做死亡衝鋒。

但是美軍的戰鬥意志就差別很大了,打硫磺島那是非常艱苦的戰鬥,美軍犧牲人數遠高於上甘嶺,但是依然是前仆後繼,一心要打敗日本人。

而在上甘嶺,上文提到了,是為了談判優勢,作戰目的和預估損失就不一樣,所以戰鬥意志也並沒有打硫磺島那麼強,在發現損失超出預期時,就不再打了。

當然有一點是確定的,美國人不管準備怎麼打,對於志願軍或者日本人來說,都是地獄一般的戰場,鋪天蓋地的炮彈不要錢一樣的打過來。

另外還有一點,志願軍在上甘嶺作戰中,雖然重炮不多,但是整個戰役過程中都盡全力保證了炮火支援,雖然和美軍炮火差了幾個數量級,但是有炮火就有用,極大的減輕了陣地防守部隊的壓力。

考慮了這麼多因素,能比較戰鬥力了嘛?不能,因為硫磺島和上甘嶺兩場戰役的目的就不一樣,就像100米選手跑了個馬拉松,你不能拿他馬拉松的速度來和其他選手100米的速度比較一樣。換成日本人守硫磺島的部隊來守上甘嶺,也許一樣能守的下來。

我覺得有比較這個的功夫,不如好好分析一下我軍的核心戰鬥力在哪裡,為什麼一支二線部隊在那樣的作戰強度下可以扛得住美軍主力部隊?為什麼傷亡率超過40%的志願軍依然具有戰鬥力?這種傷亡率換成其他軍隊可能就崩潰了。為什麼志願軍即使被打散了,撤退途中依然保持基層的基本建制保持紀律?

以上任何一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分析學習,把其中的精神和經驗發揚至今,比比較戰鬥力有意思多了。


以戰爭慘烈程度考慮,硫磺島戰役最為恐怖,而且對日美雙方來說皆是。

在朝鮮戰役,美軍沒有必定要贏的決心和軍隊動員,多數都是轟炸為主,盡量減少人員死傷,這就和硫磺島美軍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無數生命比不了,後期基本就靠韓軍來打了,韓軍打不動了就簽署停戰。

之所以朝鮮戰役慘烈,主要三點,一是裝備跟不上,只能他打我,不能我打他,多數要趁黑作戰,二是後勤的醫藥缺乏,棉類衣褲鞋子給不上等等,三是指揮作戰不利,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彭總打仗不會轉彎,只會硬來,基本伏擊戰都打不好,連我軍都在伏擊中凍死了,而且並不太關心最下層軍人的性命,多數都是以無數的犧牲才能填出來一座山頭。

這三點也可以放到硫磺島的日軍上,單純從戰術角度來看,高層對中下層軍人性命不顧,全都是以命換命的打法,基本兩方半斤八兩,但從結果上來看,一個用命填出來的停戰協議,一個就算死絕了也沒能擋住美軍的腳步,還是我軍更勝一籌。

很多人都拿戰鬥意志和精神來說日軍比不上我軍,甚至說日軍不懂為何而戰,武士道精神只會自殺等等,第一的更是說什麼日軍只會自殺,不如我軍在絕地還要反擊什麼的。

首先戰爭已經走到結尾,日本必敗的絕望氣氛已經在全日本蔓延,在天皇絕不投降的情況下,硫磺島日軍作戰時,已經從侵略者變成了抵抗者,同朝鮮戰役相比共同點都是身後即是祖國,戰爭不停日軍只能抵抗到底,相比我國初建,軍民對國家充滿信心,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到別國領土作戰不讓敵人進入國土一分這樣的豪邁,反觀硫磺島的日軍,是在國之將滅,國家敗亡,而且對未來毫無幻想的情況下,仍用以命換命的打法阻擋美軍的腳步,多數硫磺島日軍都清楚如果阻擋不了美軍,那必然戰火延續就要到自己的國土上了,日軍中下級軍官很清楚,畢竟日軍是學生軍,幾乎都識字,不是從農民里拉出來的軍隊。

日軍士氣衰弱,軍內一直瀰漫著絕望,所以才會有自殺傾向,對華侵略的時候一路高歌凱進可沒聽說過日軍失敗就自殺啊,要說絕地反擊的例子日軍比國軍多太多了,而日軍這樣一個衰軍,還竟然不放棄不投降,同美軍作戰死咬敵人,一寸土一寸血,這才是最恐怖的,才是之所以戰勝日軍能讓美軍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的理由。

所以用士氣來說日軍的都比較逗,總的而言感覺還是半斤八兩,沒什麼我軍比日軍強這樣的道理。

同樣作戰而言,雖然死的人挺多,但朝鮮戰役里,最起碼我軍總還是有的盼頭的。


實事求是的講,志願軍的部隊放到硫磺島可能會崩盤,甚至成建制的投降被俘。類似180師那樣。志願軍很多部隊都有補充大量國民黨降兵,戰鬥意志參差不齊。

從金門戰役和五次戰役看,志願軍的被俘人數比例遠遠超過日軍在硫磺島和沖繩。就戰鬥意志上講日軍還是更強的。


把志願軍放到硫磺島,也照樣守不住,無非是能殺傷多少美軍的區別。沒了援軍和火力支援的金門島,也被國民黨軍刷了戰績。

這個事情沒有可比較性。


後勤就不算戰鬥力了?當這是玩遊戲呢,只管打不管補給的?

就說補給,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東方快車式補給咋不用了?因為潛艇在之前被派出去搞什麼回天魚雷攻擊了,所以一點補給都沒有也是怪日本人自己。。。。。反觀志願軍呢,美軍也封鎖補給線,可後勤部隊拼了命也要送補給上去,他們的犧牲都不算犧牲了?

說日軍坑道戰打得艱苦的,美軍對付坑道戰就是炸藥炸加火焰噴射器燒,上甘嶺難道美軍就不用了,改拿人命填?志願軍的坑道與日軍是不同的,結合抗戰時期經驗,志願軍坑道洞口之間能形成相互之間的火力支援,所以美軍更難打而已。會挖工事的反而戰鬥力低?

戰鬥意志方面,向敵人衝鋒一心求死和頂著對方炮火堅守陣地哪個更堅強?求死的那個根本算不上戰鬥意志,他們只是求得解脫罷了。。。。。


一個開國之戰,一個亡國之戰。背靠祖國生力軍源源不斷滿懷希望的戰士比孤懸海外充滿絕望的窮寇更有持久戰鬥力。。。


首先,必須旗幟鮮明的表明我的立場,我的內心是絕然的偏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

但感覺單單僅從技術層面而言,還是日寇所要承受的難度貌似相對大一些吧。當然就不要說它們如何厲害了,厲害一詞用的不太恰當呃!

不知如此這般的評價,是否會被踩?-_-||.~_~


比不了,硫磺島戰役,基本屬於死地,給志願軍,所能做的和日本一樣,就是儘可能消滅美軍。而上甘嶺就不用,至少還能運輸物資兵員。而且背後有強大的後備力量,後期志願軍也使用集中火力,運用大量火炮和火箭彈進行火力突襲,有力支援坑道裡面志願軍同志。而硫磺島,要啥沒啥,死死困在島上,支援就指望不上。而且規模上也差很遠,美軍打硫磺島是精銳盡出,而上甘嶺,很多時候,是靠南棒子軍隊填,所以比不上。


守上甘嶺的志願軍厲害啊。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

守沖繩,硫磺島的鬼子死了,被俘了,反正完蛋了。

上甘嶺戰役,可是我們志願軍贏了!

克拉克上將,你就安安心心簽署你的停火協議吧!

秦基偉上將(1955年授銜中將,1988年授銜上將)不會忘記你的!

秦基偉將軍在戰場上擊敗克拉克的時候,才三十八歲!


志願軍士兵…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沖繩戰役是謀劃很久的…日軍也是準備好了的…

而把第十五軍而不是十二軍放在上甘嶺就說明了志願軍和三兵團一開始沒有意識到敵人主攻方向是上甘嶺…

在沖繩戰役中,日軍基本上依託坑道儲存,不存在糧彈水的問題,但是志願軍坑道陣地有以上各種問題

當然,沖繩戰役中美軍傷亡比日軍大是不爭事實,而志願軍給美軍的傷亡可能不及自己的傷亡(有部分志願軍造成的聯合國軍死傷是韓軍)…

這就見仁見智了


很顯然,是日軍。

1945年,沖繩島戰役美軍炮彈消耗數量。

美國陸軍消耗炮彈如下:

75毫米榴彈炮彈 230067發 2816噸

105毫米榴彈炮彈 1330137發 42872噸

155毫米榴彈炮彈 390996發 21238噸

155毫米加農炮彈 142783發 9551噸

美國海軍陸戰隊消耗彈藥如下:

37毫米反坦克炮彈 87193發 185噸

57毫米反坦克炮彈 21997發 209噸

60毫米火箭彈 20359發 56噸

60毫米迫擊炮彈 521301發 1475噸

81毫米迫擊炮彈 443589發 3331噸

75毫米加農炮彈 104893發 1379噸

75毫米榴彈炮彈 179977發 2203噸

105毫米榴彈炮彈 792371發 25539噸

155毫米加農炮彈 79888發 5344噸

155毫米榴彈炮彈 278946發 15152噸

203毫米榴彈炮彈 19008發 2017噸

美國海軍軍艦向沖繩島發射的炮彈如下:

127毫米榴彈 66653發 約 2000噸

127毫米炮彈 432008發 約13000噸

152毫米炮彈 46020發 約 2000噸

203毫米炮彈 32150發 約 3300噸

305毫米炮彈 2700發 約 900噸

356毫米炮彈 16046發 約10000噸

406毫米炮彈 4411發 約 4500噸

日軍僅用2萬3千發炮彈對抗美軍的幾百萬發炮彈

美國海軍在沖繩島戰鬥中。

發射356毫米艦炮炮彈16046發,4月1日之前發射3275發,4月1日發射1325發,4月2日-6月24日發射11446發。

發射406毫米艦炮炮彈4411發,4月1日之前發射1543發,4月1日發射475發,4月2日-6月24日發射2393發。

發射的4411發 406毫米炮彈共裝有1539噸炸藥。

沖繩島戰役,美國陸軍發射105毫米以上炮彈1863916發,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射105毫米以上炮彈1170213發,美國海軍發射127毫米以上炮彈599988發,美國軍隊發射105毫米以上炮彈3634117發。

美國陸軍發射其它各類炮彈230067發,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射其它各類炮彈1379309發,美國軍隊發射其它各類炮彈1609376發。

美國海軍發射了35700噸炮彈。

沖繩島戰役,美國軍隊共發射炮彈5243493發。

美國軍隊在沖繩島戰役發射炮彈近10萬噸,其中美國第10集團軍炮兵部隊發射6萬噸,美國海軍艦炮發射了3萬5千噸炮彈。

沖繩島戰役,日本軍隊只有8000多發各類炮彈與15000發70毫米92式迫擊炮彈,只有2萬3千發炮彈。

沖繩島的日軍僅發射2萬3千發炮彈對抗美軍發射的龐大的524萬3千發炮彈,仍然造成美國軍隊地面部隊戰鬥傷亡3萬9千名官兵。

1952年10月13日18:00至15日24:00間,上甘嶺之戰,美國軍隊為支援戰鬥所發射的彈藥,這是以美方時間作為戰役發起。

第57野炮營(105mm) 26095發

第10野炮營(105mm) 16161發

第48野炮營(105mm) 15091發

第75野炮營(155mm) 4068發

第31野炮營(155mm) 10429發

第424野炮營(8英寸) 185發

第2化學迫擊炮營 7384發

合計發射炮彈: 79413發

美軍在這二天一共才發射了近8萬發炮彈,平均每天才4萬發,根本就沒發射30萬發。

上甘嶺之戰,從1952年10月13日18:00開始,到15日24:00,二天,美國軍隊發射的105毫米以上炮彈為72029發,平均每天3萬6千發。

第57野炮營(105毫米) 26095發

第10野炮營(105毫米) 16161發

第48野炮營(105毫米) 15091發

第75野炮營(155毫米)4068發

第31野炮營(155毫米) 10429發

第424野炮營(8英寸) 185發

共計72029發

整個上甘嶺戰役,美國軍隊只發射了約50多萬發105毫米以上炮彈。

沖繩島戰役。

美國陸軍消耗炮彈如下:

75毫米榴彈炮彈 230067發 2816噸

105毫米榴彈炮彈 1330137發 42872噸

155毫米榴彈炮彈 390996發 21238噸

155毫米加農炮彈 142783發 9551噸

美國海軍陸戰隊消耗彈藥如下:

37毫米反坦克炮彈 87193發 185噸

57毫米反坦克炮彈 21997發 209噸

60毫米火箭彈 20359發 56噸

60毫米迫擊炮彈 521301發 1475噸

81毫米迫擊炮彈 443589發 3331噸

75毫米加農炮彈 104893發 1379噸

75毫米榴彈炮彈 179977發 2203噸

105毫米榴彈炮彈 792371發 25539噸

155毫米加農炮彈 79888發 5344噸

155毫米榴彈炮彈 278946發 15152噸

203毫米榴彈炮彈 19008發 2017噸

美國海軍軍艦向沖繩島發射的炮彈如下:

127毫米榴彈 66653發 約 2000噸

127毫米炮彈 432008發 約13000噸

152毫米炮彈 46020發 約 2000噸

203毫米炮彈 32150發 約 3300噸

305毫米炮彈 2700發 約 900噸

356毫米炮彈 16046發 約10000噸

406毫米炮彈 4411發 約 4500噸

共計5243493發

整個沖繩島戰役,美國軍隊發射了500多萬發炮彈,其中,美國軍隊發射了360萬發105毫米以上炮彈。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炮兵發射炮彈數量。

60毫米迫擊炮彈47953發

82毫米迫擊炮彈169357發

90毫米火箭筒1987發

57毫米無坐力炮彈9770發

94式山炮炮彈9276發

38式野炮炮彈19210發

蘇式76.2毫米野炮炮彈8126發

蘇式122毫米榴彈炮炮彈31074發

105毫米榴彈炮炮彈38387發

150毫米榴彈炮炮彈9896發

化學迫擊炮彈2971發

志願軍共發射348007發

這些還不包括火箭炮炮彈,加上這些,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發射了40萬發炮彈。

上甘嶺之戰,美國軍隊發射了大約50萬發炮彈,志願軍發射了40萬發炮彈。

沖繩島之戰,美國軍隊發射了大約520萬發炮彈,日軍僅發射了2萬3千發炮彈。

沖繩島之戰,美國軍隊出動了800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進攻沖繩的日軍,日軍摧毀了美軍221輛M4型坦克,其中60%的坦克,即130多輛坦克是被日軍英勇的步兵摧毀的。美軍在沖繩的坦克有800多輛,而日軍在沖繩的坦克只有27輛,美軍坦克數量是日軍坦克數量的30倍。

日軍守島部隊為第32集團軍下轄的2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約5萬餘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防禦重點在島的南部,以首里為核心構築有牧港、首里兩道防線,在西北端八重岳、與座岳地域構築有第3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構成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由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8艘組成的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以及潛艇部隊和駐紮在九州、台灣的航空兵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自殺攻擊艇。美軍參戰兵力為40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第5艦隊司令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任總指揮。擔任登陸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Jr.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陸戰第3軍和陸軍第24軍組成,轄8個師,24萬人。其中步兵第81師為戰區總預備隊。由美英兩軍的航母機動部隊,以及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等,擔任掩護和支援。

補充:

菊水一號作戰:1945年4月6日、7日,日軍以九州的第五航空艦隊和第六航空軍為主要兵力,台灣和先島群島的第一航空艦隊和第八飛行師團為輔助兵力,出動海軍飛機462架,陸軍飛機237架,共699架,其中自殺飛機355架,出擊的日機共被擊落335架,約佔出擊總數的48%。

菊水二號作戰:1945年4月12日、13日,海軍出動200架,陸軍192架,共392架,其中自殺飛機202架,日軍損失飛機205架。

菊水三號作戰:1945年4月16日,日軍出動海軍飛機391架,陸軍飛機107架,共498架,其中自殺飛機196架,擊沉運輸艦和軍火船各1艘,擊傷航母、驅逐艦、醫院船各1艘,運輸艦2艘,日機損失182架。

1945年4月21日和22日,日軍出動飛機317架,其中自殺機131架,實施「菊水四號」作戰。

1945年5月4日和11日,日軍為彌補損失的飛機,將水上偵察機也改裝成自殺機,投入特攻攻擊,共出動飛機597架,其中自殺機300架,先後發動了菊水五號和菊水六號作戰。

1945年5月24日、25日和5月27日、28日,日軍又將教練機改裝成特攻機,以增加特攻機的數量,接連發起了菊水七號和菊水八號作戰,總共出動飛機737架,其中自殺機208架。

1945年6月3日和21日、22日,日軍竭盡全力,出動飛機502架,其中自殺機114架,發動了菊水九號和菊水十號作戰。

十次菊水作戰出動的飛機,總計7851架次,其中自殺機2423架次,雖被擊落4200餘架,但給美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共擊沉美軍軍艦33艘,擊傷360餘艘。

我個人認為這裡面的自殺機和英勇的步兵 和黃繼光類似。

如果你能看到這的話,我想提醒一下,我說的是沖繩島…

~~~~~~~~~~~~~~~~~~~~

2017.6.22 00:24 開啟匿名


實話說,日本人二戰時守島的狠勁,誰也比不了。在外無援兵,無補給的狀態下,能守那麼久,已經是個奇蹟了。

覺得志願軍在坑道里過得難的,去看看日本nhk的關於硫磺島的紀錄片,裡面日軍呆的坑道里,充滿硫磺味的高溫熱氣,沒有水源(硫磺島是無淡水的),沒有醫藥,當然還有傷員死人什麼的味道。美國人進攻時常用炸藥炸或者是灌水後再灌汽油,再點燃。裡面日本人是什麼味道大家能夠想像,可能地獄也就是那樣了吧。

但那些傢伙就這樣一直呆到死去的時候,硫磺島打了多少天,那些傢伙就忍了多少天,真不愧是忍者神龜的傳人。居然能忍住不出去投降。


【從損失對比來看】

美軍官方統計是陣亡393人,負傷1174人,被俘1人,一共損失了1568人。加上附編的韓軍部隊約損失2000人。
韓2師傷亡了7000多,
聯合國軍加起來一共損失了9000人。

美國國家檔案館提供了每個死亡美軍官兵的資料
https://www.archives.gov/files/research/military/korean-war/casualty-lists/il-alpha.pdf

我軍損失了15600人(其中死亡失蹤7100人,負傷8500人)

上甘嶺美韓軍是攻擊方,傷亡應該多於站穩有利地形的守方
我軍炮火只有美軍的約25%,比較虧。當然相比前期,我軍的炮火已經提高很多。

所以從技術上來講,仍然是美軍佔優,而韓軍進步很快,
當然從戰鬥意志來看,肯定是我軍優先。


隨便粘點東西~這種自欺欺人的東西太多了~數不勝數~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不是人人都有。。。讓自己看著比較偉大~篡改歷史啊~忽略歷史啊~創造歷史啊~ 都2017年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活在新聞聯播里。。。

謠言:

2014年12月,國防大學教授喬良撰文稱,在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幾十年後,美國西點軍校研究人員,試圖用電腦模擬再現直接導致板門店停火協定的上甘嶺戰役,但卻怎麼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稱,美軍在上甘嶺被打怕了,於是把上甘嶺取名叫"傷心嶺"。上甘嶺戰役被西點軍校列為世界最著名的軍事戰例,成為唯一列入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的中國戰例,又稱上甘嶺以其戰爭史上的許多奇蹟而成為世界上許多軍事學者研究的戰例。

真相:

上甘嶺戰役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在美軍的戰史中,關於上甘嶺戰役及"金化攻勢"等名詞完全沒有,只在中國戰史數據中出現,而且對於所謂"金化攻勢"的目標、範圍都模糊帶過,所使用的兵力也語焉不詳。中國所推崇的上甘嶺戰役,不過是"白馬山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用書面語或可這樣表述:戰術性出擊或反擊中的大型高強度戰鬥。

而在中國戰史文章中,常表示美軍被打怕了於是把上甘嶺稱為"傷心嶺",然而,美軍命名的"傷心嶺",和上甘嶺沒有關係。"傷心嶺"在朝鮮東部,而上甘嶺靠近朝鮮中部,兩者距離約50公里。"傷心嶺"戰鬥發生得較早,於1951年9月。上甘嶺作戰則發生於1952年1-月。在美軍公開的檔案里,能夠和上甘嶺戰役的時間相對應的,僅僅是一次代號"攤牌作戰(1952年10月14日-24日)"的記錄。

因此,稱上甘嶺戰役被西點軍校列入最著名戰例,甚至是成為世界上許多軍事學者研究的戰例,都是無稽之談,前者類似"西點學雷峰"之類的謠言,而後者沒有充分舉證、列出著作出版物,也毫無說服力。


一支為求活而戰的軍隊能比一支為求死而戰的軍隊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上甘嶺並非是死生之戰,不過是談判桌上得不到的寸土在戰場上解決而已。和保家衛國或者保衛自由半毛錢關係沒有,純粹是政客驅使著士兵為了蠅頭小利去送死。對兩邊都一樣。

第五次戰役結束以後,在三八線停戰就是共識了。雙方最後拼的你死我活,不過是為了多佔幾分土地。對於棒子而言,或許是寸土必爭的立國之地,但對於中美,真沒有意義。因為畢竟得停戰撤軍,雙方不會直面對面。

所以這種戰役無法體現中美軍隊真正的技術上的實力。真正體現志願軍戰技水平的是前五次戰役。上甘嶺這種戰役對於整個中國而言也是頭一次。


從技術角度上講不了

從結果角度上講,志願軍畢竟守下來了而日軍全撲街了

從戰鬥難度上來講,肯定是守硫磺島的日軍要難,志願軍的取勝三寶是坑道、手榴彈、火炮,日軍的坑道完成70%,戰術意義大打折扣,手榴彈大概應該管夠,但火炮上基本GG,沒有後備兵力已成棄子,折缽山丟了後地利也沒多少了

從交換比上來說兩者接近

從美軍戰鬥意志上比,硫磺島戰役美軍至少略強於上甘嶺戰役的美軍,個人認為二戰美軍戰鬥意志強於二戰後的任何一場戰爭中的美軍

我只給事實,結論大家自己歸納總結吧


這種問題沒法回答,如果對比的結論不是我軍強,那麼一定會被刪除或者踩到摺疊的。

所以我說點別的。

雖然中日都是面對美軍,但是美軍的戰略目標是不一樣的。美日太平洋戰爭,美國的最終目標是攻擊日本本土,逼迫日本投降。而朝鮮戰爭中,美國的最終目標是維護朝鮮半島的戰略平衡,杜魯門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戰火燒到中俄本土。麥克阿瑟一意孤行那是另一回事,最後他也因為不聽指揮被撤了。

美蘇在二戰結束前已經劃分過勢力範圍了,朝鮮半島就是在38線。而最終停戰時,勢力也是38線,所以這個結果美國人是能接受的。而對於中國來說,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跑了,萬歲!中國也能接受。既然政治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衝突,那麼這一仗就顯得沒有必要了,中國純粹是被金大胖和麥克阿瑟一對活寶拉下水了。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錯誤的戰爭,你體會一下。

扯遠了,回歸本題。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傾注的軍事資源和太平洋戰爭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正如某些答主說的,硫磺島那個局面,即使把我軍換上去結果也是差不多的。


推薦閱讀:

志願軍圍攻的坦克是什麼型號?
如果清軍訓練有素,在鴉片戰爭時期能否用弓箭和英軍對射得有聲有色?
明朝軍事體制弊病很多,為什麼還有人說明朝軍隊戰鬥力很強?
坦克炮只有滑膛炮嗎,為什麼?
坦克被155mm口徑榴彈炮的高爆彈命中會怎樣?坦克會不會被擊毀?或者是癱瘓喪失戰鬥力?還是車組成員全體震死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 | 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