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對中國的茶文化認可嗎?

海外哪些國家對中國的茶葉很認可


謝邀。

特地就這話題與兩倫敦留學生、一洛杉磯留學生以及一個美國朋友聊了幾次。

探討前先插個題外話:

2016年10月,我去香港理工大學酒店管理系給本科生講過一堂茶葉課。

現場60來人,有7成是香港本地學生,2成內地學生和1成國際學生(東南亞學生和少數歐美學生)

我做了一次關於潮州工夫茶的分享,提及了單叢茶的歷史、中外茶文化的對比、中國茶製作工藝的發展和現代單叢茶的製作工藝要點等。

香港本地學生慣喝奶茶檸檬茶和咖啡,對中國傳統茶興趣不大。

內地學生則是表現出對茶的關注和好奇。

泰國籍的學生對工夫茶的認知基本和潮汕群體接近,畢竟泰國有10%的人口是潮汕籍(數據沒查過,泰國當地人告訴我的)。

印尼的學生比較喜歡紅茶,對工夫茶的泡法感覺神奇,但不太理解為什麼喝茶要這麼麻煩。

歐洲的學生主要受英式下午茶的影響,對茶的功能性比較看重,也不太能理解中國人為何偏好原茶,而不是拼配茶。

一場演講下來,感覺學生對茶的印象很籠統,在QA環節所提的問題,也主要是在驗證他們心中對茶的的認知是否正確。

一堂課的短暫接觸,並不足以使他們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或強烈的認可,反倒是在剛上課時,我給普及了一個肢體動作,感覺是比較入腦的。

我在現場給學生們派發了一杯茶,教了他們一句潮州話,左手端著茶,右手伸向前,說「!」。這是工夫茶的傳統禮儀,體現了國人的禮讓謙遜,他們認為很有意思,在後續溝通中也表示比較認可。

這次講課的體驗給我的啟發是,中國茶文化要向外輸出,必須要有一些有辨識度和易於實現的儀式,儀式能夠帶來敬畏感,帶來好奇心,才能帶來從外及內的認可。

聊回正題:

茶葉發源於中國,而後在全球各地都流行開來。目前主要產茶和出口的國家有中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肯亞等國家。

俄羅斯有牛奶烏龍,印度肯亞有紅碎茶,斯里蘭卡有拼配紅茶,日本有嚴肅的茶道,英國有加奶加糖的休閑下午茶。各國都有自己的茶飲文化,差異都比較大,就像國內南北方的飲酒文化有差異是一個道理。

要說起其他國家對中國茶文化認可程度,我覺得是很有限的。

他們會承認中國是茶葉起源地,會承認中國人對喝茶很講究,但是普遍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很淺。

下面是我四個朋友就這個話題給我的反饋:

1、倫敦留學生A:

「老外對茶的理解和我們完全不同。第一,他們對中國傳統綠茶完全不喜歡,因為口味太淡。第二,他們喜歡鐵觀音,因為香氣高,符合他們的味覺審美。第三,他們喜歡紅茶,但是他們喝的紅茶並不是葉片茶,而是連茶葉帶茶梗全部切碎了以後的「茶」,因為口味略重,所以需要加奶和糖。」

(A在倫敦舉辦的一次茶話會)

2、倫敦留學生B:

「我2013年到的倫敦,帶了各種各樣的中國茶,第一天到了宿舍想「賄賂」宿管(自稱祖輩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就獻上了一罐鐵觀音,第二天這哥們拍著我肩膀說你們中國的茶太香了,加了糖和牛奶之後太好喝了,比綠茶香。

當時在倫敦找到一個同樣喜歡喝茶的朋友,我們隔三差五擺出工夫茶具喝著茶,同宿舍的一個荷蘭人也唱了一杯(當時是大紅袍),很平淡的說了幾句good、good、good,我猜他肯定不喜歡啦,不然他肯定天天追著要喝茶了。

另一次是跟一個BBC的香港朋友喝茶,我從大紅袍開始,又喝了普洱,最後喝單叢,中間幾次他都忍不住問我有沒有糖和奶,想要加進去。

從以上三次喝茶經歷,我覺得歐美那個區域的人肯定是接受茶甚至有喝茶的習慣,主要為紅茶和綠茶,航海時代尋找的東西列表中就有茶葉。但是對於其他茶種,比如單叢、大紅袍、黑茶、白茶、普洱茶和苦丁茶等,我覺得大部分老外還是接受不了的,至少絕大部分人不會自己去買來喝。

至於茶文化,他們已經有自己的茶文化,對於認不認可中國的茶文化,可以對比我們自己認可歐美的茶文化的程度。

但是如果將亞洲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加入到「老外」的行列,那就又不一樣了。日本就不用說啦,當時在倫敦的日本同學都是認可中國的茶葉,因為他們都能喝完之後簡單地和日本的做些對比,有些還挺喜歡;韓國的話我就不想多說,很怕哪天他們說茶道起源韓國;泰國自古跟中國貿易做得飛起,現在的泰國王室本來就有中國的血統,加上中國人特別是潮汕人在泰國真的很多,茶文化還是和中國相近的。之前去泰國找一個伯伯,喝的全是從中國運過去的茶;印度那一片眾所周知就是紅茶,他們也有自己的茶文化。對於中國的茶文化,在倫敦時我問過開掛的印度同學,他們一臉懵逼說不太清楚然後就繼續擼題,試過中國茶葉的都覺得不太習慣,還是喜歡喝紅茶。

簡單總結一下,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和中國的日益強大,認識中國茶葉還有中國的茶文化的老外肯定是越來越多了,至於認不認可,在我看來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所以我也只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畢竟中國本身有的茶文化也是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如果是想將中國茶引到外國的話,那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去講故事甚至是改良口味,就像在倫敦中餐廳裡面的菜已經改良得適合當地人的口味了。

回歸到個體來說茶文化或者茶葉,只有適不適合喜歡不喜歡可言。」

3、加州留學生C:

「初次接觸茶的老外,坐在他們面前的銷售員決定了他們一定時間的喝茶品類(比如Chinatown這種地方)。往往花茶和果茶是老外最為喜歡的品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器皿的關係,花茶沖泡最方便。玻璃器皿居多,還有設計感很強的簡約陶瓷。老外喝茶,一部分是在商場或逛街被門店陳列吸引,走進去喝一兩口銷售員試飲的花茶從而有試探性購買的客戶。另外就是一些經常收到亞洲人把茶葉作為禮物贈送的老外,他們會有一些辨別能力,喝過一些大品類,正山小種,普洱之類的,他們會買回家,但具體飲茶方式就沒有了解。在舊金山我也看到過一兩家裝修講究的台灣茶店,老闆精選了茶種,自己混調了一些新口味,我猜應該是根據常年的銷售和客戶的反饋吧。

(在美國暢銷的冷泡茶)

這款應該是在美國是銷量最大的冷泡茶。喝起來有很明顯的茶味,不加糖那款口感居然和東方樹葉差不多。老外買這個除了自己喝,更多的是party的時候兌檸檬喝酒精飲料。平時都是拿著星巴克跑。你請老外喝茶,他會說」Oh it"s nice! tastes good!「,然後還是老實的回去煮了咖啡,這是老美思維。

台灣人就很直,一門心思的賣珍珠奶茶,在這叫BOBA MILK TEA,波霸奶茶,老美瘋狂的愛。

在美國接觸到的日本茶,因為其品類單一和易識別,更受老外青睞。日本人對傳統非常推崇和保護,在金門公園裡有一個 japanese tea garden,就經常有穿和服的老太太。

你跟老外聊茶,他們幾乎都知道 matcha,但是說到中國茶,他們一般都會問 wulong tea? green tea?

(在japanese tea garden喝到的抹茶)

簡單講來,中國茶文化在美國居中印象中,算是比較空白的。」

4、美國費城人D:(他不會說中文,我代為轉達他的意思)

D年約60,做服裝貿易的,常年居住在香港,有個香港老婆,對中國文化算是相對比較熟悉。

來我這兒喝過幾次茶,對單叢茶推崇備至,認為它的香氣和口感非常棒,也很提神醒腦。

上一次喝茶的時候我們順便做了個直播,國人對白種人喝中國茶還是有些興趣的。

他過完聖誕節後回到美國,去紐約給一個做巧克力的世家送了一盒茶,品鑒時和我通了下話,他朋友表示很喜歡。當然只是禮節性的一個回應。

在紐約用大口杯喝茶。

(Mr Ashe,世代做美式傳統巧克力的商人)因為和D是比較熟的朋友,而我是做茶人,因此他對中國茶的喜好多少帶了些友誼的映射。但中國的傳統茶文化,尤其是工夫茶的禮儀,對他來說則是真實有吸引力的。D不止一次強調,樹葉經過炒制後,竟然能泡出這麼美好的滋味,令他驚嘆不已。

要說文化上的認可,他對從唐朝至今,制茶工藝與中國飲茶文化相互勾連的關係演變,這一過程更加感興趣。

他也表示明年春茶希望到我的茶園去採摘茶葉,體驗制茶過程。

另外D表達的意思則是他會很享受party式的飲茶場景。D與我計劃在深圳的戶外舉辦迷你型的茶會+酒會+音樂會,今年春節過後會小範圍試一試。深圳的茶友有空的話可以一起參與。

結論是,中國茶文化暫無一個統一的調性,想要對外輸出,首先要在內部形成一定的共識,肯定是和而不同,百花齊放。

中國茶文化在國外還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帶,形成影響力的周期會很長,但將會是加速實現,有生之年應該有望得見。

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不知道題主說的老外是指哪國人,坦尚尼亞人?印度人?日本人?不丹人?韓國人?希臘人?德國人?敘利亞人?美國人?蒙古人?沙特人?。。。。。

既然沒說清楚,筆者只好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敘說一下吧。

先說坦尚尼亞人,筆者遇到過得兩個坦尚尼亞人還是挺喜歡中國茶的,還買了專門喝茶的瓷杯和濾器,聞香時還會表現出一副很陶醉的表情,他們喝了幾十元一小餅的三年普洱茶後,都說比坦尚尼亞的茶好喝,想販點回國賣。

再說印度人,印度本國的茶種、下游加工方式、茶製品還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奶茶、油茶製品,種類繁多,筆者嘗了後,覺得膩人,喝多了會導致高血糖。筆者接觸過的印度人其實喝不慣中國的茶,有個中國商人去印度開拓當地的茶市場,結果鎩羽而歸,他們喝不慣清淡的苦香味。至於什麼茶文化,請不要把印度人想得那麼小清新或者情懷黨,人家傳統印度人喝茶可是用舌頭在碗上面舔的,或者沒洗手就用手抓著印度prata(燒餅)蘸著印度茶吃,什麼溫杯、聞香之類的,就別想了。中國的茶文化在印度人的標準看來顯得太小家子氣,如果哪個印度人跟你誇中國的茶文化,要麼這個印度人有什麼企圖,要麼這個印度人從來都是和事老性格。

說說日本人,日本是個連吃喝拉撒都能包裝成情懷的國家。眾所周知,日本圍棋如今衰敗得一塌糊塗,中國、韓國隨便拉個九段選手都是在各大聯賽橫掃日本,可即便如此,日本人和精日們還在大談所謂「日本棋道」。 茶道也是一樣,即使日本的茶製品、茶具僅僅在東南亞市場還有些市場,其他市場都是被歐美茶葉打得一敗塗地,但日本人依然堅信自己的茶文化天下第一,你覺得他們看中國的茶文化能好到哪去嗎?不過鑒於日本人虛偽的性格特點,中國人如果問日本人「中國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比 如何?」,相信多數日本人還是會很客氣地讚賞中國茶文化的。口是心非!至少筆者的詢問結果都是在這樣的。

說說不丹人,這個國家以為中國的茶就是藏族的酥油茶,他們對中國茶的認識就等於對藏族酥油茶的認識,話說不丹自己產的一種奶茶喝酥油茶味道也差不多。所以不丹人腦海中的中國茶和不丹茶沒什麼差別,說真的,這個國家的很多人連中國版圖長什麼樣的都未必清楚。。。要他們談某某國的某某情懷,純屬想多了。

說說韓國人,其實韓國人也不都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大韓民國的東西宇宙第一」。而且很多韓國人也只是口頭上這麼說說。筆者認識的一位韓國大叔對中國茶還是很有品的,能品出茶價格的高地,能鑒別出紫砂壺的優劣,對中國茶文化、尤其是紫砂壺,是頗有褒獎的。

說說希臘人,這個國家以前是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必喝英國茶、瑞士茶、德國茶的(邊沏邊聊,邊喝邊聊,這還做什麼工啊),現在喝中國茶和土耳其茶比較多,可是他們對此有抱怨:「都是德國人和腐敗的政府害得我們現在只能喝這種茶了。。。」這話居然還能當著中國人的面說。筆者對這種永遠也還不清債務,靠IMF幫忙粉飾GDP數據以借新債的國家,沒有絲毫的同情心。

說說被希臘人抱怨的德國人,德國的茶文化真的是相當發達,茶葉產品檔次、種類、加工方法的創新、產值都是碾壓日本,有和牛奶配合的茶,有和巧克力配合的茶,有和啤酒搭配的。。。式樣繁多,但從來沒聽說德國人扯什麼茶道的。至少他們還是比較樂意用開放的心態去好奇地嘗試其他國家的茶的,也會好奇其他國家的茶文化,筆者在印度就是和一個德國人坐在一起品嘗當地奶茶的,我問他和中國的茶比如何,他可以把他在印度、中國旅行時遇到的各種茶如實報出來,各有褒貶,相比之下,他更喜歡中國的茶質、茶文化禮儀和茶具,(印度沒有像樣的茶具可言。)

說說敘利亞人,筆者在土耳其安卡拉碰到了敘利亞難民小朋友在幫土耳其餐館當幫工,要不是旁邊的土耳其人告訴我,我還不知道這個小朋友是敘利亞難民,我很奇怪他怎麼長得不像阿拉伯人,反而像突厥人,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過土耳其人去盤問他的身世,後來才知道他母親是嫁給敘利亞遜尼派的中國女人(這種人還不少)。結果那個小朋友做出了很奇葩的行為,他會幾句蹩腳中文,也判斷出我是中國人,主動向我推銷土耳其奶茶,我就用中文問他:「土耳其茶比中國茶好喝嗎?」,他立刻回答:「Yes!」 我頓時無語。

至於美國人嘛?對中國茶什麼樣態度的都見過,有的對中國茶文化不屑一顧,形容中國茶時用了一堆髒話,這種人網上特別多,有的人還是挺喜歡中國茶文化的,可以秀出自己手機中學習高沖、溫杯、沏茶的照片。美國人本來人口基數也不少,真的不好一概而論。

說說蒙古,這才真是自以為宇宙第一的國家,在他們眼裡,中國的一切都是垃圾,茶文化和茶製品也不例外,可是他們為什麼還要舉家特意跑到中國邊境超市買那麼多商品帶回去?就說那蒙古國內的奶茶,基本也都是內蒙古加工出口到蒙古的。很感慨那些去蒙古旅遊的國人還被導遊忽悠買了一堆寫著蒙古文的奶茶。說句公道話:蒙古人有自己的一套豐富茶具,連舀茶的勺都做得很別緻,喝茶的禮節也多,主客各有講究,相比藏族的茶具,蒙古的更具草原民族氣質,式樣精美,算是另一種文化。

沙特人,這個國家喝得基本都是本國茶 和 德國、瑞士高檔茶,阿拉伯富人可以花幾百萬美元競拍大師級的茶壺。其實只要逼格夠,相信中國茶文化還是能打開當地市場的,前陣子得知一個義務老闆在阿聯酋做中國的高檔春茶出口生意越做越好,主要銷售地就有沙特,筆者感覺,只要是高檔高品質高逼格的茶,打進阿拉伯市場還是有前途的。

。。。。。。

順便說下東南亞華人市場,感覺這邊除了一些傳統老字號茶館、涼茶鋪還比較貼近中國茶文化,其他的華人消費情緒里會有那麼點自卑心理,超市和購物廣場裡面 中華系茶製品並不多,即使有,也大多不是高價貨。


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芬蘭,德國,這些國家有朋友來我這裡拿過茶。其中日本、韓國的朋友過來拿過茶的較多,主銷的東西是烏龍茶,白茶。新加坡這裡的朋友,以普洱茶為主基本介紹給了買普洱茶的同行。

*****

至於中國的茶藝是不是在國外流行或者認可,我覺得這個沒有必要要別人的認同。至於茶經,茶聖何許人也也沒必要推廣。老外品茶在意的是香氣,口感,工藝,淵源之類的東西他們也不過是聽一點是一點。


還是我來答吧。。。國際交流比較多,所以相對可信度也高些。

這樣,老外,我們先分成三個類型。【之前寫的兩個類型,我的數學能力難道就這麼差?!】

華人為多數或較多國家

中國周邊國家

其他國家

華人較多國家

這裡包括了新加坡、馬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本來屬於中國的蒙古。

不得不說,單從廣西六堡茶這個類別,真正的老茶基本都在馬來西亞。這跟近代的中國勞工外出有很大關係。並且,馬來當地的大茶商們,也不遺餘力的在推廣這種茶品。

而普洱茶,最早也是經由香港,銷售到這些地方,包括對岸。

所以,這兩類茶品過。

另外就是福建產的青茶系茶品以及紅茶系茶品也深受喜愛。

中國周邊國家

包括了俄羅斯、各種斯坦、日本、韓國等。這裡要除開印度、錫金、斯里蘭卡。

俄國人,主要是由於明朝萬曆年間晉商開通的萬里茶道接觸到茶,主要是黑茶,還有武夷地區的茶品。這個相關故事我就不講了,在微信搜一下萬里茶道,會發現我寫的幾篇東西。被轉載了很多地方。

而日本韓國主要是遣唐使這個時期的流傳,加上之後不間斷的同中國的文化交流,於是煮茶法和點茶法在這兩地比較盛行。或者說,日本的茶道,正是借鑒於中國,無論茶品選用的蒸青綠茶還是脫胎於點茶法的手法。這個只要略微了解就可以知道。關鍵人物應該是千利休。

為什麼要除開印度一帶,因為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進駐,這裡便開始規模化生產茶葉,也成為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主要紅茶進口地。

其他國家

這裡面還要分兩種。我按照地緣來分吧,也比較合適。

一種是整個美洲。

另一種是歐洲。

美國人的茶,基本也是歐洲人帶過去的。加上後來三藩市的中國勞工增多,也慢慢有了中國人經營的各類茶店,以至於後來的發展,都基於這兩點。

而歐洲大家就去搜這個關鍵字「凱瑟琳王妃」,據考證最早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應該是荷蘭人,也是他們將茶種帶到印度區域種植的。

說完了茶葉從中國出口的部分。我們來講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吧。

畢竟,茶文化,首先要基於中國茶。

那麼,由於華人的外出勞工,東南亞片區首先成為中國茶文化的目的地和另一個生長地。

80年代的紫藤文化集團,當時叫紫藤茶館,就是簫慧娟老師她們,就將從台灣學習的茶藝,在馬來和新加坡生根發芽。

而傳統的中國茶文化,在華人外出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在當地較為普遍了。

據某位我沒來得及問他是否願意實名的馬來大茶商所述,華人將中國茶文化在當地保存的非常好,規矩和泡法也研究的比較深入。反而化繁為簡,以追求正味為本。

而美國三藩市等華人早期聚集區,茶文化基本是隨著幫會文化同步傳播的,比如,洪門茶陣等等。這個就不詳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洪門茶陣」。

另外,歐洲區域雖然中國茶去的比較早,但是由於當時的歐洲人並沒有把中國的文化當成是學習的對象,只是欣賞的對象,所以也就沒學。直到中國日益強大之後,孔子學院等一批機構才在這些地方吸引了一些粉絲。但是據去年才從愛爾蘭、英國、法國講學歸來的另一位老師,以及常年在美國等地講授茶藝和茶文化的呂禮臻老師口述,興趣很大,但是基礎不好,所以目前的狀況還是屬於萌芽期。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文化輸出的不斷增加,茶文化這種在中國文化中體現紐帶作用和吸引作用的文化類型,應該會有更多的發展。

茶文化,絕不能以追求形式為目的,但一定的儀式感是促使興趣者入門學習的重要途徑。

記住這句話。

另外。

現在普洱茶在韓國江南地區還是有幾家茶館和茶店的,凈慧長老和崔錫煥會長共同發起的世界禪茶大會,對於這種交流和溝通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剩下的西方地區,還是靠孔子學院和各種民間文化交流機構在努力。

據我個人觀感來說。

很多慕名而來找老師的外國人,是真可愛。

他們不懂,但是心是打開的,願意學,也努力。

我曾經問過其中一位美國同學。他說,茶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種方式,無論是中文、還是禮儀、甚至是中式的哲學,都有了很多提高。

所以,歸根結底,吸引外國人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而茶,只是紐帶,只是讓大家坐下來的這種方式罷了。

正如德國的啤酒、法國的紅酒、還有美國的麥當勞。

哈哈哈哈

想吃雞腿堡了。。。於是加了麥當勞,不奇怪吧。


很個人。喜歡的真喜歡,無感的真無感。

要讓大家對茶驚艷,最好從一些容易驚艷的茶開始, 去年我帶學生做過一次活動,喝鳳凰單叢,效果極好。這個是喝綠茶這種名門正派,需要比較深的功底很難達到的效果。因為單樅是那種,像「惡魔的汗水」一樣妖嬈,邪氣魅惑的傢伙。

附一張我和我學生的圖。姑娘可美麗啦!碰巧我倆居然有一樣的耳環……


我說我開始喝茶、學茶道、布置茶席......是受德國男友的影響你們信么......

以前在家也喝茶,只是喝茶的方式可能有點問題...... 大口杯抓一把茶葉扔進去,然後開水直接倒...... 咳咳,不好意思,糟蹋了不少好茶,因為覺得茶葉就是用來調劑天天喝白開水淡出鳥來的舌頭.....僅此而已.....

後來,跟在中國生活5年的德國男友在一起後,終於摒棄了多年喝茶包的習慣,放棄了曾經的茶葉果汁牛奶共用之大口杯..... 終於可以拿著小瓷杯,端著紫砂壺,握著茶刀慢慢從茶餅上鑿下來7、8克,98度的開水沿壁緩緩衝下,十幾秒後速速倒出,再聞一縷茶香,品一杯20年的生普.......原來,這個是叫喝茶。愧!

不好意思扯偏了,其實現在越來越多老外都開始認識茶了,雲南普洱尤其受歡迎,男友每次回德伴手禮必帶的就是茶葉,不過以茉莉為主的花茶占的較多。其實歐洲本身英式紅茶的底層基礎就有,中國的茶葉目前更多出現在中高端的商店,但相信如果能真正用心做,中國茶葉在海外的市場還是相當大的。先寫這兒吧,後期再補充。


他們更能接受印度茶,而不是中國茶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民族能稱得上偉大?中國總是自稱偉大的中華民族,相比其他文明和民族,這個說法合理嗎?
蒙古族服飾和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有什麼區別?
古羌人和現代華夏文明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納西族的文字為啥叫東巴文而不是納西文?
新加坡人和台灣人怎麼看對方?

TAG:飲食 | 文化 | 民族 |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