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積累自己的談資和見解的?

希望知友們能夠跟我分享一下,你們是如何一步步積累自己的談資和見解的?希望能看到一些比較乾貨的個人經歷分享,比如如何意識到這個問題,如何切實改變,如何在保證學業/工作的前提下慢慢積累? 十分感謝


謝謝邀請。

本來沒什麼資格來答這種題目的,但描述讓我想起了一些人和事,於是來多嘴一番。

題主面臨的問題,是沒辦法通過談資和見解的積累來解決的。

觀點見解,還有知識,這些真的很廉價。

對於知識來說,書店、圖書館、百度、維基這些上面要多少有多少。

面紅耳赤地爭論,苦大仇深般地批判,說著自己的觀點見解,知乎上遍地都是(笑

再攤開點說,要在吃瓜群眾前裝逼,太容易了。

一本《紐約瑣記》大概地讀下來你可以吹吹紐約藝術圈,美術館與畫廊,董其昌的回顧展,聊聊畢加索眼中藝術家的位置,杜尚基弗瑪格麗特,梵高米勒弗洛伊德...

一本《中國思想的現代詮釋》大概地讀下來你可以橫跨中西方哲學思想,站在時間的長河上,憤然指出中國古代儒家之內在超越的路數遠勝於西方這種外在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具象化形式,你可以大肆談論中國反智論的傳統,了解陸王之尊德性與朱元晦之道問學,甚至還能對紅樓夢的紅學研究史以及其文本分析略知一二...

一本《看不見的城市》,甚至不用看,你就記住這個四字的作家名字就足夠裝逼了,同理: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納博科夫...(藝術家:馬列維奇,康定斯基,瑪格麗特....

...

那這又有什麼卵用嘛?

往往打動人的並不是具體的知識/見解。諸如「你知道么新清史的羅友枝、歐立德、柯嬌燕、路康樂四大天王提出了什麼什麼....」或者是「我跟你說說莊子《在宥》中的政治觀點以及《齊物論》之破的涵義」,再或是「我和你說說我知道的15種遊戲的定義...」等等。

而是在這些知識背後,一種說不清的對生活的好奇和熱愛吧。

何必出口閉口皆是知識、見解呢?

說了再多的知識和見解,也比不過分享自己的感受吧。

「你今天真的很好看呢!」

「你知道么,我昨天看了一本書,超牛逼!作者長得好帥的!」

「今天在網易雲聽到一首歌,下面的評論笑死我了!」

...

就這樣難道不好么:D

順帶一提

我覺得「有共同愛好」作為擇偶標準是有點問題的。

它所表示的大概不是,愛好和涉獵的內容完全重合,

它要表示的應該是:

雙方願意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世界。

在雙方都能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愛的情況下,相互分享感受和經歷,共同去學習和感受新的東西,這種有著部分差異的相處應該會更加有意思吧。

當然你需要有自己好奇和熱愛的東西。

2

下面提供一些較為具體的內容,即所謂「方法論」。

1.直接問

大概我沒什麼骨氣吧,對方談及我不懂東西的時候,我都大大咧咧地直接問:

「等離子體是什麼啊?」

「布爾迪厄是誰啊?」

「人類學是什麼啊?」

...

其實很多時候對方在「裝逼」的時候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傾聽者就好啦,人大概都喜歡談論自己的。所以只需要不斷地發問,有疑惑的地方、好奇的地方就問得更清楚就好啦,一路下來即使你完全不了解對方的內容,大概談話會更加深入和愉快呢。

那麼如果對方在說的時候,你立場堅定與其相互批判辯論。其實在我看來,如果雙方有一方的邏輯有問題,或者是沒能有開放的心態的話,那絕對是一件很累很無趣的事情;特別是對方有些莫名的執見,那真是想著就。相比於這種無意義的爭論和效率低下的討論,我寧願回家睡覺。

2.談生活

其實除了有相關的背景,或者是有足夠的好奇心和目的,不然大家是不會想要談論那些如同空中樓閣般的知識內容的。同學聚會你指望一群人在談論經濟學或者是歷史學么...我特地問了問我脫單的舍友,他和妹子今天都聊了什麼,他想了好久想不起來,後來說聊的是淘寶年貨節打折的事情...

交談和作報告或者是發言是完全不一樣的。

生活中的談論應該是自然的、相互的、日常喝水賣場打折式的,甚至是高談闊論的瞎逼逼式的。

是沒什麼見解、沒什麼內容的。

你又不是在鏗鏘三人行或者是在做presentation。

3.關於通識

最後再談談題主所提到的:

對這個世界缺乏宏觀的知識體系和個人見解

對於世界宏觀的知識體系.

文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自然科學人類學,經濟學金融學戲劇電影音樂繪畫...哪個人可以說自己能夠將其分類然後組成自己的宏觀的知識體系?我可以說我都想質疑學科分類本身就可能是一種錯誤以及建構出的東西么?知識體系?在某種意義上我都懷疑這是某些自以為是成功人士或者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級方法論使用者」所編造出來的東西。

個人見解

讓我再來解構一番。打過辯論就知道觀點的兩方都是給定的,正反方抽到哪方打哪方,也沒見打不下去的。所謂個人見解又有多少是個人的?指不定知乎隨便翻翻答案轉頭就能瞎逼逼個半小時的人大有人在。其實不一定需要用多麼高大上的理論去分析解釋,說出你的感受就好了。

「我覺得陳丹青的《紐約瑣記》影影綽綽,平實中帶著小靈動,真讓人看著舒服。」就好。

何必「我們從精神分析以及符號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段語言....」這麼的糾結?你在博士答辯么...

曾經我也是一個迷戀通識教育亦或者人文教育的學生,但是近來我愈發覺得這種通識的教育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好奇,而不是帶著某種功利性的目的去完成的

當然這樣的想法很個人。

所以我微小的意見:

1.將自己的感受當做價值,而不是把知識作為價值。所謂「六經注我」。

2.世界是怎麼樣的我們都認識不了,所謂知識和各種論述只是去理解世界的各種角度罷了。

3.一般說話不帶「我覺得」「可能」「從這一個角度」,堅定不移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胡說八道。

4.即使帶上了「我覺得」說話,大部分的人說的都是別人的觀點。

5.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

最後:

聊天談話就應該如日常喝水吃飯一般輕鬆自然,何必如此糾結刻意曲意逢迎。

請務必不要丟掉自己。

以上


你寫問題寫了很多啊,書面語不是很健談嗎。

交談聊天就是這樣,放鬆就好。


感謝邀請。

2006年大一的時候,我就發現學校里很多同學都能夠侃侃而談,而我除了聽的份內心感到無比焦慮和自卑,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那時候我做了兩件事:

第一,跟自己羨慕的人交朋友,儘可能的付出。

原以為我不可能給他們帶來任何益處,可事實是這些侃侃而談的同學都很忙,他們專註於自己的興趣領域時容易看不到外界的其他資訊,這兩大痛點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補充他們的需求。

此外通過我的積極主動、認真傾聽、多思考和提問,他們感受到我的認真和進步,當然一個侃侃而談的人更需要一個傾聽者,一個絕對認真的傾聽者,他們雖然希望跟對方討論,但這種辯論性的對手可遇而不可求,也許你的傾聽才是他最大的期待。

第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多閱讀開拓眼界。

本著圖書館不看的書也是資源浪費的想法,我經常去圖書館借書看,想想那時候看的最多的也就是經營管理、成功勵志,希望通過別人的故事指引自己的成長,但是效果並不大,因為雞湯喝多了最多會長肉,不鍛煉鍛煉都是脂肪。

於是我開始加入一些社團,比如文學社裡面經常組織討論分享,通過鍛煉自己的演講能力、參加演講比賽,發現自己的論點支持理論嚴重不足,於是在明確的主題下學習和補充知識,並在跟大家溝通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理解能力,到最後居然「好為人師」,那時候已經大三了,雖然跟牛人比我還是low,但是在學弟學妹面前我已經積累不少了。

主動分享的過程能夠極大的刺激自己吸收和學習知識的速度。

這是我的經歷,而2016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讀書是基礎,多見牛人,與牛人建立鏈接更有效。

因為你讀100本書的內容不如跟牛人溝通一小時的體驗感和衝擊性更強,所以加入一些社群,關注scalers 、古典、易仁永澄、小川叔等導師的公眾號,你會學得很快。


二十三歲時很窮,看到豆瓣那些文藝中年們寫的文章文筆典雅、知識淵博,羨慕得不得了。

於是如饑似渴讀他們文章里提及的書。

記得有一回對朋友說,如果我能以目前的速度,認真讀十年書,一定可以和他們一樣。

後來能堅持日久不輟讀書,大約也因為受過許多挫折。書於我而言,是這個世界唯一能短暫逃離生活殘酷的地方。

距離說那番話已過去六七年,我想自己雖沒有變得和那些文藝中年們一樣,但在不斷縮小與他們的距離,那些走過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路,加之讀過的書,讓我可以更加深刻平和的理解世界和人性。

當時說,」認真讀十年書,一定可以和他們一樣」,未免有些年少的張狂。

也許不是十年,要二十年,三十年,才能變得和他們一樣。不過我知道,只要認真讀下去,總可以一點點改善生活境遇,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步步接近他們。


謝邀我覺得這個要看人的吧(說了句廢話)。我覺得談資的話吃飯上課這些沒營養的話題就可以了,再擴大到八卦生活神馬的。所以我覺得是找能聊到一起去的人聊天,而不是積累什麼談資然後硬去聊天……

我就比較害怕

總能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滔滔不絕,哪怕他們也並非全都懂,或說的全都對,但他們起碼能很自信地去談論,甚至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批判

醬紫的人。

換一種表述方式就是……不懂硬說的蜜汁自信。看從什麼角度看了……

聊天是個聊得越多暴露越多的過程,揚長避短就好吧。如果要積累的話,也是你喜歡某個東西,自然而然去了解,其實這如果不說叫「積累」的話,也可以有很多表述方式,比如說喜歡看電影就會自己看好多,對歷史有興趣就自然跑去多讀多看,乃至喜歡追星現在還要ps剪視頻等很多技能。總之我覺得「積累」的源頭在於興趣,沒有興趣的不叫談資,我們已經上了很多學和考了很多試了。但沒有興趣愛好就比較慘了……比如我這半年一直被教導,沒有興趣愛好下半生怎麼過哇~

但這跟聊天並不是正相關的。寫作倒一般是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自圓其說就好了,聊天是一來一回的過程,最重要的不是單個的積累,是要搭上線(尤其男朋友應該算是深度聊天了吧),所以我始終覺得熱聊是和雙方面都有關係的,無聊也是,兩個人在一起無聊我覺得不太會是一個人的問題吧。有很多話不投機半句多的人一轉頭和對的人就聊得滔滔不絕了……

所以說別把自己放太低……

至於臨場應付式聊天的話,天氣或吃飯式程度就可以了吧,達到哈哈哈的效果就蠻愉快了……

其實我也不算會聊天星人吧……我很害羞的?(? ???ω??? ?)?


最近,我們關注的人熱點是AB出演的古裝劇,再往前,是歡樂頌五美,再往前,可能是嬛嬛,再往前,還有誰記得曾經大熱的超女、非誠勿擾呢?即使記得,他還會是我們最近的談資嘛?還會是出現在各種狀態嗎?

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身邊的熱點裹挾著前進的,當滿屏都是跑男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得搜出他們的視頻來看;當公眾號都在談論樊勝美的時候,你會好奇的點開這部劇;而留給我們的又是什麼了,除了一時的好奇心被滿足,這些東西似乎並不能給我們的成長帶來任何助力,而你卻會為了她們熬夜刷屏,第二天盯著黑眼圈上班或是上課,值得嗎?

同理,網上有很多吃瓜群眾,他們自封為萬能的主,對各種微博、新聞熱點大放闕詞,那真是一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啊,殊不知,被他們關注的大號們卻輕輕鬆鬆毫不留情的收割掉這些關注,然後打包賣給廣告商,即所謂的流量變現,更有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憑藉流量變現既輕鬆實現千萬身家,你以為是你在娛樂那些大號,殊不知是人家把你給賣了,你花在上面的時間不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嗎?

更有甚者,這些時間,你本可以用來學習考試升職,你本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是你就這樣心甘情願的送給了哪些轉瞬即逝的、對你的成長沒有任何價值得熱點狀態,值嗎?真的值嗎?難道你的時間。你的生命就那麼不值錢?

那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如果我不了解這些熱點,我感覺和身邊的人格格不入啊?他們說的熱點我都不了解呢?特朗普女兒有多美有多牛我都不知道呢?

你為什麼要通過這些轉瞬即逝的談資來獲取別人的關注呢?我們身邊有些大神,在他對某些專業知識、某本書侃侃而談的時候,我們同樣覺得很有魅力啊,甚至會更加崇拜他不是嗎?

如果你選擇去準備一個考試,如果你選擇去讀一本書,你嘗試著主動去學習新的東西,不論是樂器還是健身,這些知識的價值會永遠留在你腦子裡,你會和那些真正懂得知識價值得人交流,並不斷努力成為這些人的一員,至於你身邊那些只知道電視八卦的人、遊戲娛樂的人,我勸你,儘早遠離,這些人不僅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時間,還在用沒營養的話題搶奪別人的生命時間,別擔心,他們身邊總有愛聽的人,而明智的你會怎麼做呢?

?W?`Tn


其實除了其他答主的說的要多看書外,我覺得要學會養成思考的能力,看完一本書如果不思考,其實沒什麼卵用,下次別人談論這本書的時候,你只能說哦哦,我也看過。然後就沒下文了。

思考也不是一下就有的,可以看完每本書靜靜想一想,然後寫一下自己對它的理解,上網再查一查別人寫的書評,看看有哪些差距。或者看完電影看看影評。這都是一些細節吧。也很簡單。

養成思考的能力後,就算談到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事情也可以一起愉快的聊天吧,因為你問出來的問題也好,都是有水平的問題,別人想和你溝通交流的問題。還有啊,不要怕自己不懂,多問問,溝通就是你問一句我答一句嘛,別人都是很想和你分享東西的。

就算不愛讀書的話,多看電影,看紀錄片,下個網易公開課聽聽演講,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我想都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其實自己也做的不好,希望和題主一起加油!

(??????) ?


你現在已經在做了。


算是首答~我是在自己初中時發現自己知識面特別窄的。和題主一樣,也是在身邊人談話時無話可說,從小我就這樣,周圍的人也都說我文靜寡言。但初中的時候我開始意識到就算我想說,我也說不出什麼。我發現周圍人談的很多很多東西我都一點不了解,插不上話。

有點可笑的是初中我還是班長,但是深深覺得除了吩咐事情,我無法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無法交談。

當你的知識面很窄時,連聽他們說話都只能笑笑,別說幽默靈活地接一嘴了。

於是我開始有意識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當時的想法就是不管深入與否,至少讓自己什麼都懂一點。

我那時的方法就很直接,一旦聽到什麼沒有聽過的東西,第一時間就去百度(不評價搜索工具)。點開詞條從頭到尾看一遍。不知是否有人記得,以前的百度百科,每一個詞條的最後都有相關詞條,是和搜索內容相同領域的東西,我都盡量一一點開粗略看看。

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對雞尾酒的了解。前幾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家,n次方》,裡面提到了瑪格麗特和tequila pop,我根本沒有聽過。也去百度,大概一個小時過後,我就對幾種常見雞尾酒熟知於心了,包括雞尾酒的歷史,血腥瑪麗的傳說,以及tequila pop 喝的時候為什麼桌子上敲一下等等。那時我突然發現,也許是出於對劇中角色齊齊的喜愛,這些東西我記得特別勞,閱讀時求知慾特彆強烈,知識就彷彿刻在腦子裡一樣。

於是我記住了這種感覺,以後都盡量保持一種旺盛的求知慾,相比一開始有點機械的去查找知識,之後我已經形成了遇到不懂的東西就產生好奇心,然後集中注意力地把它往腦袋裡刻的習慣。

再然後到現在,我不會說覺得自己懂得很多了,因為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無知嘛,但我真的慶幸自己培養出了自己旺盛的求知慾,就連看電視也喜歡看能增長見識的節目,能學到東西的節目,並非學到××精神,是知識。(所以我真的覺得央視要比那些衛視好看,衛視的好多節目我真的只能掃兩眼樂呵樂呵,讓我一直看我就覺得在浪費時間。)

然後現在我依舊少言,不過現在是覺得有些人談不到一起去了,因為我說出來對方可能不懂(勿噴)但是遇到投機的那真是猶如滔滔江水

還有很多諸如「今天女神范兒耶」「有嗎我這兩天都胖了啦」「真的嗎看不出來耶」「真的有啦你看我的腰!」「哎呦你什麼樣子我都愛啦」此類的對話我聽兩句真的會想翻白眼,,覺得很沒有營養,根本不想開口(勿噴我,,我現在好些了)

拓寬知識面點先答到這兒~加深見解方面我有時間就更~


1、聽

2、看

3、想

4、把以上三個綜合然後說到人家覺得很好玩


自以為 比較快捷的方法,可以列一個書單,然後跟男朋友一起一本一本地讀書單里的書,然後每次就書里的內容什麼的聊聊唄~有趣的,有深度的,沒看懂的,感同身受的,總有能引起你聊天的慾望的內容。

你說出來的就是你的思想。總歸是要交流~


多看書,多思考,多寫作,


保持專註學習 瘋狂看書汲取一切知識營養 大膽表達觀點見解 鍛煉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如此而已


所謂談資和見解,個人的理解無論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在與人交往協作時出現的問題、需要處理的事情、要構思執行的計劃或平時談論中引出的話題,您都能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觀點進行闡述、解釋、分析和論證並拿出自己的觀點或解決處理問題事情的方法和思路,並能讓大家理解贊同或產生共鳴和認可及尊重。

要做到這些,尤其是能讓大家當做令人尊敬的依靠並不是很容易,需要長期和艱苦的學習、實踐和思考總結,這裡著重談兩點:

一是學習與記憶: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並不是在當下你記住了什麼,而是長期以來在腦海中沉澱了什麼,人不可能在一定時間內記住太多的東西,而且當下記住了但一段時間不用就會忘記,但理念和方法論及思想如果沉澱了下來,就會對遇到的事情和問題有本能的反應,雖然可能忘記一些知識或面對新的事情,但只要根在並且始終旺盛,就一定會有正確的方法和方向去面對和實踐。

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體驗,我花了好長時間看了一本書,過了一段時間裡面講的基本上就都忘了,我經常在微信上看各種文章,看的時候似乎很興奮,但過後又對自己能起到作用的東西不多,當然,如果把看書讀文章當作一種休閑方式,讓自己安靜下來提高心智修養也無所謂記下多少,但如果作為學習,能夠沉澱下的東西多少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如果以學習為目的去看書讀文章,不妨有幾種方式,

1、輔助記憶,人在一定時間內能記憶的東西是有限的,把書、文章中的關鍵的、對自己最有啟發和共鳴的點很快記錄下來;

2、反覆看反覆思考,看多了想多了,就容易沉澱;

3、去應用和實踐,如果能引用學的內容自己去聯想寫些東西或者在工作生活中去用此來實踐、做些事情,那麼不斷會沉澱下來,而且還能舉一反三、悟出更多的東西,受益終生。

二是認知與事實:小時候在河裡摸螃蟹,眼見著一些大孩子一隻一隻地抓,而我忙了一個下午卻一隻沒抓到,在同一個河裡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就有這麼大差別,這就是認知的不同。

經常聽到風口飛豬,但如果一個公司對市場及裡面的核心要素和規律認知不對或根本沒去認知,無論市場容量多大、發展多快、競爭對手多少,它都不會成功。

那麼需要認知什麼呢,不是講一個道理或自圓其說的故事,而是事實,即立足當下從確定的東西出發,從人性和自然規律的角度找到發展的硬趨勢,再從順應引領趨勢的角度來看這裡面需要的核心技術、人才和用戶的習慣改變等等以及如何開發和利用等軟趨勢,就像在森林裡迷路要走出去,一種是找地圖,另一種是找小溪河流,順著水走也許會走彎路但方向不會錯而且還會碰到一起沿河走的人。

所以風再大,不懂得認知事實的無論是豬還是人都不會飛上天。

術業有專攻,一個人不可能做到無所不知,建議在學習、認知上一方面還是要聚焦在自己的事業、工作上,另一方面可以在哲學、社會學、歷史等人文知識中獲取營養,堅持下去,相信您一定就會成為有讀到見解和豐富談資的「人人愛」。

樂於分享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在職業選擇與個人發展、職場打拚技能與機會把握上共同探討,創造自己出彩的職場人生!個人微信:cgliu0066


題主的問題可能在於如何形成自己的見解。

大多數時候,我們讀過,見過,到過,但是未想過。

所以真正的問題落到如何思考和表達。

一、如何思考?

1.思考是多元的,沒有盡頭的。

查理芒格讓我們從多種基礎學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醫生有醫學的見解,物理學家有物理學的見解,搬磚的有工程學的見解。這就是思考的多元角度。所以,一個好的問題值得反覆思考,每次思考你都有所得。

2.沒有絕對的對錯,永遠從反面思考問題。

這也是查理說的逆向思考。當大多數人持同一觀點時,想想是不是真的這樣?有沒有其他可能?

有逆向思維的能力,你能夠在流言面前變的冷靜,不容易妥協。

3.不為批判而批判,包容不同的見解。

公眾號時代,內容創業時代,優秀的內容大繁榮。但是大牛不完美,他們一個小時寫出的見解不可能滴水不漏。他們對我們的價值在於他們的文字透露出的多年的思考的積累。向他們學習思考,學習表達,同時保留自己的意見,這是向大牛學習的正確方式。

二、如何表達?

在思考的基礎上不斷練習而已。

可以參考問題

如何培養簡練的表達?

如何提高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答主也在學習中,從術到道,需要不斷練習和積累。共勉。


六歲時

從我爺爺那裡學到一個詞

常識

也就是大家都(該)知道的一些普通知識

從那以後面對任何事物我都會本能的下意識的去儘可能的多了解深入了解 然後都會在腦子裡歸類成常識

到初中時 已經發展到讓老師們驚奇的地步

而且沒事的時候我也願意瞎走走 瞎想想 然後再尋找根據和定論去驗證

總之你得養成一些習慣

不知道的東西不要發表任何意見

多聽多看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因為 慢慢來 是最快的


理工科的實在搞不懂,對文學,歷史還有一些社會熱點比較感興趣,雖然我也是個小菜鳥,不過上大學這幾年比起高中時期,我簡直是變了一個人。

最初看封神演義,好幾個版本的都看過,發現有好些地方不一樣,索性就去看書,看完之後對三教很感興趣,百度+看各種相關的書籍+聽我爸侃侃而談從此打開看書的大門。

看四大名著,看完書看電視劇再看書,聽講座,看相關書籍。看影視劇,比如大唐榮耀(?????????),少年天子(?????????),新四軍紅軍等等大家可以想像到的所有這種類型的影視劇,看完之後就看書,找各種資料,正史野史,有歷史記載的,道聽途說的。我不會說當初還讓我前男友幫我找慈禧的秘密生活來看(?????????)哈哈哈。

以前真的只知道娛樂八卦,現在除了那些理工科的很專業的知識不懂,其他的關於歷史的,文學的基本都可以侃侃而談。看書多,涉獵廣帶來的好處就是(?????????)真的可以裝逼!尤其是在一些外行人面前,可以小小的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一般遇到專業人士,大神,我都是靜靜的聽他們說,讓他們推薦我一些書,然後繼續充實自己,厚積薄發!

多讀書,多看報,內在很重要!以前我是一個很無趣的人,現在不一樣了。剛開始別去看那些自己根本就沒有興趣的書,很容易會喪失讀書的樂趣,從自己的興趣處著手,會更有效率,事半功倍。


積累,多看書,是積累自己談資的基礎,

平時跟熟人放鬆狀態下聊天其實會有很多獨特的見解,

但因為沒有記錄和總結,容易丟掉上次的成果,原地踏步,

因而我覺得想要形成自己的見解,重點在於多說和總結。

說是要多在稍顯正經,沒那麼放鬆的場合下多說,

一開始難免認為自己尷尬會犯錯,但這些場合一般會有講話的草稿或是記錄,

有了針對性的反思和總結,會慢慢在說話時形成自己的邏輯和套路。


要想有談資,能在於人交流的時候有獨到見解,首先自己得不怯場,得有自信。當然自信是需要很多東西積累、沉澱夠了以後才能表現出來的一種特質。在工作之餘,除了玩玩遊戲,還可以多看看書,或者挑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雜誌來閱讀。比如關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微信公眾號,或者下載一款諸如:簡訊微雜誌之類的資訊APP。自身積累的知識多了以後,才能更自信。


保持自信、保持謙虛、保持樂觀、保持好奇。

我覺得不要形成一種定勢,可以多體驗一些,然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深入即可。

一般簡單來說就是見人、見物、見事,或者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去感悟生活就好了。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自由職業者的核心技能應該是哪些?
如何系統提升工作能力?
對事情缺乏主見怎麼辦?
工作後如何提升自己?
如何提高PPT現場演講水平?

TAG:時間管理 | 人生 | 成長 | 個人發展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