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古中文有複輔音,是不是古人說話節奏和今人差不多?

如果上古很多字是一字多音節,那麼古代人說話也沒那麼簡潔了?

比如孔子一句「非也」,其實古人讀出來是:「巴拉巴拉呱唧呱」?相當於今天我們說:「才不是呢」。

看上去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一個字,其實讀起來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個字?


複輔音多了其實就是單音節化的開端。在複輔音充盈階段,絕大部分單詞其實應該是單音節的。現在英語中的本土辭彙恰恰就處於這個複輔音的階段,以單音節為主,輔音從比較多。在前複輔音階段,多音節詞可能會比較多。在孔子階段,其實已經是複輔音、單音節階段了。當時很可能還沒有聲調,但基本上已經一字一音了。「非「是」不惟「的合音。「也「有點像句末語氣詞」啊「。所以「非也」大概等同於「不是啊」。


泰語就有複輔音,念起來也都是單音節的聽感 那些梵巴利借詞,短a念快了消失也很像複輔音

khau tlat swe pla leu klap ban

???????????????????????????

漢語有輔音但仍然可以是以母音為中心的單音節語言。你如果了解一下藏文的話,就會發現藏文的拼寫因為是古代發音所以複輔音很多,但仍然是一種單音節語言


只有極少數字是多音節,像「筆、孔」這些特定帶-r-或-l-中綴的才有可能演化為多音節。

大多數的字是帶二合、甚至三合輔音叢,母音還是一個音段(可以是複合母音),就像雪碧sprite這樣的。


那詩經怎麼會四字四字的來?

照你這麼說的話詩經里每首詩的每一句的四個字的音節數之和都等於本詩其他三句分別的四個字的音節數之和。

這也太巧了吧。(  ̄ー ̄)


推薦閱讀:

古漢語中有類似日語中的拗音的音韻嗎?
是否有其它語言像漢語這樣「若干種彼此聽不懂的方言共用一種書面語言」?
漢語拼音中x和s,輔音是否相同?
為什麼中文字需要分陰陽上去聲?
各大語系的原始語為何鮮見分析語?

TAG:古漢語 | 漢字讀音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