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旗下的中國茶葉出品的各類茶葉品質如何?有推薦的嗎


本來沒有答題興趣,但看到忽悠投資升值的無下限答案都出來了,不砸就不是我了o(╯□╰)o

~~~~~~~~~~~~~~~~~~~~~~~~~~~~~~~~~~~~~~~

沒想到一道問題,既能遇到中茶普洱的吹鼓手,還能遇到中茶黃茶的自干五o(╯□╰)o,感興趣的可以瞧瞧此位在評論與其自己答案中的感人邏輯,然後自己得出結論。

僅以品飲到的中茶茶品而言,中茶和良心也好,品質也罷,關係都不大。

1、白茶

和所有高產量白茶一樣,中茶白茶同樣採用了高溫烘乾——追求最快的加工與出貨速度。因此也就具有了和其它大廠高溫烘乾白茶一樣的特性:

①品飲時上顎有高溫火工香,敏感者或會感到鎖喉感。

②因為高溫烘乾這一不符合傳統白茶工藝的出現,嚴格來說其不配被稱之為白茶。

③同樣原料,經過高溫烘乾的白茶茶性反而更寒。同時未來轉化預期也大打折扣。

2、黃茶

中茶黃茶可謂是近幾年我所見過的在制茶工藝方面腦洞大開的排頭兵。

2013年喝到的中茶黃茶,它們覥顏管這個叫「君山銀針」。壓成了大餅,發酵度極高,緊壓度極高。味道已明顯有紅茶味,因為緊壓度過高,拆茶時茶葉條索基本全部破碎。口腔色度高,品質不可謂不低劣。

2014年,好死不死又看到中茶黃茶,這回腦洞開到天際——壓磚,發金花。縱然我默認這種腦洞炸裂的貨色勉強還算是黃茶,但好歹發金花也是個技術活。一小杯茶湯下肚,胃裡已然翻江倒海,只想找個地界吐一吐~~~~

3、普洱

到了這才是戲肉。

功績一:國營廠賤賣私有化

若將「中茶」定義為「中茶公司」,那麼它們對普洱茶從來就沒幹過什麼好事兒。

一定會有人扯「老茶難道不都是中茶的么?」問題在於老茶的生產者是各個茶廠而不是中茶雲南。紅印、7572是勐海廠的作品不是中茶雲南,銷法沱是下關茶廠的作品不是中茶雲南。當時的實際關係,是省公司負責接單(港商),無權直接接單的各茶廠按照省公司下達的任務生產茶品,將茶品提供給省公司,省公司向訂貨方交貨後,「理應「將下屬各茶廠應得的款項下發。

為啥說「理應」?因為省公司和每一個實實在在發生的趙國魔幻現實劇一樣,將貨款截留,並未付給下屬各廠,累積積欠了成百上千萬的貨款,那可是在二三十年前!

下屬各茶廠無可奈何——在當時的體制下只有省公司有權接外商訂單——只得開展多種經營,諸如啤酒廠、玩具廠等等。但各廠負責人水準畢竟有差,當時下關廠的多種經營就搞得紅紅火火,而勐海廠在彼時廠領導的帶領下多種經營連年虧損,最後因此(另有一說是因為仿造訂製茶商茶品私自販賣給訂製茶商原客戶,後被訂製商在北京抓現行)不得不下台——當然為了照顧老同志的顏面弄了個退休,可順手也把有功無過的時任下關廠廠長一起拽下來「陪退休」。其後的負責人也未能挽救頹勢,偷社會主義毛料的有之,違法犯罪者有之,好好一個國營廠最後不得不於2004年改制。

功績二:2007年普洱茶大崩盤頭號功臣

2007大崩盤並不能完全歸咎於中茶,當時整個業界都處於一種極度狂熱不理智和極度無下限之中,但當時的大崩盤中茶絕對是出力最多的一個。

崩盤前一兩年,各廠商因為行情的連年看漲已多有無下限行為,如用省外綠茶料冒充曬青毛茶壓制普洱茶(當時的毛茶產能已不足以滿足病態的市場行情)。但中茶的作為為整個市場捅上了致命一刀——中茶開放產品授權,只要上交授權費(每公斤高達數百元,彼時前幾年毛茶價格不過幾元一公斤!),任何阿貓阿狗都可生產印有中茶標誌(主要就是使用七子餅茶的包裝封面)的普洱茶!

結果就是,中茶賺的盤滿缽滿,執行者被上峰賞識提拔進了中糧集團,而大盤在連續瘋狂之後,終於在2007年5月狂崩。雖然崩盤是整個業界的共業,但無論是之前的DPS排行第一還是最後致命一擊的發出者,都是這偉大光榮正確的中茶。

功績三:近幾年無節操的產品策略

最近幾年,中茶普洱熬過了當年崩盤帶來的負面美譽度極值,又開始流竄於市麵坊間。其產品命名策略之無恥,連連突破認知新低。中茶這些年,出品了所謂中茶「紅印」、「藍印」、「黃印」、「七三青」、「雪印」、「八八青」、「水藍印」等貨色。且不說這些茶品當年的真品正貨都是各茶廠作品(原因見普洱第一條),關鍵是「七三青」是台商黃某命名,「八八青」是港商陳某命名,其均特指存於這些茶商手中的特定款國營廠老茶,和現代中茶一根毛關係都沒有。

最妙的便是這個「水藍印」,這個貨是少數奇葩老茶之一,歷史上就沒有真貨——所有水藍印都是港商自己在小廠甚至作坊訂製,用假造的國營廠版式包裝紙包裝。中茶的「致敬」,竟然致到了一款假茶身上,始作俑者竟然還是「誰都可以不知道但它不可能不知道」的中茶!

此前在街上閑逛,無意中看到中茶的新品上市廣告——中茶「7541」,頓時三觀直接破碎至分子化~~~~有哪位中茶的鐵杆粉絲能給解釋解釋這個所謂「7541」的「75」指的是什麼?

因為中茶當年的光榮作為,中茶茶品哪怕在普洱茶的期貨市場上都是人嫌狗棄的存在,尋找經銷商當接盤俠顯然不能針對傳統茶商。有一實例,我有一友人的父親,平時從事邊貿生意,完全不懂茶,被人忽悠投資中茶普洱可以升值躺著賺,具體話術無非就是

「茶不僅好喝而且性價比也比較好」

「升值很快」

「一開始就拿貨的肯定都賺到了」

「不僅價格合適而且未來的增值很被看好」

「身邊的都已件入」等等

一時不查入瓮,結果被死死套牢。在其所在省區有中茶各經銷商的微信群,平日里不是風花雪月就是各種「中茶普洱亞克西」的抱團取暖之詞,這位伯父實在太不懂行,在群里發了一句「我有中茶茶品XX、XXX、XXXX各XX件,現在欲低價脫手,哪位想收購」,結果……

那個微信群,一個禮拜,再沒任何一個人敢說話。這位伯父也只能看著把幾間屋子塞的滿滿當當的中茶「硬通貨」愁眉不展。

在我能看到的各茶類,中茶都無愧於是業界下限,良心反面教材。這種樂色本來根本無必要提及,但看到有帶有標準的「期貨普洱拉小白入盤標準話術」的答案出現,要是不砸,還他X的是我么!!!!!!!!!


不管什麼茶,先喝滋味口感,香氣好不好,茶湯甜不甜,醇厚不醇厚。各個因子打分,換算成百分制。

再來看品牌。如果品牌是中茶的,再上面的分里減十分。


本是隨意看到,且本人不喜爭論,尤其在網上暴民太多。但是對一些太過片面的東西就是反感,忍不住也想說上兩句。先自報家門,普洱茶從業人員一名,在包括中茶的N個大公司混跡過,你可以更信任我,也可以更不信任我,咱們擺事實講道理,人微言輕比不過大V,但是無妨。

觀點如下:大V陳述性文字基本屬實,條分縷析深感佩服;評論性文字煽風點火,主觀性太強。

產品方面:

中茶公司涉及多個茶類,部分產品品質欠缺是事實,誠如大V所言。但是不能罔顧一個事實,2014年APEC會議用茶有三款:雲南中茶普洱熟茶,廈門中茶大紅袍和福建中茶茉莉花茶,聞言所有中茶產品全是垃圾,就說各國領導人喝的都是垃圾,作為一個智商達80的人,大概都是不會相信的。大V可以再去調查一下,中茶旗下海堤紅品牌,在廈門本土的市場佔有率和消費者滿意度是個什麼水平。所以個人認為,事情不可說絕。

再者說,提問本身是問產品品質如何,大V一通歷史科普,我等卻沒能聞聽產品到底如何。對一個普通消費者而言,產品重要,廠家歷史何干,代理商利益何干,不是我廠家說了算,也不是你代理說了算。OK,說到品牌歷史,看下文。

品牌方面:

中茶普洱歷史一堆亂麻,大V說得很有層次很有邏輯。容我一言:

大V敘述之事件一:改制前國有企業弊病,今天來說自然站著說話不腰疼。君只見海爾聯想成了,不見後面死了多少。改制了就改制了,中茶品牌弱了,大益崛起了,技不如人無話可說,只剩佩服。

大V敘述之事件二:間接促成07年崩盤是中茶最大污點,沒有之一。

大V敘述之事件三:請問對一款產品而言,誰最有原創權利?看過一篇文章,請問紅罐涼茶,到底是王老吉還是加多寶,結果是不論判給誰,對方都不服。當年省茶司和勐海茶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覺得誰能做7542?是省茶司領導、茶廠廠長、還是車間工人?你覺得配方重要還是人員重要還是操作重要?誰說上來別人都不服。還有一個事實,吳遠之入主大益以後,重要技術人員和原料全部退出,除去大益品牌和廠房,幾乎無他(不是我說的,網上可查),請問新大益生產一個印級、嘜號,你認嗎?要是海灣國艷說我有配方,生產出印記嘜號,你又認嗎?

結論:品牌、商標、配方等等商業權利隸屬公司,如果要有人站出來生產大V所言產品,現今也只有中茶大益下關。

畫外音:

厭惡一個品牌的,絕大部分不是消費者,而是曾經的利益相關方,除非它做出過傷天害理的事情,比如三鹿。學過基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投機行為是一種市場行為,一種投資行為,只有莊家炒高,散戶預期看漲的時候才會發生。石油泡沫、貴金屬泡沫、普洱茶泡沫、房地產泡沫無一不是這樣。

既然是市場行為,就有遊戲規則。沒有什麼市場是只漲不跌的,漲的時候錢我是要賺的,跌的時候我是不能虧的。慾望和貪婪沒有止境,你要不貪,你可以不進入,你可以早點走。所以我們就看到這樣的怪像:股市崩了就罵證監會,房價跌了就罵開發商,普洱茶崩了就罵生產商。我就只能呵呵了。大V貴伯父投資失利,我聽了很抱歉,但是他不代表消費者,而是利益相關方。

所以說,對一個沒有直接利益衝突的消費者而言,大V所言大多算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就是喝茶的,你漲跌與我何干?你營銷與我何干?你賺錢虧本與我何干?

既然說到品質,大V對新中茶的產品可謂如數家珍,只是不知道喝過沒有,我可以推薦幾款。生茶:中低端:2015年紅印,中高端:2013年深山老樹。熟茶:低端:7581,中端:2014年1973磚。

所有看到的朋友,可以到市場上找同價位的比比試試看,看品質到底如何,大V說了不算,我說了更不算,沒有利益相關的消費者說了算。

再次對貴伯父投資失利表示同情!

對你把我屏蔽表示感謝!


歪個樓,講個故事。

高票答案提到中茶當年賣包裝紙的事,這可以說是中茶歷史上最黑暗最恥辱的一大敗筆。而當時的執行人,是後來中糧集團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賈鵬。如果把整個事情抽象成幾句乾巴巴的話,他就是一個只顧自己前程,不管他人死活的官僚,值得被鄙視一萬次。

但可能並沒有很多人知道,這個賣包裝紙的賈鵬在雲南的時候,很長時間裡住在各種廉價小旅館,吃的是盒飯,而且經常是一盒飯中午沒吃完,晚上熱一熱接著吃。這麼做的原因不是作秀,而是怕被員工堵上門。而員工要堵他,是因為原來中茶的總經理被撤職了,理由是不向總公司繳納利潤。

普洱還不火的時候,總公司只管問底下要利潤,不管下面公司的生產計劃和員工死活,搞得烏煙瘴氣,半死不活。上一任總經理拒絕把利潤上繳被撤了職,手底下的老下屬就把怨氣發到新來的經理身上,各種謾罵諷刺,各種阻撓怠工。最誇張的一次,負責進出口的一位高層在開會時直接衝上去開打,沒想到賈鵬力氣大,自己反而被摁倒。

接了個爛攤子,又沒個可靠的助手,賈鵬其實也很難。賣包裝紙會砸自己牌子的事情,他未必不知道,處在那種情況下,想把企業搞起來,想快速弄點錢,他的選擇餘地可能也沒多少。中茶賣出去一張包裝最多不超過80,二道販子再轉手可能就一百多甚至幾百,一堆豺狼在狂歡著啃肉,最終把自己都玩了進去。中茶賣包裝換來九個多億的利潤,算是活了過來還有了發展,但信譽被重創,長時間內臭名昭著。

故事是一個中糧的朋友講給我聽的,說這些不是賣慘替他洗地,因為我的職業和茶葉沒什麼關係。只是希望,對於一個問題的探討,既然到了一定深度就能更深入一些,把當時的歷史更完整地還原出來。

畢竟是道聽途說的,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海堤的水仙確實不錯,口糧茶必選,小黃罐at102,還有個新升級的at1102,這兩基本夠喝了


別的不太清楚,以我了解的龍井為例,原料方面,在西湖龍井的一級核心產區沒有自有茶園,原料基本靠農戶收購。工藝方面,機器炒制和代加工為主,沒有自己的核心工藝技術。不客氣地講,在龍井茶領域基本沒有競爭力。


中茶早期的普洱貌似不錯,不甚了解。我們鎮國營茶廠只做鐵觀音。好像不屬於中茶來著。

早期出口的茶,製作工藝不一樣,樹也是,紅茶和老茶都喜愛老樅茶樹,鐵觀音卻要新樅品質才高。現在的工藝手法,製作環境都不一樣了,就算現在喝當年的茶,只能當老鐵喝了。就像民國的旗袍放到現在,並不是適合每一位大眾。

只能說一時的茶適合一時的人吧。

依舊推薦鐵觀音,不為什麼,只因我喜。


中茶有些茶還是很不錯的,譬如普洱,前段時間我們北京茶友會搞過一次普洱盲品賽,用的是中茶的「五大茶山」系列,茶友們反響不錯的同時,這個系列的茶賣的也特別好,還有最近出的藍印、八八青,茶不僅好喝而且性價比也比較好,更關鍵的是升值很快,如果是一開始就拿貨的,現在肯定都賺到了。最近中茶推出的紅印鐵餅,也是一款很有潛力的產品,現在下手不僅價格合適,而且未來的增值很被看好,周圍有些茶友已經早早的下手整件的存貨了。當然,中茶也有很多產品屬於大路貨,就當個飲料喝喝吧。


中茶廈門進出口還可以 其他真心一般


外行,喝過海堤的二級鐵觀音,網上賣十幾塊一盒的那個,感覺味道可以又便宜。

其實我是來吐槽的

這個問題下只有少數人肯提出有指導性的回答。

多數所謂行家只會發發泄戾氣或者扔個否定觀點就跑。


推薦閱讀:

從哪兒可以買到真紫砂壺?
清朝的茶葉值多少錢?用牛皮包著的,看著有點年代?
竹葉青是很優秀的川茶嗎?峨眉山還有什麼好茶葉?
茶葉沖泡基本技能是什麼?
什麼樣的茶才可以叫做有機茶?評判標準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好嗎?

TAG: | 茶葉 | 中糧 | 茶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