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不把rose統一翻譯為薔薇?

經常看到吧rose翻譯為玫瑰,不是翻譯為薔薇才更準確嗎?


首先,誰說「玫瑰」一定是花了!

「玫瑰」這個詞兒的源頭,跟我們今天討論的這些花,根本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漢代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這麼一句:

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厲,碝石碔玞。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芎藭昌蒲,茳蘺麋蕪,諸柘巴苴。

還是司馬長卿,《上林賦》中也有「玫瑰」的身影:

玫瑰碧琳,珊瑚叢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鱗,赤瑕駁犖,雜臿其間,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在這些漢賦中,「玫瑰」這種東西總是跟玉石放在一起。

其實,仔細琢磨一下「玫瑰」這倆字兒,也能發現問題。

這倆字,是「玉」字旁的,並不像「薔薇」之類使用草字頭或者木字旁。

所以,討論「玫瑰」的起源的話,下面這種石頭才是「玫瑰」的真身:

(圖片引用自Wikipedia, Lepidolite)

這中漂亮的石頭學名叫做「鋰雲母」,是我們提取金屬鋰的重要原料。「玫瑰」這種東西成為花的名字,應該是唐之後的事情了。

唐末詩人張泌詩歌《芍藥·香清粉澹怨》中的名句中:

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玫瑰這個詞兒顯然指代的是一種植物,也就是我們今天買來泡水喝的那種「玫瑰」。

這應該就是「玫瑰花」這種植物在中國文化情境下最重要的作用了。

至於漢語中為什麼會有「玫瑰」、「月季」、「薔薇」等等這些薔薇屬植物會混做一鍋粥。

其根本原因在於這詞兒的翻譯。

中國是薔薇屬植物的重要原產地,世界上40%左右的薔薇屬植物在中國都有分布,我們的祖先也很認真的給這些植物起了各種好聽的名字,像除了之前的「玫瑰」、「月季」、「薔薇」等,還有:

木香

大堤女

文窗斜對木香籬,胡粉薄施細作眉。

貪向牆頭看車馬,不知裙著刺花兒。

——【明】袁宏道

荼蘼

滿江紅·點火櫻桃

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乳燕引雛飛力弱,流鶯喚友嬌聲怯。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

——【宋】辛棄疾

此外還有「白玉堂」、「刺玫」等等稱謂。

我們給薔薇屬植物起名字的時候,卡爾·馮·林奈同志,就是發明我們今天分類學中所用的雙名法的那位瑞典人還沒出生呢。

至於歐洲,分布薔薇屬植物也不算少,但他們不講究啊,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長得差不多像那麼回事兒的花就統統成為「rosa」(古羅馬),這個詞兒進入其它歐洲語言後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rose」這個詞兒。

再後來,中國的一些薔薇科植物,像是一些種類的月季、薔薇開始傳到歐洲。歐洲人非常喜歡這些來自中國的品種,所以就變著花樣的拿來與自己的品種雜交,就出現了各種各樣觀賞用的「rose」,不過,他們還是不講究,統統叫做「rose」。

看到這裡,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問題,真要摳字眼的話,許多所謂「歐洲血統」的玫瑰,其實也有月季血統或者本身就是月季。

再後來,中國開始翻譯外國著作。

要知道「玫瑰」這詞兒在西方文化情境下可是有重要含義的,所以中國翻譯家們整天會看到「rose」這個詞兒。

我想,植物分類學應該不屬於翻譯家的必修課吧,所以翻譯家們要做的就是從我們龐大的關於薔薇屬植物詞庫中選出一個最文雅的。

「玫瑰」這個好聽又好看的名字勝出了,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中文名與植物學名之間的bug,豈止「玫瑰」、「月季」這一組啊。

太多植物種類的學名,甚至連對應的中文名都沒有呢。

不過倒是真有中西方通用的玫瑰月季分類法,

就是:

紅玫瑰、黃玫瑰、粉玫瑰、綠玫瑰……

紅月季、黃月季、粉月季、綠月季……

以上。


春天,又到了繁殖的季節。瓦倫丁日這一天,各地的人們開始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紛紛用各種形式宣洩自己的費洛蒙。

啊好像串台了……你們看的不是《人與自然》,不好意思……

情人節這天不撰寫個把關於玫瑰的回答,總感覺痒痒的呢。

Rose這一類植物,準確地說,指代的是薔薇科薔薇屬 Rosa 的所有植物。

一年多以前寫過關於薔薇名字由來的考據,不成體系,大致整理出這樣一些內容:

(1)薔薇的名字,實際上來自於「蘠蘼」。第一個字,是「艹」+「墻」,前者表示「屬於草木」,後者表示「長在牆邊」。而「蘼」這個字,跟「荼蘼」的「蘼」是同一個字,同時也是「玫瑰」的「玫」字的原字——《唐韻》當中「蘼」字為靡為切,「玫」字則是莫桮(杯的一種古體)切,兩者的讀音是一樣的。

「蘼」字的意思表示的是有刺的植物,因此「蘠蘼」的意思便是「長在牆邊的有刺植物」。

至於「蘼」是如何替換為「薇」的,有可能是由於「蘼蕪」「薇蕪」這兩個詞同樣表示芎?的幼苗,互相之間產生了近義的取代。

(2)「玫瑰」二字均為王字旁,實際上表示與玉石相關的內容,指的是南方的「火齊珠」。實際上指代的礦物正是玫瑰色的鋰雲母。

(3)「玫」字替代「蘼」字,不僅僅發生在玫瑰當中,也出現在同屬的其他植物:譬如在《廣群芳譜》當中出現過「紅、黃刺蘼兩種」的描述,指代的分別是粉團薔薇(即紅刺玫)和黃刺玫;而《植物名實圖考》當中也提到過「繅絲花一名刺蘼」,可見現今出現在薔薇屬植物當中的「玫」字,本字應該是「蘼」。

(4)「玫瑰」一詞指代某種特別的薔薇,也正是這種同音近義的情況造成的——「玫」「蘼」同音(或者是近音),而且後者筆畫複雜,前者同時又有紅中帶紫的意思,用來替代一些紫紅色的薔薇實在是合適不過。

而不把 rose 統一譯作「薔薇」,則是因為這種植物已經有了普遍的稱呼。譬如《植物名實圖考》當中是這麼描述玫瑰的:

玫瑰

敬齋《古今黈(tǒu)》:張祜詠薔薇花云:「曉風采盡燕支顆,雨夜催成蜀錦機;當畫開時正明媚,故鄉疑是買臣歸。」薔薇花正黃,而此詩專言紅,蓋此花故有紅、黃二種。今則以黃者為薔薇,紅紫者為玫瑰雲。

《群芳譜》:玫瑰一名徘徊,灌生,細葉,多刺,類薔薇,莖短;花亦類薔薇,色淡紫。青鄂,黃蕊,瓣末白點,中有黃者,稍小於紫。嵩山深處有碧色者。《花史》曰:宋時宮中採花,雜腦麝作香囊,氣甚清香。《花鏡》:玫瑰香膩馥郁,愈干愈烈;每抽新條,則老本易枯。須速將根旁嫩條移植別所,則老本仍茂,故俗呼離娘草。此花之用最廣,因其香美,或作扇墜、香囊;或以糖霜同烏梅搗爛名玫瑰糖,收於瓷瓶內,曝過,經年色香不變。

按李時珍謂玫瑰不入葯,今人有謂性熱動火,氣香平肝,亦非無征。

總之,本身「薔薇」就是「蘠蘼」「刺蘼」一類植物的統稱,具體的種類各有自己的名字,也挺正常,並無強行統一的必要。

連同月季、繅絲花、荼蘼(實際上荼蘼並非薔薇,而是重瓣空心藨,學名 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意為「花瓣像花環的薔薇葉的懸鉤子」)等等同屬或類似的植物,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名字,玫瑰沒有統一稱為「薔薇」,也就不奇怪了。

最後列一下幾種出境的薔薇:

繅絲花 Rosa roxburghii

粉團薔薇 Rosa 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

以及不是薔薇的空心藨 Rubus rosifolius (即荼蘼的原變種):

而玫瑰的葉子跟其他的月季頗有不同,可以參見在利物浦看到的,這是什麼植物? - 生活 - 知乎這個問題里的圖片。

(沒辦法我還沒拍過玫瑰……)

至於各種區分真·玫瑰與月季的技巧,可以參考有哪些通俗簡單的辨別方法區分玫瑰和月季? - 生活常識 - 知乎;月季、玫瑰、薔薇有何區別等問題下的回答。

不必糾結於手有餘香是因為贈送了玫瑰還是月季, 不必煩惱於心中猛虎細嗅的是薔薇還是玫瑰,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給身邊那個像是花兒一樣美麗、也帶給你芬芳生活的另一半,送上一束擁有同樣特質的花兒,總歸是不會錯的。

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莊嚴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複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議離婚」。

如果真的太過在乎玫瑰實際上是薔薇,大概也不會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實上絕然不同」吧。

謝邀。


薔薇、月季,玫瑰,在西方統稱為rose。但是三者還是有區別的,植物學上,都是薔薇科,薔薇屬,只是種不同,普通人不好區分

玫瑰

月季原產於中國,而玫瑰是由月季通過性狀選育出來的品種(就如中華田園犬與品種犬之間的關係)。從性狀來說,玫瑰有明顯的選育跡象,花瓣多,莖桿粗壯,直,不易凋零。

事實上,玫瑰的選育目標很明顯,一是提供戀愛工具,所以要大,要飽滿,要耐久。二是為化妝工業提供精油,所以要產量高,要大,要物質含量高。

月季

相比之下,月季的性狀就比較複雜,有大有小,有單瓣有重瓣(中華田園犬),而且薔薇科的植物性狀都不是很穩定,比如日本的紅富士蘋果(薔薇科),引種過來,幾年後就開始退化了,品質會不斷下降。但是有一點:月季一定是灌木。

薔薇

薔薇的性狀也很複雜,各種長相各種顏色也有,最大特徵在於:薔薇是藤本的。

事實上,因為三種植物親緣極近,性狀不穩定,極易雜交,所以,統一稱為月季,薔薇,或者rose都是沒問題的。就像茶葉中的大紅袍,你稱呼它為奇丹也可以,含有肉桂的,你稱呼它為肉桂也可以,普通消費者不用那麼講究,就叫大紅袍就行了。細究是專業工作者的事情。

最後,發一個我們農學院的梗:

女:「別人家女孩過節都有收到花,你怎麼不送?」

農學男:「你知道嗎,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啊,你希望我把人家的生殖器官剪下來拿給你,然後你拿著一大堆生殖器官招搖過市,然後你再把這一堆生殖器官插在瓶子里看著它一天天萎凋嗎?」

……

你們以為只有程序員才找不到女朋友嗎?


貼一篇自己幾年前寫的舊作,正好就是講薔薇、月季和玫瑰的譯名問題。

手頭有一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的《玫瑰聖經》,是比利時植物學家雷杜德(Pierre-Joseph Redouté,1759—1840)所繪的圖譜。其實按照植物學上的分類,書名譯成《薔薇圖譜》更為妥當。而要釐清這個問題,先從薔薇、月季與玫瑰的區別說起。

雷杜德所繪Les Roses的扉頁

這三種都是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在《本草綱目》中,薔薇被稱作牆蘼,李時珍認為這是因為「此草蔓柔靡,依牆援而生,故名牆蘼」。指出薔薇作為蔓性藤本植物,有著援牆而生的特點。

《中國植物志》中,把《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等古籍中提到的薔薇定名為野薔薇,並描述其特徵為攀援灌木,小葉5—9片,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

野薔薇

野薔薇的拉丁文名為Rosa multiflora,直譯為多花薔薇,比起月季和玫瑰,更加有一種「花小而繁」的觀感。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里提到的玉堂春、十姊妹皆見載於《中國植物志》,為野薔薇的重瓣變種。

月季又名月月紅,《小山畫譜》中描述為:「月月紅花似薔薇,葉五齣,著花處或三出,花色粉紅,每月花開,又謂月季花。」從中可見鄒一桂觀察植物的細緻程度,他不僅指出了月季「每月花開」這個有別於薔薇、玫瑰每年花開僅一季的特點,且注意到了月季小葉為3至5片,這與《中國植物志》中月季「小葉3—5,稀7」的記載完全一致。

月季的英文名為China rose,直譯為中國薔薇。在雷杜德的書里,則稱之為Rosa indica(印度薔薇),以及Rosier du Bengale(孟加拉薔薇),這是因為月季最早是由東印度公司運送至歐洲的。1786年,荷蘭植物學家雅坎(Nikolaus Joseph von Jacquin,1727—1817)把月季定名為Rosa chinensis,chinensis表示產於中國,這個學名一直沿用至今。自18世紀傳入歐洲後,月季以其花期長的優點,被歐洲園藝學家雜交出了現代月季(Rosa hybrida),花店裡出售的「玫瑰」鮮切花,實際上都是現代月季。

月季

真正的玫瑰,據《中國植物志》,原產我國以及日、韓一帶。與攀援灌木的薔薇不同,玫瑰是直立灌木,莖桿粗壯。玫瑰小葉5—9枚,葉脈下陷,有皺褶——這正是玫瑰的特點之一,其拉丁名Rosa rugosa中的種名rugosa,就是指多皺的。余叔勛的《月季》一書提到:「歐美育種家認為,玫瑰的後代與其他薔薇類很容易區別。其特點:一是莖上密生剛毛和直刺;一是葉表面葉脈深陷和布滿皺紋,還有果實扁球形。」

玫瑰

就我自己的觀感,玫瑰與月季的不同,除了外形上的差別之外,更在於香氣。上海植物園種有一叢紅玫瑰,有一年去的時候正逢花期,香味極馥郁,隔開相當的距離就能感覺到空氣里的甜香,那是非常飽滿醇正的香氣。而一般月季的香味就淡很多,要湊近才能聞到。

小時候曾經在蘇州買到過很好吃的玫瑰醬,一打開瓶子就花香四溢。也陸續買過兩種其他產地的玫瑰醬,一種以平陰玫瑰為原料,似乎麥芽糖放得太多,味道偏甜了一點;一種以雲南玫瑰為原料,卻有著絲絲酸澀的口感,總不似記憶中的味道。後來嘗試拿花市裡買的紅色月季花瓣和白砂糖在研缽里搗碎,自製玫瑰醬。雖然花瓣搗碎之後顏色紅艷可愛,但是嘗起來一點也不香。在植物園看到真正的紅玫瑰時,一下子就想起自製玫瑰醬的失敗,覺得玫瑰的花香,果然不是用月季可以代替的。玫瑰大多用作食品和精油的原料,市面上除了茶葉店裡泡茶的干玫瑰花,此外絕少見到。《長物志》里說玫瑰「宜充食品,不宜簪帶」,古來便是如此。

因此這三種花的不同之處,大致總結下來,薔薇有著攀援的特點,花小而繁,小葉5-9片;月季和玫瑰都是直立灌木,其中月季花期最長,每月都開花;玫瑰小葉數較月季為多,且葉面皺褶,香氣最為突出。這是傳統意義上薔薇、月季和玫瑰的區別,此後隨著園藝上的芽變和雜交,又產生了雜種茶香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等新的品種。

有一種觀點,認為漢譯歐洲文學作品中的「玫瑰」,應該翻譯成「薔薇」才對,因為只有作為屬名的薔薇才能涵蓋這三種植物。然而從文學意象的角度來看,固然薔薇可以涵蓋所有的薔薇屬植物,但在傳統漢語的概念里,薔薇被認為特指花朵小而柔弱的野薔薇,而非花大且艷的月季或玫瑰。此外在約定俗成的用法中,「玫瑰」這個名詞在中文裡已經被賦予了表達愛情的涵義,這也對應西人贈女子以「rose」,所包含的象徵意義。翻譯成薔薇或者月季,反而失了這一層意味。語言的有趣,就在於詞意的範圍是隨著人的使用而不斷變化的,這是活語言才擁有的可貴之處。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是植物類的專門書籍(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雷杜德的植物圖譜),需要嚴謹區分薔薇的各個品種,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將這個詞迻譯成玫瑰亦未嘗不可。

念書的時候,二外選了法語。偶然聽到聽國王歌手合唱團(The King』s Singers)唱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考斯特雷(Guillaume Costeley)作曲、以龍薩(Pierre de Ronsard)的詩作為歌詞的歌謠「Mignonne,allons voir si la rose」,曲子非常美,聽的時候心裡一動,想要把這首曲子翻譯下來,當做自己的課後練習。而應該翻譯成薔薇、月季還是玫瑰,就是從那時起一直在斟酌的問題。龍薩是法國七星詩社的代表詩人,國內尚未有他的漢譯詩集出版,只有最著名的幾首作品偶見翻譯。當年不自量力地嘗試翻譯了一首,姑且附在文末,這是寫下這篇小文的緣起,也是對於這個翻譯的問題,一直尋求的答案。

à CASSANDRE 致卡桑德拉
Mignonne, allons voir si la rose 美人,且去看看那玫瑰花,
Qui ce matin avait déclose 在這早晨初露芳華。
Sa robe de pourpre au soleil, 紅裙似的花瓣輝映著陽光,
A point perdu cette vesprée 等夜晚來臨,這花可還能如此嬌艷?
Les plis de sa robe pourprée, 她此刻的裙瓣絳染,
Et son teint au v?tre pareil. 這般鮮妍,正如您的新妝。

Las ! voyez comme en peu d』espace, 哎呀!只需剎那,
Mignonne, elle a dessus la place 美人啊,您再看那朵花,
Las! las! ses beautés laissé choir ! 花瓣凋零,瞬息即逝。
? vraiment maratre Nature, 後母般無情的自然,讓人悲哀。
Puis qu』une telle fleur ne dure 美好的時光無法等待,
Que du matin jusques au soir ! 青春如此短暫,只在朝夕。

Donc, si vous me croyez, mignonne, 請相信我,親愛的人,
Tandis que v?tre age fleuronne 要珍惜這錦繡芳辰。
En sa plus verte nouveauté, 趁著這韶華,盡展歡顏,
Cueillez, cueillez votre jeunesse : 青春的歲月匆匆而過,
Comme à cette fleur la vieillesse 時光的痕迹將留在每個角落,
Fera ternir votre beauté. 如同這朵玫瑰的凋殘。

詩的韻腳為aabccb,共三節。我總是在想,這不僅僅是一首及時行樂的詩,字裡行間有一種嘆息的口吻,以及悲哀的注視。

龍薩貴族出身,擅以玫瑰入詩,所作的情詩最出名的就是這首。有一種藤本月季,rose Pierre de Ronsard,國內譯成龍沙寶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那就沒有這個冷笑話了。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贈人rose(肉絲),手留魚香


答案裡面沒一個靠譜的~

不是我瞎說,題主問的是rose的翻譯,那麼這裡解釋一下,rose國內翻譯成玫瑰,是絕對不對的,但是是被大家公認容忍的。這個問題要從英文對植物的說法,英國人喜歡把植物只說屬名,rose指的是Rosa這個屬,薔薇屬,他們通常不說種,所以他們很習慣於把薔薇,,月季混為一灘,Rosa rugosa玫瑰,這個也是中國原產的植物,國外是少有的,而我們製造香水或者精油的原料玫瑰是比較常見的如Rosa x Damasana(俗稱大馬士革玫瑰)學名叫做突厥薔薇,是一種雜交薔薇屬植物,其基因有法國薔薇 Rosa gallica和一種來自於亞洲北部的麝香薔薇雜交而成(真心記不得拉丁文了),這種製造玫瑰精油的其實也不是玫瑰。然而為什麼叫玫瑰精油呢,其實法國薔薇r.gallica其親緣關係和中國的Rosa rugosa很近,同為薔薇屬薔薇組,味道很接近,葉型和花型也很接近,雜交月季之所以叫月季,就是因為月季的多次開花特性,薔薇一般都一年一次花。木香也是薔薇屬的,和薔薇也有很大差異,總結就是(1)玫瑰 薔薇組,帶特殊香氣,2薔薇一年單次開花3月季,一年多次開花,4木香,5其他6...,所以不能直接翻譯成薔薇


歸根結底就是近現代翻譯家與生物學家缺乏溝通,這才導致了一般英漢詞典上的動植物名稱普遍跟科學界的正規中文名相違背。

一般英漢詞典上翻譯的中文名普遍違反了《中國動物志》《中國植物志》,其中很多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中國植物志》確實有個中文正名叫玫瑰的東西,然而這個物種英文叫作sea tomato,也叫rugosa rose,是沒什麼顏值的,很醜,也不能作切花。

不加前綴的rose一詞確實對應的是《中國植物志》的月季和薔薇。情人節送rose,本來送的就是月季。

總之……植物分類學上的翻譯和文學作品上的翻譯完全是兩碼事啊。同一道翻譯題在不同學科裡面當然有截然相反的答案。


玫瑰屬於月季屬於薔薇

薔薇是一個大科,約有124屬,3300餘種,主產北半球溫帶,我國有51屬,1000餘種,全國各地均產。廣佈於全球,以溫帶居多。我們所熟悉的蘋果,梨,月季,木瓜,海棠等都屬於薔薇科。薔薇二字單獨出現一般指薔薇科薔薇屬的薔薇,大部分為藤狀單瓣一季花的觀賞花卉,奇數羽狀複葉,六片及以上對生。

月季是人工改良後的野生薔薇,一般四季開花,重瓣居多,葉四片對生,為灌木或藤本。

玫瑰一般指月季種的切花,直立灌木,花單生莖頂,花柄長,花重瓣,花形、花色豐富。花形優美 多呈高芯卷邊狀,開放緩慢,耐瓶插

因為月季原產中國,英文語境中沒有月季和玫瑰這個詞,月季傳入歐美以後,普通人因不能分辨月季和薔薇的區別,而把月季玫瑰借用薔薇的名字而稱為,Rose.是Rosa rugosa Thunb.的簡稱,真正的Rose是薔薇,而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簡稱也是Rose。所以,在西方,一般玫瑰月季薔薇都叫Rose,但普通人接觸最多的是玫瑰,所以大部分情況下,Rose單指玫瑰


市場上銷售的「玫瑰切花」按照規範,本來就應該翻譯成薔薇科的「月季」。

但是以前翻譯不規範,把月季翻成玫瑰(本來我國產的生產精油和花茶的玩意兒才叫玫瑰),後來作為商品就這麼流通了。

實際上按分類還是應該把它叫回原本的「月季」。

薔薇和月季、玫瑰三者不能等同(參考薔薇屬_百度百科)。

至於錯誤翻譯的由來:

玫瑰和月季的問題,其實說到底是一個翻譯的問題。玫瑰和月季在英文里通俗的叫法都是ROSE,早期(應該是民國時期)的文學翻譯,把中國傳統品種的月季還叫月季而把西方的現代月季翻譯成一個本有所屬的名字玫瑰。但從園藝的角度上看,現代月季就是現代月季,是與古老月季、傳統月季相對的,並非玫瑰,玫瑰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與月季不同的品種。但是玫瑰這兩個字比月季好聽,那些文盲記者、花商,還有些弱智文人在宣傳、寫作的時候都愛用玫瑰而不愛用月季,混亂從此始。

明明是叫錯了,偏說人家賣錯了。

這裡我只是簡單的說了中國玫瑰。其實歐洲還有別的玫瑰品種,但是歐洲玫瑰、薔薇的品種和分類、歷史很複雜,外國人自己都說不清楚,而國內這方面的資料更少,就沒必要說太多。總之有一點可以肯定得是,大家在花店只可能買到月季。也只有月季的四季開花的特性才能保證花店一年四季都有出售,也只有月季花大色艷品系豐富型姿優美典雅才能讓大家一直都很喜歡它。而且並不是什麼月季都能作切花,在月季中也是專門的切花月季品種作為切花栽培出售的。

原文見:

玫瑰與月季的區別

(作者是一個園藝愛好者)

所以具體應該把俗稱rose翻成什麼,應該參考上下文。

(翻譯以後概念擴大或者縮小不奇怪,就好像rat mouse在我國都叫「老鼠」;不同語種對親戚的稱謂,精確程度也不同)


防禦玫瑰比防禦薔薇順眼!


非學術之外,約定俗成就好

魚香肉絲

佛跳牆

……


我正好和題主想的是相反的 我覺得大部分情況下就應該譯為玫瑰

因為大部分用到rose這個詞的時候 大家腦子裡想的是玫瑰

比如他送了她一隻rose

大部分人認為送的是這個

圖片來自百度 不妥刪

也就是大部分人用中文裡稱的玫瑰

如果按照薔薇來翻譯的話 意思就不對了

然而我們日常所說的玫瑰.......其實都是月季

攤手


玫瑰、薔薇、月季都是rose,一定要譯成哪個其實都不太好。


推薦閱讀:

TAG:翻譯 | 玫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