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破六道跟渡眾生有沒有必然關係?


謝邀。

我以前跟人聊天,妄自舉了個例子:說一家有幾個兄弟姐妹,一出生就被送到世界各個不同的地方。有一天你覺悟到(或別人告訴你),原來你有個家,該回去了,於是歷盡千辛無苦回到家裡。

但一個人回家夠嗎?不夠。你還有兄弟姐妹,大家在一起,家才完整圓滿。於是你又歷盡千辛無苦,跑遍了世界,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找了回來。

這就是自度和度他。

你不是佛,他也不是佛,眾生也不是佛,「家」的圓滿才是。

個人淺見,無有是處,僅供參考。


一個失去記憶的人來到一個地方,他看著自己從小孩慢慢長大成人,上學,畢業,進入社會,迷茫,害怕老與死。

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這裡,到底要幹些什麼。他覺得苦。於是他認為需要解脫。

後來他來到一個網站,問了一個問題: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破六道跟渡眾生有沒有必然關係?

其實,他只是做夢做得太久,醒來就沒事了。


佛陀「身苦心不苦」。

梳理一下邏輯:佛陀在成為正自覺者之前,被稱為菩薩(bodhisatta)。在成為菩薩之前,便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人如果也想在未來生成為佛陀,那麼需要先成為菩薩,然後積累菩薩應當圓滿的巴拉密,最終因為巴拉密圓滿,自行覺悟四聖諦,成為佛陀。

阿拉漢(斬斷輪迴者)有三種,正自覺佛(佛陀)、獨覺佛以及阿拉漢弟子。三種阿拉漢的成就途徑:

  1. 普通人 &> 菩薩 &> 正自覺佛(佛陀)

  2. 普通人 &> 獨覺佛

  3. 普通人 &> 阿拉漢弟子

如果想要成為一位佛陀,那麼要分兩步,第一步先成為菩薩,第二步才能成為佛陀。其最大的難點在於,成為菩薩需要滿足的九個條件非常嚴苛,即:

  1. 獲得人身;

  2. 生為男性;

  3. 具備只需通過聽聞佛陀的簡要開示即能夠證悟阿拉漢果的能力;

  4. 遇見活著的佛陀;

  5. 出家;

  6. 擁有八定及五神通的成就;

  7. 增上行;

  8. 想要成佛之極強善欲;
  9. 獲得一位在世的佛陀的授記。

在滿足了上述八項條件的基礎上,再獲得一尊在世的佛陀的授記,達成了九項條件,那麼該人便成為了一位菩薩,必須至少用四不可數及十萬大劫的時間來圓滿十種巴拉密。所謂大劫,就是一個銀河系從產生到滅去的時間周期。這十種巴拉密分別是:布施巴拉密、持戒巴拉密、出離巴拉密、智慧巴拉密、精進巴拉密、忍耐巴拉密、真實巴拉密、決意巴拉密、慈巴拉密、舍巴拉密。當菩薩修習諸巴拉密達到圓滿時,就能自行證悟四聖諦,成為正自覺佛(佛陀)。

回到題目: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破六道跟渡眾生有沒有必然關係?

我不知道「渡眾生」在此的確切定義。姑且理解為以解脫輪迴之法教化眾人。如果是這樣,那麼菩薩只能在有佛法住世的時期,依據佛陀的言教教化眾人。在沒有佛陀住世,沒有佛法的時期,則菩薩沒有能力教化眾生。換言之,當他還是菩薩時,是否能夠教化世人,取決於當時是否有正自覺佛住世或是佛法住世。菩薩教化世人的能力,源自於正自覺佛,正自覺佛有能力教化世人。

因此,對於「不渡眾生是否也能成佛」的回答是:一位菩薩是因圓滿了巴拉密而成為佛陀,並不是因為「渡眾生」而成為佛陀,何況菩薩本質上也不具備「渡眾生」能力。

題主所謂的「破六道」,那便是證悟四聖諦,成為了阿拉漢。阿拉漢有三種,佛陀(正自覺佛)、獨覺佛以及阿拉漢弟子。不論選擇這三種成為阿拉漢的途徑中的哪一條,其成就之前,都沒有實在的渡眾生的能力。



成佛是幹什麼的?

成佛是為了度眾生,所以我要成佛,既然你不想度眾生那就成不了佛。

真有眾生嗎?實無眾生可度,也無佛可成,都是假名而已。自性一念無明妄動而已。

最適合你的就是念佛求生凈土。

去凈土是幹嘛?

去成佛,成佛幹嘛?度眾生。

還得發菩提心。

反正橫豎都得發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心,即是願往生心,就是老實念佛。

到了凈土,見了佛,你的這些胡思亂想全沒了,你想留在那也行,想回來也行,隨你。

見了佛證了無生法忍,隨行六道度眾生就跟玩一樣了,遊戲神通。

如何理解「自性眾生」?

吾人自性就包含著一心二門: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

心真如門即是吾人自性清凈的本體,緣起性空。

心生滅門是從體起用,性空緣起。

自性裡面具足世間和出世間一切的善法,自性一念無明妄動起便轉化為阿賴耶,阿賴耶識中清凈與染污相雜。我等凡夫每天會有很多妄想,這些念頭也都是緣生法,幻起幻滅,吾人通過持戒念佛將貪瞋痴的念頭轉化為清凈平等覺性的念頭,即是在度自性的眾生。

八萬四千法門乃至恆河沙的法門在吾人自性中具足,所謂破一微塵出三千大千世界經卷。吾人通過戒定慧與執持名號的修行,破除分別執著,顯發自然智廣大智,即是「自性法門誓願學」的含義。

「自性佛道誓願成」的含義是:佛道奧藏不離吾人現前介爾一念之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能把吾人自性清凈心彰顯出來,即是「自性佛道誓願成」。


說有也沒有,說沒有也有,看你站在哪個修行層次來解答。——所以不能用有沒有關係來發問或回答,但凡修行,無論有意無意,渡人的行為都是會有的(總不可能別人來請教,你說一句:滾!——這根本不是修行人嘛),可終極來說,人是沒有的,所以渡人也是沒有的。

所以說,說有沒有,說沒有也有,故而不能這樣發問,也不能用論斷的語言回答。

然而顯然你是沒入門的,所以我想說:這問題里的補充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從終極意義上來講,佛法第一要義:破除我執。沒有我和我所擁有的概念,哪還有刻意的為了度眾生而怎麼怎麼樣這種想法?況且,誰是眾生?眾生在哪?佛眼只見業來業往、五蘊聚散,從未見有一個眾生。

再說了,若修行有成,當有人向你詢問經驗,或你看到有人求助,你也自會慈悲相助——雖然客觀上是完成了度化他人的行為,但心裡沒有我人概念催生的刻意度化。

佛所說法無不是如此,佛從來沒有在心裡上趕著想去度化誰,從來都是有人發問了,他才做出回答。

之所以把度化眾生作為動力之一,是因為你尚未開悟時,仍有我、人、眾生、涅槃的迷之執著,所以佛姑且教導你先這麼修著——等到你目中無我,目中無人,目中無眾生,目中無涅槃,也就是法眼清凈,慧眼清凈,佛眼清凈,度到了彼岸,自然就不需要這種為了他人怎樣怎樣而去做的動力了(因為已經沒有他人了),這艘法船就可以扔了。

然後就是換其他的法船,這些不都是大乘十地菩薩的修行次第嗎?很久以前讀華嚴經還做了筆記的。

我記得第一階段是歡喜地,也就是發堅定志向(度眾生的動力就是歡喜之一),破除諸種戲論,用布施成就舍心(平等心)。——比如我現在絞盡腦汁地措辭、搜索記憶來給你布施佛法,從行為上來說,就是在度眾生,從心相上來說,就是在修平等。

第二階段是離垢地,也就是戒律,法華經是通過闡述道德在六道輪迴中的作用機理,來倡導遵守十善業(其實還是應該按照四分律去學習戒律,更真實些)。

第三階段是發光地,以忍入禪定(這個忍可不是漢語意思里的忍受,而是基於平等心的不在意不看重)。

第四階段是焰慧地,以精進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個小階段)。

……

雖說菩薩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那也是建立在隨緣的基礎上,什麼是隨緣,可不是放任不管的意思啊,是隨時準備著應緣教化——比如如果你你不問,我也不會屁股後頭追著你問你懂不懂度眾生和解脫的關係啊?(所以菩薩也不會故意製造個機會來策劃這些——雖然文學作品裡經常這麼寫。)

但是你既然問了,就說明機緣成熟,願意聽了,那我就應緣前來,為你解答,也同時成就我的修行(所以你看,渡人渡己根本就是一回事,若有人以此為分界線來生成大乘小乘見解,那就是胡扯。——你向阿羅漢果位的尊者發問,難道他們就不為你解答嗎??)。

所以你糾結的是入門的入門,原本作為一個動力進來就好了,怎麼還扯上玄幻了,什麼凈土虹化修仙都出來了,你一個入門才哪兒到哪兒啊,都琢磨起大乘玄幻特效了。

多讀讀真正的佛經,去看佛說的一手課程,別老拿著二手宣傳當圭臬,搞得鬼不成鬼,魔不成魔,顛三倒四,胡言亂語。


答案是:不能。

成佛須圓滿法報化三身。

第一步是明心見性,曉得世界上的種種現象都是虛假不實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樣不可得,而不去造業,超脫苦輪。這才剛剛開悟,只到法身邊而已,還沒有到中心,因此,須在事境上精勤鍛煉,除盡習氣,向上升進,才能成就法身佛。

第二步要證果地報身佛,須悲智雙運、廣度眾生、積累功德才行。我們證到本性以後,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發起大願,廣度眾生。這個大悲是從大智生出來的,沒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沒有大智也不能度眾生。因為要度眾生,須識眾生的根基,方能對機說法,所以度生要智悲雙運,不是懂得些理論即可成事的。功德圓滿了,感得的報身是果德大光明的報身。

如善財童子見到彌勒佛,彌勒佛對善財童子講: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證到的本性),但是差別智沒有得到。差別智是後得智,即在度生的過程中,將塵沙惑與微細無明消盡所得的大智慧。能隨眾能隨眾生不同的根基、習氣,教以相應的佛法,度他出苦海。這個差別智你沒有,還要在世界上磨鍊,廣度眾生,方能圓滿差別智。度生功德圓滿,你就感得和我一樣的報身了。我彌勒佛得到這個紫金身,就是廣度眾生,突然之間就生出來的呀!

第三步至於要真正證到千百億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廣度千百億眾生,像封神榜那樣的變現,那就非證成圓覺大智不可。就是說最最微細的妄念,也除罄盡了才行。我們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細的妄、微細的妄、極微細的妄。極微細的叫微細流注,就像微細的水流,你看它不動,實際在運動!它下面動得太快太厲害,看起來反而不動了。把這個都截斷了,不動了,那就能證到百千萬億個化身,度千百億眾生,起大妙用了。

所以說,不度眾生是不可能圓滿成佛的。

————————————————————————————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為什麼一定要成佛?不成佛,而能成為一個初果須陀洹,已經能夠「破六道」「出輪迴」了啊。


為什麼所有佛學問題的提問都是沒有最基礎常識的。

我跟我師傅學修了那麼久,關於法門的知識從來都在知乎用不上~

佛,梵語讀作布噠哈,意思是圓滿無礙的智慧和覺悟。

成佛,就是成為這種智慧覺悟。通俗的說也是稱為這種東西的化現。再通俗的說就是運用這個東西~

理解了這個最基礎的概念之後~成佛和度眾生有先後關係么?有因果關係么?

需要我說破么?我真想給你們的智商留點面子。

運用這個級別的智慧和覺悟,自然就是最終極最究竟的利於眾生的行為,因為按照圓滿無礙的智慧和覺悟為指導思想做的事肯定是有利於一切眾生的,我們把這種最終極最究竟的利於眾生利益眾生,叫做度眾生。

有沒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按照圓滿無礙的智慧和覺悟來行事一定是利益眾生的?

沒有先不解釋,如果有,思考幾個小時之後實在想不明白再來評論里說一聲我再來解釋。

成佛和度眾生,是一回事。

你成了佛,你就度了眾生。

你沒有領悟佛這種智慧覺悟,之前度眾生也就算個發心而已,因為以你的智慧,經常好心幹壞事並不奇怪,以你的覺悟顛倒黑白看錯真相也不奇怪。

但是發心也是要有的。

學佛這個過程,就是學習這種可以稱為佛的智慧覺悟。

另外阿彌陀的意思舊版翻譯是無量光無量壽。但是按照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遍及全宇宙,所有緯度所有空間,所有時間。阿彌陀佛就是其圓滿和無礙遍及了所有緯度空間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一種智慧覺悟。

南無都知道,就是歸投依止。

所以成佛~一花一世界,

不成阿彌陀佛,你可以當下成佛,讓圓滿無礙存在一個小的時空里,感覺到一切,領悟到一切,從而生起智能和慧心,此刻你就是這個小時空的佛陀。

然後把你的領域不斷的放大。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放下大小你我自他的分別,你就能成為凡人妄想的佛陀。

不過還是凡人時你妄想的佛陀,和真正成了之後的佛陀差別很大的。

所以啊~佛陀是個什麼狀態不可思不可議,窮盡凡人的想像力,都無法觸及,就如同窮盡螞蟻蚊蟲的想像力也無法想像人又什麼感受,因為感官就不同,你所有的想像都是基於你已經有的感官,你無法想像一種你沒有的感覺。

你能用皮膚感受冷如疼癢麻,但是你能用皮膚感受到甜和咸么?

圓滿無礙的覺。比皮膚感受到甜這種境界要廣闊的多。

我體驗過幾次這種我能感受到一切的快感。

確實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極樂。

但是出了這種狀態之後,人是無法回憶那些感覺的,因為那些感官也不見了。

說的太多了~

扯得有點遙遠有玄幻了~前面的知識部分,保證靠譜~後面的體驗部分,你們就當是吹牛逼好了~~~


複次慈氏當知即是菩薩摩訶薩。修大乘行發五種心。此五心中。

一者 於諸有情起大悲心。

二者 為諸有情求一切智心無退轉。

此二心者於大乘法精進修行。

三者 一切有情皆我親友。

四者 一切有情於我有恩。未有毫釐用相酬報。

五者 一切有情皆我眷屬。我曾於彼起不善業。種種呵罵非理責罰。深心慚愧何時償畢。

此之三心令諸菩薩勇猛不退。乃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度眾生,菩薩(有覺悟有情的先知?)成佛;不度眾生,那便是羅漢了。

我自己試著用淺白的語言說一下,不知道對不對:

眾生都可以修習佛法,但是慧根不一,努力程度不一,都和最終能達到的高度很有關係。

羅漢雖然也境界頗高,但是所能追求的清凈是有限的,要刻意迴避自己的煩惱痛苦才能清凈。所以我認為與其說羅漢不願意普度眾生,不如說羅漢沒有能力度眾生(慧根差或者修行不勤奮?)。眾生皆苦,佛陀最苦。羅漢度別人卻將自己也陷入其中,度己都沒能力何況度人?

菩薩的境界就更高了,有這個能力度人(有慧根又努力?)。所以觀音號稱「救苦救難」,地藏王菩薩更是號稱「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有了度人的能力,這等覺悟的自然就是菩薩,自然也就會度人。度人既是教化,又是自身的修行。出得凡塵,入得凡塵,才能不被現實的種種因果業障困擾。超脫了這個層次,那就自然是佛陀了,佛陀最苦,也最不在乎苦。

羅漢自然沒這個能力。至於你的那麼多想法,實在是沒半點作用。子曰,思而不學則殆。不學習,不參悟,空想是沒有用的。但行己事,莫問前程。佛也是一步一步修行來的,佛陀和人之間本身就是沒明確界限的。佛是世尊,但更是一個修行者,是無數追隨這條路的榜樣。佛本身就是飄渺的,是或者不是強求不來,但是引導每一個願意思考的人完善自己不斷求真修己度人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修行,才是教導,才是犧牲,才是正途,哪怕終生都達不到那般境界也在正途上走著。

(看不慣基督教於是在幾個問題下噴了他們,也順便就去了解一點佛,不知道比他們高哪裡去了。)


本來也沒有眾生可以渡


題主的問題,深有體會。

想法都來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很多事情不是靠想,而是要靠改變自己的身心。

如果自己身心不夠強大,遇到問題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照顧自己,其次才是關注別人甚至不理會。而,一旦強大了,也就能達濟天下了。

所以先不用管眾生,想成佛,先提升自己,解脫自己吧,隨著進步,想法自然會改變的。

身心是一體的,如果心難改變,可以先從身開始,比如可以從每天的適量的運動,以此來鼓動自己身上的陽氣,提升心的力量。


擺脫輪迴有兩條道路菩提道和解脫道,解脫道只需證得空性,如實觀察到無我的存在即可解脫,所以無需度眾生亦可解脫,不在六道中輪迴。但解脫道成就的是阿羅漢果位,要成佛需要慈悲智慧,智慧是證的空性,慈悲是度人,所以只需自渡而不對眾生生氣慈悲之心,去幫助他們,是不可能成佛的。


說句話全往太空飄,

怕這麼多,求那麼多,

再跪舔一萬年也沒用啊,

快收了神通吧,別折騰了。


當然可以,釋迦尼牟就是先成佛,然後再度眾生的。

為什麼要度眾生呢?因為大家一起才能極樂,一個人只能擼管啊!


謝邀。

你已知道了這個世界的一些苦,有了出離心這樣很好。

但佛教的基本知識還不太明白。這也不難。你上網找東林寺大安法師的講法文章看,對你會很有好處。

也符合你想快速尋找到修行法門的想法。

而且,修行凈土也是最快捷、安全、容易成就的法門。


說一點自己的小思考,佛是畏因的,如果不把有可能牽連到他的因果都摘乾淨,他也跑不了。


別怕死別顫抖

背黑鍋我來

送死你去

拼全力為眾生

犧牲也值得

喃嘸阿彌陀佛


膽小是修行路上最大的剋星。


推薦閱讀:

認識的朋友或者親人宣稱要出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修行人該如何在入世,將自己修行的智慧運用於生活中,並且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怎麼修心,做到寧靜致遠?
懶是不是一種魔怔?是不是違背修行的大道?
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成佛?

TAG: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