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面對周圍(包括網路上)對佛法的各種解讀如何判斷正確與否?

在面對各種眾說紛紜的佛法解讀,如何判斷取捨。就我個人來說一直是追求自由和真理(實話)。但每個人對佛法的理解都不一樣(我認為是業障的深淺決定的)。出於條件限制,沒有獲得大德的指導的機會。所以無法證實自己的修行方向是否正確。我的個人體驗就是以自己的身心體驗為根本依據,相信自己的身心體驗,不以經書或者他人(包括網友或者大德)的解讀為判斷正誤與否,凡是讓自己身心不自由的堅決拋棄,凡是讓自己煩惱的堅決拋棄。我一直認為,人來用法,不是法來束縛人。

-------------------------------------------:-----------------------------------------------------

看了各位的回答,不勝感激。自己確實有求認同的想法,一方面是客觀上各種佛法解釋確實太多,一方面我也有思慮過多的惡習。不說虛話,沒學之前好多道理我確實已經認識到悟到,學了之後發現佛法說的更加透徹更加深遠,對我這種急於追求真理而且好辯得個性來說真是像發現寶藏一般。不過確實如各位同修所說,悟得再多不做等於零,還可能更糟。所以還是得一步一步來,戒掉不好的習慣確實不是一朝一習的事。多謝各位!


以完善人格為是,以無助於完善人格為非。身心體驗常常是障礙,不可靠。


所謂大德,就是把佛法留在世間並且薪火相傳的人

南公懷瑾的系列叢書

本煥長老的禪七開示

印光大師的文抄

宣化上人的淺釋系列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

弘一大師、藕益大師、永明延壽禪師……

這麼多大德,這麼多大德中的大德;

這麼多祖師,這麼多祖師中的祖師;

都是老司機,都能帶帶你……


學佛不聽從佛說的人,必被魔民攝走!

阿難白佛。

唯然世尊。舍利弗比丘奉戒真諦。有妙辯才。講法無厭。其四部眾。聽之不惓。說之不懈。多所勸助。開化未解。令心欣豫。莫不奉命。知節止足。常志精進。志常定止。有大聖智無極之慧。卒問之。言辭應機發遣。博達能了。尋音答報。一切能通。智慧為寶。眾德具足。舍利弗比丘。巍巍如是。以故我見舍利弗比丘取滅度去。愁憂悲哀。心懷感戚。不能自勝。

佛告阿難。

生者在世。安可久存有諸思想緣起之法。必當歸盡。壞敗永沒。法當崩敗。法應當壞。欲使不爾終不可得

佛告阿難。

佛本自說。一切恩愛。皆當別離夫生有終。物成有敗。合則有散。應當滅盡壞敗。欲使不爾。安得如意。應當終沒歸於無常。離別之法。欲使不散。安得可獲乎。

佛語阿難。

舍利弗所游之處。佛心則安。不以為慮。應當別離。壞敗無常。欲使不至。安可獲乎。法起有滅。物成有敗。人生有終。興盛必衰。應當無常。別離之法。欲使不至。未可獲也。譬如大寶之山。嵩高之頂。一旦崩摧。如是阿難。舍利弗比丘在眾僧中。今取滅度。如寶山崩。無常壞敗。別離之法。欲使不至。安得如意。

佛告阿難。

猶大寶樹。根芽莖節。枝葉華實。具足茂好。大觚卒墮。則現缺減。視之無威。如是阿難。舍利弗比丘存在眾僧。今取滅度。眾僧威減。應當滅盡。無常衰耗。欲使不至。豈可得乎。

是故阿難。從今日往。自修身行。已求歸依。以法為證。歸命經典。勿求余歸。云何比丘作是行乎。於是比丘。自觀身行。內外非我。當自觀察。調御其心。觀諸世間。皆由無黠內觀痛癢。觀外痛癢。內外非我。入於善哉。調御其心。察世無明內觀其心。亦觀外心。不得內外。入於善哉。自調其心。觀世無黠觀上日月。亦觀外法。不猗內外。入於善哉。調御其心。觀世無黠

佛告阿難。

是為修其身行。自求歸依。處於法地。歸命於法。不處他地。不歸餘人

佛告阿難。

其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從我受教。自修其身。自求歸依。處於法地。歸於法地。歸命於法。不處他地。不歸餘人。出家比丘為佛弟子。順此教者則順佛教


首先,讚嘆!

但您做到了嗎?

做得到比較實際,知道真理可能不是太難,世上有多少的金玉良言,有的三歲小孩都會背。

重點不是您拋棄了多少次,而是如此做您覺得您的煩惱若依您的方法,會達到真無煩惱嗎?

學佛,就在日常生活中,"用而不執":

時時,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使用自己的身心,用而不執,無我執。

學習世法及佛法,用而不執,無法執。

這兩句古德的話可參考: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許多人以為要除妄(如您說的拋棄),結果以妄治妄,新學了一堆妄(拋棄拋棄拋棄...)。

殊不知,只要不再妄,讓原來的妄,自然熄滅就好。

許多人也以為,有一個"真"可覓得,殊不知,越覓越妄,真沒妄時,那狀態或許就是人們想覓的真。

所以,馬祖大師的開導,"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就是此意。

會被因緣牽著走,就是因緣的奴隸。

會被境界牽著走,就是境界的奴隸。

會被五蘊牽著走,就是五蘊的奴隸。

(可將,文字,經典,金錢,享受,貧窮,富貴等取代因緣。學佛,用而不執,貧窮,富貴等,不再是自己的負擔。)

有興趣的師兄可參考末學回答的這篇及接下去相當多篇,對如何練習不被牽著走有較詳細的說明:

如何開始學習佛法?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學佛法 遇到說教中出現魔民 魔念 業力應劫

題主可以直接忽略

正統釋迦佛學「緣起論」沒有這些狗屁不通的東西

正統佛學本質就是一個哲學體系

至於神化類的東西那是佛教 不是佛學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若是執著身心體驗便有五十種陰魔侯著你。

不以經典和祖師著述為準便是師心自用。學的越多害處越大。不是執空就是執有,要麼未證言證,未得謂得。此乃大妄語罪,直入阿鼻地獄。不僅自誤還誤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


唐突一下:題主的發問,不是在求答案,而是在求認同吧。

如果不是這樣,你描述裡面講的東西和問題就衝突了。

那就是王路老師說的了,你的身心經驗是障礙,不可靠。

王路老師說:身心經驗往往是障礙,不可靠。

以我淺薄的見識和理解能力,我分享下我多次經歷過的一種感受:

我曾在某個時間段做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一年半載內會依然認為正確無比,然而一兩年之後,回頭看,當時的決定並沒有讓我走一條很直的路,甚至是一條非常彎的路;我曾在某個時間寫了一篇自己非常滿意的文章,一周之內都很得意,很可能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再看,這麼狗屎的內容,當初哪兒來的自信呢?

這種感覺很多人應該都會有。

我關注的公眾號非常多,我喜歡的,我不贊同的人,都有。朋友圈我除了吐槽過一個大號「眼看著你從女神變成女神經」,再沒有這麼不爺們地吐槽過大V。他們都是聰明人,如果我粗暴地給我不贊同的人貼上「SB」的標籤,那誰更可能是「SB」非常明顯。

我會罵別人「SB」,但是不會把他當成「SB」,如果他是真「SB」,反而罵他的成分中同情心更多一些。本身我自己智商不高,混的也不好, 所以不敢在智力方面小瞧任何人。大V(大師)們說的有些話,做的有些事,也許可能真的是不經腦子,真的不上檔次,或許也真是自己比較蠢沒有看到別人言行的合理性。如果自己困惑了,那就放下傲慢和偏見,主觀和立場,認真思考推敲下;如果自己不在乎,那就沒有必要產生這樣的疑問。

道理的正確與否,其實作用不大。人的道理,我覺得沒有普世的,都是有適用場景的。(這也是雞湯容易被人吐槽的原因之一,雞湯總是放大一個角度得出的結論。)王路老師的回答,以完善自己為是,以無助於完善自己為非,我未必理解了他的話,但是從我的智識上來說,我是認同的。不執著於佛法,不執著於名人名言,不執著於某些道理的正確與否,會更自由些。多說一句,不執著於道德,同樣會自由些。 因為心中的道德正確,而束縛著自己,導致自己總是很憋屈的人,深處底層,見得多了。

別人講的理論正確與否,不會束縛你;只有匱乏,才會束縛著你的精神自由。沒有高僧大德指導看似是一種匱乏,也未必。正如上面有人提到,有大德的留下的思想和文字啊。解決精神上的匱乏比解決經濟上的匱乏,要容易多了。

所以說,兼聽則明,也未必。 只是用別人的想法印證自己的觀點,那麼個人的身心體驗不可靠,不很正常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寺廟裡半夜4點半甚至3點半開始做早課?
哪尊佛和眾生最有緣?
如何評價龍泉寺僧人使用it技術這件事?
小乘佛法追求往生極樂嗎?
心經中的色空不異是不是只有在定中才能真正體悟?

TAG: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