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殘疾人在網路上為自身的權益發出有影響力的聲音,為什麼?


試著先說結論,後回答問題。

結論1:因為關注不夠集中。

凡熱鬧的話題,例如「剛出生判死刑」和「盲人學校住宿」「老母殺智力障礙兒子」等話題,都是大家集中關注的。那些看似「有爭議」的話題,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結論2:普遍的需求沒人理解,發出微弱的聲音也沒人注意。

我認為根還是出在沒有融合教育上。兩個「被人為隔離的群體」不會有太多了解,這個「不了解」自然包括習慣和需求。

但是只分析大體原因的話,像是廢話。於是我憑著淺薄的學識和見聞,試著得出下面的結論。

結論3:被標籤化了的殘障人士沒有話語權。

被標籤化其實是個很易得的結論,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現象,但別著急,且聽我繼續說。

群體的標籤化:很多人以為說殘障人士,說的是一個整體,但是其實,殘障人士歸根到底也是一個個人,是生活在陽光下呼吸一樣空氣的鮮活生命。但是出於不了解,沒人注意他們只是有些不一樣的人。所以造成的疏離感要把殘障人士隔離。

個體的標籤化:黃色勵志,受到媒體的誤導,看到殘障人士腦海中就立馬湧現出身殘志堅的勵志形象;能力弱小化,殘障人士做事,無論有沒有特定方面的障礙都覺得其需要「照顧」;性格臉譜化,認為殘障人士要麼就特別自卑,要麼就極度樂觀;生活固定化,知道殘障人士參與娛樂和消遣都覺得跌破眼鏡,打破「三觀」。

這樣情況下,殘障人士如果訴求是滿足基本生存以外的需求,發出的聲音都會被當成「何不食肉糜」、「奢侈」且「不正常」了。

但是轉念一想,如果處於殘障狀態的人是你,你希望自己什麼都體驗不到嗎?

結論4:惰於學習的普遍現象,讓理念難以傳播。

現代有很多殘障學理念已經成型了,但很多很多人還不知道。我也僅是知道寥寥幾個,我就從破解常見誤解的角度談談這幾個。

先說誤解:

【殘障人士什麼樣和我有什麼關係?】

有關係,因為殘障與非殘障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為了說明殘障的固定轉化,先簡單的做個假設,假設世界上僅有一個人,他不會點頭,那麼他是不是殘障?不是,因為沒人可比較也沒有信息可用點頭來傳達。那麼如果他是在現在呢?明顯就是了,因為他有點頭這動作的需求。那麼不會點頭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不是,因為我們還可以說話來替代點頭所代表的內容啊。這是固定的轉化,是根據時期和表現定義的殘障。

流動的殘障更簡單了,比如說,你踢個球崴了腳,那麼這時候你的腳就是殘障狀態了,你會遇到腳有殘障的朋友遇到的麻煩,等過幾天你的腳好了,你的腳就不處於殘障狀態了。特別好理解。

【因為大部分人是健全人,無障礙建設就是浪費錢】

從上面狀態流動理念可得,如果一個人的狀態是流動的,那麼基於所有人群的無障礙設施造福了誰,又給了誰安全感和保障,就很易得了。

【殘障人士和普通人是兩個群體】

不是兩個群體。依據上面所說,我得出結論,從普遍意義上的人到殘障人士,只是需求是否滿足的問題。而殘障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因為會有相應的替代方法。

如果一個殘障人士,他能被滿足與普遍意義上的正常人同等的需求,生活待遇完全相同。(無論是用科技還是用其他什麼方法,)從功能到心態都是一樣的,那麼殘障人士其實擁有更多體驗,所以我認為殘障人士比普遍意義上的正常人更懂得什麼是人生的精彩。

那麼我能說「殘障人士的生活更好」嗎?不能,因為我們還沒有達到殘障人士普遍覺醒的程度,普遍意義上的正常人和殘障人士自然也沒有大規模的初步接觸,距離兩個群體融合還有一段距離,更別提一樣的平等與自由了。

如果衡量一個社會先進程度,要看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態,那麼這個和諧的社會最起碼應該是個多元的社會。

這樣一個社會需要很多條件。因為人總有這樣那樣的限制,為了滿足公平,就會需要這樣那樣的調解方法(合理便利),也會需要更包容的社會氛圍(平權理念),更會需要一系列更平等的機制(立法保障、無障礙設施、融合教育、平等就業等)。

為了造就這麼一個美好的社會,需要更多明眼人去一步一步滿足前提的條件,宣傳理念、團結力量是個毋庸置疑的目標。

另外,我知道人是很難說服的,但人也是可以改變的。其實這些理念在知乎上早就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呈現了,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會多說幾次,具體方法就是你不想聽,聽不到,聽不懂,我用不同的方式反覆強調,慢慢解釋……慢慢最終會明白的。


你見過中國健康的普通民眾為自己的權益發出來過有影響力的聲音嗎?

實際上,只要可能牽涉到政府負面形象的公民訴求,都會被刪帖控制。

中國普通民眾權益受到損失時,多是以個體跪求喊冤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希望出青天大老爺,拯救自己於水火。一旦涉及到大面積的問題,國家會把你的嘴巴管得緊緊的。

說到殘疾人權益發聲問題,每年國際殘疾人日都有不同的主題。

只不過殘疾人問題無論是從輿論刺激性、閱讀點擊量上都差的要死,你也看不到有影響力的媒體用心做關於殘疾人的專題。主流媒體不用心,因為各路媒體大V沒有輸出內容。各路媒體大V關心的都是時政民生,殘疾人這個冷門的群體,怎麼玩都不如霧霾、貪污、房價、股價、互聯網+、粉絲經濟、 重大災難、強姦殺人等問題有興奮點,畢竟做熱門的才是好媒體人嘛。

那麼,殘疾人自己有沒有在網路上發聲的呢?

有,還很多。

有影響力嗎?有一點。

我以前在一個殘疾人公益論壇做過管理,經常會有一些權益呼籲的活動,比如為殘疾人駕馭權而呼籲、為殘疾人景點免費呼籲、為無障礙呼籲......我武漢一個朋友,為了讓城市管理者關注到無障礙設施,她扔下拐杖,用雙手爬武漢某處工商銀行台階......因為她本人在武漢有些影響力,後來政府就找人把她看起來,不讓她外出。所以,你還想中國殘疾人為自己的權益呼籲什麼呢?

以上是在抱怨國情,這當然不是唯一原因。

中國大多數殘疾人都在溫飽線上掙扎,由於這個群體本身社會地位低 ,相當一部分覺得你殘疾人有口飯吃就行了,你還想要什麼權利?貪得無厭啊!時間久了,他們也就自以為苟且賴活就行了。當一些人對自己的要求只剩下活著的時候,你還能指望他們能謀求更多權益嗎?這時候,政府能給一點適當的補助,就已經很感恩戴德了,哪裡還敢奢求更多呢。

以上兩種原因,使得中國殘疾人在權益發聲方面存在限制,這種限制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相反,你會看到網路上很多殘疾人發聲就是為生存求助,只能限於本身。

作為一個殘疾人,我從十幾歲就開始自食其力。

我不希望自己走到求助別人生存的地步,即使沒有政府補助也可以保證我的生活正常進行。

我這輩子欠爸媽的就夠了,我不想再欠別人的了。

在此,我很欣慰自己能工作,我也很開心能在知乎這個知識社交平台交流。


剛放假來答,一月放一次真傷不起 (=_=)

首先從大環境來講,網路這個大環境,想要發聲,想要讓別人都聽見你的聲音,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要別人聽見你的聲音,可以去炒作,去買流量買水軍,花錢就可以,但是這種非正當途徑幾乎所有殘障人士都不會去採用。殘障平權這一話題在整個網路乃至整個社會都是極其冷門的話題,旁觀者一般都沒有殘障平權這個觀念,在他們眼裡,對殘障者的同情是自己最善意的行為。然而殘障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同情,而是平等尊重無差別。

舉個實例,在我們班,有一個分享會活動,每個同學可以自選主題演講,我選了殘障平權。我講完以後,我們班主任的點評是這樣的:「你們青少年,正值青春年少,應該多關心一些正能量的事,而不是社會的陰暗面。」是我講的讓他產生了什麼誤會??哪裡陰暗??

而我的同學對於這個話題也多是迴避,不予討論。我講的時候就明顯氣氛感到很尷尬(=_=)

中國這個社會對殘障,一直以來採取的態度都是迴避。街上遇到殘障人士會迴避,面對殘障低保福利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不作為地採取迴避,新聞媒體也極少報道相關問題,他們提到的是「身殘志堅」等關鍵詞。

而對於整個殘障群體本身,一部分殘障人士不了解這一概念,仍停止在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階段,一部分了解但出於自身心理與生理原因,認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故選擇沉默。剩下的一部分,了解並選擇為自己發聲【ps:

這裡好像艾特少數派的小哥哥小姐姐(?&> &平權的路仍很長,星點力量雖微不足道但是彙集後發光發熱,未來便如烈烈烈朝暉


一、絕大部分殘疾人是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的,

1、周圍已經那麼多人知道自己是殘疾人了,實在不想更多人知道了;

2、跟自己周圍小圈子的人溝通都極不情願,當然更不願意麵對社會發聲;

3、他們認為這種發聲可能導致正常人覺得他們是要博取同情,就更不願意發聲了。

二、極少部分殘疾人沒有心理障礙,把自己當正常人看待

——那麼既然當自己是正常人了,就不願意也不需要過多的發聲。

三、姑且片面地理解題主主要說的是中國的情況。那麼,在國內,當他們經過盲道一次,就不會有發聲的機會了:


可能是他們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吧。


少見殘疾人在網路上為自身的權益發出有影響力的聲音。

其實把殘疾人替換成其他任何弱勢群體都是可代入的。

網路上也可以去掉。

---

我想了下,直接原因有以下:

1、檔絕不允許某一利益相關體以組織形式在檔的掌控外存在。

殘聯這東西基本是擺設。那些殘聯主席是殘疾人但是本質只是官僚。

維權只能以個體形式存在。比如上訪,很難很難,非常艱難。或者求助捐贈。

2、網路監管嚴格。

3、大眾不感興趣,無商業價值=新媒體傳統媒體都對這一群體關注很低。

4、深度說就要404了。

---

另外想到一個點子,可以試試網路直播間。


有一次推拿的時候,跟那哥們說;即使是上海盲道都瞎搞。他說他有一次跟著盲道撞電線杆上去了,差點方向都沒了,接著他畫風一轉說:這也沒辦法啊,中國人太多,不好管理。

看出來沒,這其實是很多典型的中國人會說的話,跟是否殘疾無關,人多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體諒執政者。

我都無法理解這麼體諒執政者是怎麼洗出來的。

有這樣的人民,你還好意思抱怨:這是我帶過最差的一界人民?


別說網路上了,現實裡面不也一樣。

你窮你活該,你弱你該死,你鬧你有理。這盛世…


因為當小部分的殘疾人為群體發聲的時候,都有一群自以為能感同身受的人自以為是的表達一些看起來是鼓勵的同情。


其實,這問題問的很幼稚,當你而立,當你走向柴米油鹽,你就會明白溫飽還沒解決,如何有時間上網?又如何會用知乎?又或者還有發聲或者牢騷?先活著是王道。你發文是你有那麼好的母親,還有學校庇護你,試想你不在名校,我這輩子或許未曾聽過你,這是生活。


每個人都很忙的,哪有人關心你。自己這一路來所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人確實很善良的但善良並沒有什麼用。高考的時候各專業受限錄取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休學沒有去。出去工作,兩年時間一分錢也沒有給。很慶幸可以寫一點東西掙點稿費,準備考編導,今年4月2日去報名被所有學校拒收,已經無話可說。

一路走來嘲笑謾罵聲總是在耳邊響起,同學的嘲諷,老師的不屑種種不是發聲就可以解決的。我也很感謝那些對我很好的朋友與老師,她們讓我知道世界還是很溫暖的。

我的出生日期是95年,身份證是93年,名字是錯的。我曾經去找過相關人員得到的回復是「在意那麼多幹嘛,給你添一個就不錯了,感恩吧。」

工作的時候曾經有親戚介紹過一個男朋友 32歲 離異無子,他的母親見到我的第一面指著我說「這樣的你嫌棄嗎?」

哪有那麼的道理可講,一切不過云云爾。


如果一個個體認為不同只是意味著style的不同,那麼維護權益就不會有什麼心理壓力。

但殘疾人本身認為殘疾是一種缺陷,而不是一種style。殘疾人的生活內容在不斷加深殘疾是一種缺陷的意識。

競爭中的個體不會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陷,因為那意味著尊嚴的失去。比如被人罵智商低,被罵的人就不會坦然接受。

殘疾人依舊處在競爭中,如果周圍人的意識形態支持「殘疾了就等於退出競爭」,那殘疾人的壓力會小很多,他們能更坦然地承認自己的情況;但如果周圍人認為「這人好慘啊,好可憐啊,快去幫幫他!」 那就是傳達了「你無法在競爭中立足,你有缺陷」的思想,那麼殘疾人就愈發害怕承認自己的情況。

施捨殘疾人加深了殘疾人對自己缺陷的意識(雖然現實情況是不施捨他們會更慘),殘運會表面正能量,但依然是當前這種主流思維的產物。如果殘疾人有高度有意義的事干,社會主流很多時候能認可他們是作為一種不同的style而存在(這個其實很難,畢竟這碗水很難端平),那殘疾人的心理壓力會小很多。


陳浩在知乎寫了那麼多答案


如果我發聲了

我怕眾人贊同的時候我會以為那是憐憫我。

我怕眾人不贊同的時候我會以為是我盼望的太奢侈。

或許這就是骨子裡的自卑吧。


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大多都是殘疾人回答的吧。等於自問自答。正常人不會關注得到的,而且對於殘疾人沒有代入感,只有同情。

至於為什麼我這個正常人會關注這個群體,是因為在東北師範大學殘疾人事件中,殘疾人要房,要車,要專人陪護的嘴臉噁心到我了。一堆殘疾人在應聲叫好。

殘疾人事件大多涉及破壞規則,殘疾人喜歡講同情,當然嘴上不會這麼說的。

希望殘疾人能夠被社會淘汰,讓下一代中國人能少一些殘疾人。

喜歡普世價值觀的殘疾人應該去歐美。當然是自費。


因為很多健全人不覺得殘疾人的問題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懶得關注,更不會去聲援,影響力從何而來?


生活在什麼B社會,心裡沒點B數嗎?

沒B錢.

沒B權,

沒B身份,

沒B地位,

...............

(部分存在甚至沒B身份證,

一個B字都不認識,)

更沒什麼B存在感。o(╥﹏╥)o

{傳說中的查B水表沒有比他們更害怕的群體了 }

能B賴活著,就B不錯了。

只要有一點點B自知之明的,

就不會B搞事滴o(╥﹏╥)o o(╥﹏╥)oo(╥﹏╥)o。


人性使然


或者說 因為我們足夠有能力讓自己過得好


其實我看相聲說繞口令裡面打南邊來了個啞巴什麼的心裡很不舒服


殘疾人怎麼啦,殘疾人也是人!只有那些看不起殘疾人的人,才豬狗不如!我就知道一個殘疾人,為了解決汽車尾氣排放問題,耗盡了畢生精力,終於成功了!現已完全可以實施治霾先治本,可是政府部門不但不給予支持,一直在對上面封鎖消息。每年的霧霾來襲,嚴重的威脅著老百姓的健康,他們還是人嗎?


除了腦後生反骨和胸中有大海的,有哪個殘疾人會發聲呢?


推薦閱讀:

新浪舉辦V影響力峰會,背後有何意圖?
鐵娘子樂隊(Iron Maiden)當年的影響力有多大?
如何做到讓演講富有感染力?
過去二十年,華語世界只有黃子華一個這樣水準和影響力的單口喜劇表演者,並成功跨界,他的出現是偶然的嗎?
悠哉日常大王第二季為什麼沒有第一季的影響力?

TAG:影響力 | 維權 | 身障人士殘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