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名校畢業和普通學校畢業有什麼區別?
說說我對工業界New Grad的理解,擁有名校學位的人有更多的試錯成本,所以他們更願意去做高精尖但有風險的工作,創業或者加盟創業公司的比例更高。在國內,我以前一直好奇為什麼IT圈的幾個大廠混到中層管理的人好多都是國內非頂級學校畢業的。國外巨頭公司的tech lead里也少有像MIT或者Stanford的畢業生。後來我才發現人家壓根不想和我們這種普通學校的吃大鍋飯。我們這種普通學校的學生只能先去大公司打磨一番簡歷,在求職市場上才有足夠的底氣,要是不小心被公司裁員了,還會擔心下一份工作是不是會走下坡路。
所以你看到BAT會更喜歡從北郵華科之類的學校招生,因為這些人招進去會願意呆更久的時間,對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要是招個清華的,一旦錢沒給夠或者派得活比較無聊,別人一溜煙就去別的公司或者創業去了。
事實上在矽谷,招聘bar最高的公司都是清一色的頂級創業公司,比如我曾經面某startup intern,連續走了一輪線下題加四輪電面還是掛了。但是面FB亞麻這種公司,只要準備充分基礎紮實,不需要特別厲害的人也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從學術圈角度說一下名校PhD和爛校PhD的區別。
UC Berkeley這種名校每天都有很多不錯的學者來訪問,每天都有非常好的talk,幾乎每個月都有workshop。名校的學生見多識廣,有很強的關係網,他們畢業之前就會認識很多學術界大佬。名校學生見多識廣,所以vision比較好,更容易把握住未來的熱點。像我這樣爛校畢業的,這方面完全沒得比;所以在名校做postdoc很有意義,眼界開闊很多,成長很快。
UC Berkeley這種名校非常鼓勵學生的合作。這裡的學生會跟本系的、其他學校的教授、學生、研究員合作。這些名校的學生跟本系很多教授都很熟,而且connection極廣。而像我畢業的那種爛校,根本就沒聽說過有哪個老闆鼓勵合作的。
名校的大佬、學術明星會滿世界做報告。於是,在名校做出好的結果,老闆會給滿世界打廣告。同樣的結果,如果是在這樣的組做出來,citation能高好幾倍。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名校大組做得好,還沒畢業就已經在領域內出名了。
名校的學生找教職通常只看一些名校;而我呢,要是運氣爆表能找到個US top 50的就該謝天謝地了。我看了很多關名校教授寫的關於找教職的帖子,下面很多教授的討論。他們都一致認為search committee很看重PhD畢業的學校,不是top學校畢業的很難找到好教職;Postdoc的經歷有很大幫助,但是沒有PhD畢業的學校重要。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名校和爛校對research的評價標準完全不同。爛校招人標準簡單:你能在top venue上發很多文章就行,再能多拿經費就更好。如果你多看看找教職的帖子,你就能發現,名校的標準是:你做的研究有意思,有前途,solid,有潛在的影響力,要有一兩篇質量極高、拿得出手的文章(通俗地說,名校search committee會說你是"XXX工作的作者",而不是「那個發了30篇文章的人」);此外,溝通交流、presentation、教學、指導學生、和個人氣質 魅力都是重要的因素,骨子裡的自信和驕傲是僱主很喜歡的特質(美國沒有學校願意招一個形容猥瑣、說話磕磕巴巴、帶著學生氣、只會坐在辦公室寫文章的助理教授)。如果你心裡對researcher、學校的評價標準依然是發了多少篇NIPS、KDD,說明你更符合爛校的氣質。
所以呢,成為人生贏家最好的途徑是進入名校,接受名校的熏陶,畢業時候帶上名校光環。而我的爛校PhD學歷、以及相應的眼界、溝通能力、connection都很拖後腿。爛校學歷能在今後haunt我好幾年。
=====
評論區有朋友喜歡比較US top 50、中國的大學教職和青千。據我所知,兩者評價標準完全不同,所以兩者沒有可比性。拿到US top 50的不一定能拿青千,更不一定能進清北,因為國內看CCF A文章數量。拿青千的未必能在美國115所R1 Research Universities拿到教職;文章數量質量都不差,可是做的研究在別人看來沒意思,肯定連面試都拿不到。經常能看到文章少得可憐的人進US top 50,他們絕對不可能拿到中國的青千;反之,我也認識發了幾十篇CCF A類文章、在國內有大老闆當靠山的朋友,他們想回國肯定是青千+正教授,結果只在美國R2的學校做AP。
月薪上萬在IT行業不難,無論什麼學校,工作幾年就可很輕鬆拿到,當然牛校一畢業就可以拿到,這就是差別了。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個人經歷吧,當然不是什麼從平庸到牛逼的故事,因為我根本就沒有牛逼起來,我看以後我也不會牛逼,呵呵,只是一個記錄,我是在湖北一個很普通的二本院校畢業的,大學名字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以為是一個民辦院校,大學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在學校也沒學到多少東西,畢業後編程水平非常一般,雖然現在工作五年了,每天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看書學習來提高,可見我的智商非常一般,考不上一本是有原因的,哈哈,以前老拿離一本差四五分開玩笑。
二本院校畢業,意味著大部分人畢業之後才開始找工作,我畢業那年,當時人人網還是蠻流行的,非常羨慕當時華科的同學畢業前找到了工作了,而且起薪還不錯。我是大學畢業後在武漢找了第一份寫代碼的工作,2010年,2300元,住在中國地質大學旁邊,房租280,大學旁邊吃飯也比較便宜。我華科同學的起薪可能是我的三四倍吧,薪水是真正的讓人覺得差距。牛校,幾乎意味著不錯的工作。我們村的一個比我大四五歲的人,考得也是華科,研究生,畢業進百度,最近幾年好像在小米,聽說小米上市了就能發達,在我們那也算是小有名氣吧。當然他是很牛的。對了,我來自農村,家境很普通,但也沒有那麼貧困,普通人家,讀大學學費也不是那麼困難,大學生活非常平淡和普通,沒什麼波瀾。
我畢業後才突然意識到,普通學校,也意味著家境的普通,我同學估計80%都是來自農村和偏遠地區的,這個數據不是很準確,我的室友全是來自農村的。這也預示著,畢業後,我們所謂的人脈,幾乎為0。當然,靠同學關係,終究不是那麼靠譜的事情。但仔細一想,牛校的學生的資源,也是我輩可能一輩子都接觸不到的。
武漢工作半年,買了台thinkpad, 2011年辭職來到深圳投靠同學,住西鄉「農民房」,知乎上的同學都是收入非常高的,應該很少有這種「經歷」吧。工作漲了點,4500吧。房租450,房租永遠是自己工資的10%才在我的腦袋中突然領悟到。
生活就這樣一點點的向前,「農民房」也搬了三四次,工資每年都在漲,戀愛,結婚,生子,養家糊口,現在搬家到了一個小區房,房租4000吧,比以前好了很多。我現在做移動端開發,iOS/Android都OK,業餘玩一玩Python,RubyOnRails, Java後台開發,我想以後寫一些自己的軟體賣錢糊口吧,收入一般般,和知乎上月入百萬來說,完全不值得一提。我非常羨慕做技術做的非常好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讀論文才能幹的編碼工作,可是我實在是讀不下去,學不來,只能在業務和產品上面去找突破,這可能是最普通和簡單的一個突破口吧。
我投遞過騰訊的簡歷,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投遞過,石沉大海,當時的水平也很差。
寫的很亂,我的意思是普通學校畢業,意味著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普通的收入吧。畢業之後,最需要調整的是心態,而不是看著別人牛校的人羨慕。
PS知乎上這種問題似乎成了月經貼,我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朋友們提的,很多人老喜歡拿著非常孤立的事情去證明牛校也有渣子,普通學校也有牛人。其實是很沒有意思的事情,我接觸過的大部分普通學校畢業的同學,出路都比牛校的同學差很多。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沒必要糾結這些東西。平常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好了,只要不墮落,周末陪陪老婆和娃,也不錯。#好吧 我是個沒有志向的人....無論怎麼拿「大家都差不多」的話來慰藉自己,名校畢業和普通學校畢業的差距還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事實上在IT圈這個環境氛圍,人際關係極為重要的行業中,差上一個等級的高校,最終培養出的學生前途命運也會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說清北復交和普通一二本之間的比較了。
承認差距存在,接下來分析一下兩者之間差在哪裡,這些差距又會怎樣影響人生。
家庭環境
對人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家庭。在這個「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家庭因素成為限制個人成長、性格品質的決定因素,最終也就決定了你的前途命運。
1.性格養成
性格就是命格。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中都會體現你的性格,而這就是它如何影響人生的。富裕的或是書香門第的人家,自小就不需要考慮錢財、衣物飾品。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進行培養,帶著他們參加各類場合,逢年過節出去旅遊。這樣環境下生長的孩子,打開了眼界,又有一身硬本領,高人一籌並不奇怪。相反出自小地方、小門小戶的孩子,很難從小就獲得最好的培養,往往少年老成,長大了可能還會感到自卑。他們即使靠著個人努力考上了好的大學,也要面臨拓展眼界、人際交流方面的挑戰。
這不是偏見或是奉承,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2.能力學識
對於計算機這門學問來說,越小學習越能激發一個人的興趣,最終成就也就會越大。可以看到,那些大牛大佬們小則7、8歲,最大13、4歲就開始接觸編程或者電子信息技術。從小培養的興趣讓他們在上大學之前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而很多誤入計算機專業、或是家裡並沒有相關環境的同學就沒有此類經驗。很簡單的例子,有些同學上大學之前並沒有怎麼碰過電腦,或者只知道它能用來打遊戲。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
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家庭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命運,能進入名校的,很多出身並不差,都收到過良好的家庭熏陶,本身就存在優勢。
學校因素
拋開家庭因素以及所催生出的個人素質上的差別,學校本身是將璞玉雕琢的關鍵。讓兩個潛力相似的學生在不同的學校學習,清北復交的會在4年後有一個質的飛躍;普通一本的也會有提升,但絕對不會達到理想的層次,原因在於以下兩點∶
1.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往往是學生與學生,學生和老師互相作用的結果。
名校中,學生是優中選優,老師是行業翹楚。老師出於對學生資質的信任,以一種嚴格的標準來要求他們。這最直接簡單的表現在考試的難度上,其次是平時授課的深度廣度。清北復交的老師在授課時,往往在課本的基礎上帶入自己的研究領域,錯失一句話可能就會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同學們更加認真嚴謹的聽課記筆記。反過來正是有這樣嚴謹認真的學生,才讓授課教師不必擔心學生聽不懂,及格率低的問題。
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用稀薄來形容應該不為過。有一半左右學生心思並不在學習上,攪動了整個學校的治學風氣。老師們為了教學指標、為了保證一定的及格率,去降低考卷的難度。同學們一看只要期末前一周開始惡補就能夠及格大吉,連平時的課也不願意聽了。
積年累月,兩者之間的差距能不大嘛?
2.師資力量
大學中師資力量並不強勢在授課上——很多普通高校的老師講課甚至更加細緻,精妙。強勢在於有著更高的學術水平,手中有很好的項目,能申請到高額的資金,能更好的帶給學生提升。
IT從業者應該會對這樣一句話深有體會「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對計算機系的學生來說,本科不做實習、做項目、不搞科研競賽,先天就會比別人差一大截。好學校好老師帶的項目普通學校研究生都不一定有機會參與。這就是說,清北復交的同學除了基礎知識雄厚之外,能力上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工作機會
「北大清華出來的不是一樣要給老闆打工」,「我普通一本畢業現在工資也上萬」。我們經常能從一些自以為混得不錯的人口中聽到這樣的聲音,說者不思進取,聽者要看清現實。
清北復交的畢業生都去哪了?
1.工作或創業
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好學校的畢業生也有很大部分選擇工作,畢竟年輕就是財富,年輕就意味著很多可能。
「還不是給老闆打工嗎?」不錯,即使是北大畢業的本科生很多也要從較低的層次做起。這個所謂的層次次是有國內大廠offer保底的,BAT、google、fb各憑能力。
職位一開始不會很高,大概率是普通高校畢業的人的平級、下級。工資只能說在入職者中算是高薪,未必比奮鬥了兩三年的普通高校學生多。但是所說的一切都是在「剛剛入職」這一條件下比較的。時間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憑藉著大學中鍛造的優秀學習能力、高效的辦事效率、開闊的眼界、積極向上的心態,隨著時間推移你會發現他們升遷的很快,跳槽加薪毫不猶豫。你還在磨磨蹭蹭,而他們已經有了更好的生活。
創業也是如此,好學校學生由於家庭,眼界,能力上的優勢,投入創業的比例大於普通高校。以上幾點正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創業方向你能比清華的新穎?尋求天使投資你能比北大的更有煽動力?人脈能比得過復旦交大的畢業生?不說創業結果如何,起碼他們佔了先機。
2.讀書深造
讀書深造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美國,其次才是國內頂尖大學。顯然身處國內頂尖大學的學生在起點就已經領先一大步。他們在新生時期就清楚的做出了深造的計劃,兩年三年的準備後一張機票帶著夢想飛往彼岸,而這個時候普通高校的同學才剛剛醒悟……
除了個人的努力,學校的背景和老師的推薦往往也是學生的一大助力。相信不說也可以明白,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讀書深造的同學就不必再擔心所謂工作的問題,擔心也是諸如「找不到展現自己能力的職位」這類。生計不會是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得出的結論有:
1.能考上清北復交的同學大部分家世不差,自帶眼界、能力、思想優勢
2.好學校對學生的塑造能力很強,學生之間、學生老師的互動更好,四年時間定型一輩子。
3.學校帶給學生的潛力、底蘊讓他們能力提升快,升職加薪比一般人快。
4.頂尖高校創業,深造有優勢。
5.高考是真的能影響人的一輩子。
普通高校的學生就一定儘是劣勢?也不一定,從論證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人生是自己的。對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自怨自艾和義憤填膺都沒有意義,認清現實腳踏實地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九章演算法(ninechapter),幫助你了解IT技術前沿,通過面試、拿到offer、找到好工作!
武大本科在讀一枚程序猿,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目前經歷過兩次實習,大學期間基本也是靠自學。老師教的很多都是書面化的東西,真正實習的時候發現能用到的基本都是靠自己看書看視頻教程學的技術。而且現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越來越跟不上企業的用人需求了。互聯網行業尤其如此。所以從技術角度講,名校的優勢其實不是特別大。但是名校的同學一般對自己的要求會高一些,所以相對來說也會付出的努力多一些,但還是有部分人是混學位證的,這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所以並不是說名校的人就技術好。還有一點就是一個門檻問題。在名校的就業機會會多很多,比如我們武大每年都會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包括BAT,小米美團搜狐網易360等來招人,這一點可能是其他普通高校沒有的。除了這一點可能就是大學文化氛圍等。不過真心說如果你在大學努力的話,不管什麼學校,從技術上講你沒有什麼大的劣勢。
名校的教育水平和生源且不說,各行業大佬普遍都是名校畢業,你說他們是更願意提攜自己的校友呢?還是提攜不知名學校的畢業生呢?
這是牛妹今天在脈脈上看到的一張圖,BAT程序員的畢業學校分布。
如圖所示,作為國內程序員最嚮往,平台發展和薪資待遇相對最好的三家公司,員工主要來自清華、北大、浙大、華科、武大等國內頂尖的CS類高校。普通高校的也有人進入BAT,但是比例上要比上述高校小很多。
換句話,計算機類名校畢業的學生,比普通學校的畢業生更有可能去大的平台,拿到更高的工資。
我曾經和清華小妹交流過大學的教學流程。
真的不一樣。這樣比喻吧。
普通211沒有生產線,每個學生都是原始人,聽天由命。完全只能靠自己的天賦和勤奮。
TOP1有一條生產線,本來原材料就是精挑細選的佼佼者,在這條生產線上,就算大學沒有主動去學習,學校也能把學生加工好,具備大部分都基本技能。
而且!
TOP1的學生往往更勤奮。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重點大學的學生就不會努力。
真相是他們不僅比普通學校的學生更聰明,而且更努力。
遇到那些比較渣的重點大學的學生,你應該慶幸,要不然你真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記住,不是每個人都是蕭井陌。更不是每個人都能遇上蕭井陌。這裡只討論普遍情況,至於個例要看人,英雄不問出處。
帶著工作過的名校生有北大、浙大、華工、科大等學校的,感覺比起X州科技學院之類院校的畢業生,通常基礎知識要牢固一些,其次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也要強一些,然後名校學生對技術的渴望也要強一些,更崇拜技術強人而非業務強人。
室友校友不一樣,朋友圈不一樣,手裡擁有的資源就不一樣。名校有工作有工資,普通人沒工作沒工資
不要覺得你天縱英才是金子就發光,古人說了,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劉備算不算知人善用老好人?龐統沒有亮出孔明的 offer,被劉備直接秒了,鳳雛又怎樣,人家是不會給你機會展現自己的,況且在編程這個領域,就算是你厲害到了天上,別人也不會認同你。
編程不是比武,我一刀砍死你我比你厲害,編程領域的新手,也會很狂妄地跟你吵,噴你,你覺得老闆能怎麼想?
也不要說只去找懂編程的老闆就好了,懂編程的人非常少不說,且人家未必認同你會寫程序,人就算遠不如你技術好,不妨礙人家覺得你是垃圾啊……
不要說普通程序員也有 1w 多這種話,太蠢了,更高級的地方你怎麼去呢?我一兩個月就能調教出一個 1w 多的程序員(不要懷疑我,:此處經典表情:),但是我自己連工作都不好找,以前我找不到工作,還做過一天只要工作 1 2 個小時的工作(更多時長的工作人家就不要我了)。
當然,如果人生目標只是這些底層,那的確,幾萬一月的工作遍地都是,如果你稍微有那麼一丁點每天都覺得自己被浪費的話,那當然是不行的,所以要儘早治好無法集中注意力寫卷子的病。
孫國爺,蔣國父,雖志向遠大光明磊落,為救國救民尚需偽造學歷,你比之此二位何如(:此處經典表情:)
總之不要和世界規則對抗,本質就是螳臂擋地球 你國的普通學校把工科當文科來講,培養的不是程序員或者工程師,是文秘。
代碼大全的說法是不同程序員之間產能差異大約有20倍,我認為同一所學校的學生/教師大致也是這個水平。
我看過一些學校的課程安排,比如MIT,Stanford,國內的清北之類的名校,也翻過一些二三線學校的講義,單從課程理念來說,未必有天壤之別。但是實操過程中,很多時候確實是人的因素佔主導地位。所謂牛校比起水校的差異,很多時候就是導師牛逼,生源夠好。
比如開設一門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這門課下接彙編指令,中有操作系統與網路,上有高級語言與運行時,可以說是計算機科學全貌的概覽,然而很多老師自己連CSAPP都讀不懂,覺得太深太晦澀,這如何能帶的動學生?反過來的情形也不少見,比如我在油管上曾經看過某三流美本的PL入門公開課,講義和老師的解釋都足夠簡單明了,私以為不見得比名校的差,但是下面的學生頻頻問出諸如「為什麼C++的下標要從0開始」之類的弱智問題,教授估計內心也是崩潰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高考成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從大概率人群中找合適的人比小概率人群中找合適的人成本要低很多。所以,應屆招聘的時候按畢業院校做初篩很常見,社招時優質院校自帶光環是常事,創業投資時青睞名企名校經歷很平常。所以高考時落下來的差距可以彌補,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像軟體工程裡面,越早期引入的缺陷,修復成本越高。
72分達標,學歷和名校加起來佔了一半。當然,這也不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最近碰到的與學校和學歷有關的一個事,沒別的意思。
去BAT,華為網易大廠看看校招學校名單就清楚了,這絕不只是一個門檻高低和平台優劣的問題,對於「隨波逐流」的大部分人來說它決定了職業走向、收入層次,人生軌跡也就變得不一樣了。你們都拿平台氛圍什麼的這些錦上添花的部分大說特說。
然而題主所言的清北交復和常青藤的學生從智商、自律性、目標甚至是家庭和認知上都對絕大部分普通高校學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碾壓這才是問題關鍵。
但這也是差距中最為重要的也是大部分人不願承認的一方面。
還有題主好像是某旦高材生,所言的名校也是「清北復交常青藤」之流。你們將211代表名校說事真的好嗎?
我覺得,你從現在開始,只要不放棄一件事,趕上那些名校學生還是有希望的。這件事就是持續的學習,請注意,我說的是持續的,學習。曾經和阿里一個p8交流過,也和大家口中的幾個知名的技術大牛請教過類似問題,答案其實都一樣,持續的學習。大部分人搞計算機真的沒到拼智商的程度。我一直覺得編程和學習是分不開的,你選擇編程就是選擇要持續的學習,很多人都栽在這個持續上。我現在也混的一般,沒法用事實來說明你,因為我也在這條路上在前進著,共勉吧。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去看。題目中似乎暗示了一個前提就是在學生水準相似的前提下,好學校和一般的學校帶來的影響的不同。
問題是,在我看來,好學校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在進這個學校之前已經被選擇過一次了,而學校就是選擇的結果。換句話說,好學校和普通學校最大的差別並不是學校本身,而是他們的生源。進來的時候就優秀,出去的時候自然很大可能也優秀。
有很多人提到了HR會通過學校直接篩簡歷,這是毫無疑問正確的,但是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相信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更是相信這個學校的生源水準。換句話說,你能進這個學校比你在這個學校學了什麼要重要。
而這個優秀的生源會導致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所謂水漲船高,一般來說,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他們會傾向於變得更加優秀,而一個優秀的人和一群不那麼優秀的人在一起,這個優秀的人傾向於安於現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所謂名校,不僅僅是你入學的時候已經比別人優秀,更是你在一個優秀的人扎堆的環境中,很可能變得更優秀。
至於你這個個體是不是滿足統計規律,那就是面試時候的事情了,對於HR來說,一個是沙子里找金子,一個是玉米地里找玉米,孰難孰易一目了然。校友資源差異很大。
校友資源差異很大。校友資源差異很大。對於題主這種名校學生來講,這是一筆很大的隱形財富。
我也是最近和同事聊天,發現幾個在北京工作好多年的同事都沒什麼校友,才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
如果有一個很好的校友平台來做交流的話,這部分資源比很多人想像的恐怖的多。隨便截張我們2000人校友群的圖感受一下(我們的學校還只是排名20-30左右的,算不上什麼名校):
類似的Q群、微信群還有好幾個,最少可以覆蓋5000人左右的校友規模。推薦的職位要比獵頭的靠譜的多。至於個體差異化自然是有的,群裡面同學當然有賺的少(剛畢業,暫時年薪不到10萬)和賺得多(年薪百萬以上)的,但只要你能力提升到一個階段上之後,校友們提供的職位幾乎總會幫你找到合適的位置,讓你有各種的選擇,起碼不至於埋沒你的能力。
對於題主你這種復旦的學生來講,想必會接觸到更強有力的多的校友資源。畢竟本司大中華區的大老闆(綱總)都是你校友。。
當然了,想要飛到異於常人的高度的話,還是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推薦閱讀:
※大學畢業做前端工作感覺最近遇到了瓶頸,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
※20世紀90年代末發明的sloot數字編碼可以將一部電影壓縮到8KB 是否符合香農第一定理?
※IPOE到底是什麼?
※新浪微博做得比推特好?
※資金有上限但足夠情況下,現有如下方案:1、 iphone 5s 2、 ipad air + MX3 (有張減200的券) 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