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可信度高不高?

裡面對蘇區各個方面的描寫真實嗎?有沒有受到其他方面(比如政治立場)的影響?


謝邀。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1938年7月,美國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訂版。由美國紐約蘭登出版社印行。此後,此書以近二十種文字翻譯出版,幾十年間幾乎傳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暢銷書。

可能在下見識短淺,該書作為一本發行數十年的暢銷書,題主是第一個對其可信程度提出質疑的人。

PS:高度懷疑題主是否完整地看過《西行漫記》,倘若看過的話,怎麼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當然,倘若題主倘若看過後,仍提出這樣的問題,那就不是智商問題,而是屁股的問題了。

題主,我看好你呦——搞個大新聞!


你以為這書里只歌頌tg么!


我推薦你讀讀看,這些問題你自然會明白,另外推薦《中國震撼世界》,這兩本並沒有你的屁股問題,你污罷了


有,受到了影響,這書沒有任何真實性,寫的人別有用心,看得人信的都是傻子。只有像題主這樣有獨立思考能力,對任何紅色宣傳都有敏銳洞察力的人才會提出質疑。


小時候一直以為這是一本講西遊記的漫畫書。。。


剛看完,又看了愛奇藝上面的【國軍抗戰全紀實】 (主要是針對西安事變) ,感覺斯諾說的客觀性比較強,但在西安事變上,有些許差別。

http://m.iqiyi.com/jilupian/20120920/6b0e8ffe2dc45a59.html?share_sTime=0-share_eTime=805

看完後,感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論史實怎樣,對於「白軍」屠殺平民的做法深表痛恨。

在蘇維埃的教育普及,我感覺值得如今教育制度的借鑒。中國是實用主義,沒必要通過寓言來交國人識字學文。那種簡單的革命口號,挺好。當然,不是主張現在使用那種革命口號,而應與時俱進。

關於其中描繪的「紅小鬼」,那種氣節讓我敬佩。自尊、自強!

作為一名創業者,我切實體味到土地革命,抓住了「用戶」痛點!

第二次國共合作,讓我看到了我黨的聰明才智(此處省略若干字)


因為寫的足夠細緻,所以給人的真實性觀感特彆強。當然,如果信奉孤證不立,想要證偽或證實,那麼就需要在非常多的回憶錄和文獻中去搜索對比,一般讀者比如我比如題主是沒有這個精力去搞這種事情的。

題主如果說因為孤證不立值得質疑,比因為紅色中國值得質疑要更好一些。


可信度還是較高的,相比我天朝只說好的隱藏不好的作風,可信度已經很高了。

一個外國人評價中國是相對客觀的,客觀到毛主席都親自接待他的程度。

斯諾是個正直的記者,戰爭中他的祖國(美國)不仁道他也絕不袒護地口誅筆伐。

這是99%的中國記者做不到的,所以《西行漫記》堪稱真正的紅色革命史。

斯諾幫理不幫親,以至於死後又回中國葬在了北大未名湖畔。


是因為見過真實的gcd才會對他們有好感的吧。那個時候外面的人都不了解gcd只是jjs口中宣傳的土匪,再加上在北大教書期間和學生的探討讓他認識到沒有人真正接觸過他們沒有人了解他們。就像商人發現巨大的商機一樣。試著想一下如果汶川地震沒有任何報道你從汶川出來寫了幾篇裡面的見聞,有多少人關注你就有多麼了不起。是因為接觸而有好感不是有好感才會想去陝北。胡亂寫了一通


質疑真實性是很正常的。不過這是一部紀實文學,書中詳盡內容已經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如果內容存在大量虛假,不可能經得起歷史考考驗而暢銷幾十年。另外,懷疑作者受到政治影響而作假也經不起推敲,畢竟gcd當時財務非常緊張,政治力量非常薄弱,生活非常艱苦,想對洋人記者施加影響的手段幾乎沒有。從書中很多細節你可以看到,比如陸定一向斯諾要飛機,蔡樹藩要假臂,徐海東要假牙,博古要可可等等,這些gcd高級領導對斯諾不但沒有獎勵措施反而都是善意的物質要求…


我幾年前看過《西行漫記》中英文對照版(只看了中文部分),作者主要記錄了他去邊區的一些見聞以及和一些tg領導人的訪談(推薦題主看一下,很有意思的)。

至於會不會受立場的影響,我一直認為對事物的看法、觀點一定是基於某一角度和立場的,屁股決定腦袋嘛。

給我的印象里,斯諾一開始是懷著好奇的心來邊區的,逛了一圈,最終他起碼成了tg的同情者。


難以忍受,別人提出問題,回答就是了,嘲諷是什麼意思?彰顯優越感?

世界觀不同,自然認識不同,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奇怪嗎?怕不是以為自己的圈子就是全世界吧。

我認為這本書是可信的,成書時間來看,作者沒有作假的動機。

從作者的水平來看,其文筆優美,分析精闢,很難認為是一個有必要作假來搏名的人

作者的人生足以證實其是一位高尚正直的人。


推薦閱讀:

能否把安倍晉三將當前中日比做一戰前的英德的比喻更詳細地說一說?
中國古代的一些器皿內部是如何設計的?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戰鬥經驗為何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1945年蘇聯兵出東北後在當地是否有嚴重騷擾地方的現象?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