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的武士刀與機器製造的武士刀質量上有什麼區別?
我個人對於武士刀研究比較少,是個外行人。單純比較好奇。
我可以理解機器製造的武士刀比手工製造的武士刀少一些個性與特點。但是在質量上,我一直以為機械製造的產品能用更低的成本達到更好的質量。何況手工制的武士刀大多價格不菲,如果用同樣的價格用來機械製造,那質量豈不是更強?還是說機械製造的特點之一就是必須考慮成本而不是像手工那樣不計成本?刨除個性與特點,手工製品究竟比機械製品強在何處呢?僅僅就作為刀具的質量上而言。我不是學機械製造的,所以也比較好奇。
zhihu上半桶水作者亂寫騙贊之風越來越興盛,有位答主看了一部國家地理的紀錄片就變成日本刀專家了,真是可笑。下面來扒一扒他完全不懂的玉鋼和日本刀制鋼工藝。 這位連百度百科都沒讀就信口開河的答主這樣說道:
日本本土刀匠鍛造日本刀都是玉鋼(用現代鋼是禁止的)。
這是一種用傳統低溫冶煉技術生產出來的海綿鋼。由於使用傳統方法生產,鐵礦中的雜質無法被清理乾淨,成品中往往摻雜相當比例的硫,磷,硅等元素,而且因為冶煉過程中鋼是呈不完全熔融狀態,碳的含量控制很難保證而且分布會比較不均勻,含碳量過低硬度不夠,過高會變脆。
對不起哦,「玉鋼」這種海綿鐵聽著很高大上,但是只是日本式冶鐵的粗成品,並不是用來鑄劍的鋼。玉鋼是從熔煉爐中直接取出的半成品,內部含有大量的熔渣,沙粒,木炭等雜質,要用來鑄劍,要把玉鋼再次加熱到半熔融狀態,然後反覆捶打使雜質析出。雜質析出後,玉鋼會被捶打成5mm左右厚度的扁平狀,然後進行淬火。因為低碳鋼在淬火後硬度較低延展性較好,而高碳鋼則硬度較高,更加的脆,所以可以方便的進行分撿,淬火後的玉鋼,需要「小割」的工序。將鋼料打碎成 2 到 3 厘米的小塊,敲不碎的,就是碳含量過低的部分。
碳含量較高的鋼,被稱作Kawagane皮鐵,將被用來製作刃部,而含碳量較低的鋼,則被稱為Shingane芯鐵,用來製作刀的芯。這些被敲開的小鐵塊,需要重新碼起來,表面覆濕紙,泥漿,稻草,再打成新的鋼錠因為鋼實際是在這一步由許多片小片的,碳含量不同的原料鋼熔焊而成,所以經過這一步打制的鋼鐵,還需要經過多次折打,來使得材料的碳含量盡量均一。經過多次的加熱折打,皮鐵的碳含量會降至1%左右,並更均勻的分布於鋼的內部,這時候鋼材的條件已經非常接近現代鋼材的條件了。(我在文尾貼了一張日本人製作的漫畫圖,全面地介紹了日本刀刀條的製作工藝。)
與現代鋼材不同的是,因為原料不是純一的材料,又經過多次的折打,日本刀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花紋「地肌」。這種花紋並不是現代刀具上常看到的,較大的花紋,而是更細密的花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更多下圖是一種地肌。因為折打流派不同,地肌也有著多種種類。下圖是作為比較的常見現代花紋鋼
參考資料:
玉鋼_百度百科 --------------------------------------------------------------------------------------------------------------------------------關於日本刀的研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汗青的文章,紀錄片抄襲版的不看也罷。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日本刀研磨術及研師談_汗青微博_新浪博客而關於題主關於機械制的刀具是否更便宜,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冷鋼DragonFly系列就是不錯的量產刀具,切割性能也很好,540美刀就可以買到。當然你可能覺得這個價格也有點貴,但是相比之下,用來鑄一把日本刀的玉鋼的原料價格就在3500美刀左右,價格上的懸殊比例可見一斑。先糾正題主一個本質上的理解誤區,那就是根本沒有機械製造的武士刀,因為這玩意壓根沒有自動化生產線。菜刀的確有自己的生產線,但菜刀的全球年銷量是千萬級別的。日本刀?能賣一萬把就燒高香了,連人家零頭都不到,搞自動化機械生產意義何在?你能在市面上買到的日本刀就兩種,完全傳統工藝打造的手工刀和機械輔助加工的量產刀,即使是後者人工加工也佔到了整個製造過程的一半以上,毫無自動化可言。
手工刀和量產刀的區別涉及範圍有點廣,為了避免漫無目的的延伸話題,會做以下限定:
- 僅限日本刀。中國刀,歐美刀和現代刀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 僅限日本產的手工刀和中國產的量產刀。量產日本刀在日本本土屬於違法行為,所以世面上絕大多數的量產日本刀都是產自中國,包括美國的冷鋼也是讓中國代工生產日本刀的。中國也有刀匠嘗試用日本的方法手工鍛造日本刀,不過這裡不討論。
- 僅限刀條。裝具是另外一個話題。
============================正式開始前的分割線=============================
手工刀和量產刀製作工藝的區別主要在四個方面:材料,鍛造,淬火和打磨。
日本本土刀匠鍛造日本刀都是玉鋼(用現代鋼是禁止的)。
量產刀用的都是鍊鋼廠生產的現代鋼,雜質比玉鋼要少很多,而且通過攪拌鋼水以及吹氧等現代工藝保證了碳的含量剛剛好且均勻分布。在中國最常用於製作日本刀的鋼是錳鋼,也就是往鋼里混入錳元素。這種合金鋼抗衝擊和抗磨損的效果比普通鋼要好,中國市面上一千塊以下的刀基本都是錳鋼做的,便宜而且結實,適合那些買來就是砍東西的人玩。部分廠家會拿花紋鋼,也就是幾種含碳量不同的現代剛混合在一起然後鍛打,為的是仿製出手工刀的地肌(之後會解釋),這種刀一般會賣到兩千以上,國內很多買不起日本真劍又想買一把充數的會選擇這一種。
有了材料接下來就是鍛造。日本的刀匠在拿到玉鋼之後會進行一系列的摺疊鍛打。
這個過程會重複十幾次,目的是去除玉鋼中的雜質並且讓碳均勻分布到整塊材料上。當然,這是全人工的,一把刀一般要鍛打2到3個月左右。
摺疊鍛打會在完成作上留下一層層的紋路,這種被稱作地肌的花紋是日本刀美學的一部分。之所以有國內廠商用花紋鋼來做刀就是為了通過不同鋼因為含碳量不同而顯現的花紋來仿造地肌的效果,目的是為了提升刀的價格,和明星整容一個道理。
日本真劍多為複合結構,也就是刀坯由幾種硬度不同的鋼組成。較硬的鋼組成刀刃負責切割,較軟的鋼負責吸收衝擊。下面這個是最常見的複合結構,用硬鋼包裹軟鋼,叫做甲覆鍛, 另一種常見的叫做三枚合,用兩塊軟鋼夾住中間的硬鋼。 量產刀絕大多數用的是成品刀條,也就是已經切割好的鋼條,刀廠拿到手之後打磨一下就行了,也就幾個小時的功夫而已,比如上面提到過的錳鋼刀。因為是成品刀條,所以是單一鋼結構。如果是花紋鋼會先把幾種鋼混合鍛打,當然這是通過氣錘來完成的,幾天就能完成。國內有廠商也會用現代鋼來實現複合結構的日本刀,一般價格兩千以上的刀會是這樣子。刀條鍛打成型之後就是淬火了。淬火的目地是通過迅速降溫讓刀刃部分的鋼變成馬氏體結構以提高硬度,不過現在更多的是美學價值。日本刀匠多用的方法是覆土燒刃,也就是用泥漿覆蓋刀身。刀刃的部分覆蓋比刀背要淺,這樣在入水的時候刀刃部分降溫較快,會產生馬氏體相變。馬氏體結構會造成鋼體積膨脹,所以刀刃部分會變長,把整把刀向刀背彎曲。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刀幾乎都是彎的。
刀刃部分的馬氏體結構會產生霧面反射的效果,看起來會比其他部分亮。這種叫做刃紋的花紋是現代美術刀劍最重要的部分,每一把刀的刃紋形狀都經過了刀匠的構思,看起來都是不一樣的。
現代鋼因為參雜了其它元素的關係不太適合淬火,即使淬火也無法產生明顯的刃紋效果。而且現代鋼整體硬度偏高,淬火用處不大。這也導致了量產刀刀身的弧度多為切割出來的,而不是由淬火造成的。國內的廠家會用酸洗的方式造成刀刃部分表面不光滑以模仿燒刃,和用花紋鋼仿製地肌一樣都是造假。也有廠家真的會用日本的方式來燒刃,不過都是兩三千左右的刀。美國冷鋼據說要求中國的代工廠商用真空淬火的方式處理日本刀,是真是假就不確定了,不過一樣不會有刃紋。最後的步驟是打磨。打磨有兩個目地:把刀鋒磨成適合的形狀,還有就是露出刀身的細節。在日本,這些是由專業磨刀師來完成的,刀匠本人不負責。
磨刀是個純技術活,為了展現細節,尤其是清晰的地肌,需要用不同的磨刀石一步一步打磨,整個過程需要數月。
真劍會通過調整打磨角度以達到被稱為文蛤刃的效果,也就是弧形的刃面。平面的刃面叫做平造刃。
文蛤刃的優點在於耐用,不需要經常打磨,缺點在於鋒利度低而且打磨異常費時費工夫。平造刃則相反,以耐用度為代價換來鋒利度,而且用現代磨刀機很容易實現這種效果。市面上的量產刀基本都是這麼磨出來的。
關於題主的問題,其實題主這幾點想法都是對的。
就最後一點而言,要看題主怎麼定義刀具的質量。
如果僅僅是說實戰價值,那麼傳統刀對現代刀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因為傳統刀還在用老舊的材料工藝,而現代刀則沒有這一局限。之前見過一把俄羅斯產的戰術短刀,用鎢鋼做刀刃,用鈦合金做刀身,不論韌性還是硬度都完勝傳統刀。
事實上,刀匠在日本是藝術家一樣的存在,他們的作品多以工藝美術刀劍為主,價值在於美學而不是實戰,這種刀買來也是用於收藏欣賞。工藝美術刀劍是可以保值甚至升值的,量產刀只有貶值的份。當然也有部分刀匠會打造試斬向的真劍,也就是居合道修習者用於砍草席用的,不過這種刀設計方面有專攻,依舊不是為了追求實戰而存在。
當然,量產刀質量能比手工刀做得好不代表能買到的都是比手工刀質量好的量產刀。至少在中國,九成以上的量產刀質量是不如日本真劍的,畢竟這些廠家的客戶大部分都是中二窮屌絲而已,買回來就是擺擺樣子砍砍瓶子。土豪都直接去日本買真劍去了,誰買量產刀啊。
現代機制刀完全秒殺傳統手工武士刀,傳統手工刀具的價值是文化 是歷史傳承。現代牛逼的鋼材多了去了 高硬度高韌性又耐腐蝕 成本低廉 比如dc53 硬度又高韌性又好加工方便 不需要夾鋼局淬就有非常棒的韌性和硬度。迷信傳統刀性能的就跟迷信祖傳老中醫一樣愚昧
手工的優勢就是,手工高人用1萬美元成本製造的刀要比20美元成本機器製造的強多了。可惜,5000美元成本的現代工藝就能完爆1萬美元成本的手工了。
日本傳統工藝製作的武士刀稱為真劍,這樣傳統工藝製作出來的武士刀是有登陸證的。
通過日本傳統工藝製造的真劍材料有玉鋼還有的可以用南蠻鐵。玉鋼是由日本傳統土法煉成的一種優質的碳鋼,極其複雜。現代機器製造的刀劍基本是全鋼製鍛造,而日本傳統工藝鍛造的有包鋼夾鋼的分別。插一張圖更直觀甲伏鍛是包鋼 三枚合是夾鋼
通過這種複合式結構製造的真劍,韌性彈性比機器製造的全鋼刀更好,更不容易折。具體了解更多你可以katana貼吧,這些我也是看到部分貼了解到的。最後貼一下武士刀製作的視頻武士刀傳奇(高清版)視頻我覺得首先題主要明確自己問題中的概念,什麼叫做機制,什麼叫做手工?這兩個概念看起來天差地別,但在造刀這個方面其實界限很模糊。比如說機制,一把刀究竟是線切割成型自動化流水線裝配叫機制,還是只要應用了機械就算機制?要知道現在就算是日本製作傳統刀的刀匠也在引用氣錘鼓風機之類的東西。而歐美很多標榜手工製作的刀匠實際上做刀主要就是線切割成型,熱處理和打磨裝配,其中線切割有CNC車床,熱處理有自動化爐具,打磨有各種自動化打磨設備,可以說刀匠主要負責的其實是設計組裝再加上一點品控。當然完全自己動手的刀匠也不是沒有,但這兩者可都是號稱手工定製的。
有沒有情懷的區別
機制只配叫鐵棒,真劍才能稱作刀。現代馬鹿們可要知恥啊。
謝邀你去找點國內或日本手工刀做的不錯的作品,再去找冷鋼的產品,對比看一下。就明白了。圖我不給你搬運,你自己去看去找去學,刀坑水深,多學多問少交學費。
二戰中日軍佩刀就是機制刀條。機制當然也有工藝,材質的差別。
實用性足夠。美學價值不夠。我想說的是,武士刀是藝術品,機制的只能算是開了刃的鐵棒
情懷,藝術品手工鍛打是賣點,一個復古機械計算機比i7 6700還貴,買這個刀的人,不會在乎那點質量差距
樓上也是手工藝玩家,說出了業內良心,但是刀具還真是手工的做的極致。
機器做不出武士刀,量產刀具的刀身都是現代鋼,硬度-耐磨都很高,但是韌性不行。
長刃,要保持刀刃的硬度(40比重),還要保持刀身的韌性(40%比重),目前沒有什麼機器可以替代人工藝術感(各種細節和完工程度20比重)。定製機器也只能完成前80%的工作,況且目前沒人這麼做,需求量太低。
歐洲手工刀看北歐小直(短刀,匕首)
量產看德國(廚刀,軍刺,匕首)亞洲看日本(廚刀,武士刀)美國看ABS刀匠協會(短刀為主)歐美歷史小說/史劇中的重劍我感覺太假,真人肯定揮舞不動,刀劍本身就要輕量化,減少戰士的體力消耗。DIY和審美的角度出發,量產刀具幾乎沒有什麼改造空間,畢竟簡化了工藝和流程,宗旨是降低成本,讓普通人都用得上完工度統一,質量合格的工業產品。
總結:1、機器的量產刀具適用在要求不高的日用產品,或者長度短的軍工業產品。(比如廚房陶瓷刀,一個月換一把也就幾十元成本)2、手工刀具質量參差不齊,就算是知名刀匠也不能保證每一把的完工度很統一,「十年磨一劍」是有道理的。(同一個形制產品,根據細節和熱處理好壞,標價也有高低)3、這些東西在現代都是玩具,有多少能力就玩什麼層級的玩具,要有獨立判斷能力。(有錢可以任性)武士刀我有個回答做的很詳細,我總是寫一個回答來回好多個問題,勿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611287/answer/283208029
玉剛是優質鋼材 笑噴了
機器製造的太均勻了沒有花紋不好看
機器可以做出質量非常好的。手也可以打出質量非常差的要說區別,機器可以大量製造,手工做的逼格高
武士刀是武士的私產,是身份的象徵,日本武士階層就是貴族了,所以差不多每件都是定製。鍛打,研磨,刀鞘,金具,都是定製。 刀匠歷史上有段時間有很大部分帶官職,有一定的地位,品位審美都有,後來的刀匠差不多都繼承延續了這些。機 制的該拿什麼比
足球和籃球能有什麼可比性。
推薦閱讀:
TAG:機械製造 | 手工製品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日本刀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