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7 年全新奧迪 A4?
正經回答一下。
從已經公布的一些技術參數看,新A4非常優秀,可以說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先進水平。1,發動機非常高效
新的2.0T分為高低功率兩個版本,都非常省油。低功率版190馬力,略高於寶馬320i和賓士C200,而油耗僅為4.8升,低於兩個對手的6.1升和5.3升,且加速不比對手慢。這個油耗甚至低於搭載1.4T的新A4!這個效率水平目測是得益於阿特金森循環的應用。
高功率版252馬力,略高於寶馬328i(實際不好說),油耗僅為5.7升。同樣是在動力和油耗上做到同時優於對手。
2,輕量化做得非常棒
應用最新的MLB平台,比老款減重120公斤。搭載1.4T發動機的車型僅重1320公斤,而對手們的重量普遍在1500公斤以上。3,風阻非常小
轎車版的風阻係數僅為0.23,可以說逆天了。一般車做到0.26,0.28就可以吹自己的車風阻很小了。A4這個0.23已經是沒有對手了。至於那些電子方面的新玩意,我就不多說了。不是說那些東西沒有技術含量,而是別家會很快趕上來。而上面說的這些,對於競爭對手來說,短時間內超越是有些困難的。這幾天一直在開,45TFSI 風尚 四驅,隨手拍幾張放這。官價41萬,這個價位可以買更好的賓士E級加長最低配,也可以買到沃爾沃S90加長,同樣是低配。這個價,買quattro A4是極不理性的。它很溫順,裝嵌工藝依然贊,但依然沒性格;它很省心,也很省油,但與舊一代相比,沒有質變的飛躍。
別急著說A4,先說說奧迪唄……
首先呢,以轎車底盤為基礎的SUV本身就是後來品。所以說現在這個新這個語言從Q7開始的是不準確滴~那麼語言是從哪個車型開始的呢?
寶馬和賓士都有很明確的語言定義車型:寶馬是3系,從3系開始向上發展,所以大家說7系和3系一樣,顯得不高級,因為3系先入為主。賓士當然是S級,從S級下放,所以C級像一個小S級,C級很棒,這也是先入為主的一種慣性。
奧迪貌似並沒有這個規律。奧迪的大嘴從2004年的奧迪A6(C6)開始席捲全球,尤其是國內山寨廠市場……
這之後在05年A8(D3)在05年改款成大嘴,A4也在05年大改款為大嘴前臉,平台依然是PL46,代號變成B7。06年Q7推出。
以上梳理了下奧迪的上一代語言奧迪的新語言是從2010年全新 A8(D4)開始的。燈廠嘛,看燈也是一種參考……大燈開下眼角、大嘴從圓潤變成有稜角的。A8從一台沉穩的大型轎車變成了一台霸氣威猛的D級車,第一次有正面對戰S級的猛勁兒。這之後推出了2011 A7、2012 全新A6(C7)和2012 大改款A4(B8)。奧迪的語言從10年的A8開始變得年輕,並用弧線表示張力和運動感。當然這點體現得最明顯的是A6:
大腹便便的土老闆變成了一位從健身房走出來的商界精英。
而A4由於成本原因沒法上全LED大燈,只配了光導和氙氣燈。
在這代A4(B9)推出之前,奧迪已經在A8上開始布局:2014年推出了矩陣大燈的改款A8光導加外配的DRL使得整車的品質感大幅提升。亮起來的精緻線條帶來的影響是最直觀的。燈廠是一種調侃,但燈相當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車燈的語言也影響著車的整體氣質。硬朗的DRL線條使得奧迪的運動感里多了幾分霸氣和力量。 之後A6 A7 TT Q7 A4陸續跟進。矩陣式LED大燈帶來的科技感讓人無法拒絕。
說了這麼多,終於能說A4了……
MLB Evo平台上的A4(B9)的設計沒有2011年A7發布時驚世憾俗的味道。作為走量定位的B級車,A4上幾乎不大可能出現過於新穎的設計。
而B9也正就是這樣:這台年輕得四平八穩的B級車通過各個角度向大家展示大眾集團愈發爐火純青並有獨步武林之勢的衝壓技術。每條鋒利的稜線傳遞出了運動傾向的A4終於練出了一身肌肉的信息。這裡先放一張更能體現風格的Rendering
前臉格柵橫向更舒展,7字形的DRL(日間行車燈)向外向上挺,下進氣口的邊角向外向下挺,在視覺上極力營造低、寬的前臉主題。尾部通過尾燈線條的下壓和立體感更強的型面使得尾部變得更緊緻。車身側面照理一條腰線貫穿首尾,但在裙線上方多加一道轉折,使得車身側面從視覺上更窄、更前後舒展。
放大圖看,也可參考下上面的設計效果圖腰線處的斷面,能看出腰線結構分兩個轉折,這種細節簡直是在炫耀日臻成熟的衝壓工藝。
奧迪設計團隊通過各種方式使得A4從前、側、後從視覺上橫向舒展,營造更寬的運動轎車感覺——在各方面看齊3系。在賓士宣傳過一輪新語言車型,尤其是CLA的風阻之後,奧迪也做出了自己的回應:A4的風阻做到了0.23。其實這0.23在實際生活中,尤其作為日常通勤車在城市道路上體現不出多大,遠沒有減重幾十公斤帶來的油耗改善實惠(新平台也照常理減重幾十公斤)。這0.23的意義要RS4上賽道可能才能顯示出來。和TT一樣採用1近光單元3遠光單元的LED大燈的矩陣式效果和A8是比不了的。最外側的一條DRL在轉向時負責轉向燈的角色——然而這也不是新鮮技術。
尾燈配置相較於現在市面上的A4並沒有實質的提升。差別可能只是一個日間行車燈的離散內配。
作為一台頂配車型可以達到50萬的B級車在前後大燈體現出的成本上顯得誠意不足。【2015.7.11更新】
內飾方面,B8的內飾一直沒做大的更新。現款內飾中控部分主駕副駕分開的設計已經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顯得老套了。
上圖,(左新Q7,中間A4,右Passat)
現款內飾終於跟進了在3年前就推出的A6的貫穿式設計,在空調部分和Q7以及帕薩特有家族上的相似之處。相比較而言,帕薩特顯然更商務一些。這種空調出風口貫穿IP的設計相信在以後的大眾和奧迪上都還會出現。多媒體屏幕從結構上來看似乎不能像A6一樣收回去。這裡還沒有見到更詳細的評測。不過一般平時沒人把它收回去吧。而由於新推出的原因,A4在某些內飾通用件的應用上可以用到更高級的零件。放大看: 上Q7,下A4和Q7共用的空調控制面板顯然是新研發的成果,旋鈕頂部加溫度顯示,這種配置只在最近新出的全新車型TT Q7 A4上配備(TT的更牛,直接做在空調出風口中間)。這個一看就很消耗成本的配置在A8和改款的A6上都沒有。
對一款B級車來說能用上當家SUV的共用件是提升逼格的利器,尤其是這顯目的檔桿,高亮的電鍍加上真皮包覆,怎麼看都感覺很貴。
以上的都不算什麼,只是普通的升級而已。最大的亮點當屬儀錶盤:
這個顯然只會在高配車型上出現的儀錶盤算得上是突破性的配置。儀錶盤可以根據不用需求顯示不同的內容,包括平時能常想到的運動模式(轉速表居中放大)和導航等等。
在分表率上說,這款配置也優於特斯拉。個人認為這種能讓視線盡量少的偏離道路的配置比巨大的中控觸屏要體驗更好:觸屏沒有手感上的物理反饋,而且幾乎沒法盲操,是一種比較分散注意力的東西;而儀錶盤上的東西主要都用方向盤和幾個操作桿操作。
近幾年汽車上比較有亮點的突破點不多,發動機、底盤、變速器,大家都在進步,進步也是應該的,很難取得突破。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和大排量高技術的自吸發動機到底誰好也沒有定論。現在汽車發動機的表現比08年時候提升並不算大。
但隨著電子產品技術的更新,車上的電子系統的突破是質的飛越。想想08年時候的手機…再結合這幾年突破很大的車燈、MMI以及混合動力,這些東西都是投入高見效慢、實實在在有用的東西。其實奧迪不該被黑的。最後總結下哈A4 B9是大眾集團在這個時候交出的B級車高分答卷。
更加運動化,線條凌厲,但整體感覺依然收斂,並不張揚。運用了從更高階車型上下放的各種品牌化通用件以及如車燈等簡化的豪華配置,A4在很多配置都算得上同級別中突破性的。至於發動機變速器這些車裡最重要的東西反而現在顯得越來越不重要。這個十佳發動機爛大街的年代,這個級別、這個價位,誰和誰都沒拉開差距。今年奧迪出了新車超越賓士寶馬,明年寶馬再出來個新發動機超越你。寶馬的自吸直六退役後,B級車市場再沒有一統天下的發動機。假如在北方國產,價格穩定後,依然有現在A4的優惠價格,並同時提供長短軸距,那麼一定會火的。給眼角下垂了的現款A4做了一個提拉手術
不搜一下新聞還以為是個B8的facelift…………
看了新邁騰的價格 我對A4L 信心滿滿祝A4L大賣...不過奧迪現在有個好大的問題 比如我作為國企的一名員工 根本不敢買...奧迪還能轉型么?A4 A6都不錯但是我有錢也沒法買...
第一台兼容競爭對手鑰匙的豪華轎車。
從我接觸到的一些海外車型角度來講,新A4和老A4的進化還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外觀...奧迪自從六楞嘴之後,整體造型就沒有什麼過多突破,除了稜角處理什麼的,直觀感覺變化不大,好不好看就是個人審美的事了,不做評價。不過講真,個人感覺實車比圖片好。
新A4是MLB產物,說白了是大眾集團對之前大多數縱置發動機平台的一個集成設計,零件通用型很高,混線生產難度小,輕量化程度很高,鋁合金件比前款多不少。
至於駕駛感受,個人感覺要比老款更容易上手,就像現在的單反相機,p模式的拍照效果也很好,對比自己的Allroad感覺更加柔和一些,動力也足夠用。但不代表一切都好,新A4上的四驅系統由於托森的版權原因,改成了多片離合器的適時四驅,節油明顯,但反應速度和對操控性的幫助確實與老款比差點兒意思,當然如果你不開到極限情況,一般來說你是感受不到這個區別的。配置不多說了,總體來說新A4就像iPhone手機一樣,外觀也許沒啥改變,但從內到外都是全新的,值得稱讚,但如果你對操控什麼的有高階要求,還是不要考慮了,畢竟新A4更佳適合家用,家用高科技大玩具的定位吧,沒啥個性但也不差。另外人們擔心的EA888,講真,反正我自己的EA888三代發動機是不燒機油的,沒毛病,身邊車友也沒發現燒機油現象,畢竟油氣分離閥的更換還是立竿見影的,二代EA888倒是燒的很厲害,不過新A4也不會搭載。雙離合器波箱會有頓挫,但不至於每一次,總體還能接受,無論新老款都這樣。我是看外形的。
從 A9的概念版,一直到現在,我對新 A4的感覺就是:整體設計是 A9的「縮減版本」,特別是車燈,沒有了淚眼燈的悠柔,少了鐮刀眼的殺氣;車燈的感覺硬偏向「未來系」。
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但一直在變來適應這個潮流,總是好的。我會說當時沒選奧迪就是因為MMI解析度低?新的MMI酷炫啊好了,a7什麼時候換代?
燈廠在造燈路上越走越遠。
於是我的車就成了老款…
本人有一輛2015年的A3和2016年的C300,短短兩年里A3已經莫名返修了很多次,以上的2017年A4是店裡免費提供的代駕:腳底下感覺不好… 油門和離合不像以前A4,不舒暢。
A4的外形和內飾設計,來自於新設計語言的新q7。由於新q7被噴得太狠,奧迪在a4的外觀上並沒有採取激進設計。只是從q7上拿來了新設計元素六邊形格柵,而沒有採用概念圖上面的大眾新設計語言「寬體」設計(新帕薩特和凌渡)。而是像現款a4一樣,借鑒了a3,特別是尾燈部分(現款a4和a3也是一對親兄弟)。
a3的評測視頻:2015 Audi A3 Preview and Review
a4的尾部線條比起a3來說豐富了很多,尾燈中led光帶的設計也有普所調整。換句話說a3也很漂亮。
---------------------------------------------------------------------------------------------------------------
新a4宣傳視頻:2016 Audi A4 sedan 內外展示
新q7評測視頻: 2016 Audi Q7 Review
內飾部分a4變得更加簡潔,在a4的基礎上交叉採用了新q7的布局,最明顯的就是採用了貫穿中控台的空調出風口設計(新思鉑睿的思路有點像,奧迪好看多了)。前面有答案說像a8的設計,布局確實有相似的地方。
視頻:2015 Audi A8 L 內外展示
-------------------------------------------------------------------------
這次奧迪的換代從q7開始到a4,賓士是從新s到c再到將來的e,而寶馬是從1繫到7系再到未來的3系和5系。實話說第一眼看到賓士c的時候覺得簡直是中國特供車,接近s級的設計非常驚艷。把c級和a4兩輛新車放在一起,會覺得新c更有a8的豪華感。這次的新a4依舊是科技感爆棚,而豪華感和上一代提高不多。a4將來在國內銷量如何還要看看本土版a4l在軸距上的調整以及價格策略。c級在推出加長版之後又出了標準軸距版來壓低價格。
總之,a4的穩健改款不過不失,而賓士在推出新c和cla,gla之後銷量大增也是事實。BBA三家個人都很喜歡.
奧迪就是這樣,新款出來的時候感覺驚艷,讓人非常迫切想擁有。上代a4 a6出來的時候何嘗不是。
但是過幾年也許是保有量太大審美疲勞,會覺得厭煩。
這或許也正是設計師的水平所在目測一大批雷車粉一大批指哪打哪的寶馬粉還有隻有賓士才最值得買的各路粉絲在趕來黑奧迪的路上
四環燈具廠,你值得擁有。專註做燈一百年,只為晃瞎對面的你。
簡單的說,新一代豪華品牌中級標杆。新c還好,三系真有點危險了。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內飾很像現款寶馬3系?
於是我的個性運動版成了老款了
推薦閱讀:
※寶馬5繫到底是否合適25歲的人開?
※為什麼馬自達被稱為東瀛寶馬?
※12-13萬的裸車預算,速騰、卡羅拉、科魯茲、福克斯選誰好?
※寶馬在哪些電影中給你留下過深刻印象?
※賓士S系、寶馬7系、奧迪A8和大眾輝騰各自的優缺點?
TAG:汽車 | 轎車 | 奧迪AUDI | 賓士Mercedes-Benz | 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