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工作生活不是為了快樂嗎?
我的人生準則是開心。
並一直認為是對的是人一生的意義。然而身邊有太多人(只)在為金錢奮鬥。他們對工作的積極認真,對我語重心長的規勸,現在讓我覺得我是不是錯了?我...太自私?問題歸納:1.生活工作真的要為了錢去做嗎?即使不喜歡不開心2.他們為了金錢去工作去干任何事(好的壞的),真的可以做到不顧心嗎?
補充:謝謝每個人的回答!對我幫助很大,讓我了解到不同的想法。可能是我沒有表達清楚或者大家自帶的情緒,存在一些誤解:A.我並不反對工作啊!相反我熱愛工作B.我對快樂的工作的定義,自己真正想要做的,願意付出努力的,實現自己抱負的,不會叫苦連天的C.如果工作不快樂的周期和程度遠大於後期獲得金錢實現的快樂,那麼我傾向於這就是為了金錢D.至於責任,為什麼不是一起努力而是單方面獻出呢?(好吧我父母好像用不到我。關於子女我更願讓他們能獨立)E.這裡談的工作是溫飽之上。如果是為了基礎溫飽,那我贊同並祝好(真心)
前面已經有很多答案對於樓主naive的想法進行了批判,但是我覺得,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說清楚這個問題。
我發現在生活中我們都或多或少在犯題主這樣的錯誤,雖然沒有題主這麼嚴重,比如:- 工作掙錢就應該放棄感情嗎?
- 為了感情就應該放棄夢想嗎?
- 為了夢想就應該放棄尊嚴嗎?
- 為了尊嚴就應該放棄工作嗎?
諸如此類,隨便挑兩個東西組成主賓,總有一種情形令我們糾結。
---------------------------------------------------------------------------------這背後的「元問題」有兩個:- 如果在生活中,我有一種最高價值的選擇方式(比如以快樂作為指標),為什麼其他方式還應該存在?
- 如果某種選擇在局部不是最優的(比如僅以賺錢為目標),憑什麼人們可以任憑這種局部非最優解存在?
- 非黑即白的對立認知
- 將生活線性化,將期望值視為常數
- 貼現值和面臨的資源約束
- 存在對「快樂」過多的意淫
【1】 非黑即白的對立認知
從小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寫什麼答案可以得分,寫其他答案都是錯的。看喜洋洋和灰太狼,知道喜洋洋就是好的,灰太狼就是壞的。我們還知道共產主義是好的,資本主義是壞的。當然後來隨著我們逐漸知識變多,又把這種觀念倒過來,認為共產主義是壞的,資本主義是好的。但這些都是對立認知給我們的印象:似乎只有兩種類型,兩種情況,一種是好的,與之對應的,就必定是壞的。這種錯誤來源於,我們習慣於將生活中的事物標籤化,認為某一件事情就一定是好的,與之對應的事情就一定是壞的,但常常忘記了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是存在「灰色地帶」的。然而如果把這種思維用在生活中,就會出大問題。
在樓主這裡,這種錯誤表現為:
快樂就只是一種讓自己完全愉悅的狀態,其他任何和這種愉悅狀態相違背的事情都是不快樂的。工作又尤其是萬惡之首。因此我們當然不應該選擇一項令我們不愉快的工作。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在工作和生活之間,並不存在這樣的二元對立關係,之所以看成這樣對立的,完全是題主強加了一份臆想。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非黑即白」的認知下,根本不會認為這兩者可以是統一的。
比如在題主這裡,為什麼一個人不能是既快樂又喜歡工作的?為金錢奮鬥難道就是骯髒的不快樂的?難道只有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獻身才是快樂的?因此,硬生生地把一道思考題做成了一道單選題。因此,改變這種認知觀念,看到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大都在中間那個「灰色地帶」,這是第一步。
【2】 將生活線性化,將期望值視為常數
題主犯的另外一個錯誤,是認為人作為一個整體,在追求快樂方面是恆定不變的。
我在小學的時候,想著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很多錢,我就每天都買一個3塊錢的小玩具,再買一袋牛羊配,和5包一毛錢的翹腳牛肉,再加5個星球杯,這樣我就足夠快樂了。我還用我不太及格的數學算了算,這樣我一年需要2000塊錢左右就可以。後來在初一的時候,我纏著我媽非要買齊樂高出的5款限量版,大概需要我小學計算的好多年的快樂。我那時有一瞬間一下子就意識到了,人對快樂的體驗,從來都不是線性的。樓主認為人生的快樂,大概就應該是如紅色這條線一樣(這是預設人生),因此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儘快地趨向它:
比如如果能這樣就更好了,那一定就會相當快樂了:
但真正的現實是:我們的期望值(預設人生)也在不斷調整,如果真的以起初的真實值作為指標根本不能維持「快樂」。
你看,當你真的到達了那個期望的值,以為滿足了快樂, 可在下一刻,你的期望又會有所變化。你真正能夠做到的滿足,反而是這樣:看似在每一秒都沒有滿足真正的快樂,但是從整體上看,反而是對「期望人生」最好的擬合。
這也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他們看上去沒有讓這一刻那麼「快樂」,但是卻讓下一刻更好一些;雖然下一刻也沒有達到期望的那個樣子,但卻又讓下下一刻更好了一些。這樣,反而是全局的最優解。甚至我們經常會對於快樂的評價極不穩定,今早都覺得吃頓肯德基很快樂,晚上就非得去釣魚台國賓館。那真實情形可能是這樣: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時刻滿足我們對快樂變化無常的設定。
因此,我們需要利用金錢來實現跨期配置。【3】 貼現值和面臨的資源約束
至於樓主在開始提到了,
「然而身邊有太多人(只)在為金錢奮鬥。他們對工作的積極認真,對我語重心長的規勸」
這本質上只是不同的人在做【2】中的那個優化問題時,面臨的貼現和約束不同。
貼現,無非就是在下一期的快樂在今天看來值多少。我們所說一個人勤奮有毅力,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貼現率極高。比如有十塊錢,一個貼現率低的人,就會在現在花掉,而一個貼現率高的人,可能會存起來,或者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在下一期享受更高的快樂。
所以,你真正的問題不是在於,你尋找快樂,而別人不尋找快樂。
真正的問題在於,你尋找快樂,別人也尋找快樂,可因為不同的貼現率所引發的決定不一樣。而且由於初始值不一樣,所以大家的決定當然會不同。
比如對於樓主來說,可能初始值很高,這時的快樂遠比期望還要高得多得多,貼現也不高,因此就願意在這一期就花掉:因此,這一點的關鍵在於: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決定。
問問題就好好問:」「難道工作生活不是為了快樂嗎?"少去管別人的決定。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話來說:「當你想要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你要想到,不是沒有個人都享有你曾享有的一切。」【4】 存在對「快樂」過多的意淫
這一部分,和「元問題」無關,僅僅是對於題主這個問題的討論。題主很有可能也不太知道「快樂」是什麼。我也不太懂,但可以與你聊聊。我們把人類放到一個更大的宇宙中,把人看做和其他普通生物一樣的基因驅動的個體,可能就更能明白這件事情。人類進化了這麼些年,從來都是趨利避害的。這個利,可以簡單理解為就是「快樂」。可對於自然的進化來說,讓人類保持趨利,就必須要讓人類不能真正得到「利」,否則就不趨了,進化就停止了。
所以,人類的快樂,永遠都是猩猩眼裡馴獸師的那串香蕉。猩猩以為好不容易吃到了香蕉,所以生命就是為了香蕉而存在的。猩猩可以這麼想,但事實卻是很殘酷的。對於馴獸師給猩猩的設定來說,讓猩猩吃不到香蕉的時候才是常態,這樣才能激發他的表演。偶爾讓它吃吃香蕉,不過是怕它不玩這個遊戲了。
而香蕉真正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猩猩得到訓練,讓觀眾鼓掌而已。對於人類來說,這個馴獸師就是自然。所以,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學會和快樂的自我相處,也和不快樂的自我相處。
這樣,我們就可以回答元問題了:- 如果在生活中,我有一種最高價值的選擇方式(比如以快樂作為指標),為什麼其他方式還應該存在?
- 並不存在這樣非黑即白的「最優」,我們只是在不斷優化而已。
- 而且,將快樂設定為最高目標,是一種優化方式,但是千萬不能以快樂的達成與否來評價優化過程的好壞。
- 如果某種選擇在局部不是最優的(比如僅以賺錢為目標),憑什麼人們可以任憑這種局部非最優解存在?
- 因為局部最優解並非全局最優解。
- 而你看到不同的人的優化結果不一樣,不過是貼現和初始值不一樣。
確實,生活就是為了快樂,這很簡單。
真正困難的問題是:什麼是快樂?怎麼樣才能快樂?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更多選擇權。
我想要父母健康快樂,我想給心愛的姑娘快樂,我想環遊歐洲十國,我想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我要健身,我想做出一番事業,只為了我的夢。有了這些我就快樂了。可這些都要錢。我不需要多多的錢,我只需要剛剛夠我做這些事的錢就夠了。但我一年賺的錢還不夠我贍養我的父母呢,怎麼辦?賺錢啊!題主,你不是自私,你是天真。你是沒承擔過家庭責任,僅此而已。
——————補充
在題主補充前,我確實對題主有些片面的理解,對此表示抱歉。我不了解題主的年齡和經歷,所以不想再像我原答案那樣評斷題主。只說說我自己對賺錢的理解好了。|C.如果工作不快樂的周期和程度遠大於後期獲得金錢實現的快樂,那麼我傾向於這就是為了金錢。
其實我覺得現在很多人並不真的了解「如何獲得快樂」或者是快樂的原因,這些人沒細想過為什麼我會不快樂,為什麼別人會快樂。他們只是看到表面:「哦,他們比我有錢,那我也許有錢了就會快樂。」這個理論簡單而粗暴,甚至行之有效。你原本沒錢,甚至貧苦,突然之間有了錢之後的感覺,在品嘗過一次之後是很容易上癮的。於是他們就會簡單的認為有錢就行,其他的因素比如心態,比如思考,比如自我更新都成為次要的。但,這種單純的金錢刺激是一種類似吸毒的過程,需要的金錢量只會越來越多。因為沒有自控,反思和調整心態。於是當他們無法通過同樣方式獲得更多金錢,而又沒有其他方法獲得金錢時,就只剩下痛苦了。但這些人還可能是人群中的相當一部分人。|D.至於責任,為什麼不是一起努力而是單方面獻出呢?(好吧我父母好像用不到我。關於子女我更願讓他們能獨立) 也許題主你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身體健康,思想開明,也樂於你們家像西方式的家庭般父母和子女彼此獨立生活,相互照顧。但父母始終會老去的,會行動不便,會孤單,即便你的父母現在不需要你,但總有一天,他們不得不只能依靠你,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會依靠他們。我祝願題主的父母身體能健健康康,不用過多的依賴於你。但題主你也不要忘了還有更多的人的父母,是需要子女的照顧的。甚至早早就必須依賴他們,也許因為疾病,也許因為經濟狀況的惡化。首先把快樂的視野放的稍寬一點。快樂不只包括看電影,吃美食帶來的娛樂,也包括生活中的親密感,工作中的成就感等多種積極的情緒狀態。
然後將生活粗略劃分為休閑(leisure)和工作(work) 兩部分。對公司高層經理,秘書,和藍領工人的調查得到的幾個主要結論:
1. 生活的總體質量,並不由休閑和工作所佔的比重決定。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工作和休閑的質量。這種質量則由個體的投入程度決定。學者一般認為,如果能達到心流,就可以被視為高質量的生活體驗(關於心流,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28474)。不管是大學生打dota還是白領做ppt還是富士康小妹裝配手機,都可以達到心流。
2. 被試報告的絕大多數心流體驗來自工作,而非休閑。
3. 絕大多數人以為休閑時間占的比例越高,自己應該過得越開心,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休閑時間越多,越難達到心流狀態。
上述三個結論來自80年代末的美國,放在題主的語境下我猜需要一些修改。
1. 首先我的觀察和題主大體一致,大多數國人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快樂,也難以達到心流狀態。只有少數人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們可以忘我地工作,不必叫苦連天罵老闆,也不必因為一點金錢上的虧待就不如意,因為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財富和消費產生的短期享樂體驗和工作帶來的心流狀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當然,這少部分人也更有可能獲得升職加薪,形成一個正反饋的循環。
2. 這少部分人中的一部分,因為性格或愛好的原因,較難在休閑中實現心流。他們時刻想著工作,擼串唱K的時候都恨不得在4.7英寸屏幕上回個十封郵件。我們管這類人叫:工作狂。
3. 其他大多數人,則無法從工作本身體會到快樂,所以工作的意義就只有從月底的工資單體現。因為有了錢,才能通過休閑的手段實現心流。我們管這類人叫:普通人。
4. 這大多數人中的一部分,既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沒有生活中的休閑愛好。他們只能白天忍受枯燥的工作,晚上跟風刷刷劇打打牌,承受令人痛苦的勞作和無所用心的休閑。我們管這類人叫:無聊的人。
5. 其他極少數人,可以不費力地在工作和休閑中都如魚得水,實現心流。小學班主任的教誨歷歷在目:學要學得開心,玩要玩得盡興。我們管這種人叫:人生贏家。
我猜題主可能是中學生,所以提問比較天真:「工作真的要為了錢去做嗎?即使不喜歡不開心」。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我們能做的,是不讓自己墮落為一個無聊的人,以及找到自己真愛的工作。
至於如果找到自己真愛的工作,that"s a whole nother story...
參考資料
Csikszentmihalyi, M., LeFevre, J. (1989).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5), 815.
這是個好問題,說說我自己的真實經歷吧。
我是一個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能夠不惜一切去爭取和付出的人。那些沒有付出過200%努力、在簡單地嘗試了一下之後就放棄了的人,就沒有資格談論工作的快樂的,而且,他們也不理解究竟快樂的工作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態和體驗。他們所能夠告訴你的,就是忍受、忍受、再忍受,賺錢、賺錢、再賺錢,用忍受和賺錢去彌補工作中的不快。並且,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以這樣的狀態度過自己的一生的。他們沒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所要的快樂,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顧慮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膽怯,以致在自己漫長的一生里再也沒有勇氣和膽量去追求工作的快樂。考大學的時候,我對編輯工作很感興趣。所以高中時拚命學習,並且定下了這個專業志願。雖然這是個冷門專業,但只是因為我喜歡,所以毫不猶豫地把它放在了第一志願。我們班50個人,只有3個人是把這個專業放在第一志願的。雖然我現在沒有做這份工作,但我依然不後悔當年的這個選擇,因為那個追求的過程讓我感覺到快樂。
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對營銷、管理方面的工作很感興趣,大學4年有3年的時候泡在圖書館。相關的新書讀完了,我就跑到古舊書籍文獻室,去查找二、三十年前的老書和雜誌。這其中有我非常喜歡的廣告雜誌,我一度對這些雜誌非常痴迷。我曾經清晰地記得,只要一有空,我就會跑到舊雜誌的書架旁,滿滿兩大書架,全部是像年鑒那樣裝訂好的,我樂此不疲地一本一本、每一頁每一頁地仔細看。對,一本一本,每一頁每一頁,我翻了大概有上千本雜誌!還有營銷、管理的書籍,也是這樣的,整個一大書架的書,一本接一本,挨個看。回想起來,我的大學好像只有書了,但我並沒有覺得大學因此而單調,因為那個學習的過程讓我感覺到快樂。
我曾經在大學期間幻想過,如果能做大學老師,一邊做學問,一邊教書育人,該多好?但我知道我離大學老師的目標還遠得很,而且我也不想讀研,也不喜歡純粹的研究,我更喜歡有實際意義的半工半研的工作方式。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管理諮詢。雖然我的表現很好,一年晉陞為部門經理,後來成為公司合伙人,但我並不能從那份工作中獲得快樂。雖然我一開始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但後來干久了,越來越發現我並不能從這份工作中獲得快樂。後來我創辦第一職場網,做生涯規劃諮詢。最近的一件令我非常快樂的事情,是我半年前諮詢的一個客戶,給我留言說,她努力了半年,終於按照我們當初的預期目標,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工作。那一刻,我覺得沒有什麼事情能更能比這更讓我快樂了。
錢很重要嗎?當然,但這並不能決定一切(我現在每月要還的銀行貸款是12500元)。我曾經在一篇我的文章《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還有多少信仰可以堅持?》中說過,我們不會了賺錢而接受所有客戶的諮詢,我們會對客戶有要求,如果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會拒絕諮詢。為了錢而違背自己的價值觀去做事,我會感到心裡不安。為此我們得罪了很多被我們拒絕過的客戶,他們在網上說我們壞話,詆毀我們,但我們不會因此而後退,因為我們堅信在做正確的事情,我們沒有為了賺錢而昧著良心去忽悠客戶。因為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讓我感覺到快樂。
我們上周遇到一個客戶,做電氣技術的,但她非常討厭做技術。她說了一句令我們終生難忘的話:我非常喜歡幫助人,像你們做職業規劃一樣,只要能幫助人,哪怕貼錢干也願意!我想,這就是她心中的快樂之源吧。我不希望如別人所說,上班像上墳一樣。工作時間佔據了我們能夠感知痛苦與快樂的總時間的至少50%(睡覺不算,因為睡覺過程中我們無法感知痛苦還是快樂),如果你的人生的50%都是不快樂的,這樣的人生,到底是「享受」還是「忍受」?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耶酥,命中注定要被綁在十字架上。我們只是想以自己最快樂的方式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么?引用我在《《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還有多少信仰可以堅持?》的一句話:我們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活著,按照自己信仰的價值觀,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掩飾、不虛偽、不強求、不討好、不諂媚、不看別人臉色。僅此而已。
祝福題主,早日找到自己的快樂之源,找到自己想要的快樂生活!加油!你能養活自己不給任何人添麻煩的話,剩下的就是你的自由。
然後你要用這份自由去做什麼呢?支持題主。哦,題主本身「工作生活是為了快樂」的觀點,我不表態,因為快樂的定義太模糊。只是,題主所反對的「為了金錢而奮鬥」,本人也強烈反對。不過,別說大多數回答都是反對,就算大家都支持你,恐怕你也很難保持這份天真。因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愚蠢的。祝願你,成為你家人的,都是例外吧。
說明題主沒缺過錢。
是為了開心,錢能讓我開心
工作的確是要為了快樂而做,不快樂而隱忍工作中的煩惱,強迫自己為錢而工作是錯誤的。人類努力的奮鬥,是為了讓自己更幸福,不是為了努力的去生存下來。
但是,什麼是快樂?
嘻嘻哈哈,逃避工作中的責任,這個不叫快樂!
人的快樂與你的價值觀直接相關。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生活,會利用所謂快樂逃避自己與他人的衝突,逃避由於責任而帶來的痛苦,最終孑然一身,鬱鬱寡歡。
為了別人的快樂而活著,會有朋友,會盡到責任,會有金錢的收入,會有機會去不受限制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快樂,統一了自己與社會的共同價值。於是,整個世界不再與你為敵,融入世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所以,學會面對你的工作,家人,朋友,從中找到快樂;學會面對自己,別用快樂逃避矛盾。
還要學會選擇,別在垃圾型的老闆,朋友,下屬,親戚身上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終將被社會淘汰,因而跟你快樂的目標格格不入。
學會接受世界不夠完美,因此好心不一定好報,學著肯定自己,因為你是為了那些值得的人活著,為了你自己的快樂活著。
所以,你樂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記得,這個世界需要你,你也需要這個世界。奇怪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奇怪我真的是非常非常驚訝,為什麼對於這麼多人,這麼多答主來講,工作or快樂,是個單選題?既然你們的工作不能讓你快樂,為什麼還選擇呢?
就是為了錢嗎?就是為了所謂選擇的自由嗎?就是為了父母妻兒嗎?就是為了所謂將來的美好嗎?當你為了未來,犧牲現在的時候
你有沒有想過,到了未來,你以為可以開始品嘗美好的時候,你是不是又應該犧牲你那個比較近的未來,選擇比較遠的那個未來呢?國人最善自苦~
這道題下面很多辛辛苦苦的答主,在辛辛苦苦幾十年後,又將繼續辛辛苦苦幾十年
美其名曰,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賽,而是一場接力賽我苦不要緊,我子孫開心快樂就好了
我兒子苦不要緊,我孫子開心快樂就好了我孫子苦不要緊,我曾孫開心快樂就好了然後,祖祖輩輩,都不開心
但是就連TVB都知道啊!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這樣子委屈自己,不會想哭嗎?
這樣子折騰自己,不會難受嗎?這樣子傷害自己,又怎麼可能不會去怨天尤人呢!其實,很多人不是不開心的,在工作中
只是很多人,不敢開心,在工作中我是程序,我寫完一個程序,很滿足,很開心,但是我不能開心啊,我開心的話,豈不是證明我喜歡工作,證明我喜歡被剝削,證明我是個小寫的人,蠅頭小利雞毛蒜皮的人,我還怎麼去追求我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是銷售,我拿下一個合同,很滿足,很開心,但是我不能開心啊,我開心的話,豈不是證明我喜歡工作,證明我很賤,喜歡伺候客戶,證明我沒胸襟沒情懷沒格局,證明我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是一個能拿錢收買的人,我還怎麼去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是老闆,我每天找朋友喝茶,中午晚上喝酒吹牛,隨便拉拉關係我就有生意做,很滿足,很開心,但是我不能開心啊,我是在應酬,應酬必須是被迫的啊,應酬必須是痛苦的啊,做生意必須是為了養家糊口的啊,必須是為了公司竭盡心力的啊,我要是開心了,還怎麼仰天大笑出門,我輩豈是蓬蒿人!
然後很多人,本來是開心的,因為不能開心,不敢開心,覺得自己不開心,於是就真的,不開心了
然後還有更多的人,則是自己選擇了不開心,因為高一點點的薪水,因為看上去牛逼一點點的辦公室,因為說出去高大上一點點的公司
然後呢,他們就真的是不開心的了
扯遠了
其實我的觀點是,工作多好啊,工作多快樂啊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會有人不喜歡呢?如果你不喜歡你現在的工作,為什麼不去找一份你喜歡的呢~我喜歡跟客戶談單,從不認識到認識,從拒絕要接納到認可,滿滿的溢出的成就感
我喜歡跟程序溝通到確認需求,那種跟外星人對話的快感,那種帶小孩子的爽感,把一個只關注技術的程序變成一個腦子裡有如何滿足客戶的程序,滿滿的溢出的成就感
我喜歡帶銷售,把一個青澀的大學生,把一個連按西裝都不會的大學生,變成一個溫文儒雅的職業人,把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姑娘,變成一個英姿颯爽的女強人,滿滿的溢出的成就感
我喜歡找朋友,去咖啡廳,去西餐館,去日料店,去大排檔,去酒吧,去夜場,去演唱會,去遊樂場,去電影院,我喜歡把競爭對手變成朋友,我喜歡把陌生人變成朋友,我喜歡跟客戶和朋友在一起,我喜歡接觸一切新東西,新的客戶,新的朋友,新的競爭對手,新的思想,新的邏輯,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新的商業模式,這一切,都是我夢寐以求的,最棒的生活!
我在做我最喜歡的事情,我在做最令我開心和快樂的事情
雖然我總能遭到挫折
雖然我總會遇到失敗雖然無數人告訴我,我只有工作而沒有生活雖然當客戶不找茬,銷售不逗逼,程序不作死的時候……我就感覺我就沒有存在價值了……啊~被世界遺忘了~啊~被社會背叛了~啊~被人民拋棄了~ 啊~於是我跑來水知乎了~咳咳咳咳~
總之,總之~這一切,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現在開心著,快樂著,我做我喜歡的事情,我的團隊信賴我,我的家人支持我,我的朋友喜歡我,然後我也總能跟我期待和嚮往的人在一起
然後順便還能賺些錢~我覺得再好不過了
有人說,給你吃最好,住最好,一切都最好,然後還有無數錢,但是不準工作,不準賺錢,你會接受嗎
我說,那時間,那社會,那樣的我,一定是身處地獄中吧所以啊,題主啊,工作,生活,真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你,為了現在的你,為了當下的你,為了你的,實實在在的能感受到的開心。
不是為了你的過去買單,不是為了你的將來預支,不是為了你的父母妻兒累上保護的圍牆,不是為了你的子孫埋下伏筆。
是為了你,為了你,為了你自己,現在,當下, 此時此刻的開心快樂。
祝好,祝開心沒錢或者錢很少的時候 你的生活會過的更痛苦,
就這麼簡單,還不明白?題主請你摸著自己的胸告訴我,你的人生中是否有一種及以上的快樂是花了錢之後得到的。
別人說,你這麼做這麼做你會不快樂的/別人會不快樂的/難道不覺得自私嗎/實在太天真了。
你只要回一句呵呵就行了,他們並不你身上的細菌更懂你。你的想法沒錯,並不是社會上每個人都必須按照主流的觀念上學工作結婚生子贍養父母,不犯法就行,也並沒有那麼多與生俱來的道德責任要擔當(又不是宗教問題)。
別人說你天真自私就天真自私吧,又不會少塊肉,何必拿別人的想法框架自己。你有時可能會困惑,找不到動力或者生活迷茫,這時候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讓別人站在你的角度分析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不是聽別人的指責或接受他人粗暴的道德干預。
要是那麼在乎別人的想法,還是先想想自己身上的細菌今天過得好不好吧。這是個看法比行動多的社會,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人閑得沒事來評價你,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人想做你的監護人該做的工作來評價你教育你扯上一大堆倫理道德,然而這對於解決你的問題並沒有什麼卵用,看你幾行描述就把你套進各種標準指責成這樣那樣,一堆噪音罷了。此生若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
跟題主的想法一樣,握手。他們都說,現實生活壓力太大,不好好工作,以後拿什麼娶媳婦。他們都說,不好好工作掙錢,怎麼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他們都說,不好好工作,你就是不負責任,你就是逃避現實。然而,是的。我們活著,我們工作不能只為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總以為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現在才知道,早已經被這個世界改變題主,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想要生活變得好,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掙錢和快樂才能同時擁有吧附上,自己至少半夜思考人生,思考出來的。不喜 勿噴。
非常多的悲劇是以主角窮開心的生活作為開篇的。
1.絕大多數經歷過貧窮的人,包括物質貧窮和精神貧窮,他們步入小資以後,即使在某些方面過的不好,也絕不願意回到曾經的生活中去。因為過去的生活像是一個悲觀的平行世界,裡面只有省吃儉用的心酸,感慨命運不公的憤曼,以及面對其他人的自卑感。有人會說也有貧窮且樂觀的人balabala,我在大學也吃過一個星期泡麵balabala,那不是真的貧窮,真正的貧窮是包含著絕望,那是一種連改變自己和生活的希望都沒有的感受。而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雖然階級使其受到的教育可能會讓他們永遠不會有這種經歷,但他們能看到、能感受到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去掃大街」是大多數爹媽都會說的話,職業也許是平等的,人不是。所以呢,其他人大約還沒有題主那麼高的覺悟,他們只是在掙扎,賺錢也許真的沒法讓他們開心,卻真的能讓他們不會不開心。有句實話是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我們就是希望小事不要天天來煩我們就好。我也傾向於題主是個極其自私的人,因為你一個人開心並沒有什麼卵用。你喜歡個姑娘,姑娘也喜歡你,我們假設你精神層次已經非常高端了,你就不想給她更好的物質生活?你們的孩子呢?我覺得只知道賺錢的人起碼能滿足一頭,這還是在假設成立的情況下。回頭再寫
去思考人生意義的人,有三種結局,第一種是什麼也沒得出來,第二種是自殺,第三種成了哲學家。
我自己想要的快樂,是每天悠閑的過日子。健健身、跟朋友聚聚會、喝喝下午茶、看看電影、逛逛街,買我想要的喜歡的任何東西,沒有生活壓力。但要實現這份快樂,就要努力生活、用心去經營和創造。掙錢就要付出,這也是一種責任。當然咯,如果能過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那就是最好的,快樂的賺錢。如果覺得工作不快樂,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心態問題。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賺錢,都要付出。就算是那些不想努力的女孩子們,又何嘗不是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我也可以不用工作就能獲得很悠閑輕鬆的生活,但那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並不能讓自己內心真的感到充足和開心。有苦有樂,生活才多姿多彩,不是么?
推薦閱讀:
※你們有想過不結婚嗎?
※為什麼那麼多人出家?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有三種境界,如何理解這三種境界及其等級關係?
※初三學生將來想從事 IT 行業,應該怎麼做好人生規劃?
※親愛的陌生人,能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