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首條量子通信幹線明年建成(中國)?

C114訊 6月3日早間消息 (張海龍)據央視新聞聯播稱,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潘建偉及其率領的團隊在2013年開建的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保密幹線——「京滬幹線」將於2016年前後建成。

據悉,京滬幹線傳輸距離達上千公里。該條量子通信幹線建成將推動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在國防、政務、金融等領域的應用。

這不是挺假的嗎?量子糾纏態如此不穩定。我認為此通訊技術百年內難以完成,求知情人/專業人士科普一下。


謝邀。

量子衛星發射和量子通信幹線,標誌著中國的量子通信產業化邁出一大步。雖然現在沒有個人用戶,但軍隊、政府部門的用戶已經不少了。中國創造一個新的產業,在現代以來這是第一次。中國的高鐵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日本早就有新幹線了。華為在通信領域做到世界第一,但通信行業也早就存在。只有量子通信,是完全沒有先例的、中國首創的產業,歷史意義非常重大。科技創新大會標誌著,我們發展到了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階段。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科學家的業績,是時代的最強音。

中國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能成功?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兩點,有領軍的人才,有足夠的投入。如果說還有別的,就是堅定的國家意志。

量子通信的科學原理,將在我發表在《中國國家天文》上的文章《從量子力學到量子衛星》中解釋,敬請期待。


對於量子通信來說,現在所有的技術都有一個根本性的制約,那就是由於量子的不可克隆定理所決定的攜帶量子信息的光子不可以像經典通信中的中繼放大那樣把信號進行放大,如此的話,光子在光纖中傳播是有損耗的,目前的技術只能實現百公里量級的傳播。現在也有量子中繼器的研究,比如說郭光燦老師實驗室所在進行的固態量子存儲研究,最終極目標就是研製成功量子中繼器。但是,量子中繼器和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難度基本上是一樣,所以可能需要很長的研究周期才能實現。據我了解,目前量子通信網路中用到的中繼是一種叫可信中繼,即可能是通過人工把量子態信息讀取出來以後,再進行重新製備。我們無條件相信這個操作是可信的,但是這個地方就存在一個比較大的漏洞了。

綜上,目前最優的,最可能實現的就是通過衛星來做中繼,衛星距離地面所有的基站都可以達到百公里的量級,所以不存在光子傳播距離遠了之後完全損耗了的問題。同時,也不需要人工把信息讀取出來再加密傳播。這個問題的解決是發射墨子量子通信衛星的主要目的之一了。

作者:劉曌埊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50116/answer/1170793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政府、企業用靠譜。軍方用不靠譜。因為量子密鑰通信並無法解決敵方持續監聽所造成的無法正常通信問題。


因為不了解,胡思亂想的疑問。量子通信的安全指的是傳輸過程中無法被監聽,或一旦被監聽就會被察覺。但是,量子通信網路不是網路嗎,A發送給B信息,量子通信只有中間AB之間的通道是安全的,但是如果AB兩端是和外網互聯網相連,還是會被黑客發現啊。除非保證這個量子網路的所有地方不能和外網接觸。我想最安全的通信方式就是口耳相傳了吧。233


這條京滬量子通信幹線用的是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不是題主說的量子糾纏;再者,這條線路還只是實驗幹線,兩千公里光線資源非自建而是租用,並不是商用幹線!!!所以銀行、政府什麼的都還是試用,只有部分生產數據跑在上面。據說16年10月量子設備上線調試……

國內第一條商用幹線應該是杭滬量子幹線,兩百多公里,光線資源自建。


京滬幹線是多段式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網路,而量子密鑰分發的實現,可以不藉助糾纏(例如BB84協議),也可以藉助糾纏(例如E91協議)。


不假.只是現在做的量子通信可能和題主理解的不太一樣.量子糾纏態是不穩定, 但也不是絕對不能用的. 安全不就是基於不可測量么?


推薦閱讀:

鄙人認為量子衛星是大騙局,可是不知道專業人士是什麼看法?請賜教。
如何用通俗語言解釋什麼是量子通信?
為什麼天宮二號也要進行「量子密鑰分配試驗」?
如何看待我國第一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
如何評價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會帶來哪些影響和應用前景?

TAG:量子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