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的普洱茶茶氣是什麼體驗?
本人茶學學生一枚,前幾天師兄給我喝了一個南本純料(一餅400左右)。喝完之後靜心可以感覺到一股熱氣落下小腹,再沿脊背上到臉龐。這是可以練氣功的節奏嗎。。。。。。 聽師兄說這個茶只算中等級別,高級的普洱溫杯聞干茶香氣甚至會直衝後腦勺。。。。。。
1、按照巫術學派之茶氣說,這是茶氣沿督脈循行。
2、您那個直衝後腦勺應該反而落了下乘,估摸著像是烘乾溫度高了。
3、優質茶品,氣感應由外及內,下行為主,迅速、雄渾而全面,身體的感受應是放鬆、安神,而不是提神、上頭。
4、「茶氣」之「氣」,就是中醫理論中的「氣」,其循行的路線,就是人體的經脈。所以,要麼不信中醫巫術,絕口不提茶氣,要麼就老老實實的按照中醫經絡理論描述茶品氣感。所謂打嗝、出汗、發熱等等,都是茶品的體感,也是坊間用來忽悠買家「茶氣足」的常用切口——當然,還有一些更low的講法,懶得提。
以上都是迷信o(╯□╰)o,另,我就是巫術學派的︿( ̄︶ ̄)︿
當然,再迷信也沒有「三十年老班章」這麼無下限(⊙﹏⊙)b
普洱不太熟悉,不過昨晚剛好對比喝了2泡生普,這裡就從外行說說對這兩款生普的體驗,一泡A零售價500元/斤,一泡B批發價1000元/斤(這裡都折算成元/斤為單位)。
A和B入口味道都算厚重,B會更強(怎麼說厚重,這裡有一點判斷標準對舌苔有刺激,要知道老茶鬼的舌苔都很厚),不過這兩款茶湯到肚子裡面後,體驗差距就很明顯了,A入口雖然有厚重的滋味,但是茶湯入喉後口腔體驗落差就非常大,一下口腔就感覺空空的;B就不一樣,入喉後,餘味、生津、回甘等等體驗依然持續還挺強的,從這個角度看B是有茶氣的。
時間可以考驗很多東西,茶葉也一樣,一泡茶的體驗(包含茶氣)+時間來判斷,相信會看的更清晰。那時候剛踏進去茶葉圈不久,一次應一個姐姐相邀,去一茶室品茶。
那天以普洱為主,有幾十年的宮廷普洱等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年代還特別久遠的茶,一眾人紛紛邊喝邊點頭誇讚。
然後,有一40左右的大叔,端起那泡著宮廷普洱的茶壺,去到旁邊一長椅上,盤腿而坐,雙手捧壺置於腿間,凝神閉目打坐。
我驚為天人,一旁的大姐姐說,他是覺得好的普洱茶有茶氣,越好茶氣越足,凝神打坐將茶氣迴轉周身,有修身養氣的功效。
約摸有一刻鐘或者半小時,他睜開了眼睛,結束了打坐。據分享,打坐完後感覺全身舒爽,精氣神特別足。是打坐本身的作用呢,還是茶氣的作用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嗯,這就是我第一次感受茶氣的體驗。簡單回答幾個問題:
1.純料的古樹茶肯定有的,價格問題。單單就價格而言,400的價格肯定是可以買到純料的。2.古樹茶純料的分級很多,因為跟樓主問題相關不大,不展開說。我是這樣品茶的:先排除不好的感覺,再去體驗好的。
1.入口澀跟苦都正常,但如果3、5泡茶後,嘴巴依然苦跟澀,沒有順滑的感覺,那麼這種茶別喝了。2.好的茶,喝完之後一段時間內(10分鐘或者更長),嘴巴依然會有甘甘的感覺,這很好理解吧?差的茶,喝完之後,嘴裡沒有生津,就是口水沒有從兩頰流出來,依然是感到澀緊,如同一層膜粘著你的口腔,這種茶以後也別喝了。以上兩點,應該可以簡單判斷一款茶(主要生茶),是否能喝。
能喝了,你再去試試更高級的品嘗。
-------------------------------
以下所說的更高級的品嘗,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對,請指出。-------------------------------1.香氣是茶,肯定有香氣的,包括茶餅,包括茶湯。拿出茶的時候,可以仔細聞一下,這種香氣你聞著是否舒服。泡茶的時候,水霧會升起,你也可以聞一下,這種水霧的香氣。有一些人還追求掛杯香,這個就比較複雜了。掛杯香口徑不一,有的說是喝完之後杯子上的香氣;有的說是斟茶的時候,搖晃一下杯子,等茶水恢復正常後,茶水到達杯子最頂端的地方會往下迴流;有的甚至說放一個晚上,第二天起來聞杯子是否有香氣。
掛杯香,我沒辦法給出明確的定義。2.湯色湯色是否明透見底,特別是在太陽光下,看著是否舒服,生茶的話,正常是黃亮;熟茶是紅亮。3.口感一句話,就是你喝著舒服不舒服。沒有太多玄而又玄的東西。4.生津就是嘴巴兩頰有無不斷的口水湧出。哈哈,好土,別人說生津,我說口水。5.回甘嘴巴會否甜甜的。樓主問題最重要的茶氣!
這種東西有點玄乎,因為它很多時候是屬於個人主觀意志的,每個人看法不一。我所理解的茶氣應該是集合 香氣、湯色、口感、生津、回甘等所有在一起的一種主觀上的綜合感受。哎,如果是簡單的普通入門者,一句話,喝著舒服就好,不要想太多。如果你想成為玩家,就多喝茶。茶氣這個概念近年來被說得玄之又玄,做了十年普洱茶,聞干茶就有氣直衝後腦的情況真還沒遇到過,好的普洱茶喝了體感是會有的,比如打嗝、胃部發熱、出汗等等情況,前提是這樣的情況發生身體感覺通暢舒服,也許就是所謂的茶氣。從科學的角度看,也許是茶里的茶多酚和茶氨酸類物質和體內物質結合發生的反應。越好的普洱茶這類物質含量越豐富,生物鹼等導致苦澀的物質含量越低。
茶氣是種很個人化的體驗語言、文字皆無法準確完全描述
直衝後腦勺?這個是喝茶上頭啦吧?
有一次喝早茶多喝了幾杯,我不太懂茶,好像是生普,睡午覺居然睡啦一下午,醒來還有點頭痛,而且晚上的時候大半夜餓醒啦。後來聽人講這樣的茶太沖,好像反而是不算最好的茶。真講到氣感的話,一般也要身體真正算得上健康的人才會有。現在的大部分人自己的氣都濁得很,經脈阻塞,更別說體會到茶的氣啦。茶氣是什麼? 既然稱之為氣,便是無法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於「道」和「氣」的說法,對於體內真氣的運行,確有一套行之有效,強身健體乃至悟道成仙的方法。我的理解,所謂茶氣並非茶湯中有氣,而是我們喝了某一款茶之後,在體內產生的真氣運行以及類似的感覺體驗。諸如直衝頭頂、全身開合、身體安泰等等。
首先,需要明確這裡說的氣是否是真實的客觀存在?如果以客觀唯物論的觀點論之,需要能夠描述出確切的物理量,或者可以反覆實驗驗證其真實性。事實上,這個很難以一定的標準去衡量所謂的「氣」。這個不是呼吸之氣,我們沒辦法用溫度、體積、輕重去測量,它的存在只能通過人的體感確認。有些人感覺是熱,有些人感覺是麻,有些人感覺是在經絡中遊走,有些人是感覺全身輕飄飄。。。不同的人,感覺到的氣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
李時珍有一部著作,叫做《奇經八脈考》,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這說的是,真氣的運行是有路徑可遵循的。同時也指出,經脈的通道,只有一定境界的人,在返觀照自己身體的時候,才能真切的了解。我有打坐站樁的經歷,確實身體會產生氣感,也會有氣機發動時候,氣延經脈運行的體驗。但這個只是我個人的體會,旁人也許有類似的感覺,但是你也絕對不會和我感覺到的一樣。而且,氣感不明顯的人佔大多數。 其次,喝茶帶來的茶氣是怎麼形成的?是否所有的茶都有茶氣呢?根據我的經驗,古樹茶、大樹茶,這類木本茶樹,茶葉內涵物質豐富的茶葉里,茶氣會更加多一些。另外老茶、後發酵茶的茶氣也會相對其他茶類明顯。從這個特點來看,這也許和茶中的某些物質有關,這些物質能夠像人蔘或者冬蟲夏草一樣具有培養、激活元氣的功能,或者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促進人們的氣血經絡通暢,帶來茶氣的體驗。 第三,茶氣什麼時候最充足?為什麼不同的人感覺不一樣呢?在第一部分中,我簡單論述了體內真氣的感受,其實不同的時間季節,不同的健康狀態,不同的性別,對於茶氣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就好像有些人吃了辣椒就一點事也沒有,有些人吃了辣椒就渾身難受。甲喝了茶可能只是全身微微冒汗,乙喝了茶卻感到氣通頭頂,丙喝了茶也許感覺進入了虛靜的狀態,不一而足。初一十五,半夜子時、或者生理期前的一段時間,本來就是身體氣血活躍的時候,以及站樁打坐,這個時候即使不喝茶,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茶氣的感覺無論如何,我認為都是好現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身體的能量通道。就好比我們慢跑做些有氧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激活一樣。同時,茶氣的產生,讓我們更能關照、體察我們的身體狀態,把心收回來,與道合真。不過也沒有必要執著追求,氣本來就是自然的產物,我們更要順其自然,不可揠苗助長。以前寫過篇稿子,裡面有提到茶氣。盧仝終究是孤獨的來源:南方都市報 2016年01月24日 版次:GB17 作者:曾園
●讀茶記之一
曾園 媒體人,廣州
茶人有相似性,盧仝與陸羽都不願做官而去喝茶。陸羽被封「茶聖」,盧仝是「茶仙」。但盧仝今天已經無法與陸羽相提並論了。原因可能是今人不假思索就拿評價教授的標準看待兩位了。陸羽有專著,盧仝只有一首詩而已。
《茶經》標舉末茶,制定儀軌,功莫大焉。但今天來看,這一套已經被日本人學走,中國人手中已空空如也。
中國還有的就是盧仝的《七碗茶》(原名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里那幾句:「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值得我們再三致意的是「破孤悶」、「發輕汗」,乃至「肌骨清」與「通仙靈」。通常我們會認為這是誇張,修辭方法而已。
但其實不是。英國歷史學家麥克法蘭在《綠色黃金》一書中準確提出:「茶是種上癮物,但卻是不同於其他東西的上癮物,它較為溫和,相對來說,是一種易戒除的習慣,而且更具普遍性;最不尋常的一點是,它對上癮者是很有益處的。」
茶在1657年到英國,迅速風靡英國。眾所周知的是,英國貴族創立了自己的茶道,但麥克法蘭相信,工人階級愛上喝茶的意義更為重要。「與英國中產階級將喝茶當做時尚不同,茶成為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工人階級家庭的生活命脈。工人家庭把一半的餐飲預算花在茶上面……他們知道這嘗起來味道有點苦的飲料能讓他們的生活不那麼辛苦,生活會好過一點。」「工人的午茶時間使生活變得可以忍受……若少了午茶休息,工人們可能無法持續下去。」
戴維斯1795年在《農工狀況考察》中說:「在惡劣的天氣與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麥芽酒昂貴,牛奶又喝不起,唯一能為他們軟化乾麵包得以下咽的就是茶……茶不是造成貧窮的原因,而是貧窮的結果」。
將茶葉銷售給工人並麻醉他們,目的就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生產。
《上癮五百年》的美國學者戴維·考特萊特認為:「人類也經常給動物服用癮品以便利役使。中國西藏地區的人給騾馬喝大壺大壺的茶,以增加牲口在高海拔地區勞役的能力……鬥雞的主人用大麻混合洋蔥喂公雞,以加強其好鬥性。馴養的大象只要把搬運工作做好,馴象師就可能喂它鴉片球,這和表演的海豚得到訓練師獎賞的魚差不多,馴象師手捧鴉片,大象嗅出味道,就像吃花生一樣地把它送入嘴裡。」
以前我對英國人對中國茶中的紅茶與烏龍茶的選擇感到奇怪,我在後來逐步的品飲過程中慢慢了解到烏龍茶、紅茶(福建紅茶、祁門紅茶、滇紅、宜紅)等英國人偏愛的品種里,「破孤悶」與「發輕汗」的效果要比其他常見茶更明顯。
更進一步,「肌骨清」與「通仙靈」的效果呢?在普洱老茶里可以偶爾遇到。茶人口耳相傳的「茶氣」有多種說法:手心後背發汗、一股熱流直墜丹田、「氣」在脈絡間遊走……
台灣茶人鄧時海在《普洱茶》中較早提到「茶氣」,認為這是因為「茶中多糖類和有機鍺產生一定的化學作用,於沖泡時即能溶於水。」但「古往今來飲茶品茗者千千萬萬,有幾人真正體會到茶氣美妙的境界?一來真懂得品嘗茶氣者不多,二來有茶氣的好茶卻得來不易。」
台灣另一位茶人周渝曾說2003年去雲南找茶,要雲南茶商給他「茶氣強的茶,他們不懂什麼叫茶氣,就以為是口感強的……」
可見「茶氣」是台灣茶人的發明。岡倉天心的《茶之書》里,「茶氣」指的是茶人的氣質。給《茶之書》寫序的周渝等人發明了這個極其吸引人但大多數人很難印證的術語。而且,2007年的普洱茶崩盤之後,相關理論也變得可疑了。
2013年,余秋雨在《極端之美》一書中重新談起普洱茶之「氣」,但他另有看法:「鍺,很可能是增加了某些口味,或提升了某些口味吧?應該與最難捉摸的氣韻和力度關係不大。」他的猜測是,茶來自「那些微生物」,因為「天下一切可以即時爆發的氣勢,必由群體生命營造」。不過此時的余秋雨的影響力已不如從前,雖然茶葉店複印此文廣為散發,但務實的普通人未必肯去輕信什麼「茶氣」。
文中提到「沈培平先生對現代普洱茶發展的貢獻,人所共知……他是一位宏觀的管理者,既有科學思維,又有敏銳口感,因此對各種品牌都有一種鳥瞰的高度。」所謂「宏觀的管理者」指的是沈培平時任雲南省副省長。
《極端之美》出版第二年,沈培平被免職。2015年底傳來消息,沈培平以受賄罪獲刑12年。受賄的重要物品約有1000萬元的普洱茶,其中不乏價值百萬一筒的普洱(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為他上當了。其實一筒七餅,這個價格並非記者渲染的是什麼「極品」)。
沈培平所喜好的品牌恰好都在《極端之美》中列出了。不過區區1000萬的現價,「號級茶」應該沒有幾餅,估計還是「印級茶」居多,沈培平的口味排序如下:「大紅印」、「甲乙級藍印」、「紅印鐵餅」、「無紙紅印」、「藍印鐵餅」、「廣雲貢餅」。說實話,與台灣茶人比,沈培平談不上有什麼「鳥瞰」的高度。其他人或許可以,戴在沈培平頭上顯得用詞有些庸俗。
其中「藍印鐵餅」我喝過,當然名不虛傳,樟香撲鼻,甘醇順滑,茶氣強烈,但的確有傳說中的苦底———彷彿省級高官浩蕩氣勢里夾雜著若有若無將被雙規的傳聞。
盧仝的說法有人深信,但這些信徒未必都是他願意收留的吧———即使沈培平的副省級要高過盧仝拒絕就任的正五品「諫議大夫」。
你喝的是可樂吧?還是我孤陋寡聞?從最垃圾的濕倉茶 到90多年的老茶 。不管是勐庫 霸諾 紫條還是冰島 我都沒有這種體驗
茶氣重的茶可以讓人感受到背部,頭部發熱,腹部發漲,有想打嗝的感覺。十來泡後會感受到一種通透的感覺,如同蒸過桑拿一般。不同的人對於上述的幾個方面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人它體驗會強烈一些,有的人它會稍微弱一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之後,會越來越強烈。通常圈內判斷一款茶的樹齡,茶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茶氣越重樹齡越老,再配合觀葉底,品茶湯的質感等等,基本上就可以大致判斷出這個茶的樹齡了。
什麼是茶氣?關於茶氣的理解,可謂眾說紛紜。一款好茶,由於其葉內所含成分,本就濃釅而豐富,在製造為成茶後,經過長期儲藏陳化,茶中多糖類和有機鍺產生一定的化學作用,於沖泡時即能溶於水。茶水之中,蘊含有能夠滲透和疏通人體經絡的能量,這就是茶氣。
茶氣是無形的,然而茶氣也是客觀存在的,有經驗的人都有體會。如果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飲茶有行散的作用,散來自於辛,辛則散,散則行,行則血脈通,這就是氣通。有形的茶,通過無形的氣,進入人體內部,運行於經絡之中、作用於人體相關部位,而引起的人體知覺的變化。如果茶氣達到了一定強度感覺,促使人體微循環運轉得以改善,從而使得人除能夠感受到強勁口腔感覺外,還能感受到熱氣在體內溫流、激蕩升騰、毛孔松馳微張、微汗、打嗝、排氣等身體感覺,並在品飲後有一種浸沐在愉悅輕鬆、飄然安舒的意境感受中,這說明茶氣很強;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時上述感受不強烈則說明茶氣弱。人與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感覺不盡相同,就算是同一壺茶,不是所有人喝下去感受都一樣,同一道茶,不同體質的人喝,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也不同。同一道茶,在不同的時辰喝,茶氣的作用與身體的反應也不同。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作用。朋友是雲南少數民族,有次去家裡拿了新帶回來的400年樹齡的古樹生普,喝了一下午。感覺是喝了人能安靜下來,濁氣下沉,清氣環繞。後果是喝了晚上失眠了…
後來說是弄到了更好的古樹茶,樹齡更久。是買茶的時候,找人買了一小撮,回頭去喝,再來更新。喝了這麼些年的茶,我只能感覺到喝下茶打嗝的氣
茶氣其實是普洱茶老茶客經常說到的一個觀點。按照老茶客的品鑒觀點,好的普洱茶已經脫離了口感的層面,像各種花果香氣,茶湯香氣,掛杯香氣,回甘生津等等,這些是初級茶客處於品飲口感階段的評價,更高層面的上升到體感評價,比如喝了茶之後,後背微汗,體內發熱,或者有些更神奇的有氣感運行經絡的感覺。其實,大多數茶客對這種感覺並不是很認同,認為是忽悠人,這和欣賞梵高的畫是一個道理,普通人對看梵高的畫就是幼兒園塗鴉一張,但是專業藝術鑒賞人員把它當成至寶欣賞,應該說是層級不同,審美的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普通茶客總是把極品好茶理解為口感更好,更香,其實算是一個誤區,極品好茶,也許普通茶客來品口感,沒有什麼特別出眾之處。說說我的一次品飲體驗,喝普洱茶很多年,但是對體感一直沒什麼概念,直到進入這個行業,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就是喝到好茶會有發熱,後背出汗這樣的感覺,以為這就是體感。直到一次公司聚會結束,統一到辦公室品茶,老闆拿出公司頂級的一款茶給大家品鑒,茶湯聞起來和喝到嘴巴里,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口味、香氣的特別之處,而且茶湯口感的感覺,味道比一般的茶還要淡,但是茶湯咽下之後,留在口腔里的香氣會感覺特別足,停留時間更久,另外一點就是苦、澀等任何不好的口感的地方,一點點輕微的感覺都找不出來,就是你說不出來香氣口感比一般好茶有什麼更好的地方,但是你如果找毛病,任何毛病都找不出來。這還不是神奇的地方,喝到第二泡之後,大家喝完酒,都有點頭昏眼濁之感,我戴眼鏡的原因,明顯的感覺到眼睛看東西一亮的感覺,而且清晰度要高一些,這是實實在在的感覺,只是這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就是在喝第二泡時出現,後面感覺就不明顯了。茶師告訴我說,這就是這款茶的茶氣所在,在拼配這款茶時,就是要得這種感覺。我這才明白這款茶為什麼在新茶里最貴。
茶氣,就好像是一個人的中氣一樣,好的古樹茶或是老茶,入口就會有氣貫全腔,有氣沖百匯的感覺,接著後脊生熱,像我會同時兩臂發汗,全身暖洋。
茶氣,我的理解,不同山頭不同年份不同時間不同人,感觸是不同的,是一種體感的表現,可能汗流浹背,可能打嗝放屁,也可能頭腦清醒,心神安靜,這是普洱茶的很重要的特點,沒必要刻意去體驗。
你這個也太誇張了點,茶應該來說沒這麼玄乎,感受茶氣中蘭香,密香,果香吧,不可能有什麼不符合實際的懷疑現象的
看了解答,發現都沒有說清楚。以我的體驗而言,茶氣跟茶樹的年齡相關,比如千年茶樹的,跟百年茶樹的,再到一般茶樹,乃至台地茶,確實是不同的。怎麼不同?最大的區別,是樹齡越久的,喝著多卻不想去廁所,而一般的,喝著香,喝多了,還是要去廁所的。看,就這麼簡單。
茶香就知道。至於茶氣,可能是所謂的氣感,只有學會凝神,自己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到 以上是一禪宗老師教我的。
可以去百度下植物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不是很熟悉?感覺茶氣就是刺激了植物性神經。摘錄一段:
交感神經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概括為產生應激作用,由脊髓發出的神經纖維到交感神經節,再由此發出纖維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交感神經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冠狀動脈擴張,血壓上升,小支氣管舒張,胃腸蠕動減弱,膀胱壁肌肉鬆弛,唾液分泌減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縮等。當機體處於緊張活動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起著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經作用與交感神經作用相反,它雖不如交感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一致性,但也有相當關係。它的纖維不分布於四肢,而腎上腺、甲狀腺、子宮等具有副交感神經分布處。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維持安靜時的生理需要,多數扮演休養生息的角色。其作用有3個方面:①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促進肝糖原的生成,以儲蓄能源。②引起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③消化腺分泌增加、增進胃腸的活動,促進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體的能量。協助生殖活動,如使生殖血管擴張,膀胱收縮等反應,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腸神經系統相比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腸神經系統受中樞調節不多,比較獨立。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起相互拮抗的作用(例外:唾液分泌)。
茶氣?沒感覺到。好的味道應該是回甘久,花果香濃郁,茶湯帶香。。
真純料?!不過現在是不是都掛個純料名了。。┑( ̄Д  ̄)┍你們的師兄走火入魔了嗎?這麼氣韻生動不如讓他們去評下書畫嘛。。。
推薦閱讀:
※普洱茶大樹小樹的區分?
※遇到偽茶人偽茶師如何應對?
※品飲普洱茶中的老班章茶是什麼感覺?
※1700元1kg的新班章生茶和8000元1kg的老班章是真的古樹茶嗎?還是小樹和大樹拼的?
※朋友介紹購買的03年紫大益,請幫我看看是否真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