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於《武林外傳》沒聽說多少南方人因為裡面充斥的北方方言而厭惡的?

首先,我不確定是否存在南方人喜歡武林外傳的人數少於北方的現象,但是真的很少遇到這種說法。

對於春晚,是很明顯的越往南收視率越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語言--有說是厭惡東北方言的,有說是看不太懂北方方言的笑料的,有說是節目老是拿南方方言開玩笑的等等。

但是這些問題幾乎完全存在於《武林外傳》中。武林外傳里有許多官話區的方言,比如許多人討厭的東北話,沙溢、姜超說的可都是東北話啊。甚至四川話在電視劇里也出現過。而相反,南方方言似乎只出現了少數幾次,也不怎麼好懂。

也就是說,武林外傳用北方方言甚至遠遠超過春晚。

那麼南方人有多少因為語言而厭惡武林外傳的?或者說,因為語言減少了對武林外傳的好感的?


首先我很理解春晚和《武林外傳》以北方方言為核心:

春晚這種「直播節目」沒有字幕,你讓人家說一句方言,觀眾根本抓不到笑點。

或者說只要普通話是基準,那肯定避免不了北方方言佔主流,不然聽不懂啊。在能夠理解的前提下加花活,如東北話陝西話四川話,大部分能聽懂但又有喜劇效果,這個和口音不一樣,因為人家說的就是自己方言。比如以前上海滑稽戲裡,有上海話蘇州話寧波話蘇北話,那是因為以滬語為基準了,所以這些方言能兼容。

但他們的處理方式和態度是不一樣的:

春晚上似乎沒有出現過整句整句的南方方言,只有說話帶南方口音的人,而且這一類人往往被醜化,來當丑角的,暗示你不會說普通話。

《武林外傳》的主角里如說上海話的呂秀才和祝無雙平時都是說很標準的普通話,說方言只是劇情需要或者刷個存在感,讓人覺得親切。

春晚演的是現在的故事,你非要讓一個演員出現南方口音,是很生硬的,是因為創作者黔驢技窮。

《武林外傳》是明朝的故事,那時候不可能做到語言的完全統一,所以所有人沒有口音反而不正常了。同福客棧是一個江湖,五福四海都是客,有什麼方言口音都不足怪。就如《炊事班的故事》,一個兵營里有各地的兵,而且當兵的大多沒受過很多教育,難免有口音,這是貼合劇情設定的。

歸根結底:

好作品,看故事本身,方言口音都是錦上添花的事。

題主你拿春晚和《武林外傳》比,這不是侮辱《武林外傳》嗎?

PS:要比也只能拿春晚里的小品來比,甚至相聲都不能算的。


我覺得題主需要搞清楚一點,南方人不是反感北方方言,南方人反感的是國家過度推普從而打壓了南方方言的生存地位。

我是南方吳語區人。但是我認為每一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色。 北方官話的相聲,繞口令,快板,小品等,我全都很喜歡看,也很喜歡聽,因為我覺得他們很有趣。同樣的,武林外傳裡面五湖四海的方言匯聚一堂,更大大加強了整部電視劇的趣味性。我會告訴你當年我模仿佟湘玉的口音在我們初中文藝匯演上面演小品么?哈哈

但是,就我現在而言,我確實有一些排斥官話。也有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使用吳方言的意向(比如今天不說今天說今朝。抽煙不說抽煙說吃香煙等等)。為什麼呢?因為我看不慣國家的過度推普的行為。官,吳,粵,閩,湘,贛,客家。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有各自的韻味,也都有必要被好好保存。但是現實情況是怎麼樣?國家為了推普,強行在各大媒體規定使用普通話。在學校中也放上各種「說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從小開始推廣普通話的理念導致如今的小朋友只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卻忘記了自己的鄉音。這才是真正讓南方人反感的東西。

所以說不是說南方人只不反感武林外傳這部電視劇。相反,南方人並不排斥北方方言。當年趙本山那些經典小品,我也同樣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的觀看,看著看著也哈哈大笑。我們只是希望,國家在推普的時候,能夠考慮到官話和其他語言的平衡,給其他的語言一個傳承的機會。

最後,南方人不反感北方方言,反感的是過度推廣北方方言。

南方人不反感北方方言,反感的是過度推廣北方方言。

南方人不反感北方方言,反感的是過度推廣北方方言。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展開為「為什麼影視劇用方言不易被排斥而春晚用方言就一片罵聲?」

原因很簡單,因為觀眾認為春節聯歡晚會是一個由國家來辦的全國性節目,不應該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這是對其他地方人民的不尊重,要是還在春晚上拿某地區方言當笑料更是罪大惡極。

如果哪次春晚讓每一種方言的代表上台講一句話就沒人會發牢騷了,只是這樣的話四個小時肯定不夠用,天知道究竟有多少不重樣的方言。

而影視劇則沒有這個自帶屬性,反而用方言會為劇增色不少。用方言可以是為了製造笑果,也可以是為了刻畫人物,還可以是表現這個地區的風貌。比如《平凡的世界》就用陝北方言來體現陝北風情,《鄉村愛情》就用東北話來刻畫東北農民,《外來媳婦本地郎》就是純粹拍給粵語區觀眾看。

具體到《武林外傳》用方言是為了喜劇效果,並且一般都是用的演員的家鄉話,比起「學來的不正宗方言」更加自然和貼近生活也顯得人物真實立體。

除此之外50里的方言還包括的寧財神的情懷:

普通話只是工具,它不具人文色彩,不覺得暴力型的普通話沒有韻味嗎?

最後貼一段《武林外傳》的宣傳詞

過往的喜劇,總是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這使得南方的戲,在北方反響不大,反之亦然。

本劇的導演是住在北京的四川人,而編劇是在北京生活過多年的上海人,演員則來自天南海北,幾個主要角色,分別來自東北、陝西、山東、天津,河北、上海、福建……每次創作會和對詞排練,南腔北調好不熱鬧。這樣的創作集體,使本劇完全跨越了地域障礙。

我們相信,無論方言如何變化,笑聲卻始終不變——因為笑,是沒有口音的。


另外方言有影響到南方某些省份對武林外傳的喜愛,比如台灣。

為了保證南方地區觀眾能夠聽懂所以裡面掌柜、老白、大嘴的北方口音其實只是帶方言音調的普通話。大陸這邊多數都是可以聽懂的,但是粵語地區和台灣確實困難。

CHJ


武林外傳里的郭芙蓉是說閩南話的,因為這實在是一門難懂的語言,所以她也就偶爾秀一兩句,如果讓她從頭到尾都說閩南話,恐怕這電視就沒法看了。

同理,還有小貝的山西話,說得也不多。


作為一個北方方言區的南方人發言。

南方人真的不討厭北方話,討厭的是某些情況下用北方話表述的惡俗的幽默形式。(比如鄉村愛情或劉老根大舞台)

至於春晚,其實是很中性的,所以普通話的北方屬性雖然微弱,卻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

而武林外傳,段子包袱層出不窮,且為全國人民喜聞樂見,大家自然不會管那是哪裡的方言。

利益相關:播音專業在讀。


不喜歡春晚的主要原因應該不是方言吧,而喜歡武林外傳的主要原因更不是方言啊


同意 @肖海 的回答,對於我本人而言,我只是單純地討厭那種馬屁的腐臭。

而且對於我這個廣東人而言:

笑點get不到(母雞啊真tm好笑,當然不只這類,只是最討厭這類而已,呵呵);

習俗無共鳴(餃子?!廟會?我們真不是這樣過年的);

場面沒感應(真的不是一大堆人穿著紅色系衣服跳舞就叫喜興的)。


有點小遺憾 武林外傳沒有湖南方言啊 可能是方言種類太多也難以聽懂


因為郭芙蓉經常以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作出了平衡。


題主你想太多了,不看春晚是因為不好看,就算是北方人也不覺得它的節目好笑啊。

相反,武林外傳的劇本非常非常的紮實,就算是英配或者日配我也會去看的。

不過我真的挺反感現在很多都市電視劇裡面的演員滿口京片子,主人公是上海人居然不說上海話。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覺得這個和現實不符合啊。


果真受不了知乎這畏畏縮縮的態度,地域黑就直接點

甭裝中立和客觀

問問題的把問題里的角色對換一下,比如北方為什麼不喜歡南方話,討厭廣東話。

看你這種一本正經裝得還不像的,比直接黑的還噁心。

主觀臆測一下,你多半不是南方人,應該是北方靠南,自己想貼南方,可以你們那的人不同意,南方人也不同意。

你這樣也不用跟你客氣,你丫就一傻嘿(但不說你們那都傻嘿,不說討厭你們那的人,這就是相對的素質)

你這問題提出來就建立在你的陰暗心理上。

你可以先調查調查春晚和武林外傳在南方的收視率和口碑,以及其原因。

甭上來一口一個南方,一口一個討厭,怎麼瞧,怎麼感覺你消化器官里裝了排泄物。是不是由此推斷,你們那人都這樣兒?

還有那個說低俗。你是可以讓人真誠的厭惡。

不討厭武漢話,是討厭用武漢話演繹低俗東西的XXX.XXXXX……

這一個回答加這一個問問題的,倆傻嘿,湊一起了


作為一個南方人表示,我從來就不在意春晚過年吃餃子還是湯圓,說東北話還是河南話,諷刺農民還是殘疾人士,不看春晚真的是因為大好時光應該用來打牌和出去玩,而且在鄉下過年晚上炮聲那麼響,電視聲音聽不太清楚。


首先回答,作為南方人我並不覺得裡面的北方方言會讓人反感。其次,南方方言也經常出現在劇中。

祝無雙,呂秀才,上海話。

柳星雨,范大娘,扈十娘,南京話。

那個想進六扇門的姑娘,四川話。

展堂錦衣衛,婁知縣,追風,廣東話。

包大仁,昆明話。

老刑入丐幫那集的其中一個乞丐,在炊事班的故事裡演指導員的也是說著一口南方話【心塞我不知道是哪裡的話】

郭芙蓉,郭薔薇,福建話(捎帶手吐個槽,小郭是福建人卻不知道榴槤)


香港同事說,看其他大陸劇已經沒問題了,但看武林外傳發現完全聽不懂,最後還是放棄了。


正統武俠不都講什麼中原武林嘛,厲害的角色門派也是北方居多。

沒有人會反對二人轉說東北話,沒有人要求京劇用閩南語唱。

而春晚面向全國自然就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漢語拼音中「-uo」和「-o」的發音是否相同?
帶有山東口音的人應該怎樣說出標準普通話?
普通話為何沒有入聲這一聲調?
為什麼好多地區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最接近?
你在家裡為什麼不講標準一甲普通話?

TAG:方言 | 普通話 | 南方人 | 武林外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