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歐洲的皇帝和國王?

歐洲的皇帝和國王有什麼區別?

如果說教皇是皇帝,國王是由教皇來加冕,那麼為何拿破崙要被稱為皇帝?

我凌亂了


簡單說一下希羅的。

皇帝/國王這種習慣性翻譯稱呼在歐洲有很多辭彙來形容,不過哪怕同一個稱呼,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其內涵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basileus,basileus一開始的詞源並不清晰,目前所知其作為職位稱呼最早的記錄是邁錫尼時代。那個時期basileus的寫法還是gasileus,其具體的職務職能是部落軍事領袖或者氏族部落頭領。在當時basileus並非是「國王」的含義,在當時「國王」一詞是「wanax」。

在邁錫尼時期,絕大部分國家都是以「wanax」為核心的一個個小王國,在每個小王國的地方依然是各種氏族胞族部落公社為主導,而部落領導者一般就是被稱之為basileus。

而在邁錫尼國家崩潰解體之後,國王wanax和政府逐漸消失,但是地方上的一個個部落還繼續存在著。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多利安人雖然征服了大量的邁錫尼人部落,但是多利安人也沒有完全摧毀這些結構,以basileus們為核心的部落管理結構依然繼續存在著,甚至多利安人也用basileus這個辭彙來稱呼其部落領袖。

也是因此,在黑暗時期,城邦開始一個個形成,而古典希臘城邦的建立也就是一個個部落的再聯合。

而這種聯合有武力征服,也有外交上的妥協。自然basileus的含義也加了城邦首領的意思。而此時,昔日古風乃至更早時期的wanax已經消逝成為了傳說。

所以,也很有必要說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我們中文通常翻譯的這些歐洲國家的頭銜/職務,基本都是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來的,而並非其本身的真正含義】

繼續回到話題本身。

basileus在古典時代希臘的「國王」稱呼,是有限定條件的。

basileus的權力和神聖性來源於神,本身是具有「神性」的。

換句話說,basileus本身被常人視為「現人神」(才不是說苗爺

這種神性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抑制了古典希臘本土的廣土國家的兼并與建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basileus們的家族也愈發弱勢,新崛起的富裕公民階層逐漸攫取了大部分的世俗權力。但是basileus的神聖性,從來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在雅典,第一執政官的稱號依然是屬於basileus家族的,而且還以他的姓名來給年份命名,直到basileus家族的絕嗣。到了更後面,隨著民主和僣主制的產生,但是僣主依然是沒有自稱basileus的。

basileus這個職稱的擴散,要到馬其頓征服時期。一類是強大的僣主,不過這種也只有一個例子,敘拉古的阿加托利斯,他擊敗了迦太基,最後一次重建了敘拉古帝國後稱西西里王。而這種情況也跟當時出現的大量對於古典希臘英雄的崇拜和模仿有很大聯繫。

古典希臘英雄傳說與崇拜的很大一部分核心,就是這些英雄們一生通過不斷的自我奮鬥,終於成為了眾神之間的一員或者半神。

那麼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取得「偉大的功績」,那麼也就可以成為眾神之間的一員(我不要做人啦!!!),可以自稱basileus。而這也進而引發出了一個新推導——英雄們之所以可以成為神,那是因為他們的爹媽就是神/半神。如海格力斯的爹是宙斯,亞歷山大的爹也是宙斯。

所以初代basileus生理上的爹/媽就是啪了神或者被神上了。

這樣就加強了basileus作為神王的宗教神聖性與世俗合法性。

作為國家裡的活神仙/現人神,所以他們自然是一切權力的直接來源,這也就是希臘化時期的政治邏輯。

至此,basileus的第二階段的內涵與職務也就發展成熟了。

而在新約里,耶穌也被稱之為B中B,這不僅僅是王中王的意思,更是神中神的含義。

隨著後來羅馬的征服,basileus作為一種職務和頭銜的含義,逐漸消亡了,但是basileus這個詞本身尚未消逝。如元首私人領地埃及,在埃及,如屋大維,依舊是被稱之為「basileus」,而浮雕也是以托勒密時代國王的打扮形象為標準,他在埃及的神廟和公共場合的身份依舊是以「國王」的身份。而非羅馬元首或者其他雜七雜八的一些職稱。

在東部其他地區,很多當地人也習慣性的把羅馬元首非正式稱呼為「basileus」,就如同中國宋代百姓士紳非正式稱呼皇帝為「官家」一般。

雖然這是屬於非正式的做法,但是元首也是一直默許以及支持這種趨勢的,即死後甚至生前就不斷神化自己的家族乃至自神,鼓勵人們把元首當作「國王」。而有一句名言「謊言重複一千次便成為真理」,於是乎,到了三世紀,幾乎整個東部人對於元首的稱呼都是「basileus」了。

而在西部,元首自稱為「rex」的也絕不在少數。

而元首本身,我們都知道元首真正的職務是非常繁雜龐大的,本身就是靠兼職一堆共和國官職來維持合法性,而除了奧古斯都和庇護等之外,元首還有很多其他的稱號和職稱,這實在是……頗為麻煩。rex/basileus的的確確是多麼蠻方便和貼心意的稱呼啊!

而元首的小圈子裡,有著大量的高級奴隸和被釋奴,這些奴隸和僕人為樂討好元首,開始主動稱呼元首為dominus。

dominus這個詞本身在東部也是奴隸對於主人的一種稱呼方法,直譯即主人,這並非是戴克里先第一個開始叫的。

而隨著dominus的稱呼逐漸從元首貼身奴僕,逐漸開始朝元老們開始傾斜,元老們也不斷稱元首為dominus,到了戴克里先,他開始大大方方在法律赦令里自稱為dominus。

而君士坦丁的行為,則是「洗白」這個稱呼,他將dominus與basileus直接等同起來,也即君主。

basileus從君士坦丁開始,作為羅馬國家君主的正式官方標準稱號和頭銜而示人,在拉丁語中與之對應的也就是dominus。

而其職務,也就是國家領袖,其權力是一切法律公共權力的來源與基礎。

當然,君士坦丁大帝選擇用dominus來與basileus直接對應也是有私心的。

眾所周知君士坦丁大帝雖然主張宗教寬容,但是依然是與基督教曖昧不清。在晚期古典,人們對於上帝的幾種常用稱呼,dominus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很廣泛的一種稱呼。

而把dominus與basileus直接對等起來,也有輿論上的引導。

「皇帝」=「人世間的上帝」

而到了後面,官方為了方便人們區分dominus中的「皇帝」與「上帝」的含義。

也產生了dominus noster以區分。

而dominus noster這個稱呼除了官方正式場合,自稱一般直接就是「rex」。

如瓦倫丁尼安,馬約里安等,其在信件與文書中的自稱都是「rex」。

而在西部帝國崩潰之後,rex與dominus noster的稱呼逐漸式微,imperator逐漸取代了這兩者。

成為了拉丁世界對皇帝最常見的稱呼。


皇帝頭銜的來源是羅馬。

羅馬分裂成東西兩部分之後皇帝頭銜跟著分裂成兩個。

東邊是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皇帝,但是隨著拜占庭帝國滅亡,這個皇帝的頭銜就空缺了,之後莫斯科大公伊凡,也就是「恐怖伊凡」宣稱自己為沙皇(Tsar),實際上就是俄語中的凱撒,以此繼承了東邊的皇位,直到被共產主義革命推翻。

西羅馬滅亡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皇帝,隨著法蘭克王國崛起,教皇加冕他為「羅馬人的皇帝」,使帝位繼續傳承,之後皇帝頭銜落到神聖羅馬帝國,成了歐洲唯一的正統帝位。拿破崙崛起後,自封為皇帝,接著將神羅解體,似乎是搶奪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正統帝位,但實際上已經破壞了繼承皇帝頭銜的規則,後面就亂起來了。

拿破崙帝國覆滅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早先常年佔有神羅皇帝身份的家族)再次稱帝,但是只是「奧地利的皇帝」,和羅馬已經沒多少關係了,普魯士崛起後先後擊敗了兩個帝國(奧地利,和自稱繼承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於是建立德國時也不忘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加上「凱撒」,德意志皇帝的稱號,這樣歐陸就有了好幾個皇帝,一直延續到一戰,形成德意志帝國(德皇),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俄羅斯帝國(沙皇),法國(拿破崙後代建立的帝國最終還是被共和國取代),還有大英帝國的格局。

其中大英帝國是個特例,英國一直跟歐洲大陸的皇帝頭銜不沾邊,可正值英國的鼎盛時期,其實力與那些帝國相比毫不遜色,於是維多利亞很不滿自己只是一個國王。正好當時英國在印度滅掉了莫卧兒帝國,取代莫卧兒成為「印度皇帝」,於是就在英王的頭銜最後加上了「印度皇帝/女皇」的稱號,這樣英國的統治者就同時有「英國國王」和「印度皇帝」兩個稱號,英國就升格成了一個「帝國」。


歐洲和中國一樣,皇帝只有一個,而國王有許多個,英格蘭,法蘭西,蘇格蘭等等,都叫王國。

而帝國指的是羅馬帝國,所有的帝位法理上都來源於它。後來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皇位一直傳承到1453年,後被俄羅斯取得。

西羅馬帝國很快滅亡,一段蠻族入侵的亂世後,法蘭克王國統一西歐,丕平獻土,教廷崛起,授予其西羅馬皇位,稱查理曼帝國。隨後查理曼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得到帝位,稱神聖羅馬帝國(神聖就來自於教廷的加冕)。

拿破崙時期,法蘭西王國強勢崛起,擊敗了神羅諸侯並強制解散了神羅,奪取了帝位,由此受教皇加冕,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


我來寫個簡化版答案,不求甚解的可以來看:

歐洲得到皇帝稱號的繼承源頭分兩派,都源出羅馬,分別是

羅馬&>東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

羅馬&>西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帝國

除此之外,就只有拿破崙耍了一次流氓,只有他是和羅馬不沾邊的皇帝,侄子後來稱帝是繼承他名號。

英國君主打擦邊球稱了一段時間皇帝

稱號是大不列顛國王兼印度皇帝,皇帝封號是借莫卧兒帝國的名義繼承來的,根本不能說是英格蘭或者不列顛的皇帝。


教皇不是皇帝,雖然像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君主可以被視作教皇的封臣,但是查理曼大帝和奧託大帝也曾被教皇加冕。


皇帝就是一個封建領主等級的最高級,凌駕於國王之上。皇帝封臣下可以有國王,而國王大多是獨立領主,但也有臣服與皇帝的例子(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波西米亞王國,巴伐利亞王國)。

教皇不是皇帝,是天主教的宗教領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一爵位先由神羅內選帝侯選出,稱「羅馬人民的國王」,再由羅馬教皇冊封為皇帝,你可以認為天主教世界所有最高領主和主教們羅馬教皇名義上的封臣。(也只是名義上,教皇在歷史上是有被天主教領主俘虜的例子的)


歐洲的皇帝的來源是羅馬帝國,當時羅馬算得上是真正的西方的燈塔,許多人都以能夠穿上羅馬長袍為榮,可見西方人對羅馬的嚮往和崇敬。

皇帝本身為了保證自身權利的合法性,都會把自己和某個神扯上點關係,和人民說自己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這種事不光是西方,連東方的古中國也是如此,周代「皇帝」自稱天子,劉邦也說自己是神的後代。

後來羅馬面臨的壓力增大,確定基督教為國教,把領地分了四份方便管理,也有了四個皇帝。羅馬皇帝更多偏向於神指定的在人間的代理人,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統治者需要被加冕來確定其權力的合法性。

再後來羅馬一分為二,不光皇帝連教皇都成了兩個。西邊的羅馬很快在蠻族入侵下滅亡了,雖然皇帝被罷黜,但是教皇保留了下來。雖然西羅馬沒了,但是蠻族對於羅馬的敬意還在,而且東邊還有個羅馬,在文化、科技各方面還是碾壓蠻族的,羅馬餘威尚在。

遇事在蠻族建立的國家裡,統治者都只稱國王而不是皇帝,因為皇帝只有羅馬帝國才能有。為何曾經英國曾經有過皇帝,因為皇位是從印度搶來的,他是不列顛本地的國王兼印度的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有皇帝是因為教皇特封的,一幫日耳曼蠻族建立了一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還是選出來的...比較無語

西邊的皇位傳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東邊的皇位一直被東羅馬傳承。直到...奧斯曼崛起滅了拜占庭,拿破崙崛起解散神聖羅馬,至此歐洲的皇帝便斷了香火。俄羅斯自稱傳承了羅馬正統,自稱第三帝國,「沙皇」就是凱撒的意思,就是羅馬皇帝。西邊拿破崙的皇帝是自稱的,沒有得到加冕,可能覺得滅了神聖羅馬就可以搶到皇位吧...

後面的就開始亂了,各種皇帝就冒出來了...


皇帝一詞在英語中叫做emperor,歐洲的皇帝除了拿破崙全部繼承自羅馬帝國。也就是說歐洲的皇帝都視自己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不列顛君主的頭銜中,皇帝這個稱號是來自於印度的,也就是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

而國王就是很簡單就是一個封建王國的世襲統治者。

教皇之所以牛逼,是因為當時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法蘭克王國崛起。當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教皇就成了普通的羅馬大主教,倫巴第入侵,教皇向東羅馬帝國求援沒有回應,於是轉而向法蘭克王國求援。這時丕平攛掇王位,為了他統治的合法性,他主動提出了送給教皇土地,以教皇為尊。這就是坯平獻土。之後教皇國勢力就愈發膨脹了。教皇給國王加冕,稱國王為皇帝,也就是承認該國王為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另外,教皇不是皇帝,只是為了顯示他崇高的地位的尊稱。一般叫他教宗PaPa,也就是父親。


推薦閱讀:

現代中國還是一個尊重知識的國家嗎?
在你看來古代最慘的君主(帝王),應當是誰(描述其事迹,國外也包括在內)?
清朝皇帝是否有蒙古大汗的尊號?
對於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康熙王朝》有什麼看法或者感受?
最不像皇帝的皇帝有哪些?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