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現金是如何流轉的?

場景: A 將100萬現金存入 X 銀行,幾天後 A 將這100萬轉賬給 Y 銀行的 B ,於是 A 的賬戶上立即少了100萬(數據層面),而 B 立即多了100萬(數據層面)。那麼,X 銀行與 Y 銀行之間會有怎樣的現金流轉?是 X 銀行將100萬現金運送給 Y 銀行,還是由第三方角色來介入控制?


來來來,大家都坐好,瓜子和啤酒自備,我最喜歡短話長說了。我們來一起八一八我們國家銀行間清算古往今來的長篇故事(要有八錯的地方歡迎同行指正)。

自從銀行這個機構誕生起,就一直存在客戶資金在不同銀行間流動的需求。在遙遠的年代,這個苦逼活是靠銀行(那時還叫錢莊、票號、銀號……)員工人肉搬運銀子(當然還有金元寶)完成的,量大了後就交給鏢局來做啦(專業分工古代就有哦)。而這些人工都是需要成本的,銀行壯大起來後,很快就發覺把銀子搬來搬去不是個划算的買賣,因為今天我搬兩箱去你那兒,你那邊搬三箱到我這來,來來回回累死了幾匹馬,實際上兩家的銀兩總數都變化得不大。於是兩家銀行老闆私底下一磋商,決定以後兩家不再這麼頻繁的搬錢箱了,而改為相互在對方那邊開戶存一些銀兩,有客戶從你那邊匯款給我這邊銀行時,你直接把銀子存進我在那邊的賬戶,然後你告訴我一聲,我這邊就從你在我這的帳上把銀子拿出來給客戶付出去,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兩家銀行再來慢慢數銀子和對賬。這樣一來,銀行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不用搬沉甸甸的金銀,只用一張張加蓋了印鑒的特定公文送來送去就行。

這個記載了銀行間重要往來信息的紙片學名叫船票,哦不對,是傳票(別扯遠,那個年代的法院通訊還是靠吼,不是一回事),名字很形象是不是,事實上也就是從這傳到那。而這項銀行的基礎工作自從被業界大佬們談統一後,竟然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都沒有什麼進化。只不過投遞傳票的業務隨著量大後又出現了分工,由專門的郵遞機構負責了。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的銀行間都還在大量使用一種叫聯行信件的東西,這是一個用紅色油墨印刷的牛皮紙信封,正面寫著收件行和寄件行的信息以及內容物數量,背面是大大的聯行專用四個字以及貼郵票。是的呢,收發聯行信是當時郵電局(沒錯,不是郵局,當時電信和移動都沒出生呢,全在他家)的重要業務,有專門的員工負責,並且投遞優先順序是高於其他任何郵件的。當時人民銀行下發的指導精神是「自成聯行系統,跨行直接通匯,相互發報移卡,及時清算資金」。

若干年以後,即便當年還沒怎麼聽說環保的概念,但是業務猛增導致聯行信堆成山一樣,而且各家行使用外觀相近的信封、一個郵政局要管多家銀行收發,誤投、劃帳拖延的情況不斷發生,這可不得了,客戶遭受經濟損失誰來負責、銀行的信譽受損誰來兜走?總之就是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啦。所以央媽發話了,簡化流程,各家銀行的匯劃款項通過當地人民銀行聯行轉匯!具體是個什麼玩意呢,就是說各家銀行在人民銀行先開個戶,裡面存上一定的資金,發生轉匯時,由人行向對應的銀行匯入和划出相應的資金。這樣一來,各家銀行都拍手叫好,因為他們終於不用在相互間寄送聯行信了,只用寄給央媽,央媽來做大管家。

隨著鄧總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家銀行開始引進計算機技術,慢慢的建立了賬務管理的計算機系統(當時有個術語叫「會計電算化」),對客戶帳務進行登記。首先是1990年,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成立。然後在1991年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金融衛星通訊網和全國電子聯行系統建成投產。這兩個系統都是央媽牽頭組建的,全國由上到下分了不同級別的中心,負責連接本地的各家銀行和聯絡上級銀行。所以傳票啊憑證啊什麼的就告別紙質了,變身一段加密後的電文,biubiu的就發送到了幾千里之外。所以這個時期的銀行匯兌就變成了這樣,匯出行將匯劃資金錄入電子聯行系統,通過金融衛星通訊網將這個已經電子化的憑證傳到匯入行所在人民銀行,再劃轉如收匯行。相比以往紙質聯行信,這個是巨大的進步,資金的在途時間由一周以上縮短為一兩天,大大減少了每天的在途資金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想想大額資金每天就有多少利息……)。與此對應的,各家銀行自己內部聯網的系統也在90年代中期紛紛投產,銀行的資金清算漸漸進入一個新時代~偶也~

到了二十一世紀,IT技術開始風騷的引領各行各業飛速發展。首先是2002年央行大額實時支付系統(HVPS)投產,作用還是那些:處理同城和異地、商業銀行跨行之間(也包括行內一定金額以上的)大額貸記(事實上這個系統的起點一直被設為了0元……),支付指令逐筆實時發送,全額清算資金,跨行資金清算零在途。然後是2005年央行小額批量支付系統(BEPS)投產,用來處理同城和異地紙憑證截留的借記支付業務以及每筆金額在規定金額起點以下的小額貸記支付業務,支付指令批量發送,軋差凈額清算資金,主要為社會提供低成本、大業務量的支付清算服務。咳咳,翻譯成人話就是:大額系統側重於系統穩定、風險管理、資金轉移的時效性,主要用於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交易和大額貿易資金結算,小額系統對安全性、系統數據吞吐量要求較高,主要用於小額貿易支付和個人消費服務。

好了,扯到這裡,基本上下面要說的都是圍繞支付清算系統了,來,我們把它內褲扒了(不要雞凍,這一段沒你想像的那麼好看)。當代銀行間資金轉移有這幾種情況:轉入轉出的銀行相互持有的雙邊往來賬戶,直接進行資金轉賬;雙方在第三方銀行開設賬戶,由第三方進行劃轉;雙方通過在央行開設的備付金賬戶,劃轉款項。而完整的支付過程也包括三方面:支付、清分、結算。支付發生在收款人、付款人以及開戶銀行之間,付款人賬面餘額減少、收款人賬面餘額增加;清分是收、付行交換支付信息,根據支付指令計算借貸方差額的過程;結算涉及收款人付款人的開戶銀行和央行,通過央行劃轉備付金賬戶清償債權債務關係。清分是對支付指令進行計算、歸類和傳遞等操作過程,資金在此時尚未實質性轉移。清分結束後的結算就是根據清分結果對賬戶間的資金進行實際意義的轉移。

因為大小額系統是如此的重要,所以這裡再啰嗦幾句,把它們內衣也扒了(嗯,這個就好看多了)。首先是在工作時間上,大額系統是工作日8:30-17:00(嗯,沒錯,和公務員一樣,所以每到節假日是不是總會收到銀行的通知說某些業務暫停?就是這個原因),小額系統要辛苦些,全年無休(鼓掌鼓掌)。然後是在業務處理上有所不同,大額是單筆交易實時發送、實時全額清算,而小額系統是銀行收集到若干筆交易後打一個包統一發到人行,定時清算。所以說,儘管理論上大部分跨行的轉賬業務是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完成的,但是因為要經過央媽,所以在這一時期好像沒有哪家銀行敢向客戶承諾資金多久能到帳。

最近幾年,央媽又弄出了一些方便大家搗騰鈔票的新工具出來,一個是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俗稱超級網銀,一個是第二代支付系統。其實這麼分開說很不嚴謹,因為二代支付其實是個大概念,包含了全新建設的超級網銀和不斷升級加強的大小額系統和其他一些支持性的系統(清算賬戶管理系統(SAPS)、支付管理信息系統(PMIS)等等),是所有人行支付系統的統稱。但是由於大家習慣上的原因,二代支付和超級網銀經常混為一談,所以後文中就不再提及二代支付了。

超級網銀是2010年8月上線運行的,號稱具有七大特色:統一身份驗證、跨行賬戶管理、跨行資金匯劃、跨行資金歸集、統一直聯平台、統一財務管理流程、統一數據格式。之所以被叫做超級網銀,就是因為它實現了各商業銀行網銀系統間的互聯互通:隨時隨地發起網上跨行支付業務;發起匯款指令信息填寫簡單、操作便捷,支付成功率高;在線實時接收業務處理結果,真正實時到賬;網銀業務應用範圍大大拓展,不僅支持支付類業務,還支持跨行賬戶查詢,足不出戶就可以方便地辦理資金收付和財富管理。好像很複雜的樣子,反正就理解為老婆可以輕鬆掌握老公的工資卡於股掌間就好了。其實和大小額系統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就是接入如機構不再限於銀行了!只要是經其批准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非金融支付服務組織也能接入,例如支x寶、財x通(快給我廣告費就讓你們漏點……哦是露臉)什麼的,這個應用可就更寬了,想想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可比我沒節操多了,什麼新業務都想得出來(友情提醒:擦邊球要防走火喔)。

其實呢,我國的各類支付系統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個,還有: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同城票據交換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支付系統、中國銀聯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城市商業銀行匯票處理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這些系統分別處理了不同形式的資金在國內的流轉,因為更大家的生活沒有太多直接的聯繫,這裡就不展開了(其實是我口水說幹了……)。

除了國內的,還有好多國外的重要支付系統呢,典型的有: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主要用於國際貿易結算、跨國資金匯入匯出,接入了全球上萬家銀行)、CHIPS(紐約清算所協會同業支付系統,全球最大的私營清算支付系統,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TARGET(歐洲支付系統,歐洲央行建立的歐元區跨國實時資金清算系統)、FEDWIRE(美國聯邦電子資金劃撥系統,提供資金轉賬和證券轉賬兩大服務)等等,也就不廢話了(口水真的干!了!)。

嗯嗯,關於支付的脫衣舞就表演到這裡,言射大家。(什麼……竟然還有意猶未盡的,這是多強的M傾向啊……)

(聲明:謝絕任何未授權的轉載,特別是微信公眾號)

參考資料:

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支付宣傳

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

《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3)》: pbc.gov.cn 的頁面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改革銀行清算制度的通知

中國金融衛星網和全國電子聯行系統的回顧與展望--《管理信息系統》1996年03期


《銀行怎麼盤頭寸?——銀行流動性管理那些事兒》

目錄

序言

第一篇:司庫、準備金概念(銀行的司庫一般都是怎麼盤頭寸的? - 王超的回答)

第二篇:金融支付清算系統特性

一、概述

二、講幾個故事

三、理論知識

四、實戰案例

五、淺談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賬戶及非銀賬戶託管(保管)

六、後記

第二篇:金融支付清算系統特性

在銀行間市場做交易從來就不是「加、減、賺」這麼容易的事情。尤其對於固定收益類交易來說,與權益類不同(精力可以相對更多的放在投資決策上),真正做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人會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貨幣市場交易,都有很大一塊精力放在洽談及核定交易要素之外的部分,例如風控合規、審批流程、系統特性、清算追款等。或者反過來說,不同的機構,所具有的不同特性,也會產生反過來影響市場,甚至成為決定市場變化的重要因素。舉個例子,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除了我們看得到的「頭寸」,「清算支付」的承受能力其實也是交易決策中不可不估量的因素。就像「乘數」和「被乘數」的關係,或者「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關係,清算支付水平和頭寸匡算能力在資金分配發生結構性變化(如打新股期間)時的將真實不虛的直接影響到資金流轉、槓桿倍率的可操作性,進而最終影響到銀行間市場總體的流動性。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不是銀行間市場的交易成員,而在扮演著銀行體系其他中堅力量的角色(比如客戶經理),則更是有必要閱讀本篇文章,以便幫助您和您的客戶在爭分奪秒的款項劃匯中搶得先機。

所以我們今天繼續把基本功打牢一些,掀開支付結算的面紗,看一看銀行系統內資金是如何通過支付清算系統進行流轉的。

再次強調,本文致力於用大家看得懂的語言,講清楚應用層面的東西,做到看了就懂,懂了能用,用完還能跟其他人分享。金融支付清算系統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專業性極強,作者只識皮毛,做不到系統性全面的闡述,還望業內專業的老師多多指點。

一、概述

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系統是中國金融支付清算系統的中樞,也是確保經濟金融正常運行的最重要基礎設施之一。自2002年以來,人行相繼建立了包括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和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等應用的第一代支付系統。2014年下半年,各家銀行開始陸續升級至人民銀行第二代現代化支付系統,以滿足最新的支付清算需求。

下面用一張圖來讓大家了解二代支付系統的總體框架:

(注意由於圖片來源較早,所以實際在「金融市場支付清算系統」中,應該加入上海清算所系統,即除中債登之外銀行間市場的另一大債券託管機構系統)

看了這個框架圖估計很多很多人沒有慾望讀下去了,請留步!由於本文題目叫「銀行怎麼盤頭寸?」,所以我們只著重講講最重要的、最簡單的、對頭寸(及交易)影響比較大的東西。

不知讀者是否還記得,在第一篇中我們提到了關於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及分行一般備金賬戶的區別,[法定準備金]及[備付金](超額準備金及其他)的關係。上次我們把總行的[法定準備金賬戶]比喻為粗試管(非常非常重要),粗試管的水位線決定了是否滿足「法定準備金率」;分行的[一般準備金(備付金)]賬戶比喻為細試管(也很重要),細試管們加總到一起,再加上粗試管的超過紅線地水位線決定了是否滿足「超額備付率」。但是,請注意,如果主要的法定準備金賬戶餘額滿足不了「法定準備金率」的話,加總的「超額備付率」再高也不合法合規。

如果第一篇我們講的是試管(賬戶)的故事,那麼第二篇我們講的就是連接試管的小小的導管們(清算系統)的故事。試管之間是怎麼連接的?都有哪些「導管」?時效性如何?如何記賬?

在這裡我們要先提及一個重要的概念,「支付清算賬戶」和「非支付清算賬戶」。簡單理解的話,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即「支付清算賬戶」,而分行的一般準備金賬戶為 「非支付清算賬戶」。每家銀行一般只能有一個支付清算賬戶(特大型銀行也許有多個),但可以有很多非支付清算賬戶。為什麼我們稱之為「支付清算賬戶」呢?因為「支付清算賬戶」連接著「主要的」支付清算系統,即大、小額(及支票影像系統)支付系統等進行資金的清算,而「非支付清算賬戶」連接著「輔助性」的支付清算系統,如同城系統、EFT(廣東省金融結算系統等)支付系統等進行資金的清算。後者起到對前者的補充作用(在清算效率、運營時間等方面)。

此處需要提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大小額支付系統的參與者分為:直接參与者、間接參與者以及特許參與者。

直接參与者:是指直接與支付系統城市處理中心連接並在中國人民銀行開設清算帳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地(市)以上中心支行(庫)。

間接參與者:是指未在中國人民銀行開設清算賬戶而委託直接參与者辦理資金清算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縣(市)支行(庫)。

特許參與者: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通過小額支付系統辦理特定支付業務的機構。

注意:這裡的直接、間接的標準,是相對於(主要的)「支付系統」(大小額支付系統)。舉個例子,某行XX省分行,雖然在當地人行開立了賬戶,但由於其是「非清算賬戶」(未接入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只接入了同城系統等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統),所以算作「間接參與者」。

以上我們提及的各類賬戶,指的是「各家銀行在人行開立的賬戶」,而非我們平時理解的「企業及個人在銀行開立的賬戶」。這裡涉及到我們之前提及到的:人行是商業銀行的銀行!銀行給自己的客戶記賬,記錄自家的哪個客戶的哪個賬戶有多少多少錢(頭寸);而人行給銀行記賬,記錄哪家銀行的哪個賬戶有多少多少錢(頭寸)。

總結

關鍵詞:法定準備金賬戶、一般準備金賬戶、法定準備金、超額準備金、備付金(超儲)、二代支付系統、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統、直接參与者、間接參與者、特許參與者。

1、每家銀行的總行,在總行所在地當地人行開立的最主要的賬戶,叫做法定準備金賬戶,法定準備金賬戶裡面的錢,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叫做「超額準備金」。這個主要的大賬戶,連接著人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清算系統,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二代支付系統(超級網銀),銀行也因此被稱之為直接參与者

2、每家銀行的分行、或者根據特殊需求在各地人行開立的準備金賬戶,叫做一般準備金賬戶(備付金賬戶),一般準備金賬戶里的錢,與「超額準備金」加起來,都是用來準備支付用的,所以叫做「備付金」,亦即我們俗稱的「超儲」。分行的這些賬戶不能接入二代支付系統,分行在進行全國性的清算時,主要靠總行代付,並不動用自己的這些備付金賬戶,但某些特殊時間段,以及小範圍地域內,會通過其接入的一些輔助性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統進行清算,這時就需要動用「備付金」。縣域一級農聯社(農商行)等通過省級聯社(農商行)清算,類似沒有直接連入二代支付系統的機構稱之為間接參與者。,

什麼叫XX給XX記賬?有點亂是嘛?沒關係,接下來我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講故事的方式把以上概念串聯起來:

二、講幾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國泰民安,貿易昌盛,貨殖通順,各家商賈多有分號遍及全國,然大宗錢幣運輸繁密,多有損耗,兼慮強盜路霸之擾,流轉多有不便,故有錢莊、錢號興起。

故事一:行內同城劃匯

一天,「北京通縣養雞場」的夥計走進[農業錢莊],手裡拿著「北京全聚德」背書的票據。兩家單位都是[農業錢莊]的客戶,「北京全聚德」要付給「北京通縣養雞場」肉雞費用一千兩,於是[農業錢莊]的帳房先生分別打開了兩個賬本,一本寫著「全聚德」,一本寫著「通縣養雞場」。帳房先生在「全聚德」的賬本上用毛筆記下「支:銀一千兩」,又在「通縣養雞場」的賬本上記下「收:銀一千兩」,於是兩位夥計開心的走了。以上,完成了一筆「行內同城劃匯」。

解析:本故事中,北京通縣養雞場的夥計手裡拿的票據,最常用的應該是北京全聚德開具的「支票」,同時他還需要有自己東家開具的「進賬單」,因為付款人開具的支票,是沒有收款人戶名、賬號等相關信息的。由於支票是「農業銀行」自己家的,所以見票即付,省卻了很多銀行和銀行之間「鑒定」的煩惱。與此同時,付款人、收款人都在同一家銀行,所以記賬時信息是在「行內」的系統流轉的,是實時的,這個系統我們稱之為「核心系統」,核心系統是一家銀行自己家的。一家銀行的「內網」(核心系統)可以獨立運行,相對自由,當官方「外網」(人行的支付清算系統)關閉時,「內網」也可以獨立運作。做個比喻,如果一家大學的互聯網介面會在晚上12點熄燈以後關閉,但是宿舍里的幾個室友仍然可以搭建內網打遊戲。這個內網就是「核心系統」。

故事二:行內異地劃匯

後來,「北京全聚德」覺得通縣的雞肉有點柴,所以特地訂購了一批「山東德州養雞場」的肉雞,並且在交貨時,「北京全聚德」交付「山東德州養雞場」了一張有全聚德背書的[農業錢莊]的單據一千兩。兩個商家,依舊都是[農業錢莊]的客戶。德州養雞場的夥計懷揣著這張銀票一身輕鬆的回到了山東,來到了「農業錢莊」山東分號的櫃檯,於是山東分號的帳房先生又攤開了「全聚德烤鴨店」和「山東德州養雞場」的賬本,分別進行了記賬。這裡要亂入一個設定,每家錢莊都有各自的「神奇賬本」(核心系統),總庄和各家分號的賬本,只要在一本上寫字,其餘賬本都會神奇的出現相同的內容(不同於人行的支付清算系統,一家銀行自己的核心系統「幾乎」是7X24運作的)。於是德州養雞場的夥計開心的走了。短短的時間,就完成了一筆「行內異地劃匯」。

解析:在這個例子中,由於涉及到跨地域,所以這裡的「票據」,其實「結算業務申請書」。櫃檯接收到結算業務申請書以後,通過驗印等流程確認真實有效以後,會通過系統發起支付清算指令,再經過複核、授權等步驟,完成清算。由於本例雖然是異地,但仍然是在行內結算,所以仍然使用銀行自己的「核心系統」,快速、便捷、自由的記賬。事實上,在同行異地劃匯當中,使用支票也是可以的,但就存在對支票的驗證「托收」,而這就需要使用到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即人行的支付清算系統,雖然不存在跨行資金清算的時效性,但由於其局限性,一般不採用這種方式。

故事三:跨行同城劃匯

當「北京全聚德」想要付給「六必居」麻醬錢一千兩的時候,發現「六必居」居然不是[農業錢莊]的客戶,而是[工商錢莊]的客戶。於是「北京全聚德」的夥計(其實「六必居」的夥計也可以)拿著「北京全聚德」開的票,來到

[農業錢莊]的櫃檯,表明說要付給[工商錢莊]的「六必居」一千兩。[農業錢莊]的帳房先生大筆一揮,攤開自家「北京全聚德」的賬本,記上「支:一千兩」,又吩咐庫房給[工商錢莊]送去真金白銀的一千兩,並帶上小紙條:付給貴司「六必居」一千兩。[工商錢莊]的帳房先生收到銀兩和紙條,就攤開六必居的賬本,記上「收:一千兩」。以上,發生了一筆「跨行同城劃匯」。

解析:這個環節中,終於涉及到了不同清算機構之間的關係。在這個例子中,由於是同城劃匯,所以用到的是「支票」(異地則使用:結算業務申請書),[付款行]的支票,[收款行]是無法直接接受的,需要一個「確認」的過程,即[收款行]向開具支票的[付款行]進行印鑒等相關信息的確認。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托收」,即「委託收款」,亦即收款人,委託自己開戶的[收款行]向付款企業的開戶的[付款行]進行收款。[收款行]收到[付款行]的款項時,才會給收款人記賬,[付款行]給[收款行]付款的同時,也會給自家客戶記賬(記支出)。注意,同城的劃匯是不可以使用「結算業務申請書」的,否則會造成一例憑證差錯。本例中,還沒有引入人行的概念,而是[農業銀行]直接給[工商銀行]送去真金白銀的一千兩。(實際情況中,並不會有真實的貨幣被運輸,而是通過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請繼續閱讀。)

故事四:跨行異地劃匯

不久後,北京全聚德在河北開立了分號,那「全聚德河北分號」,依然選擇了[農業錢莊]作為自家的錢莊,但區別是開戶時,開到了[農業錢莊河北分庄]。與此同時,六必居在河南也開立了分廠,自然,分廠的賬戶和老東家一樣開立在了[工商錢莊],而且是[工商錢莊河南分庄]。兩家子公司之間也存在著貿易往來,當「全聚德河北分號」要付給「六必居河南分廠」麻醬錢的時候,雙方發愁了。像上面那個例子中,「農業」和「工商」兩個錢莊的總庄,都在金融街啊,但是[農業河北分庄]和[工商河南分庄],一個河北一個在南,不方便送銀子啊。沒關係,分庄沒挨著,總庄還是挨著的嘛,既然內部分別都有神奇賬本「核心系統」,那就好辦。於是全聚德(或者六必居也行)的夥計拿著憑證來到付款的錢莊,即[農業錢莊河北分庄],的帳房先生在自家的神奇賬本上大筆一揮:「替全聚德河北分號,付給,在[工商錢莊河南分庄]開戶的,六必居河南分廠,紋銀一千兩。」

[農業錢莊]總庄的賬本上立刻出現了這行字,於是只見在北京金融街上,[農業錢莊]總庄的小哥抱著一千兩紋銀送到了隔壁的[工商錢莊]總庄,[工商錢莊]總庄收到了這筆銀子,在自家的神奇賬本上大筆一揮:「收到了[農業錢莊河北分庄]送來的全聚德河北分號(農業錢莊總庄代付),支付給[工商錢莊河南分庄]的六必居河南分號的(工商錢莊總行代收),一千兩」。[工商錢莊河南分庄]的賬本上立刻出現了這行字,於是在賬本上給「六必居河南分號」記了賬。以上,即是一筆「跨行異地劃匯」。

解析:在這個故事中,又是異地,又是異行,付款行和收款行又都是分(支)行,終於複雜了起來,如果沒讀明白,請多讀兩次。現在我們要多說兩句,理清一些概念。一家銀行有很多分(支)行,比如分行A有10億存款,分行B有15億存款,分行C有12億存款,但這並不代表分行A、B、C的金庫里就有10億、15億、12億。大部分的錢都是存在總行的,因為大部分支付結算業務都不會用到現金,而是虛擬的轉賬。所以兩家銀行的分(支)行之間進行清算時,其實很多時候是兩家總行進行頭寸交割,然後內部記賬。即當河北全聚德要給河南六必居付款時,只要按照這個路徑:農業銀行河北分行——》農業銀行總行——》工商銀行總行——》工商銀行河南分行。其中,[農行河北分行]和[農行總行]之間,[工行河南分行]和[工行總行]之間,都是內部系統記賬就可以,不用真正的結算(錢都在總行,總分之間全靠記賬不用清算),真正需要交割頭寸的,只是兩家總行,而兩家總行又挨著,交割起來很方便,於是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如果兩家總行也不挨著,又該怎麼辦呢?

故事五:跨行異地劃匯(升級版)

「北京全聚德」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做到了廣東,終於有一天,「北京全聚德」從「華潤五豐行」訂購了一批美國進口的火雞,需要支付紋銀一千兩。而「華潤五豐行」的開戶行是[珠海華潤銀行],[珠海華潤銀行]的總行又是在珠海!按照上面故事的流程,需要[農業銀行總行]給[珠海華潤銀行總行]送去紋銀一千兩,然後雙方分別記賬。可是,這下送紙條、送銀子就沒那麼容易了,又要浩浩蕩蕩的派鏢局出馬了。要把銀子從北京,運送到廣東珠海。於是錢莊大佬們坐在一起合計著,怎麼辦呢……怎麼辦呢……大宗錢幣運輸繁密,多有損耗,兼慮強盜路霸之擾……咦?這不就是當初商賈們面臨的問題么?那我們把自己當成商賈(客戶),成立一家錢莊的錢莊不就行了!於是,偉大的[人民大錢莊]誕生了!(只是為了講故事,央行成立的真實過程當然不是這樣的。)

與之前的錢莊相同,[人民大錢莊]在全國各地都開立了分庄,並且也有自己的「神奇賬本」,那就是「支付清算系統」。

於是前面送紙條、搬銀子的故事就被改寫了。

解析:上面的故事中,終於引入了[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概念。我們之前提到過,人行,是銀行的銀行,是給銀行記賬的銀行。

[記賬]的好處究竟在哪裡呢?就是可以代替真金白銀的運輸過程。在一家銀行之內記賬,那存錢在這家銀行的公司,就可以相互轉賬,不用發生真正的真金白銀的運輸,各家公司就可以完成轉賬,憑藉「賬目」,收到款項的公司在以後就可以提取那些「真金白銀」,或者轉賬出去。而多家銀行之間的「賬目」呢?由於[人民銀行]的成立,銀行在人行開立賬戶一樣,銀行的總行之間,也不用真金白銀的運輸了。比如那上面「從北京運銀子到珠海」的環節就可以省去了,站在「上帝視角」的[人民銀行](央行),只要攤開自己系統內的賬本,寫上「[農業銀行](總行)支出一千兩,[珠海華潤銀行](總行)收入一千兩」,兩家銀行總行之間的資金劃匯,就完成了。全國都在銀行的管轄內,全國的銀行都連接著人行的「內網」。

故事六:地域性支付(非營業時間)

有一次,「華潤五豐行」進口了一批聖誕紀念版火雞,所有餐館都搶著訂貨,由於貨源有限,「華潤五豐行」宣布先款後貨,先到先得。「北京全聚德珠海分號」為了搶佔一批貨源,急忙趕到錢莊,可惜過了17:00,[農業錢莊珠海分庄]的帳房先生遺憾的告訴夥計,[人民大錢莊]的魔力賬本(大額支付系統)已經關閉了。正當夥計抓耳撓腮時,帳房先生提醒道,在非營業時間,廣東省內有一個地域性的魔力賬本還開著,可以通過它進行結算。帳房先生查了查廣東省的省會廣州的金庫餘額,夠用!於是替「北京全聚德珠海分號」通過「地方版魔力賬」本辦理了轉賬。

解析:上文提到過,分行的錢大部分是存在總行的,但仍有一部分留存,用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結算。人行的支付清算系統有其運營時間,其中大額支付系統是8:30至17:00,在這以外的第三方平台支付系統,其中包括同城系統等。同城系統可以理解為地方版的小支付清算系統由當地人行組織建立的區域範圍內支付結算系統,有省域的,也有市域的。一般這種地域性的支付系統都採用7X24的方式運行,支持即時清算也支持批量清算。地域性的支付系統的頭寸交割,一般是在各家銀行在省會人行或者重要的市人行開立的一般準備金賬戶。即使是在人行主要的支付清算系統運營時段內,同城系統等也有其優勢,包括:可即時記賬、手續費低廉等。

關於法定準備金賬戶及一般準備金賬戶的作用與關係,讀者如果感興趣,可以去讀筆者的《銀行怎麼盤頭寸?——銀行流動性管理那些事兒第一篇》:銀行的司庫一般都是怎麼盤頭寸的? - 王超的回答

或者《中國人民銀行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民銀行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是什麼意思? - 王超的回答

三、理論知識

輕鬆的讀完了故事,接下來我們要認真的學習一下各類支付系統的清算特性了,這也是一個司庫管理員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是客戶經理需要了解的內容,尤其是在漫長的審批流程後最後支付清算能否實現及實現途徑的核心內容。

1、支付清算系統特性(連接清算賬戶: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

(1)大額支付系統

清算時間:大額支付系統的開啟時間為工作日的早8:30~晚17:00,特殊情況(如春節等假期、或系統升級等)人行會有特殊安排,一般會提前通知相關時間調整。如果遇到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等情況,人行也會臨時做出延時關閉等相關調整。

清算時效性及記賬邏輯:大額支付系統採用逐筆實時方式處理支付業務。在工作日的營業時間,通過大額支付系統的來往賬是可以實時記賬的。也就是,在付款行的清算賬戶(法定準備金賬戶)餘額充足的情況下(不一定大於法定準備金,賬戶餘額大於所需往賬金額即可),收款行可以實時的收到來自付款行支付的頭寸,與此同時通過核心系統給收款人進行記賬。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把人行給銀行記賬(收款行收到付款行支付的頭寸)和銀行給客戶記賬(付款行給付款人記賬收款行給收款人記賬)分開看待。舉例來說,付款人可能因為某些額度限制或授權管控等原因,導致賬戶餘額已經扣除,但頭寸並沒有離開付款行,這時候的頭寸是在付款行行內的某個過度戶;而收款行收到來自付款行(付款人)的頭寸以後,收款人的賬戶餘額也未必立刻增加(收款行給收款人記賬),例如賬戶名與賬戶不符(非漢字字元的全形和半形輸入經常會產生該現象)、收款行與收款行行號不符、特殊賬戶(某些保證金或其他用途的內部戶等)無法自動入賬,這時候就需要手工入賬

清算限額:大額支付系統是沒有金額下限的,只要通過該清算渠道,小額資金(低於5萬元)也是可以通過大額支付系統進行實時清算的。目前很多銀行在手續費方面都對通過大額支付系統清算的轉賬業務(加急支付)給予優惠,做到小額資金的支付清算也享受便利的快捷清算。上限則取決於清算賬戶(法定準備金賬戶)的餘額。當發生餘額不足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排隊」,即只有後續收到款項以後才可對已經產生的往賬進行清算,這是很嚴重的支付清算事故,是銀行必須避免出現的情況。不出現排隊現象是一家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基本功。

報文:我們可能涉及到的企業及個人往來款、銀行間市場交易、票據解付、托收、轉貼現、再貼現、同業資金往來、退匯等,都有各自的細分報文,了解這些報文的各自用途及資金屬性,也是一名頭寸管理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這裡客戶經理及同業投資經理特別注意,在遇到賬戶信息有誤的情況時,不一定要等待下一批次的退匯後重新發起支付指令,可以立刻聯繫收款行清算中心,發起查詢查復報文,在得到付款行的糾正確認回復報文後,即可成功入賬。

(2)小額支付系統

清算時間:小額支付系統實行7X24連續運行。

清算時效性及記賬邏輯:小額支付系統採用24小時連續運行,逐筆發起,定時組包批量發送,實時傳輸,雙邊扎差凈額清算。也就是說,小額支付系統不是實時記賬的(不管是在銀行之間的人行層面記賬,還是在客戶之間的銀行層面記賬),而是積攢一批小額支付的指令,在清算批次時打包發送。在清算包發送後,收款行給收款人進行記賬(也可能存在類似大額支付系統的非自動入賬情況),同時銀行個體對期間產生的借記和貸記業務進行總扎差,在法定準備金賬戶中進行凈額的清算收付款。特別註明的是,在節假日中,打包的支付結算指令,在銀行層級是可以記賬的,但在人行層級不會記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在節假日期間,你匯款給某個人和某個單位,你的錢會變少,對方的賬戶餘額則會增加(收款行給收款人記賬),但是付款行和收款行的備付金並不會產生變化。因為你站在人行的高度,各家銀行的備付金賬戶就像是黑箱子,從外面看不會產生變化,但是你看進去,各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已經產生了變化。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銀行會為這種非營運時間的支付清算,專門設立一個用於扎差凈額清算的過度戶,類似於「待收款項」及「待付款項」,例如,當大額支付系統處於非營業時段,收款行收到來自付款行的小額支付清算指令包,會給包內各收款人進行記賬,例如整個包的金額是100萬元,則收款人的賬戶餘額增加之和為100萬元,而「待收款項」過度戶餘額為-100萬元。在整個非工作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借記、貸記清算包,這個過度戶的餘額會與這些包的扎差靜清算金額扎平,收款多則是負數,出款多即是正數,並在下一工作日進行扎差清算。通過過度戶的設立,銀行做到了表內負債(存款)的變化,及清算賬戶餘額的不變。這也是我們之前所說的「資產負債表結構變化」。

清算限額:小額支付系統僅支持5萬元以下的支付清算,5萬元以上的支付清算,需要通過大額支付系統才能進行清算。目前央行已經開始試點,將節假日的小額支付限額從5萬元提高至50萬元。此外,一般不為人知的一點是,各家銀行都會設立小額支付圈存限額。這個圈存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理解為,被圈存的金額,專門用於小額支付系統的凈額扎差清算,是避免小額支付系統出現排隊的保障。比如法定準備金100億,圈存金額5億,則平時在大額支付系統開啟時,只有95億的可動用頭寸,超過95億則大額支付系統會出現排隊;與此同時,小額支付的清算場次之間,扎差後的貸記往賬累計金額上限不得超過5億元,否則會產生小額支付系統排隊。在非工作日非營業時段,小額支付系統所能承載的單邊貸記累計金額,也是這個圈存的5億元。等到下一工作日進行扎差清算時,所動用的清算頭寸,也是圈存以外的95億元頭寸,而這個5億元,是永備預留給小額支付系統的累計扎差凈額用的。

(3)網銀(及二代支付系統——超級網銀)

其實把網銀作為第三點進行平行討論,並不合宜,但從講解業務的角度出發,還是有必要單獨拎出來說一說的。網路銀行作為現代化支付手段,其實其清算渠道的本質,並沒有脫離我們之前所描述的載體。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大小額支付系統(CNAPS)、超級網銀(IBPS)和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

我們在使用網銀操作的時候,可以看到「普通轉賬」、「加急轉賬」、「實時轉賬」等選項,就分別對應了小額支付系統、大額支付系統、超級網銀等清算渠道。讀者可自行對照前面所講的大小額支付系統的清算特性及記賬時效,來比照網銀操作的特點。需要特別提及的是,超級網銀作為二代支付系統新上線的特殊清算渠道,如果簡單簡單的進行理解的話,就是「非工作日非營業時間採用大額支付系統清算特性進行清算的特殊渠道」。而實現這一特性的先決條件,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重要的「過度戶」。目前超級網銀的單筆限額為5萬元。

如支付寶等比較特殊,但其基本邏輯仍然不會脫離凈額扎差清算和過度戶,以及支付清算第三方的參與。

2、非支付清算系統特性(連接非清算賬戶:分行一般準備金賬戶)

(1)同城、省金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之前我們提到過,同城系統、EFT(廣東省金融結算系統等)支付系統等起到了對支付清算系統的補充作用(在清算效率、運營時間等方面)。可以理解為地方版的小支付清算系統,由當地人行組織建立的區域範圍內支付結算系統,有省域的,也有市域的。一般這種地域性的支付系統都採用7X24的方式運行,支持即時清算也支持批量清算。地域性的支付系統的頭寸交割,一般是在各家銀行在省會人行或者重要的市人行開立的一般準備金賬戶

以雁聯公司為例,開發並實施了深圳同城支付結算系統、上海同城支付結算系統、武漢同城支付結算系統、昆明同城支付結算系統、重慶同城支付結算系統等。簡單總結便是:以中心作為第三方,以銀行網路為基礎,通過在各銀行和銀行、銀行和收費單位之間建立起統一的信息傳遞網路,把參與銀行、參與企業的內部系統進行聯接,實現金融行業資源的跨行共享,滿足銀行聯合發展的需求和趨勢。

清算時效及記賬邏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清算特性,可以說是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的結合。一般而言都會有固定的清算場次,在清算場次之間銀行可以實時給客戶記賬(與小額不同,客戶在場次間可以立刻收到錢並用於進一步的支付清算用途)但銀行之間的頭寸清算需要等待清算場次才會進行扎差清算。其間產生的頭寸差值,則由銀行內部戶進行扎平。

清算限額:由於涉及到非清算賬戶(分行一般備付金賬戶),所以其單邊貸記往賬的限額取決於備付金賬戶的餘額,若餘額不足則會產生「排隊」。除備付金賬戶的餘額以外,在非營業時段中,人民銀行一般會對「夜間模式」的貸記往賬進行限額管控,管控的額度基於上個月的日均備付餘額均值為基數,按一定比例進行限制,超過限額需要向當地人行進行報備。前文提到過,「非清算賬戶」並不是真的不用於支付清算用途,而是「沒有連接到支付清算系統的賬戶」。

(2)分行備付金管理

總行在進行備付金管理時,應充分考慮到非清算賬戶的支付清算需求,在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及分行一般準備金賬戶之間進行實時的餘額管控管理,既要做到滿足支付清算需求,又要避免頭寸冗餘,頭寸浪費。做為一名頭寸管理員,在出具調撥指令前一定要掌握場次間扎差的清算系統特性。例如:場次之間進行從備付金賬戶調撥至總行的操作,備付金賬戶餘額是不會發生變化的,而是需要等待下一清算場次餘額才會減少等。

3、大額授權管理

一般而言,銀行會在支付前置系統(不管是支付清算系統還是第三方清算系統)設立授許可權額。當單筆往賬金額達到響應金額時,需要頭寸管理員進行授權才能完成支付清算動作。這也是保證法定準備金賬戶及一般備付金賬戶的餘額安全的保障措施。對於銀行來說,人行賬戶餘額與滿足客戶支付清算需求同等重要。為了保證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完善的頭寸預報制度,需要將日內所有的往來款全盤計入頭寸計劃當中,當頭寸不足時在銀行間市場進行融入,在頭寸冗餘時在銀行間市場進行融出(終於接近銀行盤頭寸的初旨了)。而全面的頭寸波動掌控,也是敘做各期限業務的基石(後續文章會談及)。請注意,銀行規模的大小,其量變將會最終產生質變,超大規模的銀行可能並不會在前置系統設置頭寸響應的授權,而是以分行貸記總限額的方式進行管控,否則授權動作的過多將超過操作人員的負荷,也將會嚴重影響清算效率。但其背後根本的管理邏輯是不變的!

做為一名真正資深、專業的流動性管理者(團隊),除了自身基礎業務知識的掌握以外,更需要在完善頭寸管理規章制度、建立頭寸管理體系、調節頭寸預報框架以及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等方面做足文章,做到防患於為然,從個體管理上升到系統性的把控。只有完備的體系,清晰的流程,嚴格的監控及反饋機制,如臂使指、政通令達的執行效率,才能造就一家銀行過硬的支付清算實力。

對於授權體系具體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讀筆者早先的文章:

「市民轉賬 7500 萬元遭中行拒絕」銀行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轉賬,如果銀行領導不批,這個錢就沒辦法轉? - 王超的回答

4、ACS零餘額功能

隨著二代支付系統及ACS系統的上線,「資金歸集業務」的全面推廣及普及也近在眼前,從而做到真正的「一點清算」。「資金歸集業務」的本質在於,將清算賬戶(歸集賬戶)和非清算賬戶(零餘額賬戶)進行實時的聯通。當非清算賬戶產生任何一筆入款時,都會實時的將頭寸轉移至法定準備金賬戶;當非清算賬戶產生任何一筆出款時,都會實時從法定準備金賬戶調撥對應的頭寸並立即進行支付。從而做到非結算賬戶實時的賬戶餘額皆為0。該項功能極大的提高了銀行的流動性管控效率,保障了法定準備金賬戶的安全。

在原先的體制下,銀行對於備付金率(超儲率)的管控,是在滿足超額法定準備金率的基礎上,同時保障超額備付金率的水平。例如法定準備金率為16%時,若對超額備付金率要求為18%(即超儲率2%),則超額準備法定金及超額一般準備金共享這2%,此消彼長,當分行的一般準備金賬戶餘額越高時,總行的法定準備金賬戶的超額部分就越薄,越危險;但當分行的一般準備金賬戶餘額非常低時,則第三方支付系統產生排隊的可能性就越高,也危險。在ACS自動歸集業務出台以前,為保證支付清算安全及法定準備金安全,銀行只能讓法定準備金及備付金賬戶的餘額都相對較高,也就導致了整個超儲率的較高水平。而自動歸集業務出台以後,通過對備付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極大的解放了支付清算的「生產力」,在不改變整體流動性情況的前提下,使全市場的可動用頭寸大大提高,不亞於一次降准,配合以「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的制度,筆者不得不說,身為一位銀行從業人員,此處應該為央行鼓掌。高!實在是高!

四、實戰案例

接下來我們運用以上所學到的知識,以一般企業往來款及同業業務兩個大的方面經典案例來進行實戰探討。

1、企業往來款的清算記賬(各位客戶經理從業人員請仔細閱讀)

客戶經理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經過了漫長的風險審批、額度領用等流程,來到清算中心進行放款時,能否順利進行支付清算?我們需要考慮很多東西。

首先,通過什麼支付清算渠道進行清算?如果在工作日營業時段,最主要的清算渠道就是大額支付系統。大額支付系統沒有金額下限,可以實時記賬。收款人一般情況下可以實時收到款項。如果對方沒有收到款項,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i.收款行自動入賬失敗,需要手動入賬,可能是賬戶的特殊性,也可能是賬務信息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分支行的記賬時效問題,這種情況下必要時可以發起查詢查復報文完成手動入賬動作;

ii.清算金額達到授權響應限額,卡在授權步驟。一般來說各家銀行都會有頭寸預報制度,提前報備較大的頭寸收入及支出,對於未預報的頭寸,可以嘗試與總分行的頭寸管理員進行溝通,但最好還是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做到提前報備,這樣才能保證支付清算效率,也能保證銀行的準備金賬戶安全。尤其是當時間臨近17:00,總行已經無法通過銀行間市場進行頭寸的臨時平補,則會造成無法清算的困擾,乃至威脅到法定準備金的繳存,造成嚴重的事故。

iii.清算時間已過,大額支付系統已經關閉。這種時候想要強行通過大額支付系統進行清算是不可能的。清算支付系統是全國人民銀行開立、運營、維護的全國性系統,一般不會為某一家機構、某一位客戶單獨延時關閉(除非出現極其嚴重的、影響極大的清算堵塞等)。這時可以嘗試溝通,通過非結算賬戶及第三方支付系統進行清算。

第三方支付系統的特性我們之前已經講到,以下針對關注點再複習一下:

i.客戶記賬是實時的。對於存款考核比較敏感的客戶經理來說,需要注意到的是,在營業終了以後(系統日切、財管系統跑批前)完成的支付,仍然可以對客戶的存款進行記賬。這時付款行的存款會減少,收款行的存款會增加,但雙方銀行的頭寸並不會發生改變(過度戶的效果)。

ii.適用範圍是固定的。以廣東省的第三方平台為例,主要有深圳市同城金融結算系統及廣東省金融結算系統。深金結適用於深圳同城,即付款行及收款行都需要是深圳市的;而省金結則適用於「廣東省除深圳市以外的範圍」。如果需要採用同城等第三方清算渠道,需要付款行和收款行滿足相應的支付結算條件。

iii.金額是有限的。前面提到過,分行備付金賬戶的餘額是有限的,相對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而言較少。總行在做頭寸管理時,一般不會在分行備付金賬戶留有龐大、無限制的頭寸。另外,當地人行也會對第三方支付系統的非營業時間結算限額進行限制,如果需要分行驚動當地人行進行報備,會產生巨大的壓力,還是盡量避免。但是對於一般數千萬的頭寸來說,應該還是可以支撐的。具體的可行性還要參考付款行的頭寸管理相關的管理辦法。

iv. ACS自動歸集業務上線以後,以上都不叫事兒。在非營業時間,分行的備付金賬戶是不存在限額的,因為T+1會立刻從法定準備金主賬戶平補頭寸過去。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CS自動歸集業務全面鋪開的過程中,不一定所有的非清算賬戶都加入零餘額賬戶的序列,如果尚未加入,這條路仍然是行不通的。

2、同業業務往來的清算記賬(請各位金融市場條線乃至資產管理條線從業人員注意)。

這裡的同業業務,包括但不限於同業拆借、同業存款、同業投資、票據轉貼現、產品資金劃匯等。

目前的線下的同業拆借較少,大部分以同業存款為主,其原因、區別等請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

銀行業務中的同業拆放、同業借款(借出)和存放同業有什麼區別? - 王超的回答

線上的同業拆借,是在通過外匯交易中心的標準化線上合同後產生相應的指令,一般通過各家機構自身的資金交易系統傳遞至總行的清算中心,再由清算中心發起清算指令,最終完成支付結算。目前部分銀行會通過A100普通匯兌報文,也有部分銀行會通過A200行間資金劃彙報文。分行的同業資金操作以同業存款為主,但也存在通過總行交易賬戶代為操作,但這種從表面上看已經與兩家總行操作沒有任何區別,並不會涉及分行備付金賬戶頭寸的變動,而是在內部進行ftp成本和收益的記賬,是總分行內部(或司庫)內部交易的問題。

同樣,對於同業投資(A100普通匯兌報文)、票據(可能通過A100普通匯兌、A109委託收款(劃回)、A110托收承付(劃回)、A111商業匯票、A117票據轉貼現等報文)、產品資金(A100普通匯兌報文)等涉及到起息日的問題,其實其清算模式和記賬,與一般企業往來款而言並無大的區別。只是這裡面會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對於大同業(宏觀上的自營業務)而言,銀行在銀行開戶,銀行被銀行記賬,同時銀行又被人行記賬,有個嵌套的關係,再結合支付清算系統的特性,就會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i.頭寸調撥

在實際業務環境當中,為了保證法定準備金賬戶及備付金賬戶之間的協調,免不了存在總分行之間的頭寸調轉劃撥,如果不去實際接觸業務,可能不了解其中的事情。總分行調撥存在兩個方向:總行向分行調撥,及分行向總行調撥。

(1)總行向分行調撥。

此時清算劃匯的付款行、付款人、收款行、收款人,已經分別變成收付的人行中支以及雙方行(總、分行)。也就是收付行是人行,收付人是銀行。這時發起賬戶是總行的法定準備金賬戶,也就是清算賬戶,而清算賬戶是連接入大額支付系統的。大額支付系統的覆蓋面最廣,是可支付至任何人行的中支(中心支行)的。也就是說,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清算賬戶)向分行備付金賬戶(非清算賬戶)劃撥頭寸,是可以直接通過支付清算系統直接做出劃款指令,直接進行清算的。

(2)分行向總行調撥。

請注意,這時的發起付款賬戶是非結算賬戶,所以並沒有聯入支付清算系統!部分非結算賬戶是介入地域性的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的,但地域性的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其收款行只能是一般銀行,而不能是人行。這時,就需要付款機構攜帶憑證,到當地人行中支的櫃檯辦理。

也就是,總行向下劃撥很容易,清算中心就可以做,時效性和操作簡便成都較高,而分行劃回就很麻煩,需要市內通勤,銀行人到銀行的銀行的櫃檯去辦理。那有沒有變通之道呢?有的。

(3)第三方調撥(分行劃回)

為保證清算時效,銀行機構可以在分行所在地的其他銀行開立同業賬戶,並開立網銀功能。當分行更需要向總行劃回頭寸時,可通過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將頭寸劃入第三方銀行的同業賬戶,並通過網銀進行調回總行動作。由於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存在清算場次(銀行按批次記賬,客戶實時記賬),而大額支付系統是實時記賬的,所以中間的時間差又會發生一些特殊的事情。

(4)清算事故的隱患

例如A銀行在B銀行開立了同名同業賬戶,A銀行的分行先通過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向A銀行在B銀行開立的賬戶劃撥頭寸,再通過B銀行的網銀,把自己在B銀行賬戶內的頭寸通過大額支付系統調回(這時其實是B銀行總行的結算賬戶通過大額支付系統進行清算,只不過報文中顯示的付款行是B的分行,當然也有可能是總行)。例如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的最後一場清算場次是16:15,而次日首次清算場次是11:00,16:15時A行分行賬戶餘額10億元,在日終走款9億元。這樣在次日的11:00前,由於下一清算場次未到,所以賬戶餘額仍為10億元,下一清算場次後剩餘1億。這時A行分行在理論上,是可以發起向A行在B行開立的同業賬戶支付8億元的清算指令的。由於第三方支付結算系統的客戶是實時記賬的,所以A銀行作為B銀行的客戶,其賬上餘額立刻會增加8億(B行會立刻給A行記賬),並立刻可以通過網銀調回。而B行此時在人行的賬面上並沒有得到8億頭寸,反而支付走了8億頭寸(因為人行層級的,給收款行和付款行兩家銀行的記賬,是要在清算場次才會發生的)。所以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在下一清算場次,由於A行分行不足以凈額軋差清算(支付給B行頭寸),導致排隊;而B行沒有收到來自A行分行的頭寸,過度戶無法被軋平,A行全轄多了8億頭寸,B行全轄少了8億頭寸(在人行頭寸),等於A向B強行拆借了8億。

ii.應急業務

當總行法定準備金賬戶或分行備付金賬戶餘額不足時,便會發生賬戶透支(不足繳准)或清算排隊的現象,這時就會涉及到應急業務。

(1)法定準備金賬戶應急

法定準備金賬戶的頭寸不足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日終頭寸不足(餘額不足繳准),但目前外匯交易中心前台已經將+0業務的最晚時間延遲至16:50,相對而言發生地概率較小。另一種是日間的排隊現象,即賬戶餘額不但不足法定準備金,甚至全部清算後會低於0。這種情況時人行提供了自動質押融資業務,質押品為國債等符合要求的債券。其本質為高額罰息貸款,計息周期以小時記。但一旦發生這種現象,其實銀行機構已經算是出現了支付清算事故。

(2)備付金賬戶應急

分行的備付金賬戶由於不存在繳准功能,所以只可能出現排隊現象,一般發生於所連接的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的清算場次及日切時點。如果是日間的清算場次發生了排隊,解決辦法很簡單,直接由總行調入頭寸,是最高效、便利的;如果是在日切之後,且大額支付系統已經關閉時,則會比較麻煩。一般而言,銀行的地方分行都會與所在地的其他同業銀行簽訂應急拆借協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強拆」協議。在日終後非營業時間,如果某銀行的分行備付金賬戶發生排隊,需要平補頭寸,可以通過簽訂應急強拆協議的友行進行平補。由於在之前的頭寸調撥章節,我們已經提到了,直接通過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統向己方同名賬戶進行頭寸劃撥,只會讓對方行給自己記賬,增加自己的在該行的頭寸,但在人行頭寸,對方收款行並不會增加備付金餘額,所增加的頭寸只能在下一場次才會產生效果,所以不可行。真正可行的辦法只能是付款行(伸出援手的友行)前往當地的人行中心支行櫃檯,通過支付憑證進行拆借劃匯。請注意,應急行及援助行的賬戶必須同時開立在同一人行中支。因為此時大額支付系統已經關閉,只有在同一人行中支才能在避免涉及任何清算系統的情況下內部記賬。也就是,站在人總行的高度上看,各中支之間不發生任何頭寸轉移,只是發生應急業務的區域中支內部賬務發生了變化。

五、淺談銀行間市場債券託管賬戶及非銀賬戶託管(保管)

筆者作為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從業人員,這裡要特別為廣大交易員談一下關於銀行間市場交易的清算相關問題。

首先,我們要簡單了解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交割邏輯。目前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主要品種——債券,主要託管在銀行間(中債、上清)和交易所。關於中債、上清的發展和歷史淵源,上清所的凈額清算,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這裡我們不做贅述,只做有關支付清算的淺談。債券託管的含義大同小異,也是記賬,也就是記錄某家機構的債券持有量。市場參與者在債券託管機構會開立兩個賬戶,資金賬戶及債券賬戶,分別記錄資金及債券的餘額情況。基礎業務包含資金拆借、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現券買賣等(IRS、債券借貸、債券遠期買賣等,都可以理解為在交割時間、交割內容和支付成本等要素的衍生,而其實金融產品本質就是資金和資產在各種交易中涉及的各種「衍生」)。資金拆借我們剛才提到過,其本質只是提供了合同的標準範本,支付清算是最貼近原始的。

其實債券的交割,其本源與原始的貿易往來並無區別,會涉及到銀貨兩訖的交割過程。做過國際貿易的朋友應該清楚FOB、CIF、CNF、CRF這些術語。而老一代交易員們可能知道,在早期的銀行間市場,也存在類似的交割方式,DVP(券款兌付)、PAD(見券付款)、DAP(見款付券)。在2013年上半年的 「債市監管風暴」中,一些機構被曝賬戶中自有資金很少,卻可以利用上述非DVP結算方式,憑藉特殊關係,實現非常可觀的收益。比如,一些丙類賬戶在賣券時,通常選擇「見款付券」,在買入時要求「見券付款」,即先收券後付錢。這樣就可以利用上家的債券和下家的資金進行交易,快進快出,自己則根本不需要資金,從中套利。為了杜絕此類交易漏洞,中債登2013年6月就下發通知,要求債券結算逐步廢除「見券付款」「見款付券」交易結算方式,統一採用DVP模式。如果論及本質,這種交易產生套利空間的原因,還是在於交易雙方對記賬和風險歸屬的差異。買方將該筆業務計入買返,視同為資金業務,交割的資產被視為降低業務風險的抵押品;而賣方將該筆業務計入賣斷和遠期買入,實現了出表,在業務存續期,該資產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等被憑空消除,在雙方的報表中都沒有體現,而風險等於收益,風險收益同源,也就產生了利差。整個金融體系對資產風險的衡量出現了黑洞,這也是「影子銀行」存在的基礎。如果讀者在這塊沒有讀懂沒有關係,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講解。

總之,在和平現世,我們只存在DVP(券款對付)的模式。我們繼續以現券買賣為例。

債券買賣交割的清算邏輯鏈條是:債券買入方將資金打入在債券託管機構開立的資金賬戶,債券賣出方的債券託管在債券託管機構的債券賬戶,前台生成指令,後台確認指令,債券託管機構會檢查賣方的債券賬戶餘額及買方的資金賬戶餘額,確認無誤後完成交割。(資金交易類雷同)

債券託管方面不存在問題,主要是資金賬戶會涉及到清算。請讀者從新回到本文開頭的「中國支付清算系統架構圖」。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市場支付清算系統是連入支付清算系統的。也就是說,支付清算系統的直連用戶(直接參与者,銀行),其賬戶(法定準備金賬戶)是直接與在中債、上清等債券託管機構開立的資金賬戶連接的。而非直連用戶(間接參與者,部分銀行、農商行、農聯社、非銀機構)是需要通過直聯用戶進行清算的。簡單來說,目前非銀機構的資金,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代理結算,而部分農聯社、農商行,可能需要省一級的機構進行代理結算(我國近年將部分農聯社升級為農商行,整體農信體系較為複雜)。銀行根據自身資質,持有託管、保管資格,其區別在於後台管理歸屬於市場參與者還是代理機構。但其資金,一定是由代理機構進行劃撥的。

(1)直聯用戶:

清算路徑為:融入資金時,付款方在收款方債券餘額充足時,由債券託管方(不管是賣出還是質押)判定生效,融入資金直接計入本方清算賬戶,完成交割(轉移或凍結債券),業務到期時(存續類業務),債託管機構直接從法定準備金扣款,支付給交易對手方資金賬戶,同時完成債券交割(或者解凍債券);融出資金時,收款方在債券託管方確認債券餘額充足時,融出資金直接在本方法定準備金賬戶扣款,完成交割,業務到期時,當付款方資金賬戶餘額足夠時,將頭寸至劃撥至本方清算賬戶。

或者說,對於直聯用戶,債券託管機構的資金賬戶,相當於ACS系統中的零餘額賬戶,而清算賬戶相當于歸集賬戶,實用時取,實得時歸

(2)非直聯用戶

融入資金時:將指令交付託(保)管行,託管行將市場參與者資金打入債券託管機構的資金賬戶,完成交割,交易到期時(存續類業務),需要由非直聯用戶將資金打入託管行,再由託管行將資金打入債券託管機構的資金賬戶(或者直接新起息的方式直接使資金賬戶獲得頭寸)。融出資金時:將指令交付託管行,託管行將行內該賬戶特定頭寸劃撥至債券託管機構的資金賬戶,完成交割,交易到期時(存續類業務),需要由用戶發出劃匯指令從債券託管機構劃撥至託管行,或者不劃匯,直接進行下一步交易動作。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直聯用戶」的債券和資金交割過程,由於有「清算賬戶」直接聯入「支付清算系統」,其頭寸交割是實時性的;而「非直聯用戶」,存在託管行於債券託管機構之間資金頭寸劃撥的動作。所以這是為什麼銀行間市場交易,有時會特別註明需要交易對手是直聯用戶。因為到賬快,還款及時,直接扣款劃匯,不延時。直聯用戶,包括大部分的規模以上銀行,而非直聯用戶,包括部分銀行、小型農商行、農聯社、以及非銀機構(基金、券商、保險、信託等)

託管(保管)業務在銀行體系內,是提供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供清算冗餘頭寸的重要來源,隸屬於資產管理條線,對於部分業務細分未展開的機構,亦可能屬於金融市場條線。這部分業務的重要影響,還會涉及到銀行的頭寸!(法定準備金、備付金)因為被託管機構的頭寸,是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同業負債」和「存放央行款項」的!

或者直白點來說,基金、券商、壽險、信託等機構,如果融出賬上的一筆資金,那麼託管行的頭寸就會減少等量的頭寸,相應的存放央行款項也會減少等量的頭寸(銀行給客戶記賬及央行給銀行記賬);而被託管機構如果融入一筆資金,並且調回頭寸,那麼託管行的頭寸則會相應增加。這也是為什麼「萬惡」的託管行在16:00有時會拒絕完成後台指令的確認,因為會直接影響到託管行的整體備付情況。

這就是銀行給客戶記賬,央行給銀行記賬的延展。銀行和客戶同為市場參與者,但又存在分層的記賬關係和頭寸嵌套關係。而這也解釋了在打新、繳准、繳稅等特殊時點時發生的資金面變化。也就是筆者在本文一開始所提及到的「清算支付水平和頭寸匡算能力在資金分配發生結構性變化(如打新股期間)時的將真實不虛的直接影響到資金流轉、槓桿倍率的可操作性,進而最終影響到銀行間市場總體的流動性」。

六、後記

最後,感謝親愛的讀者,可以耐心地讀完本系列的第二篇。其中的知識點,主要涉獵於支付清算後台的範疇。

筆者的自身職能跨越比較大,對於銀行間市場成員來說,是以「交易員」、「債券投資經理」聞名;對於業務條線的同僚來說,是以「司庫管理員」為角色;對於行內體系的客戶經理來說,是以「授權和流動性管理人員」著稱。但對於筆者自身而言,我只是一個簡單的「金融從業人員」。

如果說,手握固定頭寸,在某一具體的資本市場根據宏觀經濟、微觀策略進行投資,就像是先鋒將領、特種部隊,在某一特定環境中殺敵制勝。但如果身處複雜的綜合金融機構當中,需要考慮的內容則需要更加全面。所以筆者藉由「銀行怎麼盤頭寸」,展開了本系列的「流動性管理」文章分享,力圖讓讀者看到,如何站在全面的視野當中進行投資,「把錢放在它該有的地方」。在討論「調兵遣將」中,窺探其中的邏輯和判斷依據(收益、風險、賬務處理、各項監控指標等)。

雖然分享了這麼多賬戶、清算的內容,但筆者最擅長的其實還是業務部分。筆者本質上,還是一名業務人員!接下來,在《流動性管理那些事兒》的第三篇,筆者將會與大家分享,金融市場條線的各類業務。包括債券、同業、票據等業務的介紹和實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提前閱讀筆者之前發布的類提綱文章:

銀行中的資金交易員,是如何在融出資金,購買債券,貼現匯票等等手段之間做出選擇的呢? - 王超的回答

之前很多讀者向筆者反饋,很喜歡筆者的一句話:

「只有看到10樓的風景,才能做好5樓的事情。」

在這裡,筆者要再向大家分享一句看似矛盾,實則歸一的一句話:

「要想看到10樓的風景,先要做好5樓的事情。」

在抱怨之前,我們有沒有把自己的每一分本份,做到極致么?

接下來再多嘮叨兩句,算是解答關於之前關於「交易員的教育背景是怎樣的?」等問題。

其實筆者並非金融科班出身,碩士是在香港大學攻讀工業工程及供應鏈管理,主攻RFID晶元設計及應用,實習時供職於招商局國際(香港)集團戰略部。會站在很高的角度去看一些事情,但是也認識到了零業務基礎在做戰略時候的困擾和空虛感。加之以前是搞奧數的數學實驗班出身,喜歡金融,後來就決定從新選擇路線,從最基礎的崗位做起,所以一轉身從香港中環碼頭扎到了珠海九州港。

後來支行當過櫃員,超市派過卡,小區拉過橫幅,長途送過(銀)票,辦公室寫過文,人力部搞過培訓。目前筆者供職於華潤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負責全行頭寸流動性管理及債券類資產投資。

在這裡請允許本人打個小廣告:華潤銀行系華潤集團旗下的旗艦金融企業,前身系珠海城市商業銀行。背後股東華潤集團,系我國最早成立的央企、「共和國長子」,資產規模已突破萬億,2015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15位。目前我行在各類業務方面正處於突飛猛進的狀態,希望和廣大同仁多多合作。同時也希望廣大的朋友加入我行,在與筆者並肩作戰。在與高速發展中的機構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往往得到更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To be continued.

------

歡迎大家關注作者的公眾號:金融市場那些事兒(financialmkt),學習金融知識乾貨。

同時歡迎機構從業者,參加作者的免費系列培訓課程——《交易員之路》,從入門到資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交易員(詳情請見公眾號)


***2015-08-05有更新***

首先,題主說的「現金」,銀行術語叫「現鈔」。銀行術語的「現金」包含範圍更廣,有現鈔,也有你賬戶下的數目字。

A君將100萬現鈔存入X銀行:X銀行在A君的賬戶下貸記100萬(增加100萬);現鈔進庫房,第二天可能去櫃檯可能去ATM機,滿足其他儲戶的提現要求。

每家銀行在當地人民銀行都有備付金賬戶,就是用來做跨行轉賬的。

所以過兩天A君向X銀行提交付款指示,要求匯款給B君在Y銀行的賬戶,X銀行借記A君賬戶100萬,然後把付款指示提交到人民銀行的清算系統。人行清算系統借記X銀行備付金賬戶100萬、貸記Y

銀行備付金賬戶100萬,同時把付款指示傳遞給Y銀行。

Y銀行收到指示後貸記B君賬戶100萬。B君如果想提現的話,Y銀行從金庫里提出100萬現鈔給B君。

以上就是大額支付系統的工作原理。

2015-07-30

Update on 2015-08-02:

@xin lu在評論中問異地清算的情況,再答一下。

大額支付系統是人民銀行在2002年推出的。在這個全國性的清算系統出現之前,同城清算早就存在了,不過不是電子的,而是以票據交換的形式。每個夠一定級別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票交中心,每天一場或兩場票據清算,轄內銀行的工作人員背著成包的票據在這裡交換。同城清算對外收費比較低,一般手續費就是1元錢。

人民銀行的大額支付系統推出來以後,電子化的處理效率當然高了,但缺點是收費高。它的對外收費標準是人民銀行定的,交易金額1萬元以下的每筆5.5元,1-10萬的每筆10.5元,10-100萬的每筆15.5元,100-200萬的每筆20.5元。200萬以上按金額的0.125%收費封頂200.5元。為什麼都是.5元呢?這0.50元是商業銀行的手續費,整數部分是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收的(實際上人行對商業銀行有返還)。2014年大額支付系統處理業務7.13億筆(來源 http://www.pbc.gov.cn/image_public/UserFiles/goutongjiaoliu/upload/File/201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終稿).pdf)。當人們罵商業銀行匯款手續費高的時候,並不知道商業銀行也是有苦難言(這句話如果贊的人多的話我就會刪掉(攤手))。

在大額支付系統里沒有同城交易和異地交易的分別,只有交易金額的分別,而且收費不低。這就使得商業銀行把匯款業務分類,異地交易送去大額支付系統處理,同城業務還走原來的同城清算通道。這就是為什麼同城交易和異地交易的收費不一樣。

2006年,人民銀行推出了小額支付系統,專門處理金額不超過2萬元的交易(2009年提高到5萬)。小額系統與大額系統的區別除了交易額,它也不是實時清算的(大額是實時清算),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不是按筆收費,而是按包收費,若干筆交易打成一個包,這樣平攤下來每筆交易的成本就低多了,一般來說每筆低於0.50元。2014年小額支付系統處理交易筆數是14.36億筆。用這個系統做匯款,手續費是便宜了,但請注意每筆匯款金額不能超過5萬。同城的大額交易清算還是不願意走這個系統。

------2015-08-05更------

當時各地也有個趨勢,就是把同城清算系統電子化。央行希望大小額系統一統天下,所以要求各地的同城清算不要再發展了,也真有些地方乖乖聽話,停了同城清算。不過也有不少地方悶聲推自己的系統。比如上海,早就有自己的電子同城系統,曾經有段時間江蘇、浙江的一些相鄰區域都想加入到這個系統中來。比如珠三角地區十幾個還是二十幾個城市組成的電子同城系統,系統覆蓋的城市之間的匯款都按同城收費。2013年以來出現一個高峰,各地的電子同城系統紛紛上線。這些系統大多是省級的,帶來的好處是同一省內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匯款可以按照同城的標準收費了。從省的角度來說從清算中也能賺到不少錢。開發這樣一個清算系統投入不算很大,而且業內有公司賣成套解決方案。每年幾億筆交易哪怕每筆收1毛錢手續費有幾年也回本了。

而這次央行也默許了,把這些同城系統看做對大小額支付系統的補充。可能因為央媽這些年也賺夠了吧。

------2015-08-05更------

這裡還想提下「轉匯」。轉匯的原則是「先橫後縱」,它的概念是這樣的:比如說有筆匯款,是從上海建行匯到北京工行的,那麼,上海建行通過同城清算系統把匯款發往上海工行(「先橫」),上海工行再通過行內清算系統把款匯往北京工行(「後縱」)。所以一筆匯款的成本是一筆同城+一筆同行,理論上可以比走人行系統要便宜。

本來我以為轉匯這種做法早就沒人做了,沒想到某二線城市的人行要求想加入該地同城系統的銀行承諾支持轉匯。這樣銀行就得改造後台系統,以保證匯款人信息(匯款人名稱、開戶行名稱、開戶行賬號、附言)不丟失,還是挺麻煩的。

綜上所述,中國清算系統的圖景就是:

中央系:人行的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超級網銀、銀聯清算 etc

地方系:各地的省級或市級同城清算

在國外,客戶在做匯款的時候,一般會指定走哪個清算系統,因為不同的系統到賬時間不同、收費不同。在中國個別銀行會讓客戶選擇走哪個系統,大部分都沒這個習慣。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最最基礎的清算系統只有一個,就是大額支付系統。其他系統的清算都是要藉助大額支付系統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把題主給的場景的金額從100萬改成1萬,A君通過X銀行向B君開在Y銀行的賬戶匯出1萬元。

因為匯出金額只有1萬元,X銀行會把這個匯款指示發往小額支付系統(該系統支持最大匯款金額5萬),小額系統立刻通知Y銀行說X銀行要匯1萬給你行的B君。有些Y銀行神經比較大條,相信黨相信人民銀行,為了更好的客戶體驗憑此通知立刻就給B君賬戶貸記1萬元。有些Y銀行特別特別謹慎,它一定要見到X銀行給自己的1萬元以後,才會給B君賬戶貸記1萬元(嗯很多外資銀行是這樣的)。

小額支付系統在每個工作日的10:00,13:00,16:00清算,它根據這段時間各家銀行的往來金額計算出哪家銀行要給哪家銀行多少錢(這個過程叫netting),然後把凈額劃撥指令發給大額支付系統,由大額支付系統做劃撥的動作。(留個思考題:比如說你要通過銀行轉賬三千元房租給房東,房東和你不是同一家銀行,那麼你的銀行在以下情況下將怎麼處理你的付款指示?1.你在工作日的18點匯的 2.你在星期六匯的 3.國慶7天長假你在10月1日匯的)

銀聯清算也是這樣。你在POS機上刷了一筆金額,POS機把驗證信息(卡號、密碼)、金額發給收單機構,收單機構發給銀聯,銀聯發給發卡行,發卡行驗證後扣你卡里的金額(如果是借記卡)或貸記你的金額(如果是信用卡),這筆金額發卡行雖然立刻就扣了但不是立刻就給商戶的,而是暫時放在發卡行口袋裡。銀聯日終清算,算出發卡行該繳出多少錢,第二天銀聯向大額支付系統發一個資金劃撥指示。商戶收到這筆錢最快也是第二天下午了。

所以雖然我們常說「人民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但大額系統和小額系統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大額系統才是基礎系統,真正劃撥資金的系統。小額、銀聯、甚至地方上的同城,都是依賴大額系統的。

在這個話題下已經有很多高贊答主講了大小額系統,我努力想講點不一樣的。接下來我想講的是銀行怎麼確保付款都付得出去,付不出去會造成哪些後果、造成怎樣的社會恐慌(比如2013年6月的錢荒)、帶來哪些懲罰。。。我馬上就要開車出門1200公里,請各位耐心等待。。。


謝邀!

這個問題在很多年前就有了解決方案。中央銀行的職能之一就是銀行的銀行。銀行間資金清算是人民銀行比較重要的職責之一,為此有專門的資金支付清算系統和大小額匯劃系統。

簡單說,你可以理解為你和你媽同在一家銀行開有賬戶。你從你的戶往你媽賬戶里轉了100塊,對銀行來說就是把你們倆的賬戶數字修改一下。同理A銀行和B銀行都在央行開了戶,跨行轉賬一筆錢也就是通過央行把不同銀行賬戶的值修改了下。銀行自己內部再把相應的賬平了,保證你的還是你的。錢這個東西對你來說是可以看可以摸的東西,對央行來說可不就是個數嗎!而且各銀行還得認這個數。

當然你提出一麻袋現金再到另一個銀行存下來,也是一個辦法。天朝很多人就喜歡這樣!看錢數錢的樂趣似乎大過花錢……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說的非常好了,就是有點長……

就讓我這個干過一段時間的小櫃員來說一句吧,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請多指正……

簡單來說,銀行之間的現金流轉是通過央媽來實現的,也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央媽的角色就是銀行的銀行,一般一家銀行的現金庫存達到一定數量就跟央媽申請現金上借,就是把錢存在央媽那裡,如果缺現金用了就申請現金下調。

所以流程是:A君存的現金在A銀行,A銀行現金多了存給了央媽,A君轉賬給B君,B銀行向央媽申請現金下調,B銀行將現金付給B君。


按照題主的問題X和Y銀行之間發生的現金流轉,答案是X和Y銀行之間可能不會有現金流轉,而是只涉及到資金清算。關於支付系統和清算已經有答案講得很好,作為一個曾經的苦逼銀行桂圓,從現金流轉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每個銀行網點的現金庫存一般是有一個大致穩定的水平的,一般是根據網點的實際收付需要來確定,有的網點收現業務多,比如批發市場附近的銀行,就會少備付一點現金,有的網點取現業務多,就會多備付一點現金。同一個網點不同時間收付需求也可能會有差別,所以也會有波動。P.S.所以取大額現金都要要預約不是故意為難客戶而是我們備付金額確實有限啊!所以銀行網點每天到了快要日終或者日終之後,會軋賬確定當天的現金庫存結餘,根據結餘情況和現金備付量的需求情況來確定是否向上級機構領送現以及具體領送現的金額。像題主說的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客戶A存現當天X銀行收取一筆大額現金之後多半是要送現的,當然也有可能存在極端情況X銀行當天取現業務也很多最後反而需要領現。這個送現一般是由押運車送到上一級的支行或者分行的金庫。同時銀行網點現在一般是營業後不留庫存的,也就是說網點自身庫存的這一部分也會送到金庫但是第二天早上會再送回網點。多出來的這一部分庫存則是到了金庫經過記賬後變成了金庫的庫存。如果是領先則是第二天網點所領現金和前一天庫存現金一起回到網點。而金庫的一大職責就是滿足各個網點的現金需求,所以金庫也會有庫存多或少了需要領送現,此時金庫就會對更上一級的金庫或者是同級人民銀行進行領送現操作。而Y銀行的現金庫存情況也是根據自身情況走類似的流程,如果B客戶收到轉賬要取現Y銀行也會向上級行領現,但是並不存在X銀行和Y銀行之間直接或間接對應這100w的現金流轉。

如果題主對於會計和銀行會計科目有所了解的話這個問題就更好理解了。

客戶A在X銀行存現,銀行同時計增存款科目和現金科目,客戶A進行轉賬,X銀行同時計減存款科目和清算款項科目,客戶B收到轉賬,Y銀行同時計增存款科目和清算款項科目,而清算款項的劃轉支付由人行清算中心完成,人行分別計減X銀行清算款項和計增Y銀行清算款項,這筆交易的帳就算平了,轉賬交易其實完全跟現金流轉沒有關係了。當然實際的清算及現金流轉過程更為複雜,涉及到很多環節,在有些業務上不同地區或者不同銀行的操作方式也會存在差別,一筆資金的具體流轉過程可能有各種情況,希望我的答案能夠給題主提供幫助。


一般不涉及銀行與銀行的現金搬運,a把100現金存x行,x把這100拿到央行的金庫,存到了央行,就是x在央行的賬戶多了100,然後a把100轉賬給b在y銀行的賬戶,等於y在央行的存款多了100,x在央行少了100,然後b在y的賬戶多了100。假設b取現了,那隻能y銀行衝到央行的金庫說取現金,再搬回自己的網點再給b。。是不是很麻煩,麻煩就對了。。

然後由於銀行自己會留點現金,每天又有人存存取取,不至於具體到100萬是不是交給國yang家hang了,但100萬現金b要取,當天很少有地方讓他取的,因為真沒那麼多現金,得預約。

擴展一下,國際上就更麻煩了,比如國內的a拿著錢去銀行給國際m國的b匯款100w,這簡直要了老命了。。運氣好的x y銀行直接互相開戶了,那y銀行把x銀行在自己賬上100w扣掉算自己的,如果xy都加了當國的清算中心成員,開了清算賬戶,在當國操作模式如國內,運氣一般就是xy在某大行如花旗都開了賬戶,然後花旗把x的錢給y,運氣再一般點,就是x在花旗開了賬戶,花旗和當地的y銀行都參加了當地的清算中心,要是運氣真不好,x和y沒賬戶關係,沒在哪個銀行共同開戶,沒清算關係,那x只能找啊找啊找啊,終於找到一個b那邊的z銀行,x有錢在z銀行,z銀行在花旗開戶了,花旗和y參加了當地的清算市場。。。。這還是不考慮100人民幣在外國當地b怎麼提取現金的事。。因為國際清算很常見的是美金。。他要取現只能這邊美金過去,那邊當地換了人民幣,當地取,很可能扣了匯路上每一家的匯費,加貨幣兌換手續費就,加現鈔買賣點差,到手只有70w了。。大黑逼。然而不是,當地y銀行一聽b要人民幣,得去找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一般中國銀行,去拿人民幣現金,這個現金是漂洋過海運過去的,真的很貴。。。


銀行間清算頭寸人行會處理的。人民幣也不涉及鈔匯的價差問題。


倆字:央行


說簡單點,各個銀行都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他們之間的現金流動只是在央行的賬本上做加減法而已。不僅國內這樣,國際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美國經常依據這樣的賬本查看各國間的現金往來,也以此類推出了好幾個恐怖分子的資金流動,抓住了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也對朝鮮實施了第一次金融戰爭,切斷了他的資金流入,4個星期就使得朝鮮不得不主動要求開啟和談(那時候他們在搞核試驗)。


各銀行都有存放在人民銀行的存款,就是上面所說的「備付金」,各行之間進行清算的時候就是使用這一部分備付金。可以理解為,我們是普通銀行的客戶,各普通銀行又是人民銀行的客戶,只不過他們是已銀行作為存款個體來理解的。


商業銀行間的清算通過其在中央銀行的備付金賬戶進行,只進行數字增減,現金業務和支付清算業務是分離的。賬戶上的數字變動已經完成了支付清算。


這學期宏觀經濟正好有講到!讓我來!

銀行和銀行的banker就是Central Bank啦~ Central Bank(中央銀行)會自行調控這個Financial market,每一個銀行都會有和Central Bank相聯繫的一種資金儲備 貌似是叫exchange settlement account!因為你去商店買東西刷你的銀行A的存款 但是商店使用的銀行可能銀行B 那麼銀行A對銀行B現在就存在一個obligation(債務)所以就會有inter-bank transfer的存在 這些transfer(資金轉移)就是以exchange settlement accounts進行交易的

然後在這些銀行之間還有一個地下交易市場(不知道這裡用詞是否恰當)也就是 overnight cash market(因為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借貸的市場表示非常快哈哈) 因為銀行必須要有一個reserve-deposit ratio嘛 每個人存進去的錢它都會選擇性的借出去然後利滾利嘛 所以有時候呢 比如銀行C借出去太多了銀行儲備不夠了他們就進入這個夜市了然後向那些有多餘reserve的銀行EFG進行借款

再啰嗦一句銀行間的借貸也受央行發布的target cash rate的影響 但是實際的cash rate卻是在夜市上交易的那個利率 央行想調控這個市場的利率可以直接通過買賣financial assets增減銀行的儲備金從而調控利率

以上


啰里八嗦幹什麼,簡單直接明了的告訴題主不行嗎?題主讓我來告訴你吧,商業銀行將現金上存到人民銀行,叫上解,商業銀行從人民銀行取出現金來使用,叫下解。我們的現金就是通過上下解流通,就這麼簡單。


X銀行和Y銀行是沒有任何現金流轉的

每個網點背後都有金庫在管理現鈔,你存入100萬,只代表X銀行的金庫收了這100萬現鈔,是否需要上繳到人行需要看金庫大小而定,這麼少的錢一般不會有啥大變化

如果你要從Y銀行取現鈔,實際上也要先從Y銀行的金庫里運現鈔到網點,然後才可以正常支取

而對於金庫這個蓄水池,現鈔多了就上繳給人行,現鈔少了就從人行領一點


x和y銀行都在中國人民銀行。有個賬號。有一筆儲備金,當a把100萬從x銀行把錢轉到y銀行,當天晚上統一結算,那麼x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賬戶減100萬,y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賬戶加100萬。


現金對於銀行是不能實現收益的,銀行會對每個機構實行庫存管理,限制現金數量,比如一個縣級支行庫存標準是800W,其中包括櫃員庫中的現金和ATM中的現金,當超庫時,縣級支行會把現金交到市級分行去。有人會納悶為什麼不調給其他銀行?其實銀行間的現金不能直接調配,要通過人民銀行調節,而且現金要經過清分,殘幣與可流通貨幣分清,各自打捆,縣級的人民銀行沒有金庫,只能通過市一級的人行實現現金調度。各銀行的市級分行和市人民銀行進行現金提存,銀行各支行和網點與其所在轄區機構或市行調節現金,轄區超庫或缺錢就要到市行去了,這是對於大方面的現金流通。

還有其他兩種交流,一種是客戶充當搬運工,從A銀行取出現金到B銀行去存,這樣現金實現了搬家。再一種是同業存款,B銀行在A銀行開立同業存款賬戶,對於A銀行B就是客戶,能實現現金存取。


每個銀行在人民銀行都要先存一筆錢,每天人民銀行的結算中心會在同一時間把當天的各行時間轉賬的親求匯總,一次性對衝掉,保證最小額度賬戶金額變動。


有央行的結算系統。所有的銀行在央行有賬戶。


謝邀!這個我不懂,不好意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6/9/6借貸分離政策執行對金融支付業的影響?
進出口銀行等非上市的銀行的財務數據在哪裡可以查到?
蹭wifi,U盾、銀行卡均在手,賬戶還綁定了手機簡訊,密碼也沒丟失,銀行卡上的錢卻不翼而飛了?怎麼防範?
銀行是否會將客戶的存款直接投入股市以獲取利潤?
找工作,迷茫了。該怎麼辦?

TAG: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