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印象中的佛門都是很清凈,與世無爭的地方,想知道,如果一個人對佛學很感興趣,並且已經對外界看淡,最終去出家,這會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80後美女大學生出家 網友:這麼美太可惜了(圖)-搜狐大連


謝邀!

末學只是在家居士,非出家眾,不能代表出家眾說出家的體驗。只能從有限的通過出家法師接觸下來的了解來簡單回答。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易為」這句話經常被提到。當然是有其道理。出家代表出離世俗之家,一切自己擁有的包括頭髮衣服都不再有,那些阿瑪尼、古奇、香奈兒神馬的對已經沒有意義了,反正一身僧衣。化妝品髮膠頭飾也完全沒用了。一生的功名成就也幫不上忙。因為出家是為了了生死、度眾生、出三界、絕輪迴。帝王將相這麼多名聲財富,容易拋棄嗎?

但是,別以為出家了就是去到一方淨土,毫無紛爭,可以整天青燈伴古佛、兩袖拂清風、自在任逍遙。記得遇到兩位法師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希望出家的居士說:「等你不再認為出家就清淨再考慮出家吧」。兩位法師都是怕想出家的居士出家後反而會退了道心。因為會覺得貨不對辦。在家居士往往會把出家生活看得像遠離塵囂,與有修有證的法侶為伴,時刻研究經典,坐禪念佛,度眾說法。其實,出家後瑣碎事項不比在家人在工作場合來得少,作息時間如果如法的話,非常緊湊,勞動也不少,一些農禪叢林更是一切自給自足。大部份出家眾首先還是凡夫,只是有決心走出這個捨棄塵世功名物慾的第一步。大家還是有自己的習氣,而且有些還不淺。不同的是僧團裡應該都有共同的修行目標而已。不是每個出家眾都是大徹大悟的聖僧,可以說絕大部份都不會是,真的有修有證的我們也不能從肉眼一眼看出來,如果要求菩薩為伴侶的話,往生彌陀淨土可以有,寺院道場在人間,還是要面對人道中種種問題。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樣,出家還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有!出家修行因為一切待人接物,一切勞作,一切行住坐臥,如果自己能如法守戒而行,即是助道之行。在大家共同修行的環境和長遠目標,道心就更容易鞏固。


為什麼僧人被稱為三寶之中的僧寶呢?佛寶,法寶如果沒有僧寶傳播,僧寶延續,佛寶,法寶是不被世人所知的,僧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天師表,倍受世人尊敬,這其中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考慮過?

出家是為了更好的做事,更好的做人,更自在解脫的找到生命的真諦,並非逃脫,迴避世間才出家的,每天念經,靜坐,觀心,做人做事,回答問題,工作,生活,合適的飲食習慣,是升華生命,開啟智慧,弘法利生,傳播真理的一種人生抉擇。


信教先愛國

學佛先做人

修道先發心


l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往往豪氣干雲,心裡有理想,前方有目標,內心很專註,精力不分散,性的渴望往往可以轉移。我在邊遠地區邊教書邊複習,五年後南方最好的高校讀研究生,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到了南方高校,才願意接受女孩的好意,我告別處男身份時已經二十七歲了。到後來,進入三十多以後,年齡日長,與現實相比,理想顯得渺茫,與情色相比,操守顯得空洞,這時候,遇見相互有意,則不再拒絕,覺得這是真真切切的美好,人間這般美好並不多啊,何必拒斥。就是這樣,漸漸變了。因此我想,其實三十五到五六十歲這二十多年,人在這段時間裡,是非常現實的。這個段落里的成年人,誰都想嘗嘗男女之事。按我推測,出家人也一樣。這個年齡段,理想太遙遠空虛無意義,只有現實體驗才是最真切的,才是最有意義的,才能給長久孤寂的單身生活帶來溫暖的慰藉。這個年齡段的出家人,在寺院住了十年以上了,其他僧人的精神境況他已熟悉,整個僧團內部的繁多事情糾葛以及複雜人性,看得很清楚了,會對信仰很幻滅,會對這種孤獨寂寞的單身生活很厭倦。但又特別依賴寺院,因為無法回到社會了。寺院生活早已厭棄,但又特別依賴寺院,嚮往凡俗正常的男女生活,但又身無分文,無一技之長,家人估計早已失去聯繫,即便還有聯繫,也沒有可以交流的共同話題,更不可能有親密往來。幾十年一直切斷與異性的往來,此刻只好空想吧。因為,真正要有男女之事,那也不可能憑空落下來一個女人給他慰藉啊!我問過一些女士,對寺院和尚注意過嗎?一般回答就是,希望看看高僧,看到少年出家人會留意一下,對其他和尚幾乎沒有留意過。也就是說,你們女性全當他們是空氣了。那麼,他們雖有一腔慾念,其實沒有女人把他們作為單身男性看待。如果破戒了,而且破的是根本戒的話,僧團組織怎麼處理?守戒是靠自律還是有管理監督機制?出家人因為破戒一定要趕走的話,他們的去處在哪裡?是被另一家寺院收留,還是攆到社會上來?如果是攆到社會上,那問題就很多了,他們怎麼在社會立足謀生?誰會收留他們?生養他們的父母那箇舊家,能收留他們嗎?如果是十幾歲出家的,三十到四十多歲才被攆出來,那麼,父母那個家估計沒什麼人了?即便有兄弟姊妹,那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誰還會接他們在自己家裡住呢?投靠父母嗎?父母已經年老,本來該你去贍養他們了,你一個中年人,身無分文,還要去啃老?如果是四五十歲破戒被攆,那就更難投靠親人了。我看到一個空間里有一篇女出家人寫到,她們其實只有往前走,回不去了,社會沒有立足之地了,披上袈裟,家人還會牽掛,如果脫了袈裟,家人恐怕避之唯恐不及。對家人來說,那還俗的親人,是一個巨大的麻煩,比什麼不孝啊、年紀大了還沒成家啊、沒有工作啃老啊,都要麻煩若干倍。但我想,其實三十五到五六十歲這二十多年,人在這段時間裡,是非常現實的。這個段落里的成年人,誰都想嘗嘗男女之事。按我推測,出家人也一樣。這個年齡段,理想太遙遠空虛無意義,只有現實體驗是真切的有意義的。那麼,可敬可佩的出家人,特別是少年出家的僧尼,他們知道已經選擇了一條只可向前無路可退的艱難人生路嗎?都是凡夫俗子,你們這般抉擇,我想想就會心生敬佩,眼中含淚。以出家人身份過一生,不容易啊!


南無阿彌陀佛


耐不住寂寞,出家更難受。


理想的出家和現實的出家不一樣,和修行風格也不一樣,北京上海市中心的和尚和山中結廬修行的和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覺得印度音樂聽起來使人感到平靜、三月不知肉味,而我媽卻覺得很煩?
佛經讀錯了有過失嗎?
眾生共用一個自性,還是眾生的自性都是一樣的?
憤青該如何踏上學佛之路?聽說能解除煩惱。
想出家的話,一定要考佛學院嗎?

TAG:生活 | 人生 | 佛教 | 宗教 | 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