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朝換代時疆域如何變化?

戰爭基本發生在中原地區,為什麼版圖變化卻不大?如海南 西藏 台灣 新疆。


切莫用現代國家疆域的概念套在古時,而要看實際控制區域

秦(公元前210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明(明神宗萬曆年間,公元1582年)

之所以找這類型的圖,是因為實在受不了國內那種把軍隊到達過的最遠點當做國家邊境的自我意淫的狀態。比如這個:

大多數歷史地圖是只有最外面這個圈,而沒有不同時期控制不同區域的說明,很容易造成誤解。

從這些圖可以看出,國家實際控制疆域是在不斷擴張的,並在我朝達到最大。對,別看前清和民國的秋海棠,對疆域能有力、有效控制的最大疆域,卻是還是我朝。


這是一個行政管理的邊際效應,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行政主體可以再多大範圍內有效的管控地方。

國家疆域並不是越大越好,比如說韓國因為擺脫了朝鮮,所以發展經濟的負擔就特別小,所以發展的就快;再比如蘇聯、印度、奧斯曼帝國,少數民族和宗教團體多的一比,疆域太過廣泛已經超過了實際控制的能力,一旦出現叛亂,你管不管?管經濟就雪上加霜,不管就會火燒連營。這就是為什麼蘇聯不要那些吃大鍋飯的加盟共和國,假如不是西伯利亞有石油,俄羅斯會連西伯利亞都不要;這也是為什麼奧斯曼土耳其失去了非常多領土,結果卻低成本轉型,變成了現代化的土耳其;這也是為什麼印度、中國發展特別困難的原因,林子大了鳥就多,就不好管理和控制。

所以最後就會出現中國合久必分的局面,剛開始疆域很大,以後的守成之君控制不了,那些造反的地方精英造反成功,結果發現日子根本過不下去,只能在財力、人力、物力消耗完以前統一中原,中央政府只能加稅討伐或者給歲幣,徵稅和去長子繼承製又矛盾,於是地方也造反,內外壓共同作用壓垮一個政權。

中國改革為什麼老失敗?因為中國幽強勢的地方精英、強勢的傳統文化和龐大的行政疆域,導致這個國家轉型困難。而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韓國等,這些中華文化圈的地區和國家,因為疆域小就沒有轉型的困難,說直白一點就是一個縣長說了就算。

制度的低效。國家大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就不一樣,地方精英就有權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豪強)之間做出選擇(滅萬乘之國,必是千乘之家),而中央政府篩查人才的辦法只能是效忠中央政府的科舉制,而這種篩查辦法雖然阻斷了利益輸送,但是也把那些精幹循吏排除到了中央之外,他們沒有晉陞的通道,就要想別的辦法,那就是李自成、洪秀全之流,當社會沒有機會的時候,他就要創造機會。日本的大久保利通當著李鴻章的面嘲笑中國的科舉,假如日本佔領中國,他用不用科舉?他怎麼辦?這就是中國的行政管理陷阱。大有大的難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4/Territories_of_Dynasties_in_China.gif

很早之前收到一張圖,估計是英文維基上的,

還算準,標註的是中原政權的控制範圍。少數民族地區往往在疆域之內勢力之外,有所區別。

反正初中教科書上明朝的疆土是要吐槽的,西伯利亞那片根本不能算。


文明強盛時擴張,衰弱時收縮。


兩千年前的秦朝,現在的台灣、海南、西藏、青海、新疆、甘肅西部、內蒙古、遼寧北部、黑龍江和吉林都不在中國境內,在六十多年後的漢朝,新疆南疆臣服於漢朝。在漢朝滅亡後的幾百年中,中國一度丟失了南疆地域。唐朝初年,中國重新佔領了南疆,同時把中國的北部邊界一直推到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但是就在安史之亂之後,南疆、西伯利亞、內外蒙古、東北和雲南丟失。宋朝時期,中國被壓縮到了陰山以南。南宋更是被壓縮到了長江以南。如果元朝也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的話,那麼這個時期的中國的版圖是最大的了。這個時期的中國不僅僅掌控了西藏、青海、內外蒙古、西伯利亞、東北、雲南和海南,還控制了整個新疆,還把觸角伸到了台灣。明朝時期,中國疆域較元朝時期有所收縮,西伯利亞、內外蒙古完全丟失,東北、西藏和新疆處於半獨立狀態,清朝又重新掌控了內外蒙古、東北、西藏和新疆。甲午戰爭到清帝遜位,中國丟失了將近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後一次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又丟失了外蒙古。


推薦閱讀:

明制漢服到底有沒有盤扣?
在明朝和李氏朝鮮,男子是不是不論貴賤都得穿戴網巾?
東南亞的華人是否保存了明朝的衣冠服飾?
以元老院的發展,拿下湖廣後50年能不能喂滿一條武廣之間的鐵路的運能?
晚明這本小說可以和竊明比嗎?

TAG:明朝 | 歷史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