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常說的「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我怎麼覺得是讓老百姓逆來順受的意思呢,就是做順民,不鬧事,不抗議。

《狼的孩子雨和雪》 裡面都有這樣的台詞,狼爸結果被車撞死。。。


這個其實不是統治者要求人民的,和孔夫子那個完全不同。

相反有點類似中國人的中庸,是一種民間智慧,但是比中庸要極端多了。

打個比方,大學宿舍,一個人一間房,你愛怎麼生活都可以,別搞的太過分影響到隔壁就可以;兩個人一間,你就得學會與別人共處,不能別人晚上10點睡覺您打山口山到12點;而如果是15個人一間,躺在一個通鋪上,那麼你翻身都會吵醒兩邊的人,最好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翻身——覺得自己做不到的請滾出房間另找地方睡。這三種環境就是美國中國日本

對比美中日三國的精神,美國是天地廣大大有可為,中國是中庸平衡凡事不要過頭,日本,不好意思,睡覺翻身都不行,誰叫你投胎成日本人了。

日本長久以來都處於高人口低資源的狀態,資源的稀缺已經達到這樣一個地步——即社會的資源勉強可以維持最理想狀態的運行,任何偏離理想狀態的哪怕是最微小的矛盾都可能造成整個社會的崩潰,甚至於社會都沒有餘力來消滅造成問題的個體,只能期望個體自殺。

人生而不平等,國家也一樣。中國人在古代算能吃苦的,但絕對沒有淪落到日本那種農民也吃不起大米的程度,將軍和天皇吃的不如紫禁城裡的小太監。中國農村多少還養些豬,日本豬絕種了(山裡有點野豬,在日本文化里豬是夸人的話,類似中國的虎)。中國人最悲慘的記憶都和逃荒有關,而逃荒對日本人來說是天方夜譚,全國還沒中國一個省大,你逃朝鮮去啊?

有的朋友評論說現在日本論人均資源比其他窮國好多了,土地緊缺點但也沒到要人命的程度,他們沒搞清一點,中庸可不是毛主席在延安講話後才出現的處世觀,「不要給人添麻煩」也不是黑船開國後才有的,這些都是在上千年中逐漸形成的觀念,即使現代日本的生存條件完全不同了,沒有個幾百年也是無法改變的。如果民族性那麼容易改,以沙特的物質條件,早普及馬列主義和美式民主了,還搞911幹什麼?

要想了解日本社會的成因,最好直接看電影《楢山節考》,一切都說的很清楚,非常合理,沒有任何虛的玄的。


一個基本點,就是這個標準是對所有人,而並非有百姓和官兵的說法。這裡的別人當你去避免給他人添麻煩的時候,受益者就是他人。當他人避免給你添麻煩的時候,受益者就是自己。

其真正含義就是這條標準是給所有人的,大家都是執行者和受益者,並無特殊和特例。


人人都不給別人添麻煩,那麼就沒人給自己添麻煩


說起這個來,我想起了福島核電事故的時候,避難群眾的表現——無數人安靜的坐在廣場上,不吵鬧,不走動……

當然,說法也兩種,高素質的稱讚聲不絕於耳,同時也有人認為避難群體麻木呆板。

這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一個表現。

說起來,如果想研究日本,最好的讀物就是《菊與刀》,這本書十分易懂,也不枯燥乏味。看了這本書,我們平時認為日本人很多奇怪的行為都會有合情合理的解釋。


對於迷惑掛けない,日本人基本上是認為這是屬於日本人本身的特質之一.

但是不得不說明的一點,這裡的迷惑,翻譯成中文的"麻煩"其實是差了點意思的.這個詞在日語里的意思遠比"麻煩"要重得多;相應的,"不給別人添麻煩"這種翻譯方式就使得不少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對日本的"迷惑掛けない"主意產生了奇怪的誤解,覺得好像日本人真的連一點"麻煩"也不能接受.然而實際上哪怕只去過一次日本的人,路上隨便抓個人問問廁所怎麼走,就會明白日本人其實是不怕"麻煩"的,麻煩和"迷惑"根本不是一種東西.

日本人的"迷惑掛けない",本質上更像中國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這玩藝的內涵其實一直都在變化.在日本城市化程度還沒這麼高的時候,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助其實也相當常見,為了對方的事情搭上一整晚幫忙準備什麼的都不在話下.原因說白了,其實還是自己不把這種事情當成"迷惑".然而今天的日本,斷然不會請鄰居為了自己的事情忙上一天一夜,因為人們開始把這種程度的幫忙看作"迷惑"了.這與其說是日本人天生冷漠什麼的,不如說是城市化帶來的現代病更合適,嘛,到底算不算病其實也不好說就是了.

至於做順民,斷然是沒這麼個意思的."迷惑掛けない"對應的是和自己平等的人而非國家領導,硬要說該怎麼說的話,那也是該說忠義,而非"迷惑掛けない"的講法.


推薦看下《菊與刀》這本書。

日本人把情義看得非常重。說情義「最難承受」,一個人必須要像履行業務一樣履行情義。

並且

情義是有嚴格規定的,必須進行報答。

所以,日本人「不要給別人添加麻煩」,就是履行情義的基本原則。

如果你意識到給人家添加了麻煩,那就必須要對這個麻煩加倍的補償,這才能彰顯你在日本社會 是一個 「懂得情義」的人。

如果你隨意的給人添加麻煩 而不給與報答,那麼就不被社會所認可,會被大家所鄙視,自己的價值觀上也過不去。


自立、知恥。


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了吧,從小大人沒教過這些么?

其中也有,獨立自主的含義,很多事情自己努力一下就能做到,就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了。

從道德上理解,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共場合抽煙,這種都是對別人添麻煩的行為。

再看看如今…

Sigh


這是對自身紀律性的要求。不是什麼逆來順受。

越是各人綜合素質很高的人越不會給人添麻煩,並保持人與人間的距離。


有一次心理課上放了一個視頻,說的是一個女學生上了一輛公車,然後一個老伯希望她給他讓座,但女學生沒理他。結果老伯怒了,罵了女學生一頓還揪她的衣領。整個視頻都是偷拍的,所以非常模糊,但聲音卻清清楚楚。

我的心理老師告訴我,她有一個朋友在日本定居。有一次他在地鐵裡面想要給一個老人讓座,結果卻遭到了老人生氣地回應:你認為我老了嗎!

那位朋友很不解,於是找到了當地人的朋友,才了解到日本在地鐵或公車是沒有讓座的習慣的。倒不是他們的道德教育落後,而是老人們不願被讓座。

不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很大原因是日本公共交通業非常發達,所以很少情況沒有位置坐。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老人不願意被讓座。因為他們有一種「不願給人添麻煩」的思想。他們覺得被人讓座是給人添麻煩的事情,所以他們會盡量選擇非高峰期出行;如果非得在高峰期出行,他們會覺得:我既然能夠有能力獨自出行,為什麼我還要被讓座呢?需要被讓座的老人應該由家眷照顧著出行。

然而中國很多老人,自從有了免費通行卡,於是搭公車到幾里路外的市場或超市買東西,就為了省一塊五毛,和年輕人玩搶凳仔。

於是,在日本如果非得給一個老人讓座的話,只能以這種不傷他自尊心的的方式:我下一站就要下車了,所以您請坐。然後溜到另一節車廂里。不見得總有效,不過起碼讓別人覺得舒坦,不難堪。

帶著批判性思維去思考「不願給人添麻煩」,我就有深切的體會。我是汽修專業學鈑金的,內容包括有鉗、鋸、挫等,常常會有這樣那樣的小傷口或大傷口。每當被人問起時,總會一笑而過:沒事;小傷;過幾天幾天了。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傷口就更別告訴被人了,也許別人會誤會你的好意以為你是晒傷疤博同情,即使你僅僅只是想說說而已。

為什麼要輕描淡寫呢。因為那些跟你不熟的人,他只是禮貌性問問,或者想套近乎;而那些真正擔心你的人,就更不願意害他們擔心、給他們添麻煩了。

前陣子我有一個好朋友車禍住院了,本來我尋思著想去探望她,想了很久,終於還是沒去成。說不定她不想讓我們看到她的狼狽樣呢,不願意害我們擔心;說不定她更願意我在她出院後健健康康的時候去探望她呢,起碼大家可以出來吃個飯,也不見得有多少沉重。

我曾把這個想法告訴給好朋友,他只是笑笑:「明明很脆弱,卻要那麼堅強地生活。」這不過是中華民族的「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罷啦


《禮記正義?曲禮上》「毋不敬。」漢?鄭玄註:「禮主於敬。」

尊敬一個人,無論何時,皆怕給他添麻煩。

當此種想法變成社會潛/軟規則之時,即變成了怕給所有人添麻煩。

中國目前幾乎見不到任何敬意,幾乎每個人皆將自己當成大爺,僕深以爲然。故僕每次寫答案時,必加粗關鍵字,以免大目先生看不見,而噴僕太武斷,或措辭不嚴謹。

好人兒順安喵~,大目先生不順安。

哼。


在我看來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處世之道。

在日本,從幼兒園起老師和媽媽們就會教育小朋友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我覺得這倒沒有多上綱上線,不給國家添麻煩云云,實為實用技能之一啊。

日本人是非常含蓄的,看下日本新聞,會發現發生殺人事件或者自然災害,採訪受害者家屬時很少有人崩潰大哭,而是平靜而剋制的闡述自己有多痛心。拜託!家人去世耶!這種時刻沒必要保持冷靜吧?但我問過的很多身邊的日本朋友反而會覺得新聞中看到的國外報道中家屬崩潰倒地痛哭十分誇張。

在這樣的前提下,你會發現日本社會很多規則都是為了避免和盡量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而生的。包括你說的「不給別人添麻煩」。

別人可能會覺得是麻煩的事,比如坐地鐵時背包背在身後,比如乘扶梯時堵著路,比如排隊或擠車時不小心碰到別人等等。如果有人違反這些規矩給別人添了麻煩,勢必要發生爭執,但現實情況是,含蓄的日本人不會直接提醒你,可能會有人皺眉頭或者咳咳一下希望你注意,但極少有人會把不痛快說出口。

大概是大家都太含蓄,不希望爭執也不希望不痛快吧,很默契的達成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契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也。

ps:有人覺得日本社會很麻煩,規矩很多,其實不然,規矩雖多但很固定,只要你按照他規矩那一套來,你會發現日本社會簡直好過的讓人吃驚,極少有需要與人爭執的場面,甚至連超市買個東西,遇到熟人打招呼,寫封電子郵件用語都非常固定,絕對適合性格內向者生存。哈哈。


我的理解是:

克己復禮


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的一種劣根性,比強權主義更純粹。也是軍國主義的重要文化來源。

標題很爆炸,道理卻很簡單。不給人添麻煩翻譯一下就是:自己能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既不需要依靠別人,也不騷擾別人。活下去的能力,就是活著的基本要求弱者沒有生存的權利。所以,歐洲出問題流行老人孩子婦女先走,但日本習俗不太一樣。

日本有部老電影,講述把老人老了放進深山上的故事_百度知道

楢山節考
描寫在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個貧窮小村子,由於貧困而沿襲下來了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就是所有活到70歲的老人,不管是否依舊身體硬朗,只要到這個年紀就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上丟棄,以節省糧食的支出。

雖然通常認為這是糧食短缺造成的無奈之舉,但這種精神可不是隨便傳承下來的。

為什麼日本老人大多退而不休、想要工作到死? - 知乎專欄

日本人不敢享清福。一個沒用的人,一個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在日本人眼裡不如死人。

如果一個日本人幹啥啥不成,總是失敗,尤其是二戰時期的軍人,切腹自盡可以保留名節。至少輿論會認為這人還有自知之明。獻身啊,玉碎啊,那都是無上的榮耀。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在精神上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日本二戰時候除了神風特攻隊,還有一種魚雷,裡面坐個人,駕駛魚雷確保準確命中目標……變態小日本,騎著魚雷去自殺 - 歷史風雲圖區 - 鐵血社區

如果有人屢戰屢敗還不要臉的活著……不知道會混成啥樣。

日本人做過一個調查,選出日本人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排名第一的人叫織田信長。

這個織田信長是個非常純粹靠實力說話的人物。他提出「天下布武」——誰能打誰說了算。雖然各國都是靠打的疆山,也講成王敗寇,但至少天朝還要講講奉天承運吧,講講正義之師吧,十八代漢室宗親,反清復明,總歸要扯張虎皮,有個講究。就算是強調「槍杆子里出政權」的共軍,要是沒有那主義真,定是成不了事的。

但是織田信長提出,不用講道理,老子厲害,老子就是道理。這才是原裝的 能動手就別吵吵

日本在近代軍國主義也是相同思想。日本打得過的,一律看不起,鄙視中國韓國東南亞各國。德國厲害,日本很服,美國暴打過日本,更服。沒有實力的民族、國家,也是沒有必要存在的。所以才有大東亞共榮這種東西。說到這我不得不承認,在日本軍國主義的眼裡,日軍還真是來扶貧的。把低等民族都踩了,然後同化成大日本帝國的一部分……

靖國神社

日本官員拜靖國神社是傳統,抗議什麼的都沒有用。在日本人心裡,為大日本死在戰場上可以抵消一切罪行。人品是什麼?道義是什麼?有用嗎?好吃嗎?從古至今,日本人都堅信,武力就是一切。而且日本首相就任之後,都要去拜一拜,不然屁股坐不穩,隨便就要被搞下去。日本首相辭職跟吃飯一樣頻繁……鴨梨山大

另外,也正於此,日本人求人特別正式。中國人說什麼感恩戴德,再造之恩,當牛做馬,很多是隨說說而已,不一定當真。日本人不亂講,但無聲勝有聲,都跟欠了條命似地感覺。

不給人添麻煩看起來好像還不錯,實際包含著對強大實力的全然崇拜和對弱小的強烈鄙夷。算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文化吧,還沒進化到講道理的程度,同時也造就了日本人的講規則, 追求一致和奴性。


就是孔老夫子說的仁,可惜我們都丟的差不多了。


他們只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

他們不是真心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而是怕別人討厭自己。


意思就是你也別給我添麻煩


好處是 會衍生出比較好的公德和秩序

壞處是 有的人有時、有的人一直、有的時候所有人性格會受到很嚴重的壓抑


中國人常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和日本人說的不同嗎?


管理好自己


推薦閱讀:

現在的日本真的比中國發達嗎?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中的琅矢雜貨店和孤兒院為何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日本有哪些搞笑藝人?他們的特點和成就都分別有哪些呢?
為什麼日本人對木村拓哉那麼狂熱?但是也很愛黑他呢?
日本人那種工匠精神是怎麼養成的?

TAG:政治 | 日本文化 | 國家 | 日本人 | 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