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林(鬱林)當年改名為玉林,當地人是怎麼改口的?

寫法簡化倒也罷了,玉林當地話「鬱」、「郁」和「玉」明顯不同音,當地人是怎麼改口的?現在完全都改過來了嗎?他們怎麼稱說鬱江和廣東鬱南呢?


一、玉林當地話「鬱」、「郁」和「玉」明顯不同音,當地人是怎麼改口的?

直接改口,沒有遇上什麽阻力。

採訪鏈接:Watlam was renamed Nyoklam.mp3

那個念作wat的複雜字怎麼寫?直到現在,有些民國生人還是只記得上面的」左右木,中間爻「(鬰/欎/欝)。地名書寫很多時候不能反映當地口語。鬱林更改縣名是書寫壓倒口語,也是官話壓倒方言的表現。書寫從官方延及民間,玉林終於由替身變爲主角。

以下歷陳鬱林寫成玉林的材料。

1.清文獻:

續修興業縣志 乾隆四十三年抄本

《陸川縣志》(乾隆二十一年,光緒增訂本)

2.民國公報:

核准玉林省中參加學生軍團學生梁繼瑚等免攷升學高中試讀

(廿九年九月教字第六一三一號代電) 廣西省政府公報

3.民國手寫:

《民國30年玉林縣立國民中學同學錄 》

紅豆社區網友 「楊大楊好玩」藏品

民國三十四年鬱林縣州珮鄉中心學校結業證書

來源:同上

1949年廣西鬱林本埠掛號航空郵簡

4.外鄉筆錄:

從香港到桂林-漸入佳境(戰時的重慶)

《從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葉淺予漫畫選》

由廣州灣到柳州記

凌叔華,《婦女新運》,1942,第8期

註:這裡提到的玉林飯店,還真是叫「玉林飯店」。

5.實物應用:

道光十五年香爐

咸豐四年生砲

藏品年代較早的爲清同治年間,相信還有更早的。

同治六年《時欵帖式稱呼問答》

紅豆社區網友 「楊大楊好玩」藏品

但是,傳統依舊。

存勝堂 鬱林樟木鄉

日本學者辻伸久在其《広西粵語比較音韻論》(1980,東京)寫道:

The script for Yulin was formerly 鬱林 「dense forest」,but it is now written 玉林 「jade forest」 in the materials publish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The change is presumably based on the homonymy of the two characters in Mandarin and on the simpler structure of 玉.

這個理解不是正確的。「玉林」的「玉」字與「鬱」不是簡繁關係。改名只是參考了歷史習慣。

鬱林本地不產玉,要新建地名文化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也就玩玩文字遊戲,如南流江景觀規劃。但圖個方便,也沒必要拿」嶺南美玉,勝景如林"來意淫。

二、現在完全都改過來了嗎?

差不多吧。即便是老人,也是將「玉林」作爲一種地理認知來教育後代。

三、他們怎麼稱說鬱江和廣西鬱南呢?

這兩個地名,因漢字簡化而來。所以我們還是喚作鬱江(Wat Gang)和鬱南(Watnom)。

四、其他細節

1.一條路

今玉州區政府(鬱林州/直隸州治所)至玉林賓館的玉州路,在2000年8月由「縣前路」更名爲「鬱州路」,2006年9月更名玉州路。不知跟語委有無關係。本埠媒體稱反映了大部分市民心聲。

2.一個會

2011年廣西首屆園博會上,玉林展園被本市住建部門命名爲「鬱園」反響不錯。某處標示牌「南傑鬱(yù)閣」,有誤。

(1).商承祚給容縣真武閣的題詞是「天南傑構「,這裡寫「南傑」很突兀並有歧義;

(2).鬱林五屬並不包含容縣。容縣跟鬱林發生行政隸屬關係在1951年以後。1950~1951年間的鬱林專區並未包含容縣。而1951~1956年間,鬱林縣爲容縣專區下轄縣,駐地在容縣。「鬱閣」搶得太明顯了。

(3).拼音加註,畫蛇添足。

3.同名地區

2013年夏至口水戰前夕,玉林派出所被扯上。

其實此玉林非彼玉林。成都武侯區的玉林,得名於玉林街。傳該地爲諸葛亮屯集御林軍的軍營。後「御」演繹爲「玉」,故名。

4.出版和學術

本地誌書一般保持原貌。但最近包括大部分歷史教材和學術著作出版時常常將「鬱林」寫成「鬱林」,可能跟理解政策有關,嚴格來說,寫成」鬱林「才是正確的。

地名讀音、地名來歷和同字地名,可參考子母題:

鬱南(鬱南)的「郁」和玉林(鬱林)的「玉」在粵語讀音上有沒有區別?


我想說的是……上面的回答中有的提到「北京和北平」的改名問題和題主說的問題性質不同。

題主提到的這種情況是與當時漢字簡化運動有關的一次改名。

當時的有提出,當時還有很多一批因為地名字難寫而改成同音相對簡單的字

是因為「鬱」字太難寫而改為同音「玉」的一次改名。

如:鄠縣——戶縣;鄱陽縣——波陽縣(這個後來又改回來了,湖名從未簡化);盩厔——周至。

等。鬱林——玉林。

其中陝西省是這項措施落實最徹底的省份:

方言對兩個字的讀法不同的話,我想,解決方案應該是,雖然字換成了「玉」,但是方言的讀法,還是按照以前的「鬱」的讀法讀就好了啊,並且「玉」只是在這個地名的時候這樣讀就行了呀(我的臆斷)

至於另外兩個帶「郁」字的地名,當然該怎麼讀怎麼讀,不會受到「玉」字的影響。


當地話的算同音的,和標準廣州音不同,只是調子有一點點不一樣,對於話音那麼雜的地方不是太明顯。

例如:郁

(原諒我不會注音)

我家在珠江潯江段的桂平,以前屬玉林管。"鬱江"的郁讀近"育"音。可以說從梧州西江打上直到鬱江源頭,我所接觸到的人,說"鬱江"這個詞,都是近"育"音。當然變調延伸出來有很多音,但還是近"郁"音。

"憂鬱"這個詞,近"育"音有、"屈"音亦有。爺爺輩份的人沒幾個了,又沒在家鄉不好查證。

在廣東,"憂鬱""鬱南"(地方名)的郁讀"屈"音。

據我所之,從前有很長時間玉林的玉字其實寫的是"懿",我們讀"意"音,當時我也不明白,按廣州音根本不像。

但是,按平南話(平南以前也是玉林管),"郁"與"玉"同音。我媽媽出生的鎮上也是同音。不單是平南,很多廣西小地方的方言,其實混雜了桂柳音,壯話,還有其他語言。

我媽嫁給我爸三十三年了,到現在都不會說標準白話,但是她會說桂柳話。我外公和葉劍英同個宗族,過世較早,鬥地主的事件後一個本來善言的商人,變得慎言少語,我對他的話音一點記憶都沒。我大的舅舅十幾歲離家,之後一直在非白話地區生活,8兄妹里唯一可以說一口很正的白話音。

有次我看泰國片,上面提示人物用的是泰國北部方言,可是我一聽,跟我媽媽鎮上的語言是一模一樣的!當時很驚乍。翻譯的字幕根本詞不達意,比粵語電影配的國語字幕更不堪。從小到大一直很不解媽媽鎮上的語音怎麼和周圍的地方上相差那麼遠!

舊玉林地區縣與縣的官方標準音都不一樣,更別說鎮和鎮。我生長的鎮子,是我長這麼大所接觸到所有廣西話音里,最接近老的廣州音。街上住的,我爺爺那代老人平時交流說的白話音可以說——就是廣州音。可是鎮子上通行的語言還有:各種土白話、客家話、惠州調(真正用的字不知道是哪個)、疍家話、壯話、潮州話、福建話。傻了吧!只會白話普通話的我一上初中就傻掉了,初一班裡七十幾個人,只有我在內的幾個人是單一說白話。直到初二,我才緩過一口氣,平時同學交流的話可以大概知道說什麼了。

不可否認的是,普通話推廣,造成很多地方的方言變調、變聲,甚至辭彙消失。這不光白話的地區,我接觸到的絕大部分80後,因為小學學普通話,中學之後住校,日常生活交流用的方言沒問題,可是不是日常用的,他們都摻著普通話的音,有些爺爺輩份說的話他們也不知道了,有時候猜都猜不對。哈哈!我老公湖南鄉下的,他家老一輩說話正常時,基本上我聽得沒問題,我認為辭彙上比他懂得多。老一輩說話快了他也聽不懂。我弟弟小學時候我就發現他的語音經常錯誤,老是跟著普通話變調,然後就和爸爸一起笑他幫他糾正話音,到現在他三十歲,時不時還蹦個錯音。90後的更厲害,直接普通話的音就出來了。廣州城裡說粵語的新一代同樣有這個問題,舊時用的辭彙也越來越少。

北海以前是屬廣東的,那裡的音算是最正常最接近廣州音,其他的變調變得其實不經常接觸的人,根本轉不過來。例如梧州跟南寧的本地白話,會廣州音的人基本能聽懂,但是接觸過的都知道聲調相差有多遠。


我們這裡還把通什改成五指山呢

老一輩的改怎麼念還是怎麼念 說五指山他們也懂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地名的起源很浪漫或者很特殊?
理論上說地名可以作為人名使用嗎?
外國地名為什麼有的都帶「聖」?
中國有哪些詩意的地名和街道命名?
為何韓國首都的漢語名稱從「漢城」改為韓語音譯而來的「首爾」?為何「東京」並未改為日語音譯名?

TAG:地理 | 地名 | 漢字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