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這句話?

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很可笑。因為人是可以努力的,是可以努力地向上拼搏的。無論出身環境多麼糟糕,都可以扭轉,通過努力。

第二次看的時候,沉默了。因為身邊出現了無數的例子。驗證了:努力沒錯,方向沒錯,可是出身環境,決定了眼界的廣度和高度。一個人,不可能努力了就成功。

然後我作出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百分之百努力了,是否就能成功呢?這個假設永遠不可能變成現實。但我們先假設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

目的是為了探究:一個人是否生出來,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就已經從根本上對今後的社會地位定了型。努力只不過是起了一定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

NOTICE:不考慮個別的例子或者是意外。這裡只考慮普遍性和理想化模型


謝邀。

先說答案後討論:

一個人的出身對他今後的成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而這影響可能比那些仇富的人所能夠想到的還要多得多。

正文:

……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上就具有了兩筆決定一生的財富——一是基因,二是家庭。他們都可以被歸為廣義的「出身」之中,當然我們一般談論的出身可能主要指的還是家境這一部分——很多人眼中的出身無非就是某人父母有多少錢,是多大的官,最多再加上他父母有多少學問(當然大家還是很尊敬這最後一條的),所以我主要之談家庭這一部分。

……那麼家境對一個人的成功有多大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分情況對待:孩子基因好,則影響不大,因為是金子到哪裡都能發光;孩子基因不好,則影響也不大,因為他這代可能怎麼著也成功不了。唉?那這不是沒影響么——別忘了大多數基因中等的人群,他們可上可下,而家境好壞可能就成了他們能否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的決定性因素了。

……一個人的家庭除了基因之外究竟能夠給他提供多少東西呢?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我排在第一位。一個人的家庭教育對人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一個人是樂觀還是悲觀、積極還是消極、大方還是小氣、獨立還是依賴、自信還是自卑、有德還是無德、勇敢還是懦弱等等都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家長讀幾本育兒讀物就可以改變的,因為這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說得再好,榜樣樹不好,一樣沒有效果。

……我見過一些家長,批評起孩子來根本就毫無道理,冤枉了孩子從來都拒不認錯,自己沒什麼本事,還喜歡擺出一副「老子總是對的」的架勢,這樣能教出有出息的孩子么?他只能把這一套繼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繼續摧殘下一代。

……我也知道另外一些家長,自己可能不是很成功,但是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學習,本本分分,誠實守信,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孩子則是大有希望的。

……如果你問我教一個人什麼東西最難,我的回答是「向善」與「向上」這兩種力量。任何一個人,如果擁有了這兩種力量,即便不能大富大貴,他也一定是一個成功的人,而絕對不會是自己討厭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人。那麼這兩種力量能夠從哪裡獲得呢?最重要的源泉就是家庭,如果父母就是好逸惡勞、不思進取,那麼孩子就很難走得遠了。

……家庭教育還包括了觀念和思維模式的灌輸。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的基因以及他的生理結構比作一台電腦的硬體配備,那麼這台電腦的軟體則大多是被家長有意無意裝上的。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則比較接近這台電腦的操作系統——落後的操作系統會毀掉優秀的電腦,運轉速度再快,演算法不對也解決不了問題,基於「1+1=2」和「1+1=3」所算出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樣的。

……過分嬌慣的孩子不會有出息。從很多國人育嬰的方式上就能看出一些家庭教育的嬌慣的端倪:很多小嬰兒被裹得和大粽子一樣,家長生怕小孩子被凍著——這就是寵愛和嬌慣孩子的第一步(雖然這麼說可能有些極端)。這些家長能替孩子考慮的多為生理問題,你說這孩子要是自己不學會獨立思考,怎麼能擺脫這種落後家教的束縛呢?而且別看他們疼孩子,孩子要是成績不好的話,他們還會發飆,認為孩子不聽話、不學習,根本不考慮自己20年前是什麼個樣子。他們的確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了孩子,但那不是孩子最需要的東西。而且這道理說起來容易,很多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的嬌慣,沒有辦法改變的——這樣的孩子既幸福也不幸福,說白了還都是命。

如何破解:

……如果家庭教育一團糟,想要破解的話會比較困難,早點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可能會對此有所幫助,比如住校什麼的。老師是不太有辦法選擇的,遇上好的還是壞的只能聽天由命了,不過大部分對孩子是有正面幫助的。要學會選擇自己的朋友,他們會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交友不慎的話,一下子就被帶溝里去了,打撈都打撈不上來。總之,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定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不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外力,目的是為了獲得獨立思考人生和命運的能力。不僅如此,當一個人足夠成熟的時候,他還必須學會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家庭和那「落後」的教育,即便他們曾經是對自己的束縛,否則,同自己的家庭對立,只會使生活變得更糟——否定家庭其實是否定自己的一種形式,任何時候否定自己都是危險的,除非事關重大必須這麼做。

2、學校教育。

……有錢的家長可以把孩子送到比較好的學校里去,好學校里好老師和好同學可能會多一些,但是這往往發生在低年級的時候。年級越高,比如高中大學的時候,家庭所能夠產生的影響力就變得小一些,比如很多好的高中光有錢是進不了的,就更別說大學了,除非你錢多到一定程度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感謝中國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科舉制度,在美國只要有錢,什麼學校都能進,因為學校都是個人申請獲得的。在中國,因為高考的存在,便卡死了很多有錢人。 當然,有錢的家庭還能夠為孩子提供家教啊、高級補習班之類的輔助教育,這可能對孩子也會有所幫助。考慮到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資源是多種多樣的,自學成才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學教教育的重要性是低於家庭教育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隨機性——鬼知道會碰上好老師還是變態老師。

如何破解:

……心態要放平。不管學校如何,書本就放在書包里,教輔就放在書店裡,拿不拿起它們就全看自己了。實際上如果孩子不聰明,硬要塞進好學校對孩子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摧殘——因為他除了在校園裡炫耀他的跑車之外就什麼都不會了,核心的東西一樣都沒有。因此也沒有必要嫉妒有錢人把孩子弄進好學校——一個人自身的價值還沒有他那一張文憑高,有什麼好得意的?再者,很多學校是有錢也上不了的,現在學校也不缺錢啦——他們缺好學生,他們比錢更值錢。

……有人說,萬一我就毀在小學教育那個階段了怎麼辦?一開始上不起好小學,不小心遇上個爛老師把自己打擊壞了怎麼辦呢?——那就努力工作,別讓你自己的孩子也毀在那個階段,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急功近利只能讓自己走上歪門邪道。

3、社交圈。

……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家庭可以為孩子帶來比較廣泛的社交圈,這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還是有很大幫助的,見多識廣總是好的,而且人見多了,可能情商會變得高一些。這些東西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很不錯的財富,我認為社交圈同金錢和地位一樣,它也屬於家庭財富繼承的一部分,有了自然很好,但沒有也不是不可以,畢竟情商和社會地位的相關性也沒有那麼突出——很多人並不富有,但是能夠讓別人和自己開心、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廣泛社交圈的另一個價值在於給人提供更多的想法和機會,有時候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在一起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當然他們並不一定非要是有錢人。

如何破解:

……如果家境貧寒,那麼一個人從父母手中所獲得的有效社交圈則要比較小,但是繼承父母的朋友顯然不是獲得朋友的唯一辦法,所以也不必過分強調這一因素對個人成功的影響。如果自己「向善」又「向上」,是不必擔心沒有朋友的,這世界上是有壞人,但是好人總是居多的,因為壞人必須要依附於好人為生。社交這個問題也不必強求,目的性太強其實並不討人喜歡,而且從小一起打遊戲打球的朋友往往要比長大後一起共事的朋友更可靠。

4、財富。

……這是很多人最希望擁有的東西,財富的作用很直接。而富二代天然就可以獲得這些東西。對於一個頭腦聰明並且受到了良好教育的、有追求的富二代來說,那人生的確是太美好了,畢竟都夠湊齊天時地利人和的各種條件的人並不多。財富有多實用,我就不多解釋了。不過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不義之財就算有了也是會很快散盡的。如果父母的財富會使孩子更有出息,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那其實是很好的事情,即便在外人看來也是如此;如果父母的財富無法被無能的後代所利用,那它也不過早晚散落回社會中去,一天天衰敗的日子過起來可能比平凡簡單的生活要痛苦得多——那樣就等於辱沒了祖上的名聲,很可憐的。

……有人說,我很有本事,可是沒有財富怎麼辦?如果這個問題等同於「我只有點腦子,我想迅速空手套白狼該怎麼辦」?那它大概是沒有答案的,除非你買彩票中獎了。所有東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無一例外。但只要有耐心,肯努力,肯等待,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個問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說我就是要錢,要很多很多的錢,開豪車擁美女,享受揮霍無度的人生——那大家還是祈禱這種人不要有錢的比較好。

如何破解:

……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抓住機遇,堅持不懈。如果成不了富二代,把自己變成富一代也不錯嘛。這個世界機會這麼多,就算是階級固化嚴重的發達國家也是有不少發家的機會的,其中facebook就是個不錯的例子,小一些的發家機會則要更多——不怕沒機會,只怕沒能力,或者說沒運氣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會合理地看待金錢,認識到金錢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這樣一來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一個人有了比金錢更高的追求的話,他是會更加努力地掙錢的,因為要養活自己的理想的話一般是需要資本的。其次,這樣的人不會為金錢所累,不論有錢沒錢,他都能過得踏踏實實開開心心,而不是有錢沒錢都難受。再次,這樣的人不會為了錢放棄原則,如果一個人為了善的事情去努力,他就不願意動用惡的手段,不會出賣良心和靈魂去換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一個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四處炫耀之後的空虛與落寞。

……當然我所說的這些東西並不能涵蓋出身對個人的全部影響,人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構成一個比較完備的人所需要的要素並不是簡單的幾項就能說清的,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總的來說,一個人的出身對他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一種說法是「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一點都不假,而這裡所說的性格雖然是可以後天改進的,但天生的居多——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算性格不是完全天生的,那麼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一個人的性格也被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個人的家庭也是他「天生」的一部分。那為什麼人類要生出這麼多種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特質呢?因為社會的需要,以及人類進化的需要。一般而言人的各種特質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一種特質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的話,那它就沒有理由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並不是性格決定命運,而是命運決定性格。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並且最終超越自己。


@韓東燃 的答案很具體,我補個文章可以當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10915/

另外,想加兩點:

1. 很多人不明白所謂繁衍的深意(借個火鳳里的概念)。放長一點,所謂奮鬥,不一定指一個人。其實一個家族社會地位的曲線上升更為重要。

幾個例子:

  • 肯尼迪家族的起始帕特里克·肯尼迪剛來到美國是個制桶工人;他的兒子靠做碼頭工人攢錢開了酒館後來競選州長,並把兒子送進哈佛大學;再下一代的約瑟夫·肯尼迪哈佛畢業後成為銀行家並且也涉足政治,並出任英國大使;再到下一代,就是著名的肯尼迪兄弟了,其中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整整四代人,100餘年的努力,從工人到總統。
  • 身邊就有很多的故事,我們的父輩上山下鄉,還有的去和蘇聯打仗。文革之後高考,從農村來到城市,為我們贏得享受更優質教育的機會。而我們有機會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甚至從國內到國外,為我們的下一代贏得享受最好教育的機會,這就是繁衍。

2. 所有統計學的道理研究群體有意義,但具體到個體在我看來就無意義。對每個人來說,成功失敗決定於你自己,沒什麼概率,只有因果。在這方面,我相信愛因斯坦說的,上帝不會擲骰子。

於你自己這個個體,群體的概率論壓力不大。就像擲篩子,你研究10次100次,概率論有意義,但是只擲一次的話,概率論決定不了出現的是什麼。作為一個個體在人生的奮鬥路上,成功或者失敗,只有因果,沒有概率。

以上。


他在費城的時候,每天只睡5個小時,打兩份工,湊去上商學院的學費。

經過十年的奮鬥,他從一個普通孩子,變成拿到沃頓通知書的才俊。

他為他的奮鬥自豪。那些拚命努力的日子,終於在畢業以後轉為華爾街的職位。

改變了出身?看上去是。可是在沃頓校友會活動上,我對他說,你那些五十歲的老校友,中產階級豐衣足食自是不假,可是更多的?沒有了。

關鍵點?出身。那些從出生起就覆蓋的關係網,知覺,全方位的感知力,是GMAT不能給你的。

不悲哀。還是有極少數奇人,從塵土中來,掌握了泰山劍法,穩穩將社會地位提高到山巔。只是,基本不是靠念書的方式。

好吧又是一個娟姐姐閱人無數系列


這是社會學範疇內的問題。社會學不是本人的專業,僅是個人愛好,所以表述有不準確的地方還望斧正。

首先,悲觀地說一句,我的回答是,出身並不決定未來的社會地位,但對未來社會地位有預測作用。至少在階層間流動渠道少的社會條件下,需要通過極大的個人努力才能減輕其負面影響。

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紀錄片導演保羅·阿爾蒙德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名為《7 Up!》,記錄了十四個來自英國各個階層的孩子的生活概貌。隨後邁克爾·艾普特接起了這個接力棒,於每七年跟蹤拍攝了這十四個孩子的發展狀況,名字分別叫《14 Up!》《21 Up!》等等,最新的一集《56 Up!》以於2012年上映。

豆瓣合集:紀錄片之人生七載

優酷合集:人生七年之56歲

當初拍攝這部紀錄片,是為了反映並批評英國社會呈現出的階級凝固化,即窮人的孩子依舊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通過長達四十餘載的跟蹤拍攝,這個結論基本得到印證:窮人的孩子早早地就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先後面臨離婚和失業的苦惱;而富人的孩子先後進入名校,再又名校進入更高一級的名校學府深造,成為律師等。

教育在社會流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他的涉及到種族、性別等)。在這裡,我想引入一個概念,即「教育再生產」。通過教育機會與資源的不平等,祖輩的階級被傳承給了後代。仔細思索一下,學校里廣泛存在的分班制度就是這種現象的具體表現:由於資源的不均衡,貧困家庭的條件可能無法提供發展智力所需要的材料,而導致孩子在競爭中失敗。一開始的敗退可能會導致節節敗退。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越來越注重學前教育的原因之一,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社會學家保羅·威利斯的著作《做學工》一書就是在剖析這個問題。在訪談中,保羅·威利斯坦言:

「教育有時是個借口,它告訴學生:中產階級能獲得他們的地位,不是因為權力、金錢或意識形態,而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考試。工人階級之所以無法得到中產階級的工作,也因為他們沒有通過考試—所以這並不是社會機制的問題,而是個人能力的問題。在英國,中產階級子弟上大學的比例是工人階級的6倍,
如果是來自伊頓公學或哈羅公學的學生,這個比例大概會上升到20倍。你看卡梅倫的政府構成,一半都是伊頓公學的學生!但是,人們仍然覺得這不是體制的問題,而是因為自己沒有通過考試。所以說,教育是個緩衝和冷卻系統,讓底層階級不再抱怨社會再生產,他們會覺得:這是我的錯,我活該。如果要打破這種社會再生產,我認為,首先要理解底層孩子在學校里的文化生產過程。只有真正理解底層孩子的文化,才能真正設計好的教育制度。」[引自《時代周報》]

這和社會學家萊特·米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如果一個人失業,那是他個人的問題;但如果有上千人失業,那就是一個社會問題。」

而在目前的情況下,我覺得教育所承載的提供階層流動的動力會越來越小——獲得大學文憑的人數越來越多。

但是話說回來,以上的討論是基於「向上流動」。自然,也存在「向下流動」的可能。個人的努力是必須的,即使不能掙脫開不能向上流動的魔爪,也不至於向下流動,而長遠些看,幾代人之間資本的積累,或許向上流動的願望能在未來某一代人身上實現。


盡人事,聽天命。

凡事還是要看一個概率的,沒有什麼必然可言,但是概率的差別是存在的。


一般來說,富貴人家的孩子小成功的概率大過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成就大事業的往往是飽受挫折、胸懷大志的農民的孩子,像毛澤東、李嘉誠。苦難是最好的財富,挫折才能讓人更好的成長。敗家的富二代比比皆是


從理論上講,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有一種分法是分為「先賦地位」和「後致地位」。前者是指也就是指一個人先天獲得的地位(也就是問題中的那個句子),後者則是靠一個後天努力得來的地位。

一般而言,後致地位的獲得要通過社會流動來實現,這流動既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下的。而決定一個人社會流動的方向的因素,在我看來,就中國現今的情況而言,個人努力還是要大於社會大環境的。

雖然大方向上目前中國的階層流動應該是在往逐漸變緩,社會階層逐步固化。但個人認為,作為一個P民,靠個人努力,達到高於自己的父輩社會地位甚至高於出一截的情況還是有很可能的。比較顯而易見的社會上升通道之一就是高考。作為對今後社會人才的一次篩選(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高考還是能讓多數中上或中下階層中的較優秀的成員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社會資源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生活機會的。

再看看社會環境,城鄉之間的差距及資源分配不均很容易阻止農村地區青少年今後的向上流動,相比較而言,城市的青少年由於能接觸到夠多夠優秀的教育資源,因而在獲得上升機會上明顯佔有優勢。

所以,如果大致概括出一個比較理想的作為一個沒有種族天賦和財產繼承的中上或中下階層的上升模型的話,個人認有一個很明顯的同時也是廣大家長在老生長談的事實:學習好,考上一個好大學才能找一個好工作。當然,這裡應該說明的是,城市地區出生的人應該比農村地區的人更有機會獲得上升機會。211、985大學的學生,不算學霸,對學習稍微上點心的,畢業的offer絕對不是我們這種三本學校的一般學生能企及的。


不請自來。

先說結論:「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對於這句話,我不用「決定」這麼絕對的詞。但可以說,一個人的出身,很大程度影響了他的魄力、資源、環境和經歷,進而影響整個人生。

先說一組真實的案例對比: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是小學老師。在她學校有一個白富美,家有莊園。白富美曾經對我同學說,她想開個教育機構。我同學不以為意,以為就是說說。卻不曾想幾個月後見白富美髮微信:「生意越來越紅火了。在考慮要不要換一個大點的地方。」

同樣的,我的另一群大學同學畢業後創業開教育機構,時至今日已近一年。靠著我那粗劣甚至錯誤的會計山寨功夫偶爾幫他們做做會計報表以應付上頭檢查。因此他們的營業狀況,其中的艱辛,略知一二。可以說,一群零基礎創業的人,能做成這樣已實屬不易。但與白富美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以上兩個例子,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出身的不同,決定了我們的魄力、資源、環境和經歷並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先說魄力。白富美說要開教育機構,一旦有了想法,立馬就能付諸行動。而普通人即使有了想法卻不可避免地要猶猶豫豫、瞻前顧後、怕這怕那!為什麼?說穿了就是三個字——輸不起!普通人輸的成本太大、代價太高了!而稍有出身的人,輸得起,輸了權當積累經驗,輸了再來唄!因此,同樣有想法,出身優越的人可以付諸實踐,而出身普通的人很有可能已經望洋興嘆。一個敢做,一個不敢做。已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再說資源。白富美今天說要開個教育機構,恨不得第二天就能開起來。為什麼?一旦有了想法,資金、技術、人脈馬上都能跟上。而普通人家的孩子,縱然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又上哪裡去找資金、技術和人脈呢?

第三說環境。出身優越的孩子,從小生活的圈子不同,經歷不同。譬如做生意人家的孩子,從小打交道的各路「叔叔阿姨」哪個不是做生意的人精?在這樣的環境下熏陶成長,骨子裡留的就是做生意的血。就好比說溫州人腦子裡就從來沒有過打工的意識一樣。這樣的環境,又豈是普通人家小孩可以比擬的?

最後說經歷。還說這個白富美,拉著我那同學玩「承兌」。我同學連「承兌」是什麼都沒聽過,自然不敢。白富美說:「出了事你卸我一個輪子」(她開的奧迪)。同學還是不敢,打電話問我,我說我只是理論上了解承兌,但從沒操作過,也不知該如何避免收到偽造的承兌。同學便就此作罷。而事實上,要不是我之前一份工作同銀行打些交道,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承兌」二字。甚至在聽說之後,也一直把它誤當成了「存兌」(江南人平翹舌不分),跟存款一樣的性質。由此我想,如我們這種普通人家的孩子,連「承兌」是什麼都沒聽說過的時候,人家卻已經玩得風生水起、滴溜亂轉了。這種經歷上的差距,實在太大!

我一個朋友聽罷以上言論做了個精闢的總結:一個是通過創業獲得成功;一個是通過創業展示想法並賺取經驗。兩類人給自己設定的損失及時間跨度不同!

我想,單憑這一點,已經足以影響我們的整個人生了吧。

最後還是不得不貼上本人在是否真的有天道酬勤?這個問題下的回答:

出身,天賦,機遇,努力。得其四者可安天下,得其三者業界領袖,得其二者衣食無憂,得其一者未必有成,不得一者沒落終身。

我敬佩努力並取得成功的人,但不得不承認,「出身」客觀且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人生!


出身是什麼?出身是一種傳承,社會屬性是有慣性的,而這種屬性會影響著你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其實可以把知乎裡面如下幾個問題,串起來思考(問題描述或許不準確):

1,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有什麼差異?

2,為什麼成功的人充滿鬥志,而普通人卻比較懶散?

3,不從小就向孩子還原社會殘酷的原因是什麼?

4,為什麼會有暴發戶?

5,怎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

6,如何顯得不屌絲?

.....

======================================================================

先放答案,這一切的核心都在於注意力配置

你所有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都是你的注意力配置的結果。而你的注意力通常會極大的受到你需求層次的限制。

我們來看看馬斯洛需求層次:

一個人的注意力會優先注意到最迫切的層次,如果長時間傾注你的注意力在一個方面則會影響行為和思維。就像經歷過大饑荒的人,在日後的日子裡通常對食物會產生興趣。而家庭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則是通過低層次的充分滿足和高一層次的體驗來產生的。

比如,一個乞丐風餐露宿,吃飯的問題都難以解決,他的高一層次的需求了不起就是安全需求。很難再觸及到尊重需求。那麼他的注意力會這麼分配:維持生理需求+憧憬安全需求。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在這個問題中,為什麼不少經歷者能夠東山再起?因為他們有高層次需求的體驗。他們體驗過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這種種需求體驗使他們能夠在坎坷中,不斷調整他們的專註點——注意力的著點。

同樣也可以解釋,不從小就向孩子還原社會殘酷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需要讓他們擁有生存之上的需求概念、體驗。為了他們將來更好的調整他們的專註點。

而暴發戶之所以稱之為暴發戶,是因為他的專註點仍然沒有調整過來,依然在生理需求上面打轉。我相信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少。

同樣,如何讓自己看起來不屌絲?

我們來看看,low B和裝B最讓人覺得屌絲了,為什麼?

low B :工資低關注的需求層次也低,沒事就是下A片,或者暴吃一頓,再或者遊戲。

裝 B:通常那種地命海心的類型,每餐吃速食麵,但是張口閉口宏觀調控、世界格局的。

所以,解決方式就是改善你的需求處境並且將你的專註點放在上一需求層次上。專註點太低或者高出了你的需求處境幾個層次都不是很好的策略。

================以上是出身對自身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有什麼差異?

這個問題很多人去關注,我就在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關注,是不是在等待有人把富人思維一覽無餘的展現在大家面前,然後大家就可以像裝操作系統一樣,把自己腦子裡面的window 95 一躍升級為window 7 ?

其實這個問題,大家想知道另外一個問題,如何迅速致富,比如1萬一年內變100萬。

我們就假設你現在擁有富翁的那一套思維方式,那麼你所撬動你的目標的槓桿是什麼?

哪怕你做期貨也不會有哪個公司會提供給你1:100的槓桿,那麼你還有沒有其他的槓桿?

獨立個體發展最初的兩個資源是:自身能力+資金。

但是你在想要去完成一項成就巨大的事業的時候,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大量的資金。在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動用槓桿。

自身能力--------槓桿化-------&>僱傭、合作夥伴

資金---------槓桿化---------&>貸款等其他的融資手段

而這個時候,才是到了你拼背景的時候,人的一生中有三個積累背景的來源:

  • 家庭

  • 學校

  • 社會

家庭背景所獲得的資源最牢固,通常情況下,家庭成員忠誠度較高,私心少;

學校背景所獲得的資源最多樣,如果你能用心的去積累資源,從小學到大學你會擁有不少機會資源;

社會背景所獲得的資源,通常與你的工作圈息息相關。

這三種背景相互疊加,相互影響,不過後兩種涉及到大量的利益互換。

=====================================================================

最後,我感覺同樣重要的,經歷和心路。

我們在傳授方法和竅門的時候,通常是以經驗的形式去傳授。

這種方法好不好,個人認為不太好,因為這個當中缺少心路歷程。

在一個問題中,有人這麼回答你想轉1000萬,先賺個10萬,當你懂得如何運作10萬級的資金之後,再去賺100萬,當你懂得如何運作100萬級的資金,再來談1000萬。

道理很樸實,這個就像我們的人生分形迭代——線性發展,非線性躍升。

大家看到的勵志故事,充斥這非線性躍升,但是這個不真實,你們沒有看到牛人背後的線性發展和積累。

寫到這裡,對於該問題,想必大家都會自己的思考。


出身往往決定了先天格局。

後天的努力和誠心善願也會代際積累。

但很多時候,所謂的累勢,在上天面前,只不過像小孩子堆的積木而已。

說一句不怕被拍的話,領略過命運的玄妙,人生的弔詭,很多時候會覺得,咱們中國傳統的命理相學,比各種反雞湯和雞湯靠譜的多。——2016年6月

——————————————————————————————————————————原來的回答:

一個人再努力,也許也很難突破他的出身給他帶來的天花板。可是他的努力,卻可以讓他的下一代的天花板更高一些。一個人的出身和背景可以給他遠優於常人的資源和助力,可是對任何一個家族來說,不管目前處於什麼階層,都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只是守住父輩的水準,其實這個家族就已經在退步。不如他的在進步,他不向前走就是退步。

「三代培養一個貴族」,是一個家族好幾代人向善積累的福報,於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是一個家族「樹倒猢猻散」的幻滅。一個王朝鮮有超過幾百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能福澤綿延到整個王朝的,歷史上有幾個這樣的家族?除了衍聖公府,有幾個能綿延數個王朝的?

一個家族的發展是如此,一個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

所以,眼光只看到自己的一世,難免會狹隘,氣悶。

君不見世界之流,浩浩蕩蕩啊。—2015年2月25日


先不說經濟條件,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自己的例子吧,如果像我這樣,做任何事情稍微和家長不一樣,甚至沒有錯,哪怕只是吃飯的方式或者學習方法甚至平時的一些思想和他們想的那麼一點點不同,就會用最難聽的話罵我,就好像我只要有一點自己的思想就是犯了多大的錯誤一樣了。 別說本來就有一點小錯的事情了,更是要完全把我貶低到極限,

而且我哪怕心理上有再多的問題,再怎麼痛苦,只要說出來一點,他們還是覺得我只是為了偷懶,還是覺得我有毛病 還是會怪我,當然不可能絲毫的去理解 當然我糟糕的社交能力導致也沒有別人可以傾訴。

我一直羨慕有些人心理有一點問題可以得到理解 但是我是得不到理解的 要麼就死要麼就自己拚命克服 當然我也勉強克服了一部分 如果只有死和解決兩個辦法 在痛苦的心理障礙也只能暫時迴避了

而且任何東西 只要他們覺得沒用 不管價格怎麼樣 對我有多重要 就是要阻止我買,一樣要怪我想的怎麼不對了,怎麼浪費他們的養老錢了,還有各種難聽的話。這樣的不自由也是很彆扭的,有一些實用的小物件有錢也是沒法買的

而且一直對我用電腦的時間限制到極限,我的認知已經比別人落後太多了,高中後由於"偶然"有了手機之類的才能在卧室偷偷上網

所以我一直活在壓抑和痛苦中,不敢快樂,因為不知道因為什麼事又得怪我

我也學會了迴避痛苦,因為已經超出了我的承受極限,當然這樣也讓我失去了對事物的探索之心,加上前面那些,導致我現在各方面都落後於別人,我在心理上的糾結也是由於很多方面的差距無法彌補

在這樣的環境 想成功實在是難上加難 我在人格上已經被毀滅的差不多了 至少人際方面的能力完全沒有 所以有個好點的父母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在家庭方面一直沒有良好的環境 對人格的摧殘是非常巨大的 就像頂樓答案說得那樣 可能儘快的獨立是最好的選擇吧。

不過我也下定了決心 如果我有了孩子 我一定不能像我家長那樣 所以我一定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去理解和包容 不再出現他們那樣自以為是 無形中把我洗腦的可怕行為了


屌絲靠獎學金出國以後更加體會到這種差距。金錢上,當我拿著微薄的獎學金省吃儉用的時候,周圍很多同學的生活讓我瞠目結舌。性格上,感覺出身比較好的同學普遍開朗大方,多才多藝,善良又會做人,普通出身的普遍拘謹羞澀,不太善於把握對方的情緒,總的來說就是見識比較少。對未來的選擇上,出身好的總是不愁,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一般家庭出身的總是思前想後,生怕自己的選擇錯誤荒廢了自己之前的各種努力。個人奮鬥上,很多好出身的孩子的努力程度都很高,這個普通孩子也不會有什麼優勢。雖然是各種比不上別人,但是靠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準,這就夠了。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脫離了「是不是」而討論「對不對」的問題。

我已經在這樣努力真的有意義嗎? 花了一個長篇闡述清楚,很多人所認為的「努力」,其實只是「自嗨」和「自我安慰」而已。有許許多多的人要遠比那些看起來努力的人來的更加努力。

這叫做人生就算「看起來艱難」我也還是要拆穿你。

如果你有一天睡5小時以內的覺悟和行為,你就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努力的人總會互相吸引的。你有那樣的努力和與之匹配的效率的話,你會發現很多距離你出身極遠的優秀人才,也會主動的去和你認識,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有足夠的潛力,對方會相信你能成功,並且願意在你成長的路上拉你一把。

而,往往是那些不夠努力的人,自認為自己比對方要來的更努力,結果失敗了,只能夠抱怨「家庭出身」了。

現實不是電視劇,如果一個富二代,沒有足夠的能力,父親會把管理權交給別人,把錢交給孩子,然後讓孩子可以安穩生活。

如果是一個官二代,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涉及政壇,那麼,父親可能會給孩子安排一份能夠生活的工作。接著,有多遠踢多遠,不然,孩子的一個不謹慎,對於長輩就是無法洗刷的污點。

至於職權上的便利?毫無能力的二代大多只能做到主管和經理級別,如果你真的足夠努力,你隨隨便便都能完爆這個級別的二代。

---------------------------------------------------------------------------------------------------------------------------

對了,別跟我抱怨睡不夠7,8個小時就會困的事情了,也不要找我要方法,自己根據自己的身體去調整。連這麼點小事都無法堅持,自然做什麼都很困難。


有位朋友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在研究階層,我很贊同。

所謂出身,不只是家庭收入情況,還包括家庭文化程度、所在行業、所在地域、家族性格特徵等。

這種問題最好是能舉例說明,比如我的祖父年輕時候在前門一帶經商成為地下黨,解放後成為不大不小的幹部,被從北京調到西北軍工企業,我爸十幾歲時候也被帶到西北,在這個所有人都以進工廠上班為榮的地方,我爸30歲辭掉工作下海經商。幾起幾落、混得再慘也不給別人打工。

在這種家庭里長大,我從來沒有過「找份工作踏踏實實幹一輩子」的想法,覺得大學學歷對我沒有意義,上了一年就退學,做過幾份不長不短的工作也都是為了積累經驗、把工作當成跳板。一直堅持著創業,曾連續經歷幾次失敗,但是來自父母的包容和理解給我巨大的支持,每當我失敗的時候都要我休息一段時間再接再厲,尋找機會再次嘗試。我在創業過程中從未有過來自家庭的壓力,這種條件在絕大多數人家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就是我的出身決定了我的思想和意識,對我人生的影響不容忽視。

但說了這麼多,我不認可「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這句話,我把「社會地位」理解成「事業成就」,成就事業的條件太複雜,不是簡單靠出身就能「決定」。希特勒當過乞丐、朱元璋當過要飯和尚、圖書管理員也被人喊萬歲,唉,突然覺得,回答這麼傻的問題真是浪費時間。


@韓東燃 的答案已經很具體的談了出身對於人的具體影響,我來從歷史的角度對這一點來簡略的談談:

正在碼字,占坑

==================================================================

正式開動,「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來講是正確的,這隻對極少數人不適用。

縱觀中國歷史,每一個朝代都可以說是等級森嚴。

1,春秋、戰國時期:森嚴的(原諒我又用這個詞)等級制度是最明顯的體現,貴族是貴族,平民是平民。除了極少數立有大功的平民被授爵之外,很少有例外,這就不再贅言;

這張圖片是奴隸制度的,和封建制度不太對應,但是也差不多,將就著看吧,封建制度的沒找到。

2,漢朝:在漢朝,如果你想當官(事實上在古代做官是最被人推崇的,現代。。。。),想出人頭地。你首先得讀書,之後補吏,再然後察舉。漢代的察舉,權利在地方長官的手中,也就是說地方長官想給誰就給誰。察舉之後,就進到中央了(好開心,終於到中央來了)但是如何分發,奚聽中央的命令。後來並於選來的人,又加以考試。(怎麼還要考試)這一切如果依照制度來實行看起來好像很美好,很公平啊。但是,從實際來看,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讀書。古代人可不像我們這樣厭惡讀書,視讀書如洪水猛獸。古代人想要讀書太難了:1、書籍很貴很貴啊,一般人買不起;2、有了書籍,總要找老師吧,但是名師難求啊,名師都掌握在世家門第的手中,想要求教,難難難!!!如果當時出生在讀書人的家庭,一切都好解決,表示這都不是事!書本世襲,世代經學!!!這意味著說你世代都有機會並且很大可能跑到官員的圈子裡面廝混廝混,世世代代都當官,世世代代啊!也就是說,一個讀書人的家庭,很大可能變為一個當官的家庭,而一個當官的家庭意味著有錢有勢的家庭。而平民家的孩子再聰明,再有天賦,一開始的路都被卡死了,有什麼用?還是好好想想怎麼把牛放得好才對。至於「牛角掛書」,既然能夠被記載傳送下來,就說明一定是極少數事件。當時還有所謂的「家世二千石」,也就是說家裡有人的俸祿是二千石,這是郡守的工資。做官做到了郡守就有權察舉了。他察舉的門生故吏怎麼著也得講個香火情吧,如果他當了幾郡的郡守,那就稱得上是門生故吏滿天下了。到時候如果有個當年察舉的當了他家的郡守,怎麼著也得照顧一下恩情吧,於是他家的孩子被察舉了。這樣你察舉我的,我察舉他的,他察舉你的。家裡的孩子都當官了,皆大歡喜啊。這就是後來的世家門第了,到時一郡的察舉名額永久的落在了少數幾家的手裡,平民家的孩子怎麼辦?

先寫到這兒,再去碼點想想

================================================================

談完漢朝之後,接下來要談的就是魏晉南北朝,這是一個風流的時期,放蕩不羈的時期。

3、魏晉南北朝:這個時期的選才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不得不說,這為在漢朝滅亡之後的混亂時期提供了一個選才標準。但是,當國家穩定之後,還在使用這一制度。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任何政治制度都是現實的,有其適用範圍,如果不知變通,因時制宜,必然水土不服,制度是現實的反映。

4、唐朝:到了唐代,制度無法硬生生的對地位直接作出的劃分,因為科舉制的實行,這是一個偉大的制度。但是出身還是會對人的地位產生影響,而這,來源於無形的壓制,來源於世家門閥的門第家訓,政治傳統,當然,還有知識書籍。在這,需要著重的強調一下門第家訓。中國的第一部家訓是顏之推所著的《顏氏家訓》。大部門在公開場合說的話都是場面話,而在治家格言或者家訓裡面說的話一般是真話多,假話少。這都是前人的經驗。這同 @韓東燃說的家庭教育的道理是一樣的,你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你所奮鬥時候所擁有的智慧經驗都是你一個人所總結出來了,而世家門閥的孩子則是有用幾代人的經驗和智慧。在天賦和努力程度差不多的情況下,孰優孰劣,一目了然。這就是知識上面的壓制!以唐代的斐家為例:裴氏家族歷史上出現了59個宰相、59個大將軍,公侯一門,將相輩出,綿延1000多年,明清時期也代有人才。七品以上官吏3000多人,七品以下不計其數。裴氏家族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是門閥地主的典型代表。在唐朝歷史上,平均十七年左右,裴氏就要出一名宰相,可謂顯赫之至。眾多的裴氏子孫為盛唐基業調和陰陽,翻閱歷史,何其壯哉。(轉自門閥世家詳解)。

今天先到這兒,要上課了,看看上完課之後是否還可以寫點。我一定會回來的O(∩_∩)O哈哈~

=====================================================================

更的有點晚。。

從上面各個朝代選才概述來看,出身對一個人的印象是十分之大的!

那麼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這句話為什麼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對的呢?1、從個人天賦上面來說,絕大多數人的天賦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就算有也沒有絕對的差距,可以參考看一下正太分布模型。(感覺這個分布十分之nice,很多現象都可以用這個模型來解釋,推薦了解一下)這就意味著如果人的努力程度相當的話,並且機遇也相當的情況下,那麼將來的社會位置實際上並不會有多大的差距。當然,這是沒有考慮家庭的情況。但是,會有這麼好的事情嗎?顯然不會。老子辛辛苦苦攢下了這麼大的一份家業,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一點嗎?然後,差距就來了,那些家境不錯的家長就會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千方百計的為自己的孩子鋪路。打個比方,你和別人跑400米,原本你們兩個的速度是差不多的,結果人家從領先你100米的地方開始跑,結果就是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然後他對他的孩子也採取同樣的做法。結果就是你家的孩子永遠跑不過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別人家的孩子的由來嗎?)換句話說就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這像什麼?對,這就是馬太效應。你可能會說,這不公平。不,這十分的公平,因為這就是人家的綜合實力。人的綜合實力=個人能力+家庭能力。這就是人性,換了是你你也會這樣做,因為這對自己有好處,人都是自私的。說完賽跑問題。然後別人家的家長(新名詞)會想,我這麼辛苦才打下這麼大的身家,太累了,我孩子可不可以直接達到我所處的社會地位呢?有了,不給別人機會那麼我的孩子不就可以世世代代都是人上人了?於是聯合他所在的那一層次的家長對低於他們所在層次的人實行壓制,不給他們向上的機會。而這,就是階級固化。(還個現象叫做天花頂效應)

這樣看來,努力就不重要了?一切都是家庭的原因,那我還努力幹嘛?不,努力很重要。因為,家庭僅僅能夠決定你的社會地位的起點,終點不僅僅由家庭決定。終點由三個因素決定:一、家庭(⊙﹏⊙b);二、機遇;三、努力。在目前的中國,還遠遠談不上階級固化,目前也僅僅處在偷跑階段而已。

終於弄完了,後面的估計得到周日左右再寫了,二專業的人傷不起。。

================================================================================


以前看到過一段話,覺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貼過來吧。我的理解大概是,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在人生觀成型時期相處的人群和接觸到的世界,在形成固定的信念之後,社會地位也就固定了。

所以,選擇自己的信念吧。

我家鄉縣城裡很多人認為,工作都是托關係找來的。

我也知道有許多破碎家庭出來的孩子認為世界上不存在愛情。

很多父母認為課外書除了浪費時間一無是處。

農村現在流行讀書無用論。

……

為什麼?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他們眼界之外的世界。這些結論,對他們來說,是對的,因為在他們所見之處,確實應驗著。有些人試著打破結論,得到的是失敗,然後不再懷疑——但是也有人試了又試,終於發現事情可以不這樣。

你選擇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收穫什麼樣的世界。


一個人的出身只能決定他的起點,決定不了他的高度。


題主可以去看看《黃河故道人》一書,王安憶所著。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正是初三,熱血滿志,看完後很不舒服了一陣子。說不上難過,竟然有些可憐自己。

在那個黃河邊的小城裡,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有想要的結果出現。

分分秒秒,堅持得心都在喘息,最後也只能明白一件事:有時候,既定的出身就規劃好了自己的命運,逃不出去的。就像一個由小方格組成的紙,無論始終之間究竟有多少曲折坎坷,走走停停,最後的最後,人人都只會在那紙上看見唯一的一條直線,連著既定的起點與終點。

若是回頭,那時的自己,面對身後茫茫無痕,就是跪下去,有改變得了什麼呢——何況,為了到達想要的終點,有幾段路,是這時不願想起的跪行。


不要一眼就鄙視我的回答,你的這個壞毛病會坑了你的一生,看到以前經驗否定過的事物就不再看完。看到比較長的軟文,就不再看下去。來知乎,要的就是看到不同人的想法看法,而你刻意忽略這會讓你在簽合同的時候,一字之差就毀了。可你讓你在看攻略的時候,一言之別就輸了。壞毛病務必改!

每碰到有人談命運努力之類的問題,我總忍不住,粘貼過來一段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可以照著做嗎?

先讓自己有執行力和自控力,與此同時自然而然積累了智慧經驗見底才略,等到你的執行力和自控力讓你有了資本,這時候你所積累的智慧經驗見底才略便能如你所願的發揮!

等到你慢慢老去,你就會慢慢懂得,這話靠譜!


「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將來的社會地位」

你把這句話當真理來看嗎?若是真理,那就對這句真理咬文嚼字一下吧。

能不能說明下,什麼樣的出身與什麼樣的社會地垃對應?是成正比嗎?同一種出身的人會有相同的社會地位嗎?是先驗的嗎?這個如果沒法說清的話,那扯毛啊,不要等我有」社會地位「你才馬後炮的說【你的此般出身際遇是你成功的秘密之所在】。

朱元章是神馬出身啊,魏忠賢是神馬出身啊,毛爺爺是神馬出身啊,王寶強是神馬出身啊,李嘉誠又是神馬出身啊,周星爺又是神馬出身啊。

另外一些反面栗子就不舉了,諸如一些家道中落、敗家仔之類噠。

第二次看的時候,沉默了。因為身邊出現了無數的例子。驗證了:努力沒錯,方向沒錯,可是出身環境,決定了眼界的廣度和高度。一個人,不可能努力了就成功。

兄弟,你不能拿【無數的例子】當【宇宙全部事實】,你只是自己數不過來,然後另外一些例子你不去數罷了。

一個人,不可能努力了就成功,同樣,一個人不是出身好了就成功。

然後我作出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百分之百努力了,是否就能成功呢?這個假設永遠不可能變成現實。但我們先假設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

元弟,你不能將【只有……才……】理解成【只要……就……】,對於大部分際遇不好的人,他們【只有】更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目的是為了探究:一個人是否生出來,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就已經從根本上對今後的社會地位定了型。努力只不過是起了一定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

最後,關於出身與社會地位的關係,可以這樣說:出身只不過是起了一定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

好的出身能給你更多際遇,就這樣了。出身不好的人么,努力創造際遇唄。

怎麼創造際遇?如果我說不上了,你是不是就說我這碗是雞湯了啊……媽呀,我還得手把手教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別了,我只是路過。

這是碗湯,你要就喝。


推薦閱讀:

旅遊真的可以長見識嗎?
怎麼判斷速食麵的味道贊?如何把速食麵做的高大上,又能體現手藝?
如何評價電影《浮生一日》?
真正能實現「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窮人」和「富人」誰會更快樂一些呢?

TAG:生活 | 成功 | 人生 | 生活經歷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