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即將在美國讀JD的學生,你有什麼建議?


呀又有人邀請我了好開心!正好前幾天剛寫了篇日誌寫了下這個問題……

來到美國之後,總是有朋友問我,拿到offer後應該讀些什麼書?如何為法學院第一年做準備?於是回憶起了自己去年這個時候,剛被錄取不久,有著雄心壯志,現實中卻無所事事,對於即將到來的法學院生活沒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自己在被錄取到開學這半年內應該做些什麼。所以在一年後的今天,我覺得應該可以寫點東西,給那些已經拿到offer,即將在今年暑假赴美讀JD的勇士們指出一條明路。加上最近人品奇差,倒霉事連連,狀態不佳,所以不如開啟output模式,做點能回饋後人的事兒。( ̄▽ ̄)

說點大家都關心的吧。我現在是Georgetown的1L,第二學期,還沒有找到第一年暑假的工作。本科法大英語專業,法學雙學位沒讀完,2013年畢業直接出國。所以我的建議可能更加適合那些在國內讀本科的同學。

進入正題嗯……

首先,在你開始考慮在法學院開學這半年要做點什麼之前,要明確一個原則。美國法學院第一年就像是賽跑,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開始,絕對公平,所以不管你之前是在國內讀法律的,還是來之前看了多少casebook,都不可能領先別人的,因為不同老師的風格迥異,期末打分你的老師又有絕對的權力,所以真正的競爭是從你法學院的第一堂課開始的。

但是別灰心,還是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做的。比如說,雖然大家都是同時起跑,但你可以做到的有鍛煉身體,熟悉環境,調整心態。別小看這些,作為非母語學生去美國讀法律,我們在語言上/文化上/思維模式上跟美國的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而偏偏法律又是個地域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在開學前最該做的事,(in my opinion),就是縮小自己跟美國人這種「先天」的差距。

好,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1、練打字。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去練打字啊混蛋!!」

根據我的觀察,有太多太多人忽視了打字速度的重要性。美國法學院的課堂上幾乎人人用電腦,上課時每個人都聚精會神(起碼在第一年),盯著電腦噼里啪啦打個不停。上課時能記的一手好筆記是非。常。重。要。的!期末outline的大部分素材都來自於你自己的notes,老師也絕對想看到你對hypo的理解跟他的思路是一致的。除了記筆記,期末考試也全是用打字的。壓力最大的是三個小時的in-class exam,所有人都在瘋狂的打字,你速度不夠快,扯的就不夠多,分析的就不夠全面,說不定還會因為太緊張而漏掉issue。

那打的多快才夠呢?

TypeRacer - Test your typing speed and learn to type faster. Free typing game and competition. Way more fun than a typing tutor! 可以去這網站測試自己的打字速度,也可以用做練習。我的平均速度在80-90wpm之間,在美國同學中屬於中上水平,考試基本夠用,平時做筆記還是會吃力。我覺得minimum來說速度起碼要達到在60wpm,越快越好。

2、讀書。

(一) 讀hornbook。

千萬不要讀casebook。千萬不要提前買教材開始讀。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美國是common law,就是這麼多年以來他們所有適用的法律都是從一篇篇法官寫的又臭又長的判決里總結出來的。你知道從一篇opinion里理解一個rule有多麼難么?反正我覺得就算是我到了三年級,opinion看一遍找不出來rule是什麼也肯定是特別稀鬆平常的事。所以你作為一個美國法律的門外漢,指望通過看opinion來熟悉美國法律,就好像你想知道一頭牛長什麼樣,卻從牛的腳開始摸起。

忽然發現這個比喻很有意思……那就深入說一下,確實美國法學院的教學方式是先帶著你看牛腳,然後看尾巴,看屁股,看腦袋……看到最後,你自己漸漸明白了,原來牛是這樣一頭生物。這種從很小的具體到很大的抽象之間的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可惜的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會覺得痛苦,因為經常一個學期到了一半,你還是不知道牛長的什麼樣子……(T ^ T)

但其實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在開學前就看到牛的照片,對整個美國法律有個框架性的了解。這個方法就是讀hornbook。說白了就是輔導書,大部分美國法學院學生平時都要依賴這些來學習。因為不同於casebook的是,輔導書就像是我們複習司考時候各個老師總結出來的講義,每個case對應什麼rule,rule之間有什麼聯繫,結構清楚,語言簡潔易懂。說了再直白點……只有hornbook說的是人話。

hornbook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具體來說,法學院常用的輔導書有: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Emanuel Outline, Crunch Time……等等。其中有一些科目的輔導書是非常之出名的,比如說civio procedure, glannon寫的ee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是非常好的,con law的話大家都看chemrinsky。

下面說說怎麼搞到這些書:

美國有賣紙質版的,厚厚的一大本,一門課就是一本,買來你都不一定願意看,況且你人還不在美國……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amazon的kindle store買電子版,如果你有kindle可以用kindle看,沒有的話mobi格式的書也有很多pc版的閱讀器,支持搜索,很方便。當然這些書是很貴的,就算是買電子版,正版的一本也要30-40刀左右,這個時候我們大天朝的淘寶就發揮作用了……具體不多說了,請自行搜索。(≧?≦)

買了書以後要怎麼辦呢?全都要看嗎?一本幾千頁呢……

法學院第一年的課基本上是torts, contracts, civil procedure, constitution law, property, criminal justice. 可以把每一本的參考書都買了,然後具體怎麼看要看你準備拿出多少時間來準備這件事。可以把每本書目錄看一看,了解一下框架,也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科目讀上幾章。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你開學的第一節課,老師還沒有開始講Hawkins v. McGee的時候, 你就已經知道pre-existing duty rule是個啥了。雖然你還不知道要怎麼distinguish掉這個case,也不知道怎麼做analogy,但是你腦袋裡面已經有了一個全局性的概念,剩下的只要跟著老師好好學,補充細節就可以了。

(二)法學院生活介紹系列。

除了horn book,還可以看一些通俗的指導法學院學習/考試/生活的書,市面上要很多,我來之前讀過幾本,感覺作用沒有hornbook那麼明顯,但是可以減輕心理負擔,開學時看到其他美國小夥伴懵懂表情時就有種「老子早就知道這些的……」的感覺Y(^_^)Y

比如說:

Getting to Maybe

One L: The Turbulent True Story of a First Year at Harvard Law School

Law School Confidential

Planet Law School

目前大概能想到的就是這些。

(三)寫作系列。

來美國讀書之前,看了不少律政劇,boston legal裡面alan shore在法庭上那叫一個牛逼,好幾次整個case都是因為他大氣磅礴的closing statement才結局大逆轉。現在才知道……這些狗血的律政劇就是坑人的。

1、首先,認清一個現實,作為一個non-native speaker,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像alan那樣在庭上大放光彩的機會。你想想如果你在中國的法庭被人告了,你會想雇一個雖然是法大畢業,但是巴基斯坦或者朝鮮來的律師為你辯護么?在美國也是一樣,以我們的背景想做litigagion,就是所謂的訴訟律師,是非常難的。

2、其次,別不高興嘛。其實在美國,訴訟律師的地位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 ▽ ` )? 上周去面試律所的時候,對方問我想做哪一塊,我說想做international corporate,MA這一塊,尤其是跟亞洲有關的業務。大par很高興,誇我說太多的法學院學生面試的時候想做litigation了,而且他們所根本就不缺訴訟律師,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律所裁人第一個裁的就是litigation lawyer。

3、最後,其實對於大部分case來說,能靠庭上的oral argument逆轉局勢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trial level的話,證人階段最重要。appellate level,甚至是supreme court的case,因為都會對以後的法律產生影響,法官們最先考慮的是如何判才能產生最合理的法律,而不是你的當事人怎麼樣。

所以說,想要survive甚至success in law school,口才沒那麼重要,那啥最重要呢?寫作。

現實中美國大部分律師工作時是通過書面溝通的,與其當面跟你討論一個case,不如把我們的想法都寫在e-mail里。上庭前要給法官交brief,格式內容都不能有錯,而且一定要powerful and concise。法律寫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過所幸大部分中國人在這門課上都考的最好。但是如果能在來讀書之前看一些提高寫作技能的書,肯定是很好的……

比如說:

Legal Reasoning and Legal Writing: Structure, Strategy, and Style, Seventh Edition.

這本書在我們學校是第一年寫作課的教材,國內的話中信出版社出過影印版,法大圖書館就有,不過是第六版,也不知道跟第七版有什麼區別……

Making Your Case: the Art of Persudaing Judges.

專門教你怎麼寫appellate brief的,最高法院大法官scalia寫的,清晰易懂。

其他的還有一些跟法律寫作沒太大關係,但是是講基本寫作技巧/語法規則的書。

The Elements of Style. by Strunk White

Woe is I: The Grammarphobe"s Guide to Better English in Plain English

Garner"s Modern American Usage.

等等等等……

——————————

個人公眾號↓ 超級話癆 謹慎關注

http://weixin.qq.com/r/FjiYgATEl1norUDj920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小幅度更新並修改了一下第2點關於bar review的內容;

竟然還有人在點贊,那麼新增幾個對法學院學生來說值得訂閱的Podcasts,見bullet point 9。

-------

讓我先仰望一下樓上攪基屯JD的大牛然後我再說點她們沒提到的點。因為我只是個T30的老流氓小弱,所以我的核心內容是教你如何偷懶……【拖

1. 除了當年出版的,幾乎每本教材都有配套的case summaries/briefs甚至某些更新換代慢的case book會有配套的outline。case brief和outline是比case book更重要的玩意兒,一來緩解期末整理outline的工作量,二來當reading讀不完的時候可以cheat……

2. 既然讀了JD就勢必要考bar,價格優勢上K家比B家便宜出好幾條街,但個人感覺B家比K家更貼近考試、複習成效更好一些(K家的題有點偏)——所以經濟條件略吃緊但又覺得自律性不強的可以考慮「報K家的review + 做B家MPQ的題」(還有其他一些小機構的bar review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做任何評論)。不準備報review課程的同學可以在TB、eBay或Amazon買二手或盜版【這麼大張旗鼓說買盜版真的好嗎喂……

2L的第二學期可以選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的課,所以可以在那年的3月或8月把MPRE考掉。MPRE課程在B家和K家都是免費的可隨意enroll,複習時間一般兩周足足足足矣,不需要特別關注。

3. 熟悉prof的縮寫或者自己制定一套縮寫,比如ct=court,app=court of appeal/appellate court,sup=supreme court,P/π=plaintiff/petitioner,D/Δ=defendant/respondent,K=contract,b/c=because,w/=with,w/out=without,SOL=statute of limitation,SOF=statute of fraud,fed=federal,gov=government,int"l=international之類的,記筆記或者考試能省下不少時間,手寫效果更佳。手速極快的可以忽略。

4. 有條件的在校生,或有機會正在或即將去外所實習的同學在出國之前可以熟悉一下lexisnexis和westlaw兩大搜索引擎的正確使用方法,要用三年。

5. 閱讀特別成問題的(比如我這種T閱讀沒過20的)可以帶一套中文版的hornbook把基本框架理念搞清楚。

6. case的角色僅僅是apply rule的source,每個topic找三個左右的case了解大概的fact以及核心的rule就行了。除非一周內你聽到Prof反覆重複某個case多達三四次(assume一周五節)。

7. 雖然law school動筆寫字的機會並不多,但是如果你在國內習慣用0.5粗細度以下的筆書寫,建議自備筆來美國,昨天剛好去student store逛了一圈發現無論圓珠筆還是簽字筆大多都是0.7-1.0的樣子。

8. 努力掛名各種學生組織,首次活動露臉並儘可能多地記下負責人的聯繫方式(誒你問我為啥要記負、責、人的聯繫方式?因為多數組織的負責人是高年級的師兄師姐,他們跟你沒有直接的學術競爭關係,所以會比同級人更加慷慨大方),然後……腆著個熊臉去要筆記吧少年!

9. 傾情推薦的Podcasts:

(1)So Ordered:芝加哥肯特法學院出品,集結了2010年以來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的各種案件的庭審錄音並伴有主持人的評論,非常值得作為背景音樂來播放;https://www.oyez.org/官網上號稱是有自1955年10月錄音設備安裝以來的全部庭審錄音,還提煉了case brief和issue。

(2)Law School Toolbox:關於法學院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求職、考Bar的各種tips和吐槽,一集40分鐘上下,推薦有健身習慣的娃們在進行跑步或者橢圓機等中低強度持續有氧的時候來聽,調劑心情的同時偶爾會有意外收穫。

(3)The West Wing History Class:根據NBC美劇The West Wing(白宮風雲)衍生出來的廣播,內容涉及美國政治和歷史,有餘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當做學科背景來聽。

——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要補充點啥,只好來發雞湯收尾——

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這句話範圍很廣,相信自己可以一頓飯吃掉三個全家桶,相信自己一定能追到喜歡的妹子,相信自己這次買的彩票一定能中五塊錢什麼的。

律師圈子裡充滿了各種戰鬥力開外掛的怪物,而你現在有幸跟這些尚處在幼年期的小怪物們待在同一間教室里、上同樣的課、看同樣的case、被同一個prof點名、在同一撥人面前出醜。其實多數JD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牛逼,他們也會偷懶不讀case,也會趕著死線交作業,甚至有些人因為逃課次數太多被取消期末考試資格。native speaker唯一的優勢就是語言,試想你在國內本科四年難道都是孜孜不倦啃書過來的么(真有這樣的也請不要用鞋底抽我的臉……)?你不是,所以JD們也不是。除去語言的劣勢,你所擁有的都是優勢,因為你的三觀已經被毀過了,所以你不會像很多JD一樣對著個完全無法說理的問題擰巴上好幾個星期;因為很多概念和內容你已經學過了考過了(債、物、信託之類),所以其實你才應該是那個被各種羨慕嫉妒恨的人;因為你在國內已經接受過全方位的基礎教育,所以——你知道我在知產課上聽本科學拉丁文學的prof講RNA轉錄的過程有多抓心撓肝嗎!!你知道我在corporate finance課上等老師用計算器算數的過程有多捉急嗎!!你知道嗎!!!

所以你得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知識儲備,相信自己的承受能力,相信自己的下限……(喂。比如去年第一次寫memo的時候要在一周內看完15個case我就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等到第二篇寫client letter的時候,我已經能夠淡定面對摞起來七厘米厚雙欄單倍行距正反面列印的那麼多case了;到期末寫完non-compete論文扔掉了一整箱case之後,我覺得整個世界都變得不太一樣了……OTL

前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的後半句是what lawyers are required to do is against human nature,所以你可以相信自己。


@趙丹喵 同學講了很多「如果你確定要來美國讀JD了,那麼要做什麼準備呢?」;我想講一講「如果你想去美國讀JD了,你要怎麼準備以確定自己要不要去讀JD呢?」

我的建議是:

做出決定讀JD請慎重慎重慎重。

首先說一句,我尊重每個成年人審慎做出的選擇。我相信價值是多元化的,而且每個人的人生計劃都是不容他人插手的。因此,到底讀不讀JD是自己人生計劃的選擇。對於每一個讀JD的人,不管在什麼學校,我都表示尊重並且希望他能夠過得好。寫下面的可能會冒犯到一些同學,但希望你們不會介意,有話好好說。我只是希望每一個來讀JD的人都能做一個informed decision。

我們先來做簡單的數學:

JD 3年的各項費用加起來大約在25萬美元左右。假設你借了20萬美元的貸款(假設你能借得到),按照Yale Law School提供的教育貸款利率7.75%,還款期10年,那麼你每個月需要償還2400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0元)才能還清債務。這還沒有算上你讀3年JD的機會成本。

如果你家有錢,不用借貸款,我假設你還是希望JD的投資是能十年回本的。如果不出國的話,你的三年的收入總計為7萬美元,那麼JD三年一共的成本(加上機會成本)為32萬美元。按4%的通脹率/discount rate,你需要每月比自己沒讀JD多賺3240美元(約合2萬人民幣)才能回本。

上面的計算說明了什麼:純從金錢的角度來看,除非你能呆在美國的起薪16萬美元的大律所,不然JD是一個很難回本的選擇。

那到底怎樣才能前往起薪16萬美元的律所呢?大多數情況下,前六法學院(Yale, Harvard, Stanford, Columbia, UChicago, NYU)的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成績排名靠前的排名7-14的法學院(UPenn, UVa, UCB, Michigan, Duke, Northwestern, Cornell, Georgetown)學生,以及頂尖的排名14後的法學院。

有些人會說:我現在雖然法學院排名不高,但是我們法學院前10%的人還是起薪16萬的!我去好好學習,進入前10%,肯定能夠成功!

但是你要意識到,所有進入法學院的人都想進入前10%,最後90%的人一定失敗了。多去看看你們法學院中游的人在做些什麼,bottom 20%的人在做些什麼,這樣才能做出最審慎的選擇。

因此,如果回本對你來說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的話,我會不建議你去讀JD。

當然,大家的考慮因素都是很多元的,不能什麼都看錢。我就是一個很理想化的人,也不是一個很看錢的人。那我們來看看其他去讀JD的考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到底重不重要:

1. 我要拿綠卡!

算了吧...律所sponsor綠卡鳳毛麟角,基本你就是工作3年之內被派回香港的節奏。拿綠卡,還不如重新讀個computer science的本科靠譜。

2. 我熱愛學術!

美國的JD不是一個學術性博士,是一個職業性博士。顧名思義,培養的目的是為了practice lawyer,而不是為了學術。唯一比較學術的JD可能就是Yale了吧。就連UChicago這種很學術的地方的學生還跟我說JD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美國律師。如果你熱愛法律學術,建議去Oxford讀LLB。對於已經有一個本科學位的人,Oxford還提供兩年的LLB項目,比美國學術多了。

3. 我家錢多!想要體驗生活!美國夢!

150萬體驗生活還累得像狗一樣...還不如在紐約租個房子,買輛好車,天天逛逛街呢!

最後,仍然是這句話。每個人都有自由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我想在花這麼多錢和時間的時候,還是應該了解更多的信息,做出一個更加審慎的選擇。多找找學長學姐以及已經從業的律師問問。大家好運!


- 想想未來要做什麼樣的律師,找到 Mentors(中文「貴人」),了解下人家如何到今天這一步的,然後保持聯繫,主動提問。

- 暑假寒假別浪費,去各種律所和法院打工。打工的最重要目的,是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既然當律師發不了大財,如果不是特別喜歡,何必辛苦三年。

- 法學院GPA很重要,特別如果你不是在頂尖的法學院。

- 在學業別偷懶的前提下,多了解美國商業和政治的規矩和發展歷史。美國問題再多,也是幾乎所有國家的學習對象。

- 最後,多用學校健身房、游泳等體育設施。這時間值得,而且這麼好又免費的環境,以後再也沒有了。

關於日常生活,參見 在美國生活,有哪些省錢的技巧?


練打字。


謝邀,申請法學院的同學們四月份要簽賣身契了,現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很有意義。

那麼,就談談接下來這個暑假可以做點什麼;

強烈不推薦入學前看課本。

法學院的課本,基本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案例,法官在案例中的論證就像是數學家在解一道證明題,不知道他使用了什麼定理的話,看起來只覺得雲山霧罩,

很多時候,我都是上課前把相關事實,核心問題和法官的論證過程老老實實精簡摘抄下來,上課老師一講,和同學一討論,才能明白是這個意思,往往發現自己基於直覺和既有知識體系的理解是錯的。

這個過程,就好比自己手上拿著一副不太精確的地圖和壞了的指南針,每次上課老師都會幫忙把走歪了的人帶回來;

根據自己的理解試圖一條道走到黑,絕對不是好的策略,

更何況,一本書實際會講的案例也就在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多案例所應用的原理和論證邏輯是相似的,跟著老師的閱讀安排走可以避免作無用功。

相反地,可以關注一些法律界八卦

A:「你知道嗎,Scalia大法官是在情人節當天,一個人遠離家人,在德州一個汽車旅店裡過世的」

B:「死在去德州打獵的路上,也真是最符合他的方式了...」

問:為什麼B說這是「最符合他的方式」?

嗯,我們課間的聊天很多是這樣的節奏,需要一點點背景才能理解到笑點

了解一點這個行業的奇聞異事,有哪些知名人物,甚至是法律段子,對於吹牛扯淡很有幫助,

而吹牛扯淡,不就是作為一個律師很重要的社交能力嘛

了解八卦,還有一層含義,就是了解這個行業

希望這樣說起來不會引起誤會,我也沒有要針對具體個人的意思,只是針對自己幫Admission Office做招生工作解答學生問題時的體會,

總體而言,中國學生往往不太清楚讀了JD以後有什麼選擇,

職業方面,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前百分之多少能去大律所」

我經常要一遍遍說到「不是百分之多少,而是百分之多少的人選擇去大律所。」

這本來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不是單方面跪舔大所

相比之下,本土學生的關注就比較多樣:

法院,公司,政府部門,檢察院,社會組織,都有人諮詢過這類職業的前景,

不知什麼時候,就有一種思維定勢,big law就一定好,就像「學金融就要去四大、投行」一樣,漸漸成為了一種偏執,

大律所,優勢很明顯:起薪相對較高,平台資源豐富,能接觸行業頂尖人才,而且對於中國人來講相對容易解決身份問題,

但這一優勢,在很多其他的職業方向上同樣成立,

大律所,劣勢也很明顯:進去就是為了做一個大機器的螺絲釘,很多時候是跟著程序走,要在各種枯燥的程序性工作中熬很久才能自己體驗到接洽客戶、制定策略、出席庭審、掌控訴訟進程的快感,

我手頭曾經擺著兩份實習機會,一個是Robin Kaplan,600人規模的大所,一個是Attorney『s Ofice,檢察官辦公室

後者實習薪酬是前者的1.5倍,且可以真正坐到法庭里參與訴訟,上司說,有可能實習期間就當一場官司的首席律師,

這個行業有很多很好的東西,在一頭扎進永無休止的閱讀和考試前,最好先看一眼叢林,才不會在一棵樹上弔死。

最後,可以多了解一下酒吧文化,

不知多少對學習和就業有幫助的信息,都是我在學校附近的酒吧聽到的,

還真有點RPG遊戲里收集情報的感覺。

至於那些」好好放鬆,享受生活「之類的話,

我就不多說了,聽起來有種「吃頓好的好上路」的感覺,怪難受的。

--

對了,關於我在上法學院之前的夏天做了什麼

本科時的老師和我在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上發了一篇論文,

一進學校,自我介紹的時候,說「我是個學者」,漲粉速度那個快啊!


別知法犯法,日常生活中別一點小事撕逼欺負人,等等。


別回國


謝邀!建議讀一下Law School 101,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美國法學院三年的學習和實習經驗;在學校網站查一下第一學期的課程,然後把每個課程的Emanuel Law Outline看看(建議讀兩遍以上);然後讀一下關於Negotiation, Public Speaking,Writing 方面的書;有多餘時間讀一下Legal Reasoning,Legal Analysis這方面的書。同時聯繫學校的Admission Office,請求他們給你介紹幾個在讀學生,幾個教授,和幾個校友認識,多和他們取取經,並且還可以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以後在找工作的時候用得到。加油!


好好學litigation,trade阿,corporation阿,security阿,LLM都能學,就是litigation,是絕然的水平分界。


練習打字,我是認真的,這是我唯一建議Summer準備法學院應該要做的事。打字速度制約了你最後答題能敲多少字出來,我就覺得我的打字比美國同學慢一截這點考試很吃虧。我們Torts 4個小時的exam最後model answer6900字,而我拼死拼活4個小時最多也只打到過5900多。。


我本科念的經管,家裡做律師的和做檢察的一致反對我學法,出國時自由了,還是去念了個JD。

現在念JD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8年前,我們一級145人,就3個外國人,我,1個韓國人,1個俄羅斯人。第一年就六門基本法加寫作,沒覺得不適應。第二年開始有實習和取證,明顯開始吃力。帶隊的律師第一步教Bluffing,不僅嚇唬對方證人,還要蒙己方證人。當時發現,如果畢業了拿JD在當地工作,感覺不好混,就開始準備申PhD了。LLM一年很快,不容易學深。但是JD三年,如果之前沒有在美工作生活的經歷,留下工作也很受限制。最近很多念了CS,生物PhD的朋友來問我,去念JD好,還是MBA好。他們工作了多年,想升遷,再念個JD,我覺得比本科直接去念好,不過,也是個人短見了,畢竟我讀完三年就撤了。

最後一年,大家實習找工作的時候我在上數學課,面試商學院。後來,換了個州,再念了五年畢業。有那麼一點點可惜,覺得讀了3年,沒有用武之地。因為拿的全獎(免學費+5000生活費),所以經濟上感覺不是很可惜。如果是自費的話,可能我當時就沒那麼無所謂了。對現在的專業和工作幫助不大,除了lexis還用的很趁手,偶爾被認成律師,業餘時給中國同學出點不專業的友情建議。

個人覺得,學習經驗的話,土兔上就有很多。畢竟是個職業學位,得考慮就業,投入和產出,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如果本科就是法律,又想回國工作的,感覺JD一年五六萬的學費太貴了。國內學法律的同學,幾乎都當公務員了。至於國內法律人的尊嚴,這個你們一定比我清楚,我不多說。如果本科不是學法律的,情況就更複雜,留不下,回國又沒本科基礎,說實話有點進退不得。當然,理工科背景的念JD做IP有優勢,具體也看個人。


一定要堅持讀下來,全是錢啊!!!

2016美國大學法學(JD)項目工資排行


看點daily show 看點new yorker 出去玩


推薦閱讀:

TAG:法律 | 美國 | 留學 | 法律博士J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