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學習?


長文預警,這篇可能需要您花10分鐘閱讀。但讀完之後一定會對學習有不一樣的認識。也可以直接下拉看結論。

PS:請勿轉載

尼采曾用酒神和日神來比喻人類藝術活動的兩種方式。

一種是日神的「走向世界,追求成功」類的理性,一種是酒神的「走向內心,尋求超越」類的情感;而從學習上來看,由於中國特殊的教育環境,幾乎不可能有後者的閒情逸緻。家長們送孩子們上學,除了超一線城市確實有一些讓孩子未來生活多姿多彩的需求之外,更多的群體認為孩子學習的目的是找一個好工作、拿到更好的薪水,簡而言之就是成功

想想父母有真正關心過你學了多少東西嗎?一路走來,「過一本線沒有、能報211、985嗎、要不要試試公務員考試?聽說當律師錢很多,要不考過司法考試?你看,鄰居的孩子都出國讀常青藤了。。。」他們只關注成功本身,學習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學習本身體會到樂趣,也就是出世的樂趣,是根本不可能的。競爭環境太過激烈,尋求日神的競爭式快感成為國人學習的普遍選擇(市面上各種三天學會、教你成功的書籍大行其道就是一個側面體現),也就構成了以下「如何尋找學習之外的樂趣以及工具性(應試教育)學習的基本邏輯。」

畢竟,把成功當作一種目的,學習當作手段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事。對很多人而言,必須要衣食無憂,或者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者」,可能最終才能將學習本身當作一種目的。

把學習現階段當作一種工具,理解了這個,我們繼續再談

原答案:

逼迫這個詞用得很好,因為的確學習是逼迫的,而成就感也是從逼迫自己中產生的。

因為逼迫自己學習,能得到的獎勵要大大過於自己的付出——作為理性的人才可能真正發自內心地自我驅動地學習。

而學習的激勵點來自於學習之外——比別人強,俗稱裝逼。

很少有人,能單純從知識本身激發起自己學習的樂趣,尤其面對艱深知識的時候。偉大如牛頓,我覺得也一半是因為知識本身,一半是覺得自己脫離一般俗氣的群眾產生的爽感而努力學習的。這是一種知識貴族的態度,我們也能從TOP10的大學學生里看到。

有錢、有權。。這個知識無法立刻轉化,但是大家普遍看來,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階級不會低,階級流動性很高(即通過自身奮鬥可以改變現階級)——這本身構成了社會崇拜「陽春白雪」而鄙視「下里巴人」的重要原因。

從小學到大學、老師的追捧、同學的羨慕、學校的獎學金、公司的提拔......就連知乎,看見那個「藍V」了沒有?那是屬於博士的專屬獎勵。

學習的好於不好,直接作用在區分人與人上——就好比奢侈品的意義是一樣的,學歷、知識、出身(名校)本身的裝逼水平比奢侈品要強100倍。(所以,考一個名校是終生的標籤,也是終生的正向激勵,當然重要

從來沒有領會這種福利的人,不會學習。就如小學一開始就厭學而被老師鄙視、被同學欺負的人一般就喪失了學習的所有興趣,一輩子很難成為自我驅動的人。而那些越是名校的人,由於小時候就得到了學習所帶來的學習以外的東西——賞識和欽佩、區別對待(成績好幾乎不可能被「霸凌」,因為背後有學校和家長的傾力支持,好學生不屬於那個混亂的世界),所以越會知道學習這個東西的本質是怎麼回事。

說一下個人的見聞,小學同學本身當年學習一般的,由於正向激勵不足,再見面時基本上都已經是完全不學習知識的狀態,而且也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論,他們的狀態一般在開一家奶茶店、早點嫁人、工資待遇上,不會去想到要學習這回事。

而清北的課堂,教授基本無需點名,上得好的課學生自會冒著寒風酷暑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圍教室,並且記錄筆記也是認認真真——這才叫自我驅動的學習,依我看沒進TOP10學校的學生都無法普遍做到。(雖然top10的學校可能有50所)

越學好越有獎勵(誇讚、鼓舞、區分周圍的人)——越獎勵越能知道學習的邏輯——越知道邏輯越能學好——越學好越能得到獎勵(名校、CFA/CPA/ACCA等證書),這就是學習的正向循環。

知道學習的這些福利之後,我們來看關於學習的常識。

三個關於學習的常識:

1、學習的有效時間和你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為了讓任何人都看得懂,我們簡化的一下概念:得到知識的純度=效率*時間

你的有效時間,一天有多少呢?答案是沒有多少,同時還被嚴重腐蝕。

微信的短文、電腦的遊戲、知乎所謂的學習知識......這些訊息本身不能稱為知識,因為它們缺乏體系化和進階性(下面會講到)。

而如果你一天用在學習上八小時不玩手機,就幾乎強過99%的人了。

這對於工作的人來說,幾乎等於脫產;對於學校學生來說,評價相當於自律性極強。

而一些基礎知識要到熟練,沒有500小時是想都不要想。

比如,考過日語N2,天資比較好的500小時左右是要的,如果笨一點,800小時沒有問題。

而這800小時,絕對不包括你上課的時候玩手機、自習的時候刷知乎的時間。

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的效率時間稀釋到了50%,那8小時學習的時間可能就只剩下了4小時。如果這個人不僅僅玩微信、知乎,還是個遊戲成癮的人,那麼有效學習時間可能稀釋到每天一小時不到。

那麼別人每日8小時花三個月就能考過的N2,你可能就要花個2年3年。加之帶來的心情不好,那就是永遠都不會去考。

所謂荒廢青春,就是指這樣一天的有效時間投入低到不能再低的做法。

可能你會說,誰誰誰也每天玩遊戲啊,誰誰誰各種玩也能考年段第一,通過巨難的考試啊。

首先,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我見過的學霸,大部分都是有效學習時間和普通人相比巨長的學習成癮者;其次,人家可能一天都在玩,但是有效的學習時長還是碾壓大部分支離破碎的「片段」時間學習者。

至於智商的因素,我是不相信的。很多人之所以相信智商決定論,是自己根本未曾努力過而已,而相信了智商有差別的人,也不過是在頂尖領域頂尖學校的1%而已——也就是說,對於剩下的99%來說,操心智商無助於解決問題。也許你只是失去了學習的正向反饋和方法不對、不成體系、有效時間不多而已。

更深一層。很多人其實放棄學習知識的原因是——認為知識是可以隨時取得的。

學生時代老師上課講得一大堆聽不懂,不如不聽玩手機看漫畫,等下課時自己再自學算了。實際的情況是上課不懂下課也不願意學;甚至於上課一分鐘能聽懂的東西,下課一小時未必能學會。

這就是知識相對論的含義:

雖然現在網路上充斥著知識,給人一種知識可以隨取隨用的假象,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重要的並非是知識本身,而是充分地消化吸收知識所要付出的時間。

時間很重要,而這些消化吸收知識的最好時期,恰恰被很多人所忽略了,所以我們進入下一個章節。

2、真正的知識沒有積累到一關,就打不了下一關(注重關鍵節點)。

只要是上過中國義務教育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幾門科目中,總有自己落後的一門。舉個例子,這門科目很可能是數學。

而究竟數學是怎麼落後的呢?我們仔細想那個具體的時間節點:也許是那天數學課上因為太困睡了,也許是某天上課突然覺得數學沒有那麼重要,也許是請假了幾天沒來上課。

而重點在於,接下來完全跟不上了!由於缺了某節課,你將無法接下去學習——然而你卻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歸因到自己的智商問題——這或許是讓你最後悔的智商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以為的知識學習都是這樣的:

你一直積累A點,原地打轉,然後就能達到你想要的P點。

這和我們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我們要一個剪刀,解決辦法就是買一個剪刀,我們點開一個微信圖文,它必然會給我們一個簡短的小知識。就算是你在看的這篇答案,把要點列在一張紙上,也是完全可以的。

然而現實中,只要有一點門檻的知識都是體系化的。所謂體系化的意思是,你學習的路徑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要達到C點,首先你必須學會B,要達到E點,你必須先達到D。你根本無法給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講什麼叫微積分,你甚至無法給一個只學過九九乘法表的小學生演算二位數乘除,更不用說分數加減乘除了。

就算那個小學生懂得微積分(也就是那個P點)而被稱為神童,他也是打通了從A至P的所有關鍵知識節點而掌握的。

而絕對不是直接從A到P的。如果一個人沒有B的概念,就好比他連二位數加減乘除的概念都沒有,他怎麼會微積分呢?

這就是知識的體系化的意義。而這也是上一章所講的知識相對論的原因——因為斷檔了關鍵位置的知識,導致整座知識大廈都是搖搖欲墜的。而補充掉關鍵知識,如果學校的教學任務還是要推進的話,意味著你要在補缺和學新的知識中折返跑。

意味著別人學D的時候,你在補B,還要鞏固C,最後學習D。

這就是為什麼在義務教育的應試階段,很多人如此懼怕數學的原因。因為你錯過了關鍵節點,套用文藝的說話來說...

那天天很藍,風在吹,所有人都以為那是一個普通的一天——可是之後上課卻開始一頭霧水

理科呈現體系化,那麼文科不是這樣嗎?其實任何知識都是這樣的。只是文科更需要的是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到B點,積累到一定程度到C點...最終到達P點。這種積累,更難通過智力上的差距拉大,更多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的原因。

而關鍵節點的概念,可是分毫不差的。

甚至在生活中,如果你要去壽司之神吃,那麼前提條件是你最少逛過10家壽司店,了解壽司的歷史,否則,你和做足功課的人吃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壽司。儘管都是小野二郎捏的。

因為,你吃不出壽司的價值。

所以很多人在一個被控制的時間線上卻疲於應付的原因在於——你缺失了關鍵的知識節點,而進度表卻不得不推進。

而脫離學校的人,靠自己的內驅力卻可能把關鍵節點並不狼狽地一一補齊——只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根本不知道到B/C/D/.../P的節點到底是什麼,更別提制定計划了。

如果你能知道這種情況的嚴重程度就好了,但也許,你能用意志力把他們補上。

3、意志力是有限度的,以及意志力可能是你學習上的唯一的優勢。

這一章我們來談談意志力。畢竟你看到這一這裡也不容易,給你的意志力掌聲鼓勵。

這章主要引用羅伊 鮑邁斯特的《意志力》這本書,也是我非常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主要的價值觀和我在開頭寫的一樣:對於那些智商上有差距的人,反而意志力有差距比前者更重要。相比智商、出身、幽默感等品質,意志力對學習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意志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在職場上也是自控能力強的人更受歡迎。也就是說,意志力拓寬了時間、效率這兩個維度,而這兩個維度直接關乎學習。

而關於意志力的真相是:

(1)、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機制。

也就意味著,意志力是可以被消耗的資源。書中甚至說,意志力和葡萄糖息息相關,餓了或者累了就很難保持記憶力的高度集中——這也是很多人加班要喝含糖飲料的原因。

另外,想想看,你在專心看這篇答案的時候,能同時思考一道數學題嗎?不能。你的心智被佔據了,你的心智是有限的。

統計發現總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反而經常穿臟襪子,期末考試之前學生們更容易吸煙,更不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消耗在學習上了,個人衛生、戒煙這些事上就無法同時特別關注

很多夫妻工作特別忙碌,下班回家很晚,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兒吵架。怎麼讓他們不吵呢?是讓他們盡量加班,盡量減少在一起的時間嗎?反而應該盡量早下班,越是工作忙碌的夫婦越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因為他們的意志力在工作中都被耗光了,回家就不會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換一份不那麼忙的工作或者爭取早點下班,雖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但工作消耗掉的意志力減少了,回家後還有意志力控制情緒。

承認自己的平庸,或者自己不是超人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只有承認了之後,你才會把自己有限的意志力資源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對我來說,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把任務盡量往晚上拖,最終的結果就是忙完了其他事情之後已經凌晨了,困意已經來襲,那就睡覺吧——一天一天就是這麼過去的。

(2)、我們可以通過設定合理的目標、養成良好習慣、自我監控等辦法提高意志力。

好消息是,意志力可以經過訓練而提高。李笑來曾經說過,現在的人基本喪失了閱讀長篇文章的能力(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而這些相對於簡單碎片閱讀的體系化閱讀、體系化學習,是最好的意志力鍛煉武器。

也就是是刻意訓練

意志力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小事來提高意志力,然後把它用在其它事情上。該書提出一個有效練習辦法是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

寫一篇長答案也是對意志力的練習,每日有效時間儘可能提高也是一種對意志力的練習。總之,你要有所取捨,並且這可能是你學習上的唯一優勢——而有了這個優勢,在相當長的時間線上來看,其實你並不需要其他的優勢。

這是個好消息,不是嗎?

總結——如何做到正向激勵並逼迫你去學習:

1、尋找正向激勵的獎勵——小到在知乎撰寫的回答有人點贊、ID粉絲關注,大到考入名校和拿到只有10%-20%的技能證書,或者利用專業知識水平進入一家公司,要知道這些東西是帶不走的,他們將成為「資歷」一輩子給你一個「我能比別人學得好」的暗示。」

只有成就才是學習的最佳誘惑,我們最終尋找的是終生式的正向激勵。

2、訂立一個需要體系化的知識,做好投入500-800小時的目標,儘力讓自己的日有效時間從4小時開始起步。這意味著你將建立時間觀念,知道自己時間的價值,不至於花在遊戲時間和社交時間太多。

要知道越是把時間花在自己根本感受不到價值的東西上面,你的有效時間越低,效率越低。

而一個好消息是,你的競爭對手花在學習上的日有效時間遠遠低於4個小時。

高效學習者最在意的是時間的價值。

3、建立一個體系化的目標,並且明確知道關鍵時點在哪裡。這意味著你需要把目標解剖到具體的關鍵節點上,並且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完成。

如果沒有體系化的計劃和執行,就意味著完不成體系化的知識。

4、訓練你的意志力,這是學習者之間差距的最大動因,因為它同時影響了時間、效率兩大因素。

要注意意志力是有限的,注意不斷提高它,並花在重要的地方。

我的其他答案:為什麼女生很容易沒有安全感,很少聽說男生說自己沒有安全感,女生的不安全來自哪裡? - 胖貓咪的回答 - 知乎


其實,看這個問題回答的時候,我正因為論文進度很慢,想提問「不想學習時,如何強迫自己去學習」。

然後,我看到了第一個推薦答案,前輩說的很好,先自己想一想如果別人這樣請教你,你會如何做,要學會獨立思考,於是我很認真地想了下,然後行動如下:

1.馬上拿出計劃本(是13年10月買的),但如今已經7月了,心裡一驚,馬上列出近一周每天的事情,不是要做的大事情,而是把問題分解。例如,我現在正在寫論文報告,寫文章,內心實際上很不想寫,但是我要分解,今天寫綜述中的***,下午寫綜述中的***,明天寫正文該公式的**部分,後天寫***部分。看完之後,發現其實每天主要任務不多,但是必須要全力完成,按步來,幾天就會出成果,但是如果每天都陷入,我怎麼還做不完,就會有深深的自責。

2.想辦法儘力完成某一項任務,態度認真,但不苛求完美。在論文寫作中,我總想一步就寫成很好的,論點精闢,他人讚賞的文章,但是越這樣要求,越發現自己的無力與無知,感覺寫得怎麼也不好,不滿意。如此的話,有兩種方法,1種是不管其他,就把自己知道的用文字整理出來,大綱;2種是馬上看寫的特別好的文獻,學習,模仿之,無論何種途徑,相信總是有成果出來的,只管寫,不管寫的怎麼樣,第一階段只求有成果。追求完美的人,固然易出精品,但也易止步不前。做題什麼,同理,或者直接自己做題,或者看書,學別人如何做題。

3.整理書桌,把書桌收拾得井井有條,這樣每當你要學習的時候,你都有個好的環境,好的心情。

4.休息得當,適當運動,這個我特別贊同。每當心情不好,或者實在學不下去的時候,就出去走走,跑幾圈,出出汗,不要吝嗇這個時間,因為運動後的你,會非常舒服,而且精力充沛。

5.早睡,早起。儘管我習慣把事情拖到晚上,然後發現晚上效率真高,但是事實上,如果睡得特別晚,第二天早上眼睛和頭還是會累的,所以越忙、越累的時候,越要保證睡眠,保證休息,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

6.鼓勵自己,給自己一個小標語,或者小錄音,或者醒目的地方一個鼓勵加油的小卡片。每天晚上或者每周末找出獎勵自己,看電影或逛街或吃飯或K歌或看小說等。一定要會休息,張弛有度,但別過,讓自己收不住心。

7.當你全力去做某件事時,不要玩手機,不要上網,尤其是剛學完,想休息一下,請你記住,你這無意中的一個網頁瀏覽,就是你一天墮落的開始。

8.開心、大氣,只有不為生活瑣事所煩,不斤斤計較,才會在學習的時候不胡思亂想,專心學習。

此八條,與君共勉,望都能成為自控力強的人,都能一步一步完成自己手中的任務,成為自己的強者。

2014年7月10日寫下勉勵自己

------------------------------------------------------------------------------------------------------------------------------------------

PS. 後續:

兩年前的自己,堅持,努力,終於拿到期待許久的榮譽與獎學金。

兩年後的自己,卻在今時今日再一次面臨這個問題。

有一個目標,已經堅持了很久,付出了很多,下周就是最後的衝刺了,但是現在卻進入倦怠期,不想學習了,在網上搜索學習堅持的雞湯文時,卻又兜兜轉轉找到這個帖子。彷彿看到以前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在鼓勵我堅持下去。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不會一馬平川,潮起潮落,人總會有懈怠、厭煩的時候,想我幹嘛要那麼拼,輕輕鬆鬆好不好?這種念頭我曾經有,現在有,今後一定還會有。那麼我要做的是最後的放棄與退縮嗎? 不不不,定目標之前,一定是內心極度渴望,才會努力奮鬥。 那麼現在輕言放棄太可惜,現在追悔焦躁也無濟於事, 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當下每一分鐘: 1. 出去走走,放鬆心情和眼睛; 2.遠離手機, 不看沒用的網頁、朋友圈;3. 抓大放小,分清主次,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時間用在能提升最高的性價比的方面;4. 早睡早起,不拖、不懶、不留戀。 加油,打完字,出去走走透透氣。

堅持, 勝利!

2016.8.


想說一個很小的方面:「補償」心態。

多年前一位諾獎作家來我們這裡演講(北京海淀區),我們中學選了五名學生去現場聽,其中包括我,但是去這個演講要耽誤一節自習課和一節地理課(分析試卷),所以說這是一個trade-off。

我們五個同學怎麼做的呢?因為到現場提前了將近一個小時,我們都拿出了當天的數學導數大題作業做,在這段時間內基本完成了導數習題。作家來了之後就專心致志的聽講、做筆記。之後,又通過各個途徑補上了沒聽地理習題課的損失(我當時的做法約莫是上網查資料+拿給地理家教老師一起探討)。

這樣的一種心態伴隨到我現在。比如我的生活中持續性做的有「最重要的正事」(一場重要的標化考試複習+提高GPA)、「重要的正事」(研究助理、教學助理的工作、其他零碎的翻譯工作)、「不重要但有好處的事」(鋼琴練習、舞蹈基本功與技術技巧練習、刮痧減肥)、純享受消遣的事(如上知乎答題、讀閑書、睡懶覺、去聽古典樂和看舞蹈演出)。我把它們排為1、2、3、4,。比如我做了一件「4」,花了兩個小時,拿我就要在1、2、3這個群體中補回兩個小時。如果我做了一件「2」,花了兩個小時,那我就要在1中補回這兩個小時。

P.S.:很多時候這樣的補償需要許多天才能補回來,但是當天一定要有這個意識。比如我今天花了很黃金的3個小時進行研究助理工作(排序2),那我至少會「意思意思」的寫一份標化考試的模擬試卷和做一些和GPA有關的事(比如寫完一部分下次quiz的study guide)(排序1)。

將這一種思維應用在「不想學習」這件事上,就是:「我現在不想學習,所以我做一件排序低的事(比如看一集紀錄片、躺著發獃),這段時間我就專心的享受。等過一會兒我狀態回來了,我把學習的量給補回來。」

「補償心態」的另一個應用是「在已經浪費時間的情境下不要破罐破摔,而是見縫插針」。比如我近半年出行坐了飛機6次,火車4次,下半年還要有事。這種交通工具上的浪費是很容易讓人心態崩掉的,讓人覺得「反正我現在也學不好,我就算了。我就發獃/玩手機把這一天混過去」。而補償心態就是:「我今天已經在交通工具上浪費這麼多時間了,我一定要見縫插針的能做一點是一點」。

我前陣子有一天的行程是「出門-計程車-火車-計程車-機場-飛機-計程車-酒店」,整整一天都沒有大塊時間。但我通過手機軟體記錄,我最後在當天凈專註時間有約4個小時,是通過火車上零散時間、候機時間、等待起飛時間,和晚上到了酒店睡了一會兒後又起來幹活的時間加起來的。所以雖然當天進度不大,但這一天對我的反饋是正面的,我沒有感到「破罐破摔」,而是感到「我這麼奔波還能幹四個小時活,我沒虛度時間,我學習了。」

體現在「不想學習」上,就是要抓不想學習的原因,比如原因是「今天痛經/三個小時後有人約吃飯/今天上午起得太晚已經浪費掉了」,那針對原因,可以把心態改成痛經→做一點耗腦力小的工作;三小時後有人約吃飯→刨除化妝卷頭髮我其實還能學一個小時;今天上午起得太晚已經浪費掉了→下午一定要事半功倍力挽狂瀾。

這樣的心態不僅是時間和進度上的累積,更是給自己正向的暗示:「我學習了,我會利用時間,我很強」。長久以往效用會越來越大。

P.S.:我寫這篇回答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屬於「純享受消遣的事,對我沒什麼幫助」。但這帶給我的感受是正向的:因為1. 剛完成一段計時模考,腦里消耗大,需要一段時間恢復腦力,這有利於我下一段計時模考;2. 我玩了一個小時,那之後就要補一個小時回來。一想到這段時間我是能補回來的,我就很開心。


7月12日更新

現在我覺得,在你打開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發生改變。

想要改變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時候。就像人們總是在最低谷里找到堅強的力量。

三月份的時候407(倒數第二個是總分)

高考

-

表妹今年16,剛剛考上了一所職校。

我總是記得以前她每次到我家來玩都要跟我搶電視。

每次沒過一會我就讓著她,她看了一會之後就把遙控器悄悄地遞給我,一臉不屑地說:「沒什麼好看的,你看吧。」

實在是可愛至極。

雖然她讀書很用功,但是成績總是很糟糕。

她爸爸每次看到了布滿紅叉叉的卷子之後都只是笑笑,摸摸她的頭說:「我家裡的苕姑娘啊。」

她爸爸是計程車司機,干這行很辛苦,雖然和另一個人輪流開車,但是輪到他值班的那一天就要早出晚歸,生活作息紊亂。

有一次開著車的時候肚子突然疼的翻天覆地,慌忙趕到醫院。

醫生說是腎積水。

所幸不是什麼大病,醫生叮囑了一下,以後要多注意規律作息。

可是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他沒辦法做到。

不開車?去幹什麼?

沒有別的了。

一家人要吃穿用住,沒有文化知識,又想賺錢多。

不靠自己的體力,還有什麼辦法呢。

我總是能想起他感嘆自己沒能把自己家的女兒養成一個小公主。

他想讓她讀更好的學校,穿更漂亮的衣服,去更多沒去過的地方。

可是除了感嘆,別無他法。

這件事情最近總是激勵著我。

我以後想要我和我喜歡的人幸福,現在就要好好努力。

你總看童話里公主那麼幸福,王子就不拚命了?

-

-

我以前有一種思想就是覺得不學習也會成功。

而身邊的人也總是在灌輸一個觀念:「的確有很多人不學習也是能成功的,但是你沒那麼幸運,如果你學習,你離成功的幾率才更大。」

最近仔細思考了一番,發現這句話雖然沒有錯,但是這個概率可能被人放大了很多。

放在前幾十年,的確有很多老闆沒有文化下海經商最後賺大錢了的。

但是那時又有多少人有文化呢?

而現在,跟你競爭的人又有多少呢?

你有想過今非昔比嗎?

現在的年代,沒有專業知識,想要飛黃騰達就跟中彩票一般。

-

-

好了,現在你的動力更充足了。

但是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說畢竟是一個枯燥漫長的過程。

不得不說人是短視的,學習不能獲得及時的反饋,不能像遊戲裡面經驗值一樣一下就反饋給你。

所以才使得很多人都覺得學習枯燥。

放大招。

今天你學生物,知道了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

上化學,又新知道了離子晶體的概念。

對自己說:「每天我都在變得更好。」

每天我都在變得更好,這就是你自己對自己的積極反饋。一天一天。

是的,開始總是困難的,但是你要有開始。

-

-

我總是在想,我為什麼要賺錢。

無非就是要讓你的親人,喜歡的人能幸福。

在那之後,就安安靜靜的過著自己的日子。

在冬天的晚上,和好友/愛的人一起抱著碗熱湯,坐在一起慢慢的聊天。

那個時候好像全世界就你最幸福。

-

-

最近我們一家人帶著表妹一起去了香港。

晚上她站在酒店窗戶旁邊,看著底下街市的人來人往,維多利亞港灣的郵輪。眼睛裡放著光芒。

她笑著轉過頭跟我說:「我們就住在鄧紫棋家旁邊誒!」

她很喜歡鄧紫棋。

下去過早的時候我就逗她說:「說不定這裡是她每天上學的路,說不定我們就在她以前經常過早的地方。」

她笑嘻嘻的,罵我神經病。

-

別想著高大上的目標

先著手眼前。

趕緊把周末作業做了吧。

完。


學會無限制的放大自己的慾望。

你的目標打了折扣,人生得到的就會打折扣。

世界是平衡的。

經常上知乎,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看到回答很多,但不知從何下眼乃至看了都不一定記得住。後來發現不是我記不住,而是我根本看不進去。因為別人問的問題都是別人的想法或者思考之後得出的答案疑問。

而我,這個竊取別人果實的人,自然不感興趣或者記不住。

所以我現在養成了個習慣,看到問題,就會想。

我倒要看看有多牛逼,能把這問題吹出花來。

比如,今天知乎日報彈了個標題,如何辨別桃花,梨花,杏花。

我點開前就在想,哼,老娘倒要看看你是怎麼分辨的!

帶著問題去看答案,自然記在心裡。

:)

不想學習,我覺得第一有可能你的心裡壓力有點大,第二,你不知道自己需要學點什麼。

給幾點建議

1 多外出運動 自己也好朋友也好,釋放壓力。

2 多和父母或者好朋友溝通

3 學著思考,我思故我在,我認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一定會獨立思考且正確。

4 學著不去想太多,哈哈,你肯定覺得我說的矛盾,前面說需要獨立思考,後面又說不要想太多。我這裡說的不要想太多,是指不要想不實際的東西。想的太多會導致你能做的太少,要定目標,是可執行的目標,比如今天我要學會某某理論或者我要背下某某段落,建議以一周為單位。一周一周的制定,當你小目標達成了,你的自信心會蹭蹭的漲,幸福感和充實感都滿滿的。

5 雖然你已知,但活在未知的世界裡卻卻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加油。

--我是小小分割線--

6 找到清晰而又具體的目標 ,你自己最想要什麼 最想要成為什麼 最想得到什麼 這些都會成為你學習的源動力。


這是個普遍問題,如何解決?耐心看完我的解釋,也許會有幫助。不久前,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了發現了這樣一類有很大共同點的現象:有時候有動力,有時候又擋不住懶,擋不住塵世的誘惑;被各種東西分散注意力,墮落一段時間又覺得不對,於是又燃起鬥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不是從沒想過去學習,而是被分散了注意力,貪圖享樂,懶了下來。這也是這麼多人學不動選擇狗帶的現實場景。

接下來,我們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和行為。

大象與騎象人

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將大腦比作大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騎象人是自覺的、控制的,而大象則是知覺、身體、情緒等構成的無意識系統。這是有解剖學證據支撐的:騎象人部分就是人的大腦皮層,而大象部分就是人的原始腦。現代心理學的雙加工模型也支持了這一點。在我們現今的世界裡,一天24小時全天候地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分散著人們的注意力;有很多額外的事物試圖控制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注意力其實是很有限的,對嗎?如果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無論你有什麼樣的雄心壯志也沒有用。

騎象人會告訴你各種有用的東西,會讓你暫時壓抑慾望,會讓你長期受益;

但是大象只會被新鮮、快樂、熟悉、舒適的東西吸引,只顧眼前利益。

我們都有一種傾向,往往高估騎象人的控制能力,因為他代表著理性思維,有意識的語言化思維,我們會認為他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我們理所應當地就覺得,我既然想要去多學習,就能順利做到。有些時候,這種傾向是合理的,因為這時大象和騎象人的想法相同。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大象是肆意妄為的,做它想做的,不管騎象人說什麼。那可是一頭大象啊,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比喻,叫做洪水猛獸。當大象和騎象人發生衝突時猜猜誰會獲勝?

是的,你猜對了。人腦中的大象,遠比騎象人部分要古老,對人的影響也更加直接。那麼學習者也擁有自己的大象,這意味著什麼?

這些場景是不是看起來很熟悉?重要的是,如果大象這部分並不是很投入,那麼學習者將很難集中注意力。騎象人部分能夠強迫大象集中注意力。我們也一直是這麼做的:強迫自己去完成複雜的作業,強迫自己背很多單詞,強迫自己什麼時間點必須去圖書館。不過這樣的強迫也需要消耗相應的成本,用意志力把大象拖到它並不想去的地方,會使你筋疲力盡。

完全依賴意志力和專註力進行學習,就像要求騎象人拽著大象上山一樣。這種情況,自然是不可持續的。

但是,如果你能成功引誘大象呢?那麼騎象人就不會有太大負擔。回想一下你所經歷過的成功的學習體驗,是不是大部分都出於你內在的興趣、好奇心,或是情感需求?事實上,如果大象的注意力並不是真正用在學習主題和學習活動上,那麼就會對學習和記憶力產生負面影響。(Thalheimer,2004)

如何吸引和誘惑大象呢?

  • 給大象講故事我們都喜歡故事,一個真正的好故事即使只聽過一次,也能夠在我們的腦海里保留許多許多年。看起來我們都為這些故事準備了特別好的記憶力。所以通常情況下,大象都會非常樂意接受這些故事,並且洗耳恭聽。

一個通過你喜歡的明星的言行來講課的課程,或者一個通過三國歷史來講股權的文章,或者像我們這樣,用大象來作比,講人腦的雙加工理論,就一定比直接讓你看認知神經科學要好接受得多。所以與其枯燥地學習知識,不如將它跟我們自身經歷過的故事相結合,讓我們自己認識到其中的緊迫性,重要性,跟自身產生情感共鳴。

  • 讓大象驚奇正如剛才所說的,大象會很容易被新奇的東西所吸引。為大象尋找驚奇,幾乎是屢試不爽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尋找正在學習的東西的意想不到的故事,跟一起學習的人聊聊天,尋找意想不到的想法。都能讓你興趣盎然。

  • 利用從眾心理大象是一種社會型動物,獲得大象注意力的一種方式是創造一種社交感。當有其他人參與時,我們往往會投入更大的注意力。

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進行過一次實驗(Okita,2008),在實驗室中,受試者與虛擬機器進行交流,一組人相信跟他們交流的是真正的人,一組人知道跟他們交流的是電腦。結果,相信自己在跟人交流的那組參與者,相比之下投入了大得多的注意力。社會認同感、競爭、協作,等等,都會讓我們有社交感,讓我們注意力保持得更久。正如有句話說的,一個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遠。我們自我提升時,只要利用好這幾種方式,就可以更容易保持學習的激情。

  • 利用大象的習慣大象會保持自己的慣性,每天有固定的生物鐘,有固定的生理節律。有的人早上起來清醒,有的人大半夜亢奮,有的人吃飯之後就要睡午覺。這些都是應該去尊重的生理節律,是大象的習慣。我們去制定我們的學習方式時,應該注意到這些習慣,在最清醒的時候解決最困難的問題。在效率比較低的時候解決有趣且不複雜的問題,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

  • 給大象新玩具讓學習內容變得好玩!讓學習內容充滿獎勵!讓學習內容給你感覺上的衝擊!你也許會覺得,自己給自己設置獎勵和刺激是一件很蠢的事。

但是大象很喜歡這種小獎勵,會引導它繼續向前走。

總結

你的騎象人雖然明白了你想要學習,明白這樣對你的長期利益更好。但是你的大象覺得想要懶惰,想要被新鮮的事情吸引,想要享樂。如果你試著用上面說的方式循循善誘,去引導它,或者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參考文獻Julie Dirksen,design for how people learn.

Okita,S.Y.,J.Bailenson,and D.L. Schwartz.2008.Mere Belief of Social Action Improves Comples Learning. Procecc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learning sciences.

Thalheimer,W.2004(November).Bells,whistles,neon,and purple prose:when interesting words,sounds,and visuals hurt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a review of the seductive-augmentation research.


之前回答過「努力學習有什麼意義」,來傳送一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13493/answer/196880542

有的人其實並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敢倒下,因為身後沒人,就必須學。

讀完要花5分鐘。

----------------------------------------------------------------------------------------------------------------------------------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作者:曹植

念高中時,常聽班主任提起一位學姐,她幾乎不跟周圍的人說話,沒什麼朋友。

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

市裡去拍攝宣傳時,發現她家中一貧如洗,父親早就過世了,母親還一直卧病在床。

高中為了省錢,她經常趁別人吃完飯離開後,去撿吃剩的饅頭,一邊撿一邊吃。

那時候,有些高校會給優秀高考生數萬元的金錢獎勵。

她說,她高中三年拚命學習,目標就是能拿到那筆錢,這樣她就自己賺夠了學費,親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趕緊輟學,早點嫁人。

「像我這種出身卑微的人,連任性的資格都沒有,就害怕一停下來,就被別人狠狠地甩在後面。」

這讓我想起雲音樂的評論區常看到的一句話:我不敢倒下,因為身後空無一人。

知乎上有個提問:底層出身的孩子,假設當年你沒能上 985 或者 211,你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什麼是底層?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無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連個性都是奢侈品。

有人說,這是一個英雄不論出處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必論出處的年代。

龜兔賽跑,如果兔子一直在拚命跑,結果會怎麼樣?

英國BBC曾拍攝紀錄片,展現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軌跡。

7歲時,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經習慣了每天看《金融報》或《觀察家》,而貧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罰站,少被打,吃飽飯。

(七歲的John和Andrew說自己每天都會讀《金融時報》/《人生七年》)

50年後,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三個中產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為精英,兩個依舊中產。

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後代,依然常常與失業相伴。

知識改變命運背後,也是一場關於家庭的較量。

有錢的基礎是,你家庭的資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運氣。但大多數人,不過是為了生計而出賣勞動的人。

紀錄片中曾輟學的父母,沒能力教孩子怎麼學,因為窮,他們也沒錢讓別人來教,到後來,倫敦的孩子Tony也輟學了。

人脈、財富、教育等資源,會父傳子,子傳孫。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農村80%的留守兒童從沒參加過課外輔導,在西部貧困農村,63%的學生甚至沒有高中文憑。

中國校友網對全國各省級高考狀元開展調查,發現在2007-2016年間,全國共有約837名高考狀元。其中,近五成狀元父母是教師(35%)和工程師(12.6%),近兩成父母是公務員。

來自農村、經濟狀況欠佳家庭的狀元所佔比例在下降。

這種現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狀元說的: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還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走很多捷徑。

狀元身份的背後,一定付出了汗水,但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支撐他的還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有時你不得不承認: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

《北京愛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前期極盡努力,但在職場上依然被上司剋扣,受盡欺負。

(劇中的石小猛/《北京愛情故事》)

他在特別絕望的時候說,人生就是一場比賽,可有的人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確實,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東西可能是我們一輩子也買不起的東西。我再努力再勤奮八百輩子,有用嗎?沒用,趕不上你一生下來,嘴裡邊含一把金鑰匙,我呢,也別勤奮了,別努力了,我就吃吃齋,念念佛,找個好時候好地方,投個好胎,找個好爹。

人的每一種奢望都是設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交易。

所以大學,起碼提供給了底層可行的前進捷徑,終其一生或許談不上逆襲,但在人生的接力賽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點

跨過這條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以後的門票會越來越貴,你可能再也買不起入場券了。

為什麼一定要上名校?

一、你身邊人的優秀程度,會影響你

過去20年來,北大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當起大學老師。

每個學校都有保安,但為什麼這種成群結隊的考學行為,在名校發生的概率更大?媒體採訪「北大保安第一人張俊成」的報道里,或許就藏著答案。

張俊成說,有次站崗,看到一位老人騎車過來,快到門崗前,老人下車,推車走過。

經過門崗時,老人點頭跟他說:「你辛苦了」。

張俊成感到很受寵若驚,他問旁人,「這是誰?怎麼這麼尊重我們?」

別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長。

在保安崗位上,張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說,「那個時候非常無知、愚昧」。

但他卻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熱心幫助,在教授們的建議下,他才開始重新讀書學習。

《精進》一書中談到: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自省,哪怕最後變不成最牛的,也可以優秀出眾。

二、名校的光環,是一種優秀的傳遞

當別人無法深入接觸你時,你的頭銜,外表等外在表現,往往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

大學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會有一茬,已經不怎麼新鮮了,在這種情況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

稍微想一想就不難理解,親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圍人會口口相傳,「誰家的孩子,上XX學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這層關係,自己的身價也能水漲船高。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就不一般,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地人才輸入和輸出才形成的。所以HR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

在他們看來,出身名校,起碼意味著有智商或者有毅力。

說到第一學歷,古人也非常重視。

滿清重臣左宗棠,舉人出身,終其一生沒也考中進士,這成了他永遠的痛,甚至讓他在宦海中飽受侮辱和曲折,後來他成了正一品,還不忘給自己弄一個榮譽進士的稱號。

到了現在,國內大公司招聘時,幾乎都會明確地寫明崗位的學歷要求,有些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學歷。

有人說這是「歧視」。

關於「第一學歷」,某社區曾發起過一次探討,參與者各抒己見,其中被點贊最多的留言是這麼說的:

國家隊為什麼要從省隊里選運動員?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為什麼不能參加奧運會?

第一學歷不好有兩個重要隱患,1、過高地估計自己努力的價值和自身水平;2、過低地估計科學研究的困難程度和世界的大小。

第一學歷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三、人脈的擴張,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好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有次和一位在創業的學長聊天,他說他現在的團隊,基本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並且導師覺得他的項目前景不錯,主動幫他做宣傳。

當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以賣豬肉為生,全國嘩然。

別人只看到才子賣豬肉的不光鮮,但陸的校友陳生卻注意到:一個檔口,自己一天只能賣1.2頭豬,陸步軒卻能賣出12頭,簡直太牛逼了。

陳生邀請他做品牌顧問,兩人合作成立「屠夫學校」,養殖土豬,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陳生身家也過百億。

不光是創業上的資源,為什麼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

除了本身能力問題,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

比如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四、薪酬待遇

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賺更多錢為目標,學歷絕對是決定因素之一,在薪資這件事上,國內外都保持了一致。

福利待遇好的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員工等崗位,都有硬性的比較高的學歷要求。

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占職位總數的54.55%;而專科學歷可以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過嫁娶來改變命運越來越難

從相同或相似的階層群體中挑選配偶,這種門當戶對式婚姻匹配,被稱為同質婚。反之,跨越社會等級、社會群體壁壘的婚姻,為異質婚。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20世紀80年代以後,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顯著提高。

「男高女低」的異質婚配模式減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難以通過婚姻實現社會流動,女性選擇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集中在比自己僅僅高一個層次的梯度中選擇,也就是現在雞湯文常說的「你是誰,就會嫁給誰」。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村男性,在擇偶時面臨更為嚴峻的困境。

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人免於跌落谷底。

那些說它「沒用」的人,不過是一直處在谷底上方,但這絕不等同於「谷底」不存在。

曾看到一位網友的跟貼,他說:「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在過得也不錯,但這是我幾年來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結果,不可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讀好大學,人生肯定會有個好的起點,更好地認識世界。」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有句被說過無數遍的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開始說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活得假,別人看著也特別累。

讀書是一生的事,不是什麼時候要用到了,我們才去學什麼。

(劉媛媛演講「寒門貴子」/《超級演說家》 )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發表過這樣一段演說:

「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決定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說說我自己的一個辦法,我一直自己在用,效果也不錯

從高中大學,然後碩博士,我都用它克服自己的惰性。

第一,學會自己跟自己對話。

當自己不願意學習的時候,自己告訴自己。只有學習自己才能進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時間一去不復返,通過學習可以把時間的價值沉到到自己身上,自己變得有價值,才能對社會有用。自己內心一旦平靜下來,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第二,從一個具體的,容易的,自己喜歡的地方開始學。

這樣開始,可以讓自己充滿一點成就感,忘記很多雜事,切換到學習的狀態。隨後,在啃難啃的硬骨頭。

第三,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東西儘可能的去使用。

我們之所以忘,那是因為不用這些知識。碰到問題,腦子裡面能蹦出學到的東西,下次就知道了學習的好處,自然就不會厭學。

以上三點是我一直使用的方法,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不想學習的狀態,是一種問題表象,一種癥狀

而造成這種表象的原因有好多種

針對不同的原因,對應解決的方案也不同,甚至相反

就像有的情況下,你需要逼迫自己開始,逼迫自己堅持;

而另外一種情況下,你卻需要停止學習,好好的去休息。

一不想學習,就去逼迫自己,是種不科學的做法

就像一個庸醫,看到病人發燒,不查病因就開個退燒藥一樣

沒有搞明白問題的原因,就隨便投放解決方案,是很不明智的

還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當你不想學習的時候,不要著急去逼迫自己

而是停一下,好好想想,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你不想學習。

比較常見的,導致人不想學習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任務太巨大或者太多了,不知道如何下手

當你面對一個很大的學習任務,比如這周要學完一本大厚書

或者一下子有好幾個任務時,比如周末有好幾門課的作業

這麼多的任務太可怕了,不知道該怎麼完成啊!

你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恐慌狀態,進而不想學習

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

拆解任務,把任務細化到最小單元

比如一本厚書,裡面有10章,你可以拆解成很多個小任務

周一完成第1章和第2章

周二完成第3章和第4章

周三完成比較難的第5章

......

然後,執行的時候,你只需要盯著當下要做的小任務即可

眼前的小任務,是你可以掌控的

讓你感覺不再可怕,可以完全專註於當下

完成一個小任務,再開始另外一個

慢慢的,你就不知不覺的把大任務吃掉了

2.犯懶,難以開始學習

有時候,明明知道要開始學習了,就是犯懶,沒有辦法打開書進入學習狀態

這時候,你就需要逼迫自己啟動學習。

這也是本文中,唯一一個需要逼迫自己學習的狀況。

具體怎麼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番茄鍾

給自己設置個25分鐘的鬧鐘,告訴自己:「我就先學25分鐘,時間到了後,如果還沒有狀態,就休息。」

而通常,你學了25分鐘後,就自動進入學習狀態了。

3.消耗過度,需要休息

如果你之前已經高強度學習了很久

突然感覺自己一點不想學習了,看到書就想吐

說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大腦非常疲憊

為了自我保護,它拒絕工作,進入強制休息狀態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放下一切關於學習的事情,去好好休息

睡覺也好,運動也好,打遊戲也好,約會也好

幹啥都行,就是別學習,連想都不要想

一段時間的充分休息後,你自然會重新獲得學習的動力

4.不感興趣,但是又不得不學

要學的這個東西,你一點興趣沒有,純粹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去學習

比如大家都討厭的政治課,再討厭,期末考試還是得去複習

對於這種內在沒有任何動力,卻不得不學的東西

可以嘗試用外部激勵來解決

外部激勵有兩種,一種是正向激勵,就是用獎勵來增加自己的動力

比如,我背完這一章,就請自己吃頓好的,或者我做完這張卷子,就打兩盤王者榮耀

另外一種是反向激勵,就是想像不學習,自己會多慘

比如,想像自己政治考試不及格,暑假別人去旅遊,我還要在家背書準備補考,多痛苦啊!

兩種激勵可以結合起來用,對付這種不感興趣,但是不得不學的東西,會很有效果

5.環境問題

還有一個常見原因是學習環境不合適

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心理誤區

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了環境對學習狀態的影響

認為只要意志夠強大,再差的環境都能學習

但是事實上,意志力不是無窮無盡的,而是會消耗的資源

當你身處一個不合適的環境時

你需要消耗很多的意志力,去對抗環境的影響

一面要對抗環境,一面還要集中精神學習

學習狀態能好才怪

反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不僅不會消耗你的意志力,反而能夠幫助你更好進入狀態

很多大學生,暑假前制定了很多學習計劃

但是卻發現,暑假在家裡一點都不想學習

就是因為在學校時,周圍的人都在學習,自己也會受到影響

而回家後,沒有這樣的環境了,就自然懈怠了

因此解決這個問題,最高效的做法,就是換個環境

比如去自習室、去圖書館、去那種有一群人安靜學習的環境中

這時候,你就能夠在環境的影響下,高效的啟動學習狀態

總結

以上列舉了幾個常見原因和解決方法

這樣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

比如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學不好

再比如缺乏清晰的學習目標

等等等等

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分析了

舉這幾個例子的目的

就是想說明,不想學習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不要光看錶象,一定要找對原因

動不動就逼迫自己的做法,是片面而低效的

我們要成為一個高效的學習者,不是么?


分享一下我的讀研經歷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7,我研三,是忙碌的一年,從年初備戰實習春招,年三十都在死磕JDK源碼,三月份經歷了阿里五次面試,四月順利收到實習offer。然後五月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了螞蟻金服的實習。八月,又經歷了兩輪面試,總算拿到轉正offer。到此為止,我總算可以盡情地享受最後的校園時光了。

我的讀研經歷

阿里是我讀研階段的一個重要目標,剛上研一的時候我便立下Flag,計划了讀研三年要做的事情、要學的東西。翻翻我的博客,居然還能找到當時寫的讀研計劃(想想時間過的真的好快呀)。阿里在我心中一直是技術者的朝聖地,聚集了一群技術狂熱分子,為了提升一點點的性能可以廢寢忘食。在立下這個flag後,我便把我要去阿里的想法告訴了身邊的所有人。我不想給自己留有後路,既然牛逼吹出去了,那就得落實到行動上。

我當時的計劃是這樣的,研一玩命做項目,畢竟寫代碼是一項孰能生巧的技術,多寫代碼自然能加深對技術的理解。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我大四畢業的那個暑假,第一次接觸《深入理解JVM虛擬機》,當時看完之後是一臉懵逼的,所有的漢字都認識,但連成一條句子後咋就不明白呢?然後懷著這種一臉懵逼的狀態,強行把這本書看完了,但由於理解的不夠深刻,很快就忘記了。然後經過一年瘋狂做項目,當我再抱起這本書時,我對這本書的感覺有了180度的轉變,通俗易懂啊。我懷疑自己當時為什麼這麼傻。而在這一年之內,我一共做了四個項目。所以說,寫代碼能潛移默化地提升你對技術的理解程度。

記得我們學校考研結果公布是在三月底,得知我錄取了,短暫的高興了一下,第二天便去了導師實驗室,參與到項目中去。因為我心理很清楚,我的目標是阿里。

剛去實驗室的時候感覺自己完全是一隻小白,師兄們開會討論的東西我竟然一個字都聽不懂,剛開始分到的工作也很難順利的完成。但我是一個天生不服的人,我越是不懂,我越是要征服。(PS:追女生也一樣,當時看上了一個高冷型女神。越是高冷,我越要拿下……省略一萬字……最後成功了)。我漸漸跟上了師兄們的步伐,從第二個項目開始,我一直是項目負責人了。

我給自己定的方向是Java,而實驗室的項目五花八門,Qt、C++、圖像圖形……,但我心裡清楚,這些項目可以拓寬我的視野,可以鍛煉我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但要深入理解的技術還是Java。所以我利用項目空窗期,看了很多Java方面的書籍,文末我列了一份清單供大家參考。

研一做了一年項目之後,感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上手新技術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做項目一味求快、一味趕時間,我對很多技術的理解僅停留表面。所以更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在搬磚,很難寫出高質量的代碼。當時我決定,研二的上半學期一定要好好穩固基礎,深入理解技術背後的原理,放慢做項目的節奏,不一味地盲目求快。

然而研二我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實習,被安排做前端。既然我無法選擇,那我就擁抱變化。既來之則安之,我希望自己所花的時間都有所收穫。所以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安排我做前端,雖然這並不是我想乾的事情,但當前別無選擇,既然做那就得做好。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怒刷前端知識,學習Angular、React,了解它們的設計思想,學習JS背後的原理,也看到了前端目前的發展狀況。前端的技術迭代速度很快,但技術背後的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抓住技術背後的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這段實習一直持續到了今年一月,我心理清楚,二月底三月初阿里的實習招聘就要開始,所以我擠出中午休息時間、晚上下班後的時間、周末的時間,複習我之前積累的東西。

三月三號,人生的第一次面試,在看到杭州的電話時,那一刻的心情既忐忑又興奮。在此之前,我並不清楚自己的水平在所有應屆生中處於一個怎樣的層次,在電話接通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想像了各種被面試官吊打的畫面。第一次面試持續了54分鐘,面試官似乎破有耐心,整個面試過程相談甚歡。那一次的面試給了我巨大的信心,因為我清楚,我離我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陸陸續續接到了五次面試電話,每一次面試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在與面試官交流的過程中也能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佳的實現方法。

四月十四,記得那天剛給本科生上完演算法課,晚飯過後便收到的阿里的offer。當時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麼久的努力沒有白費。但我心裡也清楚,阿里的實習轉正率向來很低,要想通過實習留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收到阿里offer之後的那晚,我重新規划了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將我的短期目標更新成:拿下阿里轉正offer。

5.20,一個美好的日子,我懷著憧憬、忐忑、興奮的心情走進了支付寶大樓,開始了我三個月的實習生涯。這三個月的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看到了每天的進步,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100天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有太多的體會,有空我再單獨寫一篇實習期間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9.1晚上11點,我的狀態從『面試中』變成了『待跟進offer』,我會心一笑,我達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目標。那一刻我沒有太多的激動,在經過了2017年8個月的持久作戰之後,這個offer早已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二天是周六,這個周末我給自己放了兩天的假。雖然在杭州已經呆了102天,雖然支付寶大樓就在西湖邊,但每天兩點一線的工作,我並沒有去過西湖。那一晚我的基友得知我收到offer後便立即買票,坐了一夜的火車來杭州為我慶祝。也托他的福,在這個周末我第一次遊覽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最後的校園時光,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這個目標也許充滿了挑戰、充滿了艱辛與困難,但我想如果能達成,我的人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在人生的路上,我還在奮鬥。希望與各位共勉。

讀研期間讀的一些書

歡迎關注,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最近一直深感不想學習,但是壓力又很大,因為再不學就沒出路了,大四狗傷不起啊,然後網上關注了這個問題

就在今天我想說終於找到破解之法了,哈哈 學完之後一身爽

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你不想學習的時候不要去強化這種意識,不要想著不想學了就干別的,而且要逼迫自己去學

很多人覺得沒興趣,學不動,太無聊,其實,當你老老實實學一會,你會發現不能自拔,很多興趣也是建立在剛開始很痛苦完全不想碰的基礎的,比如小時候學樂器,當然這裡的一會也因人而已,我承認我用了半個小時,從剛開始的完全硬著頭皮,到之後根本停不下來,哈哈,誇張了

總之,逼一逼自己,要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共勉!願你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是我新學期發現的方法,我自己覺得還挺靈的。好不好用試試就知道,說起來挺簡單:

1.關於計劃本。

①要很小巧,拿起來很輕便那種。

②要精美,至少有寫的慾望。

③任何時候請把它放在桌角/你所處的位置旁邊。(重點)

2.當你為學不學糾結時,就在計劃本上寫:

8:00-8:10。看書。(這件事要比較有趣但不能非常有趣,而且要有一定意義。這個不好把握,但很重要,自己摸索)

8:10-8:40。學數學。(時間不能太長)

3.

寫完這兩個,就不要繼續往下寫了。等你完成學數學任務後,再寫下一條計劃。(看書/學習。)

寫3條也可以,但不要超過4條。計劃寫太多的話,一是很容易打亂,二是瞬間感覺任務太多,一眼望不到頭了。壓力會帶來拖延症。

4.

為什麼這樣做:(原理)

很多時候學習只是需要一個契機。有了開始,學習就會自然而然地繼續下去。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我只知道,比起耐著性子學習,我更受不了那種空虛,迷茫,渾渾噩噩的感覺


作為一個曾經的"學霸",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吧。

首先需要明白,學習/讀書的興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基因。這在很多小朋友身上十分明顯。都是5~6歲的孩子,有些小朋友能夠在一本書前安靜的坐下40分鐘甚至一小時,而有些小朋友連5分鐘都坐不住。我相信很多問"讀書讀不進,如何逼自己讀"的朋友,和第二種小朋友更像。

這個道理,其實放大到其他地方也適用。比如有些小朋友天生愛運動。你讓他連續踢兩小時球,他一點都不覺得累。但是你讓一個"學霸"去跑十分鐘,他可能就要喊救命了。這說明,每個人天生的稟賦是不一樣的。做你自己喜歡/享受的事,你壓根不覺得累。但逼自己做不擅長/沒興趣的事,你從一開始就在逆水行舟。

有些朋友會說,可是高考不考唱歌跳舞踢球呀。我再不喜歡讀書,也沒得選啊。

這確實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下面就來講講幾個實用的招數。

第一,擇友。

和喜歡讀書/學習的書蟲做朋友,是"逼"自己多讀點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朋友的定義,就是一起干一些事情,並且從中獲得樂趣。有時候你自己想偷懶了,但是在朋友的影響下,會」被迫「把作業做了,習題完成了,單詞背了。

朋友之間,還能夠通過良性競爭共同提高。比如一個人背單詞很無聊,但是如果兩個人對問,互相比一下,這個過程就會愉悅很多。

第二,多問多討論。

很多時候,你覺得一個學科很無聊,並不是該學科沒啥可學,而是你還沒有入門。

以政治經濟學為例。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這個學科非常枯燥無聊。都是大段大段的理論論述,為了應付考試,有時候還不得不把它們背下來。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我記得在我大學四年級那年,和兩個好友一起決定考研。這兩個好友都是足球場上的鐵哥們,但是政治經濟學這類的學科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書。他們遇到的問題,恰恰是「不想看,卻逼迫自己不得不看」這樣的難題。

後來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時,基於馬克思的資本論開始了一場小辯論。在辯論中,三個人你一句我一句開始了熱烈討論,從剩餘價值講到是否存在剝削,從社會階級講到反托拉斯。討論好以後,大家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解和興趣都有所提高,並且在之後約定每一到兩周討論一次。

我和大家分享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學問學問,不光要學,還要問(包括思考/討論/辯論)。這才是一個更好的學習方法。

第三,充分利用科技。

在我讀書那會,學習的手段比較「落後」和「單一」,基本就是看書做習題。現在由於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們的選項一下子多出了很多。

在我看來,一個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是養成習慣。比如每天背XX單詞,每天練習演講15分鐘,等等。關鍵不在長,而在頻。這個道理和健身相似,關鍵不是一下子跑1萬米,而是每天跑1千米。

養成習慣的一個關鍵點,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這就回到我一開始說的「科技手段"這個點上。

舉個例子來說,通過播客(podcast)來收聽的方式,就是一個利用科技來提高碎片時間使用效率,幫助自己養成學習習慣的好方法。我們每一天可能都需要花不少時間做巴士、地鐵、開車、或者排隊等。播客的好處,就是在這種幹不了什麼其他事的」垃圾時間「,還能夠通過收聽的方式學到點東西。

(不好意思這裡插個軟廣告。)我本人也做了不少播客節目。當然我的節目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是在各大播客媒體都有各種各樣的學習類節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花點時間搜索一下,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材料。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你說你學霸就是學霸呀?我憑什麼信你啊?

哎,雖然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為了這篇文章我也不得不」自賣自誇「一番。當年我考進復旦附中(高中)的時候,是區里的前10名。後來考進復旦大學時,我們的專業是當年復旦入取分數最高的專業,比計算機都高。

需要指出的是,學習成績其實就是一個人某方面非常片面的能力而已。它最多代表你天生比較喜歡學習,記憶力比較好,比較善於應考,僅此而已。

希望更多的朋友像我文中提到的那兩個足球場鐵哥們那樣,提高自己學習成績,考入理想的學校,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註:後來他們倆都考進了研究生,其中一位現在是某中型IT雲科技企業的創始人和CEO。所以我想告訴大家,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的潛能。用點心,掌握正確方法,你也可以成為一名學霸!)


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逼迫自己學習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從放棄學習到一步步逼迫自己去學習,從絕望到重新開始努力,從電視劇愛好者到重新和學習建立聯繫。(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較量,輸了輸一輩子,贏了只是開始)

最讓我痛苦的是,尋找了N+1種學習方法,成績卻並沒有提高多少。

抱著學了也沒用的態度,我選擇了放棄學習這件高難度的事。

圖片來源網路

也許是內心的不甘心,也許是漸漸的成長了,突然讓我覺得不學習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幹什麼,找不到每一天的價值在哪裡,老套一點就是時間都去哪了?

特別讓我害怕的是幾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沒有區別,除了時間的流逝,回首,看到的是一片空白。

就一個感覺,別人的時間價值百金,千金;我的時間一文不值。

為了擺脫行屍走肉的生活方式,為了讓時間變得有價值,我開始正視自己。

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不夠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希望有一種讓自己一步登天的學習方法,時間都花在了不該花的事情上。(大部分學習成績不好的都會有的毛病)

當看到自己身上問題的時候,為了改變現狀,我是這樣做的。

一、打斷花費時間而沒有太多價值的事情

每天只要空閑下來,下意識里想到的就是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當我沉浸在裡面的時候,精神特別的愉悅,很輕鬆,可是一切結束,靜下來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空虛。(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了)

為了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改變下意識里的行為,必須要打斷這種潛意識裡的行為習慣。

①做一張醒目的提醒卡片放在電腦旁,以便於提醒自己。

②手機、電腦都設置監督軟體,嚴格限制玩耍時間。

③手機、電腦桌面打上提醒自己的語言。

④把手機、電腦的玩耍時間作為學習時間的獎勵,當自己學習有進步或者學習多少時間的時候可以兌換玩耍時間。

⑤時刻要有意識,當自己在玩手機、電腦的時候,只要意識到不對,不管在玩什麼,不管精神上多愉悅,立馬打斷這種愉悅感,關掉正在玩的遊戲。(從開始多次數打斷,到需要打斷的次數越來越少)

打斷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感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甚至打斷之後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道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可以做的。(無聊無所適從也不要重投玩遊戲的懷抱,哪怕聽歌跑步都好)

但如果不經常打斷這種潛意識裡的行為,就好像吸毒一樣,很難根除。(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意識到了立馬打斷,這是一場和自己的戰鬥)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高能耗的行為,本能的就想逃避;而玩遊戲是一件精神上很愉悅的事情,會上癮。如果不能逃離這個怪圈,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怎麼學,學習都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情。(打斷是為了根除這種潛意識行為,把時間精力挪出來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圖片來源網路

二、建立能有價值能幫助我們提升的事情

學習這件事情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難堅持,用過目標拆分法和獎勵法等等措施希望自己可以在學習上堅持努力,有一丁點效果,但無法持久。

試過各種方法的我決定死磕,從方法論回到學習本身,就好像建樓房一樣,沒有地基的樓房容易坍塌,沒有學習的根,方法再多再好也是白搭。

培養下意識學習行為,必須讓自己和學習建立聯繫。

①時刻提醒自己學習這件事情

②學習是枯燥的,不想學不想思考的時候,拿一本不用思考不用記憶的書籍看看

③學不進去煩躁的時候聽聽歌曲放鬆心情

④學不進去的時候,請放棄學進去的目的,抱著翻翻看看心態就不會那麼痛苦

⑤不要把一次性堅持看非常長的時間當目標,我們的目的是建立聯繫,所以可以堅持的時間可以不長,但一定要多次數的建立這種聯繫,這樣可以多在大腦中留下痕迹

⑥為了建立學習行為,請在自己花時間非常多的地方設置例如小卡片一類的提醒(參考打斷里提到的)

如果你能夠堅持打斷到建立的這個過程,你一定非常優秀,這是一個成長到蛻變的過程,很痛苦,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不斷積累,量變才會產生質變。

不論你是因為興趣喜歡學習,還是怎麼樣,十年如一日的做著同一件事情一定會有枯燥的時候,到最後與其說是興趣本身不如說演變成了一種下意識里的行為,溶入到了自己骨血中,讓自己本能的沉浸在裡面。

興趣愛好能夠幫助我們的是在開始階段就衝刺在前面,到衝刺了一段時間後,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下意識的行為,所以我們看到做著興趣愛好相關事情的人總是奔跑在我們前面,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形成這種行為,輸在前半段路程的你,後半段路程一定不會輸。

關於公眾號:休閑貓學習成長日記】學習和思考,成長和蛻變,只願我們少些遺憾,不負這最好年華。(如果你有不同的或者更好的學習觀念歡迎指教)

加油吧,不斷努力的人!


誰喜歡學啊 小時候就是玩了

出國後 才開啟學習模式的

因為 有個好看的姑娘 總在自習室

我特別想跟她說話

那我必須要學好外語

所以 不論啥時候 都逼迫自己學習

這就是動力 沒什麼可說的

然後吧 這姑娘就考上斯坦福了。。。


用類似的東西設置屏保....這是手機屏保

電腦是關於托福的

看著這些心裡就會發抖然後怒學!

補充: 還有做一個學習時間的表格 這樣時間少會內疚 時間多會滿足

托福狗奉上 今天5小時 晚上繼續


我是一名老師,準確地講,我是一名職高的專業課老師。

今年8月,在所有人的驚訝目光中,我從一名普通的國企員工,變成了一名教師。其實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繼公務員(異地遂辭職)、台企員工、國企員工後,我的職業會發生這樣的轉折。

去年9月份,我的高中迎來了X周年校慶,我約同學一起重返母校。走在美麗的樹蔭道中,看著青春洋溢的學弟學妹們跑前跑後,我彷彿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我的腦海中閃過一絲念頭:如果能去當老師就好了,我好想回到校園。不過我想,我這個專業,這輩子應該與當老師無緣了。我帶著點憂傷,又帶著無盡的遺憾,默默地把這個想法藏了起來。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有這麼多湊巧,才讓世界充滿了未知與美好。

2017年7月,這個夏天熱得太不平常。有一個晚上,我正在書房學習,準備著另外一場考試。突然微信的聲音響起,我一看,原來我的家人給我轉發了一條本市直屬學校招聘新教師的信息,讓我看看有沒有我適合的崗位。我心想,看了也是白看,但指尖還是忍不住在屏幕上滑動,結果居然真的發現了一個適合我的崗位。報名條件我都符合。但是再一看考試內容,心涼了半截,原來考試分3輪,筆試、面試和試課,再看各項目佔比,剩下的那半截也涼了。因為專業課筆試面試各佔20%,而試課單項佔了60%。那時候的我,對試課完全沒有概念,想去培訓也來不及了,我想,肯定沒戲了,後來也就沒把這次的報名放在心上。直到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我在家人的催促下,報上了名。隨後,我就當沒這回事,繼續安心地準備著其他的考試。直到教師考試前一晚,我翻開了久違的專業書,臨時抱了會佛腳。第二天,我驚喜地發現原來試題內容還是以實踐為主,弔書袋的題目佔比比較小,我答著還算順手。結果出來了,我以筆試第三的成績進入了面試。這一刻,我猛然驚醒,發現曾經那麼遙遠的教師夢現在近在咫尺了,我立刻推掉了所有其他活動,進入了緊張的「備戰」。後來,天平慢慢倒向了我,經過三輪考試,我從第三名,變成了第二名,最後終於拿下了第一名。3輪考試之間相隔的時間非常接近,等考完了再回過頭來看,原來我也只是用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職業的180°大轉彎。但是直到這一刻,我都還是覺得很不真實。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我,現在真的是一名老師了?

還沒來學校報到的時候,有人告訴我,職高的學生會比較調皮。我回憶了一下以前讀書的時候,新老師壓不住場被調皮的男同學「欺負」的場景。我心想,應該就是這樣吧,我有心理準備的,而且我有信心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畢竟都是學生嘛,我也是學生過來的,沒什麼太困難的。

但是我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在開學的第三周,我在課堂上,忍不住哭了。

對,我就是這麼丟臉,隔著電腦屏幕在40個高中生面前哭了。剛開始哭的時候,我咬著嘴唇憋著眼淚,告訴自己,千萬要忍住,你忍不住就輸了。但是越這樣想,眼淚就越發忍不住地掉下來。終於,我放棄了抵抗,拿出紙巾開始擦眼淚。幸好是在機房的課,場面也沒有太尷尬。但是我的學生應該都看到我在哭了。這一刻,我的心理想法是:這一哭,我的顏面掃地,我在他們面前再也沒有什麼威嚴了。我該怎麼辦?以後該怎麼面對他們?能不能找學部給我換個班級上課?就這樣,我哭到了下課。幸而在一個新裝修的教學樓里,我戴著口罩遮掩著,也沒有人覺得很奇怪。

找個地方哭了一會,也問清楚了換不了班級的事實後,我慢慢地平靜了下來。Life is a struggle,但日子還要過。其實想想,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哭了一下嘛,有什麼無法面對的。

想起剛開學的時候,我想像中的校園生活終於落了地。學校里有早晚自習,有上下課鈴聲,下課了同學們會在走廊上打鬧,到了吃飯的時間,穿著校服的學生們都開足了馬力往食堂跑。沒錯了,就是這熟悉的場景,簡直跟我的高中生活一模一樣。時隔10年,我又找回了高中的時光,這樣的輪迴讓我萬般感慨與珍惜。學生們都很有禮貌,我走在校園裡,學生見到我,都會尊敬地喊一句,老師好。我微笑點頭致意,有時候也會回一句,你好,一如十年前我的高中老師回應我的一樣。但唯一不同的是,我們高中是重點中學,而這裡是職高。

我覺得他們都很可愛,我很喜歡他們。但是打從心底里,我希望他們不是我的學生。因為這裡是職校。毋庸諱言,與國外的職校不同,國外的職校是學生們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方向進行規劃後的主動選擇,而在中國,學生們一般都是中考成績夠不到普高,才不得不選擇了職校。換一句話說,他們選擇職校是因為沒有選擇。

我第一次給一個班級上課的時候,我才知道,居然會有這麼吵鬧的課堂,交頭接耳的,揮舞著手臂打鬧的……我在講台前數次停頓,以顯示我的存在,但是作用微弱。在這樣的課堂上,坐在後排的同學,在我沒用麥克風的情況下,應該幾乎是聽不清我在說什麼的。但我也發現,在這個班級里,雖然大部分的同學非常吵鬧,但是卻有好幾位同學每次上課都非常認真。他們認真地順著我的思路思考問題,跟著我的進度做著筆記,會在意我給他們打出的課堂表現分數。每次看到他們勤奮學習的模樣,我都很感慨,他們的未來值得更好的選擇, 也時不時有一種拉著那幫上課比較愛吵鬧的同學給他們灌心靈雞湯的衝動。

不久前,看到網路上熱傳的「張雪峰上節目懟著名節目主持人馬丁」視頻片段,當魯豫問張雪峰,是因為真的相信考研會改變一些人的人生還是因為自己做這行才這麼說。張雪峰動情地說了三遍:我是真的相信。

我,也相信。學習,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風險的一件事,只要付出了,它必定會給予你回報。對於來自草根階層的我來說,我相信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相信當你認真去學習的時候,生活會慷慨地回饋你。當我們的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正在日趨關閉的時候,我相信學習仍然是一個可以敲開那扇大門的利器。當你走投無路時,我相信學習會為你鋪出一條路帶你走出困境。

為什麼我這樣篤定?因為我嘗試過,而且成功過。

考上教師前,我一直在國企過著心有不甘卻無力改變的生活,我覺得我再也沒那個拼勁去學習去考試了。可是從今年年初我覺悟了,開始發奮,結果只用半年,我就迎來了生活的轉機。現在的工作,雖然比以前忙了百倍不止,但卻非常充實,心態非常積極向上。

這就是學習給我帶來的改變。學習吧,它不會虧待你,只會加倍贈於你。

PS,我想再說一下,我很可惜那幫高二就放棄自己的孩子,但是也不想放棄他們,最起碼盯著他們把我這門課的專業考試過了,不至於讓他們因為我這門課掛掉而拿不到畢業證書。對於那幾個在這樣的環境里還在認真學習的孩子,我真心祝福他們今後能有更好的選擇。不管怎麼樣,我會盡我所能讓這些孩子能夠認識到學習對他們的幫助,哪怕不是學習課本知識,學習其他技能也行,總得有個學習的態度。哪怕我能幫助一個孩子,我做教師也有價值。

我的其他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12355/answer/148243314


學習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人這種生物的運行機制。

首先要明白的是想學習的理由千千萬,不想學習的理由卻只有一個,你的身體在反抗。

其次,按照題主的意思是在有精力的情況下不想學習要逼迫自己學習而不是一天都學習十幾個小時了還逼迫自己學習。這種反人類的事情就跟問「怎麼逼迫自己不睡覺,不吃飯」一樣。並且題主是想要逼迫的方法。

好了,問題清楚了之後呢,先解決第一個

「為什麼有精力卻不想學習而要到逼迫的地步?」

因為這就是人的本性。學習需要大腦,而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生存,其他的才不管,不學習又不會死,所以大腦就傲嬌的拒絕你的請求。

不過沒事,這個時候要像哄女朋友一樣和它交流,你為它描繪了學習的種種美好景象,它開始有點妥協,並且在好奇心的配合下它答應你了,真棒。

接下來你試著和這個傲嬌的小公主一起踏上學習之路,一開始,你們玩的非常開心,過程也進展得很順利。可是,好景不長,它開始嫌棄你給它的學習內容不是太枯燥了就是太無聊了,一點都不好玩,倒是剛剛更新的綜藝,新劇很想要看看,它反倒邀請你一起看這個更有趣。接下來你就很尷尬,拒絕她吧,她生氣肯定不會跟你好好學,接受她吧那你學習又泡湯了而且還產生滿滿的罪惡感。

於是你就上來知乎問大家怎麼逼迫這個嬌氣小公主學習

這裡先告訴你:

逼迫只是治標,調教好了才是治本。(買個禮物只能哄一時,調教好了讓她聽話才是治本)

調教指南(治標版):

1.隔離誘惑

為你們的浪漫學習之旅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不被外界打擾,專屬於你們的二人世界。因為這個小賤人一矯情就會撲倒在別人的懷抱而你卻束手無策,留給你同樣糟糕的選擇。

2.糖衣炮彈

我們的小公主單純可愛,讓她知道你想要給她一個更好的家,給她更好的生活,一起過上有車有房的日子,上能出任ceo,下能雙人世界游,所以你要學習,希望她支持你,一起走向幸福美好的未來,小公主當然願意配合你。

3.送小禮物

雖然小公主開始接受你的美好藍圖了,可是現實卻不能總是一帆風順,桑丘為了得到堂吉訶德賞賜的海島總督,可是吃了不少苦頭,因為當桑丘抱怨吐槽的時候,我們的騎士先生就會循循善誘的安慰以及投已適當的獎勵。公主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或者情緒上的抵觸時,也很想要拋棄你離開說你不懂溫柔和關心她,她跟著你這麼受苦受累的,所以啊,在學習之前和公主一起做一份「戀愛約定」,讓兩個人的奮鬥可視化以及及時的獲得反饋,咬咬牙,再堅持一下下,就和親愛的公主一起去吃遍山珍海味,看世間繁華,坐旋轉木馬!

4.時間之約

公主願意跟你約會和浪漫並不意味著她就是你的人了,她隨時有可能背著你和另一位「王子」出軌了,為了留住她的心,讓她更加死心塌地的愛著你,給予她一點點緊迫感,讓她因為膽心失去你而更加配合和努力,於是你跟公主深情的說道:「親愛的,愛情需要兩情相悅才能幸福,婚姻更需要遇到對的人才能長久,我們向愛神許諾,在接下來的「N天」里,我們一起學習來考驗我們是不是彼此愛的人。

5.迷人魅力

我們希望學習一直貫穿交往的全過程,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難免會趨於平淡,我們的公主也漸漸的沒有了當初的熱情,狀態好的時候按部就班,不好的時候任性耍賴,因為她覺得你開始無法滿足她,你的技術活好像不給力,堅持的時間那麼短。於是seven先生給你一番望聞問切之後,開了個秘方給你:「精神面貌之不振,嬌妻生活之不滿,蓋先生體力之不支,修身健體之不足,安眠之不時,三餐之不律,此精力之不足爾。」於是你開始每天鍛煉,按時三餐,早睡早起,研究新的姿勢,意欲解鎖《秘術365》,讓公主迎來第二春。

懂了嗎懂了嗎懂了嗎?

逼迫如同家暴

為了幸福長久

管好自己的「小公主」


推薦閱讀:

大學上課的意義何在?
為了考大學而花很多錢補課有用嗎?
Linux 內核學習的經典書籍及途徑?
怎樣進入學習狀態?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高效學習?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 學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