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歷史上那麼多女王?
不多吧,到現在為止英國四十一王裡面,女王只有七位,這還要算上只在位9天的簡格雷。
我們可以看到, 英國自都鐸王朝後期才開始有女王,前面都沒有的,而「血腥瑪麗」是第一個英國女王(簡格雷夫人在瑪麗女王之前,但是一般不把她當女王而只稱夫人),這是有原因的。
1,都鐸王朝特別是亨利八世時期,是英國歷史非常重要的變革時期,亨利八世在早期對抗天主教的時候,把「愛國主義」作為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個政治綱領,從而使得英國愛國主義思想萌發,國外的繼承人很難被接受。
2,亨利八世本身血脈單薄,唯一活到他死的那天的男性後裔(亨利八世一輩子都在渴望男性後裔)只有年幼的愛德華,愛德華即位後不久就去世,又無其他有繼承權的男性後裔,根據亨利的遺囑,瑪麗和伊麗莎白才有機會成為女王。
當然這中間還涉及《繼承法案》的爭端,亨利八世各個妻子之間的爭端等等。
(這點不要把「血腥瑪麗」與「蘇格蘭瑪麗女王」搞混了,她們幾乎是同一時期的人,這裡說的是「血腥瑪麗」女王)我們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各個女王,基本上都出現在各個王朝的末期。根據傳統的繼承製度,在有男性繼承者的情況下,女性繼承者的繼承權一般都會在男性繼承者之後。但是女王在都鐸王朝之後的各個王朝頻繁出現,也說明了自都鐸之後英國王室的血脈一直很薄弱,而英王血脈也很早就與歐洲大陸王室血脈斷了聯繫(王族血脈被打上國家烙印也是歐洲民族國家思想的作用之一),使得可選擇的繼承人非常少。英國女王不是多,而是有兩個在位時間太長太刷純在感 :
維多利亞(1837——1901年)
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至今)因為英國不實行薩克利法。為什麼不實行薩克利法呢?因為第一位女王瑪麗女王的父親亨利八世只有一個兒子,而且這貨沒有留下後代就死了,等於這個家族有繼承權的男性都死翹了,如果按照薩克利法,誰知道是七大姑八大姨誰家的孩子即位,而且幾十年前紅白玫瑰也是因為安茹王朝絕嗣後為了爭奪繼承權大打出手。所以大不列顛人民創新精神使他們有了第一位女王,也從此與歐洲分道揚鑣開始孤立主義。
英國公認的第一位合法女王瑪麗一世(1553—1558年),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她繼位後,天主教勢力一度復辟,新教徒受到迫害被視為異端燒死的達300餘人,女王因此被稱為「血腥的瑪麗」。1554年,她與西班牙王腓力二世結婚。
第二位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是英王亨利八世另一位女兒,英國都鐸王朝的末代女王。她統治時期,恢復其父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法案。當時,英國與西班牙矛盾激化,她利用海盜和走私活動,擾亂西班牙航船。西屬尼德蘭革命爆發後,又得到英國的支持,西班牙腓力二世對她極其仇視,利用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在英國組織顛覆活動,伊麗莎白則在把瑪麗囚禁20年後處決。1588年,西班牙出動龐大的「無敵艦隊」,對英國發動大規模海上進攻,在英國海軍反擊下幾乎全軍覆沒,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伊麗莎白終身未婚,無嗣。
第三位女王瑪麗二世(1688——1694年)是英王詹姆士二世之女,其父在1648年政變中被推翻,國會把瑪麗二世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者威廉迎到英國繼承王位。從此,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第四位女王安娜(1702——1714年),1701年,英國國會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因瑪麗和威廉沒有子女,威廉死後,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繼承,安娜死後無嗣,王位由其堂弟漢諾威選侯喬治一世繼承,從而排斥了信奉天主教國王複位的可能性。
第五位女王維多利亞(1837——1901年)是英王喬治三世的後裔,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女王,1876年,又受議會加封為印度女皇。
第六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至今,是英王喬治六世之女,英國瑞任女王。1953年6月2日,伊麗莎白女王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舉行隆重的加冕典禮,坎特伯雷大主教把懺悔者愛德華的沉重王冠戴在她頭上,接著響起了銅號吹奏的樂曲,大家齊聲高唱「上帝保佑伊麗莎白女王」,伊麗莎白與愛丁堡公爵結婚,生有二子一女,長子查理是王位繼承者,將來即位後,將成為查理一世。因為薩利克繼承法lex Salica,法國不允許女性繼位,而英國不實行薩利克法,所以會出現不少女王。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的王室自卡佩絕嗣後,傳至瓦盧瓦,一直到波旁,都是卡佩的旁系;而英格蘭自從1066年諾曼入侵,往後歷史再無出自盎格魯-撒克遜族的王室家族(克倫威爾除外)。
看懂的話,可以點個贊
你可能想看看關於 Boudica (也叫 Boadicea) 這個女王。 她在羅馬帝國時期是 Britain 島上的 Celtic 族人的女王,被羅馬軍征服了,兩個女兒被強姦,後來她為報仇起義但最終也被戰死。 頗為可怖的故事。
這個故事後來在 Anglo-Saxon 的集體心靈中似乎還有影響。 例如到維多利亞女皇 Victoria,她的名字,和 Boadicea 一樣解作「勝利」,而英國人會感到有某種意義。
Celtic 人雖然和後來的 Anglo-Saxon 人不同,但我估他們比起羅馬人來說是更親近的。
羅馬帝國是重男輕女的,Boudica 最初被攻打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繼承她父親的王位 (根據 Celtic 傳統),但在羅馬傳統中女人不能繼承王位。
中世紀以後的歷史似乎證實男女平等的社會是較為優勝的,可能是因為技術的提升令體力勞動相對地變得不重要,而釋放了女人在經濟中的價值。 但這未必能解釋 Boudica 事件。
據我觀察,美國其實也頗為重男輕女,但他們表面上否認。 美國可能比中國更重男輕女、更歧視同性戀者。 在這點上他們實在很似古羅馬。天主教的信仰,只能一夫一妻制。還不許離婚,實在沒有兒子,還能怎麼辦?有個女兒做女王就不錯了。實在不行還要找外國人但有血緣關係的繼承呢。
並不是很多,但是在位時間長的刷存在感。
1761年至今的時間裡,英國有一半的時間由女王統治
感覺也並沒有很多,看電視劇之類了解到就是Mary the blood, Elizabeth, Victoria,還有一個不是女王也挺出名的,the queen of Scotland.
英國女王並不算很多吧 要知道英國公主是有繼承權的(雖然排序在男性繼承人後面) 而英國又是一夫一妻制度的 私生子就是有也不能繼承爵位 更別說王位了 在亨利八世之前離婚都不行 所以國王沒有兒子 或者兒子很少全部掛掉了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這時候王位也不能扔了 傳給自己女兒也是一個選擇啊
女性繼承人之後通常都改朝換代,正常啊,因為換姓了、、、女王的兒子正常應該隨夫家姓,當然隨母姓不改也有。男性繼承人血脈單薄是很重要的原因。
也不是吧,別的國家女性也有繼承權只是不出名而已,或者因為嫁人了所以都被翻譯成了王后,比如瑪戈王后,或者像蘇格蘭的瑪麗(這個目測是可以因為電視劇reign火起來),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這個女王不出名時中國說西班牙文的人有限,這個女王在說西班牙文的世界裡面目測還是很刷存在感的)這樣的。維多利亞女王之所以被翻譯成了女王是因為她老公雖然和她結婚了但是並沒有國王頭銜。(這樣的話其實也沒辦法解釋為什麼瑪麗一世被翻譯成了女王)
推薦閱讀:
※英國的貴族制度是怎樣構成的?
※歷史上有哪些百折不撓的經典人物?
※抗戰時期日本人類似反戰同盟之類的正面形象有哪些?
※中國人為何要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是不是中國古代軍隊發展到後期只有刀劍矛這些冷兵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