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除美國,英國,日本以外還有什麼海軍強國?
想了解一下二戰時期除美英日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海軍強國,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數據和圖片乾貨以及戰艦資料,勿引戰,不撕逼
謝邀。
呆梨子和髮國的海軍好歹也是條約中人,雖然打起來都馬馬虎虎但是紙面上還是很強大的。
另外澳大利亞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有發揮作用,麥克阿瑟還上過艦賴著要看海戰不肯走。
最後就是:壯哉我蘇俄水師步勇戰鬥力天下第一!
要說強國,首先得能自造戰艦吧?
仔細算下來除了美英日也就那麼幾家。
(以下排名分先後)
義大利:
主力艦方面,四條現代化改造過的一戰戰列艦,三條最強條約戰列維內托級。改造了兩條航母(算是輕航)。
輔助艦艇方面,重巡有舊貨四條和扎拉級四條。輕巡和驅逐也都不錯。
應該說意呆利排在美英日下的第四是穩的,歐洲三劍客里剩下的法雞德棍,碰上哪個都是吊錘,尤其是戰列艦的質量和數量上(蛐蛐bsm?)
另外補充一下義大利的戰艦設計能力,相當出色,突出代表是維內托級的剝被帽和普列塞防護體系,此外在大型驅逐艦的設計上也有獨到之處(如蘇聯的塔什干就是問義大利買的)。
所以,如果說真正意義上的海軍強國的話,除了美英日之外,大概只有義大利有資格了。
德國:
主力艦方面,有魏瑪時期的德意志級三條(其實算重巡更好),小管子的沙恩霍斯特級兩條,俾斯麥級兩條。造了一條齊柏林伯爵號航母但並沒有完成。
輔助艦艇上,造價堪比bb的重巡希佩爾海軍上將級三條,輕巡和驅逐沒啥亮點,另外就是一大堆潛艇。
德三海軍的設計歷來是個大問題,主要是因為凡爾賽後缺課嚴重,從重巡到戰列都有著大(貴)而無用的毛病。此外水面艦艇部隊的訓練水平、作戰意志也有點問題,相比之下還是潛艇部隊更為亮眼
但問題是,光靠破交是成不了海軍強國的。
法國:
由於歐戰爆發後法國政府的迅速投降,以及英國佬拋石機行動的背刺(霧),二戰中法國海軍挺憋屈的。但就紙面實力而言,法國佬還是能和德三爭個高下的(算開戰時的實力其實在德三之上)
主力艦方面,一戰時期的無畏/超無畏六條,敦刻爾克級戰巡兩條,歐洲三劍客里的黎塞留級受戰爭影響只完成一條。另外還有一條貝亞恩號航母。
輔助艦艇上,重巡洋艦四級七條,其中阿爾及利亞級在條約重巡里性能排名前列。由於輕巡和驅逐的主要假想敵是義大利海軍,所以法國人在大型化驅逐艦的設計上也做得不錯。
法國海軍的關鍵問題在於存量不足,歐戰爆發後一堆在建的艦艇(其中包括霞飛級航母和黎塞留級剩下的兩條)都不能完工。而現役艦艇在貝當政府投降後跑的跑資敵的資敵,在拋石機行動後更是元氣大傷,沒發揮過什麼作用。
相較於其他列強,蘇聯海軍的建設起步很晚,因此在二戰爆發時實力算是最弱的。
主力艦方面,只有三條一戰老船,沒有航母,可以說聊勝於無。
輔助艦艇上,只有七條輕巡和一票驅逐艦,在規模和質量上都不盡人意。不過,一五計劃後從小船造起的紅海軍,在設計建造驅逐艦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了(玩過wows毛驅的應該深有體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紅海軍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因為艦隊實力不堪而無所事事,除了常規的潛艇戰破交戰以外,水兵上岸烏拉衝鋒的事也時有發生(霧)。可以推測,如果蘇德戰爭晚一些爆發,讓未建成的一票重巡服役的話,大概會有更大的戰果(慈父的BB和BC腦洞還是再等幾年吧)。
論艦隊實力,二戰期間的蘇聯顯然算不上一個海軍強國。然而從人員素養和作戰意志方面看,二戰期間的紅海軍已經有了一支強國海軍該有的脊樑。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約國都是,二戰前以及戰時美英日都輪流坐過123,第四長期是義大利,畢竟有著三條歐洲第一戰艦,法國其實差的不多但是崩的太快所以。。
前三基本上是能打的你來我往,四名開外就和前面的基本沒法打了,最重要的海航運作經驗基本沒有,只能噹噹存在艦隊。
法國崩了以後德三就上位頂替了第五,但說實話,和海軍強國這個詞還是差的有點遠。
給 @dreadnought 補充一下
除了英美日法德意蘇這七個能自造主力艦的以外,再往下,能自造巡洋艦的還有三個。
西班牙:Canarias(2),Navarra(1),Mendez Nunes(2),Principe Alfonso(3)
荷蘭:Java(2),De Ruyter(1),Tromp(2)
瑞典:Tre Kronor(2),Gotland(1)
南美ABC這種買船的就不算了,二戰時期能自造巡洋艦以上艦艇的,全世界只有十個。
再往下,能自造驅逐艦的還有幾個,加拿大/澳大利亞(Tribal),葡萄牙(Douro),南斯拉夫(Beograd/Split),巴西(Greenhalgh/Acre)。這其中很多都要依賴技術轉讓乃至於許可證生產,不過這些國家的海軍也就是聊勝於無的狀態。
義大利法國蘇聯等
來源《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海軍作戰史》
美國海軍和義大利海軍之間通力合作的關係,大大有助於盟國保安宗旨的發揚和民主生活方式之推進。我個人就能舉出許多事例來說明,我們的義大利海軍朋友們曾對美國第六艦隊和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軍事部署,給予公認的得力的幫助。由於有了這些令人滿意的回憶,又加上我們對於促進當代義大利海軍發展之卓越的專業精神表示尊重,使我覺得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海軍作戰史》一書貢獻一言以為序,是一樁愉快的事情。
布拉加丁海軍中校把義大利海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料編成此書,誠屬一舉數得。這裡他對歷史家們所掌握的全部事實有所補充;他對義大利海軍命運的敘述,提供了有價值的材料來說明海權的重要性與原理;他把義大利海軍的經歷寫成故事,使其本國人民有理由感到過去足以自豪並對未來有了信心。
用義大利人的觀點來寫成一部地中海海戰史,這件事是合乎需要的。義大利海軍在戰時的努力,以及其官兵所表現的許多剛勇的業績之所以沒沒無聞者,這或多或少是被歐洲事變的終局所遮蓋,同時也許又被世界其他地區大量海軍活動所淹沒而不彰。為了理解地中海的戰略意義,為了理解地中海鬥爭中勝敗互見及其一些輔助戰役的意義,義大利海軍史之問世是合乎需要的。有了這部書,許多因素便會納入更好的焦點。
我還認為這部書有助於宣揚義大利的民族大義。作為義大利武裝部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海軍,將由此書而在義大利人民心目中肯定地樹立起形象;而其人民亦將因而更好地了解通過海軍所體現的民族自尊心。他們還能藉此明確有關海權方面的若干課題——海權的重要性與其基本原理。
布拉加丁海軍中校的敘述明白通暢,連門外漢也讀得懂。他在文字中穿插著充分的評註,以吸引具有更多分析能力的讀者。顯而易見,此書是為他自己所服務的部隊而寫作的,可是,國內外的讀者們將會發現它對於政治、戰略和戰術等學問領域也做出了有價值而必要的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海軍作戰史》一書紀載詳明,觀察深刻,既可以說明基本的問題,而對變化著的局勢也一樣有所啟發。除有助於理解過去的事態外,留心當前危機四伏的現實以及思考過去問題的學者們還能從篇幅中吸取他們認為具有根本重要性的推理和結論。關於軍事組織、地中海戰略、海軍部隊的技術效果、指揮部的組織、士氣以及情報資料之收集與鑒定等這類問題,本書都提供了很多富有營養的食物。
墨索里尼略知海軍之重要性,但他卻顯然不能掌握許多重要的原理。對於地中海的地理政治學中的戰略因素他缺乏正常的理解。在戰爭發動以前,不管是義大利海軍統帥部所提出的理論還是所提出的必要的準備手段,都沒有對墨索里尼產生足夠深刻的印象。
但儘管墨索里尼把戰爭設想為短期的,儘管他低估了適當地控制鄰接海區的必要性,義大利海軍卻想方
設法進行儲備,這才使海軍後來具有作戰的活力而不至束手待斃。從義大利海軍因燃油缺乏所做的鬥爭中,後勤工作者可以吸取充分的思考的材料。
不理解一支海軍在戰時執行其海上職責所需要的工具,彰明昭著地是海軍自己的航空兵,這也是這本書所再三致意的問題。就義大利海軍而論,缺乏自己航空兵的結果,使義大利海軍部隊在同盟軍對抗中始終是束手縛腳的,從廣義方面說來,它使墨索里尼的全面戰爭目標受到制約並在海上招致了挫折。
意海軍本身存在著某些技術上和專業上的問題。魚雷和魚雷的發射指揮儀都是令人失望的,指揮權之過分集中常常窒息海上指揮官的主動權;對情報之收集與分析也是做得不夠的——雖然就這最後一點而論,我們將會看到,不完全是海軍的能力所能改正的。
但儘管有了這些困難,義大利海軍仍然進行廣泛的活動以支援其國家的戰略和目標,而且憑其出色的想像力和無畏的行動,干出了許多驚人的個人業績來。在亞歷山大港和直布羅陀港,水下爆破小組所干出的戲劇性的冒險,是使人讀了會拍案驚奇的。
在仔細研讀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活動之後,也許其唯一的最大的教訓是關於海權方面航空兵之運用和指揮問題。有一條失敗的線索貫穿於全書,那就是不能及時地以有效的航空兵支援來進行偵察、掩護和攻擊。必須承認這一事實並加以分析,這是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加重要的。
基本的決定取決於政府,也永遠取決於政府,歸根結底,軍事地位和使命是由政府加以規定的,而且它把工具分配給各軍種以發揮其作用與遂行其使命。假如一個政府決定它必須滿足海上航空兵活動的基本需要,它便應當提供資源以實現裝備上和訓練上的最基本的目的。再則,假如這些部隊在需要時既可使用又有效果的話,那麼負有海上責任的那個軍種就應當無條件地支配這些航空兵。不能責怪空軍把海上的任務列為次要的考慮,假如對空軍說來,海上任務只不過是它的基本職責之外的偶然的任務;按此推論,則當空軍資源不能兼顧海上任務時,不消說,海軍的需要總是要吃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戰史有充分的實例來說明。其水面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是鬥志旺盛而訓練有素的:在錯誤情報引導下出擊,因缺乏健全的海上空中偵察而盲目行動,沒有空中掩護以抗擊其擁有可攻可守的航空兵的海上敵人。由於缺乏經常而有效的偵察,因而不能計劃、布置或選定有利的作戰條件,使義大利海軍部隊接連受挫於敵人,而其對手則以其訓練有素的海上航空員所提供的情報為根據而進退自如。
沒有由海軍訓練的轟炸機和魚雷機中隊,使義大利海軍不能襲擊亞歷山大港或直布羅陀港,而盟軍卻能空襲塔蘭托港而取得大捷。
第一章 大戰前夕的義大利海軍
準備的情況
海軍反對戰爭與其初步的計劃
空中支援是決定性的因素
海軍總司令部
準備的情況
伴隨著1935年春衣索比亞戰役而來的國際危機期間,義大利海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次完全動員起來了。由於衣索比亞戰爭的結束,海軍把許多輔助部隊削減了,但到1936年末,艦隊仍然處於動員狀態。西班牙內戰和跟著來的種種國際危機以及最後對阿爾巴尼亞的侵佔,所有這一切使艦隊一直保持著戰時的編製。
按進行準備以應付未來世界戰爭的要求說來,這些事件當然是不利的,因為由此而來的一等戰備,使戰鬥艦艇繼續遭受耗損,因而便干擾了進取的計劃之推行。再則,義大利政府交給武裝部隊並在意德軸心條約簽訂時加以肯定的任務,原定最早要在1942年準備完畢,以應付在那時可能發生的戰爭局勢。義大利海軍對於各種規劃的發展,都是以這個命令為依據的。
1940年6月10日忽然奉令實行參戰,這就比原先預定的最早日期提前了兩年,因此從構成「備戰」的總體說來,許多部隊是來不及完成戰備的。
例如,按原定計劃,有四艘新式的強有力的戰列艦本定於1942年建成,還有四艘舊式戰列艦本定於1942年完全現代化(四艘新的戰列艦是「利托里奧」號、「維托里奧·萬內托」號 [ Mboat註:即「維托里奧·維內托」號,MMS Vittorio Veneto ]、「羅馬」號和「帝國」號——各35,000噸、30節、9門381毫米大炮。四艘現代化戰列艦是「加富爾」號、「凱撒」號、「杜伊利奧」號 [ Mboat註:即「杜利奧」號,MMS Caio Dulio ]和「多里亞」號——各23,000噸、26節、10門320毫米大炮)。這樣一支核心力量本來是會得到任何敵對海軍之另眼相看的。
可是,1940年6月,只有「加富爾」號和「凱撒」號已經實際上編了隊。至於「利托里奧」號、「維托里奧·萬內托」號和「多里亞」號還正在裝配之中。「羅馬」號還得兩年的工程而「帝國」號則至少還得三年(「羅馬」號實際上到1943年春才完成戰備,而「帝國」號的工程則終於完全停止下來)。
戰爭之提前爆發,使12艘輕巡洋艦和大批的驅逐艦、護航艦,潛水艇和其他小型艦隻還在建造中,
其戰鬥準備,則
因戰事的影響而拖延得更久。
如果再有兩年的準備,則若干技術方面和訓練方面的缺點一定會得到矯正。這些主要缺點表現在夜戰、魚雷發射、雷達和水中聽音器(編者按:指對潛水艇聲音的偵察器)等方面。尤其是缺乏雷達使義大利海軍的作戰能力遭受嚴重的削弱,因為敵艦敵機能於夜間對意艦發動攻擊,使意艦在實際上成為挨打的瞎子。其結果,敵能有效地運用新戰術,而義大利海軍則完全沒有抗擊的準備。
義大利海軍從1936年起就懂得雷達和水中聽音器的技術原理了,當戰爭爆發時,這兩種裝置正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然而,要把它們提高到實用的階段,則還要經過花錢很多的工業發展,尤其是雷達。甚至就再有兩年的時間,義大利海軍和工業能否取得真正顯著的成效,也還是很可疑的。不過,有了這一段時間,則戰術上措手不及的情況,就不至於像實際上那麼糟糕。僅僅在戰爭快要結束時,我們方才製成為領航員使用的、其設計大體上還處於實驗階段的少數幾部雷達。
在戰爭的年代裡,由於這些和別的較小的缺點,使海軍付出巨大的代價,有時使它不能利用有利的態勢。但是,整個說來,義大利海軍仍然是準備有素的而且使所分配的軍費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海軍曾把每一種補給品的儲備列入準備工作之內,因此一旦戰爭到來,許多項目都有足夠數量以應付每一種的需要。例如,海軍船廠在整個戰爭期間沒有停工過,甚至在1943年停戰協定簽訂後也沒有間斷工作,所用的器材幾乎都是戰前時期儲備起來的。
利比亞沙漠的戰爭不是一次而是若干次地要求海軍把各個港口完全重新裝備過,我們完全從自己的庫存中拿出器材來滿足這些不是預期的要求。有時還對別的軍種進行過補給。
燃料油的補給是完全不足的,下面我們將看到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1940年6月,海軍庫存的燃料油只有大約1,800,000噸,這是用政府所指定專為此用途的少量外匯所一點一滴地購買進來的,那時估計海軍在戰爭狀況下每月平均需用燃料油200,000噸。
據此,則現有的存油僅足供九個月作戰之用。可是,墨索里尼卻認為這個儲存額已經太多了,他估計戰爭只消打三個月。
戰爭實際開始後,他還幾次強迫海軍把總數達300,000噸的燃料油讓給空軍和民用工業。因此當戰爭繼續下去時,海軍只好漸漸限制軍艦的運動以減少每月的消耗。1943年第一季度,每月限用24,000噸的燃油。把這個數量和預定的最低限度每月需油200,000噸比較起來,就不難了解所有海軍活動受制約之嚴重的後果了。
海軍官兵用士氣來抵消這些困難。到停戰協定簽訂為止,義大利海軍苦戰達39個月,再加上停戰後的20個月的處境,證明海軍個人和集體的勇氣是無可非議的。義大利海軍遵循其軍種傳統,大體上抵制住了法西斯的政治滲透。長久以來,義大利海軍以英國海軍為其天然盟友,因此它不知道懷恨英國人。但一旦戰爭爆發,便為責任感所驅使,而奮不顧身地與強敵作戰並用榮譽和勇氣來面臨戰火的考驗。
海軍反對戰爭與其初步的計劃
1940年初,雖然風聞義大利有參戰的可能性,墨索里尼對三軍的參謀部還沒有具體表明要參加戰爭的意圖。事實上,在這一年開頭的兩個月里,政府為了迫切需要外匯,曾強迫海軍把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航艦出讓給瑞典。義大利海軍自然而然地把這一行動解釋為政府
無意介入戰爭的表示,至少在短期內不至於介入。直到1940年3月,德國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前來訪問墨索里尼,而英國的使節宋訥·韋爾斯也跟著來到,這是預兆。這時政府才開始表明它對戰爭的態度。三軍參謀部則於1940年4月9日第一次得知政府的決定。
在這同一天里,總參謀長巴多格利奧元帥召集三軍參謀長開會,告訴他們:「墨索里尼已經堅決要按他所選定的時間和地點參加戰爭」。巴多格利奧指示,戰爭在陸上應採取守勢,而在海上和空中則採取攻勢。
兩天後(4月11日),海軍參謀長卡夫尼亞里上將用書面申述他的反對意見。他從戰略形勢和敵人兵力的優勢這兩個方面指出參戰企圖的危險性,指出在海上保持攻勢之終於不可能;並指出英海軍不論遭到怎樣的損失都能迅速獲得補充的事實。
他宣稱義大利海軍無法得到這樣的補充,因此很快就會招架不住。他警告說,要想在開戰初期出敵不意是絕不可能的,要想打擊敵人在地中海上的航運也是絕不可能的,因為敵人已經停止使用這條航路了。
卡夫尼亞里上將還寫道:「既然不可能實現重要的戰略目的(指海上交通破壞戰——譯者注),又不可能擊敗敵之海軍部隊,那末所謂主動參加戰爭的提法,似乎是說不過去的,其前景只能是採取守勢作戰」。事實上,一個國家既然主動宣戰而又只能使自己立即陷入守勢,這是史無前例的。
卡夫尼亞里上將又指出,由於海戰缺乏足夠的空中支援,海軍必然要處於不利的作戰態勢之下,於是他用以下的預言結束其備忘錄:「在地中海上不管戰爭性質怎樣發展,歸根結底義大利海軍的損失將是慘重的。不難看到,到了和平談判之時,義大利不獨絕無寸土可得,恐怕連艦隊甚至還包括空軍,到頭來都保不住」。這些話證明了比預言家的還靈驗,恰當地表達了義大利海軍的看法。卡夫尼亞里上將信中所預言的事變,除了一件以外,無不如實兌現。到了戰爭結束之時,義大利的確沒有陸軍也沒有空軍,而為敵人所壓倒,但卻仍然擁有一支頗具潛力的艦隊。
墨索里尼只怕一旦和平重返歐洲,義大利會沒有發言的地位,所以他不理會海軍的警告。他保證戰爭會在短期內結束,至多三個月。可是,義大利海軍仍然以從前在各種場合表白過的作戰計劃作為備戰的基礎,其內容可以總述如下:經常保持海軍兵力的集中,以便取得攻勢和守勢的最大限度的力量,因此,除特殊情況外,不能分兵保護航運,放棄輸送補給品給利比亞的意圖,因為在初期的戰略態勢下——即以法國為敵對的一方的條件下——集結船隊開赴地中海對岸,被認為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墨索里尼沒有反對這些意見,因為他認為戰爭只是短期的,因此本國的沿海貿易不妨削減,而利比亞則據說六個月之內不需要進行補給。當事實證明墨索里尼所預言的每一件事全是錯誤時,義大利海軍發現自己恰恰得走和過去計劃相反的道路。開戰後僅只三天,羅馬方面便接到利比亞的緊急申請,要求運送所必不可少的補給。這個任務,不消說,必須由海軍來承擔,而這些要求,漸漸地像雪崩一樣越來越大。
1940年6月16日潛艇「佐埃亞」號開始裝載軍火到托布魯克港以接濟陸軍。由於該港離前線近而離義大利其他基地甚遠,因此不宜由水面艦船輸送,甚至在護航下也不行。該潛艇於6月19日出航。這是對非洲的無數次補給中的第一次。
這些在事態壓力下提出來的任務,本來不是海軍所樂於承擔的,卻成為它的主要活動,日久月深便造成海軍兵力之嚴重的分散。
6月20日在「阿提格利埃爾」號率領下的一支驅逐
艦支隊裝載反坦克炮和陸軍兵員離開奧古斯塔港開向班加西港。五天以後,第一支的護航船隊裝載各種補給品和1,727名士兵從那不勒斯開向的黎波里港。同日,潛艇「布拉加丁」號裝載一批作戰物資開向托布魯克的航空港。這些為數不多的例子,恰恰揭露了利比亞的「自給」的程度(當總參謀長巴多格利奧元帥要求把頭三四批開向利比亞的船隊做好準備時,他每次向卡夫尼亞裏海軍上將保證「這是最後一次了」,只此一趟,下不為例)。
對戰爭只打三個月的保證,很快就證明是荒謬的;德國人宣傳要登陸英國,墨索里尼便信以為真。事實上,到1940年8月末,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根據得自柏林的情報,下令作長期戰爭的準備,預測要延續好幾年。
對於義大利海軍說來,為其作戰計劃所依據的前提,一開頭就證明是不健全的。儘管海軍處於困難條件下,有時甚至處於絕望的情況下,還堅持奮戰39個月。在這樣處境下,它仍然做到使強大的敵人遭受重大的損失。儘管遭到不可挽回的挫折和最殘酷的考驗,義大利海軍人員,從司令官下至補給艦的水手,一直是勇氣十足,盡忠於職守,並保持不懈的犧牲精神。由於在鬥爭的每一個轉折上,他們所表現的不是消極的服從而是明智的鬥志,所以便更其難能可貴了。
在戰爭開始時,義大利海軍兵力的核心不外是兩艘已經現代化的舊式戰列艦和19艘巡洋艦。而其對手的英法海軍則擁有展開在地中海的11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和23艘巡洋艦。事實上,英法盟軍在地中海地區以外還有其他部隊,一旦損失便能迅速獲得補充,因此敵我之間兵力懸殊就更其具有決定性了。大體上,義大利現有的軍艦總計為690,000噸,而敵方則有四倍以上。
敵對雙方的海軍兵力部署是很有意思的。英法兵力以土倫、直布羅陀、比塞大和亞力山大諸港為基地,此時馬爾他島還沒有什麼海軍部隊。義大利軍艦大部分駐守在那不勒斯和塔蘭托兩港,並以若干巡洋艦扼守西西里島諸港。這些軍艦可以利用墨西拿海峽使彼此會合起來,雖然在通過此狹窄海峽時得冒被攻擊的危險。只有潛艇和若干用於岸防的魚雷快艇隊分駐於蒂勒尼安海的上段各港。
亞得里亞海是個內海,在戰略上受到塔蘭托港的防衛。托布魯克港是靠近敵人的前哨港,為此只駐有輕型的巡邏部隊。以勒羅斯島為基地的多德卡尼斯群島,由於希臘水區不能看做中立的,事實上該群島是處於被封鎖的地位。這裡只駐有輕型巡邏和襲擾性的部隊。以馬薩瓦為基地的紅海地區,則一開頭就完全被孤立起來了,這裡只有一群的潛艇、驅逐艦和魚雷快艇,全是舊式的,因此其戰鬥力是有限的。
由此看來,義大利海軍兵力的展開,大體上是與地理形勢相適應的。主力部隊部署在地中海的重心,其餘部份則分布於一系列的邊沿各點上,而以防禦為其主要的職能。從戰爭爆發時的形勢看來,似乎會戰的可能性是很少的,除非對抗的一方採取了其勢洶洶的進擊態勢。不消說,這種態度是義大利海軍所不宜採取的。而且,如上所述,在海軍計劃中,自始便沒有這樣的打算。但敵人的海軍部隊則宣稱要採取攻勢作戰的方針,尤其是英海軍上將克寧漢指揮下的部隊是這樣。
空中支援是決定性的因素
義大利海軍在海上偵察、保護海上友軍部隊和對敵遂行攻勢作戰這三個方面,多大程度
上能依靠海空合作呢?這是另一個嚴重的、拿不定把握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上四個最大的海軍,曾經慎重地分析過這個問題,他們得出結論認為絕對必須用航空母艦把自己裝備起來,同時還要擁有自己專用的海軍航空兵。
義大利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創設了自己的航空兵,而且這支航空兵證明是極有價值的。戰後海軍認為必須解決可以預見的將來海空作戰的問題。但由於1923年義大利成立空軍,海軍便奉命停止一切航空活動,因為在海軍和空軍之間有了深刻的分歧觀點。對於墨索里尼與其空軍的支持者們說來,義大利半島就是地中海中部的一艘航空母艦。他們認為從陸上基地出動的空軍飛機,就完全能夠承擔一切海空作戰的任務了。
因此,海軍方面每一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艦和成立海軍專用航空兵的建議,一概遭到堅決的拒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軍首腦於1938年被迫接受墨索里尼的觀點,同意航空母艦是多餘的。但1941年墨索里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指示把兩艘大客輪改裝為航空母艦。
在這一場爭論中,唯一達成妥協的是關於海上的偵察,其結果便產生了所謂「用于海軍的航空兵」。這個「妥協」實際上對海軍只做了很少的讓步,那就是讓海軍指揮偵察機的使用並允許海軍派出其觀察員參加飛行。
假如在海軍和空軍之間取得完全的諒解,那麼縱使協議本身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實性和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可以接受的。此外,可能由於空軍過分高估其自身的能力,海軍從來沒有使自己的海空問題獲得對方充分的考慮。空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是「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獨立的空中戰爭」——而海軍對於這一套規律從來是莫測高深的。
戰爭開始時,義大利空軍兵力在數量上多於敵人,但基於上述的理由,海空部隊之間的有效合作則仍付缺如。可是為了充分發展海軍的作戰效率,這種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義大利空軍打得十分賣力,卻就是和海軍活動配合不上。到頭來,由於這種合作的缺乏,終於限制海上作戰的成效,無論是海面還是海面上空,概無成效。
另一方面,英國海軍卻自始就能控制自己的航空兵。雖然其航空兵的兵力不多,而由於訓練有素,故在海—空作戰中獲得迅速而充分的協同。在這些情況下,使義大利海軍在發展許多作戰方案時都不免受到嚴重的阻礙,如果空軍協同得好,則這些方案本來可以見之實施的。
這些限制的後果,可以從魚雷機之發展與其使用中看得出來。早在1913年空戰的黎明期,海軍便已孕育了用魚雷機作戰的思想。1918年就把這種意圖見之於實踐,到1922年便已取得某些成效了。不消說,對於這種新武器,人們有過巨大的信心,眼見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實際上,從魚雷機產生之日起,作為獨立軍種的空軍,就堅決排斥這種思想。海軍自己花錢來進行實驗,也遭到空軍的掣肘,雖然海軍已經動手把這種計劃付之實行。
後來聽說英國海軍正在致力於發展魚雷機,義大利海軍便於1938年向空軍力爭要取得編成幾個魚雷機大隊的權利。但這些嘗試是沒有成果的。戰爭已經迫近使這個問題的解決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義大利海軍已經實驗並發展一種能從飛機投擲的魚雷,而且優於英國所發展的類型。義大利魚雷能從100米的高度發射,時速達300公里,而當時的英國魚雷卻只能從20米高度發射,時速僅250公里。意海軍還庫藏了一批這種魚雷並發給魚雷快艇隊使用。直至戰爭進入高潮時,意空軍決定採用魚雷機,它才發現有關魚雷的難題已經全給海軍解決了。於是海軍便把大批的魚雷移交給空軍,並把技術裝備和必要的專業人員聽憑空軍支配)。
在戰爭過程中,空軍對改善涉及它和海軍關係的全面局勢,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是,要想發展一套聯合作戰的教令並取得充分的實踐經驗,卻需要長年累月的研究和訓練。不消說,在戰爭需求的壓力之下,現有人力和裝備全都吸收進來,可是,失去的時間卻不可能獲得補償了。因此,就空中支援方面說來,在從頭至尾的戰爭中,義大利海軍一直處於嚴重的劣勢。
海軍總司令部
在開始敘述編年的戰爭大事記以前,首先有必要把海軍的最高領導作戰機構加以扼要的描述。這個負責指揮海上一切活動的機關,叫做海軍總司令部。
現代的通訊工具和作戰方法,使我們有必要把海上活動之每一件情報的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集中到一個設在陸上並在嚴密防護下的機構中去。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下,要想在地中海這樣比較狹窄的海區內進行作戰,則上述的機構尤其需要。只有這樣的指揮機構才能把所有兵力部署,進行恰當的協調。在羅馬被宣告為自由城市之前,義大利的海軍總司令部是設在海軍部之內的。後來才遷到聖羅薩(在卡西昂大道上)的海軍地下無線電通訊中心去。
在這樣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機構里,海軍部隊本身不外是一些棋子,雖然按義大利的情況說來,這些棋子卻是在海戰這盤大棋戰中的最重要的幾顆棋子。這個體系的結果之一,就是把海軍總司令的職能一分為二。他從前的職能是指揮艦隊之每一階段的活動,現在則把職權分歸兩個人掌管。一個是戰略家,他研究並計劃一個戰役的初期若干階段,並從設在岸上的中心而永久性的總部,把所有兵力進行部署和展開。另一個是戰術家,他做好準備並指揮軍艦從事實地作戰。
海軍總司令部的體制,也像其他人為的事物一樣,終於不免有某些缺點。其主要的缺點,也許就是它傾向於把指揮職能集中起來超過了實際的必要。第二個嚴重的缺點是,不獨基地的指揮官,就連海上部隊的指揮官也一樣,總是感到有海軍總司令部作為自己無形的靠山,有時不免樂於等待指示或慣於事事請示,甚至當他們本來可以採取主動或應該採取主動時,也是束手束腳的。不過,按作者個人所見到的說來,他覺得海軍總司令部所犯的錯誤是,無所作為多於有所作為。在前戰術階段或戰術階段,為了不干涉海上高級指揮官之行動自由,海軍總司令部有時拒不發出訓令,而由於它對於全局的了解和估計都比較全面,卻本來是應當做出必要的指示的。
在回顧時把這些做法加以研究,表明正確的指導本來是可以獲致更好的成效的。
義大利海軍體制之另一缺點,在於其總司令部組織的等級制度。掌握最高權力的海軍參謀長,由於他兼任海軍部次長,就必須兼顧海軍部的繁重的行政工作。因此,實際上,海軍總司令部之作戰指導權是操於副參謀長手中的。他常常是熟悉當前局勢中一切細節的唯一的人物,但他進行活動和採取主動之權卻是有限的。下面這個事實使副參謀長的地位進一步複雜化了。那就是只有海軍參謀長才有身份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墨索里尼以及他的最高統帥部商討一切有關作戰的問題。如上所述,海軍參謀長並不是都能充分了解戰局的各個方面的,這就使他無法說服最高統帥部來同意海軍的觀點了。
當事實證明了最高統帥部本身對於地中海上有關海戰之戰略和戰術問題了解得非常有限時,情況就特別糟糕(德國軍事情報部部長康納萊斯海軍上將,是個觀察敏銳而見聞甚廣的人物,他曾以下述的情況告知隆美爾元帥,他在其日記中寫道:「義大利海軍總的說來其質量是卓越的,它本來可以在世界上最好的海
軍中佔取一席地位。最糟的是其高級指揮部缺乏決策。這大概是由於它不得不處於義大利最高統帥部之無秩序的指導之下進行工作的緣故。義大利的最高統帥部是被陸軍所控制的」)。
海軍總司令部是通過其所屬的各處室來進行實際工作的,其中以「作戰室」最為突出。所有文電都經過「作戰室」,一切特種的和臨時的命令又都從這裡發出去。利用它的資料和巨大的牆上地圖,作戰室把敵我雙方的每一艘軍艦的位置(在港內的和在海上的)全都標記出來。
因此作戰室成為全軍指揮的出發點,而每艘義大利軍艦,上自戰列艦下至輔助艦,全都聽命於作戰室。這個神經中樞是1940年6月1日和海軍總司令部同時發生作用的。它的職能遂行無阻直到1943年9月12日為止,這一天是海軍參謀長於停戰協定後到達布林迪西港,從該處指揮全軍。
總的說來,海軍總司令部是一個具有極高職能效率的機構,而其作戰室則在整個戰爭過程中令人滿意地盡其職責。海軍總司令部的其他單位,一般說來是缺乏千慮一得的想像力的。這個缺點不是由於總部的軍官個人之不稱職,而是由於行政的業務太多,使他們沒有時間去發展或表達其「作戰思想」。處在高級地位的軍官尤其如此。
海軍總司令部的工作是和通訊網分不開的。在一切現代戰爭各兵種中通訊網的效率都是關係極大的。義大利海軍一開始就以最大限度的注意力放在各種通訊方面。事實上,馬可尼的海上通訊的第一次實驗是由義大利海軍來進行的。因此,在戰爭開始時,義大利海軍就擁有廣闊而有效的通訊網包括電話、無線電和電報系統。這個複雜的「神經中樞」其中心是在海軍總司令部,它和大陸上與西西里島上的所有海軍指揮部都有自己的直接而保密的電話網。當各部隊的旗艦碇泊於拉斯佩濟亞港、那不勒斯港或塔蘭托港時,海軍總司令部便能和旗艦連繫起來。
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把最機密的和最緊急的消息直接從作戰室用電話發送出去而不受任何外來的干擾。當我們設想到在整個戰爭期間有數以百萬計的電話、無線電和海底電報通過海軍通訊網發出去、收進來,我們就能明白這個通訊網的高度效率了。例如,截至1943年9月8日為止,單只羅馬中心就登記了3,000,000份以上的文電。
整個通訊網使用好幾種的密碼系統,其機密性是絕頂重要的。不問代價多大都得保證保密。整個說來,當你考慮到其工作量之無比的巨大和為數眾多的密碼時,這個細緻的業務是運行得非常滿意的。作為通訊系統的對立物,義大利海軍又高度有效地發展了一種截收敵方無線電消息的廣泛工作,並能把所截獲的情報翻澤出來。這個特種組織在高度機密條件下工作,甚至就在今天也不能加以描述。這個機構,在一小群極為能幹的官員主持下,所譯出的敵方情報,在整個戰爭期間,發生了極重大而極有價值的結果。例如,把英方的偵察報告翻譯出來,就能大大補救我們在地中海上偵察工作的缺陷。這樣,我們就能取敵之長以補已之短。
第二章 初期戰況
初期的活動
沒有佔領突尼西亞和馬爾他之失策
「埃斯佩羅」號的犧牲
義大利空中偵察的局限
「托里切勒」號的功績
龐塔·斯提洛和斯帕達岬附近的遭遇戰
空中活動和增長的海上航運
1940年晚夏的海軍活動
蘇聯海軍的地位次於陸軍,其重要性與陸軍相比是微乎其微的。1935年前,優先得到滿足的是陸軍和空軍的要求而不是海軍的要求,因此,海軍建設一直沒有多大進展。
1935年以後,建造了大批的潛艇和小型魚雷艇,而到1941年,蘇聯艦隊便擁有三艘戰列艦(其中兩艘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下水的)、七艘巡洋艦、五十九艘驅逐艦、二百六十九艘魚雷艇和二百一十八艘潛艇以及大批佈雷艦、掃雷艦和輔助艦。
雖然蘇聯海軍在數量上很可觀,但它的裝備、訓練和效率都遠不及德國海軍。
蘇聯海軍官兵的軍銜,與其他海軍強國的海軍類似,但是海軍政治委員都是從整個蘇軍中調任的,而沿用陸軍政委的軍銜。擁有二千五百多架飛機的海軍航空兵,實際上是一支以岸上機場為基地的蘇聯空軍的分遣單位,它的人員保持陸軍軍階並穿陸軍制服。海軍陸戰隊不是蘇聯海軍固定的組成部分,雖然大批海軍官兵後來被組成那些在陸戰中發揮顯著作用的海軍陸戰旅。
1941年蘇聯海軍下轄四個相互遠離的艦隊。最大的三個艦隊是:以塔林(雷維爾)為基地的波羅的海紅旗艦隊、以塞瓦斯托波爾為基地的黑海艦隊以及以符拉迪沃斯托克為基地的太平洋艦隊。
第四個艦隊是以不凍港波利亞爾諾耶(摩爾曼斯克附近)為基地的北方艦隊,它比另外三個艦隊規模小得多。
除了後來降為分艦隊的以阿爾漢格爾斯克為基地的白海艦隊外,還有屬於內河的平斯克分艦隊(在普里皮亞特沼澤地區和第聶伯河活動,以平斯克和基輔為基地)和多瑙河分艦隊(以伊茲梅爾為基地)。當然是蘇聯,紅海軍上岸以後戰鬥力比普通蘇軍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南美海軍強國阿根廷
其他勉強能算得上只有法國和義大利這對冤家了,納粹德國靠著英德海軍協定也合法的搞了一批。蘇聯工業很強,但是海軍就很渣了,需要買義大利的西貝貨給納粹刷人頭…。
義大利
法國(投降前)
海軍也是比較有實力的。
推薦閱讀:
※如果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去除了美國的航母,日本會怎麼樣?
※美國海軍間戰及二戰時期的戰列艦航速是根據什麼需求而設定的?
※怎麼看待台灣名嘴說遼寧號在港不準拍照是因為生鏽了?
※如何看待俄羅斯從航空母艦上對敘利亞發動大規模空襲?
※美國隊長中的飛天航母,有現實中有可能建造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