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之前的過去七佛的佛法,都是何時而滅,因何而滅?

所謂佛,應該是指獨立發現緣起法並成功向大眾宣說的人,這樣的人應該不受制於時代,只要有慧根,而人們都比較老實就行。釋迦牟尼之前的佛,應該都是原始部落出身,佛經的集結困難,當時的佛法是否只是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的曇花一現?


這個問題舍利弗尊者曾問過。

答案在下文。原因在於如來不做沒有因緣的事情,不會無中生有,而只有對應的問題發生時,才會應機說法,同樣的,所有的戒律都是因為有人觸犯過,世尊所以才會制定相應的戒律。

而過去七佛中的毗婆屍如來,屍充如來和毗舍婆如來因為出世時處於人類長壽之時,這時的人不僅長壽、福報大,更重要的是這時的人,品德優良,如同聖人,不會犯諸多惡作,因為沒有因緣,如來自然無法制定戒律,沒有戒律,教法也無法長久流傳。

下文出處:覺悟之路。 書籍作者:斯里蘭卡,那爛陀長老(著),學愚法師(譯)。 來源網站:趣向涅槃。

http://www.nibbana.cn/html/2012/zhuanji_1229/1391.html 佛陀傳法的第十二年於毗蘭賈

  

  一天,舍利弗尊者靜坐完畢出定,向佛陀走來,恭敬請問佛陀:「哪些佛陀的教法持續長久,而哪些佛陀的教法不能長久?」

  佛陀回答說,毗婆屍如來,屍充如來和毗舍婆如來的教法沒有持續多久,而拘樓孫佛、拘那含佛和迦葉佛的教法卻能長久流傳(7)。佛陀把這些歸結為這樣一個事實:有些如來制定了僧伽規範,而有些卻雖致力於佛法的教化,但沒有為眾弟子制定清規戒律。   舍利弗尊者當即請佛制定僧尼的日常應守大戒,這樣僧團的聖潔生活將會長久。

  「不要急,舍利弗,再等一等。」然後,佛陀又說道:

  「如來自己會注意到這樣的時間,在不善之法沒有生起之時,如來不會為弟子制定戒律,也不會為他們頒布日常清規。只有當不善之法在僧伽內部發生後,如來才制定戒律,為弟子頌布日常清規,以此來清除不凈。」

  「舍利弗,當僧團生存長久,發展完善,名聞利養增多,不凈之法將生起。其時如來凈宣布訓導方法,制定根本大戒,以防止這樣的事再次發生。」

  「舍利弗,現在在的僧團沒有問題,遠離惡習,清凈無染,善德兼備,最後的五百弟子也都是預流果,定不退轉,決定覺悟。」(8)

  毗蘭賈的安居,是制定律藏中十波羅夷(patimokkha)的開端。

  

 

附上同章內容中的一個故事:

  第十六年於阿拉毗。

  以人肉為生的阿拉毗克在這一年皈依了佛陀。(9)

  林主夜叉窮凶極惡。一次,他看見佛陀在自己的宮殿里,大為惱怒,跳到佛陀跟前,大吼起來:「滾開。」

  「很好,朋友。」佛陀一面說著,一面朝外面走去。

  「回來。」他又叫了起來。

  佛陀就又走了回來。他如是三次,佛陀全都照辦了。但是當他第四次命令時,佛陀拒絕聽從,並說他能怎麼樣就怎麼樣好了。

  「好呀,我要來考一考你。」阿拉批克說道,「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把你碎屍萬段,摧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然後,提著你的腳,把你仍到恆河裡去。」

  「不可能,朋友。」佛陀回答道,「在這個世界中,沒有一個人,無論是天人,梵天,修道者,婆羅門,還是一切人天,能夠搗亂我的思想,撕碎我的心,提著我的腳,把我扔到恆河。不過,朋友,你有問題,你就問吧。」

  接著,阿拉批克問道:

  「什麼是人生最珍貴的擁有?

  什麼是給予人快樂?

  什麼是味中最甜?

  什麼是人中最善生?

  佛陀回答道:

  「信為人生最珍貴的佣有。

  善修佛法給人帶來快樂,

  真理為味中最甜,

  正見是人中最善生。」
  阿拉批克又問道:

  「怎樣渡過洪流?

  怎樣穿過大海?

  怎樣戰勝悲傷?

  怎樣獲得清凈?」
  佛陀回答說:

  「以正信渡過洪流,以正念渡過大海,以精進戰勝悲傷,以智慧獲得清凈。」   「何以得慧?何以致富?何以得名?何以取友?今生後世,何以不悲?

  「正念、理智、有信之人,以聆聽清凈者涅槃之法而得智慧。行應行之事,以精進不息致富。以真理得名。以布施取友。誠實之士具有上德:真誠、善德、勇團和慷慨,此人死後無悲傷。試問其他苦行僧及婆羅門,是否超越此誠實,自我剋制、布施、忍辱?」

  徹底領會了佛陀所說,阿拉批克趕忙說道:

  「我怎麼會再去問這麼多的苦行僧和婆羅門?今天我明白了未來福益的真諦。」

  「為了我的利益,佛陀來到阿拉毗。今天,我找到了能結出豐碩果實的富饒之地。我將穿梭於村莊、城鎮,禮敬圓滿覺悟的佛陀和無上佛法。」(10)


看著自己手上這把十三不靠的爛牌,

我是沒心思琢磨昨天晚上誰贏得多,誰輸得少……


有的佛證道的時候,人壽長。有的人壽短。

有的佛沒有制定戒律,所以佛涅槃後,教法壞滅的就快些。

所以總有些附佛外道自己造經,說戒律是相,可以開遮,破戒是示現等等…………


誰說是原始部落。你不知道滄海桑田么。你的時間觀念太小了。。。。。


因老實打坐而生

因偽經念佛而滅


過去七佛的年代都是人壽多少多少萬歲,生產力肯定不會低下的,相反會非常之高。


推薦閱讀:

佛學的智慧到底有多深?
開悟是什麼,開悟的人如何了如何看待事物?

TAG:歷史 | 佛教 | 佛法 | 佛陀 | 古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