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名字「拜占庭」是怎麼來的?

rt,感謝


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最早是古希臘城邦麥加拉的殖民地拜占庭。

麥加拉的王子叫做拜占斯,據說他在德爾菲神廟得到了太陽神阿波羅的神諭:「在瞎子的對面建城。」但他一直不知道這個神諭是什麼意思,直到後來他來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當時在海峽的東邊,已經有希臘人建立了一座殖民城市,叫做卡爾西冬(又譯作查爾西頓)。拜占斯看見這座城市後,突然明白了德爾菲神諭的意思:這附近地理位置最好的就是自己腳下站的這塊地方,但卡爾西冬人卻把城市建在了對面,這表示他們就是一群瞎子啊。於是拜占斯就在海峽西面建立了殖民城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叫做拜占庭。——這當然是傳說。(而希羅多德在他的《歷史》則記載,「瞎子」這個典故的來歷是波斯的總督說的。這位總督訪問拜占庭時,得知在拜占庭建城之前,卡爾西頓就在海峽東岸建立了,他不禁感慨道:「卡爾西頓人當時都一定是瞎了眼睛啊。」)

拜占庭建城將近一千年後,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遷到了這裡,他死後這裡就改名叫君士坦丁堡了。

東羅馬帝國滅亡後,開始有學者以「拜占庭」來稱呼它,以區別於西羅馬。十七世紀後,這個稱呼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PS:麥加拉在希臘城邦里一直默默無聞,也沒建立過什麼大的功業,但它有兩件事情是很出名,一個就是建立了拜占庭這座殖民地。另一件事情是出了一位大學者,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要學習他的知識的。——歐幾里得就是麥加拉人,所以歷史上有個麥加拉學派很有名,就是歐幾里得建立的。


那座城市所在的位置在最早的時候就叫「拜占庭」(Βυζ?ντιον),是麥加拉城邦來的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地,那是公元前七世紀的事了。不過老普林尼說這個地方也曾有一個叫呂戈斯(Lygos) 的色雷斯人聚落比這更早。

後來延續至今的這個城市正式建城的時候,真正的名字叫「永恆的羅馬」(Alma Roma, ?λμα ??μα) 或者「新的第二羅馬」(? Ν?α δευτ?ρα ??μη),還有一個名字叫「拜占庭羅馬」(Βυζαντι?? ??μη),不叫「君士坦丁堡」。不過當地人大概是嫌它中二,不喜歡使用這個名字,於是用希臘語管它叫「君士坦丁建的城」(Κωνσταντινο?πολι?),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君士坦丁堡。

後來土耳其人來了,聽到當地人說要進城(στην π?λη,也有說法叫 eis tin polis),於是以為這就是城市的名字,就把它叫做「伊斯坦布爾」(Istanbul),和什麼伊斯什麼的宗教沒關係。但是土耳其人確實也在此基礎上起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名字,比如「伊斯蘭堡」(Islambul) 什麼的,沒傳開。

所以歸根到底,原本沒有伊斯坦布爾,沒有君士坦丁堡,只有「永恆的羅馬」這個正式的稱呼;但是「拜占庭」也確實是這塊地方在最早的名字,而且人家羅馬人自己用過這個名字。


Demetrius John Georgacas. "The Names of Constantinople". Transaction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Vol. 78 (1947), pp. 347-367.


德國學者創作出來的稱呼,東羅馬帝國正式稱呼一直是羅馬帝國,德國學者為了區分古希臘與東羅馬帝國根據君士坦丁堡前身拜占庭來稱呼東帝國


準確來說
並沒有什麼[拜占庭帝國]
再準確來說
也並沒有什麼[東羅馬帝國]
因為[羅馬帝國]就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就是[君士坦丁堡]改名前的名字,[拜占庭帝國]這個名稱僅僅是德國史學家創造出的一個名詞,用於區分不同階段的[羅馬帝國]而已。


和季漢的「蜀」一樣的來歷。


先有拜占庭城市,是一個小城市
羅馬帝國遷都到這裡來,將拜占庭城改名新羅馬/君士坦丁堡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與西羅
東羅馬帝國首都一直是君士坦丁堡,即擴建前的原拜占庭城
西方蠻子們自居羅馬,不願意叫東羅馬帝國,於是改名叫拜占庭帝國


正式稱呼一直是羅馬帝國,居民自稱羅馬人。

『德國』一個人給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呼,聲稱以區分:古羅馬、『所謂神聖的、羅馬的、帝國』、東羅馬帝國這三家。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跟皇漢一樣吹出來的,從沒有拜占庭帝國,只有東羅馬帝國


 何新:揭穿近代西方史學的另一巨大偽造物:
子虛烏有的「拜占庭帝國「
多數中國人無知於歐洲史。目前中國大學書本中所教的歐洲歷史,幾乎全部直接抄錄西方人種族主義歷史觀的偽史體系。與希臘荷馬系統的偽史直接關聯,近代西方史學還憑空偽造了一個關於東方拜占庭的偽史系統。
1、歷史上從沒有存在過一個所謂的」拜占庭帝國「
歷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一座名叫「拜占庭」的城市,真實存在的那座城市本名是」君士坦丁堡「。而這個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歷史上也從來沒有存在過什麼」拜占庭帝國「。所謂拜占庭帝國,其真名就是」羅馬帝國「——中世紀的人為了將土耳其這個羅馬帝國區別於義大利那個古羅馬帝國,將亞洲的這個羅馬帝國稱作東羅馬帝國。
中國古史書中早就知道亞洲這個羅馬帝國的存在——稱其為」大秦「或者」拂林「(後者即羅馬Rūm和波斯語Prum的變音)。
」拜占庭「一名的出現則純然是一個史學的偽造。這個名字出自16世紀的德意志帝國學者。當時位於亞洲土耳其的東羅馬帝國已經不存在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為了建樹德意志民族與羅馬帝國的歷史聯繫,也為了建樹哈布斯堡王室與羅馬皇帝承繼正統的關係,同時為了貶低作為世代仇敵的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地位——1557年德意志學人赫羅尼姆斯·沃爾夫製造出了這個貶低性的「拜占廷帝國」稱呼——棄用東羅馬帝國這個古老國號,以後這個偽名遂進入西方史學體系而被廣泛使用。
於是,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共和國詩人為了尋找城邦自治的傳統而偽造了荷馬史詩以及子虛烏有的古希臘城邦一樣,歷史上存在千年的東羅馬帝國遂被改名為」拜占庭帝國「——儘管這個所謂的」拜占庭「無論作為一個城市或者帝國,在真實的歷史上都從來未存在過。
歷史學需要為宗教、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政治利益服務——這是西方近代史學中反客觀主義、反實證主義的一個典型事例。
2、歷史上先後存在過五個羅馬帝國
中國人也很少知道,歷史上存在過5個羅馬帝國,他們的種族和文化來源大不相同。這五個羅馬帝國分別是:
1、非雅利安人的古羅馬帝國(共和國),
2、非雅利安人的東羅馬帝國,
3、白種雅利安人的西羅馬帝國,
4、白種雅利安人的查理曼羅馬帝國,
5、白種雅利安人的神聖德意志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
一、前509年,義大利半島的羅馬人建立了羅馬共和國。有趣的是,古羅馬人的種族不是雅利安的白色種族。他們屬於中亞和小亞細亞的有色人種。
公元前2世紀,羅馬擊敗迦太基而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凱撒掌控了羅馬政權。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國體制轉變為羅馬帝國體制。這個非白種人建立的強大古羅馬帝國——是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所唯一知道的羅馬帝國,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帝國並非白種雅利安人所建立的。
二、西羅馬帝國
公元284年,羅馬帝國內亂不斷,白種人的蠻族(野蠻民族)自北方入侵,軍人專政,先後有八位皇帝(奧古斯都)被軍人政變所殺害。
公元285年新皇帝戴克里辛繼位後,自知自己無力管理整個帝國,於是把帝國一分為二:西半部(包括義大利、西班牙、高盧、不列顛、中歐、北非)交其好友馬克西米安作為元首「奧古斯都」治理。自己作為奧古斯都管理羅馬帝國東半部(包括巴爾幹半島、東南歐、小亞細亞、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埃及)。
兩人又分別設立兩個副統領(副統領稱凱撒)協助治理國家。這樣,兩個奧古斯都、兩個凱撒四人聯合治理整個帝國,史稱四頭共治的羅馬時代。
公元324年西半部奧古斯丁老君士坦丁的兒子小君士坦丁繼位。他登陸到小亞細亞建立首都君士坦丁堡。3公元61年君士坦丁一世去世。君士坦丁一世一度重新制服對手,統一了羅馬帝國,成為唯一的奧古斯都——羅馬皇帝。並且把羅馬的元老院和立法院遷到東方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他身後把皇位傳給兒子。
公元395年,新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把羅馬帝國再度照戴克辛的分法,分封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東半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半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此後羅馬帝國即再度一分為二,而且從此再沒有統一過。
由於義大利的古羅馬城在遭受連年戰亂後已經殘破不堪,新的西羅馬帝國定都在義大利半島的梅蒂奧拉努(Mediolanum,今米蘭)。
公元3世紀以後,西羅馬帝國不斷遭受來自歐洲內地的蠻族——包括凱爾特人、高盧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入侵。公元5世紀以後,來自亞洲草原的匈奴人和斯基泰人數次攻陷羅馬城,燒殺搶掠,最終將其徹底摧毀。
此後,義大利半島上的米蘭城和拉韋納城(義大利語:Ravenna,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區的一個小城,現在是拉韋納省的省會),先後成為苟延殘喘的西羅馬帝國皇帝的駐蹕地和行政中心。
西羅馬帝最後的崩潰是在476年9月4日,這一天西羅馬幼小的皇帝羅慕路斯都被迫宣告退位。
公元480年,繼位的新皇帝尼波斯夭折,此後,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而這一事件也被西方歷史學家視作古代歐洲歷史的終結點,此後歐洲就進入了中世紀——中古時代。
三、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始終以羅馬帝國為正式國號),首都位於亞洲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爾),領土曾包括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紀跨歐洲亞地區一個王朝歷史延續長達千年之久的強大君主制國家。
東羅馬帝國共歷經12個王朝93位皇帝,首都為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又稱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個世紀中不斷變動。色雷斯、希臘和小亞細亞西部是帝國的核心地區;今日的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從4世紀至13世紀是帝國領土的主要組成部分;義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亞半島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今阿特拉斯山脈以北的阿爾及利亞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爾也在7世紀之前曾是帝國的國土。
關於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主流觀點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標誌。
德國東羅馬學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公元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也有學者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帝國皇權統一歸於東羅馬皇帝)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標誌。
東羅馬帝國雖然位在亞洲,但始終以拉丁語和拉丁文化為文化基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東方帝國則被人們繼續稱為「羅馬帝國」。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也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使用了「拜占廷帝國」作為貶抑性的稱呼,同時以此稱呼來顯示這個東方的亞洲帝國對古羅馬帝國沒有關係,拜占庭這個稱呼此後在西方史學中才廣泛被使用。
東羅馬帝國在其持續十一個世紀的悠久歷史中,一直是西亞、小亞細亞古文明以及希臘和義大利半島文明的繼承者,深遠地影響了歐洲和亞洲的文化歷史。
1204年4月13日,第來自西方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騎士團攻克君士坦丁堡,大肆殺戮搶劫和焚燒。直到1261年十字軍撤退後,這個城市方得復建。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四、查理曼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在高盧地區的羅馬人,以巴黎地區為行政中心,維持羅馬人的統治一直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族的一個分支法蘭克人打敗了高盧地區的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
其後法蘭克王國不斷發展擴張,到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統治下達到鼎盛,控制範圍包括大部分昔日羅馬帝國的歐洲土地,包括今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北義大利、波希米亞、奧地利西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的大部分領土。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羅馬被教皇加冕封為"羅馬皇帝",因此法蘭克王國也被稱為查理曼羅馬帝國。
五、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語: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公元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存在的一個封建制軍事帝國。
帝國的版圖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在巔峰時期包括了義大利王國和勃艮第王國。在德意志羅馬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由數百個更小的封建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屬下的自由城市和其他附屬的區域。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國家。中世紀時演變成貴族騎士制度的封建公侯國,這些貴族騎士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帝國實際上是眾多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合體。
但是德意志皇帝認為其帝國國祚」奉天承運「,來自上帝所授予,日耳曼人追溯傳統認為自己才是承繼古羅馬帝國的正統,為了表示對東方亞洲並存的那個東羅馬帝國的藐視,因而自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後來德國在論述其帝國歷史時,將神聖羅馬帝國稱為為「第一帝國」;19世紀以普魯士為中心的近代威廉皇室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稱為第二帝國,20世紀希特勒時期的獨裁德意志(1933年-1945年)稱為第三帝國。
3、歐洲人偽造古代史具有種族和文化自卑性的原因
多數中國人無知於歐洲歷史,常發生荒謬的誤解。例如以為古希臘半島、古義大利半島、古伊比利亞半島上生活的人類是純粹的歐洲白種人,以為這些人種與今日西方的白色主流種族——出自古代凱爾特人的日耳曼族、高盧族、盎格魯人及撒克遜人是一脈相承的。
其實這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這些歐洲白種人,非但不是古希臘半島、古義大利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上那些古代人類的同族人,而且是他們的敵人。
當時的希臘半島的部分人類與小亞細亞人出於同族。羅馬人出於拉丁民族。希臘羅馬人把高盧、日耳曼、凱爾特人、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看做野蠻族種——稱之為」蠻族「。
早於公元前1世紀,就有白種凱爾特部族人在萊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們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居住的地方約略在今法國、比利時、義大利一帶,該區域被羅馬人稱為」高盧「。
蠻族(Barbarian)一詞在西方歷史中源自古希臘羅馬時代。由於羅馬人與希臘人屬於同族、古希臘語言與古拉丁語言屬於同種語系,因此在這兩個民族之間存在通用語。而屬於異種族不會說希臘—拉丁通用語的民族,被希臘、羅馬人看做是野蠻的或者不開化的。在當時,西徐亞人(即斯基泰人,古代中國人稱之為塞種人)、馬其頓人、高盧人、阿勒曼尼人(即日耳曼人的前身)以及後來的日耳曼、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都屬於蠻族。
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羅馬元首凱撒率大軍征服高盧(留下史著《征高盧記》),使這個蠻族地區歸化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
凱撒死後,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落。到前5世紀,居住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凱爾特部落的另外一些部族,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蠻族的野蠻白種人,向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闊地區遷徙移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蠻族入侵運動。日耳曼人地區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也看做是野蠻族居住的不文明不開化地區。
4、亞洲地區的東羅馬帝國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中國人往往以為法蘭克(查理曼)帝國、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古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這是嚴重的誤解。這種誤解則是近代歐洲人歪曲歷史為自己製造正統性的錯誤史觀所造成的。
實際上,古羅馬帝國真正的繼承者,無論族屬、語言(拉丁語)都是東方小亞細亞君士坦丁堡的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370年——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在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ImperiumRomanumOrientale)。一直到17世紀,「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君士坦丁堡帝國的正式稱呼。
1557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Wolf)在其整理編纂的《歷代拜占廷歷史學家手稿》(CorpusHistoriaeByzantinae)中,為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文獻,引入了「拜占廷帝國」(ImperiumByzantinum)這個叫法。
17世紀之後,經過啟蒙時代法蘭西哲學家孟德斯鳩、狄德羅等人的鼓吹和反覆使用,」拜占庭帝國「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而逐漸取代了東羅馬帝國的傳統名稱。他們的目的,都是以此來否定和切割來君士坦丁堡羅馬對於古羅馬帝國的傳承關係。
5、所謂拜占庭名號的緣起
製造拜占庭帝國這個名稱,正如同文藝復興以後佛羅倫薩人偽造和弘揚古希臘的異教文明,從而以此貶抑壓在頭上的天主教文明一樣,主要是為了否棄君士坦丁堡羅馬與古羅馬的關係,從而突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正統性,同時也是為了貶抑世代與歐洲人為敵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文化價值。
拜占庭這個稱呼是杜撰的產物。出自文藝復興時期流傳的偽托的古希臘神話。這個神話傳說希臘墨伽拉(雅典附近)有一個名叫拜占的人,他橫渡愛琴海來到小亞細亞建立了拜占庭城。又說拜占的本來意思是王者。拜佔在卡爾西頓旁邊的高地之上建立了他的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城市為拜占庭——即王者之城。這個神話如同特洛伊等多數歷史化的希臘神話一樣,實際是出自無法考證而子虛烏有的臆說。
6、東羅馬的帝都是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一名起源於羅馬帝國東方國土的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發布命令,在小亞細亞古城鎮卡爾西頓的附近興建東方帝國的首都。經過五年的精心施工,一座規模宏大、豪華壯麗的新都城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上,這就是君士坦丁堡。
公元330年5月11日(星期一),君士坦丁大帝宣告正式東方羅馬帝國定都於這個新首都,命名它為「新羅馬」(Nova Roma)。而東方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則就是Rōmanía(「羅馬」),或者稱為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orum(拉丁語),小亞細亞——希臘語言稱作Βασιλε?α Ρωμα?ων(巴塞爾羅馬)。
新的東方羅馬帝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要使君士坦丁堡取代舊日義大利半島上那個古羅馬的地位。君士坦丁大帝為此批准原來的羅馬貴族可以免費遷入新帝都的貴族住宅,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也獲得了與羅馬的老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一系列新政策推動了君士坦丁堡的發展。
這個城市的人口急劇增長,在建成後的數十年間,據記載君士坦丁堡的人口達到了50萬以上,成為當時西方規模最大的城市。在當時的世界上,這個城市規模只有漢朝長安可以與其相提並論。
7、東羅馬帝國才是超穩定的帝國體系——帝統竟長達千年
有人說中國古代是千年不變的超穩定體系。殊不知,真正的超穩定帝國體系並非中國,中國秦漢以下的帝國時代,歷史中任何一個帝統沒有延續500年以上的。但是,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帝統體系維繫延續竟達千年之久,其穩定程度驚人!
公元370年左右(一般認定西元395年東羅馬帝國因內戰發生分裂),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府先後在米蘭和拉文納(今拉文納),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義大利半島的古羅馬城多次被日耳曼和匈奴蠻族攻佔和血洗,終於成為廢墟。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西羅馬皇帝發出退位詔,宣布羅馬帝國不復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此後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即繼承了古羅馬帝國的法統和衣缽而延續存在。
君士坦丁堡帝國帝國一直以羅馬帝國正宗繼承人自居。他們的官方語言始終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以至遠東的中國人),也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因為他們眼中「希臘人」表示「原始的不文明的人」。
東羅馬帝國在後來的中古歷史中以小亞細亞文化為基礎,以東正教為國教,以拉丁語為國語,吸收希伯來語、希臘語和古阿拉伯語,從而成為不同於古羅馬帝國和歐洲的具有鮮明東方文化特色的帝國。
公元前670年,小亞細亞卡爾西頓城——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即以」新月「作為當地城市的記號。這種以新月和明星作記號的傳統來自可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這是第一個以新月作徽號的首府(governing state)。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大帝在君士坦丁堡建成後,在國旗上加上聖母瑪利亞之星(Virgin Mary"s star)配新月。
此後,這個徽號在阿拉伯地區一直被奉為神聖之徽記至今。
8、中國古文獻中的東羅馬帝國
據現代中國史學界考證,古中國史籍中早有對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的記載。史籍中稱東羅馬帝國為」拂菻國,亦稱「大秦」或「海西國」(海西即埃及)。
隨歷史時期之不同,此名有時也指苫國(今敘利亞)等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地區。兩宋時代又用以稱呼塞爾柱突厥人統治的小亞細亞。
拂菻,《魏書·高宗紀》、《顯祖紀》記作「普嵐」。《北史·西域傳》作「伏盧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波剌斯國條所附西方諸國作「拂懍」,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職貢圖》作「拂懍」,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大拂臨」,杜環《經行記》、《隋書》、《舊唐書》等均作「拂菻」。
據史家研究,各種異譯都是出自伊朗語族的Frwm(粟特語作Frōm)、Purum(安息語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語)等的漢字對音。19世紀末在蒙古高原發現的8世紀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有Purum一名。現代學者考定,這個名稱就是拂菻的語源之一。拂菻,一名就是出自古波斯、阿拉伯人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Rūm。
杜環的《經行記》和兩唐書西域傳對拂菻國的物產、建築、民俗等情況有詳細記載,兩唐書中也有許多記載。據記載唐代的長安與拂菻之間,以及通過西突厥汗廷與拂菻之間,都有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特別是西突厥曾與拂菻聯合對抗波斯薩珊王朝。北魏時進入中國北部的拜火教——祆教,以及唐代在中國部分地區流傳的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也都是從東羅馬帝國區域內外的波斯、敘利亞等地傳來。
【附錄】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始末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與兩個兒子繼承,隨即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羅馬仍定都羅馬。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日耳曼蠻族的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並沒有團結起來一致抗敵,而是互相希望對方與阿拉里克兩敗俱傷,因此坐視阿拉里克強大。
公元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西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羅馬軍隊一敗塗地。
公元406年西羅馬為對付西哥特人的深入,從萊茵河防線召回部隊,不料汪達爾人等其他日耳曼部落趁機進入高盧地區。
407年西羅馬放棄不列顛群島,使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登陸進入。
此後羅馬帝國陷入一片混亂混戰:東方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開進了義大利,統帥這支大軍是阿拉里克。
幾經反覆,408年阿拉里克率日耳曼的蠻族大軍第一次攻陷並洗劫了羅馬城。
公元410年8月24日晚,阿拉里克第三次圍攻羅馬城(409年阿拉里克曾再次包圍羅馬城,在取得贖金後退兵)。城內奴隸乘機響應,在半夜打開城門,西哥特人佔領並洗劫了這個羅馬統治的中心這一歷史,可能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彼特拉克、薄伽秋偽作荷馬史詩編造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故事的歷史藍本。
攻陷羅馬後,西哥特人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維持西羅馬帝國的名號。
418年,西哥特王國建立,首都圖盧茲(位於法國南部,西哥特王國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這是在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蠻族王國。
此後,其他日耳曼部落也紛紛進入西羅馬境內,陸續建立了幾個日耳曼人的王國。
439年,汪達爾人輾轉來到北非建立了汪達爾-阿蘭王國,首都迦太基,不斷從海上襲擊西羅馬帝國。先後佔領科西嘉島和西西里島,進一步削弱了帝國已衰退的商業。
455年,汪達爾人首領蓋塞里克趁亂入侵,攻陷羅馬,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被殺,再一次洗劫羅馬城。
457年,勃艮第人佔領高盧東南部羅納河流域,建勃艮第王國。
457年以後,與日耳曼同族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在不列顛列島建立了盎格魯·撒克遜王國。
公元450年,來自東方中國的匈奴大帝阿提拉大單于在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被拒後,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
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今天的法國沙隆展開了大決戰。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余部也撤離戰場,而匈奴人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只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
公元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軍再次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義大利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恐懼的歐洲人把可怖的匈奴鐵騎稱作」上帝之鞭「——隨後西羅馬帝國向匈奴求和。
匈奴人攻陷羅馬後,建立了覆蓋歐洲的匈奴帝國。公元453年,匈奴大單于阿提拉在與羅馬公主的新婚之夜神秘死亡,隨後的戰亂使得匈奴帝國瓦解崩潰。468年,阿提拉之子再度發動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戰死沙場,此後進入歐洲的匈奴部落退到東歐,逐漸沉寂了下去。
西羅馬皇帝為了維持統治,招募日耳曼人作僱傭軍,但不久皇帝便成了僱傭軍的傀儡,完全喪失實際權力。
在匈奴帝國崩潰不久,已飽受匈奴蹂躪以及匈奴引發的南下日耳曼蠻族摧殘的西羅馬帝國也徹底走向了崩潰。
公元402年,西羅馬帝國的荷諾里皇帝為了躲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的攻擊,把王宮從米蘭遷到拉韋納。
荷諾里死後,他的妹妹蓋拉·普拉奇迪亞垂簾聽政,輔佐她未成年的兒子瓦倫提尼安三世攝政掌管殘存帝國。
公元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只有6歲的西羅馬皇帝羅慕洛,西羅馬帝國至此走向崩潰,苟延殘喘四年後滅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小亞細亞君士坦丁堡的東方羅馬,成為了後羅馬帝國的正統延續者。
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將軍貝利撒留登陸義大利半島,他以拉韋納城作為東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殖民首府。
在東羅馬人走後,拉韋納城為教皇所接管,後來多位教皇駐蹕於此。
在公元476年以後,侵入原來西羅馬帝國的許多蠻族紛紛建立封建王國,西羅馬帝國的版圖分裂成較大的以下十個王國,即:
⒈東哥特王國(義大利東北部)(Ostrogoth)
⒉法蘭克王國(後來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前身,該國於9世紀左右建立了查理曼帝國)(Franks)
⒊布根地王國(在今法國羅納河流域)(又作勃艮第,白蘭地,Bourgogne)
⒋西哥特王國(西班牙) (Visigoth)
⒌蘇維王國(葡萄牙) (又作蘇維匯,Suebi或Suevi)
⒍汪達爾王國(北非,突尼西亞一帶)(Vandals)
⒎倫巴底王國(北義大利)(Lombardy)
⒏盎格魯撒克森王國(即英國)(Anglo-Saxon)
⒐黑如萊王國(義大利本土)
⒑阿勒曼尼王國(位於今瑞士和德國南部)(又作阿拉曼尼,Alamanni、Allemanni 或Alemanni)]
這10個王國已經沒有一個是純粹的羅馬人種族的繼承者。


君士坦丁堡那塊地在建城之前叫拜占庭

後世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分,就把西部完蛋之後的羅馬叫做拜占庭

就好像現在把宋朝丟掉北方之後的時期叫做南宋一樣,當時的羅馬人不會叫自己拜占庭,當時的宋朝人也不會說自己是南宋/北宋


如果中國像羅馬一樣最終被蠻族攻滅的話,那在歷史教科書上最後留下的也會是一個叫做「支X那X」的歷史名詞。


中國人則會被韃靼化中國人血洗成一個叫做漢人的少數民族。中國人在歷史書上最後留下的也是一個叫做「支X那X人X」的歷史名詞,且永遠不復存在。


東亞大陸的主體民族——韃靼化中國人則會驕傲的自稱為韃靼人,並在日耳曼人和日本的嘲笑中,在蒙古人的鄙視中向周邊推行泛韃靼主義。


例如歷史上的「拜占庭」和「拜占庭人」,就是這麼過來的。


古羅馬帝國時期,一位名叫拜占庭的商人建造了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建了一座小城市。(或說此城市因商人拜占庭聞名)
東西羅馬分裂的時候,君士坦丁大帝選址於這個小城市,將它建成了無與倫比的萬城之城,改名君士坦丁堡,成為帝國首都。
東羅馬帝國人並不叫自己拜占庭人,後世的史學家為了區分羅馬帝國和東西羅馬帝國而這樣稱呼它。


推薦閱讀:

是否可以稱拜占庭帝國為羅馬帝國?
烏爾班大炮如果不投降奧斯曼土耳其,拜占庭能靠這個恢復羅馬帝國全部疆土嗎?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對十字軍的援助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東羅馬帝國後期的官方名稱是?
如何認識東西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

TAG:歐洲歷史 | 中世紀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