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7 年一季度中國 GDP 增長 6.9% 的數據?
這次的數據說明經濟真的復甦了嗎
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簡單說兩點吧。
一,這個數據不錯,不要去看季調環比,官方季調環比是錯的,直接看同比即可。
二,數據好代表了過去,不能簡單推未來。16年開始經濟補庫存不斷回升,高景氣一直延續到了一季度,至於未來,要判斷我們處於周期的哪個位置再向外預測,只看過去的預測非常不可取。
統計局的GDP季調環比計算方式應該是將各個行業增加值拿出來單獨季調,然後重新加總再算環比,這種自下而上季調並不是我們獨有的,美國BEA也這麼做,最後逼得舊金山聯儲還寫了文章來暗示這種做法的弊端——無法將全部的季節性有效去除,所以美國一季度GDP季調環比報出來都特別低,二季度都反彈。
嗯……我國也是如此……
我手動將統計局歷次公布的季調環比一個個複製整理了下來(季調有數據更新後根據模型會稍微對數據做平滑修正,因此季調環比有新數據後會更新,這是正常的,然而我見過有人看到數據變動說造假的,這讓我無力吐槽),可以看到歷年一季度都是個坑,這說明其季節性去除得並不完善。隨著時間發展,原先一季度的季調環比會不斷不斷地上修……今年也不會例外。
圖.沒有季調完全的GDP季調環比對分析經濟幫助意義小,一季度總砸坑,未來會慢慢上修
所以,我過去一年聽過最多人跟我談二季度GDP經濟要下滑的理由就是,去年二季度GDP季調環比大幅抬升,基數會高,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將下滑。然而……首先你的分析得建立在一個有效的數據基礎上……其次,這種只看過去不看未來的預測基本無用……我回溯了過去GDP、PPI、CPI這類主流數據,利用季節性均值外推(即影響因素主要讓翹尾貢獻,這也是市場上主流的「預測」方法),每月都做未來一年的預測走勢,然後和最後實際走勢對比……
圖.拿著過去看未來之GDP
圖.拿著過去看未來之PPI
圖.拿著過去看未來之CPI
這和只看後視鏡開車,沒啥區別……
大概就是這樣。
以下兩幅圖分別是上海港和寧波港這兩天的情況,我剛拿到的。 壓港,晚開,爆倉,甩箱,提不到櫃 。
==============================================
當然是真的啊。年關難過年年過。
去年最後一個季度開始,我所在浙江省寧波市某工業區,幾乎所有廠都在加班了。訂單都很滿的。加班都排到6月份了。
所以第一二季度肯定比較好的。說不定2季度能過7%。第三季度受國外暑假影響,會稍差點。第四季度,國慶節後,聖誕節前,肯定又是高潮。
~~~~~~~
我這裡要對一些自以為懂些經濟學且紙上談兵的人說,你們太無聊了。
實名反對樓上大部分認為中國經濟藥丸的答案。
首先很多人只看了GDP增速6.9%一個數據,但是有關注這個數據含義下包含的其他數據嗎?
比如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經濟增長超過50%來自中國,中國完全起到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穩定器作用。
在第一季度GDP增速中,第一產業增速3%,第二產業增速6.4%,第三產業增速7.7%。
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8%,採礦業下降2.4%,製造業增加7.4%。能源(電力燃氣)產業增速8.9%,裝備製造業增速12%等等。
分析上面,增速最快的是第三產業服務業。中國城鎮化還不足50%,而中國城鎮化本身就是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引擎,只有完成高度城鎮化,才能把中國的儲蓄力轉化為消費力。服務業發展是隨著城鎮化而來的。所以我看好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當前的6.9%完全超出了預估,而且今年的GDP政府也只想保6.5%。
另外參考兩個數據,M2多個月來連續增長降速,M1和M2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拉近。政府嘗試抽離金融體系內空轉的信用貨幣。政府是有意識的在去槓桿操作的。比如我上個月在川航(川航空乘態度好)的飛機上看雜誌,看到中國批准了13家國有銀行+華為一類的大型企業直接發債。 也就是開始逐步放開企業直接融資,而不是依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
中國空轉的信用貨幣大部分積累在倆個位置,一個是政府債務,一個是存量房地產市場。相對西方而言,中國政府的特殊體制下,政府債務其實並不是中國經濟特別大的困境,頂多是牛皮癬一類的東西,暫時去不掉噁心人罷了。比較擔憂的是在存量房地產里的資金堆積,也就是所謂的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有沒有泡沫?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政府的確在干預房地產市場。而恰好房地產泡沫與中國城鎮化是同步進行的。
有時間再談談歐美的經濟,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中國又不是封閉經濟體,單談中國市場能說明白中國經濟是好是壞么?我先丟一下數據,美國去年增速GDP1.6%,今年預計不會超過1.6%,而FED認為去年美國經濟過熱,未來三年持續升息7~9次,2017下半年可能開始縮表,準備把之前QE出去的流動性吸回來。歐洲央行考慮結束QE,日本也在考慮結束QE。現在中國和美國已經不再主動貨幣寬鬆,如果ECB和日本央行也停止貨幣寬鬆,那麼世界貨幣將會減少流動性。
…………^……………^………………^……
很多人的回答都帶有偏見啊。
比如 @臧大為 提到的:中國勞動力持續下滑,去福建鞋廠下單發現,原材料價格上漲與工人短缺。
勞動力下滑是多種因素的,其中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因素,可勞動力人口早就過了高峰期了,嬰兒潮那一代基本都40+,還會去鞋廠打工么?你也知道是勞動力*生產效率,科技的進步就是為了提高人均生產效率的,現在連富士康都要搞無人工廠了。再來說你選的地方也不對,福建為什麼鞋廠多?福建毗鄰台灣,當年大量台商來福建開設鞋子代工廠引起的產業規模效益才促成了福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規模效益。隨著勞動人口下降,工人工資提高,勞動密集型在福建這樣的沿海省份本身就不可持續了。這就是為什麼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期間,政府主導在福建投建一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情況。這叫產業升級,你只看到了舊產業的衰弱,看不見新產業的替代崛起?
原材料上漲是中國一家的事兒么?全球原材料都處於上漲。從去年開始,泰國遭災,橡膠價格飆升,世界銅礦罷工,銅價飆升。今年OPEC卯足了勁要油價上漲以維持中東真主榮光。這些東西是中國市場一家承受的成本么?美國已經進入補庫存的周期,而中國因為某些原因還沒有退出補庫存的周期,未來原材料上漲還將是一個中短期的現象。
你也說中國貿易面臨嚴峻的形式,對外貿易,你的貿易對象也一樣承受高成本原材料的困擾,我完全看不出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嚴峻形式呢。
原材料上漲是去年年初就開始的,有色金屬、水泥、鋼鐵、煤炭,幾乎個個漲,這導致了去年全年,中國進出口總額下降0.9%,因為全球市場消化成本增長需要一個緩衝期。而中國製造業PMI已經快1年在50以上了,整個製造業規模是增長加速的,難道製造業經理人都傻了么?成本上漲還加量購買生產?具體到到今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21.8%,出口增長14.8%,進口增長31.1%。
你脫離數據和我談貿易形勢嚴峻,朋友。這不合適的。
知乎上政治正確的藥丸黨已經陽痿... 看養豬網上的藥丸黨依然在保持本色,論藥丸黨我只服養豬網!
PS:戰忽局是否可以招安養豬網出征海外保持我國崩潰論的可持續發展呢
PSS:
不正經答題,吃棗藥丸....
說風涼話,吃棗藥丸....
2017年可就剩三分之二了,留給你姨的時間還剩八(bá)個月。
要是大洪水還是沒有來,別怪我們翻臉不愛姨。
既然你們這麼熱情,我什麼都不說也不好。那我就說幾點:
- 一季度數據從表面上看數據不錯,似乎反應經濟有所企穩。
- 但是環比增長1.3%,而前值為1.7%,已經出現了環比增速放緩的情況。
- 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第二產業6.4%,第三產業7.7%。第三產業發展比較快,經濟結構向優化方向發展,這是值得樂觀的。
- 但是從趨勢的因素來看,就不太樂觀。分析一季度數據增長,如果看每個月的話是前高後低。增長主要來自兩個因素:一是通脹預期,但是3月份開始工業品價格已經開始下滑,反映企業補庫存的主觀意願已經開始降低。第二個就是地產相關行業消費的刺激,如建材、電器、裝潢等。但是隨著房地產銷售大幅度回落(尤其3月份回落),那麼這部分消費的快速增長也會有所消退。
- 在季度數據里,基建尤其是政府投資相關基建,資金到位率是負增長。也就是說雖然很有多投放但是資金不到位。
-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名義增長9.2%,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民間投資名義增長7.7%,佔總投資比重61%,數據看上去不錯,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製造業投資增速不容樂觀。第二產業增長僅4.2% (製造業5.8%,低於去年0.6個百分點,也低於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因此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主要來自於第一產業(增長19.8%)和第三產業(基建投資1-3月份1.9萬億,拉動第三產業投資)。
- 另外就是利用外資水平在下降。第一季度外商投資僅小幅增長0.3%(其中港澳台投資下降了2.7%)。而內資投資增長10%。
- 從工業結構數據來看,採掘業(處於上遊行業)不容樂觀。儘管基礎原材料價格漲得很厲害,但是採掘業產值仍在下降,這主要來自於歷史遺留問題——槓桿。也就是說雖然產品價格上漲,但是剔除利息支出,產值反而下降。採掘業是整個工業裡面值得關注的行業,採掘業不振會向下游傳導。
- 汽車作為中遊行業,雖然投資增速較快,但是銷售卻大幅下降,將面臨嚴峻的庫存問題。
- 消費端主要是農村消費(基數低、佔比不大)、網路消費(基數低、佔比不大)、地產相關消費拉動了整體增長。整體居民收入增長7%,已經呈現持續下滑。而由於房地產相關行業增速太猛,並且是以居民端加槓桿為代價,因此將來居民端的利息支出以及收入增速下滑都會導致整體消費呈現趨勢性回落。
綜上所述,一季度數據儘管看上去比較樂觀,但仍存在不少隱患,尤其是房地產投資消費下降、基建資金到位率繼續惡化、採掘業不振、汽車行業去庫存、消費增速下滑等問題,會逐漸反映到整體經濟數據中。因此第二季度或最遲第三季度很可能會出現GDP增速下滑。
在經濟結構沒有完成數量到質量的真正結構轉變之前,如果僅僅依靠犧牲企業或居民中某一方的利益來換取暫時的復甦和回暖,那麼這種復甦和回暖是無法持續太久的。
p.s. 有些人不要動不動就糾結在經濟崩潰不崩潰的問題上。經濟崩潰藥丸論固然很無腦,你煞有介事去反駁經濟崩潰藥丸論也顯得很無趣和沒品。我們分析問題最忌走極端,不是藥丸就是一片大好,彷彿除了這兩種情況就沒有其他情況。其實上除了極個別例子,絕大多數時間、絕大多數國家都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地帶。魔鬼在於細節。
再補充一點乾貨:
http://mp.weixin.qq.com/s/HLwEDv9S2Ou9QW-oaZM82Q
只是一輪供給端改善帶來的補庫存周期而已,類似於熊市裡面的反彈。
你看大宗的上漲結束了,這輪新周期的幻覺就結束了。
贊同劉煜輝,李迅雷和姜超的看法,任澤平就是個大忽悠,和李大霄一樣正在往網紅轉型。
真正的資本市場實戰派,不會和逼乎的外行一樣各種幻覺,猜測和概念,因為資本市場的走勢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
決策層應該也是類似的觀點,最近各種監管都在收緊,尤其是委外理財這個超級馬蜂窩正在被捅。這幾天股票,債券和商品都在跌,如果你連原因都沒找到,只看著經濟數據好像非常亮眼,那你就不要玩了,那幾個錢不夠你造的。
都說藥丸。但是,你和你身邊的人工資是升了還是降了?工作好找不?身邊一幫吃糠咽菜的還是消費升級抱怨錢不夠花的?身邊的小企業是開工不足還是加班加點?見微知著,窺一斑而見全豹!
一幫讀西方經濟學讀傻了的,拿著條條框框四處套,不合你的標準就是藥丸!
你全家吃棗藥丸,我不吃!
坐標:西南某小縣城
事件一
今年3月份稅務局要求我們公司預交稅款,說是幫他們完成一季度業務指標。
事件二
統計局要求我們公司申報一季度的產值超過了去年全年公司實際產值。
結論
要問我怎樣看待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達到6.9%,只想說兩個字,"呵呵"。
說明
由於本人視野狹隘,見識片面。以上僅為個人體會,不作為宏觀經濟依據。
看了評論區大家的評論,我再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吧
GDP不是衡量經濟好壞的唯一標準,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國家強大,人民幸福。就好像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而考試成績是衡量我們學習效果的一個標準,但也不一定是唯一標準。我們不應該是為了考高分而學習,更不應該為了考高分而作弊。
追求華麗的GDP數據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質疑GDP數據的真實性也並不代表我們是希望它不好。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希望的是它既真實又華麗,還可持續。
在我看來,對外出口這幾年顯然很疲軟,國內的人工等各項成本增加,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正在逐步衰退,靠出口拉動經濟現在不行了。再來看消費,現在的年輕人是敢消費了,但是他們身上背負著房子和醫療以及子女教育的三座大山,他們沒有多餘的錢去消費啊,而有錢的那一批人要麼是捨不得消費,要麼就是跑到國外消費去了,想要通過消費拉動經濟,現在也不現實。那麼就只剩下政府投資了,所以我們看到我們政府到處修高鐵,機場,到處搞開發區。農村到處修路,修飲水工程。但是這樣靠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嗎?
很顯然這種打興奮劑似的經濟增長一旦停止用藥立馬就癱軟了,我們要這樣的高增長有何用?
企業盈利有提升,那是股災後一系列財政刺激的結果。
中國老百姓真心不容易,gdp一回暖股市就跌,到底哪個反映了基本面?
復甦個P。說明壓根就沒沉睡。
只用看看叫藥丸叫的最響的那批人都是群啥玩意,大概就知道什麼叫tm國祚綿長
1.中間商代理商罵網購的,罵的越響越說明物流基建做得好
2.小富即安罵房價的,罵的越響越說明資本人才聚群到位,可以擴大再生產
3.高污染黑作坊罵產業升級的,罵的越響越說明製造業轉型勢不可擋
4.殭屍國企罵改革的,罵的越響越說明改革改到了痛點實處
5.外企小資罵生活的,罵的越響越說明買辦經濟上不了正席
再次總結下,知乎所有和你國經濟有關的問題,大都有如下答案:
gdp增速up:迴光返照,吃棗藥丸
gdp增速down:經濟沒有了,吃棗藥丸
馬雲牛逼:零售業死絕,吃棗藥丸
馬雲不行了:你看連網購都沒了,吃棗藥丸
房價up:屌絲買不起房了,吃棗藥丸
房價down:經濟危機了,銀行壞賬,地方賬務沒救,吃棗藥丸
產業升級:小作坊沒活路沒實力大家都要餓死了,吃棗藥丸
不產業升級:技術不行高端不行,吃棗藥丸
國企改革:下崗潮又來了,吃棗藥丸
國企不改革:尾大不掉,吃棗藥丸
……
以此類推。
另外今天鍵盤經濟學家教會了我一個新的套路:
詳細內容我就不展開了,性價比太低,反正,吃棗藥丸
---------------------------------------------------------------------
對於6.9,我的觀點是經濟情況可能並沒有很好,可能很糟糕,
但是目前來說,要下結論,還是太早了一點。
有些套路,真的是毫無邏輯啊……
因為第一季度的數據本身是不具備完備的參考性的,
無論得出正面還是負面的結論,都是論據不足。
只用這個6.9能言辭確鑿的,那一定是有偏差的。
長點腦子吧,知乎都已經是騙子橫行的地方了……
---------------------------------------------------------------------
終於等到有人來問我為什麼要用你國不用我國了,
哈哈哈,埋伏很久了,因為這些人的國吃棗藥丸,
我和他們如果是一個國,不就我國也吃棗藥丸了么……
匯率因子?
1月份聽到甲方單位說今年要投資200個億的時候我就知道不管經濟是否會復甦,我們這行的冬天算過去了,要知道過去3年平均每年的投資才80個億。
講道理,之前我也覺得藥丸,國家大事也不是很懂
不過最近的消息,很多過去卡企業脖子的事業單位要簡政放權了,重點清理那些偏灰色的東西,很多編製也直接取消了,我們理解就是這個錢國家不要了,人國家也不養了,比如組織機構代碼,我們市以前每年就四五個人,收幾千萬,現在這個錢都給免了,見微知著,想必企業的負擔會小很多吧
這代領導人做了不少事,其中真心不少對老百姓有益的,而且是到目前為止能看得到的,不是那種看起來有好處,最後坑人的
當然基層公務人員還是有不少坑貨,但是沒以前那麼誇張了,感覺如果zf的力量能夠進一步整合優化,興許效率會高很多很多,當然,這玩意想想就覺得阻力很大
我就奇了怪了,我只是說我看到的現象,還給這個問題下面有一個人說自己身邊政府涉嫌造假的回答點了贊,因為這都是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出的答案,結果一個個評論就是什麼中國房價普遍翻倍了,確實很多地方房價漲的快,但是更多的地方呢?你們所在的地方都在合肥長沙北京周邊??你們所在的地方這幾年房價漲了多少?
我發現:真是入了哪一行就能發現知乎上哪個領域的答案有多少是在瞎jb扯。
隨便找幾篇宏觀的研報認真看完,理清各家券商研究所宏觀團隊對現在形勢的觀點和邏輯,都比在這兒問問題然後等著瞎貓撞死耗子來的靠譜。
回答里還有扯什麼要看國家經濟狀況最重要是看基層和小企業這種一想就知道必然片面的回答…本輪復甦其中一個特徵就是部分產業集中度上升,生產率不足的中小企業被迫退出競爭,大企業的狀況則要好的多,營改增的財稅改革更加劇了這一情況。所以你覺得用中小企業的狀況來衡量整個經濟真的大丈夫???
實名反對 @龍鷹 的回答。
都說藥丸。但是,你和你身邊的人工資是升了還是降了?工作好找不?身邊一幫吃糠咽菜的還是消費升級抱怨錢不夠花的?身邊的小企業是開工不足還是加班加點?見微知著,窺一斑而見全豹!一幫讀西方經濟學讀傻了的,拿著條條框框四處套,不合你的標準就是藥丸!你全家吃棗藥丸,我不吃!
作者:龍鷹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681434/answer/1580542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我和 @黃白小貓 的觀點近似,都認為二季度左右中國經濟的增速將迎來頂點,隨後將會放緩,誰也沒有說過中國經濟藥丸。增速放緩=藥丸?您可以回去查查新華字典,然後再提升一下閱讀能力,聯繫上下文找出作者的主旨句並分析語義,我記得小學是教過的。謝謝。
「見微知著,窺一斑而見全豹」在有些時候是有效果的,但宏觀經濟的研判是一個涉及方面非常多的大課題,別的不說,就說需求端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每一部分下面都有具體的內容:投資中有基建、房地產、還有製造業,需要用不同部分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來做參考;消費的水平需要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衡量,也分為汽車、房地產相關消費等等不同的門類;出口需要考慮全球其他重大經濟體的經濟態勢,匯率的變化,進出口產品結構上的變化等等。
只是投資的部分就已經如此繁複了,更別提還有物價(主要分為PPI和CPI(又分為食品和非食品),這兩者間的關係又是一個大課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不同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具體的細分和自己對經濟整體的意義。
所以,用自己能夠感受到的一部分狀況來衡量整個大勢,是不準確也是片面的。
你和你身邊的人工資是升了還是降了?工作好找不?身邊一幫吃糠咽菜的還是消費升級抱怨錢不夠花的?身邊的小企業是開工不足還是加班加點?
你和你身邊的人工資升了有可能是因為你所處的行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迎來了一波野蠻生長的機會;工作好找不也可能是同樣的情況;吃糠咽菜還是消費升級有可能僅僅是你所處的收入層級在這個時間點如此,並不代表全體國民,也不代表未來一年內都會是這樣;身邊的小企業有可能正處於勞動生產率低,單位產品成本高的情況下,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都是這樣,有可能你身邊的小企業剛好就是需要被淘汰的那一撥呢對吧?
一幫讀西方經濟學讀傻了的,拿著條條框框四處套,不合你的標準就是藥丸!你全家吃棗藥丸,我不吃!
西方經濟學這個說法我一直認為是不太恰當的,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西方經濟學之外就沒有別的經濟學,它是在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上,唯一成體系的、經過實踐驗證可行的經濟學理論(抱歉,所有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社會實驗迄今為止都失敗了)。當然其中對於不同的課題會有不同的學派,但是他們本質上都是在西方經濟學的這棵大樹上長出來的不同的枝丫而已。
關於「拿著條條框框四處套,不合你的標準就是藥丸」這一點,不好意思,這就是科學的定義,謝謝。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
——百度百科-「科學」詞條
======================================================
以下是正式回答:
題主你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問錯了,經濟不是開始復甦,而是復甦周期已經接近尾聲了。
市場上主流觀點認為:本輪(16年初至今)復甦的周期已經接近尾聲。隨著基本面的支撐逐漸消失,基建,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行,中國經濟還未找到新的增長點(16年初以來的本輪復甦主要是靠基建和房地產推動的),今年二季度GDP增速的觸頂將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尚可是因為去年下半年的一些復甦的指標傳導到現在了,下半年失去了這些支撐,更加不樂觀。
具體的邏輯就不展開講了,涉及的內容太多,數據太多,分析過程太無聊,我願意寫大家也未必願意看。
============================================================================================================
貴乎經濟學大師無非就兩種觀點:
1. GDP增速回升,都是靠鐵公雞四萬億,不信看下個季度,最遲明年就藥丸,地產泡沫互聯網泡沫新區泡沫總之全是泡沫,你是沙制的繩索;
2. GD0增速下落,哈哈,被我說中了,藥丸了吧,趕緊換美元太平洋沒加蓋。
首先。從基本面上說,中國不存在經濟好轉的基礎條件——經濟簡單了說就是:勞動力*勞動力生產率 + 分配/消費。中國在勞動力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想保住經濟下滑的趨勢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全世界也沒有這種先例。牛逼如日本,隨著勞動力的不斷減少,經濟也在不斷的衰弱。 2012年我國勞動力總量首次下降,達345萬,2013年244萬,2014年371萬,2015年487萬,2016年349萬。到2030年,中國每年減少勞動力將超過1000萬。這是非常可怕的。粗略計算,在中國每減少100萬勞動力,GDP增速會下降0.1%,所以我認為不管2017一季度的6.9%增長是真假,都無法改變今後中國經濟持續減速的總體趨勢。
2月份的時候我去福建鞋廠下訂單,了解到兩個情況。
1. 原材料逆市大幅度上漲,廠家哀鴻一片;
2. 今年工人極度短缺,有不少小廠找不到人直接關門了。
原材料上漲、工人短缺,這些都對中國現在外貿經濟造成很大的壓力。
===========
我感覺去產能、環保挂帥這些對中國製造業來說衝擊很大。本來就困難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
最近網上開始對中國經濟樂觀的文章讓我感覺有點不真實的感覺,恍若夢境。我當然希望中國經濟能走出低谷,但是我的理性告訴我,還真的很難樂觀起來。
在知乎討論GDP很沒意義,因為央行絕大部分印出來的錢都是政府在花,花的大頭又在基建,而知乎用戶大部分都是學生和白領,對這些行業基本不了解,所以很多人覺得GDP數據特不真實吧。另外這幾年供給側改革搞的很有意思,比如拉高煤炭價格,讓採煤企業脫困,但另一邊卻讓用煤的發電廠血虧,這在國外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只有中國能搞這種類似計劃經濟的模式,中國的國情確實非常特殊,不像歐美那樣可以靠金融危機破產一批企業,清掉大量壞賬,國內政府更喜歡搞平衡,一個行業,一個地區發生金融危機可以允許,但全行業,全中國同時出現危機絕對不可以,所以大家平時的感覺經濟真的不怎樣,但整體數據卻不見得很糟糕。經濟這幾年其實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地區分化嚴重,很多行業也是如此,龍頭企業越來越好,小企業艱難度日,過去那種只要投點錢就很容易賺到錢的好日子應該很難重現了。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那麼高?為什麼三四線卻不漲?為什麼階級固化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為什麼中國經濟遲遲不崩潰?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裡。
春節之後,先後去了浙江和華北一些地區。
浙江完全看不出蕭條的樣子。我當時說,如果房價下跌的話,北上廣深杭,是最抗跌的。一群人罵。大多數是買不起房的人。
從華北一些地區,完全看不出回暖的樣子。支柱產業沒有,農業不賺錢,工業污染大,不讓搞,準備搞旅遊。旅遊能養活幾個人啊?當地人要麼去北京打工,要麼托關係進入國企或者公務員隊伍。
房地產依然不錯,限購令出來以後,首付比例提高,有些人用8-10%的高利貸交首付。
除了房地產,和高利貸,其他都不賺錢。華北一些地區,準備再干一批房地產項目。還有一些地區高利貸遍地。因為高利貸糾紛捅死人,那是遲早的事。
借著去庫存,地方政府賣了不少地,負債情況有所好轉,準備再上一些旅遊項目。
房地產商去了庫存,買了地,準備再蓋一片。
如果這樣考慮的話,地方政府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上上馬新項目。增加對勞動力和設備的需求,訂單增加,那就是必然的了。
一直懷疑有一個升級版的4萬億計劃,目前看,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的行為,基本吻合這個思路。
這是內需的部分,這種解釋是否與事實吻合,還需要進一步調研。
但是,這次小陽春與民間中下層負債率暴漲有關,許多人已經把多年積蓄變成了房子,還有很多人負債纍纍。如此考慮,下次還能搞去庫存嗎?
另一方面,這些人還有多少消費能力?
出口改善很可能與美元走軟有關。美元走軟,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走軟,是否是這樣呢?
也需要進一步調研。
****************************************************************
第一,寧波工業區訂單增加,這樣的消息很重要。
第二,你們只是產業鏈之中的一環。你們的訂單增加,支付能力哪裡來的?出口,還是內需?如果是出口,出口到那些國家?如果是內需,內需哪裡來的。
第三,我一直懷疑有一個四萬億升級版在實施中,去年說45萬億,後來闢謠,欲蓋彌彰。但是,給人的感覺是各地又開始鐵公基了。這個升級版是否在實施,需要有人去驗證。
第四,現在藏債於民,民間許多普通人在靠借貸購買房產,限購以後,用高利貸交首付。這種狀態並不正常。如果是復甦,顯然不應該這樣。
第五,高利貸獲利頗豐,放高利貸的消費增加。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我懷疑一部分銀行貸款輾轉進入高利貸市場。這種情況是否存在,需要有人驗證。銀行一旦收縮貸款,高利貸就可能出問題。因為高利貸捅死人,將來不是新聞。
第六,白洋淀真實情況如何,也需要驗證。
第七,現在的情況是民間的債務在持續增加,而且看不到緩解的跡象。
第八,原材料價格上漲,什麼時候傳導到消費端,目前這種情況什麼時候破滅。具體傳導過程如何,需要調查。
如果有人對這些內容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請在後面評論。
**********************************************************
不知道怎麼調研的朋友,我給你們出個題目。
周末去趟白洋淀。周五走,自駕去,周日晚上回來。把自己一路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評論在這個答案的後面。
如何?
************************************************************
關於中小企業,我說點自己的看法。
中小企業是躺著也中彈的類型。它們遇到資金緊張,利潤下降比大企業早得多。對經濟周期的最敏感。這是第一。
接觸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的機會相比大型企業的管理層多得多。這是第二。
************************************************************
我多次說過,了解經濟現狀最好的方法,是去基層,了解生產、經營現狀,而絕不是看人工製造出來的數字,然後挖空心思為這些數字找解釋證明其合理性。
泛泛的數據往往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何況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往往經過精心修改。
看看《大空頭》中空方做的調研,就知道,他們獲得這樣的收益,不是沒有道理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7%?
※為什麼南京作為江蘇省會飽受爭議?
※為什麼一個法國人認為台灣比法國窮?
※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總是以 8% 為基準線?
※大便和 GDP 的故事荒謬或者合理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