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衣冠對漢人來說它的意義是什麼?

清廷要求鄭經投降,鄭經的條件是讓全島不剃髮保留衣冠。


就不說大道理了,假設某一天有個強盜跑過來,要所有人都剃成地中海河童頭,然後穿羞恥play蕾絲裙,有點自尊的都會覺得這種逗逼髮型很丟臉。就算打不過強盜要投降了,最後也是要懇請強盜給自己留一點面子,或者說臉面或者說尊嚴,求著不要把頭髮剃了不要穿蕾絲裙。


是一種歷史記憶吧。朱元璋的《奉天討元北伐檄文》裡面有一句:

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實在不敢忘。


誠邀(?&> &最近漢服問題被邀的有點多 經濟學的問題我也答了好多啊,連個點贊的都沒有_(:з」∠)_

——分割線

先說應當是什麼?

肯定是民族服飾啊!這樣就可以換句話說,一個民族的服飾對這個民族而言是什麼?

文化的標誌或者是民族的標誌咯?!

文化是看不見的,但是服飾可以看得見。看得見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耳濡目染的。

就好像提起和服,便會想到日本,提前朝鮮服(韓服)便會想到韓國和朝鮮。

美國也有啊,提前西部牛仔,源頭便是美國。

英國呢,中世紀風格,也有自己的特點。

雖然說,工業文明時代之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服飾全球一致化。但是傳統服飾的獨特也是文明獨特的一份子。

至於,如今真正是什麼?

那取決於你我的認知。

無論你我認知如何,它都是一件美麗的衣裳。

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故稱華。

當年,匈奴入侵我華夏時,先人著華夏衣裳奮勇抵抗。

當年,五胡亂華,永嘉之年,衣冠南渡。淝水之戰,謝安率親族獲勝,華夏得以綿延。

當年,蒙古鐵騎踏過我華夏土地;當年,女真人在這片土地有過殺戮。

歷史輾轉……

當年,日寇也曾入侵我中華。

彈指之間,沒有什麼是不會變的。

但是我華夏文明雖然經過衰弱期,卻綿延數千年。

如今,新的時代,希望我們傳承的不止是漢服,而是其承載的文明。

至於漢服,我希望她就是我華夏衣冠啊。

華夏復興,始於衣冠,達於博遠。


占坑,有空再說。

簡而言之

漢族,不以血統論,而以文化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入華夏則華夏之,入蠻夷則蠻夷之


比自尊重要的民族自尊心

可惜現在沒了

但只要星星之火就可燎所以又復興了

這就是漢族為什麼五千年來沒滅亡的原因

有的人不懂有的人怕了

有的人傻逼

但是漢人還是站起來了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是的 衣冠只是先行者,衣服只是一個載體,我們希望藉助這個載體恢復的是泱泱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著外族人髮型衣著被看作是忘記祖宗,說白了就是爹娘都不認了。


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啊,代表著曾經的輝煌。想想,一個失憶的人,有多可憐


孔夫子稱讚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績:「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在傳統士大夫眼中,衣冠即是華夏文明的象徵,衣冠存則文明存,衣冠亡則華夏亡。

所以鄭經要求保留衣冠則必然會被拒絕,清廷是不會允許這種企圖保住星星之火的異心異志存在。


參考剃髮易服


類似於,日本取得了侵華戰爭的勝利,強迫所有中國人(主要是漢人)穿和服,拜天皇,說日語,否則格殺勿論,並為此在揚州、嘉定、江陰等地進行了多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不過以一個外行人的視角來看,和服和漢服還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的,比通古斯衣冠豬尾巴更符合中華傳統審美,畢竟日本文化很多來源於中華……到底是反抗還是順從呢?

說什麼「夷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則夷之」為一些人辯解,就是自欺欺人的為侵略者找理由。這種行為也是「夷入華夏」?髡髮蠻夷之態的華夏?北魏、遼、金等做的比滿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尤其是北魏,有人質疑過他們是蠻夷嗎?

假如某國(任何國家或者民族勢力都可以),號稱要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1937年某國的行徑),想「夷入華夏」或者「發展中華」,來入侵,不光如此,他們還要全國人民都信他們的東西,穿他們的衣服(比如某和平宗教),否則殺殺殺是不是全國人民就該簞食壺漿以迎融合?

有人妄圖用今天中國的衣冠形式混淆清初的弊政,華夏衣冠是靠著血腥的屠殺和瘋狂的鎮壓強制性消亡的,不是自然被淘汰的,與現代中國普遍著「西式服裝」在動機和原因有本質區別。畢竟沒有人會因為你不穿政府規定的衣服、髮型不符合政府政府規定而掉腦袋。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身降心不降。

漢人總有一天會再次站起來。

——僅從鄭經角度考慮


推薦閱讀:

穿琵琶袖或者大袖衫的古人要如何吃飯呢?不會把袖子弄髒嗎?
為什麼女生穿漢服很好看,男生穿就很沒有古風,甚至難看?
漢服是漢族的象徵服飾嗎?
為什麼漢服會那麼火?而不是別的服裝?
以男方表妹身份出席中式婚禮穿紅白色曲裾合適嗎?或者有沒有大佬有推薦的偏正式漢服。謝謝了?

TAG:中國歷史 | 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