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關於Ago的調查結束節點,是各方共贏,唯一受害者就是吃瓜群眾,大家覺得呢?
包nature,質疑方,韓春雨,河北科技大學,還有中國學術界。這使得糾纏在這裡邊的各方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開始新的篇章。nature可以以證清白,證明自己在學術上是嚴謹的,河北科技大學,還有中國學術界可以好好總結這一課的內容成果和教訓。質疑者和韓春雨老師也不用靠媒體記者相互傳話噁心,新的課題在等待各方。最無聊的就是記者朋友,微博大達人,和吃瓜群眾了。哈哈
本人在國外攻讀微生物博士,目前實驗室現有另一個博士本科河北科大本科畢業,本科畢設在韓春雨實驗室做的。出現質疑後我們也討論過韓春雨事件,他直接就明說韓春雨百分之一千造價。說韓春雨這人好高騖遠,吹牛成性,整天自詡不凡,傲氣十足。發過一片核酸研究就吹上天了,整天說這個不是那個不行的。在課堂上胡吹海煽的,一點都不踏實務實。在他實驗室做畢設時,韓怕跑DNA電泳費材料費錢,不允許學生跑電泳,就跟學生說:我電腦里電泳圖多的是,隨便找一張改一改湊個數就行了。大家也知道,國內本科畢設大部分就是做個樣子,所以大部分人就這樣做了。但我這個同事是個很較真的人,就是不同意,說學校給每個畢設學生都有經費,導師拿了錢為什麼不讓做實驗,做後他告到院里學校里,才強迫韓春雨讓他做實驗。他很確定韓春雨為人。這種做假成性,人品低劣,科研素養如此低的導師,出了這種造假事件不稀奇。別人說他不急功近利,我看完全相反,這種人沒真本事,卻是典型憤青,自詡很高,心高氣傲,加上他家裡兩個都是教授,自己十年無所作為,估計挺憋氣,抬不起頭。要放個大衛星。沒想到關注度這麼高,收不了手下不了台了
韓春雨的研究生涯結束了。騙子的帽子是脫不下來了。這是韓自己的選擇。
韓的任何經費申請,都不可能被批准。
韓的論文,都可以直接扔進垃圾桶。
如果河北大學願意的話,可以繼續聘用他做教學工作。但是韓的研究結果,不會有人再相信。
做科學的人需要特別愛護自己的聲譽。韓的所作所為,是不可原諒的。
不知韓春雨如何贏?
要知道韓春雨老師剛火的時候,我可是回學校去跟他合過影的,真不希望最後的結局跟小保方晴子一樣。
這個是我能想到的答案,大家的看法呢?哈哈…………以下是解放日報評論文章,很有道理,與大家分享《「韓春雨成果」遭質疑,真正尷尬在哪裡?》從今年5月開始,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就深陷輿論風暴中。儘管爭議持續了半年,但真相仍撲朔迷離。日前,當初發表韓春雨團隊科研成果的《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稱,他們最新發表的文章,可能否定韓春雨團隊論文所稱的有效編輯內源性基因的這一主要發現。《自然·生物技術》 方面將讓韓春雨團隊對來自同行的質疑展開調查,並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自己的原論文提供依據。這項調查將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屆時將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這則由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的聲明,表明主流學術界已經接受對於韓春雨團隊科研成果的質疑,並就此展開調查。相信到明年1月底,這起激烈爭議了幾個月的事件,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權威說法了。可消息一出,有些人不那麼淡定了。那些爭先恐後給韓春雨送上巨額經費、耀眼頭銜、顯赫職位的有關部門,那些將聲譽形象和韓春雨捆綁在一起的機構和個人,以及輿論場上那些堅定的「挺派」和「倒派」,也許有人像等待一場裁決一樣焦慮不安。
一項科學研究、一項實驗室里的研究成果,最終卻引發現實社會巨大的尷尬。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在科學研究(理論研究)、媒體傳播、公共政策,這些不同領域之間應有適當的區隔和阻斷。因為不同領域具備不同的行為邏輯,如果彼此之間無門檻地跨界,就可能造成邏輯上的混亂衝突,以及令人尷尬的實際後果。
科學研究是一個犯錯率高發頻發的領域,相應地,這個領域也有它的試錯機制、容錯機制,更有它的糾錯機制。實驗能否重複、實驗結果能否被反覆驗證,這是檢驗科研成果是否真實可信的重要標準。來自學術共同體中同行專家的質疑追問,以及當事人對於這些質疑追問的回應,反覆的爭論、詰難、辯駁,最終都可以使「真理越辯越明」,不斷推動科學事業向前發展。韓春雨團隊研究成果引發爭議,這在科學領域應該是很正常、也很正當的事情。一個團隊聲稱取得了某項成果,其他團隊卻無法重複其實驗去驗證,由此要求公布更多數據和實驗過程。這種科學界的對話機制,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可是,跟科學研究領域的機制和邏輯不同,媒體傳播就沒有這種高彈性的試錯機制、容錯機制了,媒體一旦犯錯,糾起錯來也沒那麼容易。對於一項自己知之甚少,甚至聞所未聞的前沿科技成果,不少媒體不吝讚譽,直接奉上「諾貝爾獎級別成果、中國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樣的高帽。在韓春雨團隊的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質疑之後,又有不少媒體或明或暗地譏諷韓春雨「三無」副教授的身份,即無名校身份(非985、非211大學)、無名氣(幾乎沒有任何人才頭銜稱號)、無職位(沒有行政職位)。言下之意充滿了不信任,甚至直言他的團隊有可能學術造假。
一些政府部門、有關機構就更尷尬了。韓春雨團隊的論文發表,並轟動國際學術界之後,一些手握資源和權力的部門迅速行動,或錦上添花,或捆綁營銷,或跑馬圈地爭奪政績。據不完全統計,在短短几個月內,原來默默無聞的韓春雨,已成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人。此外,當地還迅速安排財政性資金2.24億元,用於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的建設。在韓春雨團隊的科研成果尚未獲得學術界公認的情況下,這些利益格局已被牢牢綁定。如果這項研究成果被學術界證偽,這一地雞毛又該如何收拾?
一項科研成果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讓那麼多人置身於進退維谷的尷尬中,使這起事件看上去有點像一出荒誕劇。不管最終的調查結果是什麼,它所留下的教訓,都值得各方深思。 (封壽炎)
推薦閱讀:
※與韓春雨合作發表論文,並以其所在單位申報專利的沈嘯是誰?
※韓春雨口中的20天期限(10月30日)到了,大家來猜猜看他的下一個借口是什麼?
TAG:韓春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