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羅解散以後 羅馬帝國的法統被哪個國家繼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德二還是奧地利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的法統是一個比較虛幻的概念,比較明確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遺產被誰繼承了。

而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遺產最容易辨認的就是帝國最後幾年中的政治運作,尤其是帝國法意義上的政治運作,其遺產被誰繼承了。從這個角度上判斷就很簡單了,帝國法層面影響最大的兩個就是1803年《帝國會議總決議》這是帝國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國家體制改革。還有一個就是1806年弗蘭茨二世皇帝的宣布解除與帝國各等級的政治聯繫的法令。實際上後者的意義和影響都比前者小的多,後者只是皇帝自己宣布退位並解除與帝國各等級之間的政治關係,卡斯爾雷把這個法令理解為皇帝個人退位,1806年以來是一個沒有皇帝的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是正確的。這種理解也是1814年和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重建帝國的一個法律依據。真正影響深遠的是《帝國會議總決議》。

這個決議終結了帝國騎士、帝國村莊、帝國修道院、擁有邦君權利的主教、大主教和修道院長、絕大部分帝國城市的歷史。這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個體制調整。其受益者是德意志各邦君主。也就是說這個最後的帝國法,在過去以邦國和等級結合而成的帝國兩部分之間作出了選擇,完全倒向邦國,允許邦國吞併那些獨立的帝國等級。所以這些得到了好處的邦君,就是帝國最後的政治遺產的繼承者。奧地利皇帝弗蘭茨自己作為薩爾茨堡的兼并者也是其中之一。

從這個意義上問題就很明顯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遺產顯然被1815年的德意志邦聯繼承了。1815年的德意志文件、1820年的維也納最後議定書,一起構成了德意志邦聯基本法。根據這個法令所有在1815年依然保持著生存的邦君都加入了德意志邦聯,而且它們的完整主權被承認,只在德意志整體遭到入侵的時候必須採取一致性行動,不得單獨苟合。德意志邦聯是神聖羅馬帝國政治遺產和1815年的國際局勢以及在德意志問題上擁有主導性的兩個大邦的邦國利益向妥協的產物。它是神聖羅馬帝國從1803年《帝國會議總決議》以來,邦國化道路的產物和結果。

而其歷史一直持續到1866年,在這一年奧地利要求邦聯調解奧地利和普魯士的矛盾,而俾斯麥則號召以普選的基礎改造德意志邦聯議會。在戰爭結束之後,俾斯麥組織了北德意志聯盟,最終制定了北德意志聯邦憲法。在這部憲法中俾斯麥遵守了他在1866年的號召,賦予邦聯以一個普選的議會。這個普選權的憲法在1871年與皇帝宣言、以及普魯士與南德意志四邦的條約相結合,成為德意志帝國憲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實際上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確實是神聖羅馬帝國經由1803年帝國會議總決議,所選擇的邦國化道路發展的產物。雖然不是最好的,但確實是無可爭議的。

義大利的統一是撒丁王國兼并義大利各邦的產物,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是吞併了骨鯁在喉的幾個邦國以後心滿意足的普魯士王國與其他1803年以來大獲全勝的邦國君主妥協的產物,它是一個畸形的國家,但卻是德意志邦國化路線的產物。


按照法律,神羅和西羅馬都早就掛了,目前西歐的法統是各國憲法和歐洲憲章~這個東西不來自王權。

以標杆法國為例,法國各版憲法都是巴黎一小撮人定的,和被掃到大街上的各位貴族沒什麼關係。

按照政治哲學,東羅馬掛了以後,對東羅馬帝位有主張(claim)的國家如果收復君士坦丁堡並在東正教主導下繼位,則恢復東羅馬法統。神羅同理。

然而結果是主張自己是東羅馬繼承者的諸位沒一個打進君士坦丁堡的,所以只是主張,從未實現。到現在為止,帝都還在突厥異教徒的手裡,所以別扯淡了。如果歷史對羅馬法統很青睞的話,巴爾幹+東歐才是羅馬復興的主力,不幸呀,不幸,這幫東正教徒連天主教徒都搞不定,相當於劉備連劉璋這種異端都砍不死,那就不要提什麼興復漢室了。

所以歷史本尊對羅馬法統沒啥興趣。

東羅馬的法統是和君士坦丁堡——伊斯蘭入侵一起發生的,所以要復興羅馬,請先打死土耳其,然而更不妙的是,當前的土耳其和東羅馬的曾經主張者俄羅斯打得火熱,一起對吃掉了諸北美游牧民的所謂美洲新羅馬磨牙吮血——所以還是別扯淡了。

至於神羅這種垃圾,掛了之後連主張的人都沒幾個,所以安心去死好啦。

本質上西歐在羅馬這個維持會掛了以後的歷史進程就不是沖著重建政治體制去的。首先是各路蠻族東西南北亂竄,然後是各種教團橫行,哲學家們龜縮在愛爾蘭等少數地區,嘴上還得信奉上帝,活的非常不堪,基本上就是自然狀態,各自都是我先活下去再說,至於信大義於天下,那是查士丁尼這個東方人的想法,和西歐人沒啥關係。西歐整體淪陷在四面亂竄的軍事小共同體之間,基督教之所以在西歐順利混成了意識形態,其實和啟示錄里的末世情節與當時的西歐現狀很相似有極大關係——各位都是指望著信奉上帝然後在末日直接升天的,你看看慘成啥樣。

亂了一千多年的西歐對於東方整體是劃為帝國——專制主義的,整個東方,尤其是拜占庭和諸伊斯蘭帝國那都是混亂的西歐的反面,至於遠東的天朝,在中世紀的地圖裡,是屬於伊甸園的可能位置,屬於西歐的精神彼岸,和政治與歷史沒啥關係。

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同志們,在如今的修,連民族國家都快過時了,一幫漢人談論羅馬法統這個博物館裡的東西。。。。這本質上是中國敘事。只有吃飽了沒事兒乾的天朝人動不動要存亡繼絕,慎終追遠,推翻了我大清,還要去朱元璋墳前打個報告。。。——但要明白,別把這種民族性的東西運用到西歐去。

西歐人現在想的是什麼?關我屁事。

反正,既不是榮光,也不是復興。


首先從法律上來說,西羅馬帝國的法統應該自從羅慕洛斯皇帝被奧多亞克廢位之後就終止存在了。因為羅慕洛斯被奧多亞克廢黜後,羅馬元老院向君士坦丁堡派出使節,授予東羅馬的芝諾皇帝以西羅馬皇帝的徽章。而奧多亞克本人則接受芝諾皇帝的冊封並以東羅馬的權威統治整個義大利。所以西羅馬帝國帝統至此正式消亡。羅馬皇帝只有一個,即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的帝統不過是羅馬教會為了與東羅馬皇帝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對抗而重新創造的一個概念罷了。教會通過與法蘭克王權的結合獲得了西歐的宗教統治權並通過對查理曼大帝的加冕儀式從禮儀和法律上確定了君權是通過教會來達到神授的,帝權來自於教權,並藉此開始凌駕於世俗之上。

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帝統其實從法律上來說也是終止存在了。首先是1806年7月12日,除奧地利外的全體神聖羅馬帝國成員國宣布建立萊茵同盟。8月1日萊茵同盟成員宣布脫離神聖羅馬帝國。8月6日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退位並終止與各帝國諸侯、官吏和法律之間的關係」。神聖羅馬帝國從法律上正式消亡。而法蘭西帝國則是在1804年12月2日就建立了,是通過羅馬教會新建立的一個帝統,和神羅並沒有繼承關係。哈布斯堡的奧地利帝國則是作為整合哈布斯堡領地而存在的一個頭銜而已,早在1804年8月11日就開始自稱了,等於從1804年8月到1806年8月這兩年時間裡,弗朗茨二世頂著兩個皇帝頭銜。因此奧地利帝國也與神羅也沒有什麼繼承關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托馬斯巴列奧略向奧斯曼帝國稱臣,但沒多久就被驅逐出其在伯羅奔尼撒的領地,流亡羅馬。此時西歐已經普遍將其視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1461年,托馬斯.巴列奧略於在羅馬正式稱帝繼承拜占庭地位,但是第二年就死了。皇帝頭銜傳給了他的兒子安德里亞斯.巴列奧略。此時的巴列奧略一家陷入了財政危機,不得不將東羅馬帝國的繼承權在1494年賣給了法國國王查理八世。但是安德里亞斯還沒死,查理八世先走一步1498年死了。於是安德里亞斯又趁機把自己的帝位賣給了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以及費迪南二世夫婦。不過有歷史學家懷疑其實這兩口子沒交全款,因為1502年安德里亞斯死後窮的連葬禮都沒法辦,他的妻子靠向羅馬教皇討來104個杜卡特才辦了葬禮。後來法國方面一直宣稱擁有東羅馬皇帝頭銜直到1566年查理九世寫到東羅馬皇帝頭銜」並不比國王頭銜顯赫或榮耀到哪裡去」,此後法國王室不再宣稱東羅馬皇帝頭銜。


所謂羅馬法統本身就是一個誤區,這個所謂的法統的意義其實更多的是建立在基督教普世性上的地中海普世帝國這個概念。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11世紀東帝國放棄其普世宣稱之前,這種所謂的法統是在東帝國手裡的,到了東帝國徹底走向衰落之後,地中海普世帝國的理想破滅了,這種所謂的法統也就毫無意義了,更多的像是一種cosplay。比如神羅在選舉出德意志國王之後會要教宗加冕來獲得神羅皇帝的稱號(在查理五世之前,當然這也不是一定的,不過很多神羅皇帝會這麼做),而法王直接宣布:「法蘭西國王不承認一切比其更高級的世俗權威!」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再把法統論這個老古董掛在嘴邊了,那之後,就是民族國家的時代了


「解散」法律意義上就是徹底不存在了,從今以後大屌堡也不會繼續宣稱神羅。不存在+沒宣稱,還有個蛋的法理存在。

還有下面一堆扯到羅馬帝國的,題干裡面根本也沒提到過羅馬帝國。

N.B. 看了題主的評論區,原來粉俄國的... 這麼說吧,俄羅斯繼承羅馬帝國法統比查理曼神羅還弱,甚至比保加利亞還不如。如果俄羅斯都能強行羅馬,被加了冕的奧斯曼蘇丹就更是Kayser-i Rum


把東西羅馬的皇位都講了吧。

小學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會背誦這首詩了: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自此完。

出名的皇帝,大家更是能夠背出一大串: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在我們熟知的歷史脈絡的同一時間段,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還有另一帝國矗立在地中海的沿岸,而我們對於那邊的了解,甚至不及小學生對於本國歷史的知曉程度,何談在更宏大的視角下看待人類的文明。

讀書的我們常常知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是多麼的困難,但是當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之後,便可以將其後獲取的知識按圖索驥式的鑲嵌在框架的合理位置。但是,學習方法和入手的角度,完全可以採用之前我們學習中國歷史的方式來嘛,畢竟這樣子熟悉些,那,就先來看看西方的皇帝譜系唄。

一、首位皇帝

蓋烏斯·尤里烏斯·愷撒·奧古斯都(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公元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稱號;公元前27年獲得"奧古斯都"稱號,建立起了專制的元首政治,羅馬從共和國轉向帝國。

但是,當時並沒有使用皇帝(emperor)這個稱謂,而是「凱撒·奧古斯都」,屋大維的名號即足以代表無上的榮耀和權利,比如,現在英文里的八月(August)就是以屋大維命名的。

此後的所有皇帝,都可以說是屋大維的繼承者們,好牛×有木有。

二、羅馬分兩塊

三世紀末,戴克里先在小亞細亞的尼科美地城,建立新都,並委託馬克西米安治理帝國的西部,並任命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這樣帝國有了兩個最高統治者。

這兩個「奧古斯都」又各任命了一個「愷撒」,作為自己的副職。此後,這四個人分別治理帝國的一部分,史稱「四帝共治」。——無論是凱撒,還是奧古斯都,都是代表了我們所言的皇帝這個職位。

羅馬帝國的分裂,雖不肇始於此,但「四帝共治」是個標誌性事件。

公元395年,一度統一羅馬並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的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分給了兩個兒子。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東羅馬帝國的領土包括希臘、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包括義大利、高盧、不列顛、西班牙等地。在文化上,東羅馬主要以希臘語為主,西羅馬依然通行拉丁語。

至此,皇位被合法地一分為二,並在歷史上各自傳承。

三、東羅馬帝國的皇位

與西羅馬帝國皇位的顛沛流離相比,拜占庭帝國穩固地存在了很多年,對西方應當巨大的醫學和法律均來源於對於東羅馬帝國知識的重新認識。

故事發生在一千年以後,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延續10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你以為故事東羅馬帝國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嘛。沒得。伴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會也發生了分裂,雙方的教皇甚至互相開除了對方的教籍。東部信的叫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斯拉夫人在和拜占庭人打仗做生意的過程中,也信了這個教。

1547年,在東正教教士的強烈建議下,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決定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姿態出現,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將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自稱「沙皇」(愷撒)。在俄語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愷撒」。

191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看管他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機關槍掃射處決。

東羅馬帝國的皇位,終結。

四、西羅馬帝國的皇位

經歷了一系列的蠻族入侵和上帝鞭笞後,西羅馬帝國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實權掌握在蠻族出生的軍事首領手中。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年僅6歲的西羅馬皇帝羅慕洛。西羅馬帝國終結。

此後的西歐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直至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為「羅馬人皇帝」、「奧古斯都」。敷上了教皇的黑玉斷續膏,在西歐的地盤上,西羅馬帝國的皇位又得到了傳承。

查理曼大帝死後,王國一分為三,也就是現在法德意的原型,皇位傳給了中法蘭克。隨著中法蘭克的分裂(通常是伴隨著繼承),皇位逐漸分到了義大利北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王國的手上。簡直是雞肋。

961年,義大利教皇若望十二世和義大利城市貴族爭奪權力失敗,奧托一世應教皇請求再次進軍義大利,平息當地叛亂。交易嘛,總要支付對價。962年2月在羅馬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稱他為「奧古斯都」。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德國史稱「第一帝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就是從這裡排序下去的。西羅馬帝國皇位對於牛逼人士的錦上添花作用再次顯現。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在起起伏伏中傳承,皇帝名義下維繫的逐漸變成了一千多個小邦的鬆散聯盟,人弱被人欺,1806年,德國人的好鄰居拿破崙先生勒令弗朗茨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遂。

西羅馬帝國的皇位,終結。

創建於 2016-09-0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政治不正確,理論上來說西羅馬帝國的法統由羅馬教會來管理的,確立教會大於國王的原則。

不是所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神羅皇帝,作為皇帝本人的正確概念是德意志人的皇帝。

作為德意志國王(法統是東法蘭克)可以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然後才是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某種意義上,只有德國皇帝進軍義大利,成功到達羅馬加冕才能稱得上神羅皇帝。


嚴格意義上來說,西羅馬的法統當年被蠻族滅國就算斷絕了。

我用不太很正規的說法來跟題主解釋一下歐洲法統問題吧。

歐洲的皇帝稱號、帝系始於羅馬帝國,這個算最純正的法統了,再質疑歐洲就沒正統皇帝這種說法了。那麼從羅馬後我們這樣做一個設定,帝位每更迭一次,帝位掉價一半。

好的接下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西羅,這兩家都可以算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不過冒出了兩個皇帝稱號這個皇帝稱號就要打點折扣了,簡單來看西羅東羅各自平分了羅馬帝位,就都算這兩個帝位有一半的羅馬血統吧。

東羅那邊的帝位血脈傳承比較簡單,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家業好歹守到了1453年,其間雖然有什麼塞爾柱入侵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羅姆蘇丹國(就是羅馬蘇丹國,很有叫囂拜占庭的感覺),十字軍東征被坑了首都被占搞了個拉丁帝國,但是拜占庭好歹是幾起幾落保住了帝位,最後到了1453年君堡淪陷徹底亡國。

但是快亡國那時俄羅斯那邊,沙皇俄國的前身莫斯科公國當時的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王室巴列奧略王朝的索非亞·巴列奧略公主,在拜占庭徹底滅亡的情況下其他國家祖上可能有聯姻但是還是沒莫斯科公國這樣根正苗紅,莫斯科公國算是有拜占庭帝位的法理繼承權,有了法理依據,所以有了後來伊凡雷帝將莫斯科大公國升格為沙皇俄國的事情。好的畢竟這得國有點不正,這個帝位再掉點價,算繼承了四分之一羅馬帝位。

東羅這邊的帝位傳承就是這麼簡單,羅馬-東羅(拜占庭)-沙俄。

西羅就很難講的清了。

西羅最後的結局是被日耳曼人給滅了,這個時候起西羅的皇冠就被羅馬主教給保管著,後來,法蘭克帝國的查理大帝因為多次幫助羅馬,本身又是個狂熱的基督徒,羅馬主教很感謝他,就給他加冕,讓他帶上了西羅的皇冠。

但是這個地方論法理就很難講的通,歷史上羅馬帝國奉基督教為國教前就成立了,也就是說,主教加冕某人為皇帝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是不存在的,憑啥主教現在有權加冕皇帝?況且羅馬史上皇權大於教權,帝位繼承跟主教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查理不像伊凡雷帝,有皇族的血脈,所以,嚴格意義上,這次的帝位傳承,西羅馬——法蘭克,是傳國不正的,查理大帝得到的羅馬皇帝的帝位(就是西羅的帝位),是偽帝。

好吧我們也繼續算查理算是繼承了西羅帝位,這個帝位再掉價,變成四分之一。查理死後很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查理死後將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帝位傳給了中法蘭克,中法蘭克很不爭氣,後來被東法蘭克西法蘭克瓜分了,好了,西羅馬被蠻族滅了一次,繼承者中法蘭克又被滅國了,皇冠又被羅馬主教保管了。

接下來,西法蘭克沒啥事,後來演變為法蘭西王國。東法蘭克,東法蘭克的土地本身很大部分就是被半開化的日耳曼蠻族控制著,王室很難管這幫蠻子貴族王權很弱,這邊的加洛林王族絕嗣後薩克森繼承了東法蘭克王位,接著薩克森的奧託大帝,胡蘿蔔加大棒馴服了這幫愛內鬥的蠻族,加冕為德意志國王,奧託大帝覺得國王的稱號不大酷炫,於是帶兵進見羅馬,讓羅馬主教加冕他為羅馬皇帝,這個情況除了略顯簡單粗暴外,跟查理授帝情況很像,再次傳國不正,不過奧託大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娶了拜占庭的公主加強皇位正統性。(貌似那個過來的拜占庭公主不是公主,只是當時皇族的遠親,算了勉勉強強算繼承了血脈吧),這個時候,硬算正統繼承者的話,這個帝位血統只有八分之一了。

接下來,神羅一直延續到了法國大革命時代,終於拿破崙擊敗了帝號持有者奧地利,割走了大量神羅法理領土,並且取締了神羅帝號。打個比方,這個帝位就是被拿破崙親手殺死了。但是,拿破崙又向羅馬主教要了帝號,這個個人感覺真的跟羅馬帝位八杆子打不著了,硬要說繼承,只能算他繼承了羅馬,此時血統個人覺得連十六分之一都不如。

拿破崙,拿皇,他的帝國極速擴張,也極速的衰敗,維也納體系,法國取消了帝號,但是神羅也沒有恢復,作為對奧地利被剝奪了帝位的補償,奧地利王國經大國欽定升格為奧地利帝國,再算傳承,血統三十二分之一,已經算爛大街的帝號了。

接下來,拿破崙三世復辟稱帝,法國又稱法蘭西帝國,這個帝號是絕對的偽帝了,拿破崙三世的帝號普法戰爭被普魯士搶了(德皇凡爾賽宮加冕),普魯士拿到這個稱號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附帶一提,他們奉神羅為第一帝國,總覺得是認乾爹)

西歐帝號,硬要算的話

西羅馬—法蘭克(—中法蘭克)—神羅—法蘭西帝國—奧地利帝國

壓根胡扯的帝號

法蘭西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

好了科普結束,對了那時的英國的帝號不要把它跟拿破崙三世建立的帝國的偽帝號相提並論,它的帝號,可是根正苗紅的,傳承自印度的帝號—印度莫卧兒帝國(其實是把他滅了,搶了帝號………),維多利亞女皇加冕為印度女皇可是有理有據的,再怎麼說也是有二分一的莫卧兒帝號。你這可不能質疑她這是偽帝稱號,你要亂說,將來報導出了偏差,你也是有責任的哦 。

回答完畢。


「如果你們要找羅馬皇帝,出門右轉去君士坦丁堡,那是按照基本法產生,先帝也欽定過的。」

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如是說道。

「是的,就是這樣,保質期限是395年1月17日至1453年5月29日。」

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如是說道。

有趣的是,兩位末代皇帝的名字都和帝國首都的建城者一致,羅慕路斯和君士坦丁。


嚴格地說,都不是。

弗朗茨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是奧地利皇帝,《普雷斯堡合約》後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1806),擁有奧地利皇帝頭銜,由於都是一個人,所以他要更靠譜,但是這個「奧地利皇帝」本來就是沒有法統的。

拿破崙呢,算是攪局的,他的皇帝頭銜沒有任何法統。

其實呢,到了近代,法統什麼的已經不是問題了,特別是1648年之後,政治問題和國際關係問題都是現代化了,法統這樣的東西已經慢慢不適應近現代。


羅馬帝國法統在希臘王國,可惜希土戰爭輸了,不然還真能光復帝國


畢竟沙皇=凱撒

畢竟十月革命不在十月份

聽起來很正統的樣子。


我的觀點,神聖羅馬帝國根本沒資格繼承羅馬帝國法統。羅馬帝國在東羅馬滅亡後,法統就已經斷絕,勉強能搭得上邊的,只能說是迎娶了東羅馬末代公主(公主帶去了東羅馬權杖及皇冠)的莫斯科公國(及後來成立的沙皇俄國,沙皇在俄語里的意思是凱撒)。以下內容為轉載@李曉可

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公知大V。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而神聖羅馬帝國是當時歐洲等級制度最森嚴的「區域「之一,當然不自由。而且神羅那地方民風彪悍,從上到下喜歡打仗,德意志僱傭兵聞名歐洲,各國國王名將輩出,能招伏爾泰喜歡才怪。而且野蠻的德意志人多次為爭奪主教繼任權同教皇發生激烈鬥爭,當然不能稱其為神聖。

也不羅馬

公元911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可見神羅是由日耳曼-法蘭克人建立的國家,其祖先在古羅馬時期全是蠻族,和古羅馬帝國-拉丁文化完全是兩回事。僅僅是自稱羅馬,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更不是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到了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皇帝因為皆為家族少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因此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來作為稅收來源和王權擴張的基礎,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徵收稅。帝國的原始設計是依靠教會提供權威和支援來成立,但隨著皇帝和教會這個最大合伙人決裂、鬥爭,使得皇帝的實力和權威一口氣被掏空,權力逐漸衰弱。

而因資本主義發展而富庶的北義大利城邦,如威尼斯、佛羅倫斯、比薩等等,持續地吸引著皇帝的注意和精力,使帝國對日耳曼與義大利其他地區的專註也減弱。

此外,帝國欠缺公認的王室繼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皇帝必須以武力戰勝其他不支持的諸侯,或者必須想辦法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才能維繫皇帝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之下,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各成員國集結成一個核心「國家」之名,實際上卻逐漸演變成為一個鬆散的「邦聯組織」。(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可見神羅也不是皇帝一人說了算的傳統意義上的」帝國「


神羅那種蠻子搭起來的草台班子哪裡繼承了西羅馬的法統啦?屋大維託夢給奧托的嗎?

別拿加冕說事,羅馬帝統和天主教會屁關係都沒有,沒有君士坦丁大帝教會還不知道窩在哪個山溝溝里騙野人呢,少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準確的說,羅馬法統在君士坦丁堡,1453年以後正式滅絕,西羅馬法統早在476年就完蛋了,等神羅散夥的時候人家在博物館裡都呆了一千多年了。


神羅:我一個日耳曼蠻子怎麼就成了羅馬正統了


神羅什麼時候繼承了羅馬法統?


如果按照資治通鑒的觀點,神聖羅馬帝國代表的羅馬正朔,歸於拿破崙,拿破崙被被反法同盟輪了以後,羅馬正朔就沒有了~

第二帝國稱帝並不代表他就繼承了羅馬正朔,甚至連神聖羅馬帝國正統都沒有

硬要說的話,神聖羅馬帝國正統在奧利地皇帝那裡~


沒人繼承,強行繼承的最有說服力的的是沙俄。


西羅死了法理就沒了,查理曼的法蘭克帝國都不能算羅馬,三分法蘭克之後因為加洛林絕嗣而建立的神羅就更不是正統了。

羅馬正統只有拜占庭。

毛子硬要算也就是那位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的沙皇的兒子有宣稱權。過後也只能算個名頭。

沙皇被處決之後的毛子也不算是正統了。

要算正統當然得合法,合的當然是羅馬的法律。

拜占庭是有過選舉繼承法的,不過後代要宣稱自己是合法繼承人的,也只有在長子繼承法下才有效。


神羅也算正統?金髮蠻子而已。

東羅完蛋後就真完了。


推薦閱讀:

古人有"科舉考前班"嗎?難道都悶家自學?
為什麼是羅馬?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大刀與日軍刺刀在實戰中誰佔上風?
古代書院有比現代高等教育優越的地方嗎?
為什麼英文維基百科包括很多西方歷史圖集裡面唐朝的地圖不包含蒙古高原和高句麗?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奧地利 | 拿破崙NapoléonBonaparte | 德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