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入定和冥想一樣嗎?如果有,有什麼共同點?入定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靈魂出竅嗎?


我嘗試描述一下,「入定」時候的體驗。在此之前,先答下題主的相關問題:

1、入定和冥想的區別,我詳細答過,請參考:禪定、冥想、清醒夢、催眠之間什麼區別、聯繫和淵源?

2、「靈魂出竅」,這個沒經歷過,略過了。

3、接著描述下我個人的入定體驗。

其實「體驗」這種東西,是極為個人化的。我發現看別人的體驗時,如果對號入座,常常會出現「知識障」的現象——判斷「對」和「錯」。但是如果放鬆身心,當成一次喚醒感官的體驗,就會很受益。我有經常冥想的習慣,但不太懂佛學名詞,以下描述的純屬實際體驗,沒有任何修行派別。

我所說的「入定」,就是腦中念頭忽然都止了,腦中清明,空空如也。

之前的煩惱,身體的不適,忽然都消失了。

而意識又無比清醒,周身輕快,氣息深長、自如,呼吸是自然在進行的,沒有我的控制。

定的比較深的時候,又好似有一個巨大的存在,在呼吸我的身體。

而「我」這個個體,已經融入了周圍的一切。

無我無他,無相無形,一切合一。

我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我。

在定中,五感都極度敏銳,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極遠處,極細微的聲音,也聽得到。

聽到,卻不為其所擾。

眼睛似閉非閉,偶有光影、顏色、奇妙的影象現前,但也不專註,任它自由來去。

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像充滿了電一樣,電力四射。

周身有如巨大的電池,一時好似電力滿溢,快要膨脹開來;一時又如涓涓細流,與周圍的環境自如地能量交換。

體內有能量在繞圈運行。周身有能量繞大圈,每個身體部位,每個點,又有好似小龍捲風一樣的,小的能量運轉。

有時能量強勁到,有如颶風過境,身體都不由得跟著晃動。

定得深時,強勁仍在,但是身體又柔軟如水,與能量的動向合而為一,於是反而同時感覺寧靜。

動與靜,同時發生,合為一處。

偶有淚流,皆因狂喜。狂喜之後,又轉平靜。

無喜無悲,無形無相。

我以此身感世界,世界以此身感知為我。

如果用一句比較理性的話,那就是,在定中,二元合一,一切合一,回歸本原、整體。

大約就是這樣了。

怎麼入定?

我的經驗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打坐中去。或者選擇任何你喜歡的修行體系,一門深入。

老話兒講:

不瘋魔,不成活。

先投入進去,放下腦子裡的爭辯,全身心的,帶著所有的感官,投入進去,先修起來。

有了體驗之後,再來論「對錯」。「對」——對你有益,就繼續;「不對」——感覺堵,不爽,不暢快,可能接下來就換一換。

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去感覺就好了~


我只談下瑜伽當中的冥想和入定,與其它範疇的沒有對比性。

冥想是指意識能同時感知到身體的全部,並高度集中,通過意識可以對身體產生一些改變(完全控制)。

入定(三摩地)則是將冥想更進一步,可以長時間通過意識完全控制身體。比如降低神經活動、新陳代謝(降低身體消耗同時保持意識的高度集中),減少身體對意識的干擾(更加清醒)。這時靈性的能量得到極大突破,即我們常說的「追求靈性」。

瑜伽當中沒有所謂的「靈魂出竅」的說法,靈魂也不可能出竅。

有些人會說「靈魂出竅」一類的言論,那都是打著瑜伽旗號的騙子,瑜伽中也沒有開竅、開天眼、加持、傳功什麼的。

不過瑜伽達到入定(三摩地)之後,可以感知世間萬物,原因推測是,因為(經過長期大量的練習瑜伽)感受器官高度靈敏、知識極度豐富、思維超群,故可以洞察世事,融會貫通。

另外,瑜伽中的冥想和入定是非常高級的練習,不是隨便能進入的。常人雖然可以練,但遠遠達不到那種狀態。

至於其它範疇的定義,區別很大。比如佛教禪修中的入定就是比較簡單的練習,因為定義不同,無法做比較。


入定的特徵是定,也就是止,如果有靈魂出竅的體驗其實是溜號了,打妄想了,根本沒有所謂的靈魂,還需要出什麼竅?

過度的止會導致心靈的僵化,所以修行不是要單純的止,而是要止觀雙運,在觀的過程中就在當下的過程,當下發生的一切都了了分明,所以根本不可能有靈魂出竅的現象。而且人類的心靈是無相的,無相的意思是說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並且沒有時間,沒有永恆不變,所以怎麼會有靈魂呢?靈魂的說法其實是「常見」,這是一種邪見,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已經否定了。

另外,我們現在一般意義上的冥想,或者說普遍宣傳的所謂冥想根本不是冥想,真正的冥想就是在當下進行沒有分別的觀察,就象你在觀察一隻兔子一樣,沒有希望也沒有恐懼,沒有判斷也沒有思維,只是全然地觀察,這才是真正的冥想。

所以無論是冥想,還是止觀,還是入定都不可能有靈魂出竅的現象,凡是出現這種現象的都是在打妄想,如果跟其他人描述自己修行中出現這種現象,第一有可能是無知,第二有可能是蓄意欺騙。所以宗薩仁波切說描述自己修行體驗是非常不優雅的事情,其實一個人在描述自己修行體驗的時候,正是在向世俗證明自己的無知、貪婪,或由貪婪導致的蓄意的欺騙。


諸仁者。於彼何禪聲聞緣覺如來共。

若有眾生。求樂離苦觀後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凈平等時。若有正趣正發心者。應到其所起卑下心隨順供養。從彼人邊得聞正法。

聞已知義如法修行。 心樂離欲 流注相續。是人得離諸欲 惡不善法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初禪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第二禪

離喜行舍 念增上正知第三禪

舍苦舍樂 先滅憂喜 不苦不樂 舍念清凈第四禪

度一切想 滅有對想 不念別異想無邊虛空處

度無邊虛空處無邊識處

度無邊識處無所有處

度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度非想非非想處滅受想定

諸仁者。

住初禪滅音聲刺

住第二禪滅覺觀刺

住第三禪滅喜刺

住第四禪滅出入息刺

住無邊虛空處滅色刺

住無邊識處滅虛空刺

住無所有處滅識刺

住非想非非想處滅無所有刺

住滅受想滅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 口行得倚 意行得倚。八解脫禪士。得滅盡定到彼岸。


心不動為定。不是閉上眼睛,盤腿打坐,就叫做定了。在定中的修行人,什麼也不耽誤,只是對一切事物不起煩惱心,不起貪嗔痴心。

就像蘇東坡說的「八風吹不動「就是定。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這八風不能動其心。但蘇東坡嘴上的功夫,被說了一句」放屁「,就跳腳了,這就不是真定了。定功不是什麼人能體驗得了的。


僅有一次入定經歷的人來勉強回答一下,此事我請教過師父,師父說算是入了初禪。

當時的感受就是【感覺不到身體的邊界,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在那一刻,你就僅僅是一個存在,沒有【我】這個概念,對外緣的一切都能清晰感知卻又不受其擾。


入定的心是強有力的,禪修者體驗禪那就如心完全融入光中,感覺不到身體,也感覺不到外界,只體驗到一片光明。

入定後是絕對地專心一處的,持續一段時間內,心只緣取一個目標,沒有自己是不是入定之類的想法,也沒有可以控制身體活動和語言的心念,沒有邏輯思考和散亂攀緣。出定之後才能全面審查之前入定的體驗。

具有禪那的心比一般的心要強有力得多,出定後可以進行觀禪,觀察名色法、生滅、緣起等。

按南傳上座部的論注,禪那速行心與欲界速行心的不同之處在於:欲界速行心最多只生起七次(七個剎那),而禪那速行心可以生起無數次(可以持續幾分鐘、幾小時、甚至更長)。詳細情況可閱讀阿毗達摩相關的資料。


第一次入定也是目前最後一次 感到很神奇 身體明顯有別於平時的感覺 想著留住它然而就消失了 那種體驗之奇妙跟第一次高潮差不多 持續了10幾秒 後來老想進入那種狀態但卻再也沒成功過了 但由於上入定距離現在已經有些年頭了 我現在有點回想不起來描述那種感覺也不準確 記憶中當時狀態完結後跟別人描述是說頭皮象被某種力量輕微拉扯住的感覺


心無雜念!


不知道是不是,反正就是爽樂


推薦閱讀:

躺著的時候可以冥想嗎?
冥想過程中被打斷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次冥想你腦海里出現了什麼畫面,是另一個自己嗎?
冥想是不是釋放內心深處壓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
像李開復先生這樣的理性人物如何看待周易和冥想?

TAG:佛教 | 瑜伽 | 佛法 | 冥想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