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怎麼久,有一種「光明」的東西推動社會的進步?還是自古以來平民就被上層階級以不同的方式飼養剝削愚弄?

謝謝各位答主解惑。

」光明是一種文學虛構」和「光明與剝削並存」兩種是很受用的觀點。

幾位答主提到的題主自身問題,部分的確是沒考慮周到,也有些建議其實不具備可行性—其實農民工在城市生活選擇範圍非常狹窄。

題主父母及父輩在城市應該算不上農民工,準確點應該叫撿破爛的、拾荒者、收購站或其他吧。

因為部分人工作受限於收入極低或有違法性質,常住在房東年久失修的廢棄房,電路老化。十幾戶或幾十戶聚集在一起,有的被稱為棚戶區,鮮有本地人,十幾年未聽說過政府為這些地方改善基礎設施。部分用水用電當然也包括裝修都是自己改善的。像我家加工粉碎塑料,佔用很大場地,前幾年還要解決一些工人住宿問題,這種「工作」性質,如果大家坐車時在路上注意到過,根本不可能搬家。

總之很感謝各位解惑,自己也是很困惑社會發展是由善驅動的還只是剝削的不同表現形式。謝謝!!? (ˊωˋ*) ?

——————————————————————————

1.題主父母北京打工,住在郊區村子裡。大雨後水龍頭出的水變成了淺綠色,一股河水味道。我想不到兩公里外的城市小區房裡的水,肯定不會因為大雨變質吧;

2.題主家裡沒有網線,之前安裝網線時他們的說法是 「離XX太遠,安裝後速度也會很慢」,但是只有一牆之隔的某公家機關卻有網,一兩公里外的小區無疑肯定是光纖;

3.看到下半年入學時學生手機卡優惠套餐,便宜的令人咋舌;對比本科階段和父母各個的通訊費用,簡直天壤之別...

================================================

作為農民工孩子,在北京十幾年的生活經驗是:我們使用很多公共設施不僅費用更高(水電網),而且往往有很高的政策壁壘(由於戶籍制度,教育資源也基本封死);

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差距不僅僅來自家庭教育、物質財富,人為制定的政策往往有更深遠也更殘酷的影響。

========================================================

我想過農民是不可能取得與城市人相同的資源的,如果這樣的話就會很多農民擠進城市,城市和國家就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發展——30年前國家很窮,發展第一。一系列對於農村人的政策壁壘和對大城市人的保護於服務「最有效率」的發展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想到這些,會感覺平民像是被統治階級圈養的動物,他們只會在農場不崩潰的情況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會考慮到很多人生存的尊嚴。

常感不公,不僅因為自己過去不能平等使用城市資源發展自己的遺憾,更多的是自己的後代、群體中的很多人也會因為種種壁壘變成愚昧、被壓榨、貧窮和生活沒有尊嚴的人。

問:歷史怎麼久,到底有沒有一種「光明」的東西推動社會的進步?還是自古以來,平民只是被上層階級兜售不同的理念後,用不同的方式飼養、剝削、愚弄??


光明黑暗,正義邪惡,這些都不過是一種幼稚抽象想像。

真相是所有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這些追求有時候彼此矛盾,有時候彼此重合,有時候彼此合作。所以重點是你要找到自己的有力的合作者,不要孤軍奮戰。

另外別以為平民之間就不互相坑了好嗎——在一個封閉的資源匱乏的環境里,人們就會被迫通過掠奪別人獲利,如果你是孤身一人,你在這種鬥爭中的地位當然就會更加不利。

要用中立視角去進行準確的客觀判斷,以決定對你最好的行為策略,自我中心視角的善惡觀在複雜的巨型現代社會中是一種必然讓人迷路的幼稚兒童方法論。


1.當下:一千塊的預算能不能接受呢?用幾百塊安一套簡易的凈水裝置,再用幾百塊買個性價比高點燒水的壺。(對這個並不是很了解,我自己也是憑感覺買的,就不亂推了。)

長期:

a.既然是村子,那當下村裡的人多不多?有沒有把握去說服大部分人?如果有把握的話,聯合大部分人去向上級機構或者是對應的部門(對應哪個部門去問問別人或者查查吧,沒經驗我也不知道)總之天子腳下,不管有沒有落實解決題主的疑惑,至少政府的服務態度,大多數情況不會惡劣到糟糕的地步。

b.換個相對穩定安全一點的居住環境,是否可以接受。

2.是附近同村的人都沒網線嗎?整個村子都沒通網線嗎?題主把幾大網路運營商都問過了嗎?還是題主諮詢的那家,恰巧沒有做題主家附近的業務呢?

如果全不通網:

a.可不可以用流量包?既然在學校消費相對便宜,現在流量可以送人,那多用校園卡開點,轉送些流量給家人就是。

b.搬家,找個能上網的地方。

3.相對對於學生的照顧,從網路運營商來說,是走銷量為主。本想說薄利多銷,想了想這詞不合適,因為並不知道網路運營成本有多少。

總之對於個人來說,在學校的衣食住行消費是要比他在社會中的消費划算很多的。

=================================

問:歷史怎麼久,到底有沒有一種「光明」的東西推動社會的進步?還是自古以來,平民只是被上層階級兜售不同的理念後,用不同的方式飼養、剝削、愚弄??

個人看法,我覺得二者兼有,這並不是二元矛盾的雙方,有黑暗的地方有瑩火蟲,有用蠟燭的,也有點燈的,有會把光分享與其他人的,也有去製造光的。而黎明總是會來,即使它總是和黑暗晝夜交替著。

歷史上會有超越自己階級的人在為相對弱勢的人群在為他們說話,為他們辦事,只是從現在的人類文明史中,相對人數不多,但也許未來會逐漸地多一些呢?說不定。比如恩格斯,看看他的書,他整個一生的行為,超越掉自己所在的統治階級,堅持著去喚醒工人們的意識。

也總有為了自己或者為了他人生活得更有尊嚴,有為人的權利,在努力,在爭取的人們。

?

?

意識到了之後怎麼做是自己的選擇,從當下個人的人生來看,好些其他人都會說莫欺少年窮,自己就更不要欺自己窮。

從短期的歷史進程來看,能延續到現在出生的人們,幾乎絕大多數祖上的某一代或者某幾代或多或者有剝削壓榨過別人的經歷,因為長期整個人生處在貧苦被剝削的環境的,是沒什麼可能娶妻生子繁衍後代的,「富不過三,貧不過五」或者「富不過五,貧不過三」的說法,都表示大多數家庭的規律會這樣發展,富者過幾代,要不就是開始下坡,要不就是變貧。貧者過幾代,要不就是消亡,要不就是反抗,成功了就轉變身份由貧變富,失敗了就消亡。而始終佔據統治地位的家族一旦出現變故,從最頂尖跌落到底下或者中間甚至失去生命,於他們來說可能都是個極大的落差。天朝史上這樣的家族,維持在一定程度保持大概的不變,最多不過大幾百年。

而天朝能擺脫這個規律的家族,極少,且都是走了另外的路,典阜那家,是延續上千年的家族了(鷹潭那家情況稍複雜不贅述),但他們家這樣的特別存在從另一方面來看也使得他們訴求政治權力的機會很小,到底會不會甘願,高興呢?而即便在這樣的家庭里,也並不會少人性的鬥爭。


講真,題主有點玻璃心。

題主提到的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自來水在大雨之後是不是變色,跟水廠有關,不論城裡還是農村,只要是在被大水漫灌的水廠取水的,都會出問題,題主可以參考參考蘭州市的黃河污染導致的停水危機,蘭州也是個省會了,西部的大都市之一,黃河污染,蘭州供水都會受到影響。這個問題是水廠的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跟用戶是不是農村的沒有關係。

關於網線,雙絞線便宜但距離的確造成信號差;光纖速度快但的確安裝費用高,關鍵的關鍵,我國有多家網路供應商,你只看到一牆之隔的公家機關有網,你怎麼不去看看他們用哪家的網,然後找該供應商給你家裝網線?我現在在長江畔的某城市市中心租房住,原來沒有網,裝網的時候,因為小區內其他人都裝了電信,所以也跟著裝了電信,如果裝網通或者廣電,就需要從數千米外的公路上的設備井中的介面接線過來,費用對於我這樣的個人個別用戶來說太貴太費。所以你家裝不上便宜好用的網完全是你自己偷懶不做調查的問題,而不是因為你是農民。

學生的優惠卡套餐更加沒得黑了,只要是學生都可以買,根本不分城市戶口還是農村戶口,服務商都到處發傳單打廣告的,你不看你錯過是你自己的錯,人家沒有做任何的區別對待,甚至,還有農民工套餐和農村1毛卡的存在呢,你知道么?不要以為任何優惠都像雪花那樣會自然而然從天而降。

綜之,題主所謂的不公,只是題主太懶,明明身在地理不利的地方,卻不挪地方也不多獲取信息,反而怪服務不到位。長此以往會越來越偏激的,題主需自省。


「自遠古以來平民就被統治階級剝削愚弄」,這句話沒錯,只是「飼養」這個詞不對,平民的食物不是統治者提供的,相反他們要給統治者提供食物,這就叫剝削嘛。

但是由誰來當統治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五千年,經歷了多少次改朝換代,多少王謝風流化作塵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想被剝削就爭取當上能剝削別人的人,加油。


「一牆之隔的某公家機關卻有網」

按萬計費的政企專線,你確定?


謝邀。

1,光明是一種妄想,是一種文學虛構。

2,稀缺是永遠存在的,高端是永無止境的。


以為歷史總是進步的,只是馬克思的觀點,可是很多時候,我總感覺進一步又退了兩步,改革總是會走向自己的對立面,但是,通過自己所能改變周遭環境,總還是有用的,起碼,對受助的那一個個體來說,是有意義的。


謝邀。推動進步的是需求,供需不平等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變化以適應。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窮富翁大作戰》節目?
在生活的城市有沒有房產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嗎?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嗎?
窮人和富人區別是什麼?
富人家女兒和窮人家女兒各方面差距那麼大,以後的老公也會有差距吧?
如何消除面對優秀友人時的自卑和嫉妒?

TAG:歷史 | 社會學 | 階層 | 貧富差距 | 戶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