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有真正的菩薩存在嗎?
有人說我偏題,這裡我統一回復一下,圖中的這位比那些沽名釣譽的假和尚假菩薩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至少我看到他是真菩薩。
分割
有,看這個,
春運期間,一位老人死在了候車室,正在等車的一位僧人站了出來,替老者超度亡魂,同時也安撫了周圍的群眾的恐慌情緒。以下是新聞截圖,圖侵刪。你看到了什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看到了菩薩
在斯里蘭卡時間的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二時十五分,斯里蘭卡的聖法大長老(Ven. Ariyadhamma Mahathera)去世了。訃告是由和聖法大長老同住於龍樹林僧團的聖喜尊者發出,原文與譯文如下:
Our Mahathera passed away at 2:15 am, September 7th. After sangha discussion, the program will as below: Today 2pm body will send from Colombo to Nauyana. September 7-8, the body will keep in NaUyana. September 9-10, body will keep in Galduwa main branch. September 11-12 body will keep in Colombo. Cremation on September 12, 3.00pm at Colombo.
With metta.
Rev Ariyananda.
據說聖法大長老是一位菩薩。咱們的大長老已於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二時十五分病逝。經過僧團討論,身後事流程如下:今天二點會把遺體從科倫坡移到龍樹林;九月七日至八日,停柩在龍樹林;九月九日至十日,移到 Galduwa 總部;九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回到科倫坡;九月十三日下午三時在科倫坡舉行火葬儀式。
以慈心聖喜尊者
聖法大長老告別儀式一直持續的今天凌晨二時,在最後的時間裡聖喜長老對所有參加儀式的四眾弟子用錫蘭語和英語向大家回憶了聖法大長老的生活及品德。最後,慎重的向大家說:「當大長老在修緣起時,知道在未來,800 世過後,我們的大長老將會成就佛道。」
而修習觀禪的緣起法時,不僅可辨識過去世的投生成分,同時也可以追查未來世。未來世尚未發生,所以處在不確定的狀態,故而,已經能夠修習觀禪緣起法的禪修者在觀察未來世時,會發現,不同時候觀察到的未來世會發生變化。譬如有些禪修者觀察到,未來還有兩世,兩世之後就沒有內容了。然後該禪修者如果在此刻改變心意,發願要見到未來佛並獲得授記也成為菩薩,那麼再去觀察未來世時,會發現未來世的數量變成了數不到盡頭的無數世。
應當明白,「菩薩」就是一類具備極高品質的凡夫,且這類凡夫和一般凡夫的最大不同在於,菩薩最終是一定會自行覺悟四聖諦、脫離輪迴成為佛陀的,而一般的凡夫其未來則不確定,即不必定脫離輪迴。謝邀。
菩薩有度盡眾生的宏願,所以在世間示現是肯定的。
但這種度,是以大因果為基礎,針對眾生的心性,引導培養開悟的種子為目的。
凡夫分善惡,菩薩照見諸法皆空,就不會依這樣簡單的標準。
比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里的甘露火王,凶神惡煞,善用酷行,動不動就挖人心肺,斬人手足。善財童子知道後很害怕,覺得他肯定不是菩薩,一定慈悲心都沒有。甘露火王就告訴他,自己修的是如幻解脫法,那些苦刑慘狀,是自己幻化出來的,並非真實。因為此地民風惡劣,只有用這樣的方法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甘露火王說:
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一眾生,寧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會起一念瞋心;不敢傷害一蚊一蟻,何況人呢?善男子,我此心愿,甚至夢中未曾一念放逸,何況在覺悟時怎能殺人?為什麼呢?人是福田,能生一切善果啊!譬如地居眾生,依附大地安立生長,一切佛菩薩道果,也都依人而能修證。
你看,善財童子尚且不識菩薩真面目,更何況我們凡夫?
善財童子參訪的還有醫生(普眼長者)、船長(婆施羅船師)、商人(賣香長者)、妓女(婆須蜜多女)、通世間一切工巧明的小孩子(自在主童子)等等。他們看起來都是普通人,但所作菩薩行利益眾生,不可思議。
估計很多人感興趣,菩薩示現妓女時怎樣做,婆須蜜多女是這樣說的: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叫離貪慾際。我能隨順一切眾生樂欲,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如此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人非人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隨其樂欲,都令得見。善男子,若有眾生被欲意所纏,因對我身生極愛染,我為之說法,聞者則離貪慾,並得菩薩無著境界定。若有眾生暫見我面、暫與我語、暫升我座、暫觀看我,一執我手、見我眨眼、見我打呵欠或伸懶腰,乃至抱持我唇吻我,都離貪慾,各得菩薩歡喜定境、無礙妙音定境、隨順遍往佛土定境、摧伏一切外道定境、住佛光明定境、菩薩不舍離定境、增長福德藏定境等等。同此,所有眾生若來我處,都離貪慾,得入菩薩一切智地最勝解脫。
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偶爾看到一個人,聽到一句話,一種聲音,甚至是聞到一縷香,一陣清風拂面;可能因為喜悅,或恐懼,或悲傷,或快樂的情緒,就開啟了對生死的思考之門,生起向道之心。
也許,那就是菩薩在助緣。無著菩薩修行求見彌勒菩薩的故事
「無著菩薩上山閉關修持,祈願能得見聖 彌勒大士 (梵 Maitreya ,意譯「慈氏」) 請法。 無著菩薩刻苦精進地修持及祈願,前後經過了十二年,備嘗艱辛,過程中曾產生共三次的退心。第一次是六年後,心生一念:「 要得見 佛是沒有可能的事,我還是放棄吧! 」於是便破關下山了。在下山路上, 無著見到一個人正在磨鐵杵, 無著便問他在幹什麼,那人回答:「我要把鐵杵磨成一支針。」他深受其毅力感動,又重回到山上閉關,重新投入艱苦的修持。
可是,跟著下來,又經三年, 無著菩薩仍未得到任何成績,他便又生起了一念:「 我何必浪費時間呢?見 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他又再破關下山去了。這一次,他碰到的是一個人正在以羽毛刷拭一塊巨石。 無著問他在幹什麼,那人回答:「 這大石擋住了陽光,我要把它磨小,使陽光可以照進我的房中。 」 無著心想:「 竟有如此荒謬可笑的事,但此人卻不屈不撓,而我竟然因小小的挫折便退心了! 」他心存羞愧,又一次回到山上的關房。這樣又經過了三年, 無著仍然未能得見 彌勒化現。
最後他又再一次退心了,灰心地再離開了關房。在下山的路上,他看到一隻垂死的老狗,狗的身體已經開始腐爛,傷口布滿了發出惡臭的蛆蟲。
無著菩薩對這隻狗,生起了悲心,便由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狗吃,又欲把狗身傷口上的眾多蛆蟲除去。但是 無著心想:「 這些蛆蟲的身體十分脆弱,如果我用我的粗手指去移動牠們,肯定會把牠們弄傷。 」所以他便想要先以舌頭輕輕把蛆蟲舔起,然後再把牠們放生。但這些蛆蟲看起來實在太可怕了, 無著只好跪下來,閉上眼睛,俯身以舌舔蟲。
當俯身下去時, 無著卻感到舌頭碰到的是地面,他便張開眼睛,赫然發現狗兒已經不見了。莊嚴的 彌勒大士卻正站在他前面! 無著在激動之餘,問大士說:「 我一心地祈請 大士向我示現,歷經十二載,為何 大士總不示現? 」
大士回答:「 從你入關祈請的第一天起,我便時時刻刻在你身邊,但你因為業障之力,總不能見到我。在這十二年間,你精進地修持,所以凈化了大部分業障,再加上因為你剛才能發起大悲心,便破除了一切業障,得見我身! 」
見到了 彌勒大士, 無著大師立即虛心求教。 彌勒甚是歡喜,帶他到兜率凈土 (梵 Tusita ) 中,為他講解大乘寶觀及慈氏五論等,這使他如撥雲見日,許多疑點盡釋了。從此,他就根據 彌勒大士的教導,專修「大乘空觀」,遇到自己不可解時,便上升到兜率凈土,向 大士頂禮請教。聖 彌勒菩薩一一為他開示,還為他詳細說大乘經義。他隨聽隨悟,大乘經論的主旨基本上都通達了。 」
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略傳一、從廣義的來說,
所謂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翻譯過來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只要覺悟的眾生。就是菩薩。具體覺悟了啥,未定。比如說,吃飯能解餓,喝水能解渴這件事兒上。我們一定是圓滿覺悟的。餓了都知道找飯吃,渴了都知道找水喝。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是菩薩。信解行證圓滿合一。找個人問問,你相信喝水能解渴嗎。他一定回復你,你傻啊!那玩意兒用得著相信么。你看。這就是真信。往往真信都是用不著相信,而嘴裡喊著我信我信的,其實都不信。口號是喊給自己聽的。所以廣義來說,眾生都是菩薩。貓狗豬羊,鬼仙人神,不管哪一類,多少都有覺悟。有覺悟就是菩薩。二、從狹義的眾生知見角度來說。
所謂菩薩,一定是見道。得到了菩薩的智慧才能叫菩薩,具有了達標的硬體軟體就叫菩薩。那啥叫見道?般若智慧。證得般若智慧的,就叫菩薩。至於佛,那是圓滿般若智慧的。從無到有就是菩薩,從小到大就是佛。那麼看看各宗祖師,諸山長老,高僧大德,都符合這個標準。雖然看起來都是人,都是一鼻子倆眼的無毛兩腳動物,但是人家運行的源代碼已經變了。我們還依著自己的俱生我執在那裡貪嗔痴,人家依著般若智慧在那裡覺正凈。三、從佛的角度來說。
題目說的很有意思,現實、真正。這兩個詞兒,帶有很強烈的客觀、唯物的色彩。首先這菩薩不是唯心的,不是我覺得是菩薩就是菩薩;
其次,一定是要符合客觀標準的。必須得是真正的,不是以次充好的。這問題問的本身就帶有濃厚的人類思考和理解問題的方式。但是佛智,既不唯心,也不唯物。或者可以叫唯無。當然也可以說,連這個唯無也無,也從來無這個唯無。
《金剛經》里佛定義的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實,從圓滿般若波羅蜜和解行合一的角度來看,彌勒菩薩也在此之外了。佛在這裡說的是究竟法,是圓滿法。
其實,不是有一套客觀標準和法界的ISO,不是符合了這個標準才能如何。
否則就是心外求法,就是入魔入邪。法不在外,在內;智不在他,在己。不用考慮現實有沒有真正的菩薩,
返過來向里看,當你可以放下現實和真正的無明,以及扔下菩薩這個假名時,你才是菩薩!
千萬別信我,誰信誰上當,不信更上當。這個題目有意思。
《普門品》中,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各種尋聲救苦,各種方便度化。某日趕機,突然發現身份證,錢包,護照等丟了,一籌莫展。於是下意識念觀世音菩薩。此時手機響了。一環衛工原物送回。一小孩掉水裡,你恰巧經過,救起。小孩媽媽感激不盡,連贊菩薩。乃至旅途口乾受人一瓶水,乃至公交車上讓座,受讓者一聲感謝。如此種種拔苦予樂,難道不是菩薩行?行此道時,難道不是菩薩?舍此求證,無非緣木求魚。當信經典言者不虛,我等當志心稱讚觀世音菩薩名號,有苦有難,菩薩定救不爽。同時,若見若聽有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無事隨喜,有事救之。如此,有非菩薩者?以上
菩薩就在我們周圍啊,只是你不以菩薩心看人你就看不到菩薩,我們的父母長輩是我們的菩薩,我們的親友是菩薩,身邊所有的都是我們的菩薩,那些做壞事的人是以身示象給你讓你明白什麼是惡,給你帶來快樂的人是菩薩,給你帶來痛苦的人也是,這些種種都是讓你明白人生苦短,我們要努力去修行,去開悟
什麼是菩薩?一切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修行人都可以稱為菩薩,無論出家在家。有成佛的心、救度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利益一切眾生就是菩薩道。
那麼真正的菩薩存在嗎?也存在,也不存在。
當眾生遇到急難恐怖的時候,菩薩道修行人就應該挺身而出,放下自我,救度眾生。合格的佛弟子都會做到這一點的。能夠真正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修行人都是真菩薩。這是存在。
說不存在。菩薩不貪著名利、福德。於一切善行,當處做畢,當處放下。如風吹過,心不留痕,做如未做,心如止水。無善行,無菩薩,無我,無眾生。
是不是真正的菩薩,體現在他能不能利益一切眾生,僅此一條。
如果您能因聽聞佛法而發起菩提之心,也就是成佛之心,而不只是成為「聲聞羅漢」,而是成「佛」,那麼您就成為一名初發意的菩薩了。
在《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世尊開示說:一切有情在還沒有接觸佛教三寶、聽聞正法之前,可 以說都稱為具足各種纏縛的凡夫,對於什麼是善惡完全不了解,對於因果也沒有正確的知見;如果努 力培植了足夠的福德因緣,有機緣值遇佛教三寶,聽聞了正法,生起了一念凈信,樂于歸依三寶,修 學佛道,那麼這就稱為「初發意的新學菩薩」。——菩薩正行第一集菩薩正行概說
菩薩的種類很多,根據成佛之道的五十二位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來說
如果十信位滿足,願意發起菩提心,修學六度萬行直 至成佛,那麼這就稱為「初發心的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十個階位,我們可以稱為「賢位 菩薩」。而初地以上,則稱為「聖位菩薩」,或者是「菩薩摩訶薩」。而在一直到初住位——發心住之 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對佛教三寶的清凈信心還沒有具足圓滿之前,則都稱為是「凡夫菩薩」、「假名 菩薩」,或者是「名字菩薩」。
另外還有所謂的「實義菩薩」,則是指已經實證甚深佛法的真實義——第一義諦的菩薩;也就是 指已經明心證真,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薩。例如《菩薩瓔珞本業經》當中,世尊曾開 示說: 【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 住以前名為退分。】(《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當六住位的菩薩,在前五住位已經修學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等五波羅蜜之後,進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羅蜜,再加上蘊處界的觀行之後,當因緣成熟忽然之間 一念相應,找到自心如來第八識真如實相,所以正觀現在前;再加上諸佛菩薩以及善知識的護念加持 之下,能夠如實地轉依真實心,這時就能夠升進到第七住位;因為是親證而能夠時時現觀的緣故,所 以這個證境智慧能夠常住不退。而在七住位之前,因為沒有親證的緣故,則總是會進進退退的。 ——菩薩正行第一集菩薩正行概說
所以菩薩沒有那麼玄乎,而是實實在在的,若是在人間發起菩提心,願意修學佛法正理,自度度他,那麼這就是一位菩薩了。只是依於其證量的不同,習氣種子的染污清凈不同,度眾生的發心愿心的深淺大小之不同,而有種種的不同。但一旦走上這條成佛之路,所需要經歷的位階、所需要實證的智慧、所需要斷除的煩惱無明都是一樣的,(而一切眾生最終都會走上這一條成佛之路,沒有之一),成佛了就佛佛道同,無有高下之分了,只是別願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聽到有人說哪一佛不如哪一佛,哪一佛不知哪一法,只有另外一尊佛知道,就知道這個人連基本對佛的信還不具足,就是不懂佛法的外道了。)
在家之人發菩提心的因緣非常多,在菩薩優婆塞戒經裡面說:
「善男子!為二事故發菩提心:一者、增長壽命,二者、增長財物。復有二事:一者、為不斷絕菩薩種姓,二者、為斷眾生罪苦煩惱。復有二事:一者、自觀無量世中受大苦惱,不得利益;二者、雖有無量恆沙諸佛,悉皆不能度脫我身,我當自度。復有二事:一者、作諸善業,二者、作已不失。復有二事:一者、為勝一切人天果報,二者、為勝一切二乘果報。復有二事:一者、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惱;二者、為得無量大利益事。復有二事:一者、過去、未來恆沙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觀菩提是可得法,是故發心。復有二事:一者、觀六住人雖有轉心,猶勝一切聲聞、緣覺;二者、勤心求索無上果故。復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眾生悉得解脫,二者、欲令眾生解脫、勝外道等所得果報。復有二事:一者、不捨一切眾生,二者、捨離一切煩惱。復有二事:一者、為斷眾生現在苦惱,二者、為遮眾生未來苦惱。復有二事:一者、為斷智慧障礙,二者、為斷眾生身障。——菩薩優婆塞戒經
那麼發菩提心的菩薩需要怎麼做呢?經中接著這樣開示:
「善男子!發菩提心有五事:一者、親近善友,二者、斷瞋恚心,三者、隨師教誨,四者、生憐愍心,五者、勤修精進。復有五事:一者、不見他過,二者、雖見他過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憍慢,四者、見他善業不生妬心,五者、觀諸眾生如一子想。——菩薩優婆塞戒經
所以發菩提心了以後,親近善友非常重要,就像中國一句古語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了菩提心,而還繼續不舍過去那些酒肉朋友,不舍過去的聲色犬馬,那麼這菩提心就很難生長發芽開花結果了,而如果不熾然自己的菩提種子,那麼就無法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戒經中說「雖有無量恆沙諸佛,悉皆不能度脫我身,我當自度。」如果不肯自度,又如何有能力度他。
那麼這裡的親近善友在末法時代的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
現在末法時代,邪師說法非常的普遍,而每個都自稱是證量很高的大師;但是往往所說的法, 卻是破壞佛陀正法的像似正法。尤其像某個附佛法外道,以古代邪師所編纂的《入菩薩行論》、《菩提 道次第廣論》等作為教材,號稱是引用佛經以及諸大菩薩的論典所編輯而成的;但是他們否定了佛菩 提的核心第八識如來藏是真實法,那麼他們所說的菩提以及菩提心,早就已經成為空無實義的戲論了。 他們的作為都是要把學佛人轉入欲界五欲法當中,讓人永遠在三界火宅之中流轉的邪法。
古德有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世尊也交代,修學佛法的首要,就是要親近善友。所以, 如果我們想要在三大無量數劫當中安隱地修學菩薩正行,就千萬要十分謹慎地觀察、簡擇,不要隨意 被說法者的表相和吹噓所迷惑了。 ——菩薩正行第一集菩薩正行概說
發菩提心非常難得殊勝,戒經上說:
「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發菩提心,此不為難,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是乃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
在家人有太多惡因緣的纏繞,引發貪痴嗔的因緣非常多,煩惱因緣不斷,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因為自受苦而能夠明白一切眾生皆在苦中與我無異,所以發起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濟眾生,自度度他,這就是菩薩的發心。那麼當人間多了一位發心的菩薩,經上說,從欲界天的最低一層天四天王天到色界四天,都會皆大驚喜,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有人發起成佛之心,未來無量數劫以後就又有一位 佛將出現於世來教化人天了。所以發菩提心彌足珍貴,願眾生皆能早早發起成佛之心!
阿彌陀佛
有。
不過前提是,此「真正的菩薩」,應嚴格定義為,具備真正證量,證悟本心第八識如來藏,位階至少七住明心,具備般若總相智,大慈悲大精進,方便善巧,破邪顯正,自度度他次第邁向常樂我凈成佛境界之大乘真善知識。
- 真菩薩是這樣的:
《華嚴經》
「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大寶積經》
「複次舍利子。當來之世。法欲滅時復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大乘。行毗利耶波羅蜜多者。見如是等諸惡眾生。誹謗毀滅是正法已。倍增振發勇猛正勤大精進力。於是經典大菩薩藏微妙法門。殷勤聽受書持讀誦。」- 假菩薩是這樣的:
《楞嚴經》
「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傢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身雖出家。心不入道。假衣服以作相。販如來以造業。」「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大寶積經》
「又舍利子。當來之世。無量眾生受諸邪見。於彼演說正法。苾芻信受者少不懷敬重請問經義。又不供養親近往來。亦不承事返生凌蔑。於說非法。苾芻信受者多得大勢力。」「又舍利子。當來之世有諸苾芻。貪愛所蔽多行劫盜。欣樂世間三種弊法。何等為三。一者欣樂追求世間衣缽。二者欣樂追求世間飲食。三者欣樂追求世間戲論綺飾文頌。」《入楞伽經》
「 大慧!羅剎惡鬼常食肉者,聞我所說者,尚發慈心,舍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若食肉者,當知即是眾生大怨,斷我聖種。大慧!若我弟子聞我所說,不諦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 〔 惡人、屠夫 〕 ,非我弟子,我非其師。是故大慧!若欲與我作眷屬者,一切諸肉悉不應食。」《法滅盡經》
佛告阿難:「吾涅盤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諸行者明辨之
南無佛法僧很多佛教徒也想知道,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情、方法」去做,才會稱得上是修行人,成就真正菩提之路?世上究竟是否有「菩薩bodhisattva」的存在?
《金剛經》內有兩段經文,清楚表達了真相......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釋迦牟尼佛》說:「其次呀!須菩提!一個真正求無上正覺的人~菩薩,是會用「無滯留的心~(無住)」這種狀態去為塵世間作出「奉獻扶持~(布施)」時,決定不會因為透過「眼所見、耳所聽、鼻所嗅、舌所嘗、身所觸、意所想」的領域際遇而被牽制,而生起任何難以忘懷的攀附心~(執著),做過了就放下。
世尊問:「須菩提呀!你認為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的宇宙空間,可以衡量到嗎?」
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
世尊說:「真正的菩薩心腸,就是用這種(無相布施)的心去作出奉獻,所招致來的福德,是大到如宇宙空間,無法用腦思考及衡量出來,菩薩心腸就是應該用以上方法,來安住思維。」
以上就是世尊在《金剛經》對真正菩薩的定義,直至成佛,亦即是對「求覺修行人~佛弟子」的真正標準,亦即是真正的學佛人、真正的菩薩。按上座部佛教的定義,以上回答全部都是非法的。
菩薩,必須由在世的佛陀親自授記,在將來必定成佛。所以說,現在的是人世間不可能有菩薩了。釋迦牟尼佛只受記了一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將在人壽8萬歲時成佛。
沒有受到釋迦佛親自受記的,無論如何不可能成為菩薩。菩薩不住相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只要你遇到的,給予了你巧善方便的,皆是菩薩,有菩薩心,行菩薩作為,而你自己的善念、善行和福德資糧,可以有力量感召菩薩前來護持平安。個人感覺是這樣的,多誦經,行善,持戒,佛義自明,菩薩現前。
大迦葉尊者還在世,你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菩薩就聽到了,就現在這一刻,無量菩薩都在各個國土,比如除蓋障菩薩,虛空藏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只是你看不到聽不到而已,菩薩中的超級菩薩,特別喜歡,分享。
有啊,菩薩化身住世。往返度人但是現在寺廟魔比較多。菩薩也沒辦法啊。觀音菩薩倒是給我指引了幾個人過來,可是我現在自己還等有機會去前世道場恢復修為。 哪裡還度得了別人老是有人問我怎麼修行,去修心啊。心經,金剛經,你真的好好讀過了。自然不怕什麼邪師傳法。 魔花樣玩的再多,也逃不過貪痴嗔,七情六慾罷了。
凡聖同居土者,其中分為二類:
初曰同居穢土,次曰同居凈土。
初、凡聖同居的穢土者,就如我們娑婆世界之類也。居住於其中的,有凡夫、也有聖人,而凡夫與聖人亦各有二種。
凡夫居住的有兩種:一是惡道眾生,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四道也。二是善道眾生,即人道、天道也。
聖人居住於此的有兩種,一是實聖,即聲聞的四果,緣覺的辟支佛,通教七地位,別教的十住位,圓教的十信滿心。見思的通惑雖然已盡,而其果報身猶在,如此皆名實位的聖人。
二者權聖,是指在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凈土中的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了利益有緣的眾生,而應化示生於凡聖同居土,此皆是權巧方便也。此等聖人皆與凡夫共住,故云凡聖同居。因為還有四惡道眾生共住,故云穢土也。
我們這個地球就屬於凡聖同居的穢土,菩薩,法身大士有很多很多,有緣才能見到。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竟空。現在佛經裡面提到過的,尚未成佛的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等等),都安住於畢竟空之中……他們都是果地菩薩,候補成佛……尤其是彌勒菩薩是上座部也承認的……這些算是真正的菩薩了吧……
行菩薩行的即是菩薩,如白芳禮老人
有菩薩 我們身邊可能就有 但是絕對不會讓任何人知道 現在菩薩度眾生都是現凡夫相 不會現菩薩相 就算你看到了也不會當回事!
菩薩是分階位的,有52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也有假名菩薩和實義菩薩的區別,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有一位入地的菩薩,幾百位七住位(明心開悟)及以上的實義菩薩,還有若干凡夫菩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還要回來渡人?
※如何看待虛雲法師入定8天神遊兜率天這一典故?
※在知乎佛教、佛學、佛法類問題下答題或討論,得到了哪些經驗或教訓?
※想學佛,但不知道如何入門,求教呀?
※佛教為什麼讓人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