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在哪些電影中給你留下過深刻印象?

類似問題:

賓士在哪些電影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 汽車 - 知乎

奧迪在哪些電影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 汽車 - 知乎


鑒於知乎大神 @張佳瑋 跑到我的領域來回答問題,我覺得有必要系統性地給張公子的回答做一些補充。我的補充大家可以讀到以下核心知識點

【友情提示,本文有1萬字,適合從事廣告營銷的朋友閱讀】

怎樣的歷史背景促使了寶馬去拍攝史詩級的《The Hire》系列短片電影

《The Hire》系列的幕後故事

這是當年寶馬THE HIRE視頻製作團隊所出版的漫畫書 ,請記住,這不是一次電影植入營銷,而是一整套的品牌營銷案

2001年,寶馬當時停止了以人口特徵為導向的營銷(基於年齡和收入定位目標客戶),而更喜歡採用以心理因素為導向的營銷(基於心理認知和生活方式定位目標客戶)。「我們不認為任何人服務的目標群體,從心理因素劃分上講,都和我們的完全相同。以梅賽德斯-賓士為例,人們買梅賽德斯-賓士是為了獲得尊貴的地位。而沃爾沃是另外一個例子,人們購買沃爾沃轎車,往往是認為沃爾沃是一個感性而實用的品牌。然而,寶馬在心理因素上卻定位於與他們完全不同的目標群體。實際上,沒有人在我們的目標群體的領域上與我們競爭。只有保時捷與我們的目標群體非常接近,然而保時捷的目標群體遠遠比我們的狹窄。」

2001年寶馬的概念車X coupe概念車預示了未來的1系、Z4的風格,寶馬品牌即將變得非常耀眼

在2000年初,寶馬營銷面臨著紛繁蕪雜的挑戰。首先是媒體的混亂,電視、雜誌以及互聯網,對於廣告從業者來說,越來越迷茫。對於寶馬與其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比如:雷克薩斯或者梅賽德斯-賓士),廣告費用要少很多。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廣告佔據了如此主導的地位,甚至毫無誇張地說,對於消費者來說體驗是如此糟糕,以至於消費者,特別是寶馬的潛在消費者,由於時間的緊迫感,正在逐漸遠離大眾媒體。而更糟糕的是,另外的汽車製造商正在模仿寶馬在30秒廣告中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模仿,使得即使是寶馬最佳的廣告,也要努力奮鬥才能喚起消費者已經麻痹的注意力。在互聯網上,在2000年以前,絕大多數的公司還停留在依靠惱人的自動彈出的小廣告來促銷產品,或者依靠一些小伎倆讓網路瀏覽器不知情地連接到很明顯的是該公司的網址去。

這是1994年寶馬7系廣告。僅僅靠一句閃亮的Slogan來吸引人已經玩不轉了。

在如此背景下,寶馬開啟了一種新的品牌理念向全世界溝通的方式——電影短片。

寶馬的廣告代理公司,迅速地收集了一系列的知名電影中汽車追逐的片斷。這些影片包括:1998年的羅伯特?德尼羅的《冷血悍將》,史蒂夫?麥奎因的經典影片《警網鐵金剛》和《霹靂神探》。這些經典的鏡頭,往往不足十分鐘,卻充分地將轎車作為明星推上電影舞台,並在短悍的故事情節中展示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廣告代理商們細緻地研究了網路電影崛起的現象,並認為這樣的載體會讓寶馬的品牌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為這樣的廣告的目標群體,通常擁有手段(高速的網路連接方式)和興趣去觀賞這樣的網路電影;同時,他們又是年輕的,並且逐漸成為寶馬的客戶群體中的核心。但是這裡,寶馬面臨兩種方式:一種是選取不知名的導演或者學生,而另一種則是聘請好萊塢的大牌導演。而最終,寶馬還是希望仰仗明星們的魅力。「我們所要的一切都是A級的:A級的導演,A級的演員,A級的產品價值。」

這是警網鐵金剛的劇照,野馬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要讓這些大牌導演來接手這些純粹商業的電影短片,是一件艱巨的任務。但另一方面,導演大衛?芬奇,他曾經執導過《格鬥俱樂部》、《七宗罪》以及《心理遊戲》等一系列影片,卻在這時站了出來。芬奇的公司幫助寶馬說服另外的一些大牌導演參與到其中。這其中的導演包括:約翰?弗蘭肯海默(《羅寧》,《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以及《諜網迷魂》,李安(《卧虎藏龍》),王家衛(憑藉影片《春光乍洩》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以及蓋?瑞奇(《偷拐搶騙》,《兩隻大煙槍》)。這些導演的加盟,與影片中的女明星麥當娜和導演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等一起相應成輝,為整個廣告添彩。

蓋?瑞奇導演的《The Hire》系列中的《Star》。主演克里夫歐文背後的是麥當娜。而麥當娜是當時蓋?瑞奇的老婆。

為了老公,為了寶馬,麥當娜也是拼了。她以最好的演技將自己最醜陋的一面展示給觀眾來反襯克里夫歐文的洒脫與寶馬的叛逆!!

吸引這些導演的不僅僅是與寶馬這樣一個卓越的公司一起工作,同時他們也渴望這樣的一個能夠立即見結果的項目。所有的這些影片,都花了不到兩周的時間去拍攝,而每部影片也只有八至十一分鐘的長度。這些影片能夠在網上下載,並且被寶馬到處推廣。較之那些長篇影片的發行方面所要求的創意和財務上製造的困擾和激戰,寶馬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公園內的閑庭信步。這一系列導演的國際化氣質和品味,很好得契合了互聯網全球化的特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爭相下載這些影片,並饒有興趣地觀看。所以接下來這樣的影片就不再會花費力氣去聘請這些好萊塢的大牌導演了。而演員明星們的魅力也不會阻止導演的魔力。因為一旦這些大牌導演的名字被列在這個項目的上面,它就自然的吸引了無數知名的演員,這包括:福雷斯特?惠特克、米基?洛克、加里?奧德曼、靈歌歌星詹姆斯?布朗以及麥當娜。

李安導演的《The Hire》系列的《Chosen》。這一幕講得是保護活佛的故事。在劇情中寶馬遭遇了吉普、賓士等車型的追殺。這也是開闢了通過電影挖苦競爭對手的先河。

2002年上映的《非常人販1》里,傑森·斯坦森的座駕是750i。

2005年《非常人販2》上映時,傑森·斯坦森的座駕換成了奧迪A8 W12。

以前的日子裡,寶馬曾與好萊塢結下良緣,並也藉此獲得了好運。當寶馬在1996年將寶馬Z3推向市場的時候,他們希望Z3擁有一個高曝光率的舞台。而在這時Z3 成為了邦德電影系列《黃金眼》中的另一位明星。當Z3在銀幕上現身的6個月後,Z3才開始在經銷商那裡銷售。而這一次,Z3是取代了詹姆士?邦德以前的座騎阿斯頓馬丁。

在電影中改造過的Z3剖面圖。

雖然Z3的出場時間只有90秒,然而這卻是非常有價值的一分半鐘。向邦德展示這輛Z3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研究和開發主管,這位主管來自於英國MI-5智能實驗室,他當時說道,「現在,請注意,邦德。首先,給你的是一輛新車。一輛寶馬……」這輛Z3在影片中的角色由一系列的傳統和出彩的鏡頭組成。並且這款車也成為了一款特殊的限量版的邦德敞篷跑車,並被收藏進美國內曼馬可百貨公司生產產品目錄里。該部影片的部分場景在寶馬的網站上能夠看到,而這個網址同時可以使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不同的Z3。該網址的點擊率也在短期內上升了三倍,從每日35,000次的點擊率攀升到了125,000次。整個計劃還產生了其他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又來自於傳統的平面印刷廣告和電視廣告。例如,在1996年的電視傳播學院獎的頒獎儀式上,蘋果電腦買到了一個昂貴的30秒廣告,而寶馬作為其客戶的形象卻在屏幕上佔據了25秒的時間。到1995年12月,9千輛Z3敞篷跑車就已經被經銷商預訂了,9千輛這個數字,是其他新上市車型的正常數字的兩倍。

1999年上映的第19部007電影《黑日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到針對美國市場開發的寶馬Z8。

麥克道爾並不喜歡總是唱同一個調調。但是他仍同意在接下來的一部邦德系列電影《擇日而亡》中,展現寶馬7系轎車和寶馬 R120。寶馬R120是新款的摩托車。這項計劃的成功不僅展現在獲取的極高的媒體曝光率和知名度,同時也表現在其他汽車製造商的競相模仿。

第20部007電影《擇日而亡》中的7系。這也是最後一部寶馬贊助的007電影。2006年上映的《皇家賭場》是第一次通過中國審查可以公映的007電影,第一部克雷格擔任主角的007電影,不過在此之後詹姆斯邦德再也沒有開過寶馬車。

垮世紀的營銷中,寶馬製作了一系列6分鐘至12分鐘的電影剪輯。每一部電影短片中的主角都是一位職業車手,並且在電影中他們最後都幫助人們脫離險境。在一部由影星克萊夫?歐文飾演的短片中,麥克道爾將這個角色描述為「一個詹姆斯邦德一樣的角色,但是它不再僅僅是……它應該更接近年輕時候的肖恩?康納利版的邦德,而不是現在的皮爾斯?布魯斯南版的邦德,而且它應該比肖恩?康納利版的邦德更加堅韌。歐文的角色應該是這樣的一個男人:他能夠順利地搞定一切任務,但是在最後他不會投入美女的懷抱,也不會將轎車開到水裡,讓其成為高速遊艇。」

由獨立的導演來製作電影,與製作廣告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公司花費巨資在30秒或者60秒的廣告時間內,必然剔出了大量有趣的內容,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往往發生在花費五十萬美元,甚至更多的美元,進行拍攝廣告片之後。缺少有趣內容的廣告,往往造就的是那些令人索然無味的廣告。麥克道爾曾說,一直以來,寶馬近乎於苛求地挑剔著電影膠片,因為在鏡頭中這些轎車往往過於接近道路的中心線。而現在,寶馬把這一切的重任臨時地轉遞到了電影導演手中。寶馬可以告訴這些匿名的商業導演或者製作人,他需要更多的電影膠片,在這些膠片中,鎂光燈要閃爍在輪轂間或者轎車更加接近白色的道路中心線。但是麥克道爾卻不能這樣告訴李安。因為麥克道爾是精明的,他知道嘗試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徹底推翻聘請像李安這樣的導演的整個理由。實際上,對於整個項目以及對於寶馬的激情,應該由這些導演自由地傳達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這些導演僅僅清晰地覺得自己是寶馬的托兒,或者覺得自己僅僅是工作於整個項目中去正面地推動寶馬的公共關係。而實際上,這種對寶馬正面的感覺往往自然地發於心,連李安也不得不承認,「我的駕駛的一輛1995年版旅行車。我第一次駕駛這輛車(寶馬 540i)的時候,我近乎為之瘋狂。通常我是一個膽小的駕駛者,但是一旦我駕馭這輛車的時候,我身體內部的潛能和動感迸發而出。」在好萊塢的熒屏上,吳宇森在2002年的寶馬電影《Hostage》的感謝名單上,寫下這樣的話,「我要感謝寶馬 Z4,我的新的英雄。我在與Z4共舞。我找到了我的舞會女孩。」

吳宇森《The Hire》系列中的《Hostage》一幕的劇照

為了讓每一部寶馬電影短片中的駕駛員更生動更有張力,寶馬代理公司負責人法隆和他的創意團隊,總是努力地為導演們撰寫台詞。然而,他們的台詞卻面臨了來自於好萊塢職業撰稿人們的激烈競爭。因為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導演和製作公司的職員們,連同寶馬的工作人員一起,在同時比較和評價法隆團隊的作品和好萊塢職業撰稿人們的作品。但是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法隆的創意。他們為克里夫?歐文的角色盧克?瓦朗(Luc Velant)創作了一系列詳細的資料,「1963年生於法國的阿朗松,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孩子在一場發生在阿爾及爾的恐怖分子發動的戰爭中的爆炸中喪生。他在哈佛大學接受教育,並且作為特殊任務的駕駛員在法國的外國事務特種部隊中服役。他於1989年退役。從那時起,他就居住在曼谷,並參加了帶有聚賭性質的、無護具的搏擊比賽。同時他仍然受聘於一些特殊的駕駛任務。在一些高度需要判斷力的危機中,或者高風險的處境中,他的技能最能得以展示。即使連CIA或者國際警察,也不能確定有多少人與瓦朗簽訂了合同,也不知道他的收費有多高。但是他們估計他的費用超過七萬五千美元。然而事實證明,要尋到瓦朗的蹤跡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瓦朗總是在多個國家間穿梭。而CIA和國際警察總是試圖通過瓦朗找到一些更為重要的嫌疑犯或者逃亡犯。而實際上,瓦朗並沒有任何犯罪記錄。雖然堅持不懈地去監視這位神秘的人物是異常重要的,然而妄圖接近或者理解他卻是不可能的。」

克里夫歐文,寶馬最最期待的車主形象

看起來很堅毅,但內心有些小壞

這個項目的最終結果是五部電影短片的系列,並被命名為《The Hire》。這些電影短片總共花掉了一千五百萬美元,而這個花費大約是拍一部30秒電視廣告費用的十倍。這些電影短片在同一時間內上映,因為這些影片是由風格迥異的導演拍攝而成的,而每一位導演都有獨特的聲音和品位。在一部由蓋?瑞奇導演的名為《Star》的電影中,官方語言這樣描述道,「駕駛員面對極端複雜的狀況:一位極有天賦並且美麗的搖滾歌星,她總是能夠得到她想要的東西。這是五部影片中最幽默的一部。蓋?瑞奇在這場喧鬧的騙局中指導麥當娜,而故事發生在這位搖滾明星去往Venue俱樂部的路上。駕駛員正陶醉於寶馬轎車的飛馳和急速的切彎中。麥當娜和她的咖啡,在這些急速運動中左右、前後、上下地搖晃著,而這輛車就是寶馬的M5系。」在另一部由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導演的名為《Powder Keg》的電影中,官方語言這樣描述道,「一組士兵包圍了鄉間的村莊,正在仔細地搜尋一位攝影記者,這位記者拍到了這些士兵的老闆試圖統一世界的照片。

《Power Keg》劇照

寶馬 X5越野車的駕駛員在一個不知名的拉丁美洲的國家飛馳。當士兵們的皮卡車將X5逼到了絕境的時候,緊張氣氛達到了高潮。這時X5的駕駛員不得不選擇鄉間小路倉惶逃跑。這時你不得不柄住呼吸,但是突然你又可發現攝影師雅克布(Jacob)依然活著。拍攝的角度選自從守衛處窗戶的空鏡頭,從這個鏡頭可以很明顯地發覺駕駛員的恐慌。雅克布的鮮血,在藝術加工中由於鮮明的對比幾乎成為黑色,幾乎沾滿了M5的整個內部空間。電影短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是:駕駛員將雅克布的士兵狗牌交還給他的母親,而他的母親是位盲人。這樣的結尾留下了鮮明的諷刺和尖刻。」這一系列電影短片中製造出來的緊張故事情節和氣氛,是他們能夠以摧枯拉朽之勢獲得媒體的好評的關鍵因素。而這些媒體,往往是做好了一切準備去以打落水狗之勢痛貶那些糟糕的廣告創意,以及那些涉足指導廣告的電影導演。由此可見,這樣的成功確實來之不易。

這些廣告都可以在寶馬的電影頻道(BMW North America )上下載,而不是在寶馬的官方產品和銷售網站。麥克道爾和法隆的創意團隊相信:這樣的安排,與銷售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使這個項目從商業廣告中脫穎而出非常重要。他們甚至在猶豫是否應該將這個站點稱之為寶馬電影頻道。但是最後,他們還是覺得有必要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將這個項目與寶馬的品牌聯繫在一起。另外,更重要的是寶馬的品牌擁有的形象並不是糟糕而愚鈍的,因此對於消費者的下載和瀏覽這些影片不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並且他們還為電視觀眾準備了30秒的電影精選剪輯。對於電視觀眾來說,這三十秒的精選無疑是一個即將在熒屏上映的電影的掠影。然而,每一個剪輯都是指引觀眾到寶馬電影頻道的網站是去下載完全版的影片。

至今很多《The Hire》系列經典的畫面還為觀眾所回憶

在短短的幾個月之間,寶馬電影頻道吸引了900萬受眾。不管是寶馬的消費者,還是非寶馬的消費者(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收入或者生活方式的影響,缺乏購買寶馬的能力和動力),都在網站上的評論區熱烈地討論每一部影片。而且,絕大多數的媒體都留意到了這個有創意的突破,並仔細觀看了這些影片,因為他們充分展現了電影的特色。《時代》雜誌的電影和文化的專欄記者理查德?科里斯(Richard Corliss)就寫道,「運用於新媒體和高檔品牌的終極方式終於來到了……它確實值得挑剔的電影觀眾的關注。」 科里斯還對其中的一部電影進行評論,「這是一部微縮,但又是一部完整而細緻的電影。它完美地展現了導演的魅力:畫外音、慢鏡頭、夜晚中兩個孤寂靈魂的驚鴻一瞥般的呼應。」《紐約時報》的電影評論家艾維斯?米歇爾(Elvis Mitchell)也寫道,「令人驚奇而且致命……寶馬的電影用激情點中人們的要穴,而這是其他汽車廣告從未做過的……《The Hire》就是這樣一系列充滿為邦德加上靈魂和人性的影片。」《今日美國》雜誌的麥克?麥肯錫(Mike McCarthy)也寫道,「寶馬打動了……四位明星中的三位。」甚至逆主流派中的左傾主義者《鄉村之聲》(一家位於紐約的周報),也稱讚《The Hire》系列為「媒體雜交混亂場景中的鶴立雞群的地標」,還將其中的一部影片評價為「引人入勝」。

這些刊物和作者從來沒有以這樣正面的論調來評價寶馬的廣告,甚至他們對於這些廣告都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就是他們一貫的觀點。創意無限的導演們總是渴望著自己那些乏味的廣告能夠出現在《紐約時報》或者《今日美國》這些雜誌的廣告欄目的評論中。而這一次,能夠吸引大量的電影和文化評論家來評價這些廣告,真是大大出乎意料,更不用說這些評論家是懷著如此眩目的辭藻來評論這些廣告影片。

如果簡單地以互聯網的訪問數量來判斷成功的程度,那麼寶馬電影網站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尼爾遜(Nielsen/NetRating)網路調查公司的報告顯示:BMW North America 在2001年5月份某一周內的訪問量峰值達到214,000名用戶(注意:不是用戶人次,而是不重複的用戶數)。這大大超過了之前一周的138,000名用戶的訪問數量。男性用戶,這個寶馬主要的目標客戶,在訪問用戶中佔到了68%的比例,並且33%的用戶的年齡在35歲至49歲之間。而最酷的是:訪問者在網站上平均花費了6分鐘的時間,並且39%的訪問者在網站上在線觀看了電影,這個比例還不包括那些使用自己的播放器觀看電影的訪問者。

Media Metrix,一家從事調查網路訪問量和「最熱新網站」的公司,曾引用過寶馬電影頻道,因為它在6周內吸引了787,000名訪問者。對於寶馬來說,這6周內的訪問量已經超過了原來6個月內的訪問量。而這些訪問者又恰好都是寶馬的目標客戶群。超過40%的訪問者的年收入為7.5萬美元甚至更多。並且超過一半的訪問者用寬頻訪問互聯網。而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這些人都有很大比例的可支配收入。這些加和起來能夠與在NBC的《老友》電視劇間播放一個30秒的廣告相抗衡,因為在那裡寶馬同樣可以接觸到1000萬個年收入在30萬至50萬美元之間的用戶。麥克道爾說,「這太棒了!」曾經在廣告業中,有一個堅挺的信條:在一個流行的電視劇間播放廣告。然而這樣的信條正在逐漸被日益流行的各種設施所毀滅。這樣的設施比如就有TiVo,它能夠在電腦硬碟上錄下電視節目,並且幫助觀眾輕易地除掉廣告,並回放這些乾淨的電視節目。

實際上,百分之八十的TiVo的擁有者佔據寶馬用戶的絕大多數,他們都喜歡利用TiVo來除去節目中惱人的廣告。即使寶馬瞄準這些三十秒的電視廣告,而且這些廣告都製作得非常眩目,訓練有素的觀眾還是會輕易地忽視掉這些廣告,或者利用這個機會去洗手間或者電冰箱拿東西。一個有效的廣告在沒有人觀看的情況下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法隆公司的主管及合夥創辦人佛瑞德?森(Fred Senn)就說,「這是一個動態的推拉過程。大部分時間內,我們費勁地把各種消息、信息以及生意等等推向消費者,而後我們就開始等待最後的好結果。然而在這裡,我們製造了一個場景,讓消費者主動來尋找我們。」

麥克道爾開始考慮怎樣延續《The Hire》系列的巨大成功。更多的電影短片?或者更大範圍地通過DVD發行這些電影短片?或者在電影院播放這些短片作為大片前的熱身片(也許是同一個導演的大片)?或者將他們錄製在錄像帶或DVD上作為同一導演的其他大片的獎勵或者熱身片?一旦大家的注意力都停留在寶馬身上,注意他怎麼從媒體的混亂中鶴立雞群如同寶馬的540i轎車從平面玻璃的窗口中脫穎而出,其他的汽車公司也在紛紛開始計劃拍攝這樣的電影短片,實際上捷豹已經開始在嘗試這樣做了。在2003年,別克和日產雙雙推出了他們的網路電影。

寶馬又在開始生產另一系列的電影短片,並相信它依舊能夠成為傳媒界的萬千之寵愛。寶馬開創了網路電影的熱潮,並且也在其中拔得頭籌。但同時,車迷和影迷們也在要求著更多的電影短片。為了配合全新的Z4敞篷跑車的2002年的上市,另外3部影片被委以重任。這次的導演是:喬?卡納漢(《墓場漫步》,《緝毒特警》),托尼?斯科特(《間諜遊戲》,《壯志凌雲》)以及吳宇森。當這些電影現身網上的時候,一些觀眾評論道:寶馬不僅使得他的競爭對手梅賽德斯-賓士模仿他的電影,而且使得一部由元奎指導並由傑森?斯坦森.領銜主演的完整的大片《非常人販》,似乎都帶上了模仿和拷貝《The Hire》系列裡面的場景和感覺的痕迹。

導演托尼斯科特

導演喬?卡納漢

新的電影短片系列,除去回應影迷車迷和消費者對更多的盧克?瓦朗的要求以外,同樣對於解決Z4的市場營銷問題也非常關鍵。在這些影片中,Z4始終是核心。而Z4的前任Z3,卻成為了90年代對於「懵懂之車」的定義。張亨妮(Hennie Chung),寶馬北美分部的主管,她曾負責與慕尼黑一起開發Z3並負責其在北美的上市,她曾說,「在Z3產品生命周期的末期,我們被染上了污名,因為Z3被人稱之為『女孩之車』,而在歐洲也有類似的稱謂,叫做『理髮師之車』。」她也說,男人,不會購買那些讓他們看起來覺得有「脂粉氣」的轎車;但是,女人,卻願意買具有陽剛氣的轎車。其實,當Z3在1996年作為第一款在美國製造的汽車上市的時候,它並不存在「脂粉氣」的問題。Z3在電影《黃金眼》中的熒屏角色幫助了它不少。但是在那時,Z3的競爭對手只有價格和馬力都遠遠更低的馬自達Miata和價格遠遠更高的梅賽德斯-賓士的SL系列。但是在1997年,保時捷推出了它的新敞篷跑車Boxster,而梅賽德斯-賓士也推出了它的新車SLK跑車。《Automotive News》這樣評價這些新的敞篷跑車「在Z3面前大造麻煩」,即使Z3在銷售業績上超越了這些跑車。儘管Z3頭上罩上了「脂粉氣」的光環,但是實際上,Z3 的百分之七十的消費者仍是男性,這個比例稍微高於敞篷跑車的67%的平均男性消費者的比例,而即使是寶馬整體的男性消費者的比例也只有65%。但是,這個麻煩仍然存在。張曾說,「你應該不要局限在這些簡單的數字上面……事實上,當保時捷的Boxster推出後,那些狂熱的敞篷跑車迷們把Z3的問題不再看得那麼嚴重。但是,這種即使是一絲的噪音也會對我們的品牌和Z系列不利。而當時我們正在籌劃著推出Z4。」

同時代的幾個主要競爭對手TT、SLK、Boxster、Z3

對於2002年那一系列的《The Hire》電影短片的回顧證明,它們同前輩2001年的電影短片一樣成功。《廣告周刊》雜誌的芭芭拉?利帕特(Barbara Lippert)曾說,「對於狗尾續貂之事往往有越來越差的詛咒。但是這次的三部後續影片卻非常精明、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非常耐看。簡直同去年的影片一樣精彩。由詹姆斯?布朗J主演的第三部影片甚至更好……」更使寶馬滿足的是,利帕特還這樣寫道,「所有的影片都是有關道德倫理和金錢,關於人生之意義……這一系列影片的運作使得寶馬遠離了80年代的雅皮士形象,而進入了一個探討人生之意義的新世界(只有在這樣的境界,才能實現駕馭一輛偉大的汽車)。在過去的兩年中,這些電影甚至使得麥當娜人性化,並給廣告業帶來了新的生命。然而新瓶裝舊酒的形式是否遠遠落後了呢?」除去網路的傳播,寶馬還是用DVD的形式來傳播這些電影,將它們放在了獨立電影頻道和Bravo有線電視網上,甚至還在2003年春天,在DirectTV上開闢了一個節目播放這些電影。同時,這些電影也獲得了許多榮譽。法隆因為這些寶馬的電影短片,在2003年的互動展示評獎會上,連續兩年榮獲「最佳展示獎」。

深深地吸引著寶馬代理公司創意主管布魯斯?比爾德斯頓(Bruce Bildstein)的精神力量,就是將其頭腦中的商業廣告製作的創意轉變成現實。

在廣告戰中,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的費用會花費在製作上,而剩餘的大筆費用將花費在廣告的發行上。寶馬的電影卻顛倒了這個比例,百分之八十的費用花費在了製作上,使得廣告非常之誘人以至於其消除了需要大量的費用去做媒體發行的需求。較之傳統的電視廣告和平面印刷廣告,寶馬和法隆通過網路廣告中消費者的積极參与,徹底改變了廣告的模式。麥克道爾曾說,傳統媒體的購買需求分析總是基於寶馬的核心消費者通過商業傳播接受到汽車製造商信息的時間是多少。這樣,寶馬將這個被稱之為「寶馬時間」的指標,與其預期花在網站上的時間進行對比。麥克道爾很驚奇地發現,消費者總體貢獻的「寶馬時間」絕大部分來源於網路上的時間。這樣的發現更加使寶馬確信:要在電影方面以及網路內容的質量方面大大投資。公司向電視網和有線台支付了數千萬美元,買到的只是時間。而很明顯的是,寶馬的消費者以及潛在消費者,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不如花在網上衝浪的時間。就創意的層次,寶馬代理公司的創意主管大衛?盧巴斯(David Lubras)就說,電影看起來不像廣告,因為電影中沒有刻意製造的針對汽車的「美麗特寫」,而這些鏡頭將會使電影在味道和視覺上非常像廣告。在電影中,轎車往往被駕駛員折騰到極限,狠命地衝擊地面,這一切如同發生在《羅寧》和《法國販毒網》和《警網鐵金剛》這些電影中的一樣。這一切甚至使這些導演感到驚訝,因為他們原本預期他們會被要求對這些汽車呵護有加。盧巴斯就說,最近一部邦德電影的遺憾之處就在於,整個電影的製作,包括皮爾斯?布魯斯南,顯得太過精緻,就像卡通片里的場景。盧巴斯又說,「其實當阿斯頓馬丁重新回到邦德電影的時候,我們很放心。當他們做這些的時候,獨特性已經結束了。我們早已做過這些了。這是該繼續前進的時侯了。對於這些電影的最佳評價來自於《紐約時報》的評論家,他主要說道,我們的電影才是邦德電影應該具有的風格。這真是難以置信呀!」

盧巴斯曾這樣評論道,「傳統的廣告並不會消失,但是我們卻必須延展我們的廣告組合去感動那些難以接觸到的人群。去感動這些難以接觸到的人群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來接觸你。因此,這樣的方式就要求一種全新的有創意的工具。」在2003年夏季末的時候,有近五千萬位用戶訪問了BMW North America 網站,並觀看和下載這些電影,這些電影到目前為止總共有8部。然而,這些數字展現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但卻沒有揭示一些其他隱藏起來的因素,許多消費者通過朋友的電腦觀看這些影片或者從朋友那裡得到影片進行觀看,卻沒有訪問這些網站。另外,寶馬還發行了數以萬計的DVD。而至於那些通過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觀看這些電影的觀眾就難以測量了。這些數百萬次與消費者的接觸,使得寶馬收集到了數百萬瀏覽網站的用戶的E-mail地址和其他相關信息。而這種方式的奇妙之處在於,不是向消費者強迫地填鴨廣告信息。在這個方面,可以說寶馬是一反傳統,反其道而行之市場營銷手段,從而創造了最有效的品牌塑造實例,超越了公司進行廣告戰的歷史。

如果您有耐心看到這裡,你將看到這些福利——我收藏的漫畫書。

《恐龍快打》在很多人眼裡是街機遊戲,在我眼裡是一部漫畫

《變形金剛》在很多人眼裡是一部電影,在我眼裡是一部漫畫。

最後感謝 @張佳瑋這麼多年為我們奉獻的優美文字和故事。


謝邀。

話說在前面,類似工作,國外車迷其實做過許多了。

我這也就是順手做個收集搬運。

除了最後一個圖,都是歐美人民截的了。

2007年《少年漢尼拔》里,有一輛寶馬。

把這個放在開頭,不是因為這電影里有鞏俐,而是因為……這車是輛1936年的BMW326。這款車只有1936-1941年產,我查了下:前後一共生產了15936輛。

我覺得到2007年,能攬來這種幾十年老車拍電影,真是神通廣大。

順便,漢尼拔博士設定是1936年生的,所以沒法子。必須找老車配他啊。

其他偏老的寶馬,比如《Funkstreife Isar 12》裡面,有50年代的寶馬501。這車型加上色調,真是復古。

然後呢,是《美人魚》里,有一輛寶馬。

——嗯,不是周星馳的《美人魚》,是198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那部《SPLASH》。多一句嘴。NBA球迷都知道金州勇士那對水花兄弟,英文SPLASH BROTHERS,也是這個SPLASH

這是輛1983年的BMW 528E。看當時湯姆-漢克斯多年輕(28歲),開起車來多衝。

通常而言,這部算漢克斯成名電影。

1989年的電影《回到未來2》里,一輛1983年的BMW 633CSI。

這輛車是從歐洲弄來的,據說裝了個20美元的320i尾燈,因為這個車原款尾燈要120美元。劇組為了省錢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1995年的電影《盜火線》。出現了1981款的BMW320i(E21)。

至於這張臉,我不想介紹了……大概是BMW史上請過最大牌的車模?

1997年的電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卡梅隆-迪亞茲和茱莉亞-羅伯茨兩個女神在前面開車。車是BMW 328i(E36)。

同年,《侏羅紀公園之失落的世界》,BMW733i(E23)。這車後來撞了?

1998年的電影《浪人》。有大量飛車鏡頭。導演約翰·弗蘭克海默自己是業餘賽車手。於是:1991款的BMW 535i (E34),大戰德尼羅的標緻406。

哦對了:

約翰·弗蘭克海默導演對BMW是真愛。2001年拍了BMW汽車廣告。跟他聯手的那三位是:蓋-瑞奇、李安和王家衛。

最帥氣的一個車模。1999年,《007之黑日危機》。BMW Z8。皮爾斯-布魯斯南倒數第二部007。這張照片完全是擺拍,透著「老子就是睡了BWM拿來收買我的美女車模,怎麼樣?」。

但好玩的是,有個傳說,這輛Z8是假的。

按那時Z8還沒搞定,所以電影拍攝時,這是輛披著Z8外表的雪佛蘭。

2002年,《玩命快遞》。傑森-斯坦森開了輛BMW 735i。

2004年,《蜘蛛俠2》,BMW 3 (E36)。大家一副「蜘蛛俠你別掉在車上」的嘴臉。

2005年,《史密斯夫婦》,布拉德-皮特和他老婆噼里啪啦打全片的電影。毫無疑問,一輛BMW 5 (E39) 被炸爛了。

然後說到植入廣告大戶碟中諜系列了。

2011年,《碟中諜4》,有一個極帥氣的亮相。

真是跑亂了主角髮型都要給個正臉的典範:BMW I8。

2015年,《碟中諜5》,有這麼個玩意。F80 BMW M3。我就好奇這同款連裝備的怎麼個賣法。

最後,對中國人民而言,或者至少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電影里露寶馬,我估計,還是下面這部。

在這部電影里,寶馬不是用來擺酷的,而是密切聯繫情節。

注意左下角,還特意露出,寧導演這個鏡頭切得……

然後是極為接地氣的大哏神台詞:

妙哉。


在電影里植入廣告,這是哪個車企都會玩的事情,而寶馬在2002年幹了一件事,成功的在廣告里植入了電影,而且還玩大了,造就了聲名遠揚的《THE HIRE》系列廣告短片。

短片一共八部,八部短片的監製都是大衛·芬奇,沒錯,就是那個處女作就是《異形3》,還搞出了《七宗罪》和《搏擊俱樂部》的傢伙。

而八部短片的主角都是克萊夫.歐文,彼時他還沒有出演《亞瑟王》《罪惡之城》和《偷心》,可是范兒已經出來了。

這時候,你心中也許有個小聲音:咦,叫一個人全演了,是不是經費不足啊。

事實上,經費很足,讓我們來看看導演《THE HIRE》的小夥伴們。

一、《伏擊Ambush》

導演:約翰?弗蘭肯海默(《滿州候選人》《浪人》,很值得一看)

出鏡車型:寶馬740i

故事講述歐文在護送一個老人去一個不知名的地點時,遭到一輛貨車的伏擊,車上滿是實槍荷彈的武裝分子。

他們拿槍指著歐文,說老人偷了一大批鑽石,必須馬上停車,數十下不停車,就開火。

這時候猶太老人稱自己把這些鑽石都吞到了肚子里,如果被抓,肯定會被大卸八塊來找出鑽石。

歐文一臉冷酷,在武裝分子倒數的最後一秒時,決定幫助老人,然後就是一場槍林彈雨的追逐戲。

追逐戲上歐文自然不忘了把740i的性能都炫一遍,加速,飄移,操控,你會很懷疑,這特么到底是計程車司機,還是職業賽車手。

最終,歐文擺脫了追兵,並且看著武裝分子的車在爆炸的火光中灰飛煙滅。

而全篇最有意思的,是最後一幕,歐文問老人是不是真的把鑽石吞到了肚子了,猶太老人狡黠地一笑。

歐文會心一笑,瀟洒離去。

二、《被選者Chosen》

導演:李安(這個就不用介紹了吧)

出鏡車型:寶馬740i

一名來自亞洲的聖童坐船來到美國,車手負責把聖童護送到一個地方。

剛一接到聖童的時候,孩子給了車手一個禮物,但暫時不讓他打開。

他們在車上被許多殺手追逐,車手被彈藥擦傷了耳朵,所幸最終還是安全地把聖童送到了一位聖人手中。

這時聖童用眼神悄悄的暗示車手,眼前的這個「聖人」並不是真正的和尚,他穿的靴子透露了他的身份。

車手警覺,拆穿並擊敗了假冒的聖人,再一次救了這個孩子。

車手駕車離開時,想起了孩子的禮物,打開一看是一個印著綠巨人的創可貼,於是微笑著把它貼在了受傷流血的耳朵上。

此處,為什麼是綠巨人的創可貼呢?

嘿嘿,因為《綠巨人浩克》2003年上映,而它的導演恰好叫李安。

三、

《追蹤The Follow》

導演:王家衛 (用介紹么?)

出鏡車型:寶馬330i敞篷版、Z3

畫面一開始,就是濃的化不開的王家衛的氣息。

車手受雇於一個緊張兮兮的電影經理,他有個演員得了妄想症,要求車手監視演員的妻子。

在跟蹤這位妻子的過程中,車手用內心獨白闡述了正確的跟蹤方法,當然炫技是不可少的。

王家衛在車手炫技的過程中,用幾個鏡頭巧妙的展現給大家汽車百米加速的澎湃動力和靈活的操控性。

在跟蹤過程中,他發現這個妻子正在逃離這個國家回到自己的母親身邊,她藏在墨鏡下的一隻眼睛滿是淤青。

車手把傭金退還給電影經理,稱自己跟丟了,讓他不要再找自己,然後駕車離開。

結尾有段頗有寓意的話: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waiting at the end of the road,if you』re not willing to see what it is you
probably shouldn』t be out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路的盡頭總有一些東西在等待你,如果你不想看到它們,那麼一開始你就不該走出來。」

四、

《大明星Star》

導演:蓋·里奇 (看過《兩桿大煙槍》和《偷拐搶騙》的舉手,看過他老婆果照的舉手……以示清白)

出鏡車型:寶馬M5

車手被一個傲慢驕縱的大明星選中,讓他載她去一個演唱會場館。

需要注意的是,這位大明星的造型和麥當娜極為神似,她對助手態度惡劣,助手便找到車手,想給她個教訓。

車手假裝按照女星的吩咐,利用車技擺脫尾隨的保鏢,肆無忌憚的在城市裡亂竄,導致女星在后座上顛來倒去。

等他們到達場館時,女星更是直接被摔出車外,以一個蛤蛤的姿勢呈現在紅地毯上,狗仔隊大吃一驚,刷刷按下快門,把這一幕定格在膠片上。

蓋·里奇果然是不走尋常路啊……

值得一提的是出鏡的車型,熟悉寶馬的人都知道,M系是BMW高品質跑車的象徵,車身上的「M」代表了非凡的運動特性、專屬性和高超的工藝,同時也是優秀的駕駛技藝和個人風格的象徵。

記得多年前韓寒寫過一篇博客,說喜歡M5,當時他還用一大片文字給大家介紹了下M5的性能和地位,當時他說覺著沒必要現在去買,可是不代表買不起,沒準一個衝動之下,就會拿剛到手的版稅把M5買回來。

可見M5在車手心目中的位置。

對了,後來韓寒真買了M5。

五、

《火藥桶Powder Keg》

導演: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名字好長的人一般都牛逼,這是誰呀,好耳熟,拍過什麼電影嗎?此處應有小李子的淚水:特么我恩人都不知道!)

出鏡車型:寶馬X5

這是一個略有些傷感的故事,看這部之前,請先服用《鳥人》,了解一下導演的手法和風格。

聯合國邀請車手幫忙,目標是拯救一名受傷的戰地攝影師哈維?喬布斯,在一個動亂的國家。

在他們離開這個國家的路途中,喬布斯告訴車手鏡頭的血腥使他不忍目睹,戰爭的恐怖也超出他的想像,而自己身為攝影師,無力幫助更多人。

喬布斯對車手說,他的母親曾經教他如何觀察世界,而這也正是他當攝影師的原因。

他給了車手《紐約時報》需要的膠捲,並請他把自己的名牌給他母親。

當他們到達兩國邊界時,他們碰上了一群守衛。這時喬布斯又拿出拍照,作死一般的挑釁守衛。

車手皺著眉頭,冒著槍林彈雨終於逃離,進入了目標國境,可惜的是,喬布斯不幸中彈身亡。

車手到達美國後看望了喬布斯的母親,告訴了她喬布斯贏得普利策新聞獎的消息,並把喬布斯的名牌交給老人,卻發現她是個盲人。

最後一幕,發現她是個盲人時,立意立馬就深了好幾寸,不得不跪服導演的高明。

六、

《人質Hostage》

導演:吳宇森(強推《喋血雙雄》,《英雄本色》,《縱橫四海》)

出鏡車型:寶馬Z4

在開頭插一句無關的話,在該片中出現的Z4,一度曾是我年少時的夢想,曾用過一年Z4的電腦桌面。

短片講的是,一名憤怒的員工綁架了他的CEO,要求得到5,088,042美元的贖金。

FBI僱傭車手,幫忙平息這起事件。

綁架者要求車手把金額數寫在手上,然後問他,手裡掌握著一個人的生命是怎樣一種體驗。

車手說謝邀,然後思考怎麼回答……

這時候,綁架者要求車手把贖金全都燒掉,似乎一瞬間小丑叔靈魂附體。

就在車手從命的時候,FBI破門而入,可沒想到的是,綁架者早有覺悟,對著自己的腦袋來了一槍。

這沒什麼,但有什麼的是,他沒有透露把人質藏在了何處!

就在這時候,車手忽然意識到,手上的金額數可能是人質的電話號碼……

最終,困在車裡的人質在即將淹死時被救起。

補充一句,這個片子獲得了洛杉磯國際短片電影節「最佳動作短片」。

小的時候,家鄉路上跑著的最多的還是桑塔納和富康,偶爾有輛凌志就是好車,至於賓士寶馬,也聽聞過名字,但不知道車標是什麼樣子。

後來忘了是看《第五元素》還是哪部電影,各種名車雲集,尤其是生活中看不到的概念車,好生嚮往。

古人對速度痴迷,把五花馬與千金裘並列,在詩詞與小說中,也處處是名馬,汗血,的盧,赤兔,原因無外乎,名馬能把人帶往更遠的地方,用更短的時間,更快的速度。

今天有了汽車,很多人理解不了為什麼一個會動的鐵盒子要賣那麼貴,可是在痴迷的人眼裡,重要的不是性價比,而是性能。

速度和力量,總是漢子們不懈的追求。

最前面說少年時曾迷戀Z4,是因為那是第一次見到了活生生的跑車從電影中開到了現實,汽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寶馬也即將一百年,但無論汽車還是寶馬都還未老,仍在創新,期待電影中出現更多精彩的車型。

期待更多驚喜。

戀車癖是怎樣一種體驗? - 張兆傑的回答


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電影,但勝似電影。

童年的回憶,極品飛車9 最高通緝 。


瘋狂的石頭 別摸我


怎能不提及 寶馬電影版宣傳片——碟中諜5呢

宣傳電影用的 7系

與反派追逐打鬧的 M3

接老朋友用的X5 xDrive40e

女主專用650i

山路纏鬥——S1000RR(外號:大小眼)

曾經最接近200馬力的摩托


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


說到電影里的BMW,007系列不得不提,超多經典寶馬車啊。

第十七集《黃金眼》有寶馬頂級雙門跑車Z3;

第十八集明日帝國》里有會自動給輪胎充氣的BMW750iL,還有布魯斯南帶著楊紫瓊在樓頂上飛來飛去的寶馬摩托車BMW R 1200 C;

第十九集《縱橫天下》也叫《末日危機》中有能發射導彈的BMW Z8;

可以說,基本上從95年開始,布魯斯南出演的007些列電影就少不了寶馬版本「香車美女」的陪伴。

另外《偷天換日》里的mini cooper組合也相當經典,這電影演完之後mini cooper一下紅遍大街小巷……

扯遠了,說回個人感覺印象最深的,感覺還得算《碟中諜4》里停車樓那場戲。

阿湯哥因為和對手激戰已經接近「半殘」,為了拿到箱子阻止炸彈爆炸,情急之下開著身邊一輛寶馬新1系,直接從將近十層高的地方俯衝下來硬生生地「砸」在地上……

還記得當時看到這塊兒,就感覺自己也跟坐了個激流勇進似的,頓時腳心抓地菊花一緊……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阿湯哥不但沒死,還頑強地從車裡爬了出來然後在千鈞一髮之際將mission「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你們別笑話我入戲太深,因為後來我又欲罷不能地反覆看了好幾遍這段,甚至讓學理科的朋友幫我這個文科生做了個驗算,還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兒。

當時阿湯哥是從8層的高度把寶馬開下去的,每層的高度比照阿湯哥173cm的身高推算,就應該在2米左右,這樣一算車「砸」下來的垂直高度大概 16米。

根據公式S=V0t+1/2at2,得出寶馬車下落時間t≈1.8秒

再根據Vt=V0+at,得到落地時的速度Vt=17.6米/秒,相當於時速64km/h。

查了下國際上NCAP正面碰撞測試的時速標準,剛好就是64km/h。秒懂了嗎朋友們?分明就是在電影里直播碰撞測試呀?!

恍然大悟之間不得不感嘆這植入做的真是巧妙!

去年《碟中諜5》我又懷著滿心期待去看了,這回是M3、新7系、X5 xDrive40e輪番出場為阿湯哥保駕護航。

阿湯哥開著M3在摩洛哥小巷裡所向披靡,扭轉騰挪之間橫掃一眾開著大排量摩托車的追擊者,最後竟然還玩了個直體空翻四周半才穩穩落地。

我估計要不是這代M3從發動機到車體減重80kg提高了操控性,就是阿湯哥技術再好,這場追車+飛翔戲碼也不會這麼精彩。

還有開著S1000RR飆車那場戲也相當精彩,這輛摩托最快速度超過300km/h,基本上就是看見就到了的節奏……

話說還挺期待今年的電影市場的,不過貌似寶馬在電影植入的路上壓力挺大,畢竟i8概念車已經在《碟中諜4》裡頭秀過了,今年是不是得i8結合變形金剛汽車人搞個電影了?

暫時先說這些吧。


一大群三無小號在這個問題底下成規模點贊?什麼情況?是中國寶馬的代理人雇的水軍嗎?


碟中諜4 BMW i8


最新的!!!最新的!!最新的!!

《瘋狂動物城》里的老鼠開的車!

原型是寶馬Isetta,看著跟賓士的smart差不多。其實比smart還小一圈。

而且是特別個性的前開門車,可惜早就停產了。


看到不得?!別摸我!


Italian job里的mini cooper美如畫!

所以搞了一個…


有一個外國電影,一個乾淨的男子指著寶馬的標誌對一個小女孩說:「白雲推動藍天。」一下就記住了。


看了看大家的,各種電影都扒得差不多了。今兒正好有空,來好好聊聊寶馬是如何將眾大片調教成自己的宣傳片的~

利益相關:鐵杆馬粉兒

首先想說的是,好萊塢的電影廣告植入比起國內的那些個影視劇,真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在好萊塢電影里你很難見到主角冰箱里放著一整排的RIO,房間四處散落著伊利舒化奶,拿個快遞還給京東派送員拍個大特寫加個情節什麼的。

簡單來講,好萊塢電影是有一定節操的,廣告植入絕對不能造成突兀感,讓觀眾脫戲。當然,邁克爾貝的《變形金剛》系列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地道,看來是被伊利大土豪拿鈔票砸暈了頭。

所以,品牌想在好萊塢電影中打好廣告,就得做到深度植入。產品伴隨整個故事發展,更進一步,是將品牌基因拿去構架角色形象和影片氛圍基調。

這就會造成另一個現象,品牌語言如果過於強勢,反而會奪走角色和故事的風采。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的主角「寶馬」同志做得最為徹底,多次直接把電影變成了自己的宣傳片!

下面來看看,有哪些影片慘遭了「寶馬」同志的魔爪。

碟中諜系列

看到評論里,2011年《碟4》里的i8,給大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夢幻神秘的i8伴隨一抹幽藍,一亮相變瞬間奪走了女主光彩,並取代了年華老去的阿湯哥成為影片真正的顏值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阿湯哥伸手在屏幕帥氣一划,女主的擋風玻璃前就出現了一張地圖,迅速為阿湯哥規划出一條最短路徑。這其中運用的其實是這兩年才逐漸為大家熟知的AR人機交互技術,通過車內的感測器和攝像頭監視司機的的眼球和頭部位置,然後在擋風玻璃上顯示對應的信息。目前此項技術已經有公司提出了解決方案,相信過不了幾年大家就能享受到了。

說這個細節,是因為充分顯示出寶馬對自己品牌精神的植入——創新前瞻而不是空洞的科學幻想。以後大家再看電影中寶馬車的炫酷科技就要悠著點了,要知道,沒準它就實現了~

到了《碟5》,寶馬更加變本加厲,全方位無限量的「轟炸」觀眾眼球!

注意,這裡的「轟炸」是實打實的轟炸哦,看下圖。

。。。。。。

作為一個嚴謹的人,我說「無限量」也沒在誇張的,下圖一卡車的寶馬都是電影中拿來撞的。

(心碎了,這裡讓我默哀3秒先。。。。。。)

下面再接著解釋下「全方位」,《碟5》中寶馬現身的不止是轎車,還有它的看家賽摩S1000RR。

當然,《碟5》我主要想聊的還是貫穿了幾場核心動作戲的寶馬M3。

對,就是上面撞廢的那輛,沒撞廢之前,它是這樣的。

M3是我最愛的寶馬車型,我的夢中情人,沒有之一!早在《極品9》時代就她就已經徹底征服了我。

M3外形延續了寶馬一貫的線條凌厲、肌肉感十足。再配合極具動感的長軸距、明顯後移的座艙以及簡短的前懸,活像穿著西裝的泰森,隨時準備露出戰鬥本色。

正如寶馬「一切為了駕駛樂趣」的理念,M3動力上採用3.0L六缸雙渦輪發動機,匹配6速手動或7速MDCT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為4.1秒,解除電子限速以後時速可達到290km/h。在國內行堵顯然是委屈了這頭猛獸,希望有天能駕駛它在國外不限速的高速上好好馳騁一番~

007系列

說起邦德座駕,第一反應當然還是阿斯頓馬丁,他家那款經典的DB5儼然已經成為《007》系列的精神象徵。

但是,英倫范的紳士暴徒邦德先生,也曾為我們德國美人的魅力所沉迷。

在布魯斯南時代,寶馬Z3率先敲開大門,在《黃金眼》中成為007系列首款非英國品牌的邦德座駕。

到了《明日帝國》,邦德先生更是躲在寶馬7系裡玩了一把遙控飛車。

而《黑日危機》里登場的寶馬Z8,邦德用方向盤上的雷達瞄準並發射由側腮彈出兩顆猴賽雷將直升機擊落的場面,讓當時尚在中學的我,激動地連當晚的作業都沒心思寫了。

照例還是要聊聊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一款車,美麗的Z8~

Z8是寶馬歷史上著名的敞篷跑車507的續作。頎長的前部,短促的車尾,側身曲線流暢而不乏力量感,還有全鋁車身以及4.9L
V8發動機,讓Z8成了是一個美貌與野性並存的火辣美人。

還有,Z8的好妹妹Z4,在我們國內堪稱跑車爆款,其設計語言跟姐姐一脈相承,街頭巷尾、網文、新聞、瑪麗蘇電視劇無處不在,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

兩大系列作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就按快進了。

大家抓緊,老司機帶你上路了!

《非常人販》7系E28 750i

《偷天換日》8系 E31

《速激6》M5

對了,當然不能少了下面這個,這張圖片十分魔性,我每次看到都忍不住跟著念出台詞。個人覺得華仔這個表情也十分具有表情包潛質。

《天下無賊》好像是3系?

就扯到這裡吧,整體可以看出寶馬品牌在眾多電影中,一直是以性能可靠,皮實耐撞,科技先進的形象出現的,哦,在國內作品還多了個有錢人標籤的功能。不過說起寶馬品牌,一般大家的認知也的確就是這幾點,所以總結下來寶馬品牌的電影營銷還算是相當成功的。

說了這麼多,寶馬是不是考慮給我輛M3啊,模型也行啊。


必然是天下無賊。劉德華劉若英的寶馬了。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么?


速度與激情6裡面整個團隊都用寶馬車啊,

( ̄▽ ̄)


LOCKE,全程只有一人一車,想忽略都難。


龜兒子 高kuo技 無人駕使


難道不是《憨豆先生》?


推薦閱讀:

賓士S系、寶馬7系、奧迪A8和大眾輝騰各自的優缺點?
汽車圈的車型冤家都有哪些對?
為什麼寶馬(BMW)的M系很少見?
寶馬3系操控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請問選寶馬1系兩廂還是奧迪A3兩廂呢?

TAG:電影 | 寶馬BMW | 汽車品牌 | 電影植入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