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道以下,是否不應與人解說空性?

阿彌陀佛,不知道師兄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洒家以前便說過這個偈子,如今再念一遍:

空不解空空說空

說有說無說西東

人人皆是口頭佛

面朝西北喝大風

余不多言,爾莫多言,若復多言,以杖插嘴!


個人見解

沒有見道之前

依著經教,依照著祖師善知識的開示解釋講解

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過多的依照著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去

較多的開演

不大好把握吧

僅供參考


謝瑤

不是

但講不明白的東西當然還是別講的好,否則害人害己,但能否講明白恐怕與是否見道並無關係。

不幸的是,空性這詞兒在古代中國的言文環境中就變成了一個講不明白的辭彙。

原因有二,文言表達的模糊性;對無為法沒有正確的認識讓空性這個詞變成了一個玄奧的東西。

但玄奧只是說不清道理的遁詞,道理一清,玄奧就破。

只要明白什麼是無為法,則空性也沒有什麼講不明白的,因為僅僅是講清道理而已,對修行上也不需要有什麼要求,所以當然可以講。

=====

有同學說真空妙有

覺得有個有可以為

錯了。

什麼時候都得記住無為法的特性,這個也是了解空性的入手點

什麼特性呢?超越二元對立!

也就是不能有我們現實語言的對立的概念去描述,它本身也完全不是二元對立的

比如,無為法存在嗎?不能說存在,也不能說不存在!它是超越存在不存在這個概念的,若是可以用存在來描述,則被描述的一定會有不存在的狀態,這樣一來,就落入二邊了,一落入二邊就可以不存在,一旦可以不存在,就不會是恆常的了,那就不是無為法了。

正是因為無為法超越了存在或者不存在這種概念,無為法才得以恆常。

同樣的,當我們用真空妙有來說無為法的時候,既不是說無為法空,也不是說無為法有。

而是有!必須注意真妙這兩個限定字,中文佛典里這樣用特殊的限定字來描述超越二元對立的無為法的情況還是很多的。真空就是說不是世俗理解的那個空,妙有亦如是,因為超越了空有這樣對立的概念,所以才能稱作真空妙有,在這裡執著空和有都是直接掉進有為法範疇了,那根本是連門都沒入。。。。。

我們說如何鑒別佛法?有三法印四法印可以鑒別,禪宗更是給出了一實相印,這一實相也可以稱作一真法界也可以成為法身也可以稱作佛性也可以稱作真空妙有,其實都是無為法的別稱而已。

正確的認識無為法,才能正確的認識佛法,其餘的疑問基本都可以迎刃而解。

空性雖然有那麼幾個意思,比如說諸法無我,比如說指代佛性云云,但只要能正確的認識無為法,無論是那個意思,都可以直接了當而明確清晰的解答。

這並不是個玄奧的概念,整個佛法其實也都在忙這個,如果不討論解答這個問題,則你在修行道路上就是摸黑前進的,這個不但可以講,而且可以清晰的明確的講。無為法雖然是超越二元對立而語言恰恰是二元對立的,看上去似乎無法用語言直接描述無為法是什麼,沒錯,但是,你可以用語言描述無為法不是什麼,把無為法的外延描述清楚,如此一來,無為法的輪廓就可以看清,至於其他特徵,有經典有聖言量在,大可以用。

===========順便==================

那些聽起來玄奧的概念,說白了都是無為法及其周邊

什麼是空性? - 任天涯的回答

怎樣理解佛教里的「一切皆虛妄」? - 任天涯的回答

怎樣理解佛法與不二論(nonduality)? - 任天涯的回答

「不二法門」有什麼解釋? - 任天涯的回答

實相的存在方式是無常,苦與無我?無常和無我,可以理解,但實相就一定是苦的嗎? - 任天涯的回答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任天涯的回答

父母未生我前,哪個是我本來面目? - 任天涯的回答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否矛盾? - 任天涯的回答

佛學立場如何回答「為什麼世界上有些什麼而不是什麼都沒有」? - 任天涯的回答

關於《金剛經》中的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的一個疑問? - 任天涯的回答

佛是無相的,那為什麼寺廟中還要塑造佛像?塑造出來的佛像既非真佛,那為什麼僧人還要對其禮拜? - 任天涯的回答

怎樣理解「實相即是非相」? - 任天涯的回答

若見諸相非相,誰見如來? - 任天涯的回答

========再順便=====================

一些佛法問題的回答整理.....http://zhuanlan.zhihu.com/tianyajar/20475918


光說空,真的很沒意思.

而且空性的領悟,恰恰是借著有才得來的.

類似於,你打乒乓打得好.你有這樣的本事,是有.可是對你來說,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那幾個技巧嘛,說白了沒有什麼,這就是本質,是空.

所以你沒有本事的人,你去說空,就像數別人財寶一樣,沒意義.

而且容易誤導人,因為有些人知見不正.你說空,他認為那好,什麼都空,我作惡也為空,那我作惡好了.

所以,說空要說因果,不然,容易誤導人.

普通人,從有出發,易領悟本質空.

而不是直接就說空.那樣基本上是沒意義的.

光說空,而不追求有.就怕到時候別人真空妙有,你成了兩手空空.豈不白來一趟.

能夠講明白一點,就說明這個人在這點開悟了.

悟分小悟,中悟,大悟.

普通人都是靠不斷的小悟而進步的.

至於六祖,那樣的人,大悟,就明白很多了.後面基本上全靠其自己修行成就的.所以說迷時師渡,悟時自渡.

回復楊帆:

有的人說空,是代魔鬼發言,以鼓勵為惡為空,不講因果,魔得好處.

要小心,魔的力量還是很大的,一定要記住,其不希望你成就.

----與老法師的辯論

周磊

其實,我覺得,空有空的好處,有有有的作用.不一定非要空與有的對立.關鍵是要批邪見,魔說.

1 小時前刪除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你還是貪愛「有」、捨不得放棄「有」!一切「有」都是無常性的!苦性、病性、癰性、箭性、惱性、害性、怖性、熱性、壞性、滅性、災性、橫性、疫癘性、虛性、偽性、妄性、無實我性、難保信性的!明白嗎?

1 小時前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你說的空性道理是對的.真空和妙有也並沒有什麼障礙吧.

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

1 小時前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空和有不是並存的!如果「有」是存在的,那麼「空」就是假的空!只有當一切「有」都滅盡時,才叫真空!

周磊

那個時候是一真法界嘛.是一切空啊,可也能起用啊.起用就是有啊.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真如是無為道,哪裡來的「起」和「用」嘛?無起!不用!不作為!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阿難得道後,就不幫助人啦?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人」都不見了,哪來的「人」啊?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那該幹什麼啊.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比如你現在在和我對話?不是的!實際是沒有人在對話!只因為你把不是「我」當作「我」,顛倒妄想,以為有人在和你說話!明白嗎?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那該幹什麼」?無為啊!涅槃了,解放了!幹活的都是苦力,大老闆不用幹活的!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大夢初醒,是吧.大夢初醒的是誰?大夢初醒後還有沒有主體性?還有沒有佛性?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佛祖得道時,你是支持佛祖涅槃嗎?還是支持佛祖傳道啊.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一切「有」消失,就是大夢初醒!無夢之主體是誰?就是虛空法身!佛性就是空性,空性令一切眾生夢醒,稱之「佛性」。一旦夢醒,眾生與佛了不可得!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佛祖得道」,我為什麼要支持這、支持那???你天天生活在虛空中,虛空跟你表過態嗎?支持你這個那個的?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佛祖得道了,在眾生看來,眾生得道了嗎?在佛看來,佛是該立刻涅槃嗎?佛該幹什麼?在眾生看來,佛在幹什麼.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我問的是你對佛祖得道時,你的觀點,佛應該立刻涅槃嗎?不是問空.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你問我就是問空!空的立場就是空一切有,你說「佛祖得道」、「眾生得道」、「立刻涅槃」什麼的,都是你的妄想在流轉!你還指望空跟著你一起轉???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再問你,佛祖得道前,是當菩薩多,積累資糧成就的功勞大,還是佛祖最後那一刻證道的功勞大?簡單說,你認為證道是漸進,還是頓證?

周磊

我告訴你,佛祖是成就一切有,才成就一切空.你沒有直面我的問題!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沒有漸進、沒有頓證!你如果順從我的話,你現在已經證道!就是因為不肯放棄自己那些妄想邪思,所以始終在道外站著。。。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兄弟伙,事情是一步一步來的,特別是普通的人.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希望我們能求同存異,共同進步.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已經許多步了!還要「一步一步來」?你為什麼不願離開自己的眼識、不願離開耳鼻舌身意諸識?!因為有情絲在牽連!所以你要勇於棄捨諸識,要知道一切識都是垃圾,臭穢不堪!是時舍離!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哪裡有「我們」?!就你一個愚夫在妄想,貪著眼耳鼻舌身意境界!

周磊 回復 老法師(作者)

你說得對!是應該勇猛精進!

周磊

我能把同你的對話粘貼在我的回答後面嗎?

老法師(作者) 回復 周磊

可以


只怕你那見道,也未必是真的見道。

你真要講了,不也麻煩大了。

如此見解多了,該怕的不怕,不該怕的很多,怎麼見的了道。


四依法里有個依智不依識。

見道位以前。壓根就沒有智。咋個依?

迷時千卷少,悟後半字多啊!


證悟心性的那種狀態感受,只能描繪出來,別人很難體會到。我們生命的本然狀態需要用心體會,不是語言文字可以企及的。


能對機說法的固然不是一般人

維摩詰經卷二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

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

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凈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

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凈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游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政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

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鬚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凈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凈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按天台宗的說法,開圓解後就可以勝任說法的法師。開圓解只是聞思完成,還未得修慧,離見道有一定距離。


若我宗有者,我則是有過。

我宗無物故,如是不得過。

——龍樹菩薩《回諍論》


如何用佛詮釋生活? - 佛


莫學世俗愚流,高談闊論,說性說心。

及叩其所行,不及三家村裡一個不識字的漢子,十字街頭一個念《三官經》的乞兒。枉使擲卻光陰,誤卻大事。因汝平日喜說禪而不達要妙,故發此論。


月稱論師說過:至少需要證得菩薩初地,才能解釋佛經。


我有個舍友曾經很裝逼的和我討論:你認為佛教里的空是什麼概念呢?

我:賞你一巴掌,你別生氣,這就是空!來!


都在這糾結是否應該說了,你確定你能說清楚空么?而且都說出來了,還叫空么?所以還是別執著應不應該了,能聊什麼聊什麼,隨緣吧。


問題是,見道沒有誰說了算呢


不見道卻妄圖給人解說空,應屬是慢痴障礙。不過如果抱著談談理解,拋磚引玉,來增進自己智慧資糧,那應該屬善業。


假定你要出差去一趟馬爾地夫,你不知道馬爾地夫是哪裡,於是領導告訴你就是南面那個那個地方,需要坐飛機。於是你開始安排日程、打電話預定機票、上網預訂賓館、準備外匯、了解當地氣溫、準備行裝,是不是?

所以「安排日程、打電話預定機票、上網預訂賓館、準備外匯、了解當地氣溫、準備行裝」這一切都是以要去的目的地為前提的!

而佛教就是為了讓眾生解脫世間的!怎麼脫離苦海出離世間?就是證得諸法皆空!因此目的地就是空!你把目的地屏蔽掉了,那麼一切修行都會迷失方向。原本離情斷愛滅欲是佛法,因為你不喜歡、不想成空,於是剩下就只念想著「溫暖和諧」、「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兒」,以此作為順其自然的修行目標了!明白嗎?

當你希望別人都不要說空,讓我安心過我的日子時,一切魔眾都歡欣鼓舞、拍手叫好!因為天下人一旦修空,魔界便會空無,魔王的內心是顫抖的!所以魔王竭力要破壞下界眾生修空證空的,以維護魔界的長治久安。。。 ---- 然而大道、真正道就是空!你說該怎麼辦?順空還是抗逆空呢?

所以什麼人在代言魔王,希望要有個清醒的認識!


推薦閱讀:

請教梵音版的古法《大悲咒》讀音?
如何以一個正確姿勢去信仰佛法呢?
地獄門前僧道多,沒學,離佛很近,學了,離佛很遠。為什麼呢!?
如何理解「惜福」?
「菩薩」是一個果位嗎?嚴格來說「菩薩」可以作為一種榮譽稱號嗎?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