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理解能力,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

覺得自己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之下,看什麼都喜歡直接拿結果和簡單明了的東西。喪失了自己的一個思考力和理解力,感覺看很多書都不能理解的到,看的暈乎暈乎的。而且經常被大眾媒體,或者別人的一些觀點給左右。請問一下,我該怎麼解決這種問題呢?


我也在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理解力,我向題主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多去看書、多去思考、多去寫作。

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是喜歡看簡單明了的內容。如果我們不喜歡看簡單明了的內容,那麼教育部還需要那麼費盡心思地大力呼籲學生多讀不那麼簡單明了的經典名著?

人的邏輯思維和理解力完全可以通過讀書與思考去得到提高,因此,題主像那些讀書大神一樣多讀書吧:

培養邏輯思維

《簡單的邏輯學》

這本書的內容和書名上形容的一樣,很容易理解,但是非常實用。這本書是一個對邏輯學完全掌握的大神寫的,非常適合作為邏輯學的入門書。

《普通邏輯》

這是一本高校教材。雖然有很多通過簡單易懂的說法向我們講解邏輯學的書,但是嚴肅嚴謹的教材還是需要我們去讀一讀的。這是一本可以提高題主理解力和邏輯思維的書。

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三版)》

這本書會教你如何不再輕易被大眾媒體或別人的觀點左右。

讀書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

《快速閱讀》(博贊 著)

既然要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和理解力,那麼不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可能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看書的同時不要忘記做筆記。剛開始做筆記的時候,不需要有什麼特定的要求,只要將自己的思考通通寫在紙上(或者用手機鍵盤輸入在手機上)就可以了,表達勝於一切。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發現,做筆記不僅讓自己的心情變愉快了,而且還提高了自己的邏輯思維、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質量。

ps:以上所說的練習都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題主不僅要行動,更要堅持行動。


剛在知乎上寫了一個帖子可以看看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如何學會思考? - 讀書貓的回答

要看看邏輯學書籍,學會論證


有一些值得你去學習和練習的思維模式。太平庸?因為你沒有這些思維方式

「你可能也早已發現,那些想要背下所有內容的學生最終都會把這些東西全都忘掉。他們在學校里不會成功,在人生中也一樣。你必須要合理地處理腦子裡的那些心理模式,建立起一個框架。——查理芒格」

知乎上我們會討論「名校與非名校之間的區別」,會討論「什麼早就了大牛」,也還會討論「如何做到月薪十萬」..... 認真分析對比一下,你會發現,普通人和牛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讓人可喜的是,這些思維方式是我們可以鍛鍊出來的!

1、遺憾最小化框架(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提出者:傑夫貝索斯 亞馬遜CEO

「我知道,等我到了80歲,我絕不會後悔我做過的這些嘗試。我不會後悔投入到互聯網這個我認為將成大事的領域之中。我知道哪怕我失敗了,我也不會遺憾,但我可能會因為沒有嘗試而最終後悔不已。」

——傑夫貝索斯 亞馬遜CEO

使用方法:當要做出決定時,自問一個問題「當我80歲時,我是否會後悔沒有做這件事情?」

二、創意迷宮(The Idea Maze)

提出者:Balaji S. Srinivasn A16Z(矽谷頂級風投)成員

一個優秀的創始人應該能夠預測到,在這個迷宮中,轉哪些彎會為公司帶來財富,哪些會將公司帶向滅亡。一個糟糕的創始人則只會盲目地奔向一個寫著電影、音樂、文件分享、P2P或者是圖片社交的迷宮入口,絲毫沒有考慮這一產業的歷史、迷宮內已有的玩家、過去的傷亡人數,也沒有考慮是否有能夠打破圍牆、改變現狀的科技。

—— Balaji S. Srinivasan

使用方法:在需要有創意的時候,為自己畫出儘可能多的迷宮之路,並努力去尋找不一樣的出口。

創意迷宮是一種思維框架,能夠幫助你思考並計劃公司可能會走上的多種道路。創意迷宮認為,第一個出口往往是大家都能想到的,第二個出口相對來說少人知道一些,但是作為一個好的創意家,應該要努力去尋找第五個出口。成功的創業靈感通常會經過大量的優化,考慮到未來世界的變化而預測出多種發展道路,形成一個框架後再著手實施。

三、厭惡性事務盲區(Schlep Blindness)

提出者:Paul Graham YC創始人

一個企業將要從事的 「苦差」 也正定義著這個企業。苦差事就像是一個冰冷的游泳池,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跳進去。

—— Paul Graham

使用方法:當在尋找創業機會的時候,與其問「我可以發現什麼?」,不如問「我希望別人能為我解決什麼問題?」。

關於厭惡性盲區的一個最著名的例子是Stripe公司,或者說是Stripe公司的創業創意更合適。十幾年來,任何接觸過在線支付的程序員都知道其中的過程是多麼的討厭。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然而,當人們要創業時,他們去做烹飪網站,或做本地新聞的聚合網站。為什麼?為什麼去做那些沒人會關注或沒有會掏錢的東西,而放著一個解決世界基礎設施中的一個最重要的部件的機會不管?這是因為厭惡性盲區阻止了人們去思考解決這個支付的問題。

其實說通俗一點,就是解決人們的痛點。比如滴滴解決了出行的痛點,支付寶和微信解決了交易中的痛點,外賣解決了生活上的痛點。就是這些創意者敢於跳入「苦差」,並找到解決辦法。

厭惡性事務盲區會讓創始人忽略各種創業點子。「Schlep」一詞來源於意第續語,意思是乏味的、不受歡迎的苦差事。它的危險之處在於,人們往往認識不到這些事務的存在,彷彿下意識地將它忽略了,這就是「厭惡性事務盲區」。

四、目標問題(Jobs to be Done)

提出者:Clayton Christensen 《創新者的窘境》作者

如果你能理解那個問題,那麼找到改善產品的方法就不在話下了。

—— Clayton Christensen

使用方法:當你想要了解他人的想法,包括消費者、同事、老闆、競爭對手等等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個填空題來幫助自己理清思路「when__________, I want to _____________, So I can ______________」

目標問題能幫助你明白為何用戶要選擇你的產品,由此讓你能夠更精確地發展產品,更好地進行營銷。

目標問題框架是在商業背景下看待用戶動機的有效方法。傳統的營銷技巧要求我們把客戶按照年齡段、人種、婚姻狀況等項目分類,但這一分類太關注公司想要銷售什麼,而非客戶需要什麼。客戶的購買決定很少是因為自己屬於某一類別,而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必須解決某個問題。

五、最小化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提出者:Frank Robinson

最小化可行性產品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測試你的猜想,保證產品需求的過程。開發產品時,先做出一個簡單的原型,在通過測試收集反饋,快速更新,不斷修正,最終得出一個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一過程中的原型就是最小化可行性產品。

使用方法:向自己提問:1、我最有風險的猜想是哪一個?2、要想測試這個猜想,我能做的最小的實驗是什麼?

六、證實偏差(Confirmation Bias)

提出者:Thucydides 古希臘歷史學家

人類的認識有著一種獨特而永恆的錯誤,他們因受到肯定而引發的感動和興奮遠比受到否定的多。

—— 弗朗西斯·培根

使用方法:聽取他人意見,查閱不同立場的信息,並始終尊重事實。

證實偏差是一種思維習慣,人們有一個既定認識的時候,在求證時會傾向去找和他們的認識相符的答案,並且忽略掉相反的證據。這種思維習慣對於創意迷宮和最小化可行性產品都是有害的。

七、「百名腦殘粉」(100 People Love)

提出者:Paul Graham YC創始人

讓一小部分人開心比讓一大群人半開心來的好。

—— Paul Buchheit

使用方法:不論是推進產品還是推進項目,都先讓一小部分人滿意。再藉助他們的力量幫助你傳播出去。

與其讓一百萬人對你的產品有好感,不如有一百名忠實的腦殘粉。這一百名熱愛著這一產品的客戶或用戶會不遺餘力地向世界宣傳你的產品,並且會持續給你帶來反饋或建議,讓你能夠不斷優化用戶體驗。

八、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

提出者:Robert Metcalfe 乙太網發明者

網路效應,就是指一個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越多,價值越大。網路效應能夠幫你建立一個更好的、發展更快、價值更高的產品,是許多軟體公司最關鍵的動力所在。

Metcalfe法則的核心在於,當網路中的用戶數增長時,這一網路的價值將會出現更加大量的增長。簡而言之,在一個十人的網路中加入一個新用戶,這個網路的增長不是10%,而是將近20%。網路效應的強大之處在於,一個新用戶帶來的新連接能夠放大整個網路的潛力。


可以大量練習公務員考試的行測試題 就看你敢不敢挑戰自己的智商咯


推薦閱讀:

如何訓練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
如何培養一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
「應試教育階段應該填鴨式教育,到了大學才是培養思想的時候」這種說法對嗎?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
什麼叫做能力,什麼叫做綜合素質?

TAG:思考 | 邏輯 | 能力 | 能力培養 | 閱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