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過程中遇到困惑求指點!?
本人從小就對佛菩薩有親近感,三四年前開始正式接觸佛教。目前已經受了三皈依和居士菩薩戒。在修行的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我現在每天的功課是這樣,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打坐念兩小時六字大明咒。整個白天只要思想空閑的時候就念彌勒菩薩名號。每天晚上念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大悲咒,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念彌勒菩薩名號迴向往生兜率凈土。每月六齋日持八關齋戒,時常讀誦佛經,有時候還去買魚放生。
就這樣一直修行,可是我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以前不懂事,造了很多惡業,於是總擔心自己不能成就,擔心自己不能往生兜率凈土,擔心自己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眾生。
這樣的我,該怎麼辦?我的修行方法有問題嗎?
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原諒我粘貼我的學佛經歷舊帖,就是想交流下經驗。其實還是福德還不夠啊,跟我一樣。要想有實質進步,福德資糧要嚴厲地修,慢則三年,就不一樣了。說起來我自己都慚愧了,還得再好好培福。
得至少找一個能積累福報的或者上供或者下施。不是做作就算了,要積累一定數量,比如,在三年時間裡供十萬杯水,再少的一萬杯。又或者每天做施食不間斷三年。重點是「堅持不間斷」。
--------------------分界線,以下是舊帖----------------
我從小是個很安靜的小孩,四肢簡單,簡單到走路都會崴腳那種。腦子裡會想很多奇怪的問題,我從哪來?世界從哪來有盡頭嗎?宇宙以外是什麼?我覺得信息的獲取不一定只能依靠感官,一定有這樣一種方式超越感官而了解世界。覺得生命像在一個沉悶的夢,但夢之外的我又是誰?這些問題思考著就會陷入一種沉悶的情緒里沒有答案,經常一個人發獃。直到上初中前,都處在不知道該跟誰說這些的狀態,同齡人在關心動畫片、槍、功夫、班上哪個女生比較漂亮和好欺負的時候,我在發獃。
跟佛結緣,記得起來的最早大概是上小學前,有一天在家,沒人,家裡有我有彩電,那時宗教還是禁忌話題,但有天恰巧電視里的放一個古迹紀錄片—大昭寺,目不轉睛的看著一個人發獃。對生活里任何跟佛教相關的東西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和強烈的喜愛,說不上為什麼。只記得《兒童百科全書》上說,佛教等宗教是愚昧的、是精神鴉片、封建統治者麻痹勞動人民的工具。那時覺得還是喜歡,鴉片就鴉片吧。小學時國內互聯網剛興起,少有家庭計算機有互聯網,恰巧我家有,那時沒百度沒博客也沒圍牆,搜狐就能連到一些台灣和香港的寺院信息,得以獲得最早的對佛教的正面信息,上頭說,佛教不是真鴉片也不是毒草。是佛的智慧。
對小孩來說小學畢業是件大事,因為意味著有一個完全沒有作業的假期,我去另一個城市玩。第一次走進一個寺院寺院,感覺很奇怪,心緒格外寧靜和清晰,很留戀那的感覺,一個一個殿禮拜。花五元巨款買了盞蠟燭供上,有種很幸福的感覺,感覺像是占上大便宜了,也在那得到一些書,莆田廣化寺出的。如獲至寶。愉快地一個人讀。似懂非懂。
我們家鄉當時沒有寺院,初中找到我們當地唯一的一處佛教組織居士林,周末的一有個地方經常去拜佛供佛和蹭那裡借閱的書,一個書櫃滿滿的佛教書籍,一本本看,從《覺海慈航》這些各該民間勸善書到《辯了義不了議論講記》這樣的大論,從《四阿含》這樣的根本經典到《華嚴》這樣的大部大乘原典。從《了凡四訓》這樣的漢傳熱門書籍到《普賢行願品略釋願海舟》這樣的藏傳講解、從《大智度論》這樣的譯作到《萬善同歸集》這些漢地祖師的撰著,入寶山一樣看,看不完借回家看,看得懂看,看不懂也過過眼。一邊做賊一樣防著家裡人發現一邊不成體系地胡亂學,那感覺真跟早戀一樣,很幸福。我所有親屬往上兩輩都是受黨教育多年的共產主義戰士,家翁還是警察,說我信佛這無異於說下一代在吸食精神鴉片,這還了得?於是偵查與被偵查的幾年裡就是一部血淚史。燒砸剪扔之類的時時發生,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說多都是淚。說實話,因為之前的底子,加上佔用了我絕大多數的課餘時間,那一兩年對佛教的理解已經超乎當時居士林里的大多數居士,內心的強烈好奇和求知慾,卻又處在問題沒人能回答的狀態。只希望這些都是真的。
高中時,對佛教的理解已經有一些積累了,但是信無法真正增上,佛門浩瀚廣大,各系各宗各派所說的看起來那麼不一樣,修行的方式有那麼迥異,甚至好多針鋒相對。古德已經逝去,現在又有哪些堪作眼目的大德?佛教是不是已經沒落而虛有其表了?大乘佛教其實是不是純正的佛法?藏傳真的是左道密教?禪宗自宋以降的變化還能稱之為禪宗嗎?心中心等新興教派的好壞到底孰是孰非?無數這些問題縈繞心頭而不得解,南懷瑾、母音老人、凈空法師、慧律法師、濟群法師、阿姜查、索達吉堪布等等等等眾多可知的僧人彼此風格差那麼多。無數疑問得不到解決。
比如同樣是一個密宗的概念「即身成佛」好了,印光大師說是「不了義說,此佛非究竟佛」;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說這是「蕭蕭黃葉止兒啼」;蕭平實說「此是密教大妄語」;印順導師說這好比「無疑乞丐妄稱國王」;馮達庵說「以三密之功,令肉身頓轉普賢身,即身成佛真實不虛」;索達吉堪布說「證虹身者可說是即身成佛」;母音老人又說化虹「猶是天地間一遊魂,仍需一著斷盡法界歸空」。都有道理,但有彼此站立角度又各各不同。
游心法海但又疑惑叢生,信心這回事,有沒有、有多少是騙不了自己的。在我們一個小城裡,我接觸過的居士里,能說的都不多,修證讓我信服的也見不到。佛教畢竟不是一向單純的哲學,他的教理必然是要指向真實的修證和解脫的,然而這方面,我看不到例子。苦悶中認識一名年紀相仿的道友,所知沒我多,但實修上經驗比我多不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不斷不斷去探討,他說,他的師父是一位得道高僧,反覆告訴他們,真想修行的話,不是單純的學習思索就可以,必須具有很豐足的福德,憑此能滋生真正的智慧,憑此能消泯修道中的障礙,憑此能滋養無上菩提心,憑此能值遇真正的善知識。
常言道「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確」實難以在修行路上不走彎路。回顧起來確實有跡可循只是自己沒有注意過,南懷瑾說真要修無上道福德資糧資糧要嚴厲修!《大智度論》云:「福德是菩薩摩訶薩根本」、廣華律師云:「福能攝慧但慧不能攝福」,從前也聽說禪寺打禪七,如果是明眼的班首偶爾發現有老參師傅功夫純厚但始終無法開悟,往往便會令他齋僧或者為常住大眾僧發心服務,之後便得以開悟,福德不具足故。歷代高僧傳里往往公案,每日在廚房發心勞作供僧的典座成就比甚至主持還大,比如彌天高道安法師、普庵禪師等等就都是每日誠懇發心供養眾僧方才得以開悟。近代高僧虛雲長老、本煥長老早年也莫不有千里朝山、放千台焰口等等的勤苦行來積累資糧,而後才得以成就高絕。達摩祖師對二祖慧可說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誠此之謂也。五道十地中資糧道第一,六度中布施第一,我想也不是偶然。我想這或許真是我問題所在。
大學時,山高皇帝遠,之前不能做的,這下都能做了。我想既然福德不好,我就努力修福吧。因為我跟老師、舍友、舍管交好,在他們的掩護下我得以在宿舍大行其道,布置佛堂、每日供佛的花香燈塗果不斷、每天長明油燈晝夜不息、早上起得比所有人都早來念經、晚上施食煙供、做水供,招乾淨的泥來塑一個個小佛像佛塔,省下生活費跑到學校後山上放生、掛經幡,偶爾到寺院齋僧、每年捐都造佛像和印造經文、在宿舍受八關齋戒,經過幾年每天對舍友循循善誘,結果舍友都成了佛教徒。想想也是蠻拼的,那時的生活費500,我大概一個月就花150,一年省下的錢還去了趟朝聖。所有知道的所有可以積累福德的都一一去做。說實話,自己並不屬於不懂教理的,當時的所知已經比很多居士都多了,但是見地再高也得踏實做功夫,欲做法門龍象先作眾生牛馬。放下了「那些都是有漏善業不算真功德」之類的想法。大學幾年,我隱隱感到自己由里到外有了轉變。
我想正是因為這些「前期準備」,我後來能夠得以值遇真正的善知識,並在他們的引導之下能得以開始真正奇妙無窮的修行之路。各種神奇的事、轉變我思維的和想法的事,也見過一些,那又都是另外的故事了。以上就是一點點小故事和體會。對理論理解的不斷修正和修行的切身體驗之類的,又長又臭,就不獻醜了。廢話太多,到此為止。編輯於 2015-11-24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自己還救不了,怎麼救眾生?就好象一個人自己都要淹死了,哪有能力去救他人?所以把你想要救別人的想法放下,這個想法在於大乘佛法中叫願,看似慈悲心起,但實際上是想要尋求他人認同的野心,沒有放下這個野心,就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沒有放下名聞利養卻又假裝放下了,這叫正欺其人,自欺其人就是自我欺騙,自我欺騙就是妄語,這是五戒十善中的大戒,沒有持住妄語,僅這一條就足以讓你自尊心發展程度低下,自信心降低,自信心降低表示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那麼對別人更不可能有信心,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阿彌陀佛也不可能有信心,明白?這就是你沒有信心的根源之一。
但只是之一,雖然它是非常重要的之一,因為有這樣的野心,你才會去學凈土,期望可以不用自證自修,依靠佛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我現在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無量壽經·惑盡見佛第四十一》中講到: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凈,遠離分別,求生凈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有眾生,雖然種了很多的善根,種了福田,但是如果他「取相分別」,也就是著相,沒有證得空性的話,情執深重,哪怕是以分別心求極樂,以為心外別有一個地方叫極樂,或除地球以外還有一個另外的物質或非物質世界稱為極樂的話,想要求出輪迴,是永遠也不可能的,即「終不能得」。但是如果這個眾生,證得了「空性」,得到了「無相智慧」,不取於相,不著相,即證得「無我相」,那麼功夫德行夠了,身心都清凈,沒有了分別心,即不在心外去求一個他世界稱為「極樂」,那麼此眾生即生當生佛剎,永獲解脫。
OK?
《無量壽經》,凈土最重要的經典,你可以去翻看,這是原文,我讀到這段話,放下這部經,放下對心外求凈土的執著。這段話其實跟《六祖壇經》一段話如出一轍: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印水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
也就是說,你與其早上四點起床,打坐念兩小時六字大明咒,不如看好自己的心,持住五戒十善,在日常生活中持住五戒十善是真的功夫,斷盡十惡自然不需願東願西,因緣成熟自然識得身中凈土,不會向身外去求一個凈土,更重要的是,持五戒十善會使你的自尊心得到充足的發展,必然就會自信,無論生活還是修行都會步入良性軌道。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大悲咒就免了吧,你認識它,不明它的意思,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普賢菩薩行願品,還是非常值得讀一讀,但是讀了也要知道它的意思才有價值,如果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一味地昏頭昏腦地讀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至於放生,還是算了吧,你先把自己放生了,自然就會放別人生,而且即便是放生小動物,也是隨緣,看到那眾生可憐而放,不是為了平息惡業,不是為了讓它成為你往生的資糧而放,僅僅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慈悲心而放,那才算是有意義,否則功利性的放生,就象跟誰在討價還價一樣——我放了這麼多生,該有好報了吧?——這不是在做生意呢嗎?哪裡是修行呢?
把自己放生——放下完美主義的要求,看到自己的成長,感恩自己的成長,也會允許別人成長,感恩別人的努力,這才是真正的放生。
最後總結一句,你就是花哨的東西太多了,耗費太多的精力,但是五戒十善這種最基礎的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努力去做,沒有從心上持戒。所以這麼長時間,信心仍舊沒有增長,如果方法得當,信心就必然會有。
不要小看最基礎的修行,也不要因為自覺五戒十善太難而用其他方式來替代。這一關,是學佛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談不到學會,搞再多花哨的東西都沒有意義,佛理再通也沒有意義,因為沒有這一關的基礎,你不可能證得空性——信心不足,不敢承認也不敢面對空性,甚至連想都不敢想,這都是跟五戒十善沒有持住有關。謝邀!
見題主描述每日功課,末學在此讚歎題主精進不懈,比起末學所認識的不少學佛人實在精進很多。而題主的提出的問題是自己沒有信心。
首先,見題主於聞思修都有涉獵,但是在描述中末學沒能看出題主所修法門。只知道題主求生彌勒淨土,但除念彌勒名號外,未見題主提及其他慈氏修行方式。若對慈氏法門有所契,不妨接觸慈氏的道場團體加入共修。如有興趣,網上的話香港的「禪心論壇」http://zenheart.hk 裡面有各種共修,壇內很多師兄都是修彌勒法門的,因為他們皈依師父就是修此法門。
其次就是修行內容上,誦經持咒固然好,修行還需要落實到生活中,以六波羅蜜為綱領,既然題主已受菩薩戒更應以四攝為菩薩行處。菩薩戒為心戒,既已受持,則更需要時刻觀心。觀心即需知心為何物,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更是唯識宗基礎,對心識運作描述之細膩深入有助於認識本心,對打坐中如何面對一切感知來去有很大的幫助。古德有說六波羅蜜以般若為領,而般若離迷,離妄即真。若於心性有省,則修行事半功倍。因佛法為內學,此心不安則三界如火宅,若能心安,則何處不淨土?
前面看到高讚回答中有指需先自救,否則如何救眾生?此說不敢苟同。六波羅蜜中佈施為自救為救他耶?四攝法除佈施還有愛語、同事、利行,無一隻為自救。修行途中需得了舊業結善緣,為免舊業障道,但借善緣助道。此大乘法也。利他即是利己,要除我執更需要處處以他人為出發點。
題主不妨釐清自己法門選擇避免間雜,深入一法門實修,並將六度四攝落實日用中並以般若為導,對自心深入探索修行離妄證真,自然能心安。在回答題主問題之前,先糾正一下獨步清涼的錯誤見解,這事關凈業行人的法身慧命,另外我認為我們在回答疑問的時候最好引用祖師大德,公認法師的言論,最好不要自己認為就告訴別人,弄的不好障礙自己更障礙別人。
無量壽經中的無相智慧是什麼?
摘自凈土大經科注(二次講)-第600集(凈空法師)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夫凈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凈土宗確確實實是難信之法,不但我們難信,一切世間天人也不相信,甚至於十法界聲聞、緣覺,還包括許多三乘菩薩。三乘菩薩是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不相信。他們如果相信,肯定捨棄三乘,念佛求生。快!他們有個觀念就是,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他們要學無量劫才能修到,你怎麼一下就到?哪有這個道理!所以懷疑。疑,產生了嚴重的障礙。
所以聽了之後真能相信,這就是無相智慧。這個能信,可不是容易得來的,真是稀有難逢的事情。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聞是章句」,聽到佛講,在《金剛經》上所講的,「乃至一念生凈信者」,凈信就是沒有懷疑,完全能肯定接受,沒有絲毫懷疑,「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他都破了,他才能相信。四相破的時候,他自己還不知道。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他的心多清凈,沒有染污,你提起來,他清清楚楚;不提起來,他什麼都沒有。
所以這個無相智慧跟證悟空性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在看你引用無量壽經跟六祖壇經的對比,你其實是想說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這個意思,那看看大安法師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問:「自性彌陀,唯心凈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萬億佛土之遙的凈土。弟子對此甚感困惑,請法師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諸佛說法,事理雙備,不可執事迷理,尤不許執理廢事。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是從理上立言,道理雖是,然不是凡夫的境界。首先得明了何謂自性,何謂唯心。
自性乃清凈妙明本性,又雲自性天真佛。心這個概念,在佛經中有時指妙明真心,有時指攀緣心,有時指八識的妄心。說自性阿彌陀佛,是對吾人介爾一念體性而言,性具無量光壽,寂照不二,即阿彌陀佛;唯心凈土是對妙明真心而言,此心廣大無邊際,究竟如虛空,量周沙界,西方極樂世界亦不越一念心之外。是故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與吾人心性同體相關,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斯言確哉!然此悉是從理上建言。從事相上來說,距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之遙遠的西方確有極樂世界。凈土在妙明真心之內,卻在凡夫八識妄心之外。我等凡夫眼下全體是心意識用事,煩惑重重,是故,不可執理廢事。宜從事修入手,持戒念佛,讀誦經典,廣修福德,求生凈土,俟往生到極樂世界,方可現量親證自性彌陀唯心凈土。是故,唯心凈土,實有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極樂世界可到;自性彌陀,彼土實有一尊阿彌陀佛可以親炙。如是認知,不執邊見,理事圓融,這才是大乘中道了義,才是凈業行人之正見,於此不可顢頇。能不能往生在於有沒有信願行,不在於你有沒有修行,有沒有開悟,是不是一心,得沒得三昧,臨終是不是具足正念等等。
瀉藥。
一顆種子種下去,我們不可能指望他明天就能發芽,後天就能開花。
學佛也是。
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給自己,
等功夫積累,等定力增上,等智慧生起。
學佛最忌諱的是取巧,最忌諱的是貪快,最怕的是想速成。
不得不說,那是緣木求魚,那是飲鴆止渴。
功夫綿密成片沒有?按照您的功課強度做了多久?
座上功夫,座下散亂沒有?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有?
我們都需要時間,等他長起來……
您就保持現狀吧,挺好的。功課強度不少,也但願您別間斷。不怕停,就怕站。
只要慢慢往前挪,終歸能到家。
謝謝邀請,不知道題主在哪裡皈依的,修行中遇到的問題,最好還是直接和師父、和所在的四眾僧團聯繫呢。肯定比在網路上詢問來的對應和直接。
我是在梅村皈依的,您知道,梅村傳統是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佛教,也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練習理解和愛。這當中的核心是無評判的覺察,回到自己的呼吸和微笑。
這樣的練習很簡單,不需要格外的用功。這樣的也很直接,你對於自己是否越來越了解,越來越接納,從自己和周圍人的笑容可知。如果題主願意也許可以嘗試一下呢。首先說求生兜率內院,和外院不同,外院是天眾享受五欲之所,內院是彌勒菩薩教化的清凈所——所以要往生內院,不僅要對彌勒菩薩有具足信心和願力、廣植人天福德,關鍵還須性障淡泊、生起定力,內院是沒有淫行的,如果不能斷除淫慾則難與內院相應。有條件不具足者往生後在外院享受美妙的五欲了,並沒有在內院求法。所以,您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其次,末法時代附佛外道很多,真善知識實難遇。您可以誠心禮拜祈求世尊、觀世音菩薩,加持您值遇善知識。
學佛無法進步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為什麼學佛會進步?大體上說起來,在佛法上面的進步要依靠四個條件,齊步前進才可能作得到。這四個條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腳,一定要齊頭並進;哪一支腳長一些或短一些,這一把椅子都會搖晃不穩,我們一坐上去就會摔下來。
學佛要進步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須要在正確的佛法、在正法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當中每一個階位的修行,它都必須要具有相對應的福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學佛久了以後就會發現,福德其實是最難在短時間裡面培植具足的,因為要培植福德,它是需要因緣、需要時間。假如我們因緣很好,遇到了能夠幫助弟子解脫證悟的大福田,就要趕快去種、多多的去種。這一些福德,它會大大的關係到日後我們在佛法上的修證。很多人很聰明心性也不錯,可是在學佛的道路上就是難以前進,總是會被一些事物給障礙住,每當有了進步的因緣來了,就會冒出一些事讓我們無法前進修學,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後面的三個條件都不用再看了;因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 佛、遇不到正法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出世弘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福德因緣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斷結而證果,最多只是修學一些未來生的福報罷了。
第二個條件是「定力」,一個佛弟子如果心亂亂的,弟子自己都剋制不了自己的心,在那邊胡思亂想,那就不會有多餘的心思去思惟法義,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用功。我們的心總是在五欲法塵上面打滾,被五欲之繩給綁住了自己都還不知道。世尊說過:眾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給綁住,為了貪著色、聲、香、味、觸,眾生花盡了心思、時間,想要去享受五欲,這是眾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這種情況是很難被改變的,因為眾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辛苦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享受各種五欲的境界嗎?佛弟子學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過患,可是仍然無法、無力去改變自己的現況,就是因為自己已經多生多劫以來,就一直被這樣的五欲之繩,一層一層的緊緊捆住,想動也動不了,只是自己從來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仍然是無能為力,因為五欲已經變成了我們根深柢固的習氣了,意識雖然想要改變,但最後終究是下不了決定。因為我們整個的心都已經被五欲的枝葉所佔滿了。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自己一定得要具備一些基礎的定力,至少要能夠讓自已的心不亂。在現在的社會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在正覺講堂,我們一進來禪凈班就開始學習無相念佛,將自己所有的念匯歸入憶佛的念,用這個法門當作是我們的行門,天天練習、時時鍛煉,配合上福德的培植、慧力的增上。修學無相念佛的同學可以在半年、一年、兩年半的課程當中,將定力培養上來。從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地定的定力,我們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場所難以成就的這種定力,在正覺講堂反而是一種基本功,一種基本的要求。
至於「慧力」這是現代末法時代學人的悲哀與痛苦。所謂末法時代是指雖然到處都看得到佛寺、看得到出家人,好像處處都有佛法可以學,但是真正正確的佛法卻很難得到,能夠幫助我們斷結證果的正法更是稀有難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錯誤的佛法,或是披著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間,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努力了一輩子但始終都沒有進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門,反而種下了下一生的三惡道種子。
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要除我們的「性障」,這個部分其實它是屬於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為特別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我們把它獨立拿出來。性障簡單的來說,就是對於欲界、對於三界的貪愛——又叫作五蓋障。由於有這五種蓋障,使得佛法的光明無法照射進我們的心,使得我們無法離開欲界,必須要不斷的輪迴。這五種蓋障大致上來說,就是貪慾蓋、瞋恚蓋、昏沉睡眠蓋、掉悔蓋以及疑蓋,今天的課程當中,我們不針對這四類原因作太細的解釋,我們用一些 佛陀教導我們學佛所以能夠快速進步的原因,讓各位自己來體會一下,為什麼我們學佛難以進步?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 世尊在世的時候,教團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盤特。在《增壹阿含經》跟《法句經》裡面都提到過他,說到: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盤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於是 佛就叫五百位阿羅漢,輪流的去教導周利盤特。但是三年過去了,盤特連一句偈也背不起來,所以整個舍衛國裡面,大家都曉得盤特的愚笨。盤特的哥哥也在僧團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罵盤特,你再這樣子愚昧,連戒的內容都背不起來,不如還俗回家去吧!盤特聽到以後非常的難過,就靠在只園精舍的門口哭泣。剛好 佛經過了就問:「你為什麼要哭啊?」盤特說:「哥哥講我再不進步的話就要我還俗」,佛就安慰他說:「你跟著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帶他到一個安靜的房間,拿了一支掃把給他,然後要盤特念誦「掃地」,把這一句話當作一首偈。盤特從此之後呢,每天就是拿著掃把掃地,口中就念誦著掃地、掃地、掃地。佛告訴他:「你年老出家,現在會念這一首偈還不夠,你要觀察自己的,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總歸為心的一業。要去看一看它們是如何而起、如何而滅?觀察上天堂、下地獄、入涅槃都是由於它們所生起的啊!」這樣子幾天後周利盤特忽然明白了,原來 佛要他去掃地,就是要掃除心中的結使與纏縛;所以自此之後,他就努力的去除三縛結、去除五下分結、去除五上分結,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當時僧團規定,每天派一位比丘去為比丘尼僧團說法,有一天輪到了周利盤特,比丘尼們知道盤特不會說法,只會說掃地這一首偈,所以大家就約好把這一首偈倒過來念變成地掃,要來嘲笑周利。沒想到第二天盤特上座了,比丘尼們大家想要嘻嘻哈哈來念出地掃的時候,忽然每個人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卻發不出聲音。周利盤特於是就順利的說完了有關掃地這一首偈,以及它的意涵,使得比丘尼們大大的佩服。
又有一次波斯匿王在王宮設宴供養僧團,佛陀就要盤特捧著 佛陀的缽,大家順序進入王宮,沒想到門口的守衛知道盤特愚笨,故意擋住他不讓他進去,盤特就只好站在皇宮的門口等待。波斯匿王拿食物要供養 佛陀,可是沒有看到 佛的缽,這時候虛空中就出現了一雙手,捧著佛缽進來,佛陀接過了缽,波斯匿王大驚失色的說:「這是誰的手啊!」佛回答:「這是周利盤特的手,剛才他被你的守衛擋在門口,知道我要用齋了,只好用這種方式把缽拿進來了。」
相反的,提婆達多算是非常聰明的弟子,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提婆達多就證得了三禪。可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到自己要異想天開、要害死 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情況會像這樣子呢?佛陀又解釋了,其實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經種下了這個因。《六度集經》裡面說到:世尊過去世為菩薩的時候,曾經是一位善於理財的長者,喜歡救濟貧困、布施眾生。有一次一位好友過世,好友的兒子放蕩,敗光了爸爸所留下來的家產;於是長者自己就拿出黃金千兩給這個敗家的兒子,教誨他說:「理財啊!當以正道為先,你要走正路,未來的福報才能無窮。」好友的兒子表面上雖然恭敬的說:「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誨。」但是一轉身又揮霍如故,把這個千兩黃金又給敗光了。長者只好再拿出千兩黃金,再次的救濟了這一位好友的兒子。這種情形重複了五次、第六次的時候,長者又拿出了黃金千兩,指著家門前一隻死老鼠說:「如果是善於經營的人,拿這一隻死老鼠,也可以做生意過活。」此時門外有一個乞丐聽到了這句話,就把這一隻死老鼠撿起來,上街去乞討了調味料,然後精心的烹煮這一隻老鼠肉,拿到市場上去賣,賣到了兩個銅板,用這兩個銅板再批發一些蔬菜上街去販賣,就這樣子漸漸的賺錢、經營,成為富有之人。
有一天這位富人就想到:我本來是個乞丐,無意當中聽到長者的教誨,才成就了今日的財富,那我應該要回報長者。所以他就打造了一隻黃金做的老鼠,用各種的寶石塞在這個老鼠的肚子裡面,放在銀做的桌子上,上面鋪著瓔珞,然後拿來供養給長者。長者知道以後就很高興的說:「善哉!大丈夫,你是一位能夠接受教誨的人。」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繼承了長者的家業,從此以後呢,敬奉佛法僧三寶,以四無量心廣行布施。佛說:「這一位長者就是我——世尊的過去世,那一位乞丐就是周利盤特比丘,而那一位浪蕩子呢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過去雖然聽聞我所說的經多達六億品,可是他的嘴巴雖然說好啊!好啊!可是他作出來的行為,卻是違逆我的教導,並沒有把它付諸實踐,所以他死後入太山地獄,也就是第七層地獄。而周利盤特比丘呢,雖然他只聽了我一句話,但是卻歡喜奉行,以此度化眾生。一個人如果有言無行,就好像拿著膏藥貼在自己的眼睛上,自己遮蓋了自己,這個只能叫作小人之智。如果一個人呢,他的言行一致,就如同日月光明,這才是大人之智。菩薩們行布施波羅蜜、行佛法就應該如此。」
從這樣的兩段本生故事裡面,各位想到了什麼?首先,學佛是要學很多很多才會有成就嗎?佛說過八萬四千種法門,意思是指無量法門。我們是要把這八萬四千種法門都學盡了,才會有成就嗎?不是!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適應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會有不同的法門。重點是能不能夠利用、能不能夠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歡喜奉行。就如同周利盤特,我們會發現周利盤特他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甚至在過去生當中,他就一直不是聰明的人。可是他願意相信 佛所說的法,哪怕只是聽到了一句,甚至連一句都背不起來,他卻非常的歡喜奉行而且付諸實現。因此在過去生當中已經是如此,在今生當中呢,他就跟著 佛成就了阿羅漢果。提婆達多呢,在過去生當中他就已經是一位聰明的人,甚至呢比過去生的 世尊都要聰明。在《六度集經》裡面,世尊常常講述:過去的提婆達多是多麼的聰明,遠遠在 祂之上;可是由於心性不正,由於不願意相信 世尊所教導的法,所以即使聽完了 世尊六億品的教導,因為他沒有辦法付諸實現,仍然到頭來是一場空;而且謗佛、謗法,最後只好下地獄去承受這些果報。
我們也會發現今生學佛如果有成就,不是光靠今生的努力,他必須是多生多劫以來福德的累積,所以我們把學佛的四個條件裡面,福德放在第一位。各位會發現為什麼今天周利盤特會成就,不是因為今生的努力,而是早在過去無量生前,一世一世,周利盤特與 佛、周利盤特與正法所累積的善因緣、善種子、善福德。一定是這樣子多生多劫以來的累積,到了今生才有機會在 佛的座下斷結證果。這也就是為什麼 佛陀擁有這麼多的弟子,可是用功努力的不一定有成就,反而是一些好像跟 佛第一次見面的人,佛說:「善來比丘」,結果對方就鬚髮自落,馬上就成就了初果、三果,乃至於四果阿羅漢,這都不是偶然的事。我們只看到的它一個果——今生的狀況,但是過去實際上是累積著無量的因。
又譬如說:在佛世的時候,最年輕的一位阿羅漢只有八歲——八歲的阿羅漢。這位阿羅漢因為只有八歲,所以他就如同一般小孩一樣喜歡玩水,喜歡在水裡面蹦蹦跳跳。有一次這位八歲阿羅漢,在恆河裡面玩水的時候,被波斯匿王看到。波斯匿王回頭就跟茉莉夫人說,跟他的同修說:「說那個是阿羅漢我不相信啦!八歲的小孩又愛玩水,在那邊嘻嘻哈哈的,怎麼會是阿羅漢?」沒想到那位小孩子聽到了,他就跟他的同伴講好:「待會我們洗完澡以後,大家就各自帶著澡盆,我們從天上飛回去。」於是就這樣子威儀庠序,順序的從波斯匿王的王宮上面飛回去;波斯匿王看到之後才大驚失色,原來判斷別人有沒有實際的證果,不能從表相上來判斷。那各位可想而知,八歲的小孩成就阿羅漢果,是因為他今生的努力嗎?不是!這只是一個果,而他的因早就已經種在無量世之前。http://www.hymzw.net/zjdz/xfsy2/xfsy2_04.htm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二)
第18集 為什麼學佛沒有什麼進步?
@路德維希旺財
我們每天堅持健身、舉重,以增加自己的臂力,剛開始我們可以舉起一公斤的物品,一個月後,我們便可以舉起五公斤重的物品。三個月後,或許便可舉起二十公斤的物品,以此類推,日日積累,月月增長。
任何事物都跳脫不去自然法則的規律,只要你努力,且走在正確的路上,就必定會有好的結果。
稻麥,有水,有陽光,一切正常的情況下五個月就會成熟;
搬磚、蓋房,只要方法正確,少則三月,多則半年,一定也能出成果;
三年了,來最基本的信心都沒有升起,那只有兩個結果,方法錯了,或者你走錯了。
我們用雕牌肥皂,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它的去污能力好不好,我們對它一點信心都沒有,於是我們開始嘗試,第一次使用,效果還不錯。效果僅僅還不錯時,我們對它的信心還沒那麼深刻。
於是緊接著,我們繼續的嘗試,半年來,我們每次洗衣服都用這種牌子的肥皂,經過這半年多的經驗,我們對這個牌子產生出了深刻的信心,我們堅信它能夠去除各種各樣的污漬。這種信心來源於不斷的體驗。而你三年多的體驗,卻讓你對這個方法沒有任何信心。
再之,雕牌肥皂讓你產生出信心是因為它的去污能力強,而任何方法,能夠讓你產生出信心的原因在於它能夠有效的去除你心中的情緒。當它能夠有效的去除情緒後,我們心就會獲得一分的清靜。
當這一分的清靜每日不斷的累積時,多則半年,少則三月一定會有變化,我們的身或心,身、口、意的行為一定會因為改變。就如稻麥成熟了會結果果實一般。
當我們還不斷在疑惑、迷茫中打轉時,我們便沒有正確的走在佛法的道路上。
如果把佛法的修持通過五蓋來理解的話:五蓋是我們的五個敵人,它們是心中煩惱的五種呈現,貪、嗔、昏沉、掉舉、疑法。
昏沉,想要睡覺;掉舉:懊惱、悔恨;疑法:不斷的懷疑而不去嘗試。
佛法的修行衡量的標準在於:每去除一部分業習,五蓋就會減少,
而對應的五力就會增加:信、勤、念、定、慧。
只要方法正確,努力的正確,五蓋一定會減少,五力一定就會增加。
而你努力了三年之久,卻並未得到好的結果,那你說問題出在哪裡?
方法錯了,努力一百年也不會有效果。
如果你想從腦子的層面去實踐佛法,那你就必須要了解,業是如何升起的,是如何被凈化的,這樣你就可以判斷哪個方法是正道。如果你什麼都不了解,就盲從、盲練,那有何意義呢?學習任何一門學問,一定是由淺到深的不斷修正的過程。聞道,修行,得法,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不可能短時間裡,從這個心態轉變成那個心態。它是會反覆的,要接納這個反覆:它可以反覆,但是及時回到對的狀態來就好——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不偏執,這是檢驗個人理解佛經是否正確的方法之一。樓主往世肯定也有修行過因此今生從小會對佛菩薩有親近感。一般說沒有信心,是說對於自己要達到某一個目標沒有信心,不知您的目標是什麼呢?如果是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說阿彌陀經》裡面說「若有凈信諸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注意這裡面講到不可思議的功德,不可思議的名號和不可思議的極樂世界功德莊嚴三種)接下來又說「聞已思維,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凈佛土」。所以我們只要讀過這一段,求生極樂世界者就可以自信滿滿,信心百倍。就是說:如果有的人,心地清凈,不是阿諛諂曲那種人,這種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聽過這三樣,然後去思維它、去想念它、去記住它。這樣思維、憶念一晝夜(不是一個白天,比如今天早上八點開始思維憶念要到明天早上八點才滿一日夜,不能投機取巧)。如果可能,二日夜乃至七日夜,一直不停地在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名號的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功德是怎樣的不可思議,不想別的事情。如此滿足一天乃至七天,「繫念不亂」,不是一心不亂,是說一直在想,沒有離開過。
這樣繫念思維的人,臨命終的時候,無量壽佛會跟聲聞弟子、菩薩弟子,前後圍繞,到這個人眼前來。此段經文中,有八個字要注意:「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常常有人說:「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可是我沒有辦法一心不亂要怎麼辦?」擔心得不得了。但是經中明說,只要做到這些條件,臨命終的時候,西方三聖自然會以慈悲心來加以庇佑,讓這個求生極樂的念佛人,心不散亂。捨命之後就跟著佛陀與菩薩眾、聲聞眾之後,往生到極樂世界清凈佛土去了。(以上內容摘自《念佛三昧修學次第》p124-125)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能毀謗大乘第一義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九品往生的區別,可以多了解一下。
如果樓主重在成佛、救度眾生的目標(有這樣的目標與求生極樂不衝突,不過當求能上品上生最好),需要了解如何成佛,首先要發起菩提心,想要修學佛菩提道最終成佛,皈依三寶發四弘誓願,然後通過五十二個階位的修行,最終到達佛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就是要開悟明心,證得《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心。沒有自信也許是因為對目標、對如何去做還很迷茫,不清楚,那麼就應該去找真正能讓您達到目標的法,如果有善知識能告訴您,要如何如何逐步去做,逐漸修集福德、增長定力、慧力,累積見道資糧,您就可以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所以真善知識很重要,不過在選擇之前,需要自己理性思維去判斷,才不至於耽誤自己的法身慧命。
摘自《維摩詰經講記》:學佛的精進不是每天打坐誦經,學二乘,是在斷我見、我執上努力。學大乘是以負荷眾生而說為精進,要擔負如來家業,就要學會拿出自己的時間資財幫助眾生理解佛法真實義。原文「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
是有一點小問題了。
能夠堅持作這樣多的功課,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呢。
相當的精進用功了。
非常的讚歎吶!
有點小問題在於,要對自己,對佛菩薩有信心。
建議可以多讀一讀大乘經典如《法華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阿彌陀經》……的經典
經中常常說 書寫、讀誦、受持、香花供養等等乃至極微小的善行都能夠無量福德。
更何況題主精進善行的呢。
多讀誦大乘經典對於信心的啟發很有助益的。
另外就是要有一種「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心態。
因上面努力行善行、發善願,果報上面不必驚慌擔心。
amtf
假使熱鐵輪 於我頂上璇
終不已此苦 退失菩提心
大概看了一下大家的評論 各式各樣 推薦各種經典祖師著作的 各種扯犢子的 還有各種邪見的, 勸諸位大德「莫舍己道,勿擾他心」
我只說一句「老實念佛」
不要懷疑,生起信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
老實念佛
切記,一定要「老實」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祝你菩提增長 慧燈常明
隨喜你的精進!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不管修那種法門,一定要深信,不能懷疑!
11.25更新
今天回來看看這個帖子,竟然有人把我的評論刪了,都是三寶弟子,我只是把自己不同的看法說出來,沒想到心量如此之小!
獨步清涼所說,大悲咒和懺悔文不必讀誦,可以免了!真感覺很是詫異……
大悲咒和懺悔文作為佛門早晚課誦,怎麼能說,不懂其義就不誦持之理?
現在的人學佛 動不動就跟別人講空性,捫心自問你是否已經通達空性了呢?是否已經不執著了呢?@獨步清涼
個人覺得花點時間系統的學習下佛教的教理是有必要的。
你不僅是對自己沒信心啊!
對佛菩薩也不夠有信心啊!
《華嚴經》云:複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佛菩薩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佛菩薩的慈悲,不會捨棄任何一個眾生,不管是曾經造業的,還是正在造業的。
即使那些堅決造業死不悔改的,佛菩薩也不會捨棄。
只是,由於因果律的作用,死不悔改的,必然要先遭報應,先下地獄。
但是佛菩薩仍然不會放棄對他的救度。只是造的惡業越深重,救度的難度越大而已。
那麼,你還擔心什麼呢?
過去造過的業,可以懺悔。可以專修懺悔法。
然後積累修行資糧,不斷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最終必然成就佛果。
首先,不建議自修。有疑問最好能參訪善知識。
你修行還是比較精進的,建議在經論上多下些功夫。
你的一些疑惑,還是在於教理不通。提供以下建議:
聽聞正法:先讀佛學概論,再看經論、多看看高僧大德的開示。
閱讀佛陀傳記、高僧傳記、佛教故事:深入認知,生堅固凈信。
發菩提心、出離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出離心是出世間因。
懺障、積福: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
持守戒律,安步當車。
師兄,修行的事情一定要問師父,以師父的回答為主要指導。其他同修畢竟尚未成就,觀點中可能夾雜太多邪見。一定要找個修行很好的師父,去請教他,網路上的答覆,要謹慎。
應該先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及修行的道次第。如此梳理了正見,認識到修行的步驟,才不容易迷惑。
推薦一套好書,大勢法師的《離苦得樂的妙法》當學經論,不止讀誦,要懂經義。
可先讀彌勒及其弟子無著菩薩的 大乘莊嚴經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
此三論集大乘諸經義理說瑜伽行之聞思修。
一切布施,法布施為勝。一切供養,法供養為勝。釋迦亦以說法度眾生。
推薦閱讀:
※你有沒有因為學佛、獲得了某種世俗眾生沒掌握的智力?
※龍樹菩薩為什麼也稱「菩薩」?
※大乘佛教是讀是讀「chéng」還是讀「shèng」?
※空性(sunyata)本身亦是空性的(sunyam)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