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

這不是製造矛盾么,直接在美國弄塊地方讓他們建國不完了,也沒今天的巴以衝突了


有人開始讓我更了,那我就,說說,我開始更新了?長文預警。

首先說句,猶太人的歷史就是,宗教,統一,被吊打,革新宗教,排外,曇花一現的強大,做生意,被吊打,流浪,做生意,被吊打,革新宗教,被吊打,再次被吊打,流浪,被吊打,放高利貸,被吊打,做生意,被吊打,萌生復國想法,幾乎被團滅,猶太復國運動,終於開始吊打別人。

文章很長,感興趣可以看。 斜體字題外話,可以不看。

  首先扯一下宗教的問題,西方的兩個主流民族一直是被「人本」和「宗教」共同影響的,這個很大程度也決定了猶太復國運動。

 說句題外話,影響中國的一直是「統本」和「意象」。我自創的兩個辭彙,以後再解釋。中國本土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的,所以某些神棍天天感嘆中國人失去了信仰如何如何。其實就算是土生土長的道教,嚴格意義都算不得是宗教。所以大洪荒和治水留下的經世致用,加上後世的統一,造成了中國的極大包容,而「一元神」宗教就缺少了這一點。

比較簡單的一個定義,宗教需要有一個「最高精神」作為思維的精神支柱帶領人從無知走向智慧,而且大多有原罪或者末世的敬畏。很顯然中國本土信仰都沒有這樣的指向性,中國人的思維可以統稱為意向性和泛神論,和日本的八百萬神不同,中國沒有這種萬物有靈的原始信仰,但是中國天上有個「老天爺」,老天爺是毛,用牛爵士的話說,「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霧)」。

  道家思想的定義是,世界的核心是一個叫做「道」的東西,這東西介於有和無之間,是一切物質的規律,當然當年還沒有規律這個詞。誰要是得到了這個「道」,誰就會成為「玄」者,可以超脫原本世界,控制「氣」。所以在中國人的思維里,道是需要感悟的,他就在那裡,不生不滅,得道的人自己去快活,得了一半道的人成了神,你們就要燒香去拜,他還總想在人間插一腳(霧), 於是道教就慢慢誕生了,一般來說創始人是東漢末年的張天師,也就是三國里漢中王張魯他家人。

所以言歸正傳,說一下這個猶太人和他們的猶太教吧。

  • 如果說東方的主流民族只有兩個「漢羌人」「阿爾泰人」的話,西方的主流民族也只有兩個,「印歐人」和「閃米特人」。

  • 下面說的故事,就是圍繞著「中東"的閃米特人的故事。(西歐以自己為中心,稱東歐為近東,西亞和北非東部為中東,我們這裡是遠東)
  • 首先看下這個,大洪荒導致的民族分裂和融合
  • 大禹治水的那場洪水,和《聖經》及其他傳說中的大洪水有什麼關係嗎? - 安森垚的回答

  • 先說說印歐人吧,這群人最早是起源於俄羅斯高加索一帶的,最早說的語言叫」原始印歐語「,也就是現在歐洲大多語言和印度語伊朗語的祖先。
  • 後來呢,隨著大洪荒產生的造陸運動。一部分分裂成了「雅利安人」,成為了在亞歐大陸內部的游牧民族,我們也可以叫它們「摧毀者」,因為四大文明古國里,兩個都是被他們摧毀的「古巴比倫,古印度」,信仰也很多,但普遍帶有「辯證」特性。另一部分「希臘,羅馬人『跑到了地中海北岸,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邦。一部分「日耳曼人」跑到了歐洲東北部游牧,一部分「凱爾特人」到了更遠的的歐洲西部,這之中的一批游牧者「吐火羅人」又輾轉到了中亞,最後定居在新疆和甘肅。隨著雅利安人南下搶山頭,剩下的在中亞游牧,最後一部分到了中國的新疆北疆以及甘肅西部。

(註:很多名稱都是現代人命名的)

  • 下面還是說說主角吧——閃米特人,這群人也是高加索白種人,使用閃米特語言一直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以及地中海西岸(也就是巴勒斯坦,敘利亞,埃及一帶)是世界上少有的「一元神」信仰族群。這個地方由於東北信風帶的影響,乾燥少雨,河流不定向。所以閃米特人在阿拉伯半島的以及亞非交界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大沙漠里建立一個個酋長邦國。

  • 這裡引入一個地理名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形成的「兩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和長江黃河一樣,在大洪荒時期周期性定期泛濫。這個地方在現在的伊拉克,離閃米特人居住的沙漠地帶不遠。
  • 閃米特人有個傳說,他們的祖先叫諾亞,天神降罪懲罰人類,製造洪荒。諾亞造了個方舟飄到「中東」一帶,有兩個後代,一個叫「閃」,一個叫「含」,含成了埃及人蘇美爾人的祖先,閃成了他們的祖先,也就是semu,閃米特人。
  • 最早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活的是土著蘇美爾人,他們是一群最早的智慧民族,最早的創立了文字(楔形文字),蘇美爾語的語法文字以及語言構成很像現在的漢語。有很多學說說他們可能和古羌人有淵源,但是無從考證了。
  • 最先到達美索不達米亞的是閃米特人,是閃米特——亞述人,逐漸在美索不達米亞與美索不達米亞的(伊拉克)「蘇美爾人」生活在一起。
  • 隨後在迦南(巴勒斯坦)一帶崛起的閃米特——阿卡德人在公元前21世紀逐漸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融合蘇美爾人的「阿卡德王朝」。
  • 這個時候又一次洪荒出現了...
  • 隨著又一次大洪荒的產生,阿卡德王朝很快就成了一盤散沙,尤其是在迦南(巴勒斯坦一帶)這個族群更是民不聊生。一個叫做亞伯拉罕的人(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1世紀也就是中國的大禹時代),出現了。
  • 亞伯拉罕這人看著一盤散沙的閃米特民族,非常心痛啊,於是就想帶著族人團結起來去逃命,但是族人又不聽他的,心想糟老頭子你算老幾。

  • 亞伯拉罕一看這不行啊,於是一種救世主的心態從胸中產生,他告訴族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至高的主宰,叫做耶和華,你們可以稱之為上帝,我呢,就是他的經紀人,你可以叫我先知,耶和華說了,只要你們聽我的,我們肯定可以逃過這場災難。

    老百姓哪信這個,紛紛表示坐看打臉。結果亞伯拉罕突然兩眼一閉,說上帝為了證明你們的愚昧,讓我血祭我的小兒子作為祭品,說完拿刀要砍。眾人瞬間嚇尿,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 所以亞伯拉罕,自稱先知,將原始一元神宗教統合改革,塑造出一個叫做「耶和華」的最高神,由於「蛇」勸夏娃吃善惡果,耶和華因為人產生了智慧和性降下天災,亞當夏娃的後代諾亞製造方舟逃亡,後代帶著原罪活在世上,需要先知去啟示。所以這群人開始與洪荒做鬥爭,最終擴大族群。
  • 而這種宗教的弊端就是,1.它為了快速凝聚部族而產生,所以這個信仰加上原本的「一元神」,具有極大的排外性。2.利用上帝的原罪思想,給人造成恐慌感,造成了這個民族缺少對於所有人類族群的博愛。 這兩個弊端直接影響了後來傳承亞伯拉罕教派的後來人,直到現在。
  • 最後呢,亞伯拉罕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以實瑪利,一個叫以撒。以撒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雅各,一個叫以掃
  • 以掃和以實瑪利的女兒也就是他表姐結了婚,後來帶著族人回到了阿拉伯半島定居。

  • 雅各這個人也是個忠實信仰他爺爺宗教的人,也繼承了他爺爺的忽悠能力,自稱自己曽和耶和華角力獲勝,改名「與神角力者」,閃米特語是——以色列。
  • 顧名思義,這個雅各帶領著自己的族人生活在「迦南」巴勒斯坦一帶,隨後由於洪荒,希伯來人無奈只能逃到埃及(巴勒斯坦到埃及非常的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閃米特——希伯來部落。

  • 說句題外話,下面是我引用我另一個回答里關於原始「蛇」這個圖騰的個人看法

  •   新石器時代時,每個「姓」都有自己的部落圖騰,而最早的「風」姓部落使用的就是蛇圖騰。個人傾向的理論是,蛇喜好潮濕,代表著洪水即將到來的預兆,也代表著男性生殖器的生殖崇拜。(而在閃米特的傳說,蛇是促使亞當夏娃產生原罪的原因。原因很可能是,蛇的出現變成了洪荒原罪的預兆,變成了讓人對抗天災的啟示,代表著對性愉悅的認知,成為了很複雜的一種存在)而隨著牛圖騰部落的神農,貘圖騰的有虞等部落和「風」部落融合後,產生了最能代表這個大聯合的「龍」作為原始部落的圖騰,「龍」也伴隨這群人,走向五千年,走向最大的認同感。

  • 言歸正傳 下一段很重要

    可以說整個希伯來部落甚至腓尼基等閃米特人生活的地方,處在東北信風帶,處在大陸西端的這裡是極度乾燥少雨的沙漠,東邊又是難於治理的兩條大河,所以所以這樣的民族很難發展出農業,產生原罪感,所以他們儘可能的發展商業,和歐洲的支離破碎的商業文明不謀而合。但是夾在大國縫隙中的他們有更容易產生敬畏的信仰。直接影響了整個西方的發展。

    下面是要用到的地圖 做的一般請見諒(BC10世紀的情況)

    北非,中東,中亞,東南歐洲地圖。 紅色為印歐人種,藍色為閃米特人種,其他的都是孤立人種

    • 這個時候呢,在地中海北部的「閃米特——阿摩利人」,入侵阿卡德王國,統治了閃米特——阿卡德人,蘇美爾人,建立了著名的「巴比倫王國」

    • 巴比倫是一個商業王國,所以整體來說宗教影響薄弱,成為了輝煌文明的代名詞。

    • 與此同時,閃米特——亞述人與一部分蘇美爾人融合,在巴比倫的西北部建立亞述帝國,靠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約束著巴比倫人,並幾次佔領巴比倫。

    • 而最後在敘利亞地區的閃米特——腓尼基人,腓尼基人在夾縫中生存,很快的和歐洲的希臘人達成友好共識,一同經商。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邦,發明了「表音字母」用來記錄文字,成為了現在世界所有字母共同的祖先。(希臘字母,拉丁字母,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全部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

    好了現在的時間是,公元前13世紀,中國正是商代。現在的地中海沿岸是。

    北邊的古希臘,南邊的埃及,小亞細亞(土耳其)是赫梯人(一個孤立民族),東邊是腓尼基人,美索不達米亞有著亞述和巴比倫,而東邊就是印歐人的雅利安國家了。

    • 前文說道,以色列的族人生活在埃及西奈半島這邊,但是埃及人就很看不慣這批外來種族,所以進行驅趕,但是以色列的後代憑藉其令人敬佩的精神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越來越強盛,埃及法老自然極度恐懼這一股勢力。

    • 於是公元前13世紀,產生了「屠殺嬰孩事件」,埃及統治者讓希伯來接生婆殺掉所有的希伯來男孩,最後一個產生了惻隱之心的接生婆放走了一個孩子,讓他順江漂流,最後被埃及的公主撿到,起了個名字,叫江流兒(呸),叫摩西(在水裡拉出來的意思)。
    • 摩西在埃及的皇宮長大,受到了良好教育,由於天資過人,於是很快的成為了外戚貴族,但是突然有一天法老令他屠殺希伯來部落,並封其高官。那帶著主角光環的摩西怎麼可能幹這種事情呢,於是,反了。

    摩西繼承了他祖宗以色列忽悠的傳統,和他的族人說,我的弟兄們,我們都是耶和華上帝的子孫,卻被這群埃及混蛋欺負,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只能帶著小姨子跑啦。我昨天做了個夢,上帝說我是他的第二個經紀人,只有我才能帶領大家走出埃及尋找新生活。

    於是星星之火就點著了所有的希伯來人,他們迎來了第二次大遷徙,摩西帶著他們走出埃及,定居在亞非歐交界(現在巴勒斯坦地區)。其實距離等於從北京走到石家莊。

    於是成功的摩西合理的成為第二個先知,並且用上帝視角寫了一本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聖經」,宗教的體系正式產生,摩西第一次論述了上帝七天造萬物,光和黑暗的對立,大洪荒時代由亞當夏娃的「性」產生的人類原罪,在「出埃及記」里的記述中,基本論證了,人的一生核心,就是如何償還「原罪」。

    可以說摩西的思想代表著猶太教的思想精神正式的產生,一個新的宗教正式誕生了。

    隨後閃米特——希伯來人迅速壯大,回到了老家巴勒斯坦,定居了下來。

    1. 公元前10世紀,也就是中國的西周時代。隨著希伯來首領——掃羅的經營,以色列王國開始壯大,前面說過,這個民族本身個人孤立主義十分強大,所以才會有亞伯拉罕和摩西用改革宗教這種夢方式來鞏固族人,所以平時以色列王國平時也是分裂的,由於巴勒斯坦土地極為貧瘠,所以希伯來人養成了經商生活的習性。只有有了戰爭,才會同仇敵愾。隨著第二代「大衛」的建設,對就是那個兄貴的雕像,他繼續貫徹一元神宗教,統一內部,轉移民族矛盾到外部,進行了一系列擴展。在巴勒斯坦修建「耶路撒冷」城,希伯來語含義為「和平」(誒呀真諷刺)。

    2. 大衛的兒子是著名的所羅門王,這人在位的時候以色列部落總算是穩定了。和每一個國家一樣,以色列開始對外擴張,他開始和亞述人聯合,騷擾新巴比倫,不停地佔領美索不達米亞的城邦,並且和周圍的城邦國王聯姻。他開始在紅海建立商船艦隊進行貿易,大肆吸取周圍國家財富。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修建「第一聖殿」,將摩西與上帝的「書信」放入其中,並開始續寫聖經,將很多新的治國理念收入聖經,這個宗教開始變得更包容,更有血有肉。

    3. 晚年的所羅門開始驕奢淫逸,隨所羅門死後,王國迅速崩塌。

    4. 隨即分裂為「北部以色列王國」「南部猶太王國」。這時候,猶太人這個稱呼才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公元前772年,北部以色列王國被亞述人佔領,組成這個王國的10個部落隨即逃亡到世界各地,這也就是被稱為「消失的10個部落」。

    公元前586年,一直在地中海和紅海做生意撈油水的「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吞併,巴比倫在「耶路撒冷」大肆燒殺,「第一聖殿」被摧毀。

    也就是說,猶太人在他們閃米特同胞的攻擊下,一南一北,徹底覆滅。

    巴比倫國王命令將絕大多數猶太人擄到巴比倫做奴隸,史稱「巴比倫之囚」,從此猶太國不復存在。猶太人被囚禁在巴比倫,受盡奴役和磨難。

    隨著之後波斯帝國滅掉巴比倫,居魯士讓階下囚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

    猶太人看著百年前看著自己被拆毀的聖城,成為斷壁殘垣的「第一聖殿」,潸然淚下,這也就是現在著名的——哭牆。

    • 隨後就是全部閃米特人的悲劇了,公元前612年,由於亞述人總欺負伊朗一帶說著印歐語的雅利安「米底王國」,米底王國和巴比倫組成聯軍,消滅亞述
    • 公元前539年,前文提到的在「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居魯士」帶著他的「波斯部落」,在米底王國獨立,帶著雅利安民族入侵美索不達米亞,滅亡巴比倫,趕跑腓尼基人。
    • 腓尼基人跑到北非,建立了「迦太基」城邦,後來發展成盛極一時的「迦太基帝國」。整個西亞中亞全部成為了印歐人波斯帝國的土地。波斯也不停地欺負希臘,閃米特人殘餘勢力不斷被同化,或逃回阿拉伯半島老家。

    • 隨後公元前4世紀,希臘馬其頓城邦的亞歷山大大帝突然崛起,消滅了波斯帝國並把自己的國土延伸到印度和中國新疆,整個西亞中亞變得希臘化,並且再次吊打被波斯放回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 前146年,羅馬帝國消滅迦太基,北非成為羅馬阿非利加行省,也就是現在非洲的來源。
    • 隨後羅馬入侵耶路撒冷,再次吊打總在地中海做生意賺大錢的猶太人,猶太人再次被吊打。
    • 這個過程很複雜,可以看下
    • 為什麼中國分割出了省份,羅馬帝國分裂出了國家? - 安森垚的回答

    • 閃米特雖然完蛋了,但是耶穌出生了,這個猶太人永遠不會想到自己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進程。
    • 耶穌出生的日子最好記了,公元元年。此時羅馬正是風光無限的亞非歐帝國。耶穌就生在羅馬控制下的巴勒斯坦伯利恆。

    • 耶穌這個人吧也是公認的五個改變世界的猶太人,三個改變世界的摩羯座之一(誤)。

    • 耶穌這人出生的時候正趕上羅馬帝國各種欺壓猶太人,因為這群人實在太會做生意了,搶了不少羅馬人的飯碗,導致小亞細亞一帶失控。自然而然的,只會做生意不會打仗的猶太民族又一次被吊打,於是耶穌劍走偏鋒,玩了一招更狠的。

    • 在猶太教文化中,摩西提出了一個道的概念,道就是上帝,上帝就是道,上帝是道的實體。

    • 古希伯來語中有一個稱呼叫做「彌賽亞」,是精神的授予者的意思,耶穌說,我就是這個彌賽亞,而這個彌賽亞,就是道的肉身。我不是先知,而與上帝同在。是神第一天創造光,分開黑暗時的真光(古典希伯來辯證法)。

    • 彌賽亞的希臘語翻譯就是Χριστ??,也就是Christos,中文音譯是基督。

    • 所以耶穌比他的祖先們玩的更狠,耶穌不願意當上帝的經紀人,而直接願意成上帝的兒子,人世間上帝的化身。頗有一種佛教中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意思。所以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到,宗教創立者大多是將自己定義為上天悲天憫懷而自願犧牲自己來拯救人類的存在。

    • 所以耶穌開始對摩西的猶太教進行批判,他認為你說人類有上帝的原罪?有是有,那是因為原來沒有我啊,本人乃上帝化身,是來拯救你們的,你們要是相信我的話,原罪就沒有了嘛。

    • 耶穌開始傳播自己思想,與摩西的原罪感和描寫性不同,耶穌更強調一種因果性和信仰性,認為通過真實的對上帝的信仰和對自己的剋制,可以達到原罪的洗脫。後世根據其言行,記載出一本新的「聖經」,也就是所謂「聖經新約」,至此標誌基督教的正式產生。

    • 說個比較正經的,在歷史上,公元元年前後,猶太教內部分化為四個宗派:撒都該派、法利賽派、奮銳黨和艾賽尼派,基督教極有可能是由艾賽尼派猶太教發展而來,而艾賽尼派崇尚救贖,和嚮往原罪中的啟示的猶太教產生矛盾。

    但是耶穌的這種行為自然而然的會被當局極度排斥,所以不僅僅當時的宗主國羅馬帝國的排擠,前文說過,一神論宗教的猶太人是極度排斥異教的,猶太人一直帶著原罪,認為救世主彌賽亞一直沒有到來。

    現在你耶穌要搞一個大新聞,說你就是彌賽亞(基督)了,把我們批判一番。

    你啊,乃衣服,所以就算是自己的同胞,所以就連自己的猶太人弟兄也瘋狂的排擠自己,因為顛覆宗教並進行結社活動讓猶太人也覺得是對猶太教的一種褻瀆。

    • 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聖經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並且向眾門徒顯現,復活後第四十天升上高天,坐在神的右邊,將來他必要再來,建立榮耀的國度。

    • 彌賽亞的離去導致這一宗教作為一小猶太人的地方宗教很快的銷聲匿跡,此時正是公元元年,所以可能耶穌也沒想到,自己出生的那年,成為了人類紀年的第一年。中國正值西漢的穩定時期,匈奴已經蟄伏漠北,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口號已經迴響在這個大陸的東方。

    公元66年,猶太人不甘羅馬對自己的控制,發動獨立戰爭。

    戰爭持續了4年。公元70年,羅馬大軍攻陷耶路撒冷,使整個城市淹沒在血泊中。

    羅馬士兵把成千上萬的俘虜活活釘死在十字架上,因被害者太多,以至沒有地方再立十字架。

    這場戰爭,有1100000猶太人被殺,另外還有97000多猶太人被當做奴隸賣掉,有的被送到礦山開礦,有的成了羅馬斗獸場中的角鬥士。

    • 猶太戰爭失敗後,大多猶太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從此流散到世界各地,以奴隸或者浪人的身份生活在夾縫裡。甚至一部分逃到了中國,最後融入了中國的回鶻人,以及粟特人。

    在隨後的兩個世紀,羅馬的統治者認為基督教無非是非常令人反感的猶太人的一種教派,因此基督教和猶太教一樣遭到羅馬統治者的壓制。當時的羅馬帝國信仰集古希臘和古羅馬眾多神祇的多神教(參看希臘神話,就是宙斯赫拉雅典娜他們現在的8大行星也是用希臘奧林匹斯神的名字命名),因此篤信「一神論」的基督教顯得特別另類。所以160年前後,羅馬逐步將傳播基督教的猶太人乃至全部猶太人徹底移除巴勒斯坦。

    早期的基督教徒多是貧苦之人,由於他們具有明顯的反抗意識,不與統治階級合作,因此多次遭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在戴里克先時代,基督教就遭到了自稱朱庇特之子(羅馬的宙斯叫法)的戴里克先皇帝的瘋狂壓制。

    所以前文提到的所有故事,在空間上,東不過伊拉克,西不過尼羅河,北不過小亞細亞,面積不如中國的黑龍江省大,那麼這麼一個地域性宗教是怎麼變成20億信徒的世界第一宗教的咩。

    所以這個時候要提一下中國了,漢武帝曾經排出李廣利征服在現在阿姆河和錫爾河(烏茲別克)的大宛,當然借口是為了大宛馬(三國殺里的那個),實際上是為了對西域的徹底控制,切斷匈奴補給。於是兩次西征,這麼一個亞歷山大大帝帶來的高度發達的希臘愛奧尼亞文明,被摧毀在漢朝的高科技速射弩下。漢朝控制中亞,匈奴越來越孤立無援,隨著東漢時期南匈奴歸順,北匈奴在漠北饑寒交迫。

    終於一支匈奴忍受不了,開始向遙遠的歐洲進發,最終在西遷路上融合處一個新的民族,匈人。終於在公元三世紀,的匈人部落到達烏拉爾山以西,這是他們看到了一群猴子一樣的日耳曼人(現在英法德的祖先)......

    當時正值寒潮,習慣了西伯利亞游牧生活的匈奴人當然不在乎,但是這群日耳曼人就慘了,被匈奴人追一路打一路,當年日耳曼人建立的哥特王國,繁華程度甚至不及中國的商代,所以這個中國昔日的手下敗將將哥特王國摧枯拉朽。

    所以哥特王國的危機直接導致了所有的倫巴第人,汪達爾人,甚至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英國人祖先)的不安,隨著寒潮和匈奴王國的步步緊逼,日耳曼人只能開始衝擊南方強盛的羅馬帝國。

      此時羅馬帝國從奧古斯都昏君卡拉卡拉開始,將公民權賦予所有羅馬人,羅馬內部一片混亂。種族紛爭四起,同中國文化管制的大一統不一樣,歐洲一但出現強權的垮塌,就會變得大陸惶惶不可終日。所以在這要進入黑夜的傍晚,東部的羅馬帝國中,基督教迅速興起,從下層社會中傳播的拯救性宗教,很快的擴展到岌岌可危的統治貴族階級中。終於,在313年,隨著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並且在小亞細亞興建君士坦丁堡(現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隨後各種基督教派開始在羅馬結社。

      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更是將基督教正式定為國教,並開始禁止其他宗教進行宗教儀

    式,基督教自然而然的開始顯現出了「排他」性。公元392年,以德奧菲羅斯主教為首的基督徒縱火焚燒了塞拉皮斯神廟,30多萬件的希臘文手稿毀於一旦;狂熱的基督徒在這裡還地殺了古代世界惟一的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西帕提亞,新柏拉圖學派的領袖。這段時期是基督教成長的最佳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裡,原有的羅馬神廟被拆毀或改成教堂,奧林匹克運動會被取消。

      基督教正式走上歐洲大陸,一個亞洲的地方宗教,隨著戰亂和絕望的人們,正式的成為人們最後的救命稻草,隨著基督教的興起,猶太人被認為是基督的背叛者繼續被歧視和迫害

    • 所以從此之後,這個苦難的民族這一次竟然是間接的毀在了自己的同胞手裡。

    隨著北方日耳曼蠻族的騷擾以及帝國內部的混亂,狄奧多西皇帝將皇位傳給兩個兒子,一邊定都君士坦丁堡,一邊定都羅馬。龐大的帝國正式分裂。基督教正式成為國教,君士坦丁堡為正教本部。

    隨著公元4世紀匈奴歷史上「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出現,兩次包圍君士坦丁堡,攻陷西羅馬帝國,遠征高盧(古法國),使得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隨著阿提拉的暴斃,這個游牧民族迅速衰落,日耳曼人人趁著這股改革春風,迅速滅亡西羅馬帝國,正式佔領歐洲大陸。只剩下東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苟延殘喘。

    • 但是佔領西羅馬的日耳曼人很快發現,這個帝國雖然腐朽,但是文化太發達了,我們和他們一比就是一群猴子啊,這根本沒法管理啊。現在讓我們大老粗去學習文化知識也不趕趟了啊。

    • 於是基督教成了新的利器,他們扶持了聖彼得(耶穌門徒)的後代,在羅馬城建立羅馬教廷,用羅馬教廷的宗教地位維持歐洲穩定,而自己也紛紛皈依基督教,建立一個個政教合一的王國,歐洲的黑暗中世紀正式開始。

    • 禿頭查理建立法蘭克帝國,而後分裂成法蘭西,義大利,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包括盎格魯撒克遜的英吉利,以羅馬教廷為精神政權,進行了數個世紀的君權教權鬥爭。此時的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越發的不承認羅馬教廷,於是再一次以破壞聖像運動為借口的鬥爭中,東西羅馬教廷正式決裂,東羅馬稱之為東方正教,也就是所謂基督「東正教」,羅馬教廷認為是上帝直接代言人,自稱為「天主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忘記那一波曾經被吊打逃回阿拉伯半島的閃米特人,這些人在「穆罕默德」的帶領下,重新撿回了"亞伯拉罕一元神「宗教,穆罕默德用這個宗教最原始的排外主義塑造一元神」安拉「也就是對耶和華的另一種說法,並承認」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全部為先知,但是將自己塑造為最後的先知,也是最高先知。這一下可倒好,他創立的伊斯蘭教雖然在當時是包容的,但是卻斷絕了以後改革的道路,所以本身的」亞伯拉罕一元神「宗教弊端開始展現,」聖戰「此起彼伏,阿拉伯哈里發國家開始控制亞洲半壁江山,當然徹底佔領了猶太人的老家——巴勒斯坦。

    如何看待上海為巴黎點燈祈福,然而路透社扇來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 安森垚的回答

    這個回答說了下伊斯蘭教的問題

    • 歐洲此時正是政教合一,基督教極度僵化的黑暗中世紀,無數領主混戰,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教皇開始教唆各個領主「我們耶穌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佔領了,我們要殺光這些異教徒~」
    • 所以亞伯拉罕都想不到,出自自己手裡的三個宗教,竟然造成了如此可怕的動蕩,從古至今。
    • 大量的基督教徒發動了收回被穆斯林佔領的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東征。
    • 以羅馬教廷大攬橫財的贖罪券為導火索,羅馬教廷的威信越發降低,隨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從上到下和羅馬教廷的鬥爭,終於以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標誌著「基督教新教」的正式誕生,西方世界迎來第一次思想解放,信仰既是得救的理論成為了基督教的新論綱,我們現在所說的基督教正式誕生,也稱為基督教路德宗。16世紀,英王亨利八世正式脫離天主教會,這個島國用本土基督教Anglicanism安立甘宗正式建立英國國教。

    • 宗教改革加上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算是拜託了宗教的弊端和陰影。

    再回到猶太人的故事上

      一個創立了世界最大宗教的民族,帶著自己的原罪,苦難的活在各個民族的夾縫中,隨著他們的祖國被自己的同胞阿拉伯帝國,東方而來的突厥帝國的攻佔,他們就算想回到祖國已經沒有棲身之所。

    • 這個充滿苦難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
    • 但是歷史長河中,越是苦難的民族,越容易仰望星空

    我們知道,猶太人自古就是商業民族,他們利用利用自己苦難中鍛鍊出的超凡頭腦,開始在歐洲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在隨後的工業革命中,歐洲大陸的資本家竟然有三成以上都是猶太民族,但是他們由於自己的信仰,又極度的排外。所以自己的排外加上對歐洲人瘋狂的資本累積放還高利貸,可以看出猶太教使得猶太人往往對於異教徒毫無人性,幾千年的的苦難積累讓他們更懂得人性的可怕和唯利是圖的現實。所以一場仇恨又在歐洲瀰漫開來。

    • 隨著工業革命,猶太人瘋狂的利用自己的商業頭腦發財,借給資本家高利貸。一直以來的反猶太主義開始高漲。隨著歐洲各個國家爭奪殖民地,」民族主義「開始高漲,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的瘋狂到達了頂點。

    • 猶太人開始在殖民地爭奪中大發戰爭橫財,尤其是在處於劣勢中的德國、俄國,猶太人坐山觀虎鬥,聚財過半,出現了諸如羅斯柴爾德等猶太大型財團。而這個時候的猶太人已經產生了弗洛伊德,馬克思,海涅,甚至以後的愛因斯坦,都使得這個聰明卻受盡苦難的民族迫切希望找到自己應該存在的地方。
    • 這個時候使得猶太人在歐洲的民怨達到頂峰。在文藝復興時,猶太人的孤立主義和惡性商業就使得莎士比亞塑造出「夏洛特」這種骯髒的形象,於是19世紀末期,俄,德,法的反猶太主義達到高峰,當然了,借口仍然是——基督耶穌死於猶太教異教徒手中(本是同根生啊~哎~)。
    • 所以西方這種個人主義高漲的地方,造成了民族主義更為高漲。那麼猶太人也不甘示弱啊,所以提出了
    • ——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

    1882年俄國猶太人醫生平斯克爾提出:「人們歧視猶太人,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國家,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建立猶太國。」

    同時,在俄國出現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比路,並開始了猶太人向巴勒斯坦有組織的移民。

    • 1894年法國陸軍參謀部猶太籍的上尉軍官德雷福斯被誣陷犯有叛國罪,被革職並處終身流放,法國右翼勢力乘機掀起反猶浪潮。此後不久即真相大白,但法國政府卻堅持不願承認錯誤 ,這次事件成了猶太復國運動的導火索。

    1895年奧地利猶太人記者赫茨爾撰寫《猶太國》一書,進一步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的理論和綱領。

    在他領導下,1897年在瑞士舉行了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規定: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為公法所保障的猶太人之家。會上成立了以赫茨爾為主席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經歷了求爺爺告奶奶的復國運動後,英國打算開始利用他們,因為這個島國是唯恐歐洲不亂的。它很希望能夠利用猶太復國主義,制約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其他國家的發展,弱化奧斯曼土耳其在中東的控制,也可以限制俄國。

    所以猶太人活動較少的英國就利用了一下這個猶太復國運動。

    一戰之後,民族主義繼續高漲,尤其是德國民生凋敝,猶太人不顧德國情況繼續斂財。

    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聲稱「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

    在英國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西部地區移民。但是沒想到的是,英國只是利用猶太人,將自己的戰略部署到了中東,用來做自己的殖民跳板,猶太人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

    猶太人也想不到,真正的苦難還在後面

    • 隨著希特勒建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聽一聽都能看出來,這個黨名字里的每一個字都是在針對猶太人資本家。希特勒炮製「雅利安人種」高貴政策(比如把雅利安人的卐放到標誌里,佛教也是雅利安人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建立的,這個卐是雅利安沙門的玄機)

    我們熟知的,希特勒開始將能搜羅到的猶太人進行團滅,一個人一個人殺已經殺不完了,就開始用毒氣,毒氣希特勒也覺得浪費,就讓猶太人自己刨坑活埋自己。 只有殘餘的猶太人逃亡美國。

    納粹惡魔失敗後,猶太復國運動已經達到不能不實施的情況了,但是國際上還是很難有人為猶太人站出來說話,隨著美國控制的聯合國的出現,在美國苦心經營的猶太商人終於看見了曙光。

    美國是一個基督教新教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加上國家靠著猶太人的資本運作蓬勃發展,所以是基督教世界唯一不排斥本就孤立排外的猶太人的國家。但是這些都不是決定性因素,美國人也不是活菩薩,美國需要一個盟友在中東遏制蘇聯,重說三。(所以這時候回答題主的問題補充,當時也曾想過找別的託管地帶給以色列建國,甚至曾託管的我的故鄉哈爾濱,(而且哈爾濱現在也有好多猶太墓地,以色列總統他媽就埋在哈爾濱),但是前文說了這麼多,已經不言而喻了,只有巴勒斯坦,才是最佳選擇)

    所以隨著美國的操控

    •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注意,這個時候的巴勒斯坦沒有國家,是地區重說三)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家(未命名後被約旦敘利亞控制)和猶太國家(以色列),並使耶路撒冷國際化。
    • 但是這也埋下了禍根,在古代本來包容的阿拉伯同胞在近代由於政教合一的民族運動又變得開始排外。
    • 這兩個「一元神」宗教碰上的後果就是,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移民進入擬議中猶太國的領土後,同時強佔了分治計劃中屬於阿拉伯國家的部分地區,只是為了水源豐富的約旦河谷。
    • 猶太人在4個月以色列內迫使30多萬阿拉伯人離鄉背井,成為難民。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國。

    兩千年的屈辱和流浪,猶太人終於又能成為「以色列」國家的公民,升起他們的六芒星圖騰,站在「第一聖殿」的斷壁殘垣,默默流淚。

    但是沒有哪片土地是屬於誰,每一片土地都伴隨著一代代的遷徙和繁衍。這片土地也是阿拉伯人千餘年的故鄉,但是無數難民卻背井離鄉。

    耶路撒冷這個叫做「和平」的城市,成了戰爭的源頭。「三教聖地」背負著太多的沉重和滄桑。

    就像新疆一樣,不論先有了誰,這都是這片土地的人賴以生存的故鄉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最早是哪個民族在新疆生活? - 安森垚的回答

    或許以色列也沒有錯,或許阿拉伯人也沒有錯。是宗教錯了么,或許也不是。一元神宗教雖然排外,但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卻保守著千年前的「原始排外信仰」一成不變,以色列流浪了兩千年,骨子裡還是那個孤傲聰明又苦難的商人,阿拉伯聖戰了一千年,從團結包容的族群成了戰爭不斷的屠殺者,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我們能否再見到敘利亞大馬士革的輝煌,我們能否見到耶路撒冷每一個磚塊的過往。

    我們已經見不到巴格達的通天塔了,「神為了不讓人們團結一心,讓他們有了不同的語言,開始了爭鬥"

    但我們還能看見空中花園不是么,這是閃米特人的輝煌啊。或許隨著戰火,我們也要看不到了。

      如果亞伯拉罕在世,他願意看到這一切么。

    圖 巴別通天塔

    通天塔被神切斷   但是大禹對抗了神  或許你們該和我們學學  

    一起禱告,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

    希望慘劇不再發生  阿門(amen)  阿曼(?????)  阿米乃  看看 多像  


    之前猶太人移民已經有一定規模了。到二戰後改也難了吧。具體就複雜了,需要聯繫錫安主義的歷史和十九世紀的民族主義思潮背景等。的確,赫策爾寫的《猶太國》並沒有堅持在巴勒斯坦建國。不過後來很多人還是移民到那裡、購買土地並建立大學等各種組織了。

    跟耶路撒冷有關,但四八年建國的時候耶路撒冷不歸任何一方,六七年以色列才打下來。


    以色列的千年之後跑回去復國,甚於金庸筆下慕容復「興復大燕」得手啊…最大因素是政治博弈而非道義。

    而二戰後在道義上更該和飽受倭寇荼毒的殖民地朝鮮一樣復國的琉球國(倭寇稱沖繩),竟然被美軍託管多年後私相授受名義上又交給倭寇(雖然也只是名義上而已因為琉球群島最大的還是美軍而非日本政府)。


    印第安人就在美國呢,建起來國了嘛


    二戰結束後,從納粹集中營里解放出來的幾十萬波蘭猶太囚徒,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他們不能返回故園,因為此時在波蘭各地相繼發生了殺害返鄉猶太人的事件;除了幾個北歐國家之外,飽受戰爭蹂躪的西歐國家無力收容他們;連素以移民國家著稱的美國都不願敞開大門。此時,惟一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因為十九世紀開始的猶太復國運動,二戰前這裡已經有不少的猶太人定居)。由於英國繼續堅持白皮書的政策,導致猶太突擊隊同英國託管當局的衝突不斷升級。猶太人炸路斷橋,襲擊拘禁非法移民的營地,暗殺英國官員。

    此時,希特勒殺害600萬猶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國際輿論一邊倒地同情猶太人。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英國決定從巴勒斯坦脫身。1947年2月15日,英國宣布把巴勒斯坦這塊燙手山芋轉交聯合國。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蘇聯出於爭取以色列執政的工黨的考慮,一改從帝俄時期就固有的反猶態度,為以色列建國出了大力,並對以色列國的建立和鞏固給予了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聯大一番感人的演講,對181號決議的順利通過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貝爾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猶太人復國的英國,卻在此時投了棄權票。

    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的分治決議為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時提供了建立自己國家的機會。但是,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阿拉伯人分到的領土是少於其人口比例份額和實際佔有土地份額的。

    1948年5月14日下午4時,,特拉維夫現代藝術博物館前面的廣場上,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獨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

    不過之後不久第一次中東戰爭就爆發了。


    問題:為什麼歐洲猶太教徒被安排在巴勒斯坦建國,而不是被美國接納。

    原因大概是兩方面,錫安主義者的籌劃,美國政府的拒絕接納

    錫安主義者也被翻譯成「猶太復國主義者」,鑒於後種翻譯有意名不符的誤導嫌疑,這裡先採用前種稱呼。錫安主義者是比較奇特的一類人,理論上說,「希伯萊人」是中東猶太教徒的唯一正確稱呼。希伯來人和阿拉伯人的界限比較曖昧,二者同為閃含人,以前都是希伯萊人,信奉猶太教。在7世紀開始,很多希伯萊人皈依信了伊斯蘭教就逐漸變成阿拉伯人,到20世紀時,這些人大多已成為穆斯林。

    常見的一個論調是:以前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土地,後來被阿拉伯人佔了。這明顯是不成立的。與印第安人被趕走,英國殖民者再佔領土地不同。巴勒斯坦的人還是原先那群人和他們的後裔,只是改變宗教被同化了而已。就跟中國很久以前崇拜女媧,後來改信儒釋道,難道要說儒釋道教徒強佔了女媧教徒的土地?

    在一戰前後,巴勒斯坦的居民大概就是兩種:當地希伯萊人,當地阿拉伯人。這兩種居民之間沒有什麼矛盾,他們在當地共處了千餘年也從未有什麼嚴苛的矛盾,二者語言相似,宗教教義相似,社會地位相似,也沒有什麼生活方式的衝突。

    問題在一戰後出現,奧斯曼帝國戰敗被肢解,包括今天的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和約旦的這塊土地,當時被統稱為「大敘利亞」,北邊的黎巴嫩和敘利亞被法國瓜分為「法屬敘利亞」,南部的巴勒斯坦和外約旦歸英國的「英屬巴勒斯坦」。英國政府向英屬巴勒斯坦派遣的高級專員是塞繆爾·赫伯特。塞繆爾是英裔猶太教徒,和希伯萊人有宗教的一致性,當初為了順利被英國政界接納,稱自己是無神論者,並在一戰時期推動徵召大量猶太教背景的兵員加入英軍,使猶太教徒在當時的英國成為特殊的一支力量,塞繆爾也就成為英國政界的錫安主義代言人。到達巴勒斯坦後,塞繆爾作為殖民政府的最高官員,特殊對待當地的希伯萊人,並鼓勵歐洲的其他猶太教徒進入,使原本和諧的希伯來-阿拉伯關係惡化,希伯萊人為了不被惡化的局勢影響也就只能委身於錫安主義集團,構成「猶太人」這個偽民族概念。

    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執政,先從德裔猶太教徒入手開展迫害——這些人同樣是德意志人,區別僅在於他們不是基督徒。

    在這裡補充一下,卡爾馬克思也不是所謂的猶太人,他的父親曾是猶太教徒,但後來改宗基督教,就是很常見的德意志人,馬克思出生在一個常規的基督教德意志人家庭。說馬克思是猶太人,是納粹黨反猶時期,同時為了反共而強行編造的傳說。結果二戰結束後被普遍認可了,在中國改革開放後隨著「猶太智慧」的神話,馬克思就成了板上釘釘的「猶太人」。

    被迫害的猶太教徒當然要尋找可以容身之地,就像當年清教徒在被英國迫害後去美國,他們也想去美國。但是這時美國拒絕接納這些德意志人——美國從19世紀末就面臨人口過多的問題,當年排華法案出台就是這個原因,1882年沙俄專制統治曾波及許多俄國國內的斯拉夫和德意志猶太教徒(主要是牧民農民),他們大規模湧入美國,也同樣遭致了美國對猶太教徒移民的反感。更何況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讓美國本土民眾已經遭受巨大的經濟衝擊,自然更不願意接納上百萬的猶太教德意志人。

    錫安主義團體此時就有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把更多歐洲猶太教徒——當然主要是德意志人,拉到巴勒斯坦,以增加猶太教徒的人數。從1933年起,大量猶太教德意志人進入巴勒斯坦,進一步激化了矛盾,當然也進一步鞏固了錫安主義者在巴勒斯坦的政治成果。

    1939年發生短暫的轉折,二戰爆發迫使英國再度尋求阿拉伯人的幫助,於是在日益激化的巴勒斯坦問題上宣稱讓步,但實際上並未完全停止。而德國的猶太教徒面臨人道主義危機,美國政府為了避免自己承受避難移民的壓力,取代英國成為巴勒斯坦猶太教移民的金主,此後長期合作產生近似於友誼的特殊關係(和猶太人掌控世界之類的陰謀論沒什麼關係,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也有這樣的特殊關係,都是有一些政治與經濟的重要利益考量),美國政府本來就不像英國政府那樣有求於穆斯林世界,所以對錫安主義者的支持力度極大,最終促成以色列國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並非在這裡居住了兩千年的希伯萊人的政權,而是歐洲猶太教徒(主要是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的政權。類比一下,比如挪威來了一群基督徒,在埃及建立了一個基督教王國,實際上這個政權並不屬於埃及的科普特基督徒。哈薩克西部有一些東正教徒,有一天來了一堆希臘移民,搞掉原政權,建立一個新政權,然後說這就是東正教哈薩克人的利益顯然站不住腳,大概類比如此。

    最後附上約旦首任國王阿卜杜拉·伊本·海珊在1947年接受美國記者採訪的一份演講稿,以前想全文翻譯來著…太長就太監了,部分翻譯在這裡,感興趣的話最下有原文。

    節選:當阿拉伯人看見猶太教徒——1947年對阿卜杜拉國王的採訪

    也許你們被告知說,「歐洲的猶太教徒不願意去巴勒斯坦之外的任何地方」。這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代辦處最成功的政治宣傳成果之一,它以最狂熱的熱情要促使移民到巴勒斯坦。這個微妙的真相只說出一半,而它卻有著雙倍的危險。

    令人驚訝的事實是,世界上根本沒有人知道這些不幸的猶太教徒到底想去哪裡。

    你可能會認為,這樣嚴肅的問題,美國英國或其他負責歐洲猶太教徒事務的當局當然有過詳盡的調查,可能是通過投票統計,以確認猶太教徒到底想去哪裡。而令人吃驚的是這種調查從未舉行過,而且猶太代辦處阻止了這種嘗試。

    前一段時間在德國的美國軍事總督在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到,這些猶太教徒想去巴勒斯坦是如何確認的。他的回答非常簡單:「我的猶太顧問告訴我的。」他承認沒有任何調查被舉行過。這種調查的確有過嘗試,但是猶太代辦處出面並中止了它。

    真相就是,原先在德國集中營受難的猶太教徒,現在正處於錫安主義者的壓力中,錫安主義者學到了很多納粹黨的恐怖技巧。作為一名猶太教徒,如果你說你想去的不是巴勒斯坦,而是其他國家,那會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這些異議人士會被打成重傷,甚至更嚴重些。

    不久前,在巴勒斯坦,約一千名奧地利裔猶太教徒告知國際難民組織說他們想回到奧地利,並被安排了回國計劃。猶太代辦處聽說這個消息後,以足夠強大的政治壓力阻止了這次計劃。因為有猶太教徒開始離開巴勒斯坦這一事實,會成為猶太代辦處宣傳工作的硬傷。於是約一千名奧地利人被迫留在了巴勒斯坦,即便違背自己的意願。

    多數的歐洲猶太教徒,無論在文化上還是外貌上,都是明顯西方的,他們的經歷和習慣也是完全城市化的。他們並不想在巴勒斯坦這種貧瘠、乾旱、擁擠的土地上當所謂的拓荒先鋒隊。 但有一件事確定無疑,那就是目前狀況下,多數的難民,也就是歐洲猶太教徒們,如果有條件投票的話他們確實會選擇巴勒斯坦,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任何其他國家願意接受他們。 如果是你我面臨這樣的抉擇,要為我們的餘生選擇一個地方——監獄或者巴勒斯坦,我們當然也都會選擇巴勒斯坦。但是若能開放任何其他選項,給他們其他的選擇,你就能看到會發生什麼。

    傳送門-King Abdullah bin Al-Hussein (1882-1951)


    上面很多答案都看了,如果還是說各種陰謀就沒什麼意思了。

    很多人提到英國故意搗亂,確實英國人有搗亂,其實英國一直都熱心幫助阿拉伯人,凡是約旦河西岸被炸英帝永遠不問對錯一律譴責以色列;當初傳說中阿拉伯世界戰力最強的約旦軍團就是被英國一手帶大並且部署到耶路撒冷給剛建國的以色列添堵;如果這都算支持猶太人,那簡直。。。。

    以色列鬧到今天這地步,關鍵是阿拉伯人沒法講道理,阿拉伯的領導再也不出薩拉丁,所有領導人都不考慮和猶太人共存。

    我以前也疑惑為什麼以色列人都離開祖先地盤幾千年還能回去復國,這不合理。就有了題主一樣的想法,聯合國幹嘛讓以色列哪裡都不建國,要去中東那地。所有對以色列人的描述給我的看法就是,那塊地都沒猶太人了,利用美國才建國,是空投了一個國家,然後故意搞亂中東。

    但是實際情況,猶太人本來就是中東大族,中東地區自始自終,一直有好幾百萬猶太人,並不是所有猶太人都遷移出祖先的土地,那裡沒人,或者人很少,然後空投了一個國家。雖然人也不少,但是猶太人在聖地一直是三等公民,地位低於穆斯林和基督徒;並且聖地被全佔在哈里發時期和奧斯曼時期相對還不怎麼歧視猶太人,中東排猶沒有歐洲厲害,阿拉伯人排猶加劇是受民族主義影響以後,近代的事情。奧斯曼土耳其滅亡以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然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談條件,希望平等共治,但是阿拉伯人不同意,沒有一個阿拉伯領袖願意考慮與猶太人共存的方案,英國人支持阿拉伯人,阿拉伯膽肥要全滅,驅逐所有猶太人。甚至阿拉伯人一直很期待希特勒來中東幫助解決猶太人;

    以色列如果不建國,那麼原來聖地這些猶太人的下場就。。。。。

    以色列建國後,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管理,但是穆斯林區是自治;聖殿山等聖地還是穆斯林管理,阿克薩清真寺,圓頂清真寺等聖地還是歸穆斯林;猶太人只是要求和阿拉伯人平等,而且也沒要求進入聖殿山。以色列現在只是允許非穆斯林參觀聖殿山,但是還是禁止猶太人在聖殿山禱告。猶太人雖然現在可以去聖殿山,但是還是很敏感,一般都不會去,沙龍故意去了一次,就鬧出大事,把以色列政府都搞垮了。

    以色列曾經提出把聖殿山地面以上的主權歸還給巴勒斯坦,以色列只保留地面以下(考古遺迹,因為聖殿山下面有所羅門聖殿的廢墟),但是被阿拉伯人拒絕了,他們拒絕承認所羅門聖殿在聖殿山;聖城大部分聖地都被綠教和基教瓜分,綠教聖殿山,基教聖墓大教堂,猶太人以前都是不能接近的,靠近就要被殺。

    薩拉丁對猶太人開恩(之前猶太人是不能在聖城禱告的),把聖地外的一段牆劃給猶太人做祈禱的場所,猶太人可以在此禱告,但是天黑前必須出城(猶太人不能在聖城過夜),也不能接近其他聖地(否則就會被處死)。猶太人一般是開城門的時候去哭牆哭一陣子(期間不能亂跑,超過範圍就要被鞭打),天黑前就要出城,留在城裡被發現也是被殺。猶太人祈禱不能用樂器,喇叭,號角這些,用了就要被打,也不能有儀式,最後就只能哭了,哭牆就是這麼來的。哭牆自此成了猶太人的聖地,後來又以訛傳訛說是所羅門聖地留下來的牆,其實最早只是一個菜市場的圍牆。

    歷代耶路撒冷的統治者,薩拉丁是最寬容的,好人一個,在那個年代給猶太人在聖城設立一個禱告場所,相當不容易。現在的穆斯林領袖裡出不了這種人物了。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不能看新聞聯播,得到的信息都是錯的。以色列對阿拉伯人是相當文明,阿拉伯人自己不作死,沒人去弄他們。如果反過來,後果就。。。


    猶太人的故土就在耶路撒冷一帶啊。

    再說以二戰之後美國大獲全勝的狀態,要讓出來一塊地給以色列建國?這尼瑪是誰打輸了?政府全體辭職也不夠贖罪的啊。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塔木德》

    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圖片來源網上搜索~)

    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歷史抹不去的痕迹,近代錫安主義只是號召猶太人不放棄這些記憶,因而有了猶太復國運動。

    耶路撒冷一度被視為世界中心,而且今天依然如此,是基於宗教。再者就是,《舊約》對早期人類活動的記錄作用讓它在考古上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要知道,早期人類的神話也是某種意義的史書。中國的《山海經》、希臘的《荷馬史詩》均在此列,而出埃及記很大可能是猶太人擺脫埃及法老統治開始在約旦河地區獨立的記載。到了迦南後,我們知道三教先知亞伯拉罕在錫安山向耶和華獻祭兒子以撒以表示對上帝的忠誠(預示甚至可能啟發了上帝犧牲其子耶穌為人類贖罪的基督教義),開始了這裡神聖的歷史。

    年輕的國王大衛統一了猶太人國家(當時分裂的以色列和猶大國),據說當他來到耶路撒冷時,他看到一座據說堅不可摧的堡壘,大衛是如何攻下它的至今是個謎。耶路撒冷在當時既不屬北方的以色列也不屬南方的猶大國範圍,於是大衛王選擇了這裡做首都,把耶和華的約櫃置放在錫安山建造的聖殿中,他堅信在此為耶和華找到了「永久的居所」。他的繼承者所羅門進一步擴大了聖殿的規模,完成後的建築震撼人心,所羅門的聖殿到底如何輝煌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也正是從那起,耶路撒冷成為最靠近天堂的人神交流的聖地。

    所羅門後,以色列又開始式微,當然從歷史的角度,以色列的興旺向來被認為是周邊強國衰微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大衛時期以色列可以崛起可能是埃及和巴比倫的衰弱。而當巴比倫帝國重新恢復元氣後,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入了耶路撒冷,摧毀聖殿,約櫃也從此消失,《但以理書》中這個「行毀壞可憎的」的暴虐君主,把猶太人全部遷往巴比倫建造另一座宗教建築「巴別塔」。萬餘名猶太人在巴比倫淪為奴隸,聖殿毀於一旦,所有的信仰近乎崩塌,我經常疑惑:許多近乎被神遺棄的民族從此從世界上消失了,為什麼猶太人沒有?偏偏又是一神教的堅韌性,猶太人在流亡期間,仍堅信耶和華和錫安山,甚至開始用心中的耶路撒冷來定義自己——即上帝和聖城在心中,也正是在流亡期間,猶太人更加堅守戒律教規,聖經也開始成形,因為他們覺得耶路撒冷的毀滅正是上帝對不虔誠的懲罰,這和亞伯拉罕的篤信如出一撤。

    耶和華的末日啟示警示著猶太人,而歷史也發生了奇蹟般的逆轉,「巴比倫之囚」持續四十年後,波斯君主居魯士擊潰了巴比倫軍隊,解放了猶太人並讓他們回到故鄉重建聖殿,這種寬容源於居魯士政治現實考慮,但在當時仍稱得上開明遠見,也無怪乎猶太人高呼他就是彌賽亞(救世主)。

    儘管聖城得以重建,但耶路撒冷從此徹底成為大國博弈的工具,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熱潮,耶路撒冷落入希臘塞琉古帝國手上,安條克大帝趁安息日攻下耶路撒冷,屠殺了數千猶太人,拆毀了城牆,任命希臘總督。接下來是羅馬的到來,龐培肆無忌憚的進入只有祭司才能進入的聖殿中,對著空空如也的神龕目瞪口呆,然後是凱撒、安東尼,大希律王用他獨有的魅力讓以色列在羅馬和埃及中間維持著良好的平衡。

    然而這和居魯士、塞琉古時並無區別,猶太人已經不能隨心所欲的信奉自己的上帝。「她的命運總是遭受遙制——巴比倫、蘇隆、羅馬、伊斯坦布爾、倫敦與聖彼得堡。」

    儘管羅馬皇帝允許了他們不參加軍隊(因為猶太人不能向除了上帝以外的人起誓,而士兵要宣誓效忠皇帝),有自己的社區,但猶太的祭司們仍然覺得不夠,更糟糕的是,固執的猶太人又開始了神諭的討論,因此滋生出相當多的異端。以色列成為了一個火藥桶,並數次爆炸,最終當時還是羅馬皇太子的提多再一次毀滅了聖殿和城牆,歷經四個月的包圍,耶路撒冷中聚集了約五十萬飢餓的人群,有祭司和王室、有狂熱的信徒,但更多的是茫然的無辜平民,在總攻之後,整個城市被焚毀,處處都是陰森恐怖的人間煉獄。提多凱旋羅馬,猶太戰爭也成為其父樹立威望的政治資本,而留給猶太人的,只有那一面「哭牆」。若干年後,猶太人再「反」,四賢君之一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猶太人從此不能靠近耶路撒冷」,聖城徹底地僅存於猶太人的心裡。

    耶穌大概出現希律王晚期,他是一名猶太人,被視為猶太教異端,他被羅馬總督盯著十字架犧牲後復活的事迹被他的弟弟聖彼得和聖保羅傳道後擴散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可以說基督教首次讓耶路撒冷擁有了世界聲譽。而公元七世紀默罕默德先知宣稱在耶路撒冷登宵夜行後,全世界的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幾乎都要和耶路撒冷有聯繫了。諷刺的是,耶路撒冷擁有了世界性的聲譽,但此時的聖城現實中沒有了聖殿,已不屬於猶太人所有

    同時期的猶太人分散進入波斯、埃及,依然聚集在猶太社區里,遵循著古代猶太教規。這種聚居被認為是不合群,在基督教風靡後則被視為邪惡的異端,猶太人跟吉普賽人一樣聲名狼藉,哪怕是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作品都直指猶太人的貪婪無度、唯利是圖。這種誤解被逐漸擴大,在十九世紀達到頂峰,在柏林、在巴黎、在聖彼得堡,猶太人遭遇前所未有的歧視和排擠、甚至暴力、屠戮。

    猶太人的信仰把耶路撒冷和這個民族一度拖入深淵,而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民族主義熱潮感染了猶太人,近代錫安主義(即猶太復國主義)興起,猶太人把信仰轉化成了堅持和堅韌。如果說兩千年前居魯士的解放屬於天降恩賜,那今天猶太人的復國成功實在源於民族的堅韌與悲壯。

    我們的課本或媒體,都在傳播耶路撒冷最為神聖的三教聖城的崇高地位,對猶太人而言,耶路撒冷是他們首都,非行政意義的,而是心裡可以尋找庇佑的中心。這個中心,在中國是社稷宗廟、是祖先祠堂、是先人福蔭下的家族門楣;在伊斯蘭教,這個中心是麥加,是伊斯蘭紀元開始的地方;於佛教,則是西方極樂的彼岸世界。

    對耶路撒冷,我們看到圓頂清真寺的輝煌、遙想所羅門聖殿的奢華,然而對重新成為聖城主人(其實更應該叫管理者)的猶太人而言,回望過去,離散的2000年猶太人承受的痛苦與哀愁,他們大概只會默默的對著哭牆——祈禱。


    美國人根據聖經記載認為必須支持以色列在上帝應許之地建立。當然以色列打出來才可以,軍火給了不努力打也沒有用


    你以為沒有以色列 綠綠各種派系不會因為耶路撒冷打作一團么


    可惜耶路撒冷不在美國。。。


    「我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將以色列人趕到各國,日後我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出來,領他們回到此地,使他們安然居住。」(耶32:37)

    「我要將以色列人從他們所到的各國收取,又從四周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本地。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有一王作他們眾民的王。他們不再為二國,決不再分為二國。」(結37:21-22)

    何須多言,這是主的旨意。


    在《聖經》中,公元前2000年左右,亞伯拉罕受上帝之命率領西伯來人,從兩河流域來到流淌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迦南(Canaan)。迦南之地主要是現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還包含敘利亞西南部、黎巴嫩南部、約旦西部等地。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以下簡稱以巴地區),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與北京+天津相當。在這不大的地方,擠著兩個國家,而這裡地貌之複雜多變,地球上再找不出第二處。

    以巴地區西側是地中海,從這裡出海,北線可達土耳其、希臘、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南線可至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

    圖-以色列女兵

    以巴地區西部臨海地區是海岸平原,地中海氣候宜人,此處是以巴地區人口最多的一個區域。

    海岸平原往東突現一座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最高海拔約1000米。判斷山脈的高度,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我們熟悉的海拔高度,另一種是新興的相對高度。所謂相對高度,即山峰頂部與山腳平底的落差。這樣一來,海邊的山脈相對高度與海拔基本是一致的,內陸的山脈高度則要減去山腳的海拔。舉例來說,泰山海拔1524米,華山2154米,看數據華山要高不少。但泰山距離大海不遠,相對高度應該在1500米上下,華山減去關中平原500多米的平均海拔後,相對高度在1600米上下。也就是說,泰山與華山相對高度在伯仲之間。

    圖-以色列地圖

    再來看中央山脈,也是在海邊,最高點海拔1000米上下,相對高度也就在1000米左右,雖比不上泰山,在這個局部小小地帶儼然是大山。山區更適合隱藏,這個地理特徵,對以巴地區軍事對抗,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共同的聖地耶路撒冷,幾乎就建在中央山脈的最高峰上。許多民族有把山峰作為中心的傳統,中國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也是修建在一座山上,可以俯瞰整個拉薩城。

    中央山脈再往東,就是東非大裂谷的北段,加利利湖、約旦河、死海一線。這塊地方的地形,在中國找不到。中國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艾丁湖,最高點是西藏珠穆瑪朗峰,海拔從-154米到8848米。東非裂谷地區,卻比中國最低點還要低得多。加利利湖海拔-210米,死海湖面海拔-422米,約旦河從加利利湖流入死海,海拔介於兩者之間。

    死海是個鹹水湖,約旦河等河流流入,卻沒有出口,因此礦物質只進不出,形成地球上最鹹的湖。中國青海湖雖然也是鹹水湖,但周圍還是有一些植被的,而死海周邊,絕對是寸草不生。

    以巴地區西南與埃及接壤地帶,是炙熱的沙漠。由於當時埃及是英國殖民地,以巴地區是英國半殖民地,所以英國就簡單地畫了一根直線區分。

    圖-以色列女兵

    以巴地區北部與黎巴嫩和敘利亞接壤,是高原地帶,著名的戈蘭高地就在這裡。在東北部約旦河上游,則有一個加利利湖,這是淡水湖,湖水來自周邊高原,經約旦河流入死海。加利利湖在缺水的該地區來說,是方圓幾百公里的生命之泉。

    以巴地區,這個並不大的範圍內,有山脈、平原、淡水湖、鹹水湖、裂谷、沙漠,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就是在這個地方,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爭奪。

    圖-以色列軍隊

    猶太人建立以色列王國,有過輝煌的歷史,鼎盛時期人口不下兩百萬。

    不過這個王國先後被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滅亡,猶太人被帶到各地淪為奴隸。到中國漢朝時期,耶路撒冷這座城市被羅馬大軍摧毀,從此之後猶太人就散居世界各地,猶太民族不再有國家。

    說說耶路撒冷,為什麼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把他當做聖地呢?

    猶太教認為上帝耶和華是猶太人的上帝,他保護猶太人,不保護其他人。猶太人中有一個名為基督的人,認為上帝應該是地球人的上帝,上帝保護所有人。基督就自創了基督教,因此耶穌被當做猶太叛釘在十字架上。耶穌以自己的死,誕生了普世的基督教。

    羅馬軍團來到耶路撒冷,他們一開始是不信基督教的,或許基督教天生就適合西方,羅馬人不僅信了基督,還將其發揚光大。返回羅馬的軍團,結合西方文化,成了現在的基督天主教。而在東部建立的東羅馬帝國,則結合西亞、東歐的文化,成了現在的基督東正教。再後來傳到美國、中國等地的基督教,則稱為基督新教。

    由於猶太教與基督教兩種宗教的激烈衝突,幾十年內羅馬軍團殺了100多萬猶太人,另有約10萬猶太人淪為奴隸。直到400年後東羅馬帝國滅亡前,猶太人都被禁止進入耶路撒冷。

    圖-以色列女兵

    不論猶太教與基督教有何恩怨情仇,羅馬人還是把耶路撒冷當做聖地,他們把耶路撒冷老城剷平,在原址上新建耶路撒冷,在聖殿山上修築羅馬神廟。

    大約在610年前後,阿拉伯人默罕默德,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參考基督教,成立伊斯蘭教,並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於638年攻佔耶路撒冷,他們不但打敗東羅馬帝國,還對基督徒進行驅趕和清洗。

    不管怎樣伊斯蘭教也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城,他們建造圓頂清真寺,把伊斯蘭教當做眾教之教,把阿拉伯帝國當做世界的中心。

    圖-以色列地圖

    伊斯蘭教後來分裂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到殖民時代沙特又出現了瓦哈比派,不論哪個派,耶路撒冷都是穆斯林心中的聖地。

    隨後幾百年,阿拉伯帝國與東羅馬帝國反覆爭奪耶路撒冷,西方又派大軍前來收復耶路撒冷,當時西方打的旗號就是基督教的十字旗,所以稱為十字軍東征。每一次耶路撒冷易主,都伴隨著大屠殺、大清洗。

    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滅了東羅馬帝國,土耳其人是信伊斯蘭教的,所以聖城耶路撒冷就被穆斯林統治了幾百年。一直到殖民時代,以英法為代表的列強打敗奧斯曼帝國,以巴地區成為英國殖民地,基督徒才在耶路撒冷重新找到立錐之地。

    總的來說,耶路撒冷三千年發展史上,是個兵家必爭之地,三大教必爭之地。

    耶路撒冷之於猶太教,用中國的一個詞概括就是「龍興之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脫胎於猶太教的,他們回歸耶路撒冷,我們可以看做是萬教歸宗。

    那些兩千年前離開耶路撒冷,大部分做奴隸的猶太人,他們有沒有重返耶路撒冷呢?

    圖-以色列軍隊

    猶太人最厲害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他們的宗教。猶太人雖然散落世界各地,與當地人通婚,經過兩千年歷史洗禮,他們的皮膚可能是黑的、白的、黃的、棕的,卻一直沒有丟失宗教傳統。

    猶太人失國後,大多數人地位低微,但猶太人特別團結,有困難相互幫助。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猶太人在西方世界富有起來,開始宣揚他們的宗教,這遭到西方基督教國家民眾的厭惡和抵制。

    在1900年前後,許多在西方受到排擠的猶太人,逃到美國和其他非歐洲地區,一小部分則返回故土以巴地區。

    以巴地區自羅馬帝國後,就是阿拉伯人統治,語言文化完全阿拉伯化。猶太人的回歸,擠壓了當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愈演愈烈的流血衝突。

    實際上以巴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英國的一塊殖民地。頻繁的暴力事件,英國人不得不採取措施,限制猶太人入境。

    在檯面上,猶太人希望恢復其在迦南之地的居住要求。這個疆域不僅包括今天以巴地區,還包括敘利亞西南部、黎巴嫩南部、約旦西部。

    圖-敘利亞

    當時敘利亞與黎巴嫩是一個國家,法國在這裡的統治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在敘利亞西南部割出一塊地,改全面統治為重點經營,這塊地就是黎巴嫩。

    此時以巴地區與約旦也是同一個國家,國名就叫約旦,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與法國人的處境差不多,於是以約旦河為界先劃分了東西約旦,放棄對東約旦(今天的約旦)的統治。至於西約旦(今天的以巴地區),英國人也像法國那樣,劃分一片區域重點經營。

    英國的自留地,主要是三大塊。

    首先是加利利湖區(A區)。加利利湖面積170平方公里,是方圓幾百公里最大的淡水湖,它的輻射範圍非常廣,在缺水的阿拉伯地區,英國人首先考慮的是水資源。

    第二塊地,毫無疑問是耶路撒冷(C 區),這裡是以巴地區最大的城市。耶路撒冷不僅是猶太教的聖地,同時也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聖地。西歐多信基督教,英國人也不例外,這種宗教人口政治中心,英國人不會讓它旁落。

    第三塊地是海邊的平原,英國佔據超過一半的海岸線,這其中的特拉維夫(D區),是以巴地區第二大城市。

    總的來說,英國佔了湖區水源,再加上兩個最大的城市,以及三個區域中間的交通網,形成了一個英國佔領區,也就是所謂的英國託管區。

    那麼給猶太人安家的時候,只有法國控制的黎巴嫩地區和英國控制的託管區,猶太人受到的威脅相對小一些。在這個問題上,英法兩國想法不一致。法國人無情拒絕了,他們不希望有人來分一杯羹。英國人則讓猶太人在自己控制的區域安家。

    圖-以色列軍隊

    其實英國並非完全是好心,出於自身利益,英國希望猶太人能增強自己的實力,進一步去控制當地的阿拉伯人。

    猶太人來到英國託管區,他們帶來巨額財富,購買大量商業中心和高檔居民區。到1936年,猶太人增加到數萬人,比英國人還多,擠佔了英國人的空間。

    1937年,英國託管區進行了調整,將當地鎮守的英國兵力集中布防耶路撒冷一帶。也就是說,英國只託管耶路撒冷,以及其通往海邊的道路。原託管區雖然阿拉伯人仍占絕對數量優勢,但猶太人佔據著主要的戰略資源。

    二戰開始後,德國統治區大肆屠殺猶太人,更多猶太人湧入以巴地區。但僧多肉少的情況下,對英國人形成了很大的衝擊。為了要遏制猶太人進入,英國在1939年宣布,在控制區內的猶太人上限不能超過7.5萬人,並且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當時猶太人確切數量難以統計,英國人估算大致就是7.5萬人,此舉意為拒絕更多的猶太人入境。

    英國這個政策,根本阻止不了猶太人的回歸,二戰期間猶太人在以巴地區的人口一直是快速增長的。猶太人為盟軍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支持,在其他領域也經常出現猶太人的身影,發明原子彈的功臣之一愛因斯坦就是猶太人。美國約有兩三百萬猶太人,這些人在美國政府中有一定影響力,美國支持猶太人在以巴地區建立營地甚至建國。英國力求美國參戰加入自己一方,日本偷襲珍珠港令美國加入同盟國後,英美更是鐵血盟友,所以英國並沒有嚴格執行限制猶太人的政策。

    到1945年二戰結束,以巴地區的猶太人達到60萬上下。也就是說,1939到1945年短短6年,猶太人從7.5萬激增到60萬!

    圖-以色列地圖

    人口暴漲後,土地和資源卻嚴重不足。猶太人已經不再局限於原英國託管區,他們又逐漸滲入加利利湖北岸,以及以巴地區西北沿海地區。總的來說,除了南部沙漠地帶,猶太人的勢力範圍已經深入各個城鎮、社區,他們以少數人口,掌控多數資源。

    二戰過程中,英國損失38.3萬軍隊,法國損失21.8萬軍隊。英法元氣大傷,急需從世界各地回調人口與兵力,鞏固其在西歐的利益。在海外英法都力不從心,於是約旦與敘利亞都在1946年宣布獨立,不再是英法的半殖民地。

    在以巴地區,英國決定全面撤軍,但英國絕不甘心放棄這裡的利益。為了留下一個捲土重來的機會,英國準備在這裡紮下猶太人這個釘子。英國缺人手,但二戰沒打完的武器卻多的是,英國可以向猶太人兜售武器,以壓制阿拉伯人。既紮下了釘子,又賺了軍火費,犧牲的還不是英國人,一舉三得。

    二戰後蘇美兩大集團對峙,很多地方都是南北或東西劃分。比如說朝鮮與韓國,北越與南越,東德與西德,如此劃分是為平衡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利益和顏面。在以巴地區,美國支持以色列建國,蘇聯也罕見地與美國意見一致。

    圖-二戰德軍漫畫

    要說各方屠殺猶太人的數量,納粹德國排第一,蘇聯可排第二。不過二戰中蘇聯也看到了猶太人所起的正面作用,二戰後蘇聯也需要一個與西方交流的橋樑,這個橋樑就是猶太人。猶太人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他們或許是世界上最精通外語的一類人。於是蘇聯撥亂反正,不僅支持以色列建國,還在遠東地區建立了一個猶太州。這個州與中國黑龍江相連,面積達到3.63萬平方公里,比以巴地區還要大。

    既然蘇美都支持,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猶太人建立的國家,疆土包括哪兒呢?英國人熟悉這裡,那麼給新建的猶太人國家劃分疆域的任務,就落到了英國人頭上。

    英國和歐美國家,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勢力劃分,可濃縮為四個字的精華:「分而治之。」這與中國古代「遠交近攻」一樣,是對己方最有利的國策。

    英國如果遵循按勢力範圍劃分,那麼以巴地區基本就是南北對峙,猶太人佔據北方,阿拉伯人佔據南方。英國人覺得這樣劃分,猶太人這顆釘子扎得不夠深,於是將以巴地區分了6個區,然後將B區與E區對換,圍繞這個對換又進行了微調。

    現在來看英國方案,猶太人獲得了ADE三個區,佔據湖區水資源、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和第三大城市海法、以及南部廣袤的沙漠。阿拉伯人雖然佔據耶路撒冷所在的C區,但其核心耶路撒冷卻被聯合國託管。

    人口與面積而言,猶太人60.8萬,約為雙方人口的33%,面積卻有1.52萬平方公里,約佔總面積的56%。阿拉伯人為122.2萬,是猶太人的兩倍,約為雙方人口的67%,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約佔總面積的43%。耶路撒冷麵積176平方公里,不到1%,由聯合國託管。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召開大會投票,阿拉伯國家全部反對,但票數還是佔少數。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英國很「紳士」地投了棄權票,讓人嘀笑皆非。會議上根據英國的提議,發布了181號決議。決議內容是同意以巴地區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建國,稱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疆域範圍以英國劃分的地圖為準。

    猶太人在英美蘇主導的聯合國庇護下,以約33%的人口,佔據56%的領土,而且是資源相對更好的土地。阿拉伯肯定不服,在聯合國大會上阿拉伯人集體反對,但那時阿拉伯還沒有大量開採石油,阿拉伯國家都是窮國,在聯合國的話語權不如今天,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沒有朋友,可謂人微言輕票數也少。

    聯合國這個決議,不只是讓以色列獲得更多利益。從地圖上看,雙方各分了三塊地,而且三塊地並沒連成一片,互相被對方分割。英國人深得「分而治之」的精髓,生怕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矛盾不夠,讓雙方所有陸地邊界都形成領土衝突。

    聯合國分治決議是在47年11月29日,流血衝突在從這一天起就開始了。12月、1月、2月,連續三個月,以巴地區混亂不堪,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各自傷亡兩三千人,英國人也未能獨善其身,傷亡約有兩三百人。

    圖-以色列空軍

    按計劃英國準備在1948年8月1日完成撤離工作,但當地愈演愈烈的態勢,令英國人畏懼不已,於3月和4月加快倉促撤離的步伐。到5月13日,英國人提前77天完成狼狽撤離。

    5月14日,英國宣布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猶太人被迫提前宣布成立以色列國。

    阿拉伯鄰國得知英國人已全面撤離,再無任何顧忌。其實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早就屯兵以色列邊境,他們一分鐘都不想等,迫不及待要一舉將猶太人從這個地區剷除。

    圖-以色列地圖

    阿拉伯國家都是正規軍,若不是計劃夜幕降臨後再發起總攻,戰爭發動時間推後幾個小時,阿拉伯人一秒鐘都不想隱忍。

    5月15日,阿拉伯聯軍從各個方向殺入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這四個鄰國還好理解,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不是鄰國,若不是早就屯兵以色列邊境,不可能來的這麼快。

    阿拉伯方面有四支主力,埃及10000人,伊拉克3000人,敘利亞2500人,約旦8000人,黎巴嫩1000人,沙烏地阿拉伯1000人,以及巴勒斯坦和各種非政府阿拉伯武裝3500人,合計超過3萬人。

    以色列方面的軍隊,大約也就在3萬人上下,適齡人口基本上是全民皆兵,或者從事戰爭相關工作。

    武器裝備方面,埃及因為在二戰時與英國一起阻擊義大利與德國,都是英式裝備,比以色列要好得多。以空軍為例,埃及各種飛機多達100多架,以色列則只有偵察機,沒有戰鬥機。

    圖-以色列軍隊

    以順時針方向,我們來看6個阿拉伯國家進攻情況。

    黎巴嫩是小國,領土比以色列還小,他們的目標主要是策應和配合。在實戰中,黎巴嫩曾突入以色列境內,但很快被打退。

    敘利亞靠近加利利湖,一戰過後英法劃分勢力範圍,英國在湖西,法國在湖東,但疆域線卻並不是以湖中心東西劃分的,而是整個湖面都歸英國。後來以巴地區和敘利亞,也延續了這個格局。敘利亞對這個方圓幾百公里最大的淡水湖,可以說是垂涎三尺。

    圖-以色列戰機

    敘利亞就是從湖東發動進攻,第一目的是永久佔據湖區,然後兵進特拉維夫,與其他軍隊會和。不過敘利亞軍隊的戰鬥力太弱了,居然在湖區少量以色列軍隊被阻截,甚至處於劣勢。

    伊拉克的軍隊,從約旦渡過約旦河之後,按計劃向東推進,然後與敘利亞一道南下逼近特拉維夫。伊拉克人可算是6國中最能戰的,他們打了幾個硬仗,準備南下時發現敘利亞沒有及時跟進,他們的腳步也慢了下來。

    圖-沙烏地阿拉伯街頭

    約旦的戰略是分兩步,第一步攻佔耶路撒冷,第二步攻佔特拉維夫。

    約旦軍還算戰鬥力不錯,5月15日開戰,17日就抵達耶路撒冷,經過兩天巷戰,19日控制了該城一部分猶太人居住區。

    此時約旦分出一支軍隊,西去特拉維夫與大部隊會合。按理說這種戰略也沒錯,但也分散了兵力,最終兩頭都沒完成既定目標。

    圖-以色列空軍

    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是地區大國,但出兵不多,主要配合約旦的軍事行動。

    埃及從南部進攻,進入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加沙,再向特拉維夫推進,頭幾天進展異常順利。阿拉伯國家機械化軍隊,大部分都在埃及,他們不但有一百多架飛機,還有30多輛坦克,埃及軍是這次戰爭最強大的一支力量。

    要是以這種勢頭,以色列建國沒幾天就得亡國。英國人在這時候為以色列力挽狂瀾,他們以埃及誤傷海法英國海軍基地為由,出動海軍空軍對埃及空軍進行一次打擊,擊毀幾十架埃及飛機。海法位置在北部,並不在埃及進攻的路線上,英國師出無名,就找了這個借口。

    以色列方面,在5月20日,也就是開戰5天後,獲得了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25架Avia S-199輕型戰鬥機。為什麼從捷克買呢?因為駕駛飛機作戰是個技術活,絕不像步槍那樣,拿起槍就是戰士。捷克的這種飛機操作簡單易學,就成為以色列的主要戰機。

    空中力量此消彼長,雙方在天上達到一個平衡。失去空中優勢,埃及軍隊不再摧枯拉朽,但阿拉伯軍隊地面還是有優勢的。即使在猶太人控制區,也居住著不少阿拉伯人,阿拉伯軍隊相當於裡應外合,拿下以色列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5月29日,美蘇又主導聯合國會議,發布停戰協議,要求各方暫時休戰進行談判。協議中規定任何軍火商不得再向各方兜售軍火,但此規定只是針對阿拉伯人,因為以色列人從來沒有停止過購入軍火。

    阿拉伯人自知這是拖延戰術,並未停止進攻。不過在英國等國軍事威脅下,阿拉伯人在6月11日停止了進攻。游弋在大西洋的英國航空母艦,令所有阿拉伯國家膽寒。

    圖-阿拉伯三大中心

    聯合國在調停過程中,拋出了一個建議,既然181號決議不合理,那麼再將E區與B區對換回來,以巴雙方的領土都是完整一塊,保持南北對峙。

    這個建議被阿拉伯人拒絕,在軍事佔優的情況下,阿拉伯人希望至少維持目前現狀。

    7月8日,停火28天後,雙方繼續開戰。

    圖-以色列戰機

    這段時間阿拉伯軍團大舉增兵,埃及從10000人增至20000人,伊拉克從3000人增至15000人,約旦由8000人增至12000人,敘利亞從2500人增至5000人,加上其他部隊,總兵力突破6萬。

    伊拉克增兵最多,他們為何如此積極?因伊拉克也曾是英國殖民地,雖然在1932年取得名義上的獨立,但英國仍駐紮大量軍隊。伊拉克人此番目的不只是解放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同胞,更是解放自己,意圖給國內的英國人施壓,將他們趕出國土。英國空中打擊埃及空軍後,更加激發了伊拉克人反英的情緒,因此增兵最多。

    阿拉伯人志在必得,但他們沒想到,以色列也同樣在迅速增兵。大量參加過二戰的猶太戰士陸續從國外趕來,不僅如此,以色列裝備也獲得補充優化,實力並不在阿拉伯之下。

    圖-以色列軍隊

    到7月18日,以色列軍隊組織了數次反攻,在加利利湖一帶幾乎把敘利亞軍隊趕出了以色列,其他戰場至少也是能與對手相持。

    此時聯合國又調停,這次阿拉伯國家也意識到很難滅亡以色列,停戰從7月18日持續到10月15日,足足89天。

    到此時以色列軍隊從最初3萬增長到11.7萬上下,而且大多是參加過二戰的老兵,戰鬥力提升不知多少倍。阿拉伯軍隊雖然也在增兵,但數量已不佔優勢,裝備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接下來的幾個月,就是以色列反擊的時間。到1949年二三月份,以色列基本收復181號決議的疆域,阿拉伯國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先百度吧。

    這事情是英國人惹得禍,二戰之後美蘇也煽風點火。

    由於歐洲在19世紀的普遍排猶情緒,甚至連啟蒙運動的發源國法國都發生了德雷福斯事件,於是部分猶太復國主義者在19世紀末開始謀求返回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一戰後英國為在奧斯曼土耳其瓦解以後進入巴勒斯坦地區,力圖從側翼保證蘇伊士運河安全。1917年11月6日,英國軍隊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佔領全境。處於殖民主義統治的考慮,英國允許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A.J.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信中說:「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並願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但應明確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損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或者損害其他國家猶太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政治地位。」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宣言中的「猶太人的民族之家」,實即猶太國。這一宣言得到所有協約國政府羅斯柴爾德勛爵,宣稱只要巴勒斯坦現存的非猶太團體的公民利益和宗教權或其他國家猶太人民所享有的權利和的確認,成為1920年聖雷莫會議上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1921年,英國政府以執行《貝爾福宣言》為由,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也就是後來的約旦;西部仍為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總督直接統治。

    自二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地區的定居猶太人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先後六次大規模移民之後,猶太人總人口達到60萬多人,相當於當地阿拉伯人口的一半),並且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建立了准軍事力量,而實力大減的英國則準備從這一地區抽身,結束其在這一地區的委任統治。在歐洲納粹對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之後,歐洲尤其是東歐地區排猶情緒依然普遍,大量猶太難民無處可去,蘇聯也樂見猶太人離開其控制區。美國、蘇聯支持,英國默許之下,大量猶太人繼續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並準備獨立建國。

    1942年2月,英國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聯大」根據英國的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巴勒斯坦問題。1947年9月16日,聯合國第二屆大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進一步研究巴勒斯坦問題。1947年11月29日,大會對專門委員會提出的方案進行表決,結果以美蘇等國33票贊成,阿拉伯11國和古巴、希臘13票反對,英國、中國等10票棄權通過《巴勒斯坦將來處理分治計劃問題的&<第181號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結束,其後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面積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約旦河以西地區和加沙地區;猶太國面積14000多平方公里(包括沙龍和加利利地區猶太人在沼澤中開墾出的部分土地以及內蓋夫沙漠,用來安置歐洲的大量猶太難民);使耶路撒冷市成為聯合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

    由於阿拉伯人對聯大決議土地分配的不滿和隨後猶太復國主義驅離阿拉伯人導致的一系列衝突,以色列一建國就和周圍阿拉伯國家打起來了,但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當中,以色列獲勝,除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當然約旦人也佔領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劃歸巴勒斯坦人的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和耶路撒冷舊城所屬的大約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中有近百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成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由來。


    算是報答愛因斯坦的研究對人類的貢獻吧


    第一他們自己想,第一聖殿在聖墓山下,這是他們的應許之地(他們自己覺得),祖先的故土。

    第二他們當時靠山也想,包括美英法蘇,一群大佬們覺得這樣符合各方利益。


    那你先得把聖經篡改了


    題主你這是自問自答,還記得納粹是怎麼對待猶太人的嗎?不只是納粹,大部分基督國家都對猶太人這個群體都是存在偏見的;而基督徒與綠教的矛盾更是曠日持久的。兩虎相爭必有一死,so…………………幸好當年我們沒站錯隊,記得猶太人好像在東北建國提案來著………………


    那會的聯合國算個鳥

    噢,不.

    聯合國安鳥會從來都算個鳥.


    推薦閱讀: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應歸功於誰?
    如何評價晚清名臣錫良?
    民主集中制是什麼樣的制度?
    武昌起義為什麼會導致清朝統治的崩潰?

    TAG:歷史 | 政治 | 聯合國 | 以色列 | 巴以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