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5年10月23日央行雙降?
【央行降息降准】央行宣布,自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同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10.23
PS:補充漏掉的
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並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10.24
雙降然並卵,聯儲劍猶懸
簡單的說,扭扭捏捏的戶部在見識了6。9這麼銷魂的架勢後,終於忍不住出手了。既怕自打嘴巴,又怕經濟繼續下滑,看看今天的克強指數和A股,我就呵呵了。老是想玩這種魚與熊掌要兼得的遊戲,中國經濟遲早被玩死。股災的打擊正逐步從資產負債表傳導到實體經濟,未來就是三條路選。
上策:真改革,減稅放權,讓民營企業玩,救中國經濟
中策:大放水,讓泡沫推高資產價格並將貨幣進一步貶值,刺激出口
下策:繼續扭扭捏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後病人多種併發症發作
上周五(10月23日)收市後央行突發消息,年內第五次雙降。市場喜大普奔,當晚同事冒頭說了一句「市場很興奮」。本段子手運動完回到家一看最能反映新興市場經濟前景的大宗商品市場短暫走高後迅速回調,心裡就涼了一截。不禁想起當年領導訪港時對媒體的循循教導,「畢竟圖樣」太早以為好消息來了,「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在「性感」的三季度6.9%GDP增長數據和外管局結售匯逆差數據架勢擺出來後,央行進一步寬鬆早就在市場預期以內。大宗商品市場的不給力正是證明了這一預期,市場參與者在宣告「我們知道經濟扛不住了,所以央行出來放放水」。美聯儲年內加息與否猶未決,本周開始的五中全會對「十三五」的具體規划到底能給股票市場帶來多大和多久的利好拭目以待。A股走強能否堅持到12月美聯儲會議舉行暫未可知,「識得唔識得啊?」。
經濟學博士在上周五給中央黨校第三次講課時指出了以下未來政府工作重點:(可以不看,直接跳過看結論)
● 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用好財政政策空間相對較大的優勢,合理運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貨幣政策手段。
● 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 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
● 推動改革發展要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決整肅不作為,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 政府要在保基本、兜底線上加大力度,同時發揮好市場和社會力量。
● 要突出補上民生短板、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等重點,擴大有效投資。這方面政府不唱「獨角戲」,而要與社會資本建設共擔、利益共享。
仍然是在彈老調,反而發改委的研究員張岸元說了句大實話「中國貨幣政策仍存在進一步寬鬆的空間。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既然有明顯的空間,關鍵時候就要直接拿出來用,不必迂迴使用那些複雜的公開市場操作,把問題複雜化。」和本號上周的文章(回復「奧多姆」可見)不謀而合,與其凈整些市場看不懂弄不明白的「麻辣粉(MLF)」,「酸辣粉(SLF)」和其他不明來歷的山寨藥丸自製土炮雞尾酒,不如直截了當的運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戶部為了不自刮嘴巴和不給博士面子,過去的政策盡量複雜難懂,避免市場解讀為大放水,不斷的自製奇怪配方,殊不知市場根本就不怕你放水,怕的是沒水。張同時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指出了一些未來中國經濟將面對的難題:
供給政策涉及的方面非常複雜,難以作為短期政策使用。
一是改革舉措轉化為增長紅利尚需時日。改革開放37年,能放的政策大招都放了,寄希望於結構改革,不僅短期不能增加供給,反而可能由於市場對改革紅利預期的落空而引發混亂。
二是全要素生產率難以短時期內大幅提高。技術創新、產業革命有其自身周期規律,不是政策短期內能促成的。不是國家喊產業升級,培植某些產業就能立馬做大做強的。
三是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短期效率提升存在中期隱患。歷史上類似互聯網的技術革命,如,電報、電話等,從未改變金融的本質,技術革命的結果是金融業廣泛、深度採用最新信息手段作為技術支撐。互聯網也不會例外。當下流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其競爭力的基礎主要來自監管套利。通過成本節約實現的對長尾市場覆蓋,短時期內確實帶來了融資效率的改進,但其風險控制所依賴的數據基礎嚴重有偏,必然留下風險隱患,恒生HOMS系統監管漏洞、泛亞事件等都是冰山一角。
需求管理政策仍受多因素掣肘
一是加快投資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難題。
2008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四萬億投資刺激方案約相當於其四分之一;2014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51萬億元,要想起到類似四萬億的效果,需要推出13萬億規模的方案,這顯然不現實。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創造性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動力源泉之一,在經歷了去年、今年上半年地方融資平台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清理整頓政策的反覆之後,舊的機制被動搖,但新的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形成,地方觀望、卸責情緒嚴重。處在目前階段,我國在基礎設施方面依然存在巨大投資需求,眼下關鍵的難題是,多數項目缺乏市場化運作基礎,項目現金流設計困難,潛在投資需求無法轉化為「有效投資需求」,PPP模式一時也無法突破這一瓶頸。
二是促進消費政策軟弱無力。
消費自身是相對穩定的變數。2014年,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51.9%,近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接近或超過投資,絕對增速已經不低。近年來,刺激消費的財政政策陸續退出,而在特大城市,制約消費的制度性因素無法消除(如,汽車、商品房市場准入等),消費政策找不到著力點。至於互聯網,其帶來的究竟主要是消費模式的替代,還是消費總量的增加,至今仍不明確。我們看到:千萬家網店興起的背後,是沿街大量實體店的凋敝;快遞業青壯年男性就業增加的同時,伴隨實體店零售崗位就業的流失;網購便捷引發的非理性消費,實質是倉儲庫存由廠家向消費者的轉移。
三是難以動用匯率手段促進出口。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影響的大量實證研究表明,5%左右的升值或貶值幅度,對出口的影響非常有限,且至少存在3到6個月的時滯。8月11日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其後三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4.65%。此後,匯率完成了「一次性重估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再度穩定。短短几天市場波動,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市場對人民幣計價資產走勢的預期。8月,外匯儲備減少939億美元,9月份繼續減少433億美元,面對國內資本價格的脆弱性和巨大的資本外流壓力,顯然不宜單純從刺激出口角度考慮匯率問題。
總的來說,中國經濟潛力是有的,但只能在改革減稅放權的前提下,讓民營企業來搞,中國產業必將大放光芒。如果一邊想著讓驢拉磨,一邊想著什麼時候卸磨殺驢,那就別指望經濟能復甦。
謝邀。
———————
20151030更新
啊啊啊啊,爪機黨要瘋了,剛更了好多都沒了!
咳…
現在我們處於經濟衰退和通縮階段,未來究竟是走出困境還是出現滯漲仍待觀察。
對於投資者的大類資產配置,最近收到一份投資策略報告,有些內容跟大家分享:
按照美林投資時鐘理論,
如果仍舊通縮,那麼債券和現金組合是最為穩妥的配置,也可加大避險類資產配置(貴金屬如黃金啊強勢貨幣如美元啊核心區域地產啊)
如果出現復甦,就可以試探性增加風險類資產配置(建倉部分長期追蹤的藍籌股等),通脹上升也可加部分商品和黃金配置,逐步降低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配置比例。
中國做事從來都是中國式特色化道路,所以這次的QE到底會不會從了歐美日老路真心難說。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霜降以後是為冬至,而非春分,大家注意防寒防風,小心保暖。
———————
原答:
GDP破7是這次寬鬆的主因。包括近期股市情況好轉也並沒有拉動投資增速,投資增速大跌讓政府壓力山大。
炒股的朋友們別被騙了啊,之前的降息救不了市,這次的雙降我覺得也不是什麼重磅利好。
國有大企業產能過剩,像樓上答案說的政府部門還有地方的高槓桿,這是個悲傷的局面。中小微企業死傷一片,兩年前就開始說要扶持,結果好幾家銀行一擁而上,扶持了一片不良。現在雙降,逼迫融資成本降低,說是說會刺激更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三農和小微得到扶持,此前國家也一直在加大基建投資,在我看來也並沒有什麼卵用。有問題的是市場結構經濟結構,供需雙不足,借新還舊並不能拯救中小微企業的嚴寒現狀。
再說雙降對匯率的影響。
你看歐日美做超級寬鬆時,匯率一路狂跌,而中國並沒有。因為國家一心要保住,根本不敢跌。一邊用外匯儲備對沖,一邊在離岸在岸同時干預,一邊輿論控制,另外銀行同業也均接到指示不允許散布人民幣看跌的預期,不允許引起人民幣貶值恐慌(我還因此被談話了_(:з」∠)_)。
但其實人民幣走低無可避免,外匯儲備根本撐不了多久,好像商行口徑的外匯儲備上月飛走了7000多個億,而人民幣國際化又任重而道遠。
再這麼下去,要麼祭出資本管制大招,要麼「央媽你看前面好大一個洞欸,那就是傳說中的匯率陷阱嗎~?」
最重要的是,利率搞來搞去居然放開了。
雖然我不認同有的答案說什麼餘額寶沒得玩了,這是太遠的事,再放開還是有指導窗口的。
最近很火的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但總歸,利率市場化能讓周行長名留青史了,以後的鍋以後再說。
以上。
現在經濟很大的問題就是居民部門槓桿過低,非金企業部門槓桿較高。政府部門槓桿也不低。
降息的目的顯然就是希望居民部門加槓桿,其他部門完全債務置換,融資成本也會下降。
至於能不能發生,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還有,降息對匯率壓力很大,但是貶一點好像也不是什麼壞事。
海通的姜濤都已經開始說零利率,你說大水灌滿類似的保證有多不靠譜吧,哈哈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一下吧。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文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聞點: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這說明了,央行已經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場化。
在此之前,央行已經放開了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存款利率,但畢竟一年期還有個限制,現在央行正式解除所有限制了。
枷鎖解除,意味著龐大的化學效應。
在越女看來,此舉可能直接衝擊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市場。在此之前,餘額寶一直以相對較高的收益從銀行搶客戶,許多存款客戶從傳統機構流失,這讓銀行感覺十分難受。
銀行做的就是資金買賣的工作,以低的利率從儲戶那吸引資金,以高的利率放出貸款,賺個中間差——也有人說是躺著賺錢。
一旦存款利率限制解除,理論上銀行可以不斷提高存款利率,在與餘額寶或其它互聯網理財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當然,這對它來說,也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來吸引客戶,它的利潤空間將被縮小,銀行暴利的時代,真是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餘額寶等理財產品來說,首先央行雙降意味著釋放著更多資金,這麼多的資金將直接推動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而銀行競爭力的加強,存款利率的提高,也將使得餘額寶的吸引力不斷下降。
或許,在今後個人理財中,餘額寶作用性將不斷減小。當然,鑒於互聯網上使用的便利性,它還是有一定生存空間的。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如美國等,貨幣基金在蓬勃大興之後,也開始逐漸走向了衰落過程,這是利率市場化的趨勢所向。
除了餘額寶之外,央行的動作也會對其它理財產品造成巨大影響,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並回復雙降,可以了解。
{越女讀財}
微信公眾號:ynducai,歡迎關注,一個金融、媒體各種經驗摻雜的,複雜的人。
上周五晚上央行降息降準的動作,普遍被解讀為對樓市的利好措施。但很多人忽略了央行同時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儘管雙降宣布才3天,現在比較一下各銀行的存款利率,可發現國有大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之間已經拉開了一定利率差異,期限越長差異越大。
如5年定期存款利率,工農中建都執行2.75%的利率,但河北的兩家城商行邯鄲銀行和張家口銀行分別執行5.15%和5.05%的利率,最大利率差距達到了1.8倍。
而現在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推出,只要在50萬元以下的銀行存款都可以得到國家保障。存在工商銀行或是城商行的安全差別並不大。
由於對貨幣供給貢獻最大的外匯占款持續低迷,預計今後一段時間市場資金會越發緊俏,各銀行為搶奪資金會展開越來越激烈的價格爭奪戰。
所以,中長期看利率水平並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但笨虎覺得,這恰恰是利率市場化的正確修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銀行體系的利率水平被長時間壓制,未能反應出資本的稀缺性;這對國有大型企業有利,卻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現象。
此前笨虎的文章揭穿中國高房價的兩大謊言 真相只有一個!已經分析過,中國高房價的真兇既不是剛性需求,也不是稅費地價,而是過多的卻又分配嚴重不均的錢。這些錢再反過來化身金融資本,通過銀行房貸「幫助」那些本來收入遠遠趕不上房價增長的普通人變成房奴,從而進一步推高房價。
但這個高度依賴銀行房貸槓桿的遊戲需要兩個條件才能維持下去:(1)房價保持增長(2)利率保持低位。現在,房價演變的趨勢已經出現了明顯分化;而隨著資金的外流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水平也會處於上升通道。
這和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兩年的經歷十分相似:美聯儲2005年開始提高聯邦借貸利率,美國房價2006年也開始掉頭向下走。
也許專家會說,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同,中國至少還需要30%的首付呢,槓桿比美國小多了。可是笨虎覺得,不能只比較首付比例,同時還要考慮到中美兩國房價收入比的差異。
比如小明在美國全靠借錢買了2元錢的一件商品,槓桿率是100%;小紅在中國借入7元買了標價10元錢的同一件商品,槓桿率是70%。小紅的槓桿率確實比小明低30%,但你更願意當小明還是小紅呢?何況小明比小紅的收入還多2倍呢。
總之,利率市場化有可能成為戳破房地產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前提是央行不再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行政限制其利率自主權;否則,也就不是真正的利率市場化了。
詳見我的知乎專欄
利率市場化對樓市可能是災難性的 - 煮歷史品金融(P2P平台監測) - 知乎專欄
有時候看的越多越絕望。
~~~~~~~
發個感慨居然有人贊。還是說兩句吧。本人地方性銀行的基層員工,格局很小,視野很窄。就從自身認知範圍內簡單說一下。
央行為什麼雙降?因為經濟不景氣。
經濟為什麼不景氣?因為三期疊加。
為什麼三期疊加?因為舊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冒出來了。
舊的問題是什麼?低端製造業(大部分代工出口)、能源企業(煤老闆)和房地產(各路房地產商)囊取了巨量信貸資金。國企改革,金融改革,過度刺激,導致市場扭曲的某些政策等
又冒出了什麼新問題?金融危機影響導致國際購買力下降,美國搞製造業迴流,歐洲繼續過冬撕逼。TPP協議,實體經濟困難,某些互聯網概念泡沫化,上面巨量的信貸資金不良抬頭等
以上都是老生常談,僅僅作為背景介紹。
其實對於雙降,我更關注的是「取消存款利率上限」這個利率市場化的臨門一腳。當然按照基本法,沒有配套措施的利率市場化在「全國一盤棋」的局面下基本上是個笑話。先別笑,人們總是誇大政策的短期效應,而忽略其長期影響。也許未來市場的事真的歸市場說得算呢,也許什麼匯率市場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降低融資成本什麼的真的就實現了呢。
所以我說看的越多越絕望。
習大大尚在英國就著啤酒烤魚乾簽單,全國山河還是一片紅紅火火,股市也在三千點出似乎煥發出又一春,要掀起又一波腥風血雨的上漲;北京又出了每平7.5萬的地王,據媒體報道三線城市房價開始企穩,一線城市開始大漲......
然則,央行一方面公開市場操作,進行逆回狗200億,一方面雙降,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下調0.25個點,同時暗地裡定向降准不知多少個點……但說穿了,都是向市場注水,瞬間釋放出7000億的通貨膨脹的強預期,轉眼就將全國經濟一片大好的局勢葬送,半點不給習大大臉面,央行這般鬧騰,究竟是什麼原因?
或者換句話說,中國經濟究竟糟糕到什麼地步,使得央行不到半年就頻頻實行降准降息、定向降准降息、再次降准降息、逆回購再貼現大招,而罔顧通貨膨脹臨界點的日趨逼近?
就三刀看來,當前中國經濟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如晦,經濟危機逐步加深.央行根本沒有辦法,逼不得以才使用雙降,向市場釋放7000億流動性,以暫時解決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
第一.地方債
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最主要的是靠政府投資,而政府投資又大多集中在房地產和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必然地是造樓扒樓再造樓,修路挖路再修路……重複低效的政府投資一方面推高地價,一方面便於權益部門順手斂財,一方面卻使得央行本欲將資金流向缺錢的製造業領域和中小企業領域的意圖完全落空,而且形成大規模的地方債。
光今年新發行的就在4.7萬億規模,今年到期的2萬億地方債,更是被央行用一個新名詞「置換債」巧妙地將明明就是打算通過大印鈔票來解決的地方債變成了所謂的「置換債」。
央行宣稱地方債不過二十萬億,完全可以控制,但是據三刀分析,少說也在30萬億到50萬億的規模。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從目前的跡象來看,這些地方債是不會通過政府財政來還,而是通過銀行的不良貸款和呆帳項目,然後通過國家財政來做對沖核銷。
國家財政怎麼核銷?還不是央行一個命令大印鈔票來還債!
不過這次央行宣稱是發行置換債,不會直接替地方政府買單。但不過是換個名頭而已,因為地方債只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依靠地方政府低效的微乎其微甚至是負收益的投資,根本沒有辦法來償還如此龐大規模的債務。而中央財政要養活那麼龐大的國家機器就已經力不從心,還要來替地方政府的債務買單,用常規的辦法肯定是拆東牆補西牆捉襟見肘,自然地最終還是通過大印鈔票全民買單來還債,必然還是靠每月13%-14%的M2超發貨幣來逐漸處理。
第二,熱錢流出
以往熱錢流入的年代,M2超發的貨幣可以通過熱錢的外匯占款在國際市場上沖銷一部分通貨膨脹,但是目前可是熱錢流出每月近千億美元的規模,央行還保持M2每月13%的增速,只會使得市場上的實際通貨膨脹更加劇烈,如果熱錢流入中國的時候,央行是增加外匯儲備,同時印鈔,那麼熱錢退出的時候,央行正常的操作應當時是減少外匯儲備,回收人民幣。
然而,問題就是在於現在熱錢退出中國的時候,央行根本沒有辦法回收人民幣。因為一旦回收這部分熱錢退出的人民幣,習慣於大手大腳花印來的錢的地方政府,銀行,房地產等行業,立刻就面臨流動性衰退或者枯竭的問題,立刻市場上就會產生貨幣短缺,沒錢!08年嘗試過央行不注水的情況下,各路銀行的隔夜拆借率基本上立刻飆升到10%以上,央行不注水,銀行就撐不住!
而多年來政府大手大腳花錢而不管什麼債務,都是通過投資來拉動經濟gdp,以彰顯政績。使得央行在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校正甚至使用通貨緊縮的手段。所以,即便是熱錢退出,央行還是得採用和熱錢流入時候一樣的操作,以維持短時間內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儘管付出的代價是通貨膨脹的加速飆升和廣大民眾的利益進一步受損。
市場上有種聲音說中國面臨通貨緊縮,但是中國永遠都不會有緊縮,只有通貨膨脹,進一步的通貨膨脹!
自從凱恩斯將通貨膨脹這個猛虎放出牢籠,威權國家基本上都是將其奉為圭皋,一路向市場注水負債,而全然不顧這負債如同滾雪球越滾越大,終究有一天要償還,到時候可能面臨的就是貨幣大貶值,以至於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石器時代。
第三,畸形的匯率結構。
當前央行為了維持和美元的固定匯率,強行將匯率平衡點釘牢在6.4的位置。然而,由於人民幣是對外的升值,而對內的貶值。在美元貶值的時代固然不算是錯招,但是在美元升值,各種大宗商品和貴金屬以及原油都大跌的情況下,釘牢美元的策略,在國內經濟發生嚴重危機的時候,並不能使熱錢流入中國,反倒是使得這些熱錢能夠開開心心換回美元,大幅套利換回美元。
而對於國內經濟,出口型的企業更是一種災難。因為國內面臨著的是貶值的貨幣造成的生產資料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對外則是由於人民幣和美元掛鉤,而美元近期強勢的表現,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都是維持更高的價格,兩相疊加,使得出口型企業的成本和報價更加不具備競爭力。所以,出口型企業面臨困境,也是情有可原。
而進口型企業,表明上利用人民幣和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買入成本價格會較低,但是最大的惡果,就是造成進口型企業會大幅進口,而後在國內拋售,會大幅加快地消耗央行的外匯儲備。 譬如如最近的三大主糧下跌,譬如說國際原油下跌,都會造成國內進口型企業大幅加速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消耗。
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毫無疑問是被高估的,毫無疑問人民幣的真實匯率以及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是遠遠沒有6.4的,如果人民幣自由流動而非採取固定匯率制,必然地人民幣實際匯率會迅速下跌到8.0,到10.0,乃至20.0,人民幣的匯率下跌幅度無論有多大,都是根本無須驚訝的!
當前的固定匯率制度在以往美元貶值趨勢,美國QE未退出的時代,確實能為中國謀得不少利處,但是在美元強勢,美國經濟強勢崛起的時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一方面造成熱錢大幅外流和國際上的糧食以及低成本的製造業成本大幅流入中國,打擊中國的農業和製造業,另一方面造成外匯儲備的急劇減少,而使得出口型企業面臨倒閉!
第四,房地產、銀行和製造業危機的深入。
多年來的熱錢流入,使得央行滋生了國內大印鈔票製造通貨膨脹可以保持經濟高增長的幻覺,但是無論是怎麼調控,最終央行的通貨膨脹的貨幣形成和消耗的社會財富,最終都盤踞和固化在房地產和基礎建設領域。房地產業在造房子的時候,的確拉動了方方面面的經濟,但是一旦房子造好,經濟就面臨停滯。
而當前中國的經濟主體始終是房地產,但是房地產業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它有一個崩潰極限,或者叫做閥值。人民群眾買房子都是買漲不買跌的,這也就使得房價永遠只能升而不能跌。當房價升到一個遠遠脫離社會購買力和承受度的時候,房子存在的意義就是拉動造房子過程中的社會投資了。至於房子造好後能不能賣的出去。只要銀行和開發商達成協議,只要開發商的資金流不斷裂,就算賣不出去,有銀行有國家財政部買單,有什麼關係!
無非是政府負債增加,無非是國家負債增加,印鈔票就行!
然而,熱錢流出趨勢形成後,即便是央行通過各種手段來向市場注水,釋放流動性,最終還是會流動房地產領域,房地產領域就像是個通貨膨脹的蓄水池。央行印一票錢,社會上走一圈, 然後又流到房地產,然後國家負債增加,然後國家又印錢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中國經濟就這麼循環好像是可以無限的玩這個遊戲下去,但是最終政府的負債會越滾越大,直到有一天這個社會也完全承受不下去,到時候經濟崩盤,權貴早已辦好綠卡,逍遙國外。而只留下一干平頭百姓,來承受社會的經濟決策失誤所造成的痛苦!
微信公眾號:蕭三刀主要經濟體比爛遊戲遠未結束,明裡都在復甦,暗地撕逼不斷,中歐現在整的老美進退維谷。寬鬆政策還有空間,年內估計還有一次,等著吧。
【摩根士丹利的Sharma:中國降息降准顯示經濟疲弱】中國增長「在下滑,因為刺激和流動性注入而出現一些反彈,但趨勢是在下滑,而且自2011年開始這一趨勢以來,每次反彈的力度都變得越來越小。」
降再多有p用,銀行這會是不會把錢貸給民企的,反倒是逼的老百姓去亂投資和消費所以結論是:又要坑p民了說到底,又是壟斷問題,政府服務提供商的壟斷地位,暫時無解
- 註:本人網貸行業從業者,受行業局限性,所以大的方向上的影響就不分析了,針對網貸行業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之前剛好寫過一篇文章,我就直接拿過來了。另外附上鏈接:央行接連三次「雙降」,P2P網貸行業將受到何種影響?
銀行放款業務增加,將加速網貸行業的優質資產端競爭
- 由於整個社會的經濟下行,央行接連三次「雙降」希望進一步降低社會的融資成本。也就意味著在一定階段內,傳統銀行會加大放款力度,吸引更多的優質資產。相信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網貸行業的資產端的競爭將會加劇。整個網貸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會發生快速的轉變,由行業早期的流量競爭快速步入優質資產端的競爭。
對於多數P2P網貸企業來說,優質資產端很難避免和銀行發生正面衝突,接下來更多的優質資產將會集中在銀行手中,所以在資產端和傳統銀行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會阻礙P2P企業的發展。在經歷過前兩次雙降和降低存貸比之後,國內的P2P企業就已經感受到了來自銀行端的巨大的資產競爭壓力。
國內網貸行業的巨頭,陸金所和宜信紛紛宣布開始從海外吸引優質資產,以滿足國內巨大的理財需求,由此可見國內在優質資產供應方面,受到宏觀貨幣政策影響,面臨一個巨大的瓶頸期。
- 理財端需求在不斷爆發,根據最新的第三方數據顯示,行業的累計交易額已經突破萬億,理財端需求開始進入爆發階段,但是在資產供應端,目前卻很難和市場的需求匹配。供需不平衡接下來將會一定程度上限制行業規模的繼續放大。
網貸行業降息已成必然趨勢,整體將回歸理性
- 網貸行業的投資理財一向是以高收益著稱,平台動輒年化20%以上的收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受到央行接連三次「雙降」影響,網貸行業整體降息已成必然趨勢,之前和朋友就聊到過,他們受前兩次雙降影響之後,就已經準備降息了,這次央行再次宣布雙降,對於他們來說平台降息無疑是對自己也是對投資人最負責任的方式了。
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在下降,對於P2P企業來說,接下來市場上的放貸業務的利息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就意味著網貸企業利差空間將必然會被壓縮,接下來網貸企業降息是必然的趨勢。因為,當前對於網貸企業來說,看似高額的放貸收益,其實除去平台運營成本等等環節的支出,平台盈利空間其實並不大。
根據某行業機構針對國內300家網貸平台的調查結果顯示,平台實現盈虧平衡點需要達到約4800萬的月成交額,57600萬元的年成交額,然而整個行業處於盈虧平衡點的企業也僅有42家,也就意味著90%以上的P2P平台其實是不賺錢的。外加接連三次雙降,對於整個網貸行業來說,降息是最理性的解決方案。堅持不降息最終損壞的也是雙方利益。
受三次「雙降」影響,網貸行業理財用戶或將迎來爆發
連續三次雙降,一定程度上一定會導致社會上的閑余資金增加。這部分閑余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來自於銀行存款部分,部分資金由於銀行的存款收益進一步下跌,這部分資金將會脫離銀行機構,尋求更佳的理財方式。另一部分則是因為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降低,部分借款人的利息支出下降,手裡也會有部分閑余資金,將會尋求一部分相對高息的理財渠道。那麼,這對於P2P網貸吸引投資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 P2P網貸相對其他的理財產品來說具有低門檻高收益的天然優勢。雖然,前面我也提到過,P2P平台降息成必然趨勢,但是,就算整個P2P行業大規模降息,但是從理財收益上來看,也遠遠超過多數理財產品。P2P網貸的理財項目無疑是最適合普通人的理財方式。接下來,P2P網貸理財市場極有可能迎來更大規模的投資潮。
雖然資產端的競爭在加劇,但是總體上利好P2P網貸,網貸將會更安全
為什麼說央行雙降,網貸會更安全呢?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整體社會放款量增加和融資成本降低,將會進一步的降低社會融資的違約率。一些原本資金即將斷鏈的企能夠繼續融資和一些借貸的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這都會促使成個社會的違約率大幅降低。外加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這都會使得我們接下來投資的借貸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更為安全。
- 舉個例子,剛和朋友聊這個話題的時候,聊到房貸業務,我就以房貸為例,首先,央行三次雙降,使得接下來房產在一定程度上價格會上漲,並在一定階段內價格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變動。這也使得房貸業務本身的抵押物更安全。另外,房貸業務的借款人本身還房貸的壓力變小,也會一定程度使得這樣的借款項目更為安全。所以,對於整個P2P行業來說,接下來將會更安全。
同時,隨著整個理財端的需求爆發,行業整體的降息趨勢也會吸引一部分優質資產,所以接下來,個人觀點是寬鬆的經濟政策,整體上將利好網貸行業的整體發展,接下來網貸行業將會正式步入高速發展的階段。
不要理我。。 我就是隨便截了個圖
---------------------------------------------
在經歷20了年的房價變遷後,我相信了經濟規律就是你越不相信的事情越會發生,可能這就是墨菲定律吧。我們這代人感受到的是經濟持續繁榮,但歷朝歷代都會有錢的絕對價值的變化,一行的興起一行的衰落。房子會成為硬通貨嗎?二胎,城市化,養老,中等收入陷阱,看世界的慾望以及房價下降跌出來的上升空間,歷史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如果人人都都有房住,沒有了對資源的佔有慾,那麼房價的漲跌又何關緊要呢。
又要水漫金山了,已經黔驢技窮了,用來用去還是這一招管用
總理吃晚飯時,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問秘書:明天霜降吧? 秘書聽後默默拿出手機,按了小川的電話。。。
利率下調了5次了吧,每次下調利率傷害最大的是誰?或者應該說存款最多的是誰?是俺們這些屁民啊,是那些存棺材本的老人啊,是那些在土地里彎腰的農民啊,是在外打工幹活的民工啊。霜降的目的是為啥,應該是救市吧。唉…沒錢人都應該去死。
好吧上面說的都是誇大的話,在逗你呢。
題主你少看了最重要的一句話(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取消利率浮動上限。這個應該是最嚴重的,大家都知道央行給的只是個基準利率,然後各大銀行都在央行指定的範圍內進行利率上浮。取消了浮動上限應該對小銀行,以傳統模式運營的銀行打擊最大吧。
如果央行沒什麼政策保護的話,我覺得我的單位要黃了……讓人心塞的感覺,不會再愛了。
在補充兩句,央行的雙降以後對像我這樣的普通勞動群眾應該沒什麼影響,第一利率可以有限的自由浮動,為了吸收存款,利率應該反而會變高也說不定了,主要是針對企業吧,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大家應該都學過的。第二我沒有存款啊,沒有存款,沒有存款。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霜降了當然要雙降,要按經濟的氣候和節氣辦事。
不願意割自己肉 還是要割屁民肉
是夜,L總理望著窗外落寞的月色,思緒萬千,
京都的秋色讓他想起了故鄉的那口老井,
總理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明日,是該霜降了吧。
身旁的秘書眼色一沉,一抹不易察覺的訝色閃過眉宇,
他鎮定的附和道,是的,總理。
喂,開始安排吧,總理說了,明日雙降。。。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世界,央行所掌握的信息比我們普通平民百姓多的太多,央行的人最了解當前中國經濟是什麼狀況;不久之前很多機構認為央行年前不會降息,但降准尚有空間,但這次央行出乎大部分人預料的雙降。在信息不對稱的局面中,觀察你對手的動作,是最有效的,可以推斷,央行對於中國經濟現狀的判斷是很悲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央行允許民眾持股?這樣都有怎樣的好處和壞處?
※一種貨幣和美元掛鉤是怎樣實現的?
※2014 年 6 月初,中國央行「降准」的概率有多大?會採用「全面降准」嗎?
※為什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使用傳統的利率升降來調節經濟,而是使用匯率的升降?
※為什麼央行要在國慶期間暫停個人跨行轉賬匯款?有可以替代的解決方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