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格鬥流派里幾乎只有詠春是正面對人,而其它如泰拳、散打等都是側面對人?是否說明側面對人更合理?
我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詠春,我理解的詠春技法不說,理念的核心就是守中用中,保持住你的結構,然後不斷去侵蝕破壞對手的結構,從而強調正面六門對人。側身對人的道理也好理解:側身面積小,容易發力。從理念上我是覺得詠春很有道理的,但是我觀察其他格鬥流派幾乎都是半側身對人,泰拳散打甚至截拳道等等,尤其李小龍先練的詠春,但創立的截拳道並未採用正對的格鬥式,所以是否說明其實在高水平的格鬥中側面對人更有優勢?
觀察細節咯
純站立確實是側身的,但摔法比較多的散打,側身的角度就沒那麼大。等帶地面技的無限制,那幾乎就正面了站立比賽中,也是經常被絆倒或者踢到小腿就被弄翻,因為規則,倒地不能繼續打。如果有摔柔的,你還把架子抬那麼高,還把身體拉那麼長,是想找摔么?
各國的傳統武術,都是弱化前後手這個概念的。包括你可以去看古泰拳的拳架,和今天的差別也非常大。
無所謂熟優熟劣,看你需求。李小龍的截拳道理論並沒有完善,說的和做的有出入的也比較多。中遠距離他會側架子,可距離一旦縮短,他馬上就會成正面
拳貴精,不在多。總看別人怎麼好怎麼好,狗熊掰棒子而已側面對人利於前後進退攻防為主的變化,這個更順應人的後天本能。
而正面對人則更利於左右盤旋攻防的變化,這個是需要克服人的後天本能才能使用的格鬥辦法。
沒有哪個更合理之說。理念不同罷了。
拳擊比賽中正身或半正身對敵的情況也不少。注意觀察下就能發現了。
P.S.:說得有點不確切。側身對敵改為縱步對敵而正身對敵改為橫步對敵更確切一些。真正對敵是側身標馬,而不是正身的二字鉗羊馬,只能說這麼多。
謝邀@Freedom Storm我是業餘一個,算不得數。邀請我了,強答一個,諸位看個笑話也就是了。側身最直觀的用處就是減少打擊面。
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有道理。
人的髖關節、膝關節生來就是為了保持身體前後移動的,身體移動的方向主要就是這兩個關節決定。正面(兩腳在同一水平線)視野最大,攻擊範圍變大了,同時被打擊面也變大了(特別是襠),但是不利於前後移動,更不利於保持重心穩定,因為這麼站前後沒有支撐,也不利於起腿(需要變換支撐腿,而且加速受限);純側面被打擊面最小,能護襠,但是視野也變小了,而且和人的視野方向相悖。所以半側身(兩腳一前一後)是綜合各方面最有利的,可以快速變換支撐腿,能前、後、左、右、前左、前右、後左、後右的快速移動,最直觀的就是連續跟步進攻或撤退,又保持了足夠的視野,還能配合發力、快速起腿、護襠等等。當然有高手可以突破這些限制,隨意採取站立姿勢。詠春的進攻動作基本都是雙手一起用,攤打,伏打,耕打,正身便於發揮, 側身對敵導致一隻手長一隻短,後手最多也只能用於防,你要用後手就不得不轉身,轉身就慢對方一步嘍。 世上沒有完美的武術,看一門武術也不能獨立地看一個方面,要結合整個體系看,如詠春正身對敵,接觸面大,所以要求攻防同時,一定要有護手防中線。如詠春為了出拳快,距離短,所以採取中線出拳,但同時因距離短,加速時間不夠導致拳威力不足,所以要求打要害和練寸勁來補足。 武術都是取一長處再想辦法補其短處,都不完美。
打泰拳的回答一下。泰拳(即使是現代泰拳)格鬥時,其實是正對對方的。 我們教練經常說保持上身"squared" 就是讓你正對著對手,只有在一些踢腿和其他小技巧的時候才會側身。正身打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平衡,就是出拳和腿的時候,既不會由於側身速度變慢,也可以有一定扭轉空間來達到最大的打擊力。真正側身的,我們拳館裡只有以前練習跆拳道的是這樣 (我也練過一年)。記住,打拳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腿部連帶腰部的轉速,這樣結合你出拳出腿才能達到最快最大的打擊
泰拳是正身的注意了,詠春不是正身這麼簡單,它的上半身是不能動的,就像固定死一樣,即使在南拳中也很少這樣的拳法,更不用說北方拳那種身法如龍的樣子。詠春出現前傾後仰都是錯的,都是敗中補救的方法。為什麼詠春會這樣,這裡又涉及一大堆東西。
泰拳格鬥式就已經接近正身對敵。其他現代格鬥體系比如散打、踢拳等都是從拳擊借鑒的格鬥式。拳擊側身對敵有其合理性和規則特點。但是說拳擊類格鬥就是側身對敵,只能說說這話的人還在最初初初級階段。拳擊有豐富的正身對敵技術,主要在近身戰中。拳擊教學中近身拳法就有要雙腳平行站立面對沙袋訓練勾拳組合。散打近身後強調摔法,是貼身戰,正或側不是格鬥式問題,但幾乎是正面為主。泰拳近身後強調箍頸和肘膝技術,也是幾乎以正身對敵發起的。
所以正身對敵的原因在於格鬥距離。詠春拳是短打拳種,正身對敵有其合理性。但起手即已正身是否合理?我不是練那個的,不好說,也不想說。可能李小龍覺得不好使,才有了截拳道側身起手的警戒式。
題外話:中國國土面積巨大,南北方人體格特點不同,文化存在差異,格鬥目的存在差異。傳統武術沒有形成整體格鬥體系,沒有統一化的擂台競技機制,技術交流是非常低效且局限的。各門各派自有的技術可以說都不是完善的,幾乎都存在某些打擊距離內的短板,甚至乾脆就幾乎沒有那個距離段的合理技術。現代格鬥之所以被認為發達,除了建立在所謂「高效的訓練方法」之類以外,主要取決於信息交流的發達。假如理想狀態,世界範圍內大量樣本在一個時期參與同一MMA賽事,就會得到巨大的數據用於分析,最終形成世界大同的大一統格鬥技術體系。譬如當今MMA競技常用的拳擊、泰拳、柔術、地面打擊技術組合,並不妨礙再加入空手道、太極拳、八極拳、八卦掌的技術,只要在規則允許範圍內,怎麼都成。前提是經濟有效,而且肯定要學習現代技術,不可能掄著胳膊長驅直入地打。像首屆UFC格雷西那樣只靠著柔術一家獨大的技術贏得那麼多比賽,那是各種因素造成的,這種事很難再有了。或者像某些人認為的某些古技術非得練個十年二十年才有所成效,那這樣技術肯定要被淘汰。也別說人急功近利,人就活那麼多年,幹嘛呢這是?
作為一個中國人,何嘗不希望本土的技術發揚光大呢?現在器材設施檔次提升這麼多,護具這麼先進。各位應該多拿出自己的絕學去交流,哪怕在票友的領域。去試試怎麼面對拳腿組合。近身能不能使出發放勁,跟摔跤比較哪個更經濟實惠。長線上能不能破了對方的前手拳點擊。短線上連消帶打那種技術最實惠……只要真會,交流和發展真不是太難的事。外行對傳統武術的一個認識誤區在於「我這個技術很有效」。但是任何技術都是有實施條件的,拳法不破防就沒談不上近身,頭護不好就影響絕大多數技術的可行性。這就跟玩遊戲一樣,技能樹擺在那,怎麼組合搭配,在哪項上分配多少精力(技能點),這個技能組合適不適合大多數人,都要靠一個系統去摸索。現行的主流現代擂台格鬥技術,就是「地球OL」這個遊戲的主流天賦,由各種基礎技術組成。基礎格鬥技術,正是許多傳統武術訓練的短板,也是許多愛好者的誤區,基礎技術不代表低級,真真切切如字面般沉重——基礎。而這一塊,現代擂台格鬥已經做到很好了,照搬加以改良吸收便是。需要發揚的正是近身接手後的那些技術,不是說非得拿劈崩鑽炮橫去跟直勾擺較勁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也許就又出來一個格雷西呢?謝謝邀請,我們太極拳無極式是與對手交手的預備姿勢,是從正麵麵對對手開始。但講究側身進取…… 謝謝,僅供參考。北京和式太極拳馮老師
正身打近戰左右手協調靈活,側身打中遠發力距離長
距離不同,大部分近身格鬥的都是正面對人,中遠距離的才有側身
拳擊的預備式分前後手,側身對敵的時候,能利用擰腰來加強後手打擊力度。
泰拳……似乎是正面的時候多吧?
詠春雖然正面時候較多,但也有側面的身法。開打之前確實是正面對敵的時候居多(各路武術基本都是這樣),搭手之後好像沒有特別固定的東西在裡面,單手向前時,不論什麼拳法都不會是完全正面,都是側擊,至少也要配合個身法轉動。這是不同拳種的技擊原理決定的,不存在哪一種更合理的說法。所謂側面對敵,目的其實和詠春是一樣的---------為了守住自己的中線。守中用中,這個是原則性的東西,不管你是側面對人還是正面對人,不管你是走對方的側面還是正面硬闖,永遠都是守住自己的中線並且攻擊別人的中線。至於正面對敵還是側面對敵,這個並不是原則性的,而是可以變化的。看流派風格和個人風格。而且,即使是同一個高手,同一個流派,甚至同一個人的同一場比賽,也會有側面對敵和正面對敵兩種情況出現。至於具體分析方位的變化,這東西太難了,我懂得太少,用不出來,說不出來;即使能說出來,不給我個三五百萬,我也不會隨便跟外人說。———暫時打這麼多字吧,假如哪天我閑得蛋疼了,寫下「中線是什麼」,從這個問題可以引申出來「格鬥中所說的圓是什麼」,「走位應該如何走」這個話題。其實這些我也是半懂不懂了,未必能說對。。。。。不過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
同練詠春,師兄您好。
從和朋友切磋著玩兒的經歷中看,偏身更貼近人本能中的習慣,保護自己,一前一後,感覺既安全又能打呢(…)。可朋友一拳打來的時候我就發現,偏身對他的時候,我的移動被自己限制了,比如向左偏的時候,我想向右化解簡直費勁,除非撤步吧,當然是因為日子不長學藝不精的緣故吧,不過正身的時候就舒服多了,左右轉馬舒服多了。
之類的。有空多交流喲,城市近的話多來揍我我會很感激的呢~正面
我沒明白,請問題主的意思是鉗羊馬對敵么,還是指馬步是前鋒馬,但是身體是正沖對方的。
很重要的一個點是你才去的什麼戰鬥模式,往往採用中遠距離進攻的格鬥術會選擇側身對敵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攻擊距離。而詠春採用正身的原因是為了貼身後的戰鬥。詠春也有中遠距離的戰鬥的長橋功法。這些戰鬥中,他們也會經常使用偏身的方式攻擊,為的也是增加攻擊距離。如果你覺得別的流派用側身是好的,那我就問你了,巴西柔術你側身對敵打算怎麼打?這樣解釋,不知道題主是否理解?不理解的話,可以考慮來和我學幾天詠春,我們交流一下。我現在正好在秦皇島開武館了。電話是135 5753 7791。有興趣可以過來。
那是因為你還沒練到後面?從高級尋橋開始到標指開始練習腰馬力和標馬,套路的核心目的就是練習在實戰時候使用側身馬時候能夠既靈活又能有勁力?話說要是詠春只用正身馬,那麼你師傅教你進馬退馬標馬幹什麼?搏擊是不可能正面對敵的,攤打擸打只不過是訓練你攻守同期,你是不是把追面朝型和正身對敵搞糊塗了?
正身打近身,側身打中遠,和拳擊一樣。
葉氏詠春,中線對敵,貼身近打,講究速度和效率,基礎3個拳套.
古勞詠春外門強攻,刁鑽靈活,劍走偏鋒.無固定拳套.
推薦閱讀:
※真正的頂級格鬥高手能有多強?
※如何提高格鬥中身體抗擊打能力?
※拳速越快,拳頭的力度是否會降低?
※散打中有多少技法出自傳統武術?
※如何看待「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從實戰的角度,拳擊是不是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