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耳機、前端、解碼器、耳放的相關知識?
新人入坑,想了解一下關於前端、解碼器、耳放、耳機這一套流程的相關知識,包括耳放與解碼器的作用以及什麼樣的耳機才需要這些東西,如果能全方位科普一下就更好了
【多圖,流量黨注意】
前面的答案已經寫的非常的贊了
那麼我就以簡要的,盡量通俗易懂的方式【其實一點也不】寫一寫上面沒怎麼提及到的耳放這一塊吧【雖然我是個隨身玩家】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也歡迎討論耳放,是耳機功率放大器的簡稱,連接在耳機與音源之間,起到發揮耳機實力作用。耳機放大器是為耳機專門設計的功率放大器,沒有放大器,耳機就沒辦法正常出聲,
可能有人要問我了,我的耳機插手機一樣能出聲啊,並沒有用上什麼耳機放大器,
too young too simple
那是因為你的手機是有耳放的!!不止是手機,你買的mp3,你的電腦,的所有能插耳機的設備,都是有耳放的!只不過在這些設備里它們被稱作運放這個運放的功能非常之多,一是能大倍數的放大輸入的信號,二是能做阻抗變換,精密整流,還有濾波等等。所以在隨身hifi這一塊領域,解碼和運放成了一個播放器的根基,有了好的解碼和好的運放,再把電路做好一點,屏蔽做好一點,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是不知咋地,現在的大部分手機。。。
都選擇了放棄治療,解碼給我集成進cpu里,運放放也給我集成進cpu里,反正能響就行!空出來的地方給我再薄1mm!至於音質嘛……呵呵
以至於現在的一些手機廠商,往手機里塞了一顆稍微好一點的獨立音頻解碼晶元和運放晶元,就打著hifi的旗號出來賣了,但是這也沒什麼不對,聲音的確比其他手機高了不止一個檔次,雖然調音幾乎沒有………
好吧扯遠了……
…………………………分割線…………………………
回到正題,
耳放在整個hifi系統里其實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我個人認為其重要程度還在解碼之上,因為它決定了你的耳機最終出來的是什麼聲,解碼可以亂買,但是耳放卻不能亂配,當耳機插進一台耳放之中,你的耳機就不再只是個耳機,它是耳放電路的一部分,它是耳放電路的一個負載,它們此刻是一體的!所以,合適才是最重要的,貴的不一定是好的th900配p1u,好聽不累,hd800配p1u,欲哭無淚,選擇耳放最首要的一條,就是
選擇耳放最首要的一條,就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阻抗匹配!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高阻耳機選高阻放
低阻耳機選低阻放有錢就買有高低阻來回切換的頂級耳放沒錢買個不頂級的也可以。。。能同時推好hd600和k701還不用調增益的放還沒在這個世界出生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究其原因,
是因為高阻耳機和低阻耳機對耳放的要求有非常大的差別●高阻耳機幾乎可以無視掉耳放的本底雜訊(簡稱底噪),因為阻抗夠高,低阻耳機就不行了,本底噪音會非常明顯,
●高阻耳機的線圈比低阻耳機的要細得多,對於微弱和快速的信號的跟隨能力更好,所以對耳放電流的要求不高,
●高阻耳機在不同頻響的阻值都會有極大的差別,這個差別使得高阻耳機對耳放的儲備功率要求比較高,還有瞬時的高擺幅電壓性能要求也比較高
如圖是hd800在不同頻響時的阻值變化,
在100這個頻段從300的阻抗猛飆到600
耳放的功率不夠那就只能看著……這樣的設計據說是為了解決線圈的反向電動勢對聲音的影響,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向電動勢是算是hifi界真正玄之又玄的東西了……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高阻耳機吃功率和壓擺
而低阻耳機,大部分都是耳塞和一部分的全尺寸大耳,監聽耳機,還有少量的便攜大耳,
這些耳機,用隨身播放器就能推出不錯的聲壓,很好驅動,而且像耳塞,便攜耳機這一類,基本上是為隨身設備而誕生的,不需要上台,一顆好運放,再加上好一點的電路和屏蔽,就可以推的七七八八
但是,低阻抗的全尺寸大耳,對耳放的要求更高,
默默拿張土豪朋友的圖鎮一下
圖上全部都是低阻全尺寸大耳。。。認得的自然認得●低阻耳機對噪音更加敏感,所以耳放的電源要非常的乾淨與穩定,還有解碼的素質也要非常的高,如果沒有時鐘,jitter對聲音的影響將被耳放清清楚楚的放大出來
●低阻耳機的低靈敏度會需要更大的電流,大電流對耳放來說是個老大難的問題,首先是大電流會帶來互調失真和諧波失真等等各種各樣的非線性失真,還有晶體管會出現嚴重的削波,
●並不是說低阻耳機就和高阻耳機一樣反著來的,高阻耳機吃的東西它也是吃的……
比如遠近聞名大手辦k701
這貨阻抗還不算低,但是卻低靈敏度,還有akg給它的黑科技:不平整振膜(大白話)
意味著這貨的阻值變化比hd800還來的歡快,尋常設備根本就鎮不住了不僅吃電流,還吃輸出阻抗,還吃壓擺,這也是有人說要用十倍於它的售價的系統才能玩的好的原因吧嗯嗯,還是當手辦擺著吧
高阻和低阻的差別,大概就是這樣,當然,這裡只是大概的講述了一下基本的原理什麼的,作為一個大致的方向還是可以的,具體到每一個耳機還是要看看前人是怎麼個玩法。
比如平板耳機,比如靜電耳機,
比如各種各樣的技術
特斯拉單元,生物振膜,液晶振膜,空氣動圈,木質振膜,鍍鋁,鍍鈦,等等選擇耳放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簡短的昏割線————————
耳放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電子管耳放【膽雞】
●晶體管耳放【石雞】
不過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兩者結合在一起的膽石一體機(膽結石),不過數量就比較稀少了
?電子管耳放,顧名思義就是用電子管進行信號放大的耳放,是從上個世紀一直奮戰至今卻無可替代的長青樹,在設計上已經相對成熟,老一輩音響發燒友經常提到的「膽味」就是指的電子管,聲音溫暖耐聽,氛圍好。不以解析見長而是以音樂性為第一位,
頂級膽放wa22
個人認為膽機在驅動高阻耳機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一是電子管本身就是在高電壓、低電流狀態下工作,儲備功率也非常大
二是抗過載能力強,動態範圍大,所以音樂性好,三是設計成熟,簡單粗暴的電路設計就能出好聲音,四是有了「換管子」的特殊玩法,不同的管子不同的聲,大的缺點就是效率低下了,甲類放大保證了聲音,但是畢竟是上個世紀的產物,同時也有壽命問題,電子管在使用了上千個小時之後性能就會直線下滑,然後你就得考慮換管子的事情了,對於普通人來說管子真的不好買,一般都得自己聯繫國外的賣家訂貨,又因為做電子管的廠家越來越少,管子也越來越貴,甚至有一些管子已經是有價無市,一根管子成千上萬的價格,這也導致了膽機大部分都非常昂貴,因為成本過高,同樣的價格下石機能做到更好,所以估計再過幾年,也是要成為時代的眼淚了。
?晶體管耳放,顧名思義是用晶體管也就是運放做的耳放,也是新時代科技進步的產物了【但是也已經好幾年沒有大的進步】它和電子管相反是在低電壓大電流下工作,各項電氣參數比電子管漂亮得多,什麼失真低於多少多少啊,thd低於0.00000幾啊,但是要做到這樣的電氣性能,對電路設計的要求也非常高,什麼低通濾波高通濾波滯後補償,我這個文科生不是很懂……
頂級石機:liquid gold 【液態金】
優點:聲音多變,即便是一樣的運放,不同的設計出來的聲音也是大不一樣,聲音可冷可暖,不像電子管都是一貫的暖聲,
不過就是電子管玩家換管子,你得換機器比較主流,相比於膽機性價比更高,個人比較看好場效應管的未來發展,我聽到的幾個diy的場效應管耳放和功放都非常的不錯,一是聲音非常的乾淨,用場效應管做的濾波真是效果拔群,然後聲音順滑度也非常好,價格也比較便宜。
——————分割線——————
寫到這裡其實還不算完,但是手機碼子實在是太累了,有時間我再講講關於甲類乙類的關係,還有靜電耳放,便攜耳放,的選擇吧先求個點贊 ( "ω" )
50贊開更。。。抱歉………17年是時候把這個答案慢慢的完善了,不過因為內容太多,可能會分好幾個回答來填補,
ps:答主開始嘗試做定製耳機了。
誰說耳機是玄學?
- HIFI耳機基礎知識入門
1:耳機是如何分類的?
1.按換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動圈(Dynamic)和靜電(Electrostatic)耳機兩大類,雖然除這二類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數種,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於專業用途市場佔有量極少,在此不做討論。 動圈耳機原理:目前絕大多數(大約99%以上)的耳機耳塞都屬此類,原理類似於普通音箱,處於永磁場中的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靜電耳機:振膜處於變化的電場中,振膜極薄、精確到幾微米級(目前STAX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振膜已精確到1.35微米),線圈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靜電耳機原理圖: 2:按開放程度分 主要是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密閉式) 開放式的耳機一般聽感自然,佩帶舒適,常見於家用欣賞的HIFI耳機,聲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耳機對耳朵的壓迫較小 半開放式:沒有嚴格的規定,聲音可以只進不出亦可以只出不進,根據需要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封閉式:耳罩對耳朵壓迫較大以防止聲音出入,聲音正確定位清晰,專業監聽領域中多見此類,但這類耳機有一個缺點就是低音音染嚴重,W100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攜(Portable)、監聽(Monitor)、混音(Mix)、人頭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2:耳機一些相關參數和音質術語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1.耳機相關參數 阻抗(Impedance):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DC)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AC)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 靈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象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範圍大約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 2.音質評價術語 音域:樂器或人聲所能達到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的範圍 音色:又稱音品,聲音的基本屬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樂自然中性的對立面,即聲音染上了節目本身沒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對著一個罐子講話得到的那種聲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號中多出了(或者是減少了)某些成分,這顯然是一種失真。 失真:設備的輸出不能完全復現其輸入,產生了波形的畸變或者信號成分的增減。 動態:允許記錄最大信息與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態響應:器材對音樂中突發信號的跟隨能力。瞬態響應好的器材應當是信號一來就立即響應,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典型樂器:鋼琴) 信噪比:又稱為訊噪比,信號的有用成份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 空氣感: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此時,高頻響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義詞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頻延伸:指音響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頻率。系用於測定在重放低音時音響系統或音箱所能下潛到什麼程度的尺度。比方說,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頻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則下潛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頻段,此時諧波相對強於基波。明亮本身並沒什麼問題,現場演奏的音樂會皆有明亮的聲音,問題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過於明亮(甚至嘯叫)便讓人討厭。 3:關於放大器方面的相關知識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為晶體管(石機)和電子管(膽機)放大器兩類 2.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統稱。 功率放大器 簡稱功放,用於增強信號功率以驅動音箱發聲的一種電子裝置。不帶信號源選擇、音量控制等附屬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稱為後級。 前置放大器 功放之前的預放大和控制部分,用於增強信號的電壓幅度,提供輸入信號選擇,音調調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稱為前級。 3.甲類放大(class-A) 也稱A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對整個的音頻信號進行放大。 乙類放大(class-B) 也稱B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放大音頻信號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則放大信號的負半部分。 甲乙類放大(class AB) 也稱為AB類放大。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放大器的輸出級在輸出功率為低電平時便按甲類放大狀態,而在輸出功率為高電平時便轉換為乙類放大。 4:關於耳機線材 大多數耳機線都以銅為原料,一般的純度(一般用幾N表示,比如4N、6N……)越高導電性越好,信號失真越小,常見的有: TPC(電解銅):純度為99.5% OFC(無氧銅):純度為99.995% LC-OFC(線形結晶無氧銅或結晶無氧銅):純度在99.995%以上 OCC(單晶無氧銅):純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為PC-OCC和UP-OCC 5:關於前端器材 許多HIFI發燒友習慣將唱機分離成轉盤和解碼器兩部分以得到音質更好的音樂 前端:多指聲頻系統中的信號源,如LP密紋慢轉唱機或CD唱機,有時也指調諧器(收音頭)中處理從無線接收到的信號的前級。 CD轉盤:將CD機的機械傳動部分獨立出來的機器。 D/A轉換器:數碼音響產品(例如CD、DVD) 中將數字音頻信號轉換為模擬音頻信號的裝置。D/A轉換器可以做成獨立的機器,以配合CD轉盤使用,此時常常稱為解碼器(DAC)。
以上內容全轉自耳機大家壇&>&>&>HIFI耳機基礎知識入門af2000轉移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侵權刪除
更多基礎知識匯總:一、如果你對耳機一無所知,那麼先請看耳機基礎知識入門:&>&>&>HIFI耳機基礎知識入門af2000轉移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二、什麼是煲機?如何煲?1、什麼是「煲機」:什麼是「煲機」?2、關於煲耳機的探討:關於煲耳機的探討三、正確理解耳機放大器:是不是只要音源夠響,就不需要耳機放大器?耳放是不是能化腐朽為神奇?1、從技術角度理解耳機放大器(匯總)從技術角度理解耳機放大器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2、論耳機放大器的作用與系統搭配論耳放與系統搭配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四、系統雜訊來源的判斷系統雜訊來源的判斷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五、正確理解CD唱片:CD唱片是不是和CD數據一樣是1、0等數字組成的?任意複製都不會有損失?轉盤系統是如何影響最終音效的?1、漫談激光唱片:漫談激光唱片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2、Jitter是什麼:不懂Jitter是什麼的進來補課--&>af2000轉移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六、說說聲場:無心睡眠,說說聲場。--&>4dreams轉移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前端:毋庸置疑,就是一整套用來出聲的東西。
解碼(DAC、Digital to analogconverter):把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的東西。通俗點說就是把0、1信號翻譯一下讓耳機等等聽得懂。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把模擬信號進行電壓、電流放大 以至於能使耳機正常工作、出聲。廣義上說,前端包括音源解碼耳放等等。 拿一套IPOD隨身三層捆綁舉個栗子(圖片來源於燒油 侵刪)這是一套經典的隨身搭配,IPC+HPP1+L3。最上面的 iPOD Classic 就叫(數字)轉盤,用來輸出數字信號給解碼器,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帶屏幕,帶電池,帶操作,帶輸出的硬碟,作用就是用來控制播放和引出數字信號給下面他的基友DAC。中間夾著的,名叫FOSTEX HPP1。這玩意呢,就是俗稱的解碼器。IPC輸出的數字信號 僅僅是0 、 1 耳機是不懂0 、 1 要怎麼發聲 所以就需要解碼器來「翻譯」成模擬信號、讓耳機能聽得懂。最 下面的,名叫TRIAD AUDIO L3。這玩意就是俗稱的耳放。HPP1翻譯成的模擬信號 是不足以把耳機推出聲的(至少不能正常聽)。專業點說,這玩意就是一台放大器,放大來自音源的電信號(電壓、電流),把它放大到能驅動耳機/耳塞的程度, 同時還到阻抗匹配(前級)的作用。這就是一個基本的分體捆綁系統啦!不過 你一般看見的 是這樣的 大名鼎鼎的AK240!不過這貨我們可捨不得下手去拆。 這個就實惠多了。我們單獨的把IPC拆出來分析一下吧。我們看看解剖一下是什麼樣。 看,這一塊小小的主板已經包含了上面所說的全部東西,只不過是高度集成的。不過,這樣的壞處就是 必須要要向聲音妥協。因為設計空間有限,而且電池電能有限。所以,為了更好地音質,就有了外置的解碼器和耳放等等。這個也是為啥無數發燒友砸鍋賣鐵也要買耳放解碼的原因之一。 那麼,隨身系統的玩法有哪些呢?除了我們比較熟知的某男人、老人家、qls等等代表的國磚主力、艾利和代表的韓磚主力、及其hugo等為代表捆綁隨身解碼耳放,還有一些比較奇葩的玩法。
首先就是播放器mod。
我們就看一下播放器mod的經典之作——imod。
(圖片來自扁扁imod店)imod這貨呢,就是在iPod 3、4、5代基礎上延伸出來的,原理是拆掉iPod原機裝配的電容(Line Out線路),而將電容外置,用戶可以靠更換更好的電容來得到更好的聲音及風格,基本屬於聽味道性,因為iPod解碼晶元素質有限,但勝在玩法多樣。熟悉iPod的同學應該知道,iPod是不自帶Line Out的,需要一個Dock引出,上文提到了,iPod主板集成的電容是比較低檔的,對聲音有一定劣化,所以imod就乾脆拆掉內置電容,更換到dock頭裡面。其次,就是喪心病狂系列捆綁。
首先可以舉出一個經典的栗子:
IPC+SOLO+DB2+PB2+外置電池盒+濾波。
這套捆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已經屬於隨身系統的頂級配置之一啦。而且層數也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六層。
SOLO在這裡是做同軸輸出之用。熟悉ibasso的同學一定知道,DB2+PB2是ibasso的旗艦隨身西裝,但是僅僅支持同軸輸入和僅支持電腦和一小部分手機的usb,於是乎就使用了SOLO解碼來引出同軸信號。
我們說說台式系統吧!基本原理呢,還是一樣的。可以看做是放大版本的隨身系統。為啥燒油鍾愛台式系統呢,因為可有有更好地硬體素質,更精細的調整。並且可以使用更加穩定的和純凈的供電。這貨是MSB Diamond DAC IV。
這貨是羚羊ZODIAC 鉑金解碼+10M原子鐘。
這貨是prism Sound的8XR
我舉這些例子的意思呢,就是讓大家可以直觀的看出來和隨身最大的區別。首先,我舉例的這些解碼器,大部分都是分體設計或是有數個甚至數十個專業介面,其次體積更加龐大,設計也更加的完善。
那麼,我們就拿一個真正的實際例子來講述一下大概的組成。
拿這張圖來說說連接順序吧。
CD(或其他轉盤、數字界面、SACD、數播等等)用同軸線或是光纖甚至是AES介面鏈接到解碼器。經過解碼器出來後,通過RCA介面或是XLR平衡介面到耳放, 耳放出來後,就可以直接連接耳機了。這可以說是最基礎最簡單的一套台式系統了。
那麼下面,我就來說一下一些剛剛入門的燒友可能不太了解的東西。
1.時鐘
還記得剛才我發過的一張圖片吧?
這貨。
大家可能已經知道了中間是DAC,那麼那個左邊印著原子LOGO的玩意是啥呢?難不成是核彈?不不不,當然不是。
這玩意叫做:外置時鐘。
大家知道,傳輸中數字信號中會產生jitter(抖動),而解碼器只能自己修正一小部分的jitter。
SPDIF或者AES-EBU這種數碼音頻格式沒有使用單獨的時鐘通道來傳遞時鐘信號,而是使用了自同步的雙相位標誌編碼(biphase - mark - code )。時鐘信號混在數據信號中傳遞,接受者(解碼器)必須從數據中恢復出時鐘。由於在傳輸過程中,不同的數據的延遲有所不同,就造成了相當大的jitter。解碼器如果直接使用接收晶元從數據中恢復出的時鐘雖然可以,但是達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有必要進行精確的時鐘恢復(clock recovery)。
對於單體的CD機,傳輸jitter是很小的,但是由於單體CD機在電源,機殼屏蔽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會造成轉盤部分對DAC部分的干擾。也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一般廠商的頂級型號還是會採用轉盤+DAC的模式。
轉盤+DAC這種組合,可以採用很多的輔助方法來消除jitter,比較常見是使用字時鐘同步(Wordclock)的方法。Wordclock在專業音頻領域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是解決不同設備之間的同步問題。家用領域中,為數不多的DCS,Esoteric等品牌的轉盤+解碼器可以支持Wordclock,DAC作為Wordclock發生器,轉盤作為Wordclock接收器。
那麼,什麼東西要作為Wordclock發生器呢?自然,就是我們提到的外置時鐘。
還記得你的高中物理課本吧?裡面是不是提到過一個叫做晶振的東西呢?如果你忘記了,那麼也不要緊,來複習一下:
引用一下本站@眠眠同學的一段文字。
早期科學家發現,當石英晶體受到電池的電力影響時,就會產生規律的振動。經過計算並切割後的石英晶體,每秒的振動次數是32768次,利用這個固定的頻率,可以設計一個簡易電路來計算它振動的次數,當計數到32768次時,電路就會發出信號讓秒針往前走一秒。這就是說,石英每振動32768下,就是一秒。這樣的規律性計時,在當時是非常非常精確的,即使是最便宜的石英錶,一天之內的誤差率也不會超過1秒。
這個晶振,就是用作Wordclock發生的。但是石英晶振,大家都知道的,準確性還是稍低了一些,那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找到更加高檔的晶振——原子鐘。
而原子鐘裡面,銫原子(Caesium133),銣原子鐘(Rubidium87),都是比較流行和成熟的解決方案。銫原子它的固有頻率是9192631770赫茲,顯然要比32768赫茲的石英晶振更加準確,這樣,Wordclock發生器發出來的時鐘信號可以更加準確,數字信號就可以更好的還原。
這就是外置時鐘,簡單點說就是一塊極其精準的表。用來保證數字信號的準確。
在此碎碎念一下,有些同學覺得時鐘電路一點都不重要,其實恰恰相反,時鐘電路是整個DAC最精髓,最難設計的一部分,甚至直接決定一台解碼器的命運。就簡單地舉個例子吧,答主本人最喜愛的一台火線解碼——Prism sound 8XR。這台解碼器售價大約是5w元人民幣左右,解碼晶元僅僅使用了AK4395這一枚許多燒友嗤之以鼻的中檔解碼晶元,甚至外圍電路都完全照搬AK公司的官方電路,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有許多解碼器使用的是高檔的多的DAC晶元,可是沒有幾個能達到8XR的水準,甚至十分之一都沒有,其中的奧妙就在與8XR無可匹敵的多級鎖相環時鐘處理的去抖動技術,而這項技術,也是Prism sound的看家本領。8XR主機部分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時鐘處理系統,解碼反而成為了近似於附加的功能。另外8XR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就是把輸入的數字信號過一遍機內的時鐘電路後,再輸出數字信號,這樣竟然能讓一台一般的DAC也能達到極高的聲音素質。
既然寫了8XR,那麼就上一張圖片展示一下。
2.電處
這貨可能做電力行業的朋友比較熟悉吧。
電處就是一個電源濾波。常見的有隔離牛、濾波插頭和再生電源。為什麼要濾波呢?好,繼續翻看物理課本。
眾所周知,我們使用的是交流電。交流電一般都是220V 50Hz,發電廠發電的時候,發電機轉子每秒轉動50圈,每轉一圈,電壓就由0V上升到220V,再下降到0V。
可是為啥平時使用感覺不出來有閃爍呢?是因為切換的速度很快,有50Hz。但是,這個快速的切換,會增加高次諧波等雜波,所以就需要一個濾波器來盡量的減少50Hz的循環波,讓電壓近乎穩定在220V。
那麼,加入了濾波,有哪些提升呢?
首先,能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嘯叫問題,其次呢,可以減少一定的雜訊。甚至有的燒友說會使背景更加寧靜。不過至於其他的呢,就建議你自己去體驗啦。
3.各種發燒線材
這個不好細說,在這裡還是推薦耳機吧吧友水月同學寫的一篇文章供參考。
【水月】被稱為「玄學」的音響線材中所包含的科學(長文慎入)
4.數字界面
那麼,這個數字界面又是個什麼鬼呢?
其實這貨也是一個翻譯官。DAC晶元並不是直接可以接受USB輸入的信號的,還是需要一個東西來翻譯一下,而數字界面呢,就用來充當這個作用的。
如果您細心地觀察過一台高端一些的CD機的話,會發現一個輸出數字信號的同軸介面。上面提到過,同軸輸出是要經過一個時鐘的,如果時鐘不精確,那麼信號準確程度自然也是要受影響。但是高端的CD轉盤,價值就在於時鐘的精準和電路的優秀。有些DAC您會發現自帶一個USB介面,但是他通常的,機內自帶的界面是比較差的,外置界面的優勢就有體現。
簡單來說,數字界面的作用,大致有兩個,第一,給那些沒有提供USB介面或是火線介面的DAC提供一個方便的信號源,第二,充當外置時鐘的作用,使信號更加精準。
忽然想起這篇文章,倒過頭來看,實在還有許多錯誤和不詳細的地方。
一年以後,聽過了更多一點的器材,心境也有了一些變化。補充說明一下關於耳機選擇的東西吧。可能會有些亂,想到哪裡寫到哪吧。顯然的,一隻耳機,是整個音樂回放系統里最重要的東西。沒有了耳機,再多的東西也是白瞎。耳機品牌浩如煙海,型號更是繁多,在選擇的時候,相當容易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當然你可以去實體店試聽,但大部分時候,由於種種原因,並不能去親自試聽,而是會去參考一些文章和測評。 但往往這些文章,一個說東,一個說西,很容易讓人不明所以。總結評測類型,大概能分為以下四種:1.開箱評測2.形容詞堆砌3.打分4.其中最坑爹的—YY流派這些類型,還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其中較好的,是3,次之的是1、2,最差的,是4。3類打分型文章,把很難說清楚的音質量化,哪些指標強,哪些指標弱,能比較直觀的看出。但打分,一定會有一個用於參考的物品,這個等會再說。1類 開箱評測這一類,參考性則要低很多,因為耳機拿到手時,大致聲音可以直觀感受出,但是如何優化、如何搭配使用是不清晰明朗的,並且,耳機也沒有經過磨合,並不是最佳狀態。2類,形容詞堆砌,較之3、1則再下一個檔次。因為每個人的聽後感、理解,風格愛好,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部分人,並不能很好地用合適的詞語來描述,即使是描述的精確,但每個人的想像卻又是不同的,這就造成想像的和實際差距巨大。而且,最坑的一點是,這種評測,套路滿滿,基本上一個套路能寫所有的器材。列如:XX器材,聲音纖細透明。那麼是不是能換句話說,這隻器材低頻較薄,對流行音樂氛圍烘托不好?4類YY形,則是最坑爹的一種。這種評測寫手,大多聽的有限,買的有限,聽的時間還短。自己看幾篇文章,或是蹭聽過幾分鐘,便發揮想像力,開始大篇堆砌詞句。這種評測,水分巨大且沒有參考價值,為下下等。耳機不像是相機等產品,能用眼和絕對指標來判斷好壞。所以,看再多的評測,實不如自己去實體店親耳聆聽。那麼,自己因為某些原因,想要購買一副耳機前,不能親自聆聽體驗怎麼辦呢?其實也有一個方法,就是選擇經典的品牌裡面的經典型號。例如ER4系列,屹立耳塞神壇20年不倒,恐怕沒有兩把刷子,也不會成為如此經典的產品吧?再比如,曾經被黑的特別慘的SE535,進入市場也有不短時間了,依然銷量可觀,說明還是有幾分實力的。這些經典產品,有一個好處,就是聽過的人很多,且大部分會被當為評測標杆(這點最重要)。你可以很容易的,尋找到各路評測,自己總結出一個大概聲音特點與走向(當然,這是在你沒有條件試聽的情況下,有條件試聽,總要比文字來的好)既然說到耳機,自然繞不開的,就是耳放系統等等外加的東西。很多人,燒耳機時,會踏入一個誤區——XX耳機,直推不好聽,加點東西一定更好。這個說法,忽悠了一大批又一批人。耳放只是個功率放大用的工具,他並不能改變一條耳機總體的風格。比如ER4,很多人買來,感覺聲音太直白,甚至說「沒感情」,沒低頻,然後YY自己上什麼耳放。比如HD600,買來後說感覺不透明,太渾厚,YY上什麼解碼能讓聲音薄一點,再比如,買了一隻Ew9,覺得聽搖滾差點事…您說,這不是有毛病嗎?ER4本來整個聲音就是透明的,低頻量感較少的,想要聽低頻完全可以買一隻IE80。HD600本來聲音就是厚實的,不喜歡這種風格為什麼不買一隻AKG K712呢?聽搖滾,為什麼不買一隻歌德SR225呢?…事實上,很多人都把耳放解碼當做萬能葯了。實際上,在直推下,你不喜歡一隻耳機的風格,那基本上,不管怎樣折騰,都不會讓自己喜歡上這隻耳機。很多時候,更多地是一個心態問題。盲目攀比,一味地追求器材,反而忘記了,打動我們的,是音樂。器材,只是延續了這份感動。你喜歡的音樂,用vsd1來聽,感覺很好,用大奧來聽,一定會更讓你享受。反之,你不喜歡的音樂,即使用了天價器材,也恐怕不能出花吧?希望大家理性發燒,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份器材。待補充…
推薦視頻,fview《叫醒你的耳朵》分上下兩集,題主以上問題均有講解,而且視頻生動,深入淺出。
鏈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4OTY2MDI0.html?from=s7.8-1.2x樓上的諸位……道理我都懂,可是鴿子為什麼這麼大?(原理可以了解,但更希望有幾組簡單的推薦組合,不同價位)
不應該問什麼耳機需要這些東西。
現在分立儀器搭建的系統,繼承於最早的Digital Audio Player,數字信號碼流處理(DSP),模擬轉換(DAC),信號放大(AMP或者直接叫OPA)。對應於現在時髦的叫法,就是數字轉盤,解碼,功放。DSP就是那個解壓縮的東西,日常見到的音頻格式如mp3 flac ape都屬於傳輸優化的壓縮格式,數字母帶使用的PCM DSD是純數字碼流。DSP就是把你存儲的文件進行解讀,轉換為PCM碼流或者DSD碼流傳送給DAC。插一句,DAC有時候可能不叫這個名字,比如D50之類的錄音機,裡面用的晶元叫codec,就是編碼/解碼的意思,其實就是AD/DA綁一起。說到DAC必須結合碼流,舉個例子,16bit 44.1KhzPCM,你每16bit的數字轉換成10進位標在坐標上,然後這張紙每秒往前走44.1K個點,這就是聲音波形。DSD稍有區別的是使用delta-sigma過採樣,好處是DSM本身具有雜訊整形特性,容易獲得更好的SNR,等效的bit位寬會比較好。DSD的波形就是連續的1010,你在玻璃上把所有的1劃一條黑線,0畫一條白線,然後整個bit流的明暗程度就是對應聲音波形,其實到DA這一步,所有的關於什麼聲音密度啊~三頻均衡啊~都是瞎扯,話說我到現在不知道什麼叫密度~大概是念了假書吧。然後現在或者說前一段時間很唬的Jitter,呵呵呵~我就想知道石英晶振幾十ps的jitter你是怎麼聽出來的~還有某廠聲稱1ps jitter的~jitter還要分long term,period,random,測試標準還有peak2peak,RMS,1ps你知道是什麼概念么?你知道銫原子鐘元器jitter多少么?兩個cycle 1ps我信。其實晶鍾應該關注的是VTdrift,就是說-40的時候你出44.1K,跑50度或者換了新電池成44.3K了,當然,這種極端只是個例子,實際都是不能接受的,但jitter真的不用你擔心,DA因為幾十psjitter產生的變化你聽不出區別。模擬圈子裡DA是我們最經常搞的東西,說句題外話,AD更難高,所以錄音機比播放器更貴才對,大概HIFi圈還是小白比較多吧~但是DIY領域最喜歡搞的是OPA,放大器其實算是一個系統性的東西,因為DA不可能遷就你,耳機也不會,但是耳放應該專註些啥捏?說白了耳放這一塊,大力出奇蹟定理是好用的。買耳放選大力~當天要分清廠商標註的功率測試條件,是峰值還是RMS。HIFI的功放一般都會分兩級,前級是個LPF,用來處理DA的直接輸出,比如DSD,只有低頻區域的信號才是聲音,高頻全是採樣雜訊,但是好處是採樣倍頻非常高,用個2階濾波都可以把截至點設得遠高於20K,帶內就幾乎無衰減,PCM就不行,尤其是萬惡44.1K採樣率,耐奎斯特詛咒,濾波器非常難搞,常常要藉助DSP進行一步equalization,把20K附近信號先抬高,補償LPF對高頻區域的damp~192K母帶採樣率就好還,有人硬要說DSD更好,其實主要來源於過採樣的那點雜訊整形。男人都愛整過的~大概也是成立的吧。放大器的第二級就是輸出級,其實很多實際中是會在中間加一級電流buffer的,這是BJT的老黃曆,但是CMOS OpA就不需要的。如果你看哪家板子上,輸出級功率CMOS推挽,前面還有個電流buffer,就當是設計者行為藝術好了。剛才說大力出奇蹟,就是說輸出級,一定要大力。目前絕大多數音頻放大器是AB類,HIFI一點的用A類,A類好處是偏置開啟了管子,失真只發生在極端情況下波形高低峰,正常情況下線性度非常高,但A類真的很貴啊。AB類是用了推挽,交越區必然存在失真。D類其實起源於DCDC升壓電源,純粹靠PWM調製電荷泵打電流出去。失真很多種,來源都是器件的非線性因素,時域上表現為波形失真,頻域上表現為諧波的失真,考慮再真實,測試再嚴格點,就要考慮交調失真,這個才是真正聆聽時影響聽感的失真,或者說是染色,是的,你沒聽錯,好聽的不HIFI,HIFI的不好聽。說回大力,以最HIFI的A類為例,耳機就像是黃浦江,A類的輸出級如果是長江,這就是好功放,如果是七星河,那完了。口訣:任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負載對輸出級管子的工作狀態影響要小。說到耳機的阻抗~哎~前面有人說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SI術語啊~是指傳輸線和負載的阻抗連續性~信號完整性啊大佬~20K不用考慮分布模型哈。耳機其實就是個複雜的非線性電感~因為線圈在磁場中會運動~,不同位置受到振膜形變應力又不同,所以耳機或者說喇叭無好貨~哈哈哈~失真的主要來源。現在要說的就是耳機的阻抗對輸出級的影響~並沒有很玄~耳機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是靈敏度~一個就是阻抗曲線~,在任何一個頻點上,其實負載重等價於電流大~小電阻才是重負載~以AB為例,一對推挽管子,輸出電流越多~離偏置狀態越遠,輸出電流接近偏置電流的時候~管子狀態就發生明顯的變化~失真增大~但是如果這時候耳機磁場強度低,靈敏度低~還不足以產生足夠聲壓~就變成聽覺上的嚴重失真。所以說~阻抗高低不是決定因素~,要看靈敏度,兩個參數綁一起才有參考意義。或者說聲音的單位是功率,你要想辦法把功率搞上去。耳放或者說功放,RMS功率要滿足耳機標稱功率的2倍以上,PEAK功率可能要高達4倍多才能帶動耳機設計頻帶內全部信息,因為peak示意的一般是THD=10%的功率,其實輸出級電流早就不夠了。這跟你高低阻沒啥關係。高阻難推並不是因為高阻, 而是因為高阻的聲電轉換效率太低,好處是可以變相提高爛前端的信噪比。功放沒有嫌功率大的哈~你用個1000W功放推耳機嗲得要死~。不用擔心功率大了燒耳機,OpA做線性輸出肯定都是反饋的,100dB增益開環輸出牛都受不了,合理音量離最大輸出功率差得遠呢,但是任何音圈位移性引起的負載非線性都會被強有力的反饋輸出級彌補,硬生生把應有的線性電流灌進耳機。再說耳機,知乎里我回答過很多打臉玄學的問題,耳機有專門的測試方法,不是你一句這個動態好人聲密度高就說了算的,買耳機前去看能量累積圖,這裡有個大誤區,不要看頻響,頻響是瞬態響應,再高的響應持續時間不夠長,你耳朵也聽不到,累積圖才是聽感。嘛嘛,本人小學生也來湊湊熱鬧
講的不甚詳明請各位燒油見諒
1.前端,顧名思義就是前面的端木(霧)
就是用來播放音源的設備,一般習慣來說是指ipc dx90 d50等一系列的便攜播放器2.耳放(二房)就是耳機功率放大器,我們知道有些耳機因為阻抗和靈敏度的一大堆blabla的問題,一般的播放器是推不動的(最顯著就是調到最大音量都沒什麼聲音)這個時候連上耳放就能解決(說起來容易)3.解碼器有的時候就算你能推出震天響的聲音而且不怕戈壁老王也並沒有什麼~用因為音質不行,音量再大也沒用,你在用高質量的音源的前提下,使用解碼器,使用旗艦大耳
那感覺,天籟(莊子表打我QAQ)還有耳放解碼一體機
著名的PHA系列,索尼大法好!4.耳機天啊,這個問題都是日經了我稍稍激進一點總結下想要項鏈BEATS,記住別去耳機吧
想要音質2000+,燒完耳機助聽器
隨便聽聽隨便買,不是轟頭就是尖
*尖(例如創新air)轟頭(鐵三角低端)國產良心還是有,翔米魅煮一邊玩500以下碰運氣,反正都是那個價
隨身設備別太貴,pchifi保平安
音響始終碾耳機,努力學習買房子
音源才是最重要,提升品味是最好
索尼大法好!!!(make·believe)嘛,
人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
等你交個千來塊錢的學費,
就什麼都明白了已退燒。燒了一圈耳機,感覺最有用的知識就是:別燒耳機了,燒音箱吧。一個一百刀的小書架就可以秒殺所有那些主流耳機了。
現在耳機就留了一個 HD650.
已脫坑,來回答一下。
HIFI是上世紀的產物,那些國外大廠都已經半死不活。不知道為什麼國內會火起來。
現在,大多數千元機已經做得很好了。
其實,單純聽歌,還不如看會視頻好玩。
看這個帖子的都是想入坑的,我可以直接告訴你結論。
決定你系統水平的永遠是回放設備,也就是你的耳機或者音響。回訪設備正常工作的前提是有個合適的功放,推不動什麼都白瞎。用PC 筆記本 手機 pad等等播放,USB解碼器(DAC)是有必要的,但不代表一千的和十萬的有很大的差距(對大多數設備來說)。用數字輸入(USB輸入)的話,前級的意義不像以前那麼大,一個(DAC 前級 後級)一體機就夠了,有調音功能的DAC直接配後級,已經是很不錯的組合了。配件基本都是坑人的,電源線音響線只要屏蔽足夠 接觸良好,就不會是系統的短板,例如RCA線百元一米的就足夠了。書架箱得買支架,設備擺放位置和聽音環境的影響,遠遠秒殺各種線材及其他配件。音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短板,某寶買點高質量抓軌,跟你播放器里聽的玩意一比就知道差距了。如果你的被動音響在1W元一下,買個功率足夠的 DAC前後級一體機就夠了(價格不超過音響)。
如果你的音響是幾萬元的,要上DAC前級+後級的組合。如果你的音響10W以上了,那您得找個老燒給指點指點了,但是盡量別在配件被坑錢,提升實在很太微弱。至於放大器和音響功率匹配的問題是個難點,以主流音響敏感度86-89舉例。放在書桌上大概1米的距離聽(這麼近聲場不好) 10W的功放就夠了,書房客廳3 4米的距離40-60W也足夠了。在這個基礎上乘以二,喇叭就完全不存在推力不足的問題,更大的功率毫無幫助,而是要糾結推得準不準。好多大忽悠讓買兩三百瓦的放大器,純粹是為了坑錢而已,或者壓根不懂跟著起鬨。放大器的預算應該在音響的2/3到3/4之間。附上兩個鏈接 有關於功率的詳細講解:擴大機挑功率大的準沒錯?(上)—《音響入門誌》 - PanSci 泛科學 擴大機挑功率大的準沒錯?(下)—《音響入門誌》 - PanSci 泛科學天價設備到底好不好呢? 好!好在精尖的工藝,而不是音質上實質的提升。買名表的人不是為了它走時多准,而是對工藝的追求。只希望時間準的,拿手機看就行了。
附個小鏈接大家隨便看著玩玩,少聽網上各種帖子胡說八道。音響界的十大謊言!!_電腦網路_天涯論壇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