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耳機真的屬於玄學嗎?


你覺得它是,它就是。你已經有了judge,別人是無法說服你改變的。

能提這個問題,就說明你沒拆過多少機器。正常普通聽音煲你肯定沒弄過。

所以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你都不用看了。反對玄學說的你會覺得「喔他們說的還真像那麼回事,但還不是潛意識作鬼,都是玄學。」,支持玄學說的你會覺得「嗯嗯說得好有道理,燒友都是一幫糾結水火電的裝逼販子。」

用好你的耳朵,用好你的心。我們聽完再說。

這種情況下「盲聽破玄學」依然適用。任何有質疑的人,動圈LR對比,讓事實說話。

以上。


古時候人們不懂打雷閃電為什麼發生,以為是有雷公和電母作怪。這和現在將耳機類問題歸為玄學的心理是一樣的。不是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不了的事情就是玄學。

破解的方式也很簡單,去耳機店厚臉皮聽一下新的 exk,再去聽一下1000小時的exk。如果覺得沒有區別,那就去醫院看看耳朵吧。

不要覺得花幾千幾萬幾十萬投入線材,電源的發燒友們是傻叉。至少想想能有這種經濟實力的人的智識真的會陷入你們理解的愚蠢的消費陷阱中去么?

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就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大放厥詞,奧卡姆剃刀在微博上大噴玄學之後,才聽了人生中第一個像樣的耳機,叫xba30,說很好聽。我可做不到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大噴轉基因有害。


直接說吧,煲機這件事情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手上的那支PS500(聲音層次不亂了)和iq(低頻出來了而且穩了不少儘管總體風格還是刺激)還是能證明一些東西的,哪怕是動鐵當初er4p從一開始的「卧槽這怎麼一點低頻都沒有」到「仔細聽還是有那麼一些低頻的」,還是能聽出些差別來的,儘管並不大就是了
但是煲機基本上沒什麼特別大的概率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煲機改變大的極品比如sony的exk,很不好意思的是我沒聽過剛開聲的那種),煲機更不會有「改變聲音走向」「帶來音質提升」這種神奇的功效,最多就是,耳機的活兒接多了,功夫也就變好了#請務必不要想歪#
所以你真想煲那就自然聽,或者覺得這樣實在沒效率沒成就感那就偶爾插播放器上空放一段時間唄...用白噪用粉噪什麼煲的...天了嚕你們就這樣對著自己手上嬌嫩欲滴的可人兒上這些奇奇怪怪的道♂具嗎?好吧不嫌麻煩這麼弄吧,大丈夫大丈夫
在這裡友情提示,千萬不要被某些無良商家「煲幾百小時效果拔群的宣傳語騙了,等你煲完了,得,這破東西過了七天你也退不掉了。你如果不喜歡一副耳機的聲音走向(這種東西我相信在一副新耳機上還是表現的出來的),那它是絕對沒有可能變成你喜歡的那副樣子的,你要麼換線要麼換腦放要麼換聽歌的風格要麼還是退貨得了。為了防止這一系列的悲劇發生,建議還是想方設法到實體店去試聽或者想方設法找評測文章,文學性不是特彆強的那種#這又是一門學問啊#
說到底,玄不玄學完全就是基於「你自己的想法」,不過惡意一點來說,你覺得這玩意兒是玄學那就是吧,但拿自己的價值觀,從自己不了解的角度出發去噴別人那可是相當的沒品。生活中大家總是在把各種各樣的「玄學」當做愛好,難不成在你們眼裡看來:羽毛拍,卧槽這手感擊球有啥差別?玄學玄學!相機,不就是拍照用的嗎我視力不好有啥區別?玄學玄學!吃的東西,不就是酸甜苦辣咸嗎還有別的味道不成?玄學玄學!1024,不就是東風吹戰鼓擂的相似畫面嗎有啥區別?玄學玄學!
吐槽人家是玄學的,別告訴我你們一點興趣愛好都沒有,那也太悲傷了
吐槽興趣愛好不花錢的...我推薦您還是關掉知乎,關上電腦,好好想想怎麼賺錢吧畢竟我這裡以後買棟房估計都快特么8位數了...你可能覺得房子也是玄學,但我覺得你的另一半非常有可能不是這麼想的#不過首先#
不說了爭取早點睡明天還要搬磚呢冊那...


並不是,對我來說,煲耳機是聽得出改變的

本人木耳,小白。兩年前入了條ie80,沒有刻意煲,只是日常使用,說實話用到現在有音質的改變,但是並不清楚是到底是耳朵習慣了耳機的聲音還是耳機聲音本身有改善。

大概十天前,合租的朋友京東入了副akg q460,拆開聽,樂器人聲都悶出屎,懷疑買到假貨。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耳機欠煲(400小時以上),開始煲機,播放器是iaudio i10,每天起床開始煲,睡前停止。

順帶說一下,因為某些原因,整個三月份我都算作是待業,白天朋友去上班,我基本就坐電腦前看看電影聽聽歌,全場ie80,dt235換著用,q460除了拆封時體驗過一下其他時候並無使用。

朋友和我每天都會在他下班回來後拿起耳機來聽聽有無變化。我第一次聽出變化差不多是五天後,樂器還是悶得一坨屎,但是人聲好像分出來了,比一剛開始好了很多。到現在樂器也沒有開始那麼悶了(對比歌曲紅蓮的弓矢.flac)


耳機聲音變化是很明顯的。煲機期間我都沒有日常使用q460,是否可以說明我煲的並不是自己的耳朵呢?(雖然過程不嚴謹)


以前也覺得耳機和前端這些玩意兒比較玄學,不太信。上周末去和朋友去音頻館裡試聽,才發現自己的前端太渣了。。。等上班發了工資打算換個好一點的前端

我是小白,但也起碼自己嘗試,聽出變化以後再來發言的,而那些各種段子嘲諷耳機玄學的,又有多少是對這些了解的呢?


當然個體間也有差異,不是所有結論都適用於所有個體。有條件還是自己去耳機店試一試,這樣自己才能有個結論。


歌德耳機用家路過,手持歌德sr225i/rs2i,玩過sr80i/m1i/m2i。

事實表明同樣一款sr225i,一隻全新剛開苞,另外一隻聽了一年,對比下來確實是那隻聽了一年的老sr225i要比新的要好聽,主要體現在高頻不刺耳,低頻更有彈性,整體感覺鬆弛耐聽,而新耳機的高頻比較刺激,沒法聽很久。

那些說煲耳朵的請試試AB對比。越好的耳機,新舊耳機AB對比的反差越大。


很多情況下是在煲耳朵


通常耳機出廠前,會做簡單的測試,但尚不足以改變振動結構至老化後的狀態。
煲機與老化測試有異曲同工之效,但老化測試後的耳機一般不會流入市場。
測試前後客觀參數會有變化,主觀音質評價與客觀參數是相關的,有研究表明相關係數高達0.86。
關於主觀音質評價與客觀參數相關性的帖子見這裡東方酷音。
煲過的耳機是否仍是合格產品,要看老化前後的客觀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變化超出規格書公差範圍,耳機顯然不合格;公差範圍內有很大的音色差異,設計師要拉去打PP。
所以煲耳機本身不是玄學,但說煲過一定更好聽是玄學,也有概率變得不好聽。


感謝邀請啊。
讀了那麼多年聲學,居然不知道有「煲耳機」一說,慚愧慚愧,脫離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太久了。
查了查大概的定義,看了看各位年兄年弟的答案,再結合理論研究的底子。
我覺得,煲耳機有玄學的成分,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一、高音質音響,有很多手工生產的成分,存在不確定因素。通過煲耳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能最優化。但是,煲耳機能夠優化的部分,不可能超出紙面計算、設計的性能很多很多,能有百分之一的差距,我覺得就算不錯了。
二、人耳是個生物器官,每個人的敏感度都不一樣,不是電子元器件,哪怕是電子元器件每個也不完全一樣,一個人煲耳機只能給他自己煲,別人聽了也不一定好。但是要是煲主覺得自己這個耳機煲得了,那就是煲得了,誰也沒法否定他。
三、音質好聽,不等於實驗測量數據好看。這個話雖然不能說太死,但是通過我了解的少數幾次實驗(本地土豪請我們去他家的小劇院做實驗,測測他家的音響到底有多好,本地政府請我們去檢驗他們花了大價錢購置的音響設備,測測聲學效果之類的),大牌子、所謂的高清音響,不一定有好看的實驗數據。


謝邀。這裡講的超級明白:
http://weibo.com/p/1001603813104919169621 新浪微博:奧卡姆剃刀

水電偏冷,火電偏暖,核電偏硬,只有來自新疆阿克蘇的風電寬鬆醇厚。這雖然是網友調侃音響發燒友編的段子,但也不是亂扣帽子,發燒友在音響上的追求已遠超常人的理解,甚至包括通信電子內行的理解,音響學被一些人稱為「玄學」,而發燒友則認為這些人很無知。

這種討論很有意思,去年我跟網友爭論過相關問題,惹得不少知名人士的不滿。通過對他們觀點的剖析,我反而更加堅定了原有的看法,並總結了《鋼琴音色的物理學》《鋼琴藝術的祛魅》兩篇博客,發到了@奧卡姆剃刀的同名新浪博客上面。

這次再談下音響的玄學問題,這會涉及到電子信號方面的知識,但這絕不是拿專業名詞忽悠人,而是試圖與那些具有相同知識背景的發燒友們講道理,肯定會引起一些人的不快,但這終究是一場坦誠善意的溝通。

1、偶次諧波問題

「偶次諧波」是音響發燒友經常提到的名詞,具體的說法也不盡相同,總之是偶次諧波好聽,奇次諧波不好聽,好的音響能產生偶次諧波並遏制奇次諧波。

「偶次諧波」這個概念來自電力行業,50Hz的單頻電流會產生諧波,而奇次諧波會發生「峰對峰、谷對谷」的現象,從而產生疊加後的高峰值,並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安全,需要對這種奇次諧波進行處理。

如上圖所示,綠色信號是有用的信號,紅色是3次諧波信號,其頻率是綠色信號的3倍,由於這種奇數的關係,兩者疊加後會產生很高「峰峰值」(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差值)的藍色信號,這是要避免的。

而偶次諧波不會發生「峰對峰、谷對谷」的現象,其「峰峰值」會與原綠色信號相當,如下圖所示。

問題的關鍵來了,上述的電力信號是單一50Hz的,而音樂信號的頻率範圍大體是20-22000Hz,任何一個瞬時都有無數個單頻的組合,所謂的「偶次諧波」和「奇次諧波」是以哪個頻點為基準呢?說得再直白點,上述的綠信號是50Hz的,所謂的偶次和奇次都是以50Hz為基準的,而音樂的綠線不是一條而是無數條,這該咋起算?

姑且不討論「電子管只產生偶次諧波不產生奇次諧波」這個說法的正誤,我們先假設這句話是正確的,再假設音樂的某個瞬時包括有大提琴的1000Hz和小提琴的1500Hz兩個頻率,小提琴的3000Hz這個偶次諧波被電子管搞出來了,但它很不幸卻成為了大提琴的奇次諧波。

我們可以想像,任何一個頻點,假設它的頻率是XHz吧,那2XHz4XHz…等偶次諧波,都會是某些其它頻點的奇次諧波,自己不克自己了,但卻被更多其它頻點給克了,這不就是笑話嗎?

再回到「電子管只產生偶次諧波不產生奇次諧波」這個說法,我查了教材和文獻,從沒在非音響發燒友的地方看到過,作為40+的中年人,我當初讀本科時還真的學過電子管,也從沒有過這個說法的印象。

2、電源問題

電源是音響發燒友必須搗鼓的,其基本的假設是「不穩定的供電電流會對音質產生不利影響」。但是,這個假設是很多年前模擬系統的刻板印象,現在的音響系統都是前後隔離度很高的數字系統,電源基本沒有影響。

經過電源變壓器的處理,把交流電整成直流電後再供給設備,交流電本身的波動已經被變壓器處理了,要知道變壓器可不僅僅是兩組線圈,還有低通濾波和穩壓等模塊呢,處理後的直流電與電瓶級聯的效果沒啥區別。

退一步說,即使電源變壓器處理後的直流電,在穩定度和波紋等方面不如電瓶級聯的效果更純凈,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直流電只提供動力,好比是把音樂通道大門打開的那隻手,對於數字系統來說,只有「打開」和「不打開」兩種狀態,動力部分完成了「打開」任務就OK了,細究這隻手是否輕微發抖是毫無意義的。

3、線材問題

線材真的很燒錢,20多年前我讀本科時搗鼓音響,那時候銅線就遠遠不夠了,要銀線和金線。還經常聽到各種神奇的說法,例如有個發燒友配置了一套頂級音響,但總覺得哪裡不對,請了個大咖來指點,大咖圍著音響繞了三圈,咔嚓一剪刀把線剪斷了一厘米,再接上後就完美了。

通過學習我才知道,由功放出來到喇叭的線,裡面跑的音頻信號的帶寬是很窄的,頻率是很低的,高頻天線上的那種反射效應及其微弱,長度甭太長以免衰減過大是應該注意的,但所謂增減一厘米就會影響到音質的說法純粹就是神話。

至於材質,銅線就足夠了,什麼金線銀線的根本就不必要,線材就三個指標,阻抗、容抗和感抗,其中阻抗的影響系統最大,這三個參數都可以測量,請先拿出嚴謹的測試報告再說話。對待線材爭論,最好的辦法不是講理,而是「雙盲」測試,其實類似的測試在國外早已有過了,結論令發燒友們難堪。

4、煲機問題

耳機就是個「電聲轉換器」,蘊含著音樂信息的交變電流驅動振膜,引起振蕩並發出聲音,這種結構的首要指標就是穩定性,在完全相同的交變電流驅動下,今天振蕩出這種聲音,明天振蕩出另一種聲音,那這個耳機就不能要了。

「煲機」的思路是,在完全相同的交變電流驅動下,新買的耳機振蕩出這種聲音,但持續工作一陣子後就變成另一種聲音了,新聲音更好聽,而且耳機會穩定在這個新的好聲音上不再變化了。

這個思路有兩個問題,一是耳機狀態穩定後,為什麼是更好聽狀態,而不是更難聽狀態?要知道耳機是個死物,它自己可不會做判斷啊;二是所謂煲機後的出現的新聲音狀態,其實是機械結構疲勞的結果,而疲勞演進曲線是漸進的,不會長期停留在一個狀態。

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煲機」這回事,好耳機的電聲機械結構是很穩定的,因疲勞而引起的形變會非常微小和緩慢。下圖是行家做的實驗,煲機331小時後的指標也沒有什麼變化嘛。

5CD與黑膠

音響發燒友沒有不收藏黑膠唱片的,而對CD這種廉價數字產品則看不上眼,認為它捨棄了原聲的一些信息,還原性不如黑膠唱片好,發燒友在這個觀點上眾口一詞非常堅定的。

我沒有在上檔次的黑膠唱片系統的聽音房裡認真聆聽對比過,對黑膠和CD的音質並無個人體驗,但從原理層面上並不同意「CD不如黑膠」的觀點。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CD技術是比黑膠唱片更先進的數字存儲方式,根據低通抽樣定理,其44.1KHz的採樣速率可以無失真地復現22KHz以下的聲音,而22KHz是人類聽覺的極限。CD的確丟失了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這又有什麼關係呢?44.1KHz的採樣速率恰恰就是這樣有意設計的。

為什麼發燒友們真心覺得黑膠更動聽?我覺得這是音色渲染的原因,人的耳朵是個非線性的接收機,最大限度還原真實的CD聲音,會令人感到生冷,而頻響範圍狹窄動態範圍較小的黑膠音質,對中音部分加重渲染,反而給人以溫暖渾厚的感覺,這種通信理論中信噪比降低的壞事,因為欺騙了耳朵而受到了青睞。

聽老歌《夜來香》,就得是那種老式留聲機效果的才有味道,我們的聽覺已經被這種重度渲染的音色搞得習慣成自然了。為什麼我總說「渲染」這個詞呢?因為聲調和顏色的本質都是頻率,老式留聲機因技術落後而造成的頻率響應的不均勻性,就跟在一副寫真畫上用某種特定的色彩渲染過一樣,雖然遠離了真實,但卻給人以特定的感受。有發燒友說CD生冷而黑膠溫暖,這就是因為CD更真實,真實到令你不習慣不喜歡了,這才是真相。

日本搞過自動鋼琴和琴手的「雙盲」測試,由琴手的老師盲聽判斷,老師真的聽出來了。但這並沒有說明琴手的藝術性更強,更沒有說明琴手彈奏的更悅耳,這是因為琴手總會有瑕疵,而自動鋼琴完完全全按樂譜來,沒有一丁點錯誤,老師是通過挑錯來找出學生來的!

所以說,如果搞黑膠和CD的雙盲測試,我相信資深的音響發燒友是能分辨出來的,因為他們對渲染過的音色已經很熟悉和敏感了,而這實質上就是一種他們所習慣了的失真。

6、人耳與腦補

我學過無線電收發報,就是頭帶耳機手握電鍵「滴滴答答」那個樣子,數碼短報發100140,內行應該知道這個水準不賴,超過了最高級別的報務員標準。

我還會抄「干擾報」,耳機里80%的音量是音樂,只有20%的音量是莫爾斯報文,抄報時我把聽覺放在報文上,音樂雖然響在耳邊,但根本就不往腦子裡進,聽到的全是微弱的報文。

這還不算,把大音量的音樂換成另一路莫爾斯報文,同樣也是「滴滴答答」的聲音,而且音量與要抄收的報文相同甚至更高,合格報務員可以用耳朵抓住那個音量更弱的信號不放,那路更響的干擾報文簡直就是不存在的。

這種能力是電子設備所不具備的,我們戲稱報務員耳朵里有一台最牛逼最智能的濾波器,當然這是要刻苦訓練才有可能掌握的技能。因此我相信音響發燒友真的能聽到或能感受到我們這些「白耳朵」所聽不到的聲音,請注意,這不是說他們在生理方面有什麼超能力,而是經過長期熏陶訓練出來的辨識能力。

7、儀式感很必要

「雙盲」測試是祛魅的利器,它證實了人們其實喝不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區別,但同時這個結論非常無聊,它剝奪了人們通過相信品牌而帶來的享受和生活樂趣。

你用搪瓷缸子沖了杯頂級龍井,「當」地頓在我面前,對我吼了一句「喝」,那我喝的沒意思。我坐在高級茶室的大沙發里,一邊聞著若有若無的薰香,一邊看著旗袍美女繁瑣優美的茶藝,被芊芊小手端上一杯不那麼高級的茶,這才喝的有滋味。

玩音響也是如此,客觀指標並不重要,主觀感受才是關鍵,幾個信奉音響玄學的發燒友湊在聽音間里,摩挲著膽機光滑的鋁鎂合金拉絲外殼,聊一聊偶次諧波問題,感慨下黑膠音色的溫暖,這種有錢有閑的生活沒什麼不對,不僅沒什麼不對,簡直就是我們這些窮人們所羨慕的美好。

【後記】

人的聽覺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退化,高音部分會逐漸聽不見了,孩子被刺耳聲音困擾而長輩們聽不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推薦一個自測聽力的頁面,用一個好耳機從8KHz聽起,如果16KHz以上就聽不到了,就甭吹噓自己是什麼「金耳朵」了,你聽到的都是殘缺的音樂,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請你自測下,並把結果留在評論中。

Hearing Test


覺得耳機都差不多於是用五塊錢耳機的只有我一個人?


煲十來小時只是正常的磨合程序,上百小時的就是玄學了


回答這問題我覺得我還是要頂住燒友的罵聲了。
對聲音的感受每個人都不同,煲耳機也是一個煲耳朵的過程。不能否認煲耳機對於部分耳機確實有提升,但是大部分耳機煲機前後差別不大。心理因素也會是影響音質的一點,也就是所謂的【腦放】。當一個人習慣一個調音時,也算是煲好了。
說實話,很多人盲聽(事先不知道自己聽的是什麼耳機)時並不能很好的分辨出好壞。同理,把一個新耳機拿去讓人聽,並告訴他這是煲好的耳機,大部分人並不會發現這是沒煲的,反而會聽得其樂融融。
這裡就又要提到了一個問題,煲耳機既然有用,為什麼廠家不煲好再賣?我認為就是生產時間的關係。就像汽車為什麼不磨合好了再賣呢?這並不能說明煲機無用,而且部分燒友還有自己的煲機方法,可見煲機也是玩耳機的樂趣之一。試想一下,一個耳機在自己的調教之下發出了好聲音,這是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情啊!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誠然,煲機確實有提升,而且對於大部分檔次較高的耳機更是如此。但是現在煲機已經被用爛了,甚至成為了JS賣假的手段,說什麼煲機200小時才有效果。這樣一周的包退換時間就過了,JS也就不用管各位冤大頭了。
說多了有點跑題了,總結就是煲耳機對於音質有提升,但是遠沒有人們所說的那麼大,所以煲耳機也算是玄學了。


以前也覺得煲機挺扯淡的。前一段時間用了3年多的森海塞爾cx200線條有點老化了,想想去修一下,全新也才200塊錢不太值得。於是又重新買了一條cx200。這才發現,他們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新買的耳機高音低音,都挺足的。但就是,一種說不上的很奇怪的感覺。耳朵聽起來有點刺耳,高音到低音的過度有點生硬,然後同樣的一首歌老耳機聽起來就非常的圓潤。老耳機的聲音比新耳機的聲音舒服多了。切身感受到有煲開的耳機和沒有煲開的手機差別巨大。最關鍵是高音到低音之間的過渡,還有一些背景聲音,經過煲開的饑渴可以體現得特別好。


私以為和盤手串有類似之處。


寫一段沒什麼乾貨的個人推測吧

正如樓上的同志所說,嚴謹一些,不是說絕對,而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所謂煲耳機煲的並不是你的耳機,煲的是自己的耳朵,現在電子行業的發展,聲學設備的製作越來越精密,發聲元器件包括揚聲器的技術更迭了很多代,「煲」這個概念本身已經非常值得考究其存在真偽,不妨這樣想一想,如果煲耳機是讓揚聲器內部在長時間運作震動後部件加速老化達到一種正向提升的改變,為什麼從沒聽說過這個過程中出現負向下降的改變?理論上一個精密工業製成品,它工作久了更應該偏向於偏離其本身製造設計的參數,偏向於損壞,熵增,不是嗎?想想,你是不是從來沒聽過有人花大錢買了個耳機越來越難聽? 為什麼?

因為沒有人期待自己的耳機更難聽,因為聽覺是個非常主觀的感覺,一段時間後我們大腦對其適應的速度遠超電子元器件老化的速度,這個過程里你耳機的聲音變沒變我不清楚,但你一定對其適應了,至於用白噪音煲耳機云云也同樣如此,如果你本身對這個煲機帶來的改變有著莫大的期待,那麼你就更傾向於相信這個耳機在放了幾百個小時的白噪音後變的好聽了不是嗎?大腦是很神奇的東西,你感受到的真的不一定是切實存在的


用我一個帶了兩年的耳機告訴你,煲機真有用,當時剛買來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價位的耳機以前沒用過,聽起來真的是好聽。現在呢,我換新耳機了。


自然發聲就好,煲耳機幹嘛,不爽直接再買一個就好。


推薦閱讀:

Sony MDR-1000X 和 Bose QC 35 的藍牙通話的背景降噪體驗及如何選擇?
有哪些適合聽鋼琴曲輕音樂的耳機?
1k~2k左右的頭戴耳機推薦?
如何評價權志龍pmo耳機?
如果今日網路耳機「友商」攜手「圍毆」小米耳機,到底誰是贏家?

TAG:耳機 | 耳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