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跟風,只為炸出校友,請多指教:)

4/18更新

把自己的答案寫進了隨筆,在向來摳門的z老師手上拿到了87分,z老師說,有反思意識很好,知道問題所在才會有進步。在此感謝所有校友的回答。祝福你們,祝福我校——一定會更好。


高三出國黨為了在無聊的周日上午消磨時光來寫個答案w

1.關於高考

2014高考上外附中235名高三學生僅35人參加高考 上海高考生最少的學校 高三家長論壇稱神一樣的學校

首先說說一直被外界議論的高考。大言不慚的說我校高三生可能是全上海高中里最開心的高三生了。每一屆大約有三百多人,出國黨大約在一百人左右 (保守估計),近三年的報送各類大學的外語專業的名額大約在一百四十個左右,剩下的同學會選擇前往法德日等小語種國家(依舊需要高考成績。所以大家的壓力相對還是比較小的。在保送考之後,國內黨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位,想要早點結束高三的就會選擇保送,想要好好高考讀自己喜歡的專業的同學也會沉下心準備高考(不過說實話真正需要拼高考成績進大學的人最多20人)。所以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比較滿意的歸宿。

2.關於出國

據我們可親可愛的年級組長說我校出國之風也是近幾年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才刮起來的(十年前我們可是高考大校呢哼唧)。雖然不是很了解整體情況但是周圍比較要好的同學都可以進到top30的大學(當然不排除個例)。每年ivy總有那麼幾個,不過這兩年hypsm相比杭外南外以及北京一票學校就少了很多。不過人各有志,找到最fit的學校才是最重要的。

3.關於校舍

記得中預的時候進學校覺得我們學校好大好氣派呢。食堂有四層呢,我們有網球場呢,我們還有地下操場呢,我們還有小賣部呢好高大上啊么么噠。高中了以後去別的示範性高中轉了一圈簡直想死的心都有了么么噠。不過今年我們校舍改造完成之後平心而論除了地方小點我校校舍還是很漂亮的。每個教室都配了電子白板,中央空調,桌子上居然還有二維碼blabla。不過高三狗就享受不到此等優待了TAT。

4.關於同學

由於我校特殊的體制,我和我的同學共度了美好的七年。中預的時候班主任說七年一眨眼現在回頭看真是如此。我想附中的同學是上海高中生最優秀的群體之一,會唱會跳會賣萌會耍酷但是刷題看書的認真勁誰都比不上。大家都是很有passion的人,無論國內黨國外黨都懂得努力奮鬥的意義。sigh想想此生沒有什麼機會和一個班再一起度過七年,這種感情深厚的只有我們自己懂啊。

5.關於老師

附中的老師大多數都很開明,會給你極大的自由。In other words,只要你不打架不違反校規上課不睡覺基本不會管你。特別是到了高二很多老師都體諒出國黨壓力特別大,所以對我們偶爾打個瞌睡在桌子下麵攤書的行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orz。現在回頭想想也挺對不起那些老師的,畢竟他們也是辛苦備課的,然後自己也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6.關於活動周

附中每年有兩個大型活動周,上半學期的國際文化周和下半學期的民族魂。每到這兩個禮拜全校學生享受下午只上兩節課的待遇+周五放全天。所以這個禮拜大家一般都是坐立不安,上個課都想打了雞血一樣想著下午去哪個活動。國文會有英法德日俄西六個語種舉辦的各類唱歌跳舞演講知識競答辯論等活動。民族魂一般會有短劇辯論之類的。總之這兩個禮拜大家都玩得特別high!

8.社團

我居然忘了社團簡直對不起人民群眾。初中開始覺得七年學校特別好的一點就是從中預開始就可以參加各種好玩的社團。什麼學記團辯論社根與芽等等,自小開始就打雜學習成長+跟著大神們做事。然後社團也會組織許多有趣的活動出去採風玩耍特別high。到了高中可以參加模聯商賽穿著正裝去全世界各種地方參加比賽(玩耍)也是很高大上的~ 不過本人對此類活動並不感冒所以也不展開了。

先寫到這裡,想到什麼再補充啦w

附上附中照片若干【手機渣像素勿吐槽】


題主,高二雙語班在讀。

寫在最前:關於提這個問題

到了不得不糾結出路的時間,看到知乎上一大波名校就讀體驗類問題已低齡到高中,想到自己本來也是一個差點就踏上理科競賽道路的小朋友,一不小心進了外校後人生軌跡就此改變,講不出好壞對錯,但看著現在的自己,畢竟是有點遺憾的。以及,此地潛伏著不少校友大牛,想必一定能對我校的公眾認知有所貢獻。故跟風。

先下結論,我個人的體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校於其他學校,一直就好像特區一樣的存在。因為七年一貫,出國保送佔主流的體制,在上海「四大名校 八大金剛」的光環下,有「一個神仙」的美譽,這從每年的高考情況可見一斑。關於這些好的方面請請參考學姐喬璐的答案。

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自由,選擇多。是的,作業無需要過十點,午休不會被加課,活動五花八門總有你有興趣的,連食堂,也有四層,吃一個月不重樣也沒問題。

而你周圍的人,也可能是北美黨,也可能是去所學小語種國家,也可能是指目清北復交保送,也可能是只想混混到上外大,也可能是孤注一擲願意高考…每個人之間不一樣的部分相差都太大了,這是我認為,我校最與眾不同的地方——除了在學校三十三畝地上共處的短暫時間外,每個人都在全情投入做自己的事。作業很快能完成,但出國黨刷標化考試可以刷到一兩點;喜愛某門學科的人可以獨立鑽研自招的題目;相對來說的閒人也得奢侈的光陰專心享受青春,真的難得。

在這裡,你做什麼都不會被別人看低,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閃閃發光。

但是,這樣的輝煌並不知還能再維持多久。

之前和同學聊天,我說我會把我校現在的情況類比香港。

作為一個近十幾年來以每年100多位學生出國,10來個ivy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學校,在現在日益發達的出國留學市場的影響下,正逐步失去它「壟斷」的地位,而它從前的「高考實力」,好像也已丟的差不多了。如今,上中這樣的傳統名校中,也有不少光彩熠熠的出國黨,不同的是,他們更沉得下心去學習,他們有競賽的獎牌,他們也不缺好看的SAT成績。

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我校的錄取情況「每況愈下」,尷尬得高不成低不就。隨著高考改革和外語類保送減額甚至取消等一系列的利壞消息,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指的就是這個。自己覺得本錢很足,一方面知道哪兒有些不對勁,覺得要改變,另一方面又放不下身段,凈追求些虛無縹渺的東西。說白了,還是擺不正位置,抓不到重點。 」(這是之前看到的一條知乎評論)

我認為,很好地概括了身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自己現在的心態。迷茫又叛逆,知道不想平凡地走,但又不知該怎麼走。身在其中的一份子,我現在是不安的。

但這個地方又給了我思考這些問題的青春。

前兩天,友A說,如果能回到當初小升初重新選擇,她會去華育。

友B亦如是說。

——想當年我們都是被神龍選召的孩子啊。兩千多人裡的120,錄取率堪比哈佛好嗎。

然後輪到我,霎時腦中閃過當時母親極力勸說我不要去外校的畫面,而當時的我說「我偏要去上外 我偏要念日語」。

我不願打六年前的小姑娘的臉,六年時間裡,我過得很開心,和一群優秀的有個性的人一起努力,很充實,很滿足,儘管也會偶爾埋怨自己因為有退路,所以少了進步。

在這個地方,不用盯著別人如何如何,也不用畏懼別人的目光,這樣就很好了。

我一點都不後悔來這裡,我現在說得出這句話。

獻給母校,我愛的深沉。


(不要嫌棄我拙劣的文筆,畢竟當年還是上過紅鞦韆的人哈哈,如今寫個長段真的要憋出內傷了。。以及,嚴重偏題不好意思QAQ我也不知道我在瞎扯些什麼鬼)

正逢申請季看到這個問題,還是以拖延assignment的代價來稍微感慨一下吧。

15屆雙語班的,初二中途去了楓葉國,等於在sfls就待了兩年半左右,但是那兩年比我十七年青澀的人生中其他任何經歷都要珍貴。馬上畢業季,心裡最誠實的OS是「快到六月吧讓我逃離這個破地方」,反而比較想飛回去參加附中的畢業典禮。

瑣碎的印象中不管是寫檢討,抄作業被發現,曾經鬧鬼的3號樓,4塊錢的鹹菜肉絲麵,還是歷經千辛萬苦跨組傳紙條,都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午夜夢回的時候,只想一瞬間回到自己第三排的書桌前面,和旁邊的小妮子來個永遠不結束的擁抱。我覺得我像一個十足的痴漢,費勁逛了一大圈外面眼花繚亂的世界,卻還執念地心繫一處。

記憶是奇怪的東西,自動過濾和篩選出最美好的去保存。但是也說來矯情,因為這兩年而滋生的心態變化,對我來說卻是實實在在並且改變一生的。

四年來我住在多倫多附近一個悠閑的小「村莊」,身旁大多人沒有什麼遠大抱負,覺得不妨順其自然地享受他們已經挺安逸的生活。西方最尊重個人自由,於是所有人都崇尚「平凡快樂」,任何超越自己的事情顯得吃力不討好。每當要被新觀念征服的時候,會突然想起,如果我還想要和sfls的大家在一起,是不是還要該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才好?此時此刻他們一定在準備中考吧,我也該快點提高英文水平追上本地人;此時此刻他們應該在考SAT吧,我也該去刷詞刷寫作自學AP了;此時此刻他們在參加活動吧,我也該爭取接觸社團多學著與多樣的人群交往。

是,這種莫名其妙的激勵,只是來自於「我想要和大家在一起」的天真念想,和那些狗血的「為了喜歡的人奮鬥「故事沒什麼兩樣。但是回過頭來,最後的結果一點都不重要。我在年輕的時光里,沒有去給慵懶找借口,而是不斷地設定目標讓自己變好。

說到底很多徒有虛名的東西,遠遠比不上我自身的成長;學術、情商、做事能力在不知不覺中上了無數個台階。如今我在朋友中間是個怪胎,但每當被他們誇得雲里霧裡的時候,我總是心想:哈,我只是倔頭倔腦地想要屬於一個遠方的家。


離開母校許多年,就算當時有什麼不愉快,也因為青春年華太過美麗而淡忘了其中的瑕疵。上外附中依然是我心裡割捨不下的情感。前天還參加了我所在城市的校友聚會,覺得以前所相信的依然相信著。

我在校5年,是最後一屆小語種班(之後就叫雙語班了)的一員。直到現在依然常常夢見自己身處當時的教室,身旁圍繞著同班同學們的場景。差不多可以算是個有著母校情結的人了。

我在校期間體驗過嚮往過的許多事情,例如每一次teamwork收穫的美好回憶、活動周演出收穫的掌聲、模聯時那些為了自己代表的國家做決定做發言之前既緊張又興奮的少年少女們、數模時通宵達旦頭腦風暴編程寫論文的團隊們等等等等,都留給學弟學妹們描述吧。我就負責描述一下離開母校以後母校依然在帶給我們的種種體驗。

  • 去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找到可以依靠的人。

我所在的班級共50人,畢業那年我對這些人的去向做過一個統計,結果如下

我出國那年,同班同學們還在母校念書,於是我在我居住的城市度過了比較寂寞的兩年。而兩年之後我回到這座城市的第二天晚上,我和六個同學擠在我20平米的房間里睡了一覺。他們都成為了來這裡留學的新生。雖然當時的狀況頗為狼狽,但我知道對於遊子來說在當地能有個可以託付的朋友是多麼重要。直到現在我家兩把鑰匙的其中一把還放在一位同學那裡,生怕我自己那天忘帶鑰匙出門或是有什麼別的緊急情況發生。

此外由於是小語種班,我和一些同樣在歐洲留學的同學在放假期間曾經抱團旅遊,還免去了很多語言障礙,非常方便。而且和一隊彼此熟悉的朋友一起遊山玩水,真的是相當愜意的體驗。

網路發達,現在世界也變得小了。7年同窗的同學想聊的話隨時也可以聊起來。留學3年半,最好的朋友依然是他們。或者我可以肯定幾十年以後我最好的朋友里大部分還是上外附中的同學們。50位同學裡,至少有一半以上屬於我可以完全信任的朋友,有十個左右經常聯繫的摯友,還有我的女友。這些人一定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朋友圈了。這感情是終身都無法替代的。

  • 被偏高的擇偶標準所煩惱、被別校的校園風氣所震驚

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同學聚會的時候時常有幾個女生在一起八卦,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還是母校的男生質量比較高。

我看下來,會有這樣的結論主要有幾個因素:首先是母校的生源、環境相當優秀。在教育上注重團隊合作的結果就是同學們很會顧及周圍的人的看法。而且由於畢業之後選擇留學的居多,普遍都有不錯的獨立生活能力。另外呢,上海家庭的男生普遍繼承了上海男人的優良品質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總之,因為同學質量很高,很容易就把別的男生比下去了。。

於是就有不少畢業以後再追同班同學的例子,也有一些轉而選擇其他城市外國語學校的同學。。

不管怎麼說,在我看來這一現象是挺能說明問題的。同樣能說明問題的還有另一點。

並不是優越感作祟,但和別的朋友聊天的時候聊起中學時發生過的事情,我常常驚訝於他們中學時代發生過的很多不太光彩的事。後來想想,其實那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至少在我的母校,是幾乎不可能聽到諸如聚眾鬥毆、集體翹課、懷孕打胎、欺負個別同學等等辭彙出現的。這當然是「據我所知」,但我相信母校的校園風氣一定是我所知道的那樣。我甚至是身在天堂完全不知他處的疾苦,聽別人說起才發現原來社會沒我想像的那麼盡如人意。

  • 獨立思考、善於思辨、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

我的女友是同班同學,但目前我們並不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於是,缺少實體接觸的同時增加了很多語言上的交流。事實上,就算我們每天打電話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還是會覺得有說不完的話。很多時候任何一條新聞展開來討論,願意的話可以說上一兩個小時。對我們來說,社會上的任何事情我們都是願意花一點時間來思考、並且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我覺得這份思考和表達的積極性,正是母校給予我們的非常有用的東西。

上外附中是培養外交官的搖籃,在這個搖籃里我們為自己思考、為國家思考、也曾為整個世界思考。這種眼界是很少有的,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還沒能力準確判斷國際形勢,但分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是絕對大大提高了。這體現在畢業後留學生在國外的適應能力上,也表現在國內大學生在各類社團中取得的成績上。

所以我越來越相信一件事:母校不只是為了國家培養我們,更是為世界培養我們。這也就是到現在為止,我作為上外附中的校友,所感受到的最強烈的一種體驗:我們是世界的人才。不管在哪裡都可以以同樣的心態,為自己、為整個世界的進步而努力。

最後套用《海女》中的一句台詞,表達著自己的「民族魂」,也希望大家也能這麼想:

走遍世界,為了證明家鄉才是最好的地方。


哈哈感謝題主炸出這麼多同學,一個個關注起來XDDD

我是題主、Meredith和一直在點贊的張日石的同班同學(。

之前幾位已經答得很完整了,我就隨便補補…

(其實我也不是特別知道明天要去加拿大還沒pack好然後還有USAD要準備還有看不完的AP刷不完的SAT的這樣的一個時刻為什麼會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忍不住吧OwO)

對於我來說當年讀了SFLS真的是讓人生走向了一個很不一樣很不一樣的方向吧。小升初的時候我只投了SFLS一個學校,然後拿市北理科保的底…因為讀的小學大概是那時候上海奧數教的最喪心病狂的小學,有什麼A班啊AA班啊AAA班啊各種喪心病狂的班級,然後我整個五年級都沒上過除了數學英語以外的其他課,所以要是當年沒考進上外就去市北理科了,然後現在應該在四校當中的某個理科班刷奧賽吧。我的小學同學們現在很多都在華二上中理科班,不少已經被清北簽掉了。有時候也會想當年的決定是不是最好的決定,不過至少是不差吧。

六年讀下來覺得SFLS還是和我氣場非常符合的學校…我真的很懶而且比較貪圖享樂,我爹媽也是那种放任我自由發展不怎麼管的,我媽一直說如果我去了市北理科大概會把學校炸了=_=所以呢希望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豐富多彩一點的家長們我強烈推薦上外附中。

再來談談我最最最可愛的同學們。前幾天還在朋友圈說最棒的選擇不是選了上外附中,而是選了這群同學。啊真是一種家人的存在,不知道以後再到哪裡去找一群這麼合拍的人。至少拿我們班來說,大家雙Q真的都很高(我知道這樣講很欠打但是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事實…)而且大家真的各不相同卻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默契,哎呀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就是有點老夫老妻的狀態…不會特別的轟轟烈烈但是細水長流里都是愛(啥? 我們聖誕節什麼節都不送禮物不寫卡片的啊……看起來好冷淡啊但其實是因為這些早就在中預初一都玩膩了:P 跟他們解釋什麼事情都超級容易但是這也有一個壞處就是跟其他學校同學在一起的時候有時候會不在一個頻道…有時候也不太能理解別人的各種點……然後大家都很聰明很努力很善良很天真很有教養(上外男生真的都很gentlemanlike!女生也很自立自強:P)

插一句,我們已經快把這變成「上外附中雙語班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了……感覺這樣並不是特別好因為我們班實在是太奇葩了XDD…一個男女比例3:2的班級是上外附中該有的狀態?XDD 而且我們六年里沒有加過新同學,每一個都是從中預就認識一直到今天:) 可能是因為男生太多我們班的女生都特別不少女……所以覺得上外附中都是每天打扮的美美的講話嬌聲嬌氣的淑女的您想多了……至少我們班女生都不這樣…也不在朋友圈發自拍…不過其他班是有不少XDD

如果說對學校有什麼期待的話大概是理科真的可以多花一點精力……不謙虛地說當年120個考進來的小朋友智商肯定是沒話說的,數理化真的真的可以教得快一點,實驗室也可以好一點……(造這麼高大上的模聯教室實驗室卻這麼差理科狗真的真的不能忍=_=#)上禮拜去科創大賽,評委跑過來問我什麼學校,我說上外附中,人家用一種你好可憐的眼神看著我啊!然後說你們學校沒老師管你們科創吧,你們真是不容易啊…真是要流淚了…TAT 不過我們班的數理化陣容還是一直以來都很棒很棒的!其他老師們大多也很贊!zyu爸爸資剛老鍾理科三巨頭真是讓六班er感受到了學校的愛&<3

發現很奇怪的一個點……別人家的學校就讀體驗都是說學校怎麼怎麼好……為什麼我們都是在吐槽……不過能認清自己也是很重要吧!回想起來中預初一初二的時候也覺得學校真是宇宙超級無敵棒,也是這兩年才能慢慢撇開所謂school pride來客觀地看學校看自己。活動什麼的還是很棒,只是我們玩膩了吧?

總之還是很高興來到這裡,也有點後悔初中沒有更加努力一點,不過人總是要有這個自己探索,自己犯錯然後才知道以後該怎麼做的過程吧?我很高興我很早得到了自由自主選擇的權利,也很高興能儘可能早的犯錯跌倒然後爬起來。上外附中挺像一個小社會的,會比別人更早接觸到一些事情,可能當下會覺得挺糾結的,不過既然遲早都要面對,能早一點適應也是很好吧XDD

話說午飯真的不錯!就是太!!!!貴!!!!了!!!!!快要吃不起食堂了啊摔……

再話說……你要是考進了上外,分班考千萬別交白卷啊!努力考雙語班啊!多會一門語言真的是極好的啊!而且你的同學肯定都超級超級有趣!!!

最後感謝附中對我的放任,感謝爹媽對我的放任,感謝一起走過六年的你們么么噠(づ ̄ 3 ̄)づ

畢竟七年的感情啊。


作為一個畢業快十年的人,不勝感慨。想與諸位分享幾個我最不能遺忘的瞬間(寫得不好,見諒):

瞬間1:白蛇傳與外語活動周

初一的時候外語活動周閉幕還在虹口體育館,那時看到高二的白蛇傳短劇,一直難以忘懷。無論是場面之設計還是台詞之緊湊,那時候我心裡暗暗在想:「等到我們高二的時候,tm也要搞成這樣啊!」 我至今仍有一個問題,我們後來演的短劇辛巴達在後來的小朋友心目中是什麼回想? 興許他們覺得挺好笑的甚至是很傻的,但如果有一個小朋友心中的火焰被點燃,那也是極好的。

瞬間2:老宿舍和它的倒掉

在這裡的很多年輕朋友已經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一個60年代完工的建築立面,冬天極度寒冷、夏天極度炎熱,我們卻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了四個年頭。回想起那一個個夜晚,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在裡面生活的感覺就像身入其境的體會肖申克的救贖,但就這麼過來了。之後老宿舍倒了,換成了手拋球就可以進門的新球場。那感覺也一去不復返了。

瞬間3:楊爆炸的飛天一帽

有一次教工籃球賽,楊爆炸好像返老還童,蓋掉了閻寅一個近在咫尺的投籃。那場比賽體育館應該是超出容納人數極限的幾倍了,蓋完以後全長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我現在還能回到那個現場。至於後來。。。他好像傷了半年沒有回來叫體育課。

瞬間4:喻超哭了

歷史老師喻超是高三唯一的慰藉,他上課沒有花哨的ppt,只有親筆手寫的講義。記得上到大躍進的時候,他說他親眼見到一個女孩子餓肚子是在不行了,偷了一家店的棉花糖,後來逃出來的時候被車撞了。。然後他就哽咽了。

瞬間5:走讀證

每一個住讀生的必備神器是走讀證,有的人還有三張,做租賃用的也綽綽有餘。走讀到後來,門衛都不查了,看看你人頭很熟的,點個頭就出門了。所謂准軍事化管理,聽說到了車站南路那邊就沒有走讀了,大家也沒有這段回憶了。

看到很多還沒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小朋友憂國憂民,為母校擔憂,其實我是很能理解的。哪個學校能夠長盛不衰、屹立不倒呢?但在我看來,我已經不能記得這些東西了,在我眼中,母校已經成為了一段濕乎乎的回憶,他在我的心中並不經常出現,但每當他出現的時候,我都會笑一笑,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每次看到高中同學,我已經記不清太多東西,我們都會說笑一些年輕時候做的傻事。想必再過10年,你們也一定是這樣同樣的感觸吧。


第一次被邀超激動。瀉藥。

進大學以來總在一種匱乏的狀態中迷惘。但是有一天,在一門課上偶遇一位學姐,與之相談甚歡,看到她我才又一次恍然回憶起這種自信而勇敢的附中之魂,誤,哦不對是精神面貌。

我曾經和友人討論過,說附中改變我們最多的,讓我們心心念念的是什麼。

結論是一句話:附中包容我們一切的傻逼,然後給了我們最牛逼的歲月。

這麼說好像很矯情。這麼說吧,雖然現在的所謂素質教育越來越普及,國外留學所要求的各種獨特經歷和精英素質也開始受人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學著加強給學生們提供的豐富自主的平台。但是在我上中學的那幾年,附中對於學生的開放性的鼓勵程度絕對是當時上海市大部分中學(初高中)所不能及的。

去嘗試,去犯錯。

其他答案已經說得很詳細了,對於出國黨自主自修的寬容、對於獨立創新項目的支持、對於興趣偏好的鼓勵;再比如對於手機使用、學生戀愛什麼什麼的,無論大小事,附中給了我們最大程度上的自由與自我負責。所以我一直認為附中人比同齡人更早有想法,也更敢去做。

當然,附中也不是那麼完美,樓上答案的批評與擔憂也都是事實。畢竟走「先飛」道路不是持久的方法,如何在日益開放的潮流中保持附中的獨特優勢、保持學生的質量也是一個必須嚴肅深思的問題。

而對我來說,中學七年,尤其是高中,是我至今最牛逼、自我成就感最滿足的時期。

也許是因為越長越大眼界越寬,越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所以迷惘了很久。但是現在再回頭看,我還是能斷言現在的我絕沒有三年前的我優秀。無論是因為附中的氛圍還是附中的人,那個環境激發了我更多的潛力。

有個有趣的事情是,之前答案應該也有提到,離開附中後卻回頭找了附中的舊友談戀愛的人不在少數。我不是秀優越說附中的人就一定比其他學校的人優秀,只是也許附中人有一種獨特的電波頻率?:)

而我最大的遺憾是,

在附中的時候是個愚蠢的理想主義者,現在是個假裝比以前理智的理想主義者。但是曾經所堅持的那些被附中所包容與鼓勵的非常精神性的東西,在假裝變得更理智的道路上被我放棄了。

周圍的舊友有很多人沒有放棄,將他們在附中時就嘗試過甚至小有建設的理想堅持了下去。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最後還是忍不住矯情一發。

今天是民族魂的閉幕式,老學姐跑回附中逛了一圈。

食堂之魂還有得賣——醬鴨、雞米花、午後奶茶;但是(媽的)小賣部沒有了。

操場還是那個曬太陽的操場;小花園劈情操的長凳沒有了。

所有小朋友都在努力地做自己的事兒。

抓著正午的尾巴吆喝著義賣的戴著紅領巾的姑娘,社展結束一個人抱著長桌子搬回小教室的男生,以及控制室爭分奪秒在閉幕匯演前調試設備、綵排燈光和渲染片頭的信息部的後輩們。

每個人都帶著那種看著都能被感染到的認真的神情。

這種拼搏是每一個在附中的日常啊。


處女貼啊勉勵自己一定要好好碼字...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母校,莫過於John Winthrop說過的"City Upon a Hill"

上外附中是一所神校,也是一所飽受詬病的學校。這方面我們倒是和衡水、黃岡中學處於相似境地。所有人都注視著我們,不論是推崇還是不屑,他們關切著這所中學的一舉一動。

先講講自己的故事吧,

我是一名上外附小的學生。在那時的我看來,進入附中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如同保持隊形一般:上外附小,上外附中,上外大。那時不知是藝高人膽大還是初生牛犢,除了上外一個其他的中學都沒報。最後竟稀里糊塗地進了雙語班。全家人正對著錄取通知樂呵的時候,瞥到下一行的大大三個字:俄語班,頓時炸開了鍋。我還記得那時我填的三個志願是法語、英語、德語,俄語對於我們來說介於沒人學與沒啥用的交界地帶上。現在看來,俄語班似乎是附中贈予我最好的禮物:它讓我學會了一門新語言也讓我認識了鱷魚班這個溫馨的家庭。

上外附中不同於其他優秀中學,在於其辦學目的。「培養外語外交人才的搖籃」此話不假。為什麼母校出國人數比例驚人,為何附中的教學模式鶴立雞群,為何附中學生在中國傳統教育體制中不盡如人意,都是這個原因。

會有人問:」好,我們不談傳統的四大名校八大仙十六大姨,既然上外附中拼出國,拼「西式教育」,那我們就來和南外,杭外,世外,上中、復旦國際部比比?他們哪所不如上外?「

答案還是那句話:培養外語外交人才的搖籃。

為什麼我們學校在課外活動上畏畏縮縮設置條條框框?為什麼附中教師看上去懶散?為什麼我們不開設AP,IB班?上外附中要培養的是中國外語外交人才。這些話在一些人看來可笑,實際上學校在進行行政決策一直貫徹著這一信條。上外附中不是美國大學備考基地,它是中國未來順應全球化趨勢的人才貯備中心。上外附中給了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鼓勵他們自己探索,求知,理念與西方主流觀念相近。但同時,作為一所公立的中國學校,它又被局限在了普通高中的牢籠中。

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如果你從正面看附中,它結合了中國普高強調的數學邏輯思維與知識點的掌握,以及西方高中強調的個人求知研究與對於興趣發展的鼓勵;從負面看,它是一所空有放飛學生夢想雄心卻又時不時把學生鎖回牢籠的糾結產物。

但是,這是一個大大的但是。

上外附中的學生的確在成才的路上領先了許多普高學生一步。

我們申請好的大學是為了未來有更好的前程,中學亦然。我們在對中學評頭論足的時候似乎忘卻了這些對比評價的最終目的:當學生從這裡畢業邁向社會時,這所學校幫助他們走到了哪裡?

上外附中在這裡把競爭對手甩開了一大段距離,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上外附中所培養出來學生所具備的國際視野。這一點經常被嗤之以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傾向於量化學校的教育成果(高考平均分,一本升學率,etc.),而對於更需要切身體會的質化改變無所適從,繼而避之不見。其實國際視野說白了,就是懂得從大局看問題。這可不是黃岡中學校長說的看看新聞聯播就能培養出來了,附中學子通過各種課外活動(自行組織活動,模聯,數模。國文種種)學會了從多角度看待問題。不僅是空談而是通過在實幹中無數次遇到困難,分析成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出來的。不同於數理化生中的難題,這些困難真實存在,沒有標準答案,失敗則動全身。在我看來,附中學生七年中遇到的這些難題,比起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棘手得多,實際得多。

第二,對於我來說幫助最大的,是附中人。這一個百里挑一組成的集體,每一個人都各有所長性格迥異。7年給了我們不可思議之長的磨合時間,從班級到集體,從集體到家庭。我們彼此在乎,彼此關心。這一段段友誼是無法割捨的,彌足珍貴的一座精神財富。有過爭吵,有過歡笑,有過挫敗,有過成功,這一段感情在一次次國文,一次次民族魂中被強化。在我看來,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應該去評價社會的好與壞,而是應當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光發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位附中人身上的優秀品質都值得學習借鑒,使自己在未來踏入社會時受益良多。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

你會和一群很棒的人在一起干很多很棒的事。我們的校舍算不上寬敞,我們的努力總是被外界打上問號,我們的創意有時無法施展,但是我們還擁有彼此,互相鼓勵,互相依靠。

居然有人說這是槍文!我很氣憤!當我第一次知道要寫附中體驗的時候,其實我是是拒絕的,我跟導演講,我拒絕,因為,其實我,根本沒有什麼好寫的,槽點都被樓上的寫光了……導演跟我講,隨便寫點然後加特技,整篇文章很黑很亮很柔……加了一個月特技之後呢,文章DUANG~~~我也知道附中是有許多陰暗面的,是化學成分的。我現在呢,每天還是加特技,加了很多特技,文章,DUANG~~DUANG~~DUANG~~


第一帖。好好寫。帶著我七年對德語的愛恨交織。

本人雙語班德語學生。七年來感慨上外附中的師資雄壯的德語教育相當不錯且令人回味無窮。中預進來用的是自編教材,插圖是手繪,磁帶也是翻錄。但就是這樣的教材帶我們進入了德語學習的大門,以至於我現在還能背出其中一些對話。之後陸陸續續用過一些原版教材,其中不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教程。上課時的Rollenspiel簡直沒有盡頭。自初三起,著重訓練演講能力、文章概括能力及思辨能力,為高三參加德語語言證書考試(DSD)作準備。高一高二期間深入研究思考德國歷史中的經濟政治問題,期間也進行了無數次此類主題的報告(令人歡欣鼓舞的Pr?sentation,自主分析圖表和數據),著實難忘。高三上學期進入DSD備考衝刺階段,煉獄般高強度訓練聽說讀寫,也是狠狠磨鍊意志。

總之我認為上外附中的德語教育教授的遠遠不止一門語言。它還傳授了一種嚴謹的思維方式(動詞後置的鬼畜從句語序),對歷史的洞察力以及潛移默化的漢語風格大轉變(看著谷歌翻譯般流暢的中文進行書信體歷史評論的漢譯德,親愛的王平系列)(我想閱讀本文的人大概會顯著地體會到洒家這種詭異的句式複雜滿眼長句的語言風格)。

現在就我而言,在寫語文作文時,彷彿漢語的文采與德語的嚴謹刻板在腦中掐架,落筆便是些使我羞憤欲撞牆的文字。但是德語課上培養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嚴謹的思維將使我終生受用。也願上外附中德語組,連同它的水平高超認真負責的傳奇老師們,一直繁榮昌盛下去。

再從普遍來講,我認為上外附中的學生群體高素質且多元化。每個人都向著自己的夢想奔跑;我一無用懶散之人,也不免受到周圍人勤奮不怠、堅忍不拔精神的感染。上外附中的機會多,選擇多,誘惑也多;學生都能夠享有較大程度的自由。這時候就不能盲目跟風,應持一種超然洒脫的態度,不被一時的名利紛擾所迷惑,看清自己的未來,踏實勤懇地朝自己的目標邁進。


其一,我們學校喜歡往「有利益可賺」的課外活動項目大批輸出人才。

舉例:比如說一個美國高中開設夏校,學校覺得那個夏校好,於是今年10個人,明年20個人的往那邊輸出人才。而且去那邊的夏校讀什麼項目也不是你可以選擇的,你可以自己有個喜好,然後學校根據你的平時成績和校內表現,結合班主任老師的評價,再決定你是否可以去你想要去的項目。

其二,我們學校有點像大清晚期一樣,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國」的迷夢中。

舉例:我們學校的定位一直很奇怪。每年高三基本上是三分之一高考,三分之一保送,三分之一出國這樣的比例,近幾年來也有出國黨和保送當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的傾向。但是我們學習不教授任何AP課程,也不像其他國際學校那樣一門心思準備撲在出國上。美其名曰:培養外語外教的人才,實際上每年保送的也大都是進入了語言系的專業。試問,語言系和理科、工程之間,一個人會如何抉擇?

其三,個別教師的問題

私以為教師的任務應該局限於「傳道授業」,而是重要的是「育人」。先要成人,然後才是做一個學生,這應該是最基本的道理才對。我個人因為父母平時在家疏於管教的緣故,性格非常野。小學裡也沒什麼,大家都跟我可以正常相處,但是我進入上外附中的第一位班主任老師實在是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記憶了。我作為當事人之一應該無權評判她的做法的對錯,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和正在養成成熟的心智的青少年,她對我的教育實在是一劑「猛葯」。誠然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我個人並不認為上外附中所有的老師都是具有一定「師德」的。

其四,學校很喜歡散養。自控力、自制力不好的孩子就不要來了。心智不堅強的孩子就不要來了。不喜歡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害羞的孩子就不要來了。上海市還有很多其他好的學校,沒有必要弔死在這一顆已經快要倒的樹上、

大致也就是這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只有身為體制中人的我們才可以比較清晰的認識到學校本身存在的弊端。對於所有想要報考這所學校的人,如果心意已定那就請一定要堅持不懈的走在這條路上,不要因為自己進入了所謂「傳說中的上外附中」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試想,如果當初全上海市首屈一指 的120個小屁孩進入學校之後不用人催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天天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現在的上外附中會成為怎樣一個學校呢呵呵。如果心意沒有定下來,請一定不要選擇這裡。請一定要選擇可以發揮自己特長和特色,並且周圍的人都是與自己相仿或是有相同志向的學校。

所謂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繁華與衰敗並存。真箇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真正意義上的黃昏。


即使是那麼小的足球場,我依然踢了整整七年球


題主是我的同班同學,另一位答主是我的哥大學霸學姐lol

作為題主說的每晚刷到一兩點的出國狗的一員,還是決定來寫一寫w僅為個人意見,還希望不要被德育處查水表:)

——————————————我是可愛的分割線———————————————

我的小學,可以說非常糟糕,所以兩三年級的時候母上大人就決定要讓我上一所好的中學,於是上外附中成了首選。原因如下:1)離我家近;2)當時的食堂據說非常贊;3)老媽覺得上外附中偏文科,女孩子比較有優勢(這句話後來被我認為是在扯淡)。於是為了進這所學校開始瘋狂地上奧數上英語評區優秀市優秀,最終幸運地躋身千人中的120人,並且更加撞大運地進了雙外語班。

現在看來選擇進這所學校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但也算不上是後悔。正如樓上學姐所說,中預一進校就被上外這種跟其他專註於中高考的學校不一樣的氣質和特點閃瞎了,每個學期就為了一個活動周禮拜五全天放假搞遊園會兮兮的活動,用現在的話說「也是蠻拼的」,學校里社團活動多到數不清,我現在社團的一位前輩還去參加過正式的聯合國環境會議。當年的音樂劇比賽有一個大神級學姐全程原創英文詞曲,國際文化周的閉幕式文藝匯演高大上到了一定境界,運動會也是各種high,學校里價廉物美的食堂當然也是我主要的吹噓資本(。

上面說了那麼多廢話,一句話總結:就是當我還too young too naive的時候,學校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非常美好的(當然那時候可能也真的有這麼美好)。當年小升初分班考的時候很多人為了不學二外故意考差,而我在英語遠沒有其他同學好的情況下又開始學西語,不僅沒有影響到英語的發展,西語現在給我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也是不可估量的。

進入高中後成為了一個社團的社長,並且決定出國,大抵也是因為成(shi)熟(gu)了一些,然後就開始覺得學校有點變掉了。以前的社團活動花樣繁多精彩紛呈,現在對於社團的限制越來越多,連海報都不準貼——當然啦因為校舍剛剛翻新,愛惜嶄新的白牆的心態大家都能理解,但為了幾塊牆而不惜犧牲獨特的校園文化,於情真的有點無法接受。和其他社長和朋友有時聊天就會感慨學校現在對各項學生活動都沒有那麼supportive了,一些獨特的新穎的點子(無論是在活動上,還是藝術領域……碎碎念)也很難被批准實現,開展活動重要的不再是學生是否享受了過程,或者學生是否學到了什麼,而是你有沒有符合春晚般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有沒有stick to學校的各項規則。(當然這一切改變都是有原因的,就不細說了省得被查水表,希望大家自行腦補……)

開學典禮上親愛的校長大人給了大家(尤其是高二+高三)一頓當頭棒喝說學生們現在成績很差blablabla,與此同時學校給每個教室花四萬多塊錢配其實利用率很低的電子白板,而不是給理化組買全他們申請的實驗儀器。我們的滴定管都是銹的你造嗎?我們的物理實驗室剛剛達到普通三流學校的基本要求你造嗎?我們生物課除了蝗蟲以外什麼都沒解剖過你造嗎?來來來你說我們神仙在哪兒了,魔戒里精靈族自身再逆天不也需要高檔弓箭(和大角鹿)嗎OJZ 雖然我是文科生我也不能忍啊OJZ

上面一段話想說的意思就是,學校的老師大多都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好老師,年輕老師可愛活潑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有資歷的老師知識淵博侃侃而談,教書水平雖然不可避免的有特別好的有一般般的,但至少都是對學生盡心盡責的;而同學們也不是說因為是出國黨或保送黨或平時活動很多就輕視學校科目,正如題主所說大家都是很有passion的人,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活動上。雖然這麼說我好像又在怪體制了,但是私下認為成績變差,學校是不是該從自己管理上找找問題?(噓

吐槽得差不多了,好像有點離題,接下來說說別的。我所在的雙外語班又分為德法西日四個小班,平時除了外語課,其他課大家都還是在一起上。不知道是我運氣特別好還是特別差,我們班被公認為歷屆雙外語班裡最聰明但是最散漫的……因為紀律問題從中預就開始被罵,一直罵到高二OJZ 年級里的同學基本每個人都特別有主見,因為人各有志,也沒有殊途同歸,大家都在向著自己的目標拚命,自然人與人之間就有了不同程度的隔閡。我個人不認為這是件壞事,因為可以讓你提前體驗社會嘛~~~但是大家都是特別可愛特別善良特別幽默特別討打(。的人,平時排練短劇一個個玩手機不認真,真到表演了每個人都會使出十倍的認真和努力。當我要拍視頻做班服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的時候大家也是特別認真積極地參與和給出意見的。

至於老師,如學姐所說大多高二的老師們還是非常體諒出國狗們的,如我一直在政治課上睡覺……(啊對不起GDS老師!)還有特別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比如初中的語文老師憑氣質就征服了全班,一位歷史男老師特別沒架子特別可愛,後一位歷史女老師簡直就是女神啊啊啊(星星眼),現在的數理化老師也是風格詭異(劃掉 風格獨特天天得收學生膝蓋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知道我們班很散漫,所以我們中預到現在的三位班主任都屬於管得很寬的那種233

再說回外語和理科的問題,我們的數學物理之類教學進度的確比四校慢很多(讓某些學霸很不爽),而且各個老師教學風格教學難度差異也蠻大,個人覺得理科還是要靠自己拼啦。當然在這個傳統觀念中看起來是文科學校的學校里理科和全科學霸其實真的不少,比如我同桌就屬於那種政史地理化生全優的,還是個日語大牛兼紅學家,出去參加的物理競賽我連題目都看不懂,外加他人還超級nice→_→什麼人啊這

外語么老生常談了,從最初建校的英語法語,到現在的英語+德法西日俄,優勢沒以前那麼明顯了但至少在local school(非國際學校+本地學校國際部)里還是首屈一指的,證據就是我校學生托福基本都110+,最少也是105+,而中國學生的平均分好像是七十幾……非雙外語班的同學一周八節英語課,還有外教課,像我們則是一周五節英語+八節小語種+無英語外教。很多人問同時學兩門外語會不會搞起來,我個人覺得可能一開始會,但是好像第一學期之後,班裡英語口試就沒有再發生過有人冒出來一個德語詞這種事了lol 學校里外語氣氛很濃是自然的,由於大家英語都太好,歐美音樂電視劇電影新聞blablabla都無壓力,而且有獨特的上網技巧,所以有時出去發現跟別的學校學生聊起天來不在一個次元……

兜來兜去好事壞事說了一大串,其實我覺得能在這個學校待七年還是挺幸運的,特別是遇到了身邊的這一群逗比和這些老師讓我這七年一點也不後悔。學校的風格和氛圍把我的人生可以說引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就像以前很多畢業學長們所說的一樣,開拓視野什麼的一點不假。我們的眼界知識面比許多同齡人要高出不少層次(並不是自誇,並且請不要把上外附中和上中國際部這樣的學校作比較),隨之帶來的就是更加淡定的心態和更加高超的演講、presentation能力,自己帶社團什麼的也很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即便不玩社團不在團學聯任職也不是班委,也會時時刻刻感受到周圍人都在快馬加鞭,從而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這種氛圍也孕育了大家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看問題的視角,正如我們的西語課從來都是各抒己見、從來不會因為觀點詭異而被打(。的地方。這麼有愛的班集體也促使我走上了filming這條不歸路,從初二到現在零零散散做了一些很傻的片子來陸陸續續紀念這七年(還把剪片子技能發展到了剪中土fan video……),正所謂一條路走到黑啊lol 儘管學校有它現在不好的地方,我還是覺得這七年的青春沒有被浪費,只是希望學校能某日有所醒悟恢復往日榮光吧……

(等一下我去收快遞

不過呢,真的理科特別好是搞競賽的料的、家裡早就斬釘截鐵決定本科不出國的、高三不願意保送語言專業的小朋友還是不要來上外啦~道理同出國申請學校類似:每個人都能在更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光發熱呢www

以上。


上外的人低調,不跟風:D


從下面這些信息你應該大概能看出在上外附中,是怎樣的體驗了:

基本信息(更多信息可參考:https://qingjy.cn/75mJr)

上外附中,是建國以後成立的首批外國語學校之一。七年一貫,上外120不參加中考,畢業出路以常春藤名校著稱,有今後「爬藤」目標的同學可以定為目標校搏一搏。

全稱: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區屬:虹口區

性質:七年一貫制公辦

住宿:初中可選擇寄宿,高中全寄宿

成立時間:1963年

電話:65423105

網址: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 首頁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295號(近廣中路)

收費:

2016招生計劃

具有上海市市區常住戶籍或上海市有效居住證的應屆小學5年級畢業學生。2016年上外附中計劃招收小學畢業生120名+80名(東校)開設英、法、德、日、俄語五個語種;開設雙外語班。

主要招生途徑

想要進入上外附中,其實也就是要拿到上外面單。全上海市發放1200張左右面試單,獲取面單的途徑如下:

1、上外附小的學生。在小學五年級,可以參加學校的「120名考」,前120名學生可以獲得上外附中的面試機會。

2、上海一些知名小學的校長每年都有幾張推薦表,可以推薦學生參加面試。但如果被薦學生總是未被錄取,校長的推薦權可能會被收回。

3、報讀XW班,根據在XW班成績排名,拿到面單。

4、最後一種途徑是風險較大的「裸投」,也就是家長在學校規定的時間網報然後直接把孩子的資料寄往學校,由上外附中老師篩選。

5、特殊GX生。

2016招生流程

3月底:XW推優、附小直升考試

4月1日:學校網站通知網報即將開始

4月5-12日:網報並挂號信寄送資料

以郵戳時間為準。填寫學校網站上的報名申請表,以挂號信的形式將相關資料寄到學校。經上外附中初審合格後,發給正式面談通知,然後經面談、體檢,進行錄取。初審未通過的不再另行通知。

4月19日左右:面單寄送

4月23日:面試

4月26日:雙語班通知

4月27日:120放榜(公布錄取名單)

4月29日:克勒簽約

5月上旬:發放錄取通知書

2016面試概況

上外附中每年面談內容包含:1、綜合2、英語3、口奧(口奧是上外面試的重點也是特色,網上有相當多的上外口奧試題,可以下載練習)。

上外口奧測試過程是:先給你卷子有5題口奧題,孩子只能看5分鐘,卷子收掉後,再讓你一起報答案,在實際考試中收掉卷子與報答案之間可能還會有一段時間,無形中增加了難度。

面試只面孩子,面試時間遲到15分鐘算自動放棄。對孩子的數學和英語要求很高,特別是外語,英語的自我介紹是必不可少的,考試對孩子聽力、閱讀和口語的要求十分嚴格。數學在杯賽中的獲獎證書也是需要的。

考場裡面會有2個老師,但都不說話的,放錄音機,根據提示開始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的時長就是錄音磁帶的時長,超時就錄不進答案了,所以孩子必須把握好回答的長度。英語部分8分鐘,綜合部分10分鐘。

每個孩子在進場前會拿到自己的考試材料,在前一個孩子答題時,需要在教室內的候考區候考,大概8-10分鐘等候時間。

今年4月23日的考試,整體反映口奧簡單,難度在英語上,語文如果遇到沒見過的詩詞也是有難度的。

題目列舉:

數學:

1、李白提壺酒,在大街上走;遇店加1倍,遇花喝4斗;二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試問:李白壺中原有幾斗酒?(遇見的順序是店花店花)

2、 小明挖到一個藏寶箱 上面的密碼是123456789中的任意4位 可以重複 這個密碼正反看都一樣 例如2112 大家腦補計算機上面顯示的數字 然後問你最多試幾次能打開 ?

3、 紅燈亮65秒,黃燈亮5秒,綠燈亮30秒,先綠再黃後紅,十點整正好剛剛切換到綠燈,有人十點13分零5秒剛好到路邊,問至少過幾秒可以看見綠燈?

4、一輛火車從 A點出發 先走大圈 每隔1分鐘扳道工變一下A點處的軌道,已知 火車速度為每分鐘10米,軌道大圈為5米,軌道小圈為3米, 問當火車第七次經過A點時要多少時間?

語綜:

1、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前兩句是?

2、長生殿屬於哪個劇種?

3、湯顯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請問是什麼劇種?

4、看圖回答問題:一隻鳥銜著一根橄欖枝,下面有幾個字「耶路撒冷」,用一句話表達圖片意思。

5、看圖回答問題:中國南海,一條大鯊魚帶著一頂星條旗的帽子在游弋,用一句話表達圖片意思。

英文:

題型較往年沒變化,兩大篇文章的閱讀理解;聽歌曲跟唱,還有看圖口頭作文......

「12:30那場,英語歌曲跟唱了one direction的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其他家長信息:

「我們家說口奧簡單,應該五題都做出來了。語文和英語都很難。語文遇到沒學過的詩,還有看圖說話他遇到的是難民問題,有一座橋,兩邊一邊寫著EU(European),另一邊寫著Home,已經有部分橋墩塌了。英語短文是Hollywood,給了不少很難的詞。然後有十分儀錶分,包括是否口吃、大舌頭什麼的,老師直接打分的」

某牛娃:「先抽到英語,五分鐘做好,口奧簡單,三分鐘就好了,再復了一遍,語文也就十分鐘不到」

XWB

目前比較靠譜的有兩個:立泰、xj老師培訓班。兩個組織都有一定機會拿到面單,比較靠譜。立泰位於上外附近,比較容易找到。XJ老師培訓班可以通過往屆家長或上外家長圈尋找一下老師的群。

參考往年信息:關於xj老師的培訓班,近幾年每年有不少孩子能進120、克勒及東校。因為xj老師有組建家長群,招生基本對內在群里宣布,報名結束後對報名的孩子進行統一測試,選兩百多進入四個培訓班。據了解今年的招生報名大概時間5月初開始。

上外克勒和上外東校

上外克勒:上外附中第一實驗學校,民辦。

每年招生6個班,240人,與上外附中一起招生,除去面試前120名進入上外附中外,排名120名後的學生,先選擇上外東校的生源,剩下就是上外克勒錄取對象。克勒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可優先選擇報考上外附中的高中(可自願參加上外附中直升考),與上外120不同的是,克勒的學生還需要面對中考,達到虹口區重點錄取分數才能順利直升。上外克勒與上外120師資共享,教學上沒有區別。

上外附中東校是上外大學與虹口區聯辦的學校。2013年第一屆招生,兩個班,招生80人,部分學生主修雙外語,部分學生主修英語。暫無畢業生,據了解升學制度等同浦外,有自己的高中部,有自己的直升考,直升自己高中部,考不上的參加中考。上外附中東校地址:天寶路1115號,由於新校園正在建設中,作為過渡,臨時遷至上海市虹口區車站北路730號。

如果報考上外附中表格中選擇了「同意調劑到上外東校」,那麼上外120錄取完之後,克勒和東校之間,會優先進上外東校。

上外直升考

一般在初三上學期,上外120需要通過直升考來選拔不用中考即可進入高中部的學生。克勒學生在通過直升考後還需要參加中考,並達到虹口區區重點錄取分數線即可錄取高中部,比例40%左右。直升考難度不低,英語應該有參加高考的實力了,數理化基本上是各高中自主招生試卷的難度。

2016上外附中畢業生去向

信息來源於:上外附中官網

今年三月底我校向全國著名高校輸送了百餘位保送生,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大、同濟大學、上海財大、華東師大、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知名學府,他們將帶著附中老師的祝福踏上新的求學歷程。

四月我校2016屆高三學生的100多名學生陸續收到了美國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常春藤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周其約同學收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黃天逸同學收到了斯坦福大學(全獎)的錄取通知書,張晶磊同學收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鄭智鐳同學收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方鄭章、劉思嘉、俞奕舟、周郁暢、周其約同學收到了康耐爾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另有一批學生被美國的名牌大學錄取 (如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杜克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萊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隴等)。同時,還有一批學生被英國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慶義大學等世界名校錄取。截止現在不完全統計我校100多名高三學生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國300多所學校的錄取通知,即將在今年九月踏上異國的求學路。


看了上面的回答感覺大部分都是雙語班的大神阿,大部分觀點我還是很贊同的。

但是——作為一個初中在實驗,直升考考進本部的學習中等的高三出國黨,我還是很想爬上來發一貼。。。學校情況就不用贅述了,畢竟前面都講得比較清楚了,主要想說一點個人七年來的感受。

初中在實驗可能管理上更嚴一點,比如中午有加課,初三的下半學期要好好準備中考,直升考過了中考要是玩脫了那是真的慘了。。。所以相對來說活動什麼的還是少了很多,除了國際文化周和民族魂這兩個大節是要弄的。總的來說雖然實驗和本部只隔了一條馬路,老師也是兩邊上課,距離感還是存在的。而且實驗里的人確實比較魚龍混雜,有小升初沒考好的大神,也有一看就不要讀書的人,所以在這種氛圍下更要把住自己堅定信念一心考回本部。所以我覺得有的小孩子要是自制力不太好的還是別來實驗為好。

當然我完全沒有要黑實驗的意思,我在這個小小的校園裡度過了很美好的四年。而且我又經歷了兩次分班(高一分班和高三分科),感覺認識了很多人,雖然沒有那種七年一個班的革命感情,但是若不是分班我也不會和更多的人有更深的接觸。

好了那麼到了高中,我就要準備出國了,恰好我在高一時當時那屆高三的申請結果那真是極好的啊!嚇死人的鼓舞人心啊!於是我心裡也算我也要成為學姐學長那樣的人啊!後來現實證明是我想多了。:)所以我在這裡真的想怒吼不是所有的上外學生英語都那麼好!!!不是所有出國黨托福都100+!!!不是所有的出國黨SAT都2200+!!!上外不是外人想像中那樣的!!!

每次當我說我是上外的時候,好多人總是用「哇你好厲害你SAT2200以上吧」,我只能笑笑同時心裡真想罵這些流言都是哪些人臆想出來的。甚至我在高二剛考完第一次SAT的時候,英語老師對我說你總能考到2300的,而天真的我當時還真信了。後來我明白了,人們只會看到光彩的部分,看到那些去了ivy之類的然後以偏概全。可是人的能力總是有高有低,我周圍也有很多朋友SAT2000也沒有考到,他們也是上外的一份子,他們也熱愛這所學校也想為學校爭光添彩,可是外界、甚至學校也只會把光彩奪目的那些捧得高高的,這也很正常。所以這是我為什麼作為一個中等,沒什麼亮點的出國黨想發個聲音而已。因為外界聽到的聲音,太過單一了。

的確我覺得我們學校作為在體制內,經歷了十幾年甚至一直到現在也可以算的輝煌時期(我相信今年高考的時候媒體一定又會說我們高考人數少了呵呵噠)。可是我很懷疑這還能保持多久。逐漸減少的保送名額,國內其他學校出國的崛起,我們學校之所以在國外大學中稍有名氣也只是因為出國潮和社團活動開始得早,而如今我有些看不到上外的特色了。。。(當然包括前幾篇回答中對於社團的一些質疑也是我所想質疑的)。

綜上,我還是很愛上外的,很愛很愛,這是培養我塑造我個性的我待了七年的地方。所以我更加希望它好,希望它長盛不衰。

ps:馬上就要到和我沒有什麼關係的ivy day了,祝大家好運!


現在校方態度是不鼓勵出國。保送形式越發嚴峻,排名考成了擺設,專業還受限制。高考,呵呵。。上外的高考複習。。呵呵

所以綜上,這學校辦學宗旨是什麼?別和我提外語外交人才的搖籃

再補充一點,學生中的精英主義讓人不適


瞄了一眼發現樓上都是學弟學妹~

樓上說的都很好,我也給出我的理解吧。

作為一名大二狗,我的七年也是在SFLS度過的。

和眾多答主們相比,我覺得我是當之無愧的學渣。

除了初三和高三兩年,我有好好學習之外,我大部分時光都花費於課上該用什麼姿勢睡覺以及怎麼才能說服父母讓我玩遊戲的思考之中。

當然,這並非是我有厭學的傾向,只是實在太懶,加上中預的時候班主任給了我相當大的刺激,順便摘走了我成為學霸的野心,便只能在班級中游下游混跡。

作為一名旁觀者,我見證了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初二數學還考40多分的同學到了高中每次都是全班前十;高中三年天天被化學物理折磨得頭昏腦脹的朋友最後考入了賓大,如是種種…

我突然在想,其實母校給予我們的,倒並非僅僅是優厚的升學條件和豐富的活動,而是每一天,比其他初中高中生多出三四個小時的閑暇時間。

於是我看到很多牛人,可以一邊考出不錯的成績,一邊當著MUN的BD,刷著SAT高分,順便談個戀愛。

也有其他一些人,雖然成績不行,卻多才多藝加入了各種社團,在國文周,民族魂稱王稱霸,成為許多人的偶像。

當然也有類似我的人,每天下課就聚成一團討論遊戲,選著課睡覺,為考試犯愁。

我後悔嗎?當然有。但是到了你也畢業兩年之後,你會發現,心底留下的只有不舍與懷念,想將這七年重來一次的願望愈發強烈,心裡倒不再會有位置去恨,去後悔。

但是生活是自己選擇的,想想你們自己吧,如果你們從預備開始,就好好地為出國這條大道鋪路,好好地利用那些多出來的時間,Ivy什麼的有難度嘛…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文藝青年,作業那麼少,多讀些書,多彈彈吉他,多和妹子們發發簡訊,這又是一番不一樣的人生,不至於到現在在夢裡輾轉反側自己的英姿,被發那麼多卡XD

SFLS之所以讓我難忘,是因為看到了很多的路,很多的人,路多,所以會猶豫,會在取捨中浪費許多時間;人太多,所以會比較,會在競爭中失去自己的心性。

可是看看你在母校的生活吧,其實你永遠都能比別人飛得更高,因為你比別人多活了一年。


一所外頭人都想進去,裡面人都想出來的學校。

限制多,福利少,領導老師看人說話。出國的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班or體系,高考的【至少這次地理】被四大名校遠遠甩在身後,剛剛到同區某中學A+率的一半。學校在明顯走著下坡路,但領導層卻一點都沒有察覺,還是在走自己那條老路-學校自己可以吹吹牛逼,但學生都特么被你壓榨得精盡人亡啊。如果學校一直沉浸在天朝大國的迷夢中,不跟進時代潮流,不快快做出改革的話,哈哈,藥丸哪。


17年1月18日補充。

想了想還是匿名一下。

該校某物理教師曾在辦公室性騷擾女性學生,該校某化學教師曾與三屆共三位在校女生談戀愛,並與學生在新浪微博等平台隔空對罵,而該校領導層對此無動於衷。

都是我(2007年入校,2014年畢業)在校期間發生的事,這是最讓作為女性的我覺得憤怒而無力的一點。

我對該校還剩大概最後一點感情,謹以這個根本沒有任何人會看到的答案做我目前所能做的唯一抗爭。

********

原答案:

在該校讀了七年。

可能是一所好學校,但它不適合所有人。

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我並不覺得多喜歡它,也不會多討厭它。如果再讓我在十一歲的時候做出選擇,也許我不會選擇去讀上外附中。

也是在進入大學之後,才從一種群體性刻奇的想法里掙扎出來,讀中學時太過盲目,世界上有很多比它更好的地方,可惜當時的我不知道。


現高三在讀,最近深有感觸來回答一下這道題(現在比較忙分日碼)。

上外附中這個地方,最好的那些人越來越優秀,最差的那些人越來越放飛自我。最好的人自己有實力,學校各種機會都給他們,家裡背景也不錯享受各種校外資源。最差的人嘛……是你懂得的那種「出路不用擔心」。除去最好的5%最差的5%剩下的人呢?誰管你啊:) 出國的自力更生,不出國的班主任希望你們保送盡量都保掉(學校的高考準備差評,目標高考的初中畢業就儘早自謀出路吧)。說句很現實的話,學校只要保證每年幾個ivy幾個top10幾個清北保送就足夠蓬蓽生輝了,剩下的人習慣了冷漠就好。哦有人說上外附中至少培養出幾個ivy幾個top10幾個清北啊,問問他們申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什麼,學校吹到天上去的模聯等活動完全不值一提。

摻雜了強烈個人情緒寫的東西。也許過於刻薄但不乏真相,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推薦閱讀:

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早稻田大學 (Waseda University) 就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鞍山一中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SE) 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在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上海 | 高中 | 名校就讀體驗 | 外國語學校 |